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4686
|
好事多妨
|
好
|
hǎo shì duō fáng
|
妨:阻碍。好事情在实现、成功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
|
元·吴弘道《梅花引》曲:“惊魂未定,好事多妨,堪伤。”
|
HSD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好事多磨、好事多悭
|
|
./N2x2Ng==.html
|
hao shi duo fang
|
|
13680
|
好事多磨
|
好
|
hǎo shì duō mó
|
磨:艰难、障碍。指好的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许多波折。也指真挚的爱情经常经历曲折。
|
宋 晁端礼《安公子》:“是即是,从来好事多磨难。”
|
HSD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波三折、节外生枝、好梦难成
|
一帆风顺、无往不利
|
./MWFhbw==.html
|
hao shi duo mo
|
|
13643
|
好声好气
|
好
|
hǎo shēng hǎo qì
|
形容语调柔和,态度温和。
|
|
HSH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好言好语
|
恶声恶气
|
./MTl0Ng==.html
|
hao sheng hao qi
|
|
14260
|
好天良夜
|
好
|
hǎo tiān liáng yè
|
①美好的时节。②好时光,好日子。
|
宋·柳永《女冠子》词:“相思不得长相聚,好天良夜,无端惹起千愁成绪。”
|
HTL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3M0MA==.html
|
hao tian liang ye
|
|
14261
|
好行小慧
|
好
|
hǎo xíng xiǎo huì
|
爱耍小聪明。
|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’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小慧,谓小 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’”何晏集解引郑玄曰:“小慧,谓小小之才知。”慧,一本作“惠”。...
|
HXX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好行小惠、好施小惠
|
|
./M3M0YQ==.html
|
hao xing xiao hui
|
|
13461
|
好心好意
|
好
|
hǎo xīn hǎo yì
|
指怀着善意
|
老舍《茶馆》第三幕:“我好心好意来告诉你,你可不能卖了我呀!”
|
HX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真心实意
|
虚情假意
|
./Nzlv.html
|
hao xin hao yi
|
|
13462
|
好言好语
|
好
|
hǎo yán hǎo yǔ
|
好:美;善。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。
|
洪深《香稻米》第三幕:“我晓得乡下人是刁恶不过,好言好语不肯听的!”
|
HY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好声好气
|
|
./Nzl5.html
|
hao yan hao yu
|
|
14011
|
好衣美食
|
好
|
hǎo yī měi shí
|
美:美好。指吃好的,穿好的
|
唐·马周《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》:“且帝子何患不富贵,身食大国,封户不少,好衣美食。”
|
HYM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锦衣玉食
|
|
./N2x0aQ==.html
|
hao yi mei shi
|
|
14142
|
好语如珠
|
好
|
hǎo yǔ rú zhū
|
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。
|
宋·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诗:“好语如珠串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
|
HYR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妙语如珠
|
|
./MWI1cw==.html
|
hao yu ru zhu
|
|
14835
|
好语似珠
|
好
|
hǎo yǔ sì zhū
|
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
|
宋 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:“好语似珠穿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
|
HYS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妙语如珠
|
|
./N2E4.html
|
hao yu si zhu
|
|
13896
|
好恶不同
|
好
|
hǎo è bù tóng
|
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。形容人的志趣、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。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帝纪》:“公卿大夫,好恶不同。”
|
HEB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好恶乖方、好恶殊方
|
好恶同之
|
./M3J4dw==.html
|
hao e bu tong
|
|
14700
|
吼三喝四
|
吼
|
hǒu sān hè sì
|
大声吆喝
|
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维持会这些人,每天就在一块肥吃大喝,纸烟不离嘴,见人开口就是‘妈的屄’, 马烽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维持会这些人,每天就在一块肥吃大喝,纸烟不离嘴,见人开口就是‘妈的屄’,整天吼三喝四抖威风。”...
|
HSH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吼大叫
|
|
./N3VleQ==.html
|
hou san he si
|
|
14699
|
吼天喊地
|
吼
|
hǒu tiān hǎn dì
|
吼:大声叫。大声喊叫,形容极为烦躁痛苦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23章:“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。”
|
HTH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呼天喊地
|
|
./N3Vlbw==.html
|
hou tian han di
|
|
14034
|
虎豹豺狼
|
虎
|
hǔ bào chái láng
|
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。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
|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一回:“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,那里有什么奇花,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,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一回:“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,那里有什么奇花,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,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,渐渐沉下去了。”...
