|
7234
|
砥砺廉隅
|
砥
|
dǐ lì lián yú
|
见“砥厉廉隅”。
|
宋·苏轼《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》:“砥砺廉隅,有搢绅之风。”
|
DLL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砥厉廉隅
|
|
./M2Y0OA==.html
|
di li lian yu
|
|
7235
|
砥砺名号
|
砥
|
dǐ lì míng hào
|
亦作“砥厉名号”。谓自修品节,以保令名。
|
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三》:“砥砺名号者,不以利伤行。”
|
DLM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砥厉名号
|
|
./M2Y0cw==.html
|
di li ming hao
|
|
6885
|
砥砺名节
|
砥
|
dǐ lì míng jié
|
砥砺磨炼,立名立节
|
《晋书 夏侯湛传》:“论者谓湛虽生不砥砺名节,死则俭约令终,是深达存亡之理。”
|
DLM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砥砺风节
|
|
./NTJz.html
|
di li ming jie
|
|
7687
|
砥砺清节
|
砥
|
dǐ lì qīng jié
|
砥砺:磨砺;清:清纯;节:节操。砥砺高尚的情操
|
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虞文绣砥砺清节,耽学好古。”
|
DLQ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砥砺名节、砥砺风节
|
|
./OG12NA==.html
|
di li qing jie
|
|
6940
|
砥砺琢磨
|
砥
|
dǐ lì zhuó mó
|
琢磨:雕刻和打磨玉石。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,在学业上不断上进。
|
蔡东潘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08回:“政府于诸生期许之重,凡兹再三申谕,固期有所鉴戒,勉为成材。其各砥 蔡东潘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08回:“政府于诸生期许之重,凡兹再三申谕,固期有所鉴戒,勉为成材。其各砥砺琢磨,毋负谆谆告诫之意。”...
|
DLZ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dzhr.html
|
di li zhuo mo
|
|
7686
|
砥平绳直
|
砥
|
dǐ píng shéng zhí
|
砥:磨刀石;绳:墨线。像磨刀石一样平,像墨线一样绷直。形容十分平直
|
汉·蔡邕《隶势》:“或穹隆恢廓,或栉比针列,或砥平绳直,或蜿蜒缪戾。”
|
DPS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G11aw==.html
|
di ping sheng zhi
|
|
7239
|
砥身砺行
|
砥
|
dǐ shēn lì xíng
|
犹言砥节砺行。
|
《梁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建国君民,立教为首,砥身砺行,由乎经术。”
|
DSL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Y2cQ==.html
|
di shen li xing
|
|
6937
|
抵瑕蹈隙
|
抵
|
dǐ xiá dǎo xì
|
隙:裂缝,间隙。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。
|
唐·柳宗元《答问》:“而仆乃蹇浅窄僻,跳浮嚄唶,抵瑕陷厄。”
|
DXDX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dzZ3.html
|
di xia dao xi
|
|
7249
|
砥志研思
|
砥
|
dǐ zhì yán sī
|
专心致志,深思钻研。
|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四娘》:“程入闱,砥志研思,以求必售。”
|
DZY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ZhbQ==.html
|
di zhi yan si
|
|
6533
|
砥柱中流
|
砥
|
dǐ zhù zhōng liú
|
砥柱:山名;在河南境内三门峡、黄河中;形如柱石;立在急流当中;故名;中流:河流中央。比喻能在艰难环境 砥柱:山名;在河南境内三门峡、黄河中;形如柱石;立在急流当中;故名;中流:河流中央。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。砥柱屹立在急流中央...
