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178
|
八面圆通
|
八
|
bā miàn yuán tōng
|
形容为人处事圆滑,处处应付周全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,真正要八面圆通,十二分周到,方能当得此任。”...
|
BMY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八面莹澈、八面玲珑
|
|
./Z3Y4.html
|
ba mian yuan tong
|
|
2061
|
八面莹澈
|
八
|
bā miàn yíng chè
|
比喻精明练达,洞察一切。
|
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》:“年三十馀即任封疆,遇事镜烛犀刻,八面莹澈。”
|
BMYC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八面圆通
|
|
./Z3V5.html
|
ba mian ying che
|
|
1179
|
八面张罗
|
八
|
bā miàn zhāng luo
|
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。
|
茅盾《手的故事》:“黄二姐虽则已过中年,却还是个八面张罗人人喜欢的角色。”
|
BM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八面玲珑
|
|
./Z3Zp.html
|
ba mian zhang luo
|
|
1758
|
八难三灾
|
八
|
bā nàn sān zāi
|
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
|
元 无名氏《小张屠》第三折:“但有些八难三灾,一心斋戒。”
|
BNS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三灾八难、三灾六难
|
大富大贵
|
./NjZrOA==.html
|
ba nan san zai
|
|
1181
|
巴前算后
|
巴
|
bā qián suàn hòu
|
思前想后,反复考虑。
|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:“劳生忧忧,巴前算后,每怀不足之心,空白了头,没用处,不如随缘度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9卷:“劳生忧忧,巴前算后,每怀不足之心,空白了头,没用处,不如随缘度日的好。”...
|
BQ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思前想后
|
|
./Z3hn.html
|
ba qian suan hou
|
|
2062
|
巴山蜀水
|
巴
|
bā shān shǔ shuǐ
|
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
|
|
BSS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Z3kw.html
|
ba shan shu shui
|
|
2063
|
巴山夜雨
|
巴
|
bā shān yè yǔ
|
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。
|
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说巴山夜雨时。”
|
BSY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Z3lh.html
|
ba shan ye yu
|
|
2186
|
巴三揽四
|
巴
|
bā sān lǎn sì
|
形容说话东拉西扯。
|
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我说的丁一确二,你说的巴三揽四。”
|
BSL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zI4Yw==.html
|
ba san lan si
|
|
1859
|
八抬大轿
|
八
|
bā tái dà jiào
|
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,是身分重要的标志
|
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44回:“大人这一次出京,坐的八抬大轿,比先前更显荣耀。”
|
BTD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nZoNg==.html
|
ba tai da jiao
|
|
1644
|
八万四千
|
八
|
bā wàn sì qiān
|
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,后用以形容极多。
|
《法华经 宝塔品》:“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十二部经,为人演说。”
|
BWS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万八千
|
|
./MzJhaw==.html
|
ba wan si qian
|
|
946
|
八仙过海
|
八
|
bā xiān guò hǎi
|
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法术,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
|
明 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
|
BXG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各显其能
|
黔驴技穷
|
./azA=.html
|
ba xian guo hai
|
|
1180
|
八字打开
|
八
|
bā zì dǎ kāi
|
象“八”字那样,撇、捺向两边分开。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,却走歪门邪道。也形容门路很宽。
|
宋 朱熹《与刘子澄书》:“近日因看《大学》,见得此意甚分明。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但人自不领会,却向外 宋 朱熹《与刘子澄书》:“近日因看《大学》,见得此意甚分明。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,但人自不领会,却向外狂走耳。”...
|
BZD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开门见山
|
云遮雾罩
|
./Z3dt.html
|
ba zi da kai
|
|
2181
|
扒耳搔腮
|
扒
|
bā ěr sāo sāi
|
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。
|
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还有一个小目的,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‘痛快’者,给他一个不舒服,使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还有一个小目的,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‘痛快’者,给他一个不舒服,使他恨得扒耳搔腮,忍不住露出本相。”...
