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4831
|
翻山越岭
|
翻
|
fān shān yuè lǐng
|
越:过;岭: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。翻过很多山头;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。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。
|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六章:“他的腿脚好,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,翻山越岭,跟年轻人一样。”
|
FS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跋山涉水、梯山航海
|
|
./enph.html
|
fan shan yue ling
|
|
4832
|
翻天覆地
|
翻
|
fān tiān fù dì
|
覆;翻过来。使天地换了位置。形容变化巨大;彻底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5回:“那时,一屋子人,拉这个,扯那个,正闹得翻天覆地。”
|
FTF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翻地覆、沧海桑田
|
一成不变
|
./enp1.html
|
fan tian fu di
|
|
4830
|
翻然悔悟
|
翻
|
fān rán huǐ wù
|
悔悟:悔恨而醒悟。很快而彻底地转变。形容彻底觉悟过来;思想大转变。
|
宋 朱熹《答袁机仲书》:“若能于此翻然悔悟,先取旧图分明改正。”
|
FRH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翻然悔改
|
执迷不悟、死不改悔
|
./enow.html
|
fan ran hui wu
|
|
4829
|
翻然改进
|
翻
|
fān rán gǎi jìn
|
翻然:很快而彻底地改变。形容转变很快;很彻底;进步很大。
|
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》:“不是采取排斥态度,而是采取规劝态度,使之翻然改进,弃旧图新 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》:“不是采取排斥态度,而是采取规劝态度,使之翻然改进,弃旧图新。”...
|
FRG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翻然悔悟
|
执迷不悟
|
./enlx.html
|
fan ran gai jin
|
|
4828
|
翻来覆去
|
翻
|
fān lái fù qù
|
翻:翻转;覆:转回。躺在床上来回翻转身体。形容睡不着觉;也形容事情多次反复。
|
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》:“横说也如此,竖说也如此,翻来覆去,说都如此。”
|
FLF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辗转反侧、辗转不寐
|
|
./enln.html
|
fan lai fu qu
|
|
4827
|
翻空出奇
|
翻
|
fān kōng chū qí
|
形容诗文、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,以独特的想象取胜。
|
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神思》:“意翻空而易奇。”
|
FKC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k2.html
|
fan kong chu qi
|
|
4825
|
翻复无常
|
翻
|
fān fù wú cháng
|
变化无常,说变就变。
|
南朝·梁·吴均《行路难》:“当年翻复无常定,薄命为女何必粗。”
|
FF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反复无常
|
一成不变
|
./enht.html
|
fan fu wu chang
|
|
5305
|
幡然改途
|
幡
|
fān rán gǎi tú
|
幡:通“翻”;幡然:很快而彻底;途:途径。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。
|
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汤三使往聘之,既而幡然改途曰:‘与我处畎亩之中,由是以乐尧舜之道。’”
|
FRG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hj.html
|
fan ran gai tu
|
|
4826
|
翻江倒海
|
翻
|
fān jiāng dǎo hǎi
|
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;形容水势很大;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。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;形容水势很大;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。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。...
|
唐 李筌《太自阴经》:“东温而层冰澌散,西烈则百卉摧残,鼓怒而走石飞沙,翻江倒海。”
|
FJD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排山倒海、移山倒海
|
风平浪静、销声匿迹
|
./enh3.html
|
fan jiang dao hai
|
|
4824
|
法外施仁
|
法
|
fǎ wài shī rén
|
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。
|
明 李清《三垣笔记 附识中》:“其驰驱通义一带,亦不无微劳可悯。乞皇上法外施仁,俯从部议。”
|
FWS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从宽发落、法外施恩
|
|
./engy.html
|
fa wai shi ren
|
|
5304
|
法轮常转
|
法
|
fǎ lún cháng zhuàn
|
法轮:佛家语,轮有二义,一为运转,一为摧碾,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,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。指佛法 法轮:佛家语,轮有二义,一为运转,一为摧碾,佛运转心中清净妙法以度人,且摧毁世俗一切邪惑之见。指佛法无边,普济众生。...
