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9906
|
流连忘反
|
流
|
liú lián wàng fǎn
|
留恋不舍,忘记返回
|
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5回:“人君之宴乐有常,未闻流连忘反。”
|
LLW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流连忘返
|
迷途知返
|
./Y3Zj.html
|
liu lian wang fan
|
|
10210
|
流连忘返
|
流
|
liú lián wàng fǎn
|
流连:留恋;舍不得离开。返:回;归。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。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,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,从兽无厌谓之茺,乐酒无厌谓之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,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,从兽无厌谓之茺,乐酒无厌谓之亡。”...
|
LLW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依依不舍、恋恋不舍、悠悠忘返
|
迷途知返
|
./MXEyNg==.html
|
liu lian wang fan
|
|
11628
|
鬼迷心窍
|
鬼
|
guǐ mí xīn qiào
|
窍:孔穴。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;窍不通;人就糊涂。鬼迷住了心窍。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。
|
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1回:“一时鬼迷心窍,后悔不及。”
|
GMXQ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执迷不悟、糊里糊涂
|
迷途知返
|
./MTgybw==.html
|
gui mi xin qiao
|
|
23986
|
死不回头
|
死
|
sǐ bù huí tóu
|
指到死也不反悔,形容意志坚决
|
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谁知你是死不回头,狡猾诡诈来利用我们的宽大政策!”
|
SBH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执迷不悟
|
迷途知返
|
./NnJpeQ==.html
|
si bu hui tou
|
|
26338
|
误入歧途
|
误
|
wù rù qí tú
|
误:受惑;歧途:错误的道路。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。
|
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弟子方可日渐精进,不致误入歧途。”
|
WRQ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误入迷途
|
迷途知返
|
./MmhjZQ==.html
|
wu ru qi tu
|
|
26379
|
顽固不化
|
顽
|
wán gù bù huà
|
化:改变。坚持错误,不肯改悔。
|
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卑府从前在那府里,也做过一任知县,地方上的百姓,极其顽固不化。”
|
WGB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墨守陈规
|
迷途知返
|
./NTd2Mg==.html
|
wan gu bu hua
|
|
26592
|
误入迷途
|
误
|
wù rù mí tú
|
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
|
|
WRM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误入迷津、误入歧途
|
迷途知返
|
./ODhtYw==.html
|
wu ru mi tu
|
|
26593
|
误入迷津
|
误
|
wù rù mí jīn
|
指受人迷惑而走上迷途
|
|
WR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误入迷途
|
迷途知返
|
./ODhtbQ==.html
|
wu ru mi jin
|
|
20226
|
执迷不悟
|
执
|
zhí mí bù wù
|
坚持错误而不觉悟。
|
《梁书 武帝纪上》:“若执迷不悟,距逆王师,大众一临,刑兹罔赫,所谓火烈高原,芝兰同泯。”
|
ZMB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顽固不化、一意孤行、屡教不改
|
迷途知返、浪子回头、悬崖勒马
|
./MnQzZw==.html
|
zhi mi bu wu
|
|
26411
|
违利赴名
|
违
|
wéi lì fù míng
|
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。
|
汉·王充《论衡·答佞》:“上世列传,弃宗养身,违利赴名,竹帛所载。”
|
WLF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违利赴誉
|
追名逐利
|
./NTkxYQ==.html
|
wei li fu ming
|
|
1561
|
不务空名
|
不
|
bù wù kōng míng
|
务:追求。不追求虚名。形容踏踏实实地工作。
|
毛泽东《发刊词》:“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,他们应该有知识,有能力,不务空名,会干实事。”
|
BWK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埋头苦干、实事求是、脚踏实地
|
追名逐利、名不副实、徒有虚名
|
./bXA4.html
|
bu wu kong ming
|
|
8534
|
恬淡无欲
|
恬
|
tián dàn wú yù
|
心境清静淡泊,没有世俗的欲望。
|
汉 王充《论衡 道虚》:“世或以老子之道为可以度世,恬淡无欲,养精爱气。”
|
TDW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恬淡寡欲
|
追名遂利
|
./NmkxdQ==.html
|
tian dan wu yu
|
|
8868
|
恬淡寡欲
|
恬
|
tian dan gua yu
|
清静淡泊,很少欲望。指不追名遂利。
|
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而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然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者矣。”
|
TDG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恬淡无欲
|
追名遂利
|
./NTRobw==.html
|
tian dan gua yu
|
|
25366
|
以防万一
|
以
|
yǐ fáng wàn yī
|
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。万一:可能性极小的意外变化。
|
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14章:“他就又采取以防万一的想法,心想,反正是自愿的事,何必去做?”