|
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》:“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,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”
|
DZ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中流砥柱、坚定不移、力挽狂澜、坚如磐石
|
独木难支
|
./dzll.html
|
di zhu zhong liu
|
|
7651
|
抵掌谈兵
|
抵
|
dǐ zhǎng tán bīng
|
兵:军事。拍手畅谈军事
|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一回:“挥毫作赋,则颉颃相如;抵掌谈兵,则伯仲诸葛。”
|
DZT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DR5eQ==.html
|
di zhang tan bing
|
|
6938
|
抵掌而谈
|
抵
|
dǐ zhǎng ér tán
|
指谈得很融洽。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谈,赵王大悦。”
|
DZE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抵足而谈、促膝谈心
|
|
./dzc2.html
|
di zhang er tan
|
|
7649
|
抵足谈心
|
抵
|
dǐ zú tán xīn
|
抵足:指同床安睡。谓抵足而眠,彻夜长谈。形容亲切深厚的情谊
|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8回:“此荒港又不知离城多远……不如竟在弟船过夜,抵足谈心。”
|
DZT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促膝谈心
|
|
./ODR5ZQ==.html
|
di zu tan xin
|
|
6939
|
抵足而眠
|
抵
|
dǐ zú ér mián
|
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。形容双方情谊深厚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瑜曰:‘久不与子翼同榻,今宵抵足而眠。’”
|
DZE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同道合
|
同床异梦、貌合神离
|
./dzdn.html
|
di zu er mian
|
|
7650
|
抵足而卧
|
抵
|
dǐ zú ér wò
|
抵:碰撞,相触;抵足:脚挨着脚。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。形容双方情谊深厚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9回:“一日,众官皆散,权留鲁肃共饮,至晚同榻抵足而卧。”
|
DZE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抵足而眠
|
|
./ODR5bw==.html
|
di zu er wo
|
|
6570
|
鼎鼎大名
|
鼎
|
dǐng dǐng dà míng
|
鼎鼎:名声盛大的样子。很大的名气。
|
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八:“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,只拿着一本《左传事纬》照本宣科。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八:“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,只拿着一本《左传事纬》照本宣科。”...
|
DDD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赫赫有名、闻名遐尔、举世闻名、名扬天下
|
无名鼠辈、无声无息、不见经传
|
./d3Zt.html
|
ding ding da ming
|
|
6295
|
鼎鼎有名
|
鼎
|
dǐng dǐng yǒu míng
|
鼎鼎:盛大的样子。非常有名。
|
宋 陆游《岁晚书怀》:“残岁堂堂去,新春鼎鼎来。”
|
DDY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赫赫有名、举世闻名、如雷贯耳、名闻遐迩
|
默默无闻、无声无息、碌碌无为
|
./NXI4.html
|
ding ding you ming
|
|
7316
|
鼎湖龙去
|
鼎
|
dǐng hú lóng qù
|
同“鼎成龙去”。
|
唐·杜甫《骊山》诗:“鼎湖龙去远,银海雁飞深。”
|
DHLQ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cxMA==.html
|
ding hu long qu
|
|
7646
|
顶盔掼甲
|
顶
|
dǐng kuī guàn jiá
|
|
|
DKG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DR4YQ==.html
|
ding kui guan jia
|
|
6751
|
鼎力相助
|
鼎
|
dǐng lì xiàng zhù
|
鼎力:大力。大力相助。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,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。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 鼎力:大力。大力相助。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词,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。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。...
|
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15章:“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,理应鼎力相助。”
|
DLX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故意刁难
|
./NnN3ZQ==.html
|
ding li xiang zhu
|
|
6572
|
顶礼膜拜
|
顶
|
dǐng lǐ mó bài
|
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 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畏服。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。...
|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0回:“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顶礼膜拜。”
|
DLM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五体投地、肃然起敬、奉若神明、毕恭毕敬
|
不以为然
|
./d3dx.html
|
ding li mo bai
|
|
6696
|
顶门立户
|
顶
|
dǐng mén lì hù
|
支撑门户。谓独立成家。
|
吴组缃《山洪》三:“三官虽然已经另外顶门立户,但是打鱼的一切生财器具还是和他大哥、二哥共有着。”
|
DML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撑门拄户
|
|
./M2cxYQ==.html
|
ding men li hu
|
|
6697
|
顶门壮户
|
顶
|
dǐng mén zhuàng hù
|
谓支撑门户,光耀门第。
|
《红楼梦》第八八回:“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,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!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。”
|
DMZ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顶门立户
|
|
./M2cxaw==.html
|
ding men zhuang hu
|
|
7317
|
顶名冒姓
|
顶
|
dǐng míng mào xìng
|
谓冒充他人。
|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五回:“恐系外乡光棍,顶名冒姓。”
|
DMM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冒名顶替
|
|
./M2cxdQ==.html
|
ding ming mao xing
|
|
7318
|
顶名替身
|
顶
|
dǐng míng tì shēn
|
犹言顶名冒姓。
|
《西游记》第十五回:“顶名替身者取首级,交头互耳者取首级。”
|
DMT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cyNA==.html
|
ding ming ti shen
|
|
7319
|
鼎食鸣锺
|
鼎
|
dǐng shí míng zhōng
|
见“鼎食鸣钟”。
|
|
DSMZ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czcw==.html
|
ding shi ming zhong
|
|
7320
|
鼎食钟鸣
|
鼎
|
dǐng shí zhōng míng
|
钟:古代乐器;鼎:古代炊器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。
|
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闾阎扑地 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洒削,薄技也,而郅氏鼎食。马医浅方,张里击钟。唐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闾阎扑地,钟鸣鼎食之家。”...