|
BES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抓耳挠腮、扒耳抓腮
|
|
./MzIycw==.html
|
ba er sao sai
|
|
1261
|
斑驳陆离
|
斑
|
bān bó lù lí
|
斑驳: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其它颜色;显得花花搭搭的;陆离:参差不一的样子。形容颜色杂乱不一的样子。
|
战国 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纷总总其离合兮,斑驳陆离其上下。”
|
BB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五彩缤纷、五光十色、光怪陆离
|
清一色
|
./aTRp.html
|
ban bo lu li
|
|
2012
|
斑斑点点
|
斑
|
bān bān diǎn diǎn
|
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,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:“看周谨时,恰似打翻了豆腐的,斑斑点点,约有三五十处。”
|
BB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麻麻点点
|
|
./OHoyYQ==.html
|
ban ban dian dian
|
|
974
|
班班可考
|
班
|
bān bān kě kǎo
|
班班:明显的样子;考:考查。指文字记录十分明显,可以考查
|
宋 陈亮《与韩无咎尚书》:“本朝二百年之间,学问文章、政事术业,各有家法,其本末源流,班班可考。”
|
BBK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有据可查
|
|
./d3M=.html
|
ban ban ke kao
|
|
1757
|
斑斑斓斓
|
斑
|
bān bān lán lán
|
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
|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5回:“恰是十个队长五十个什长,斑斑斓斓的摆了一天井,都叩了头。”
|
BB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五彩斑斓
|
|
./NjZmaQ==.html
|
ban ban lan lan
|
|
1262
|
搬唇递舌
|
搬
|
bān chún dì shé
|
挑拔是非。
|
元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三折:“你撒了手,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,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。”
|
BCD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拨弄是非、搬唇弄舌
|
|
./aTRz.html
|
ban chun di she
|
|
1659
|
搬唇弄舌
|
搬
|
bān chún nòng shé
|
①挑拨是非。②卖弄口才。
|
①明 徐某《杀狗记 看书苦谏》:“搬唇弄舌,口是心非,到底有失,不可轻信。”②许地山《海角底孤星》: ①明 徐某《杀狗记 看书苦谏》:“搬唇弄舌,口是心非,到底有失,不可轻信。”②许地山《海角底孤星》:“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。”...
|
BCN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搬唇递舌
|
缄口不言
|
./MzJsZQ==.html
|
ban chun nong she
|
|
2014
|
搬口弄唇
|
搬
|
bān kǒu nòng chún
|
搬:搬弄;弄:卖弄。指说长道短,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3回:“又见我两日不回,必有人搬口弄舌,想是疑心,不做买卖。”
|
BKN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搬唇弄舌
|
|
./OTJybQ==.html
|
ban kou nong chun
|
|
1259
|
班门弄斧
|
班
|
bān mén nòng fǔ
|
班:鲁班;即公输子;春秋时鲁国人。我国著名的木匠;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。
|
宋 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
|
BMN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布鼓雷门、贻笑大方
|
虚怀若谷、自知之明、知人之明
|
./aTN5.html
|
ban men nong fu
|
|
1263
|
搬弄是非
|
搬
|
bān nòng shì fēi
|
搬弄:挑拨;是非:指口舌纷争。把别人的话搬来弄去;有意从中挑拨是非出来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恼的是那狐朋狗友,搬弄是非,调三窝四。”
|
BN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搬口弄舌、挑拨是非
|
排难解纷
|
./aTVj.html
|
ban nong shi fei
|
|
2078
|
搬石砸脚
|
搬
|
bān shí zá jiǎo
|
比喻本来想害别人,结果害了自己。
|
卧龙生《镖旗》第26回:“我说了怕你赌气,拂袖而去,那岂不自己搬石砸脚,得不偿失。”
|
BSZ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搬石头砸自己的脚
|
|
./aTVt.html
|
ban shi za jiao
|
|
2203
|
班师得胜
|
班
|
bān shī dé shèng
|
班:还。军队出征,得胜而归。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 班:还。军队出征,得胜而归。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乐,三军踊跃。”...
