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910
|
饿殍枕藉
|
饿
|
e piao zhen ji
|
枕藉:交叠而卧。饿死的人纵横交叠,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
|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32回:“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。”
|
EPZ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饿殍遍野
|
|
./ejV1.html
|
e piao zhen ji
|
|
909
|
饿虎之蹊
|
饿
|
è hǔ zhī xī
|
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。
|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。”
|
EHZ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jVh.html
|
e hu zhi xi
|
|
797
|
饿殍满道
|
饿
|
è piǎo mǎn dào
|
殍:饿死的人。满路都是因饥饿而死的人的尸体。形容饥荒灾祸严重,人民大量死于饥寒的惨状。
|
汉·仲长统《昌言·损益篇》:“坐视战士之蔬菜,立望饿殍之满道,如之何为君行此政也。”
|
EPM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饿殍载道
|
|
./ejVr.html
|
e piao man dao
|
|
716
|
恩恩相报
|
恩
|
ēn ēn xiāng bào
|
用恩惠报答恩惠;把有利于人的行为回报给有恩于己的人。
|
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十一回:“曾有病,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,我就好了……我会去救他,正是恩 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十一回:“曾有病,他割下腿上的一片精肉煎汤我吃,我就好了……我会去救他,正是恩恩相报。”...
|
EEX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以德报恩
|
恩将仇报
|
./ejZ5.html
|
en en xiang bao
|
|
714
|
遏恶扬善
|
遏
|
è è yán shàn
|
遏:阻止;扬:宣扬。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
|
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”
|
EE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惩恶扬善
|
|
./ejZl.html
|
e e yan shan
|
|
715
|
恩德如山
|
恩
|
ēn dé rú shān
|
比喻恩德极为深生。
|
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寿禅师两生符宿愿》:“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,恩德如山,无可图报。”
|
EDR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恩重如山
|
不共戴天
|
./ejZv.html
|
en de ru shan
|
|
717
|
恩将仇报
|
恩
|
ēn jiāng chóu bào
|
将:拿;把;报:报答。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。形容忘恩负义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亏这官人救了性命,今反恩将仇报,天理何在!”
|
EJCB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以怨报德、忘恩负义
|
以德报恩
|
./ejc4.html
|
en jiang chou bao
|
|
911
|
恩荣并济
|
恩
|
ēn róng bìng jì
|
恩荣:恩惠荣宠。济:调济。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五回:“限之以爵,爵加则知荣,恩荣并济,上下有节,为治之道,于斯著矣。”
|
ERB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jdp.html
|
en rong bing ji
|
|
718
|
恩若再生
|
恩
|
ēn ruò zài shēng
|
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。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一回:“勾践囚于吾国……今吾复其社稷,恩若再生。”
|
ER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恩同再造、恩同父母
|
仇深似海
|
./ejdz.html
|
en ruo zai sheng
|
|
719
|
恩山义海
|
恩
|
ēn shān yì hǎi
|
恩爱像高山一样重,情义像大海一样深。形容恩惠深,情义重。
|
宋·晁端海《卜算子》:“恩义重如山,情意深如海。假使黄金北斗高,这一分,何由买?”
|
ES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恩重如山、情深义切
|
|
./ejgy.html
|
en shan yi hai
|
|
721
|
恩同父母
|
恩
|
ēn tóng fù mǔ
|
恩:恩惠;同:如同。待人的好处、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。
|
唐·陈子昂《为张著作谢父官表》:“伏惟神皇陛下,恩同父母,矜照恳诚,信其赤心,实有馨竭。”
|
ETFM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恩同再造、恩若再生
|
|
./ejh3.html
|
en tong fu mu
|
|
720
|
恩深义重
|
恩
|
ēn shēn yì zhòng
|
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
|
唐·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”
|
ES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恩山义海、恩深似海
|
|
./ejhj.html
|
en shen yi zhong
|
|
912
|
恩甚怨生
|
恩
|
ēn shèn yuàn shēng
|
给予太多的恩惠,反而会引起怨恨。
|
《亢仓子·用道》:“恩甚则怨生,爱多则憎至。”
|
ESY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jht.html
|
en shen yuan sheng
|
|
722
|
恩同再造
|
恩
|
ēn tóng zài zào
|
再造:再生。使人再生的恩惠。比喻恩情极大,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。
|
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5回:“倘出此关,不啻恩同再造。将来如有出头之日,莫非伯伯所赐了。”
|
ETZZ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再造之恩
|
恩将仇报
|
./ejk2.html
|
en tong zai zao
|
|
723
|
恩威并行
|
恩
|
ēn wēi bìng xíng
|
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|
EW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软硬兼施、恩威并用
|
|
./ejln.html
|
en wei bing xing
|
|
724
|
恩威并重
|
恩
|
ēn wēi bìng zhòng
|
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
|
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|
EWB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恩威并行、恩威并用
|
|
./ejlx.html
|
en wei bing zhong
|
|
751
|
二姓之好
|
二
|
èr xìng zhī hǎo
|
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。
|
《礼记·昏义》: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济后世也。故君子重之。”
|
EXZ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秦晋之好
|
|
./em04.html
|
er xing zhi hao
|
|
806
|
佴之蚕室
|
佴
|
er zi chan shi
|
居住于蚕室,指受宫刑。佴:被放置。蚕室,指密封之室,因受刑人怕风,所以室内温暖严密。
|
|
EZC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em1z.html
|
er zi chan shi
|
|
5299
|
发策决科
|
发
|
fā cè jué kē
|
策:策问;科:等第。拆阅策问题目,以决定录取。旧指应试取中。
|
汉·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或曰:‘书与经同,而世不尚,治之可乎?’曰:‘可。’或人哑尔笑曰:‘须以发 汉·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或曰:‘书与经同,而世不尚,治之可乎?’曰:‘可。’或人哑尔笑曰:‘须以发策决科。’”...