|
DSZM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c0Mg==.html
|
ding shi zhong ming
|
|
6289
|
顶天立地
|
顶
|
dǐng tiān lì dì
|
头顶云天;脚踩大地。形容形象高大;气概豪迈。也形容敢作敢为;光明磊落。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个个顶天立地,肩横榔栗,到处行脚。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个个顶天立地,肩横榔栗,到处行脚。”...
|
DTL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英姿勃勃、威风凛凛、气概不凡
|
瞻前顾后
|
./NW9x.html
|
ding tian li di
|
|
6745
|
顶头上司
|
顶
|
dǐng tóu shàng sī
|
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
|
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诸葛亮”和“阿斗”搏斗》:“对于我们的‘顶头上司’,也以极诚恳的态度,商量挽救这 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诸葛亮”和“阿斗”搏斗》:“对于我们的‘顶头上司’,也以极诚恳的态度,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。”...
|
DT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直接上司
|
|
./NnA5aw==.html
|
ding tou shang si
|
|
6573
|
鼎新革故
|
鼎
|
dǐng xīn gé gù
|
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。现泛指除掉旧的,建立拳的。
|
《周易 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”
|
DXG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推陈出新、涤故更新、破旧立新
|
因循守旧
|
./d3hr.html
|
ding xin ge gu
|
|
7322
|
顶踵捐糜
|
顶
|
dǐng zhǒng juān mí
|
谓捐躯,牺牲。
|
|
DZJM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c1Zw==.html
|
ding zhong juan mi
|
|
7321
|
顶踵尽捐
|
顶
|
dǐng zhǒng jìn juān
|
犹言顶踵捐糜。
|
|
DZJJ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c1Ng==.html
|
ding zhong jin juan
|
|
6571
|
鼎足之势
|
鼎
|
dǐng zú zhī shì
|
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|
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|
DZ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鼎足而立
|
|
./d3dn.html
|
ding zu zhi shi
|
|
6296
|
鼎足而立
|
鼎
|
dǐng zú ér lì
|
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 鼎;古代烹煮用的炊具;多为圆形;三足两耳。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。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;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。...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
|
DZE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足鼎立、鼎足而三、相持不下、分庭抗礼
|
归于一统、合而为一、定于一尊
|
./NXJp.html
|
ding zu er li
|
|
6574
|
鼎足而三
|
鼎
|
dǐng zú ér sān
|
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|
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崔秀才》:“内则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|
DZE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鼎足而立
|
|
./d3k0.html
|
ding zu er san
|
|
7546
|
董狐之笔
|
董
|
dǒng hú zhī bǐ
|
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
|
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 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...
|
DHZB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jlraw==.html
|
dong hu zhi bi
|
|
7408
|
陡壁悬崖
|
陡
|
dǒu bì xuán yá
|
形容山势险峻
|
|
DBX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悬崖峭壁
|
|
./M2g1dQ==.html
|
dou bi xuan ya
|
|
6824
|
抖抖瑟瑟
|
抖
|
dǒu dǒu sè sè
|
抖抖簌簌,因害怕等而身体颤抖
|
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他抓住了他的手,也说不出的喜欢,抖抖索索地叫道:‘啊!是你,老胡泰呀!’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他抓住了他的手,也说不出的喜欢,抖抖索索地叫道:‘啊!是你,老胡泰呀!’”...
