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7727
|
千里迢遥
|
千
|
qiān lǐ tiáo yáo
|
形容路途非常遥远
|
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桃园记·独行千里》:“不惮千里迢遥,寻兄长,存节孝。”
|
QLT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里迢迢
|
近在咫尺
|
./NnhnYQ==.html
|
qian li tiao yao
|
|
23298
|
舍近求远
|
舍
|
shě jìn qiú yuǎn
|
舍:放弃;求:追求。舍弃近便的;追求遥远的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臧宫传》:“舍近谋远者,劳而无功;舍远谋近者,逸而有终。”
|
SJQ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小题大作、好高骛远
|
近在咫尺
|
./MjU1OA==.html
|
she jin qiu yuan
|
|
24416
|
山遥水远
|
山
|
shān yáo shuǐ yuǎn
|
谓道路遥远。
|
宋·杨无咎《玉抱肚》词:“见也浑闲,堪嗟处、山遥水远,音书也无个。”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: 宋·杨无咎《玉抱肚》词:“见也浑闲,堪嗟处、山遥水远,音书也无个。”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:“[生]娘子,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?[旦]奴不虑山遥水远。”...
|
SY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山长水远、山长水阔
|
近在咫尺
|
./NHVpOA==.html
|
shan yao shui yuan
|
|
7890
|
天涯海角
|
天
|
tiān yá hǎi jiǎo
|
天的边缘;海的尽头。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极远。涯:边。
|
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|
TYH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南地北、天各一方
|
近在咫尺、一衣带水
|
./MmJ3aw==.html
|
tian ya hai jiao
|
|
7762
|
天南地北
|
天
|
tiān nán dì běi
|
一个天南;一个地北。形容分离两地;相隔很远。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。
|
元 关汉卿《沉醉东风》:“咫尺的天南地北,要时间月缺花飞。”
|
TND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涯海角、信口开河
|
近在咫尺、要言不烦
|
./Mjk5YQ==.html
|
tian nan di bei
|
|
7907
|
天各一方
|
天
|
tiān gè yī fāng
|
各在天底下的一边。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;相距遥远。
|
汉 苏武《诗》:“良友远别离,各在天一方。”
|
TGY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里迢迢、天涯海角
|
近在咫尺、难分难解
|
./MmM5bQ==.html
|
tian ge yi fang
|
|
7993
|
天南海北
|
天
|
tiān nán hǎi běi
|
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。②形容(谈话)漫无边际。
|
杨朔《熔炉》:“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,天南海北,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,一经他教育改造,都能脱胎换骨。”
|
TNH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南地北
|
近在眉睫
|
./NTRyNA==.html
|
tian nan hai bei
|
|
23669
|
山南海北
|
山
|
shān nán hǎi běi
|
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,此刻也不知在眼前,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?”
|
SNH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南海北、四面八方
|
近在眼前
|
./NHVlMg==.html
|
shan nan hai bei
|
|
15696
|
近朱者赤
|
近
|
jìn zhū zhě chì
|
朱:朱砂。靠近朱砂的变红。比喻接近好人容易使人变好。指外部环境具有很大影响
|
晋·傅玄《傅鹑觚集·太子少傅箴》:“故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;声和则响清,形正则影直。”
|
JZ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潜移默化
|
近墨者黑
|
./N3R6eQ==.html
|
jin zhu zhe chi
|
|
9585
|
年迈龙钟
|
年
|
nián mài lóng zhōng
|
龙钟:行动不灵便。形容年老体衰,行动不灵便
|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墓上,提着我的名字,说我蘧佑年迈龙钟,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。”
|
NML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老态龙钟、年老龙钟
|
返老还童、生气勃勃
|
./N2pwZQ==.html
|
nian mai long zhong
|
|
9586
|
年老龙钟
|
年
|
nián lǎo lóng zhōng
|
龙钟:行动不灵便。形容年老体衰,行动不灵便
|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鬼作筵》:“尔母年老龙钟,不能料理中馈。”
|
NLL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老态龙钟、年迈龙钟
|
返老还童、生气勃勃
|
./N2pxaQ==.html
|
nian lao long zhong
|
|
10171
|
老态龙钟
|
老
|
lǎo tài lóng zhōng
|
老态:老年人的体态;龙钟:行动不灵活。形容年老体衰;动作迟缓。
|
宋 陆游《听雨》:“老态龙钟疾未平,更堪俗事败幽情。”
|
LTL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老气横秋
|
返老还童、老当益壮、生气勃勃
|
./MW94Mg==.html
|
lao tai long zhong
|
|
26331
|
无往不利
|
无
|
wú wǎng bù lì
|
所到之处;没有不顺利的。指处处行得通。
|
唐 李虚中《命书》:“官高禄厚,无往不利。”
|
WWB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战无不胜、一帆风顺
|
进退两难、骑虎难下
|
./Mmd6Mg==.html
|
wu wang bu li
|
|
16239
|
进退裕如
|
进
|
jìn tuì yù rú
|
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。
|
宋·陈鹄《耆旧续闻》第三卷:“如乘骏马,进退裕如,不须鞭勒,无不当人意。”
|
JTY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进退无途
|
./NDB5Mg==.html
|
jin tui yu ru
|
|
11633
|
过河卒子
|
过
|
guò hé zú zǐ
|
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,不能后退,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,威力更大。比喻只能前进,不能后退。
|
张友鸾《秦淮粉墨图》第62回:“这是‘做了过河卒子,只有拼命向前’的时候呀!”