|
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乐,三军踊跃。”
|
BSD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胜回朝
|
|
./MzJwdQ==.html
|
ban shi de sheng
|
|
1260
|
班师回朝
|
班
|
bān shī huí cháo
|
班:调回。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,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。
|
元 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你奉圣旨破吐蕃,定西夏,班师回朝,便当请功受赏。”
|
BSH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凯旋而归
|
|
./aTQ4.html
|
ban shi hui chao
|
|
2204
|
班师回俯
|
班
|
bān shī huí fǔ
|
见“班师回朝”。
|
|
BSHF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zJxNA==.html
|
ban shi hui fu
|
|
2002
|
班师振旅
|
班
|
bān shī zhèn lǚ
|
班:还、回;师:军队;振:整理;旅:军队。撤回军队,进行整顿
|
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禹拜昌言,曰:‘俞。’班师振旅。”
|
BS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G5mbw==.html
|
ban shi zhen lu
|
|
2205
|
班衣戏采
|
班
|
bān yī xì cǎi
|
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。后以“班衣戏采”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。
|
清·新广东武生《黄萧养回头》:“虽无儿,效老莱,班衣戏采。”
|
BYXC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zJ0Zw==.html
|
ban yi xi cai
|
|
1820
|
帮狗吃食
|
帮
|
bāng gǒu chī shí
|
比喻帮坏人作坏事。同“帮虎吃食”。
|
高玉宝《高玉宝》第四章:“这个万瞎子……专给保长溜须拍马,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,最能帮狗吃食。”
|
BGC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帮虎吃食、为虎作伥、助桀为虐
|
|
./NjdpeQ==.html
|
bang gou chi shi
|
|
1276
|
帮虎吃食
|
帮
|
bāng hǔ chī shí
|
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。
|
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4回:“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,在文庙行香的时节,出力讲了一讲。”
|
BHC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帮狗吃食
|
|
./aWFj.html
|
bang hu chi shi
|
|
1673
|
褒贬与夺
|
褒
|
bāo biǎn yǔ duó
|
与夺:给予或夺取。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。
|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自叙》:“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,比方伦匹,未必当允,而褒贬与夺,或失准格。”
|
BB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J3OA==.html
|
bao bian yu duo
|
|
1035
|
包办代替
|
包
|
bāo bàn dài tì
|
包办:一手办理;独自负责。指把所有工作一手包揽;不让别人参与。
|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二三:“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,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。”
|
BBD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越俎代庖
|
包而不办
|
./MXE4.html
|
bao ban dai ti
|
|
1282
|
包藏祸心
|
包
|
bāo cáng huò xīn
|
包藏:暗藏;祸心:害人之心。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;怀着害人的意图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元年》:“小国无罪,恃实其罪。将恃大国之安靖已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。”
|
BCH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佛口蛇心、居心叵测
|
菩萨心肠、胸怀坦荡
|
./aWN1.html
|
bao cang huo xin
|
|
1675
|
包藏奸心
|
包
|
bāo cáng jiān xīn
|
犹言包藏祸心。
|
三国 魏 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刘表自以为宗室外,~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。”
|
BCJ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包藏祸心
|
胸怀坦荡
|
./MzJ4Yw==.html
|
bao cang jian xin
|
|
1676
|
包打天下
|
包
|
bāo dǎ tiān xià
|
包:承担全部任务,负责完成。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。常指人逞强争胜。
|
《求是》1996年第17期:“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、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,更不能包打天下。”
|
BDT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揽一切
|
漠不关心
|
./MzJ5Ng==.html
|
bao da tian xia
|
|
2080
|
包举宇内
|
包
|
bāo jǔ yǔ nèi
|
包举:统括;宇内:天地之间,即天下。并吞天下,占有一切。
|
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。”
|
BJYN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aWQ0.html
|
bao ju yu nei
|
|
1283
|
包罗万象
|
包
|
bāo luó wàn xiàng
|
包罗:收集、容纳;大范围的包括;万象: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。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。形容内容丰富庞杂 包罗:收集、容纳;大范围的包括;万象: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。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。形容内容丰富庞杂;无所不包。...
|
《黄帝宅经》上卷:“所以包罗万象,举一千从。”
|
BLW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应有尽有、无所不包
|
一无所有、空空如也、挂一漏万
|
./aWRl.html
|
bao luo wan xiang
|
|
1036
|
包揽词讼
|
包
|
bāo lǎn cí sòng
|
包揽: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;词讼:诉讼。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,从中谋利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5回:“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,说的是包揽词讼,所以火上浇油。”
|
BLC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XFp.html
|
bao lan ci song
|
|
1284
|
褒善贬恶
|
褒
|
bāo shàn biǎn è
|
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;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。指分清善恶,提出公正的评价。
|
宋 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 宋 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...