|
FCJ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金榜题名
|
名落孙山
|
./em4y.html
|
fa ce jue ke
|
|
4810
|
发愤图强
|
发
|
fā fèn tú qiáng
|
发愤:决心努力;图:谋求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。
|
何香凝《孙中山与廖仲恺》:“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,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,应该~,彻底 何香凝《孙中山与廖仲恺》:“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,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,应该~,彻底革命。”...
|
FFTQ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奋发图强、发奋图强
|
胸无大志、无所作为、妄自菲薄
|
./em53.html
|
fa fen tu qiang
|
|
4808
|
发短心长
|
发
|
fà duǎn xīn cháng
|
发短:指年老;心长:智谋深。头发稀少,心计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谋高。
|
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发短,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”
|
FD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老谋深算
|
|
./em5j.html
|
fa duan xin chang
|
|
4809
|
发凡起例
|
发
|
fā fán qǐ lì
|
发凡:提示全书的通例。指说明全书要旨,拟定编写体例。
|
晋·杜预《春秋左传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。”
|
FFQ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起例发凡
|
|
./em5t.html
|
fa fan qi li
|
|
6092
|
发愤忘食
|
发
|
fā fèn wàng shí
|
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|
FFW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废寝忘食
|
游手好闲
|
./em82.html
|
fa fen wang shi
|
|
4811
|
发号施令
|
发
|
fā hào shī lìng
|
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
|
《尚书 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,罔有不臧。”
|
FHS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调兵遣将、指挥若定
|
线抽傀儡
|
./em9n.html
|
fa hao shi ling
|
|
6093
|
发奸擿伏
|
发
|
fā jiān tì fú
|
发、擿:揭发;奸:奸臣,坏人;伏:指隐瞒坏事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广汉传》:“其发奸擿伏如神。”
|
FJTF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发隐擿伏
|
姑息养奸
|
./em9x.html
|
fa jian ti fu
|
|
725
|
恩有重报
|
恩
|
ēn yǒu zhòng bào
|
好好地报答别人的重大恩惠。
|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6回:“素姐道:‘若得如此,恩有重报。’”
|
EYZ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mEw.html
|
en you zhong bao
|
|
798
|
恩重泰山
|
恩
|
ēn zhòng tài shān
|
恩情深厚,比泰山还重。
|
宋·刘攽《彭城集·次韵孙少述二首》:“君思重泰山,未有毫发酬。”
|
EZT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恩重如山、恩同山岳
|
|
./emF1.html
|
en zhong tai shan
|
|
726
|
恩怨分明
|
恩
|
ēn yuàn fēn míng
|
恩:恩惠;怨:仇恨。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,毫不含糊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回:“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,欺强而不凌弱;恩怨分明,信义素著。”
|
EYF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爱憎分明
|
暧昧不明
|
./emFh.html
|
en yuan fen ming
|
|
727
|
恩重如山
|
恩
|
ēn zhòng rú shān
|
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;形容恩义极为深重。
|
宋 陆游《删定官供职谢启》:“及瓜以往,曾无累月之淹。恩重如山,感深至骨。”
|
EZR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恩深义重
|
绝情寡义
|
./emFr.html
|
en zhong ru shan
|
|
728
|
儿女成行
|
儿
|
ér nǚ chéng háng
|
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。形容子女很多。
|
唐·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
|
ENC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儿孙满堂
|
断子绝孙、膝下孤独
|
./emI0.html
|
er nu cheng hang
|
|
731
|
而立之年
|
而
|
ér lì zhī nián
|
三十岁的代称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|
ELZ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十而立
|
|
./emJ5.html
|
er li zhi nian
|
|
729
|
儿女情长
|
儿
|
ér nǚ qíng cháng
|
儿女:男女。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;难舍难分。
|
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 晋司张华》:“尤恨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。”
|
ENQ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舐犊情深、男欢女爱
|
冷酷无情
|
./emJl.html
|
er nu qing chang
|
|
730
|
儿女心肠
|
儿
|
ér nǘ xīn cháng
|
年轻男女的柔情。亦指感情丰富、助人为乐的心性。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情,才成就得儿女心肠。”
|
EN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儿女之情
|
|
./emJv.html
|
er nu xin chang
|
|
732
|
尔虞我诈
|
尔
|
ěr yú wǒ zhà
|
尔:你;虞:猜测。意思是我骗你;你骗我;互相欺骗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|
EYW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勾心斗角、尔诈我虞
|
推心置腹、坦诚相见
|
./emM4.html
|
er yu wo zha
|
|
733
|
尔诈我虞
|
尔
|
ěr zhà wǒ yú
|
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
|
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|
EZW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尔虞我诈
|
坦诚相见
|
./emNp.html
|
er zha wo yu
|
|
913
|
耳鬓斯磨
|
耳
|
ěr bìn sī mó
|
鬓: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;厮:互相。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(多指小儿女)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9回:“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,耳鬓斯磨,从今一别,纵得相逢,也必不似先前那等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9回:“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,耳鬓斯磨,从今一别,纵得相逢,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。”...