|
GH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进退自如
|
./MTg1Zw==.html
|
guo he zu zi
|
|
15443
|
进退两难
|
进
|
jìn tuì liǎng nán
|
进和退都有困难。形容处于进不能进;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。
|
元 郑德辉《周公摄政》第一折:“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,进退两难为。”
|
JTL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进退维谷、进退为难
|
进退自如
|
./MWlrcQ==.html
|
jin tui liang nan
|
|
15456
|
进退维谷
|
进
|
jìn tuì wéi gǔ
|
维:语气助词。谷:比喻困难处境。进和退都处于困难的境地。
|
《诗经 大雅 桑柔》:“人亦有言,进退维谷。”
|
JTW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进退两难
|
进退自如
|
./MWl0Yw==.html
|
jin tui wei gu
|
|
15411
|
近在眉睫
|
近
|
jìn zài méi jié
|
睫:眼睫毛。近得像在眼前一样。也形容事情紧迫。
|
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
|
JZ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近在咫尺
|
远在天边
|
./MWh0cw==.html
|
jin zai mei jie
|
|
25342
|
遥遥在望
|
遥
|
yáo yáo zài wàng
|
在望:在望中;可看见。远远地可以看到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鸲鹆之巢,远哉遥遥。”
|
YYZ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近在眼前、鸡犬相闻、近在咫尺
|
远在天边、天涯海角
|
./NWw0aw==.html
|
yao yao zai wang
|
|
24881
|
一箭之地
|
一
|
yī jiàn zhī dì
|
一箭的射程。比喻不很远的距离。
|
元 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:“放我一箭之地,埋锅造饭去。”
|
YJZ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咫尺之隔、近在眼前
|
远在天边、天涯海角、遥遥相望
|
./Mm84cQ==.html
|
yi jian zhi di
|
|
2459
|
迫在眉睫
|
迫
|
pò zài méi jié
|
迫:紧迫;睫:眉毛和眼睫毛。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。比喻事情十分紧急;已到眼前。
|
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
|
PZ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火烧眉毛、急如星火
|
远在天边、慢条斯理
|
./MXR2bw==.html
|
po zai mei jie
|
|
773
|
儿童之见
|
儿
|
ér tóng zhī jiàn
|
见:见解。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
|
宋 苏轼《答刘沔都曹书》:“而统谓之叙,此与儿童之见何异。”
|
ET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远见卓识
|
./NnB2cw==.html
|
er tong zhi jian
|
|
5782
|
肤见谫识
|
肤
|
fū jiàn jiǎn shí
|
浅陋的见识。
|
明 李东阳《〈琼台吟稿〉序》;“彼肤见谫识,管窥蠡测,岂复能尽其妙哉?”