|
YF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有备无患、防患未然、防微杜渐
|
追悔莫及、亡羊补牢、悔之晚矣
|
./NW02bQ==.html
|
yi fang wan yi
|
|
23465
|
舍本逐末
|
舍
|
shě běn zhú mò
|
抛弃根本的;而在小事上下功夫。
|
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上农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上农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,其产约则轻迁徙,轻迁徙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。”...
|
SBZ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舍近求远、贪小失大
|
追本求源
|
./MjdoeQ==.html
|
she ben zhu mo
|
|
20380
|
争先恐后
|
争
|
zhēng xiān kǒng hòu
|
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
|
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|
ZXK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力争上游
|
退避三舍
|
./MnZscQ==.html
|
zheng xian kong hou
|
|
25473
|
以牙还牙
|
以
|
yǐ yá huán yá
|
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|
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|
YY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针锋相对
|
退避三舍
|
./NXBxeQ==.html
|
yi ya huan ya
|
|
9179
|
你追我赶
|
你
|
nǐ zhuī wǒ gǎn
|
形容竞赛激烈,大家都不甘落后
|
《新华半月刊》1960年第14期:“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、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。”
|
NZW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争先恐后
|
退避三舍、坐观成败
|
./ZjUw.html
|
ni zhui wo gan
|
|
7790
|
挺身而出
|
挺
|
tǐng shēn ér chū
|
形容遇到危难时;勇敢地站出来;担当其任。挺:挺起身来;勇敢刚毅的样子。
|
《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百,逐其草冠,复有其城 《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》:“后数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邻郡,得援军数百,逐其草冠,复有其城,毫民赖是以济。”...
|
TSE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自告奋勇
|
退避三舍、畏缩不前
|
./MmExdw==.html
|
ting shen er chu
|
|
25061
|
迎头赶上
|
迎
|
yíng tóu gǎn shàng
|
赶上最前头的。
|
瞿秋白《迎头经》:“这样,所谓迎头赶上和勿向后跟,都是不但见于经典而且证诸实验的真理了。”
|
YTG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奋起直追
|
退避三舍、踌躇不前、甘拜下风
|
./MnFpNA==.html
|
ying tou gan shang
|
|
27221
|
为德不卒
|
为
|
wé dé bù zú
|
卒:完毕,终了。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公,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”
|
WDBZ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德不终
|
送佛送到西
|
./MmR3OA==.html
|
we de bu zu
|
|
26743
|
为德不终
|
为
|
wéi dé bù zhōng
|
见“为德不卒”。
|
叶圣陶《乡里善人》:“唉,为德不终,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!”
|
WDB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德不卒
|
送佛送到西、为人为彻
|
./NTh0OA==.html
|
wei de bu zhong
|
|
17849
|
穷坑难满
|
穷
|
qióng kēng nán mǎn
|
指贪心不足或饭量很大
|
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地理》引《复斋漫录》:“刘韐以丰城尉,性不饮酒,时推官某善饮啖,抵邑公会,以谚语戏 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地理》引《复斋漫录》:“刘韐以丰城尉,性不饮酒,时推官某善饮啖,抵邑公会,以谚语戏曰:‘小器易盈真县尉。’刘答曰:‘穷坑难满是推官。’”...
|
QKNM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欲壑难填
|
适可而止
|
./N3J0bQ==.html
|
qiong keng nan man
|
|
7918
|
天罗地网
|
天
|
tiān luó dì wǎng
|
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。比喻严密的包围圈。多指对敌人、逃犯的严密的防范。罗:捕鸟的网。
|
元 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三折:“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,休要走了两洞妖魔。”
|
TLD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
|
逃之夭夭
|
./MmNqYw==.html
|
tian luo di wang
|
|
20522
|
自投罗网
|
自
|
zì tóu luó wǎng
|
比喻自己进入圈套。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当。
|
三国 魏 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:“不见篱间雀,见鹞自投罗。”
|
ZTL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取灭亡、自作自受、飞蛾扑火
|
逃之夭夭
|
./MnhseQ==.html
|
zi tou luo wang
|
|
24072
|
杀回马枪
|
杀
|
shā huí mǎ qiāng
|
比喻出其不意的回头一击
|
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八章:“七连给他来了这么个回马枪,他却委实恼怒了。”
|
SHM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反戈一击
|
逃之夭夭
|
./N2l1YQ==.html
|
sha hui ma qiang
|
|
22117
|
扯顺风旗
|
扯
|
chě shǔn fēng qí
|
形容随风摆动,顺势迎合,奉承别人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,说这位就是唐观察;有些扯顺风旗的,亦就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,说这位就是唐观察;有些扯顺风旗的,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。”...
