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0312
|
雷电交加
|
雷
|
léi diàn jiāo jiā
|
又是打雷,又是闪电。交加:一起袭来。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。
|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忽然阴云四合,空中雷电交加,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。”
|
LD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风雨交加
|
风平浪静
|
./NmRnaw==.html
|
lei dian jiao jia
|
|
10398
|
雷大雨小
|
雷
|
léi dà yǔ xiǎo
|
比喻说得多,做得少,声势很大,实效很小
|
|
LD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雷声大雨点小
|
|
./OTFmaw==.html
|
lei da yu xiao
|
|
10624
|
雷动风行
|
雷
|
léi dòng fēng xíng
|
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。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。
|
宋·陈亮《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》:“雷动风行,天下方如草之偃。”
|
LDF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雷厉风行、雷励风行
|
拖泥带水
|
./NDhhOA==.html
|
lei dong feng xing
|
|
10037
|
雷打不动
|
雷
|
léi dǎ bù dòng
|
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;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;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。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,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。”
|
LDB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坚如磐石、坚韧不拔
|
含冤负屈
|
./MW0wdw==.html
|
lei da bu dong
|
|
11282
|
擂鼓鸣金
|
擂
|
léi gǔ míng jīn
|
金:指锣。指战场上击鼓打锣,以壮声势。
|
元·无名氏《午时牌》第二折:“我今日传了将令,则要您记的叮咛:也不许摇旗呐喊,也不许擂鼓鸣金。”
|
LGM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擂鼓筛锣
|
|
./MW0xcQ==.html
|
lei gu ming jin
|
|
11019
|
擂鼓筛锣
|
擂
|
léi gǔ shāi luó
|
擂鼓:急击鼓。筛锣:敲锣。敲锣打鼓。形容大声吵闹。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。
|
元 杜仁杰《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》曲:“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,往下觑却是人旋窝。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, 元 杜仁杰《耍孩儿 庄家不识构阑》曲:“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,往下觑却是人旋窝。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,又不是迎神赛社,不住的擂鼓筛锣。”...
|
LGS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筛锣擂鼓
|
|
./NmRpOA==.html
|
lei gu shai luo
|
|
11189
|
雷轰电掣
|
雷
|
léi hōng diàn chè
|
轰:象声词,轰响;电掣:电光闪过。形容来势迅猛,使人猝不及防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雷轰电掣弹毙凶僧,冷月昏灯刀歼余寇。”
|
LHD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TFmYQ==.html
|
lei hong dian che
|
|
10625
|
雷惊电绕
|
雷
|
léi jīng diàn rào
|
雷鸣电闪。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。
|
宋·何蘧《春渚纪闻·赵德麟跋太白帖》:“虽自九天分派,不与万李同林。步处雷惊电绕,空余翰墨窥寻。”
|
LJD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DhhaQ==.html
|
lei jing dian rao
|
|
10627
|
雷厉风飞
|
雷
|
léi lì fēng fēi
|
①同“雷厉风行”。②严厉威猛。
|
唐·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部下即位以来,躬亲听断,旋转乾坤,关机阖开,雷厉风飞。”
|
LLF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雷厉风行
|
|
./NDhiMg==.html
|
lei li feng fei
|
|
9989
|
雷厉风行
|
雷
|
léi lì fēng xíng
|
厉:猛烈;行:奔跑;引申为迅速。像打雷那样猛烈;像刮风那样迅速。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。也用来形容 厉:猛烈;行:奔跑;引申为迅速。像打雷那样猛烈;像刮风那样迅速。比喻对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。也用来形容工作极度紧张;办事果断;行动迅速。...