|
FJJ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孔之见、门户之见
|
远见卓识
|
./NmFqaw==.html
|
fu jian jian shi
|
|
12604
|
管窥蛙见
|
管
|
guǎn kuī wā jiàn
|
管窥:从管中看物。比喻所见者小;蛙见:井蛙之见。比喻见识狭隘,看问题短视
|
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只以管窥蛙见之识,谬语同心;虚表帜于词坛,以待将来作者。”
|
GKW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管窥之见
|
远见卓识
|
./OTRiNg==.html
|
guan kui wa jian
|
|
17751
|
区区之见
|
区
|
qū qū zhī jiàn
|
区区:微小。狭隘的见识
|
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下》:“若腐儒区区之见,句束而字缚之,援引以附会古人,反失古人之真矣。”
|
QQ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井蛙之见
|
远见卓识
|
./NzMwYQ==.html
|
qu qu zhi jian
|
|
22394
|
刍荛之见
|
刍
|
chú ráo zhī jiàn
|
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|
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|
CR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刍荛之言
|
远见卓识
|
./cjhr.html
|
chu rao zhi jian
|
|
26645
|
瓮天之见
|
瓮
|
wèng tiān zhī jiàn
|
瓮天:坐在瓮中观天,见天不大。比喻短浅的见识。
|
宋·黄庭坚《再次韵奉答子由》诗:“似逢海若谈秋水,始觉醯鸡守瓮天。”
|
WTZ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井蛙之见
|
远见卓识
|
./MmRzMg==.html
|
weng tian zhi jian
|
|
7107
|
单见浅闻
|
单
|
dān jiàn qiǎn wén
|
见识短浅。
|
宋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二四:“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,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。”
|
DJQW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孤陋寡闻
|
远见卓识、见多识广
|
./M2Rxcw==.html
|
dan jian qian wen
|
|
20458
|
仗义执言
|
仗
|
zhàng yì zhí yán
|
仗义:主持正义;执言:说公道话。主持正义;说公道话。
|
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4回:“若以文、武、宣、平之灵,仗义执言,国悔罪,王室之福。”
|
ZY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理直气壮、直言不讳
|
违天悖理
|
./MndvYw==.html
|
zhang yi zhi yan
|
|
4920
|
肺腑之言
|
肺
|
fèi fǔ zhī yán
|
肺腑:指内心。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。
|
元 郑德辉《刍梅香》第二折:“小生别无所告,只索将这肺腑之言,实诉与小娘子。”
|
FF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由衷之言
|
违心而论
|
./MTE0ZQ==.html
|
fei fu zhi yan
|
|
24066
|
守法奉公
|
守
|
shǒu fǎ fèng gōng
|
守:遵守。遵守法令,奉行公事
|
元·无名氏《射柳捶丸》第一折:“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,屏邪除佞进忠良。”
|
SFF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奉公守法
|
违法乱纪
|
./N2ltOA==.html
|
shou fa feng gong
|
|
10
|
安份守己
|
安
|
ān fèn shǒu jǐ
|
安守本分,规矩老实
|
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17章:“所以我们对于空子,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。”
|
AF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安分守己、遵纪守法
|
违法乱纪、为非作歹
|
./N3M=.html
|
an fen shou ji
|
|
53
|
安分守己
|
安
|
ān fèn shǒu jǐ
|
分:本分;守:保持;己: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。指谨慎老实;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;不 分:本分;守:保持;己: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。指谨慎老实;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;不越轨外求;亦指安于现状。...
|
宋 袁文《瓮牖闲评》第八卷:“自以为一己之能,万一人主见喜,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,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 宋 袁文《瓮牖闲评》第八卷:“自以为一己之能,万一人主见喜,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,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,方且以道义自居,其肯如此侥幸乎?”...