|
HBC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虎豹狼虫、狼虫虎豹
|
|
./ODM1ZQ==.html
|
hu bao chai lang
|
|
14726
|
虎豹狼虫
|
虎
|
hǔ bào láng chóng
|
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。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
|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手中那棒,上抵三十三天,下至十八层地狱,把些虎豹狼虫,满山群怪,七十二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回:“手中那棒,上抵三十三天,下至十八层地狱,把些虎豹狼虫,满山群怪,七十二洞妖王,都吓得磕头礼拜。”...
|
HBLC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虎豹豺狼、狼虫虎豹
|
|
./ODM1NA==.html
|
hu bao lang chong
|
|
13616
|
虎背熊腰
|
虎
|
hǔ bèi xióng yāo
|
如虎般宽厚的背;似熊样粗壮的腰。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。
|
元 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第一折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……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|
HBX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熊腰虎背
|
弱不禁风、肌瘦如柴
|
./MTljcw==.html
|
hu bei xiong yao
|
|
13925
|
虎步龙行
|
虎
|
hǔ bù lóng xíng
|
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。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。
|
《宋书 武帝纪上》:“刘裕龙行虎步,视瞻不凡,恐不为人下,宜早为其所。”
|
HBL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龙行虎步
|
|
./M3RsMg==.html
|
hu bu long xing
|
|
13589
|
虎不食儿
|
虎
|
hǔ bù shí ér
|
老虎凶猛残忍,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。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,都有骨肉之情。
|
明·杨珽《龙膏记·藏春》:“你爹爹既往洛阳,一时未归,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,虎毒不食儿,孩儿切莫短见。 明·杨珽《龙膏记·藏春》:“你爹爹既往洛阳,一时未归,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,虎毒不食儿,孩儿切莫短见。”...
|
HBS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毒不食儿
|
|
./MTh6Ng==.html
|
hu bu shi er
|
|
14582
|
虎荡羊群
|
虎
|
hǔ dàng yáng qún
|
老虎冲进羊群中。比喻以强凌弱,为所欲为。同“虎入羊群”。
|
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九十二回:“那知小侠指东打西,窜南跃北,犹如虎荡羊群,不大的工夫,打了个落花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九十二回:“那知小侠指东打西,窜南跃北,犹如虎荡羊群,不大的工夫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...
|
HDY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入羊群
|
|
./NmJmOA==.html
|
hu dang yang qun
|
|
13491
|
虎斗龙争
|
虎
|
hǔ dòu lóng zhēng
|
比喻群雄互相争斗
|
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四折:“再休夸桀纣起刀兵,谩说吴越相吞并,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。”
|
HDL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龙争虎斗
|
|
./N3l5.html
|
hu dou long zheng
|
|
13606
|
虎踞龙盘
|
虎
|
hǔ jù lóng pán
|
踞:蹲或坐;盘:盘绕。原指石头城(南京城)象猛虎蹲在西面;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。形容地势险要。
|
北周 庾信《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》:“昔之虎踞龙盘,加以黄旗紫气。”
|
HJL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龙盘虎踞
|
|
./MTk4Mg==.html
|
hu ju long pan
|
|
14583
|
虎踞龙蟠
|
虎
|
hǔ jù lóng pán
|
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同“虎踞龙盘”。
|
宋 辛弃疾《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》词:“虎踞龙蟠何处是?只有兴亡满目。”
|
HJLP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据龙蟠、虎踞龙盘
|
|
./NmJnMg==.html
|
hu ju long pan
|
|
14723
|
虎窟狼窝
|
虎
|
hǔ kū láng wō
|
窟:洞穴。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7回:“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,有分教,江州城里,翻为虎窟狼窝。”
|
HKLW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虎穴狼窝、虎穴龙潭
|
|
./ODMybQ==.html
|
hu ku lang wo
|
|
13928
|
虎窟龙潭
|
虎
|
hǔ kū lóng tán
|
窟:洞穴;潭:深水池。龙居住的深水潭,虎栖身的巢穴。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。
|
元 汪元亨《沉醉东风 归田》:“怕筑成传说墙,愁扳折朱云槛,急跳出虎窟龙潭。”
|
HKL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龙潭虎穴、虎穴龙潭
|
|
./M3RvNA==.html
|
hu ku long tan
|
|
14725
|
虎口拔须
|
虎
|
hǔ kǒu bá xū
|
从老虎嘴边拔胡须。比喻冒极大的风险
|
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一章:“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,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,想从虎口拔毛。”