|
宋 曾巩《亳州谢到任表》:“运独断之明,则天清水止;昭不杀之戒,则雷厉风行。”
|
LLFX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大张旗鼓、闻风而动
|
积重难返、拖泥带水、和风细雨
|
./MWtlaw==.html
|
lei li feng xing
|
|
11211
|
擂天倒地
|
擂
|
léi tiān dǎo dì
|
呼天抢地,形容哭喊
|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江老夫妻女儿杀猪也似的叫喊,擂天倒地价哭。”
|
LTDD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呼天唤地
|
|
./YzF3.html
|
lei tian dao di
|
|
10200
|
雷霆万钧
|
雷
|
léi tíng wàn yūn
|
雷霆:暴雷;霹雳;钧:古代的重量单位;一钧合15公斤。形容威力极大;不可阻挡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山传》: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”
|
LT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排山倒海、雷厉风行、大张旗鼓
|
和风细雨、温文尔雅、微乎其微
|
./MXBscw==.html
|
lei ting wan yun
|
|
10280
|
雷霆之怒
|
雷
|
léi tíng zhī lù
|
雷霆:霹雳。象霹雳一样的盛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
|
《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之怒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
|
LT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发雷霆
|
|
./NDhkaw==.html
|
lei ting zhi lu
|
|
11196
|
缧绁之苦
|
缧
|
léi xiè zhī kǔ
|
缧绁:拘押犯人的绳索,引申为囚禁。指牢狱之苦
|
罗广斌《红岩》第十章:“听说你要脱离缧绁之苦了,可喜可贺!”
|
LXZK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OTN3Zw==.html
|
lei xie zhi ku
|
|
11261
|
缧绁之忧
|
缧
|
léi xiè zhī yōu
|
缧绁:捆绑犯人的绳子。引申为囚禁。被囚禁的忧虑。指有坐牢的危险。
|
鲁迅《通信》:“逃掉了五色旗下的‘铁窗斧钺风味’,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‘缧绁之忧’了。”
|
LXZY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牢狱之灾
|
|
./MWt0YQ==.html
|
lei xie zhi you
|
|
10635
|
楞头呆脑
|
楞
|
léng tóu dāi nǎo
|
见“楞头楞脑”。
|
余辰《蚕》:“我完全没有听讲,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。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,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 余辰《蚕》:“我完全没有听讲,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。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,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。”...
|
LTDN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楞头磕脑、楞头楞脑
|
|
./NDhleQ==.html
|
leng tou dai nao
|
|
10636
|
楞头磕脑
|
楞
|
léng tóu kē nǎo
|
见“楞头楞脑”
|
老舍《鼓书艺人》十五:“打头的是小刘,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,站在一边,光哆嗦,不说话。” 又《骆驼祥 老舍《鼓书艺人》十五:“打头的是小刘,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,站在一边,光哆嗦,不说话。” 又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一搁下了事,他心中不痛快,便有点楞头磕脑的。”...
|
LTKN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楞头呆脑、楞头楞脑
|
|
./NDhmOA==.html
|
leng tou ke nao
|
|
10282
|
楞头楞脑
|
楞
|
léng tóu léng nǎo
|
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。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
|
曹禺《原野》第二幕:“干妈,虎子傻,说话楞头楞脑,没分寸。”
|
LTL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楞头磕脑、楞头呆脑
|
|
./NDhmaQ==.html
|
leng tou leng nao
|
|
9869
|
力倍功半
|
力
|
lì bèi gōng bàn
|
指事倍功半。形容费力大,收效小
|
明 刘基《赠陈伯光诗序》:“防微遏几,百病不生。几动形见,力倍功半。”
|
LBGB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事倍功半
|
事半功倍
|
./Y2cy.html
|
li bei gong ban
|
|
11036
|
力薄才疏
|
力
|
lì bó cái shū
|
薄:轻微;疏:粗疏。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1回:“初世为人,便要结识天下好汉,奈缘力薄才疏,不能接待,以遂平生之愿。”
|
LBC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薄能疏
|
|
./NnZiMg==.html
|
li bo cai shu
|
|
10155
|
力不从心
|
力
|
lì bù cóng xīn
|
力:力量;能力;从:依从;顺从。心里想做某事;但是力量不够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西域传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诸国力不从心,东西南北自在地。”
|
LBC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无能为力、心有余而力不足
|
得心应手、力所能及
|
./MW9sNA==.html
|
li bu cong xin
|
|
11035
|
力不从愿
|
力
|
lì bù cóng yuàn