|
AF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规蹈矩
|
违法乱纪、为非作歹、惹是生非
|
./Znlx.html
|
an fen shou ji
|
|
3920
|
马浡牛溲
|
马
|
mǎ bó niú sōu
|
见“马勃牛溲”。
|
明·王世懋《艺圃撷馀》:“杜子美出,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,马浡牛溲咸成郁致,于是诗之变极矣。”
|
MBN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马勃牛溲
|
连城之璧
|
./NGNydw==.html
|
ma bo niu sou
|
|
17948
|
惜墨如金
|
惜
|
xī mò rú jīn
|
惜:爱惜;墨:写字用的墨。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。指不轻易动笔。
|
宋 费枢《钓矶立谈》:“李营丘惜墨如金。”
|
XMR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言简意赅、一字千金
|
连篇累牍、拖泥带水
|
./Mmc2Ng==.html
|
xi mo ru jin
|
|
2468
|
片纸只字
|
片
|
piàn zhǐ zhī zì
|
指零碎的文字材料;也指简短的书信。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5卷:“得其片纸只字者,重如拱璧。”
|
PZ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片言之语、三言两语、残篇断简
|
连篇累牍、累牍连篇
|
./MXU3Yw==.html
|
pian zhi zhi zi
|
|
2496
|
片言只字
|
片
|
piàn yán zhǐ zì
|
不多的几句话,极少的几个字。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|
晋 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:“片言只字,不关其间;事踪笔迹,皆可推校。”
|
PY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片言之语、三言两语、残篇断简
|
连篇累牍、累牍连篇
|
./MXZjNg==.html
|
pian yan zhi zi
|
|
6856
|
断断续续
|
断
|
duàn duàn xù xù
|
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
|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4回:“只见水面上或一朵,或两瓣,断断续续,皆有桃花。”
|
DD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时断时续
|
连续不断
|
./OHQ0ZQ==.html
|
duan duan xu xu
|
|
24081
|
时断时续
|
时
|
shí duàn shí xù
|
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6章:“虽然这样时断时续地学,但他实际上早可以独立开汽车了。”
|
SDS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断断续续
|
连续不断
|
./N3F5aQ==.html
|
shi duan shi xu
|
|
14078
|
毫不犹豫
|
毫
|
háo bù yóu yù
|
毫:一点儿;犹豫:迟疑,拿不定主意。一点儿也不迟疑
|
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第二次杜修经、杨开明来,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。”
|
HB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毫不迟疑
|
迟疑不决
|
./OHNxOA==.html
|
hao bu you yu
|
|
6410
|
大同小异
|
大
|
dà tóng xiǎo yì
|
异:差异。大体相同;稍有差异。
|
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大同而与小同异,此之谓小同异;万物毕同毕异,此之谓大同异。”
|
DTX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模一样、神肖酷似
|
迥然不同、大相径庭
|
./dTNt.html
|
da tong xiao yi
|
|
13696
|
何乐不为
|
何
|
hé lè bù wéi
|
何:为什么;为:做。为什么不乐意做呢?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对自己有益的事当然愿意去做。
|
《再生缘》第79回:“讲到江三嫂原本算小,今见郡主出银,买他体面,何乐不为?”
|
HLB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迫不得已
|
./MWFoYw==.html
|
he le bu wei
|
|
20541
|
自觉自愿
|
自
|
zì jué zì yuàn
|
自己觉悟而愿意。
|
周而复《白求恩大夫》:“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,纯粹出于自觉自愿,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。”
|
ZJ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心甘情愿
|
迫不得已
|
./Mnh3OA==.html
|
zi jue zi yuan
|
|
19131
|
心服情愿
|
心
|
xīn fú qíng yuàn
|
心里完全愿意,毫不勉强
|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6回:“如果心服情愿,叫他写个凭据来,银子早迟不要紧的。”
|
XFQ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甘心情愿、心甘情愿
|
迫不得已、被逼无奈
|
./NzBwOA==.html
|
xin fu qing yuan
|
|
3332
|
迷而知反
|
迷
|
mí ér zhī fǎn
|
迷路后知道回来。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》:“若迷而知反,尚可以免。”
|
MEZ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迷而知返
|
迷而不返
|
./ZWww.html
|
mi er zhi fan
|
|
3333
|
迷而知返
|
迷
|
mí ér zhī fǎn
|
迷路后知道回来。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
|
《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》:“所以淹霆缓电者,犹冀弟迷而知返耳。”
|
MEZ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迷而知反、迷途知返
|
迷而不返
|
./ZWxh.html
|
mi er zhi fan
|
|
3335
|
迷途知反
|
迷
|
mí tú zhī fǎn
|
迷途:迷路;反:反回。迷了路知道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
|
《南史 陈伯之传》:“夫迷途知反,往哲是与。”
|
MTZ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迷途知返、迷而知返
|
迷而不返
|
./ZW1l.html
|
mi tu zhi fan
|
|
4323
|
迷不知归
|
迷
|
mí bù zhī guī
|
迷:分辨不清。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
|
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矛盾自相,迷不知归,以窘人者自窘。”
|
MBZ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执迷不悟
|
迷而知反
|
./OGJ1Zw==.html
|
mi bu zhi gui
|
|
3330
|
迷而不反
|
迷
|
mí ér bù fǎn
|
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|
ME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迷而不返
|
迷途知返
|
./ZWtn.html
|
mi er bu fan
|
|
3331
|
迷而不返
|
迷
|
mí ér bù fǎn
|
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
|
汉 王粲《为刘表与袁尚书》:“若使迷而不返,遂而不改,则戎狄蛮夷将有诮让之言。”
|
ME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迷而不反
|
迷途知返
|
./ZWtx.html
|
mi er bu fa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