|
HKBX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虎口扳须、虎口拔牙
|
|
./ODMzcQ==.html
|
hu kou ba xu
|
|
13766
|
虎口拔牙
|
虎
|
hǔ kǒu bá yá
|
在老虎嘴里拔牙。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。
|
元 弦济《一山国师语录》:“苍龙头上拶折角,猛虎口中拔得牙。”
|
HK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火中取栗、虎口夺食、如临深渊
|
|
./MWJsMg==.html
|
hu kou ba ya
|
|
14724
|
虎口残生
|
虎
|
hǔ kǒu cán shēng
|
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。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,侥幸得生
|
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六回:“烦你们拜上小姐,说我铁中玉虎口残生,多蒙垂救,高谊已足千古。”
|
HKC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口余生、虎口逃生
|
|
./ODMzNg==.html
|
hu kou can sheng
|
|
14033
|
虎口夺食
|
虎
|
hǔ kǒu duó shí
|
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。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
|
王朔《千万别把我当人》:“只要国内出产,全国人民不吃,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。”
|
HKD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龙口夺食
|
|
./ODMydw==.html
|
hu kou duo shi
|
|
13560
|
虎口逃生
|
虎
|
hǔ kǒu táo shēng
|
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。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。也作“虎口余生”。
|
元 无名氏《朱砂担滴水浮沤记》第一折:“我如今在虎口逃生,急腾腾再不消停。”
|
HKT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口余生
|
|
./MThlbQ==.html
|
hu kou tao sheng
|
|
13708
|
虎口余生
|
虎
|
hǔ kǒu yú shēng
|
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。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;侥幸保全了性命。
|
唐 刘长卿《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》诗:“羊肠留覆辙,虎口脱余生。”
|
HK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绝处逢生、死里逃生
|
|
./MWFuZw==.html
|
hu kou yu sheng
|
|
13802
|
虎落平川
|
虎
|
hǔ luò píng chuān
|
平川:地势平坦的地方。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,落到了平地上。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 平川:地势平坦的地方。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,落到了平地上。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...
|
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
|
HLP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虎落平阳
|
|
./MWM5aQ==.html
|
hu luo ping chuan
|
|
13492
|
虎落平阳
|
虎
|
hǔ luò píng yáng
|
老虎离开深山;落在平地里。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平阳:地势平坦、明亮的地方 老虎离开深山;落在平地里。比喻有权有势者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平阳:地势平坦、明亮的地方。...
|
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
|
HLP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孤雁失群、蛟龙失水
|
放虎归山、蛟龙得水
|
./N3o4.html
|
hu luo ping yang
|
|
13961
|
虎狼之国
|
虎
|
hǔ láng zhī guó
|
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。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秦,虎狼之国,不可信。”
|
HLZ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礼仪之邦
|
./NDdjMg==.html
|
hu lang zhi guo
|
|
14381
|
虎狼之势
|
虎
|
hǔ láng zhī shì
|
形容极凶猛的声势。
|
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。”
|
HLZ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3RveQ==.html
|
hu lang zhi shi
|
|
14032
|
虎狼之威
|
虎
|
hǔ láng zhī wēi
|
威:威力,威风。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
|
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四折:“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,略罢虎狼之威。”
|
HLZ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DMyYw==.html
|
hu lang zhi wei
|
|
14031
|
虎狼之心
|
虎
|
hǔ láng zhī xīn
|
比喻凶残的野心
|
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今秦,四塞之国也,有虎狼之心,恐其有木梗之患。”
|
HLZ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ODMyMg==.html
|
hu lang zhi xin
|
|
14382
|
虎略龙韬
|
虎
|
hǔ lüè lóng tāo
|
略: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《三略》。韬:指《六韬》。《三略》、《六韬》是古代兵书。泛指兵书、兵法,也指 略: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《三略》。韬:指《六韬》。《三略》、《六韬》是古代兵书。泛指兵书、兵法,也指兵家权谋。...