|
从:依从、顺从。心里想做,但是力量够不上
|
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徒怀愤踊,力不从愿,惭怖征营,痛心疾首。”
|
LB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不从心、力不副心
|
|
./NnZhcw==.html
|
li bu cong yuan
|
|
10484
|
利不亏义
|
利
|
lì bù kuī yì
|
有利在前,能够不亏损正义。
|
《礼记·儒行》:“委之以货财,淹之以乐好,见利不亏义。”
|
LBK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见利思义
|
见利忘义
|
./MW81aw==.html
|
li bu kui yi
|
|
10284
|
力不能及
|
力
|
lì bù néng jí
|
力量达不到。
|
元 无名氏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下:“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,自来搜捉纣王,纣王见兵势甚大,力不能及。”
|
LBN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不能支
|
力所能及
|
./NDhpMA==.html
|
li bu neng ji
|
|
10156
|
力不能支
|
力
|
lì bù néng zhī
|
力量不能支撑。表示事到危难时候;想要挽救、解决;但力量不够。
|
隋 王通《文中子 事君》:“大厦将倾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|
LBN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所不及、无能为力
|
游刃有余、力挽狂澜
|
./MW9taQ==.html
|
li bu neng zhi
|
|
10211
|
力不胜任
|
力
|
lì bù shèng rèn
|
胜任: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。能力不够;难以担当任务。
|
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小而任重,鲜不及矣……言不胜其任也。”
|
LBS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所不及、无能为力
|
得心应手、力所能及
|
./MXEyZw==.html
|
li bu sheng ren
|
|
10643
|
力不自胜
|
力
|
lì bù zì shèng
|
胜:经得住。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。
|
宋·张敦颐《六朝事迹·郗民化蛇》:“无饮食可实口,无窟可庇身,饥窘困迫,力不自胜。”
|
LBZ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不胜任
|
|
./NDhqNA==.html
|
li bu zi sheng
|
|
10192
|
厉兵秣马
|
厉
|
lì bīng mò mǎ
|
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”
|
LB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秣马厉兵、严阵以待
|
高枕无忧
|
./MXBjdw==.html
|
li bing mo ma
|
|
10639
|
历兵秣马
|
历
|
lì bīng mò mǎ
|
磨利兵器,喂饱马匹。指作好战斗准备。
|
|
LBMM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DhoNg==.html
|
li bing mo ma
|
|
10640
|
励兵秣马
|
励
|
lì bīng mò mǎ
|
语出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。”谓磨好刀枪,喂饱战马,准备战斗。
|
语出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、厉兵、秣马。”
|
LBM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厉兵秣马、砺兵秣马、厉兵粟马
|
马放南山
|
./NDhoZw==.html
|
li bing mo ma
|
|
11149
|
砺兵秣马
|
砺
|
lì bīng mò mǎ
|
砺:磨砺;兵:兵器;秣:喂。磨好兵器,喂饱马匹。指准备战斗
|
明·朱元璋《皇陵碑》:“砺兵秣马,静看颉颃。群雄自乎声教,戈矛天下铿锵。”
|
LBM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厉兵秣马、砺戈秣马、励兵秣马
|
|
./OGtvOA==.html
|
li bing mo ma
|
|
10641
|
历兵粟马
|
历
|
lì bīng sù mǎ
|
磨快兵器喂饱马。指准备作战。
|
|
LBSM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DhocQ==.html
|
li bing su ma
|
|
11039
|
历朝圣训
|
历
|
lì cháo shèng xùn
|
前几代皇帝的遗训。比喻旧的教条
|
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:“先遣内侍持历代圣训授君,传上言。”
|
LCS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zN1dQ==.html
|
li chao sheng xun
|
|
11052
|
立吃地陷
|
立
|
lì chī dì xiàn
|
不从事生产,只知道消耗,就会连地也弄得塌陷
|
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一折:“那钱物则有出去的,无有进来的,便好道坐吃山空,立吃地陷。”
|
LCD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坐吃山空
|
|
./N2F0bw==.html
|
li chi di xian
|
|
10264
|
立场不稳
|
立
|
lì chǎng bù wěn
|
对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不能持之以恒
|
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三章:“他们是立场不稳,爱憎不明,敌我不分。”
|
LCB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人云亦云
|
立场坚定
|
./NDdwNA==.html
|
li chang bu wen
|
|
9880
|
俐齿伶牙
|
俐
|
lì chǐ líng yá
|
能说会道
|
元 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,那般的俐齿伶牙。”
|
LCL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伶牙俐齿
|
笨嘴拙舌
|
./Y2pv.html
|
li chi ling ya
|
|
11252
|
利齿伶牙
|
利
|
lì chǐ líng yā
|