|
BSB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惩恶扬善
|
|
./aWU4.html
|
bao shan bian e
|
|
2024
|
褒贤遏恶
|
褒
|
bāo xián è è
|
褒:褒奖,称赞;遏:抑止,阻止。赞扬贤良,阻止邪恶
|
唐·崔佑甫《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》:“公之文章,大抵以立宪诫世,褒贤遏恶为用,故议论最长。”
|
BXE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抑恶扬善
|
|
./OTZiZQ==.html
|
bao xian e e
|
|
2081
|
包羞忍耻
|
包
|
bāo xiū rěn chǐ
|
包:包容,藏;忍:容忍,忍耐。容忍羞愧与耻辱。
|
唐 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”
|
BXR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羞忍辱
|
|
./aWRv.html
|
bao xiu ren chi
|
|
1919
|
包羞忍辱
|
包
|
bāo xiū rěn rǔ
|
包:包容。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
|
明·王廷讷《狮吼记》:“在家做小伏低,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,到人前包羞忍辱。”
|
BXR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羞忍耻
|
|
./N2Q1dQ==.html
|
bao xiu ren ru
|
|
1920
|
包而不办
|
包
|
bāo ér bù bàn
|
包:包揽。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
|
杨植霖《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》:“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,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。 杨植霖《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》:“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,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。”...
|
BE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包办代替
|
./N2Q2NA==.html
|
bao er bu ban
|
|
1315
|
悲不自胜
|
悲
|
bēi bù zì shèng
|
胜:经受得住。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。形容伤感至极;情难自禁。
|
汉 荀悦《汉纪 平帝纪》:“太后因号泣而言,左右莫不垂涕,舜悲不自胜。”
|
BB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悲痛欲绝、哀哀欲绝
|
喜不自胜、乐不可支、喜出望外
|
./aXY2.html
|
bei bu zi sheng
|
|
1039
|
卑不足道
|
卑
|
bēi bù zú dào
|
道:说,讲。指卑下得不值一提
|
绍剧《龙虎斗》第三场:“此身卑不足道,惟恐奸贼心存异志,宋室难安。”
|
BBZ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微不足道
|
举足轻重
|
./MXJt.html
|
bei bu zu dao
|
|
1310
|
卑鄙龌龊
|
卑
|
bēi bǐ wò chuò
|
龌龊:肮脏。品行恶劣下流。
|
明 唐顺之《答俞教谕》:“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,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,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。”
|
BBW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卑鄙无耻、卑鄙下流
|
众人敬仰、德高望重、一身正气
|
./aXJh.html
|
bei bi wo chuo
|
|
1038
|
卑鄙无耻
|
卑
|
bēi bǐ wú chǐ
|
形容人品德卑下;粗鄙;毫无廉耻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,并串通黄某,到处钻营,卑鄙无耻。”...
|
BBW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下流至极、厚颜无耻、卑鄙下作
|
正气凛然、高风亮节、德高望重
|
./MXJj.html
|
bei bi wu chi
|
|
2222
|
北窗高卧
|
北
|
bēi chuāng gāo wò
|
比喻悠闲自得。
|
晋 陶渊明《与子俨等书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宋 辛弃疾《水龙吟 晋 陶渊明《与子俨等书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宋 辛弃疾《水龙吟》:“老来曾识渊明词: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有别、归来意。”...
|
BCGW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zM4Zw==.html
|
bei chuang gao wo
|
|
1043
|
悲从中来
|
悲
|
bēi cóng zhōng lái
|
中:内心。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
|
严秀《哀吴晗》:“我看了吴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迹,不禁废书而叹,悲从中来。”
|
BC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XQw.html
|
bei cong zhong lai
|
|
1316
|
悲愤填膺
|
悲
|
bēi fèn tián yīng
|
填:充填;塞满;膺:胸。悲痛和愤怒充满胸膛。
|
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》第六折:“草头朝露,贵贱都虚度。悲愤填膺莫诉,壮怀孤负。”
|
BFT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义愤填膺
|
|
./aXZx.html
|
bei fen tian yi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