|
明·刘基《悲杭城》诗:“一朝奔迸各西东,玉斝金杯散蓬荜。清都太微天听高,虎略龙韬缄石室。”
|
HLL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3RwOA==.html
|
hu lüe long tao
|
|
14564
|
虎皮羊质
|
虎
|
hǔ pí yáng zhì
|
质:本性。比喻外强内弱,虚有其表
|
西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羊质虎皮,见草而悦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|
HPYZ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羊质虎皮
|
|
./NDdjYw==.html
|
hu pi yang zhi
|
|
14130
|
虎珀拾芥
|
虎
|
hǔ pò shí jiè
|
琥珀摩擦后生电,能吸引细小的东西。比喻互相感应。
|
汉·王充《论衡·乱龙》:“顿牟拾芥,磁石引针。”
|
HPSJ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WFlYQ==.html
|
hu po shi jie
|
|
14800
|
琥珀拾芥
|
琥
|
hǔ pò shí jiè
|
琥珀:植物化石;芥:小东西。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
|
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唐·孔颖达疏:“亦有异类相感者,若磁石引针,琥珀拾芥。”
|
HPS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Hhtdw==.html
|
hu po shi jie
|
|
13745
|
虎入羊群
|
虎
|
hǔ rù yáng qún
|
老虎进入羊群。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莫当,便驱兵出城。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、张赶杀贼众,如虎入羊群,纵横莫当,便驱兵出城。”...
|
HRY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狐入鸡舍、虎荡羊群
|
|
./MWJjNg==.html
|
hu ru yang qun
|
|
13746
|
虎视眈眈
|
虎
|
hǔ shì dān dān
|
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。形容心怀不良;伺机攫取。
|
《周易 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|
HSD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凶相毕露
|
|
./MWJjZw==.html
|
hu shi dan dan
|
|
14389
|
虎视耽耽
|
虎
|
hǔ shì dān dān
|
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
|
《易 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|
HSDD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虎视眈眈
|
|
./M3R0ZQ==.html
|
hu shi dan dan
|
|
14030
|
虎视鹰瞵
|
虎
|
hǔ shì yīng lín
|
瞵:注视。像老虎和老鹰扑食那样贪婪、凶残地盯着
|
清·洪楝园《后南柯·伐檀》:“虎视鹰瞵萃列强,竞称兵要犯封疆。”
|
HSY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ODMxcw==.html
|
hu shi ying lin
|
|
14722
|
虎跳龙拿
|
虎
|
hǔ tiào lóng ná
|
拿:取。像老虎那样跳跃,像龙那样伸爪抓取。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,也是一个个有……虎跳龙拿之技。”
|
HTLN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掷龙拿
|
|
./ODMwNA==.html
|
hu tiao long na
|
|
13561
|
虎头虎脑
|
虎
|
hǔ tóu hǔ nǎo
|
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。
|
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。”
|
HTH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猴头猴脑
|
./MThldw==.html
|
hu tou hu nao
|
|
13569
|
虎头蛇尾
|
虎
|
hǔ tóu shé wěi
|
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
|
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
|
HTS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德不卒、有始无终
|
全始全终、善始善终、持之以恒
|
./MThtbw==.html
|
hu tou she wei
|
|
14721
|
虎头鼠尾
|
虎
|
hǔ tóu shǔ wěi
|
头大如虎,尾细如老鼠。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,后来劲头很小,有始无终
|
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:“律诗无好结句,谓之虎头鼠尾。”
|
HTS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头蛇尾
|
有始有终
|
./ODJ6aw==.html
|
hu tou shu wei
|
|
13812
|
虎头燕颔
|
虎
|
hǔ tóu yàn hàn
|
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
|
元 揭傒斯《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》:“尚服异恩于永世;虎头燕颔,从怀旧将于当年。”
|
HT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头燕额
|
|
./MWNnNg==.html
|
hu tou yan han
|
|
14720
|
虎头燕额
|
虎
|
hǔ tóu yàn é
|
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
|
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掷果》:“我虎头燕额,羞杀他脸似桃花。”
|
HTYE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虎头燕颔
|
|
./ODJ6YQ==.html
|
hu tou yan e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