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5947
|
鸡犬不闻
|
鸡
|
jī quǎn bù wén
|
形容极为荒凉冷僻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9回:“凡冲要通衢大路,都没一个人烟,静悄悄地,鸡犬不闻,就要一滴水,也没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9回:“凡冲要通衢大路,都没一个人烟,静悄悄地,鸡犬不闻,就要一滴水,也没喝处,那讨酒食来?”...
|
JQB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荒无人烟
|
鸡犬相闻
|
./M3d3OA==.html
|
ji quan bu wen
|
|
15191
|
鸡犬不惊
|
鸡
|
jī quǎn bù jīng
|
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。形容行军纪律严明;也指相安无事。
|
宋 彭龟年《寿张京甲十首(其八)》:“翁见一笑大欢足,鸡犬不惊仁意多。”
|
JQBJ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不惊鸡犬、秋毫无犯
|
鸡飞狗走、鸡犬不宁
|
./MWRyeQ==.html
|
ji quan bu jing
|
|
6354
|
大动干戈
|
大
|
dà dòng gān gē
|
干、戈:古代两种兵器。原指进行战争。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
|
DDG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打出手、兴师动众、大张旗鼓
|
鸣金收兵、偃旗息鼓
|
./dGlz.html
|
da dong gan ge
|
|
24620
|
摇旗呐喊
|
摇
|
yáo qí nà hǎn
|
呐喊:奋力激呼。指古代作战时;摇动旗子;大声喊杀助威。
|
元 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你这般摇旗呐喊,簸土扬沙。”
|
YQN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擂鼓助威、助长声势、呐喊助威
|
鸣金收兵、偃旗息鼓、不动声色
|
./Mms5eQ==.html
|
yao qi na han
|
|
6566
|
调兵遣将
|
调
|
diào bīng qiǎn jiàng
|
调动军队;派遣将领;或是调动、安排人力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写书教太师知道,早早调兵遣将,剿除贼寇报仇。”
|
DB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兴师动众、招兵买马
|
鸣金收兵、班师回朝
|
./d3Ey.html
|
diao bing qian jiang
|
|
26747
|
微服私行
|
微
|
wēi fú sī xíng
|
微服:平民服装。私行:秘密出行。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。
|
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鄢赵争宠》:“只是此行敛些光彩,不可喝道而去,只得微服私行罢了。”
|
WFS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微服私访
|
鸣锣开道
|
./NTh3MA==.html
|
wei fu si xing
|
|
15653
|
叽叽喳喳
|
叽
|
jī jī zhā zhā
|
语音杂乱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,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。”
|
JJ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叽叽嘎嘎
|
鸦雀无声
|
./NDdmZQ==.html
|
ji ji zha zha
|
|
17150
|
七口八嘴
|
七
|
qī kǒu bā zuǐ
|
同“七嘴八舌”。
|
鲁迅《坟·我之节烈观》:“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,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,只是七口八嘴,议论他死了没有,受污 鲁迅《坟·我之节烈观》:“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,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,只是七口八嘴,议论他死了没有,受污没有,死了如何好,活着如何不好。”...
|
QKB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七嘴八舌
|
鸦雀无声
|
./NGtndQ==.html
|
qi kou ba zui
|
|
4959
|
沸反盈天
|
沸
|
fèi fǎn yíng tiān
|
沸:翻滚;反:翻转;盈:充满。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。形容人声嘈杂喧嚣;乱成一片。
|
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,沸反盈天,喊声不绝。”
|
FFY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人声鼎沸、蜩螗沸羹
|
鸦雀无声、万籁俱寂
|
./MTFuMA==.html
|
fei fan ying tian
|
|
7885
|
天崩地裂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liè
|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崩:倒塌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》:“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,如天崩地裂,一件东西向前而坠。”
|
TBD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坼、天翻地覆、震天动地
|
鸦雀无声、万籁俱寂
|
./MmJzeQ==.html
|
tian beng di lie
|
|
13815
|
欢声雷动
|
欢
|
huān shēng léi dòng
|
欢呼声像雷声一样响。形容热烈欢乐的气氛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宋先锋大喜,传谕各门将佐,统领军马,次第入城。兵不血刃,百姓秋毫无犯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宋先锋大喜,传谕各门将佐,统领军马,次第入城。兵不血刃,百姓秋毫无犯,欢声雷动。”...
|
HSL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欢声如雷、喜气云腾
|
鸦雀无声、怒气冲天、闷闷不乐
|
./MWNoYQ==.html
|
huan sheng lei dong
|
|
4762
|
沸沸扬扬
|
沸
|
fèi fèi yáng yáng
|
沸沸:水翻滚的样子;扬:掀动;升腾。开水翻滚;气泡升腾的样子。比喻人声喧扰、议论纷纷。形容熙来攘往; 沸沸:水翻滚的样子;扬:掀动;升腾。开水翻滚;气泡升腾的样子。比喻人声喧扰、议论纷纷。形容熙来攘往;非常热闹的情景。...