|
《维摩诘所说经·佛国品》:“三转法轮于大千,其轮本来常清净。”
|
FLC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dz.html
|
fa lun chang zhuan
|
|
4823
|
法力无边
|
法
|
fǎ lì wú biān
|
法力: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;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。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。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。
|
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三折:“小圣我法力无边,通天达地,指山山崩,指水水跑。”
|
FLW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dp.html
|
fa li wu bian
|
|
6105
|
法家拂士
|
法
|
fǎ jiā bì shì
|
拂:通“弼”。法家:明法度的大臣;拂士:辅弼之士。指忠臣贤士。
|
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”
|
FJB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忠臣贤士
|
|
./enc4.html
|
fa jia bi shi
|
|
5302
|
法不徇情
|
法
|
fǎ bù xùn qíng
|
法:法律;徇:偏私;情:人情,私情。法律不徇私情。指执法公正,不讲私人感情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法不徇情,尔直深戒。”
|
FBX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法不容情
|
|
./enZv.html
|
fa bu xun qing
|
|
4822
|
法不阿贵
|
法
|
fǎ bù ē guì
|
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讨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。意思是秉公执法;不畏权贵。
|
韩非《韩非子 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强不挠曲。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 韩非《韩非子 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强不挠曲。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...
|
FBE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铁面无私、法网无情
|
徇私枉法、贪赃枉法
|
./enZl.html
|
fa bu e gui
|
|
5303
|
法海无边
|
法
|
fǎ hǎi wú biān
|
佛教中比喻佛法广大如大海,无边无际。
|
|
FHWB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enZ5.html
|
fa hai wu bian
|
|
4821
|
罚一劝百
|
罚
|
fá yī quàn bǎi
|
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。
|
唐·韩愈《谁氏子》:“罚一劝百政之经,不从而诛不晚耳。”李汉注引《中说》:“牡如晦问政,子曰:‘赏一 唐·韩愈《谁氏子》:“罚一劝百政之经,不从而诛不晚耳。”李汉注引《中说》:“牡如晦问政,子曰:‘赏一以劝百,罚一以惩众。’”...
|
FYQ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杀一儆百
|
|
./enY0.html
|
fa yi quan bai
|
|
4819
|
罚不当罪
|
罚
|
fá bù dāng zuì
|
罚:处罚;当:相当;相称。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。
|
先秦 荀况《荀子 正论》:“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,不祥莫大焉。”
|
FBD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罪大恶极、罪不容诛
|
赏罚分明、罚当其罪
|
./enVr.html
|
fa bu dang zui
|
|
6104
|
伐性之斧
|
伐
|
fá xìng zhī fǔ
|
伐:砍伐;性:性命,生机。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
|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孟春》:“靡曼皓齿,郑卫之音,务以自乐,命之曰伐性之斧。”
|
FXZF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Vh.html
|
fa xing zhi fu
|
|
4820
|
罚不责众
|
罚
|
fá bù zé zhòng
|
罚:惩罚;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 罚:惩罚;责:责罚;众:多数人。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,但很多人都那样干,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。...