|
EBSM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鬓厮磨
|
|
./emQy.html
|
er bin si mo
|
|
736
|
耳红面赤
|
耳
|
ěr hóng miàn chì
|
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
|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...
|
EHM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红耳赤
|
镇定自若
|
./emR3.html
|
er hong mian chi
|
|
734
|
耳聪目明
|
耳
|
ěr cōng mù míng
|
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
|
汉 焦赣《易林 临之需》:“重瞳四乳,耳聪目明,普为仁表,圣作元辅。”
|
EC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心明眼亮
|
昏聩胡涂
|
./emRj.html
|
er cong mu ming
|
|
735
|
耳根清净
|
耳
|
ěr gēn qīng jìng
|
耳边无事噪聒。指无事打扰。
|
《圆觉经》上卷:“闻清净故,耳根清净,根清净故,耳识清净。”
|
EG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根干净、耳边清净
|
|
./emRt.html
|
er gen qing jing
|
|
737
|
耳后生风
|
耳
|
ěr hòu shēng fēng
|
像耳后刮风一样。形容激烈、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。
|
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“景宗谓所亲曰:‘我昔日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 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“景宗谓所亲曰:‘我昔日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,此乐使人忘死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...
|
EH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后风生
|
|
./emU2.html
|
er hou sheng feng
|
|
914
|
耳目股肱
|
耳
|
ěr mù gǔ gōng
|
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 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。...
|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然耳目股肱,寄于卿辈……事有不安,可极言勿隐。”
|
EMGG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股肱耳目、得力干将
|
|
./emVn.html
|
er mu gu gong
|
|
738
|
耳目一新
|
耳
|
ěr mù yī xīn
|
听到、看到的跟以前不同;感到新鲜。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。
|
北齐 魏收《魏书 河南王传》:“齐人爱咏,咸日耳目更新。”
|
EM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焕然一新
|
依然如故
|
./emVx.html
|
er mu yi xin
|
|
739
|
耳目昭彰
|
耳
|
ěr mù zhāo zhāng
|
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
|
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...
|
EM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目睽睽
|
|
./emYw.html
|
er mu zhao zhang
|
|
742
|
耳食之谈
|
耳
|
ěr shí zhī tán
|
耳食:以耳吃食,指不加审察,轻信传闻。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。
|
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六:“此耳食之谈,引经断狱,当不如是。”
|
ESZ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无稽之谈、耳食之论
|
|
./emZ1.html
|
er shi zhi tan
|
|
740
|
耳濡目染
|
耳
|
ěr rú mù rǎn
|
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|
唐 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|
ERM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闻目睹、耳熟能详
|
|
./emZh.html
|
er ru mu ran
|
|
741
|
耳软心活
|
耳
|
ěr ruǎn xīn huó
|
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,就是相信别人的话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,实指望能救,只是迎春语言迟慢,耳软心活,是不能做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,实指望能救,只是迎春语言迟慢,耳软心活,是不能做主的。”...
|
ERX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人云亦云、随波逐流
|
立场坚定
|
./emZr.html
|
er ruan xin huo
|
|
799
|
耳视目听
|
耳
|
ěr shì mù tīng
|
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|
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
|
ESM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各尽其责
|
./emc0.html
|
er shi mu ting
|
|
745
|
耳听八方
|
耳
|
ěr tīng bā fāng
|
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 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...
|
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|
ET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眼观六路
|
不闻不问
|
./emd5.html
|
er ting ba fang
|
|
743
|
耳熟能详
|
耳
|
ěr shú néng xiáng
|
听得多了;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。耳熟:听熟了;详:细说。
|
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
|
ESN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闻则诵、熟能生巧
|
浅尝辄止、寡闻少见
|
./emdl.html
|
er shu neng xiang
|
|
744
|
耳提面命
|
耳
|
ěr tí miàn mìng
|
不但当面告诉他;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。
|
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
|
ET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谆谆告诫、苦口婆心
|
旁敲侧击
|
./emdv.html
|
er ti mian mi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