|
《山海经 西山经》:“其中多白玉,是有玉膏,其源沸沸汤汤。”
|
FF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沸反盈天、人声鼎沸
|
鸦雀无声、耳根清静、冷冷清清
|
./NmFl.html
|
fei fei yang yang
|
|
6735
|
大祸临头
|
大
|
dà huò lín tóu
|
临:光临。即将发生大灾祸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做官到了三品时,就要急流勇退,不然就有大祸临头。”
|
DH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难临头、大祸临门
|
鸿运当头
|
./NnA0dQ==.html
|
da huo lin tou
|
|
6771
|
大祸临门
|
大
|
dà huò lín mén
|
临:光临。即将发生大灾祸
|
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39章:“大祸临身了。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,落在头上了。”
|
DHL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大祸临头
|
鸿运当头
|
./Nnludw==.html
|
da huo lin men
|
|
11388
|
高视阔步
|
高
|
gāo shì kuò bù
|
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。形容气概不凡。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。
|
汉魏 刘桢《隋书 卢思道传》:“俄而抵掌扬眉,高视阔步。”
|
GSK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昂首阔步、神气活现
|
鹅行鸭步、低三下四
|
./MTRiZQ==.html
|
gao shi kuo bu
|
|
538
|
哀喜交并
|
哀
|
āi xǐ jiāo bìng
|
交:交错。悲痛和喜悦交织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》:“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,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|
AXJ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悲喜交集
|
麻木不仁
|
./Nm82NA==.html
|
ai xi jiao bing
|
|
10109
|
冷暖自知
|
冷
|
lěng nuǎn zì zhī
|
水的冷暖,饮者自知。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。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,只有自己知道。
|
唐 善无畏《大日经疏》第12卷:“如饮水者,冷热自知。”
|
LN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麻木不仁
|
./MW5xaw==.html
|
leng nuan zi zhi
|
|
23555
|
受宠若惊
|
受
|
shòu chǒng ruò jīng
|
宠:赏识。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;又不安。
|
宋 欧阳修《辞特转吏部侍郎表》:“受宠若惊,况被非常之命,事君无隐,敢倾至恳之诚。”
|
SCR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喜过望
|
麻木不仁
|
./Mjllaw==.html
|
shou chong ruo jing
|
|
26792
|
闻宠若惊
|
闻
|
wén chǒng ruò jīng
|
犹言受宠若惊。
|
南朝·梁·殷芸《小说》第二卷:“恐泊泥以浊白水,飘尘以乱清风,是以承命倾筐,闻宠若惊。”
|
WCR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受宠若惊
|
麻木不仁
|
./NTlvMg==.html
|
wen chong ruo jing
|
|
24997
|
义愤填膺
|
义
|
yì fèn tián yīng
|
膺:胸。正义的愤恨充满了胸膛。
|
南朝 梁 江淹《恨赋》:“置酒欲饮,悲来填膺。”
|
YFT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怒人怨、满腔义愤
|
麻木不仁、卑躬屈膝
|
./MnBuaw==.html
|
yi fen tian ying
|
|
24733
|
严阵以待
|
严
|
yán zhèn yǐ dài
|
严:严肃整齐;严阵:整齐严正的阵势。摆好阵势等待着。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;等着敌人。
|
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
|
YZYD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枕戈待旦、厉兵秣马
|
麻木不仁、麻痹大意
|
./Mm1obw==.html
|
yan zhen yi dai
|
|
8038
|
脱袍退位
|
脱
|
tuō páo tuì wèi
|
喻去职。
|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拥护张主任,请郭主任脱袍退位。”
|
TPT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黄袍加身
|
./NTdrcw==.html
|
tuo pao tui wei
|
|
27183
|
瓦釜雷鸣
|
瓦
|
wǎ fǔ léi míng
|
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;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。坏人猖狂一时;好人却默默无闻。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;威风一 高妙的乐器被废弃了;瓦盆却敲得雷一般响。坏人猖狂一时;好人却默默无闻。后比喻无才的人占据高位;威风一时。釜:锅。...