|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回:“况罚不责众,如果主意都不承旨,谅那世主亦难遽将群芳尽废。”
|
FB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法不责众
|
|
./enV1.html
|
fa bu ze zhong
|
|
6103
|
伐毛洗髓
|
伐
|
fá máo xǐ suǐ
|
刮去毛发,洗清骨髓。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。
|
清 黄景仁《浴汤泉》诗:“伐毛洗髓欠福命,尘土肠胃聊湔除。”
|
FMX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伐毛换髓、脱胎换骨
|
|
./enUw.html
|
fa mao xi sui
|
|
980
|
抱负不凡
|
抱
|
bào fù bù fán
|
抱负:远大的志向。指有远大的志向,不同一般
|
宋 楼钥《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》:“念吾兄抱负不凡,不见于用。”
|
BFBF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壮志凌云
|
鼠目寸光
|
./enU=.html
|
bao fu bu fan
|
|
6102
|
伐功矜能
|
伐
|
fá gōng jīn néng
|
伐、矜:夸耀。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。形容居高自大,恃才傲物。
|
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奉法循理之吏,不伐功矜能,百姓无称,亦无过行。”
|
FGJN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吹自擂
|
|
./enRx.html
|
fa gong jin neng
|
|
5301
|
发综指示
|
发
|
fā zōng zhǐ shì
|
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,指示猎狗跟踪追捕。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。
|
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。”
|
FZZ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enRn.html
|
fa zong zhi shi
|
|
4818
|
发指眦裂
|
发
|
fà zhǐ zì liè
|
头发向上竖起;眼眶也裂开。形容极度悲伤;愤怒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|
FZ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怒火冲天、怒火中烧
|
和颜悦色、眉开眼笑
|
./enQ2.html
|
fa zhi zi lie
|
|
6100
|
发引千钧
|
发
|
fà yǐn qiān jūn
|
一根头发系着千钧重的东西。比喻极危急。
|
唐·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”
|
FYQJ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千钧一发
|
|
./enNt.html
|
fa yin qian jun
|
|
4817
|
发扬光大
|
发
|
fā yáng guāng dà
|
光大:使显赫盛大。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;从而更加完善、提高。
|
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》:“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。”
|
FYG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踵事增华
|
|
./enNj.html
|
fa yang guang da
|
|
6101
|
发政施仁
|
发
|
fā zhèng shī rén
|
发布政令,实施仁政。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。
|
宋·苏轼《论赏罚及修河事》:“方是时,二圣在位,发政施仁,惟恐不及。”
|
FZSR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N3.html
|
fa zheng shi ren
|
|
6099
|
发扬蹈厉
|
发
|
fā yáng dǎo lì
|
发:奋发;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;厉:猛烈;有力。形容精神饱满蓬勃;意气风发昂扬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
|
FYDL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意气风发
|
无精打采、委靡不振
|
./enMy.html
|
fa yang dao li
|
|
6098
|
发扬踔厉
|
发
|
fā yáng chuō lì
|
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 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...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
|
FYCL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发扬蹈厉
|
|
./enJz.html
|
fa yang chuo li
|
|
6097
|
发言盈庭
|
发
|
fā yán yíng tíng
|
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,意见纷纷,得不出一致的结论。
|
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发言盈庭,谁敢执其咎。”
|
FYYT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人多口杂
|
异口同声、众口一词
|
./enJp.html
|
fa yan ying ting
|
|
4816
|
发硎新试
|
发
|
fā xíng xīn shì
|
硎:磨刀石。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。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。
|
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”
|
FXX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初露锋芒
|
|
./enI4.html
|
fa xing xin shi
|
|
6096
|
发棠之请
|
发
|
fā táng zhī qǐng
|
发:发放;棠:齐国地名,积谷之处;请:请求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。后指请示赈济。
|
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齐饥,陈瑧曰:‘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。’”
|
FTZ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nFv.html
|
fa tang zhi qing
|
|
4814
|
发人深思
|
发
|
fā rén shēn sī
|
深:无限,没有穷尽。启发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寻味。
|
京夫《手杖》:“虽平平淡淡,却颇发人深思,让人牵肠动情。”
|
FR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发人深省
|
|
./enFl.html
|
fa ren shen si
|
|
4815
|
发秃齿豁
|
发
|
fà tū chǐ huò
|
关发脱光,牙齿豁落。形容人已衰老。
|
唐·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私自怜悼,悔其初心,发秃齿豁,不见知己。”
|
FTC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老态龙钟
|
|
./enF5.html
|
fa tu chi huo
|
|
4813
|
发人深省
|
发
|
fā rén shēn xǐng
|
发:启发;省:醒悟。启发人们深思而有所醒悟。
|
唐 杜甫《游龙门奉先寺》诗:“欲觉闻晨钟,令人发深省。”
|
FRS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发人深思、发人深醒
|
执迷不悟
|
./enE0.html
|
fa ren shen xing
|
|
6094
|
发蒙振聩
|
发
|
fā méng zhèn kuì
|
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~。”
|
FMZK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振聋发聩
|
|
./enBr.html
|
fa meng zhen kui
|
|
5300
|
发蒙解惑
|
发
|
fā méng jiě huò
|
发蒙:启发蒙昧;解惑:解除疑惑。指启发开导,脱离蒙昧,解除疑惑。
|
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故曰发蒙解惑,不足以言也。”
|
FMJ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发蒙解缚
|
|
./enBh.html
|
fa meng jie huo
|
|
6095
|
发蒙振落
|
发
|
fā méng zhèn luò
|
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...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好直谏,守节死义,难惑以非。至如说丞相弘,如发蒙振落耳。”
|
FMZ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轻而易举
|
|
./enB1.html
|
fa meng zhen luo
|
|
4812
|
发聋振聩
|
发
|
fā lóng zhèn kuì
|
声音很大;使耳聋的也能听到。发:开启;振:振动;聩:耳聋。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;给人以极大的 声音很大;使耳聋的也能听到。发:开启;振:振动;聩:耳聋。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;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。...