|
CSF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顺水推舟
|
逆天行事
|
./MzhrNA==.html
|
che shun feng qi
|
|
20203
|
针锋相对
|
针
|
zhēn fēng xiāng duì
|
针锋:针尖。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的意见、观点、策略、行动等尖锐的对立。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、 针锋:针尖。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的意见、观点、策略、行动等尖锐的对立。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、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、措施。...
|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5卷:“夫一切问答,如针锋相投,无纤毫参差。”
|
ZF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针锋相投
|
逆来顺受
|
./MnMzYw==.html
|
zhen feng xiang dui
|
|
18294
|
下坂走丸
|
下
|
xià bǎn zǒu wán
|
在山坡上往下滚弹丸。比喻顺势无阻,敏捷而无停滞。
|
汉 荀悦《汉纪 高祖纪一》:“则边城皆喜,相率而降,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。”
|
XBZW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下阪走丸
|
逆阪走丸
|
./NWRkNA==.html
|
xia ban zou wan
|
|
23481
|
绳之以法
|
绳
|
shéng zhī yǐ fǎ
|
绳:准绳;引申为制裁;之:代词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准绳;给予制裁。
|
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|
SZY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依法从事
|
逍遥法外
|
./MjdzOA==.html
|
sheng zhi yi fa
|
|
18400
|
玄之又玄
|
玄
|
xuán zhī yòu xuán
|
形容事理非常奥妙,不易理解。
|
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
|
XZ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通俗易懂
|
./NWhycQ==.html
|
xuan zhi you xuan
|
|
1505
|
不可理喻
|
不
|
bù kě lǐ yù
|
理:道理;事理;喻:开导;使明白。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、说服他。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。
|
明 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 褐盖》:“要之,此辈不可理喻,亦不足深诘也。”
|
BKL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固执己见、一意孤行、顽固不化
|
通情达理、入情入理、合情合理
|
./bHlr.html
|
bu ke li yu
|
|
1486
|
不近人情
|
不
|
bù jìn rén qíng
|
近:接近。不合乎人的常情。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;不合情理。也作“不近情理”。
|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
|
BJR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冷若冰霜、拒人千里
|
通情达理、合情合理
|
./bHFz.html
|
bu jin ren qing
|
|
23463
|
守株待兔
|
守
|
shǒu zhū dài tù
|
比喻死守狭隘经验;不知变通;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。
|
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宋人有耕田者,田中有株,兔也,触柱折颈而死。”
|
SZD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刻舟求剑、墨守成规
|
通达权变
|
./MjdoNA==.html
|
shou zhu dai tu
|
|
2775
|
偏乡僻壤
|
偏
|
piān xiāng pì rǎng
|
荒凉偏僻的地方。
|
孙中山《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》:“兹查通都大邑,剪辫者已多,至偏乡僻壤,留辫者尚复不少。 孙中山《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》:“兹查通都大邑,剪辫者已多,至偏乡僻壤,留辫者尚复不少。”...
|
PXP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偏乡僻野
|
通都大邑
|
./NGlvbw==.html
|
pian xiang pi rang
|
|
17862
|
穷村僻壤
|
穷
|
qióng cūn pì rǎng
|
穷:贫穷;僻:偏僻。荒远偏僻的地方
|
清·汪琬《工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汤公墓志铭》:“虽穷村僻壤,莫不感颂其政。”
|
QCP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穷乡僻壤
|
通都大邑
|
./N3J6Zw==.html
|
qiong cun pi rang
|
|
26472
|
无人之地
|
无
|
wú rén zhī dì
|
见“无人之境”。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艾传》:“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里,凿山为道,造作桥阁。”
|
WRZ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无人之境
|
通都大邑
|
./NWJzcQ==.html
|
wu ren zhi di
|
|
13716
|
缓兵之计
|
缓
|
huǎn bīng zhī jì
|
缓:延缓。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。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孔明用缓兵之计,渐退汉中,都督何故怀疑,不早追之?”