|
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卜居》: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。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|
WFLM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小人得志、庸才显赫
|
黄钟毁弃
|
./Mjlxcw==.html
|
wa fu lei ming
|
|
24590
|
一官半职
|
一
|
yī guān bàn zhí
|
一定的官衔职位。多指比较低微的头衔职称。
|
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都则为一官半职,阻隔得千山万水。”
|
YGB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官小吏、有职有权
|
黎民百姓、父老兄弟
|
./Mmpncw==.html
|
yi guan ban zhi
|
|
6516
|
灯火辉煌
|
灯
|
dēng huǒ huī huáng
|
灯火灿烂;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。
|
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理宗皇帝游苑,登凤凰山,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,一片光明。”
|
DHH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火树银光、张灯结彩
|
黑灯瞎火、昏天黑地
|
./dnd3.html
|
deng huo hui huang
|
|
1202
|
白黑分明
|
白
|
bái hēi fēn míng
|
比喻是非分得清楚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薛宣传》:“所贬退称进,白黑分明,由是知名。”
|
BHF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黑白分明
|
黑白不分
|
./aDl5.html
|
bai hei fen ming
|
|
2604
|
判若黑白
|
判
|
pàn ruò hēi bái
|
判:区别。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。形容界限分明
|
清·方苞《书祭裴太常文后》:“夫文之高下雅俗,判若黑白。”
|
PRH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黑白分明
|
黑白不分
|
./N3Nhaw==.html
|
pan ruo hei bai
|
|
23703
|
深明大义
|
深
|
shēn míng dà yì
|
谓识大体,顾大局。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,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,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!”...
|
SMD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黑白不分
|
./NHZ6aw==.html
|
shen ming da yi
|
|
954
|
白黑颠倒
|
白
|
bái hēi diān dǎo
|
颠倒:错乱。指白黑不分、是非颠倒
|
西汉 刘向《列女传 楚成郑瞀》:“王不明察,遂辜无罪,是白黑颠倒,上下错谬也。”
|
BH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白黑不分
|
黑白分明
|
./cGE=.html
|
bai hei dian dao
|
|
13719
|
黑白混淆
|
黑
|
hēi bái hùn xiáo
|
把黑的说成白的,将白的说成黑的。比喻故意颠倒是非,制造混乱。
|
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:“白黑溷淆,清浊同源。”
|
HBH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混淆黑白、是非不分
|
黑白分明
|
./MWF0aw==.html
|
hei bai hun xiao
|
|
13980
|
黑白不分
|
黑
|
hēi bái bù fēn
|
黑白:黑色和白色,比喻是非、善恶。把黑的说成白的,将白的说成黑的。比喻故意颠倒是非,制造混乱
|
赵树理《李家庄的变迁》:“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,一个小毛的申明,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。”
|
HB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黑白混淆
|
黑白分明
|
./NnFtcQ==.html
|
hei bai bu fen
|
|
14780
|
混造黑白
|
混
|
hùn zào hēi bái
|
故意颠倒黑白,制造混乱
|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回:“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倘有混造黑白之人,那时妹子求死不得。”
|
HZHB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混淆黑白
|
黑白分明
|
./OHNjbQ==.html
|
hun zao hei bai
|
|
953
|
白黑不分
|
白
|
bái hēi bù fēn
|
比喻清浊混乱,是非不明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刘向传》:“今贤不肖浑淆,白黑不分,邪正杂糅,忠谗并进。”
|
BH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是非不分、黑白不分、泾渭不分
|
黑白分明、是非分明、泾渭分明
|
./cDA=.html
|
bai hei bu fen
|
|
20367
|
皂白不分
|
皂
|
zào bái bù fēn
|
不分黑白,不分是非。
|
清 林则徐《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》:“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,纷纷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 清 林则徐《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》:“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,纷纷回澳,致令皂白不分,自取玷辱。”...
|
ZB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是非不分、黑白不分、泾渭不分
|
黑白分明、是非分明、泾渭分明
|
./MnZlOA==.html
|
zao bai bu fen
|
|
24978
|
一丘之貉
|
一
|
yī qiū zhī hé
|
丘:土山。貉:一种像狐狸的野兽。一个土山里的貉。比喻彼此同类;没有什么差别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杨恽传》:“古与今,如一丘之貉。”
|
YQZ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路货色、泾渭不分
|
黑白分明、是非分明、泾渭分明
|
./MnBmcw==.html
|
yi qiu zhi he
|
|
25183
|
鱼目混珠
|
鱼
|
yú mù hùn zhū
|
鱼目:鱼眼睛;混:混同;冒充。用鱼眼来假冒珍珠。形容以假乱真;以次充好。
|
汉 魏伯阳《参同契》上卷:“鱼目岂为珠?蓬蒿不成槚。”
|
YMH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以假乱真、冒名顶替、滥竽充数
|
黑白分明、泾渭分明、是非分明
|
./MnNtcw==.html
|
yu mu hun zhu
|
|
946
|
八仙过海
|
八
|
bā xiān guò hǎi
|
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法术,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
|
明 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
|
BXG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各显其能
|
黔驴技穷
|
./azA=.html
|
ba xian guo hai
|
|
4117
|
谋如涌泉
|
谋
|
móu rú yǒng quán
|
谋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多。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乃招集豪杰,晓诱羌戎,谋如涌泉,势如转规。”
|
MRY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黔驴技穷
|
./NGYyNA==.html
|
mou ru yong quan
|
|
23185
|
三头六臂
|
三
|
sān tóu liù bì
|
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;六条臂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;神通广大。
|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》:“三头六臂擎天地,愤怒那吒扑帝钟。”
|
STL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神通广大
|
黔驴技穷、一无所长
|
./MjJ5Yw==.html
|
san tou liu bi
|
|
6400
|
大声疾呼
|
大
|
dà shēng jí hū
|
疾:急。急切地大声呼喊;以引起注意或警觉。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。
|
唐 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:“行且不息,以蹈于穷饿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,大其声而疾呼矣。”
|
DSJ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喊大叫、摇唇鼓舌
|
默不做声
|
./dHo2.html
|
da sheng ji hu
|
|
20743
|
自言自语
|
自
|
zì yán zì yǔ
|
言、语:说。自己跟自己说话。
|
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“你这般鬼促促的,在这里自言自语,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?”