|
清 蕊珠旧史《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》:“如洛钟之应铜山,蒲牢夜半鸣,足以~。”
|
FLZ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发聩振聋、醍醐灌顶
|
|
./enAw.html
|
fa long zhen kui
|
|
750
|
二竖为虐
|
二
|
èr shù wéi nüè
|
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
|
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 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...
|
ESW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疾病缠身、病入膏肓
|
|
./emxl.html
|
er shu wei nüe
|
|
805
|
二心两意
|
二
|
èr xīn liǎng yì
|
形容意志不专一、不坚定。
|
汉 王充《论衡 閑时》:“夫天地之神,用心等也。人民无状,加罪行罚,非有二心两意,前后相反也。”
|
EXL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心二意
|
专心致志
|
./emx5.html
|
er xin liang yi
|
|
749
|
二三其意
|
二
|
èr sān qí yì
|
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
|
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是时外为御难,内实乞罪,既不见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临阵叛 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是时外为御难,内实乞罪,既不见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临阵叛戾。”...
|
ESQ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二三其德、三心二意
|
专心致志
|
./emw0.html
|
er san qi yi
|
|
804
|
二龙戏珠
|
二
|
èr lóng xì zhū
|
两条龙相对,戏玩着一颗宝珠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。”
|
ELX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mth.html
|
er long xi zhu
|
|
915
|
二三其德
|
二
|
èr sān qí dé
|
二三:不专一。形容三心二意。
|
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
|
ESQD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心二意、二三其节
|
一心一意
|
./emt1.html
|
er san qi de
|
|
803
|
二惠竞爽
|
二
|
èr huì jìng shuǎng
|
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。
|
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二惠竞爽犹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。”
|
EHJS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兰惠齐芳
|
|
./emsw.html
|
er hui jing shuang
|
|
979
|
抱成一团
|
抱
|
bào chéng yī tuán
|
保持一致,行动起来像一个人。形容关系极为亲密
|
程树榛《大学时代》:“刘向明和另外两人,抱成一团,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,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。 程树榛《大学时代》:“刘向明和另外两人,抱成一团,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,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。”...
|
BCY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打成一片
|
一盘散沙
|
./ems=.html
|
bao cheng yi tuan
|
|
802
|
二分明月
|
二
|
èr fēn míng yuè
|
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,扬州独占二分。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。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。
|
唐 徐凝《忆扬州》诗: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。”
|
EFM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mpn.html
|
er fen ming yue
|
|
747
|
耳闻则诵
|
耳
|
ěr wén zé sòng
|
听过就能背出来。形容记忆力强。
|
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融聪辩明慧,下笔成章,至于谈玄论道,虽道安无以出之。耳闻则诵,过目不忘,时人拟 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融聪辩明慧,下笔成章,至于谈玄论道,虽道安无以出之。耳闻则诵,过目不忘,时人拟之王粲。”...
|
EW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过目成诵
|
|
./emlt.html
|
er wen ze song
|
|
748
|
二八佳人
|
二
|
èr bā jiā rén
|
二八:指十六岁:佳人:美女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
|
宋·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|
EBJ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二八女郎
|
半老徐娘
|
./eml3.html
|
er ba jia re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