|
DDS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抖抖簌簌、抖抖擞擞
|
|
./N3Y0OA==.html
|
dou dou se se
|
|
7605
|
斗斛之禄
|
斗
|
dǒu hú zhī lù
|
斗斛:古代容量单位,1斛=10斗,1斗=10升;禄:官员的俸给。微薄的薪俸
|
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故舍汝而旅食京师,以求斗斛之禄。”
|
DHZ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斗升之禄
|
|
./NzVwcw==.html
|
dou hu zhi lu
|
|
6609
|
斗酒百篇
|
斗
|
dǒu jiǔ bǎi piān
|
饮一斗酒作百篇诗。形容能饮酒善做诗;才情豪放锐敏。斗:古代盛酒器皿。
|
唐 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李白一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”
|
DJB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Gsy.html
|
dou jiu bai pian
|
|
6262
|
斗米尺布
|
斗
|
dǒu mǐ chǐ bù
|
指少量的粮食与布匹
|
明 袁宏道《碧晖上人修净室引》:“其一余不知名,亦不识面貌,每日以沉湎为工课。凡所得斗米尺布,尽以沽 明 袁宏道《碧晖上人修净室引》:“其一余不知名,亦不识面貌,每日以沉湎为工课。凡所得斗米尺布,尽以沽酒。”...
|
DMC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斗粟尺布
|
|
./NWQy.html
|
dou mi chi bu
|
|
7604
|
斗筲小人
|
斗
|
dǒu shāo xiǎo rén
|
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|
《剪灯余话·秋夕访琵琶亭记》:“委任臣僚,非才者众,如陈平章、姚平章,皆斗筲小人,而使之秉钧轴,握兵 《剪灯余话·秋夕访琵琶亭记》:“委任臣僚,非才者众,如陈平章、姚平章,皆斗筲小人,而使之秉钧轴,握兵符。”...
|
DSXR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斗筲之辈、斗筲之才、斗筲之材
|
|
./NzVwOA==.html
|
dou shao xiao ren
|
|
7603
|
斗筲之辈
|
斗
|
dǒu shāo zhī bèi
|
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囊瓦乃斗筲之辈,贪功侥幸,今史皇小挫,未有亏损,今夜必来掩袭大寨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囊瓦乃斗筲之辈,贪功侥幸,今史皇小挫,未有亏损,今夜必来掩袭大寨,不可不备。”...
|
DSZB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斗筲之人、斗筲之才、斗筲之材
|
|
./NzVveQ==.html
|
dou shao zhi bei
|
|
7602
|
斗筲之才
|
斗
|
dǒu shāo zhī cái
|
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|
宋·苏轼《商鞅论》:“至于桑弘羊,斗筲之才,穿窬之智,无足言者。”
|
DSZC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斗筲之材、斗筲之辈、斗筲之人
|
|
./NzVvbw==.html
|
dou shao zhi cai
|
|
7601
|
斗筲之徒
|
斗
|
dǒu shāo zhī tú
|
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刘田等传赞》:“斗筲之徒,何足选也。”
|
DSZT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斗筲之器、斗筲之人、斗筲之才
|
|
./NzVvNA==.html
|
dou shao zhi tu
|
|
7600
|
斗升之禄
|
斗
|
dǒu shēng zhī lù
|
斗升:古代容量单位,1斛=10斗,1斗=10升;禄:官员的俸给。微薄的薪俸
|
宋·苏轼《上枢密韩太尉书》:“向之来,非有取于斗升之禄。”
|
DSZ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斗斛之禄
|
|
./NzVudQ==.html
|
dou sheng zhi lu
|
|
6968
|
斗升之水
|
斗
|
dǒu shēng zhī shuǐ
|
比喻微薄的资助。
|
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
|
DSZ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杯水车薪
|
|
./eGt3.html
|
dou sheng zhi shui
|
|
7421
|
斗粟尺布
|
斗
|
dǒu sù chǐ bù
|
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。
|
《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一尺布,尚可缝;一斗粟,尚可春;兄弟二人不兼容。”
|
DSC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尺布斗粟
|
|
./M2hieQ==.html
|
dou su chi bu
|
|
7420
|
抖搂精神
|
抖
|
dǒu sǒu jīng shén
|
振作起精神。
|
|
DSJ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hiZQ==.html
|
dou sou jing shen
|
|
6969
|
斗榫合缝
|
斗
|
dǒu sǔn hé fèng
|
榫:榫头,竹、木、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,不露缝隙。形容手艺高超 榫:榫头,竹、木、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,不露缝隙。形容手艺高超。...
|
明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报恩塔》:“一金身,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,其衣褶不爽分,其面目不爽毫,其须眉不爽忽 明·张岱《陶庵梦忆·报恩塔》:“一金身,琉璃砖十数块凑成之,其衣褶不爽分,其面目不爽毫,其须眉不爽忽,斗笋合缝信属鬼工。”...
|
DSHF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eGw2.html
|
dou sun he fe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