|
HB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权宜之计
|
速战速决、兵贵神速
|
./MWFybQ==.html
|
huan bing zhi ji
|
|
18216
|
血口喷人
|
血
|
xuè kǒu pēn rén
|
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或辱骂别人。
|
宋 僧晓莹《罗湖野录》:“含血喷人,先污其口;百丈野狐,失头狂走。”
|
XKPR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含血喷人、含沙射影
|
逢人说项
|
./MmwzNA==.html
|
xue kou pen ren
|
|
23814
|
矢忠不二
|
矢
|
shǐ zhōng bù èr
|
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。
|
清 吴应逵《书钟锡明》:“妾今日归,为君守贞,矢死不二,君果有灵,当饮此。”
|
SZB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忠心耿耿、忠贞不渝
|
逢场作戏、虚与委蛇
|
./NHppOA==.html
|
shi zhong bu er
|
|
759
|
耳闻目见
|
耳
|
ěr wén mù jiàn
|
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|
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征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征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...
|
EW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闻目击、耳闻目睹、耳闻目览
|
道听途说
|
./M2l1ZQ==.html
|
er wen mu jian
|
|
801
|
耳闻目击
|
耳
|
ěr wén mù jī
|
击:接触。亲自听说,亲眼看见。
|
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 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得附名骥尾,以诏不朽,岂非幸欤!”...
|
EWM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闻目见、耳闻目睹
|
道听途说
|
./emky.html
|
er wen mu ji
|
|
3831
|
目击耳闻
|
目
|
mù jī ěr wén
|
亲眼看到,亲耳听到。
|
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|
MJE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目见耳闻、耳闻目睹
|
道听途说
|
./MXQzbQ==.html
|
mu ji er wen
|
|
3847
|
目睹耳闻
|
目
|
mù dǔ ěr wén
|
睹:看见;闻:听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
|
《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|
MDE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闻目睹
|
道听途说
|
./MzE5Mg==.html
|
mu du er wen
|
|
4177
|
目知眼见
|
目
|
mù zhī yǎn jiàn
|
亲眼所见。形容熟悉了解。
|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,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?”
|
MZY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道听途说
|
./NGZxdQ==.html
|
mu zhi yan jian
|
|
23702
|
身历其境
|
身
|
shēn lì qí jìng
|
亲身来到某个地方
|
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而曹公已临其境。”
|
SL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身当其境、身临其境、身入其境
|
道听途说
|
./NHZ3aQ==.html
|
shen li qi jing
|
|
23930
|
所见所闻
|
所
|
suǒ jiàn suǒ wén
|
看到的和听到的。
|
宋·王安石《慈溪县学记》:“则士朝夕所见所闻,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。”
|
SJS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耳闻目睹
|
道听途说
|
./NTNzbw==.html
|
suo jian suo wen
|
|
24485
|
身当其境
|
身
|
shēn dāng qí jìng
|
见“身临其境”。
|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可惜这些资料,我在目前不能得到,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,使未身当其境的朋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七章:“可惜这些资料,我在目前不能得到,我不能写些更具体的事实来,使未身当其境的朋友们也同样感泣一下。”...
|
SDQ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身历其境、身临其境、身入其境
|
道听途说
|
./NHZqcQ==.html
|
shen dang qi jing
|
|
1302
|
豹死留皮
|
豹
|
bào sǐ liú pí
|
豹子死了,皮留在世间。比喻将好名声留传于后世。
|
宋 欧阳修《王彦章画像记》:“公本武人,不知书,其语质,平生尝谓人曰:‘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’盖其义 宋 欧阳修《王彦章画像记》:“公本武人,不知书,其语质,平生尝谓人曰:‘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’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。”...
|
BSL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人死留名
|
遗臭万年
|
./aW5v.html
|
bao si liu pi
|
|
1799
|
百世流芳
|
百
|
bǎi shì liú fāng
|
美名永传于后世。
|
明 徐霖《绣襦记 逼娃逢迎》:“贱人不思忖,良家且淫奔。你既落烟花寨,休思百世流芳也。”
|
BSL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流芳百世、百世流芬
|
遗臭万年
|
./Njc1dw==.html
|
bai shi liu fa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