伶:通“灵”,灵活,乖巧。能说会道。
|
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,那般的利齿伶牙。”
|
LCL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利齿能牙、伶牙俐齿
|
笨嘴拙舌
|
./MWtjYw==.html
|
li chi ling ya
|
|
9878
|
利齿能牙
|
利
|
lì chǐ néng yá
|
口齿伶俐,能说会道
|
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这妮子使着呵,早妆聋做哑。泼贱才,堪人骂,再休来利齿能牙。”
|
LCN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伶牙俐齿
|
笨嘴拙舌
|
./Y2o0.html
|
li chi neng ya
|
|
11034
|
力蹙势穷
|
力
|
lì cù shì qióng
|
蹙:局促;穷:尽。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
|
唐·柳宗元《答人求文章书》:“率皆纵诞而不克,踯躅而不进,力蹙势穷,吞志而没。”
|
LCSQ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NnY5eQ==.html
|
li cu shi qiong
|
|
9874
|
立此存照
|
立
|
lì cǐ cún zhào
|
立:立下;此:这个;指字据或文书;存:保存;照:察看;查考。立下字据;保存起来;作为凭证。
|
孙犁《谈头条》:“他所写的《立此存照》等短文,刊物也真的把它们作为补白,作者编者,均不以此为忤。”
|
LCC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立此为证
|
空口无凭
|
./Y2hx.html
|
li ci cun zhao
|
|
10316
|
力大无比
|
力
|
lì dà wú bǐ
|
形容力量巨大
|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7回:“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,力大无比。”
|
LDW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拔山扛顶
|
软弱无力
|
./NnY5bw==.html
|
li da wu bi
|
|
11231
|
砺带河山
|
砺
|
lì dài hé shān
|
黄河细得像衣带,泰山小得像磨刀石。比喻封爵与国共存,传之无穷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,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,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...
|
LDH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砺山带河
|
|
./ZDcw.html
|
li dai he shan
|
|
10136
|
立地成佛
|
立
|
lì dì chéng fó
|
佛家劝善之语;禅宗认为人人都有佛性;只要弃恶从善;立即可以成佛。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”
|
LDC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改故辙、一步登天
|
千夫所指、万劫不复
|
./MW82bw==.html
|
li di cheng fo
|
|
11051
|
立地金刚
|
立
|
lì dì jīn gāng
|
比喻人力大气壮,异常威武
|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4回:“马似掀天狮子,人如立地金刚。”
|
LDJ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2F0ZQ==.html
|
li di jin gang
|
|
10329
|
立地生根
|
立
|
lì dì shēng gēn
|
比喻过于性急,立刻就要办好事情
|
|
LDS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落地生根
|
|
./N2F0NA==.html
|
li di sheng gen
|
|
11217
|
立地书厨
|
立
|
lì dì shū chú
|
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
|
《宋史 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
|
LDSC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立地书橱
|
一字不识
|
./Y2kw.html
|
li di shu chu
|
|
10328
|
立定脚跟
|
立
|
lì dìng jiǎo gēn
|
立:站。站稳脚跟。指脚踏实地地做事或立场坚定
|
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71回:“你是个风流人儿,将来于这‘色’之一字,到要立定脚跟。”
|
LDJ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站稳脚跟、立场坚定
|
站不住脚
|
./N2FzdQ==.html
|
li ding jiao gen
|
|
10479
|
力敌千钧
|
力
|
lì dí qiān jūn
|
敌:抵挡;钧:古代重量单位,合当时三斤。形容力气大,能抵挡住几万斤。
|
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良乐轶能于相,驭乌获抗力于千钧。”
|
LDQ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敌万夫、力大无比
|
软弱无力
|
./MW5vbQ==.html
|
li di qian jun
|
|
11033
|
力敌万夫
|
力
|
lì dí wàn fū
|
敌:对抗;夫:成年男子。形容勇力超人
|
唐·杨炯《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》:“或体穷三变,潘陆不足以升堂;或力敌万夫,关张不足以扶毂。”
|
LDW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敌千钧
|
手无缚鸡之力
|
./NnY5ZQ==.html
|
li di wan fu
|
|
10644
|
沥胆抽肠
|
沥
|
lì dǎn chōu cháng
|
沥胆披肝。
|
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世受先朝之德,身当将帅之任,而不能沥胆抽肠,共诛奸逆,雪天地之痛,报君父之仇。 《梁书·王僧辩传》:“世受先朝之德,身当将帅之任,而不能沥胆抽肠,共诛奸逆,雪天地之痛,报君父之仇。”...
|
LDCC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沥胆披肝
|
|
./NDhqZQ==.html
|
li dan chou cha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