|
ZY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喃喃自语
|
默不做声
|
./NjU0MA==.html
|
zi yan zi yu
|
|
20239
|
知无不言
|
知
|
zhī wú bù yán
|
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(言:说话)。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。
|
《魏书 崔光传》:“臣之愚识,知无不言。”
|
ZW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畅所欲言
|
默不做声、吞吞吐吐、闪烁其辞
|
./MnRjMg==.html
|
zhi wu bu yan
|
|
6569
|
喋喋不休
|
喋
|
dié dié bù xiū
|
喋喋:形容说话的声音。唠唠叨叨;说个不停。
|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一俗士言词猥鄙,喋喋不休,殊败人意。”
|
DDB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滔滔不绝、口若悬河、津津乐道
|
默不做声、守口如瓶、默默无言
|
./d3Rl.html
|
die die bu xiu
|
|
9181
|
念念有词
|
念
|
niàn niàn yǒu cí
|
念念: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;有词:有像歌诀似的词语。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;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 念念: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;有词:有像歌诀似的词语。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;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。现指低声自语;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。...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手里捻珠,口内念念有词,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,忽的吹降去,便是一狂风。”
|
NNY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振振有词、涛涛不绝
|
默不做声、沉默寡言
|
./ZjY0.html
|
nian nian you ci
|
|
25187
|
引吭高歌
|
引
|
yǐn háng gāo gē
|
引:拉;伸;吭:喉咙;嗓子。放开噪子;大声歌唱。
|
晋 张华注《离经》:“搏则利嘴,呜则引吭。”
|
YHG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放声歌唱
|
默不做声、浅酌低吟
|
./MnNvZw==.html
|
yin hang gao ge
|
|
6673
|
大放厥辞
|
大
|
dà fàng jué cí
|
亦作“大放厥词”。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。②大发议论(今多含贬义)。
|
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。”
|
DFJ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大放厥词
|
默默无言
|
./M2QweQ==.html
|
da fang jue ci
|
|
23730
|
声嘶力竭
|
声
|
shēng sī lì jié
|
嘶:哑;竭:尽。嗓子喊哑;气力用尽。形容竭力呼喊。
|
《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》:“北山大哭,哭得声哑力竭,倒是嫂嫂劝住了。”
|
SS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喊大叫、大声疾呼
|
默默无言、心平气和
|
./NHd5dQ==.html
|
sheng si li jie
|
|
23869
|
说东谈西
|
说
|
shuō dōng tán xī
|
见“说东道西”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然后蹭到角门前。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,坐在大板凳上,说东谈西呢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然后蹭到角门前。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,坐在大板凳上,说东谈西呢。”...
|
SDT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说东道西
|
默默无语
|
./NTF0MA==.html
|
shuo dong tan xi
|
|
7917
|
谈笑风生
|
谈
|
tán xiào fēng shēng
|
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;饶有兴趣;气氛热烈。风生:有兴致;很风趣。
|
宋 辛弃疾《念奴娇 赠夏成玉》词:“遐想后日蛾眉,两山横黛,谈笑风生颊。”
|
TXF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谈笑自若、谈古说今
|
默默无语、相对无言
|
./MmNqMg==.html
|
tan xiao feng sheng
|
|
3351
|
名闻遐迩
|
名
|
míng wén xiá ěr
|
遐:远;迩:近。名声传扬到各地;形容名声很大。
|
《魏书 崔浩传》:“奚斤辨捷智谋,名闻遐迩。”
|
MWXE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噪一时
|
默默无闻
|
./ZXJv.html
|
ming wen xia er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