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582
|
不易一字
|
不
|
bù yì yī zì
|
不更动一个字。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。
|
《新唐书 王勃传》:“及寤援笔成篇,不易一字。”
|
BY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字不易
|
|
./bXgw.html
|
bu yi yi zi
|
|
1584
|
不阴不阳
|
不
|
bù yīn bù yáng
|
比喻态度不明朗,模棱两可。
|
京剧《沙家浜》第四场:“他神情不阴又不阳。”
|
BY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模棱两可
|
|
./bXk0.html
|
bu yin bu yang
|
|
1585
|
不饮盗泉
|
不
|
bù yǐn dào quán
|
比喻为人廉洁。
|
《尸子》:“(孔子)过于盗泉,渴矣而不饮,恶其名也。”
|
BYD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食周粟
|
|
./bXll.html
|
bu yin dao quan
|
|
1596
|
不知端倪
|
不
|
bù zhī duān ní
|
端倪:头绪。不知头绪。
|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反复终始,不知端倪。”
|
BZD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bjJr.html
|
bu zhi duan ni
|
|
1601
|
不知就里
|
不
|
bù zhī jiù lǐ
|
就里:其中,内情。不知道内幕。
|
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四卷:“你寻思,甚做处,不知就里,直恁冲冲怒?”
|
BZJ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知内情
|
|
./bjRp.html
|
bu zhi jiu li
|
|
1602
|
不知利害
|
不
|
bù zhī lì hài
|
不知什么为利,什么为害。
|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子不知利害,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
|
BZL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知进退
|
|
./bjRz.html
|
bu zhi li hai
|
|
1609
|
不知所终
|
不
|
bù zhī suǒ zhōng
|
终:最后,结局。不知道结局或下落。
|
宋 洪迈《夷坚甲志 崔祖武》:“后归乡里,不知其所终。”
|
BZS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下落不明
|
|
./bjdh.html
|
bu zhi suo zhong
|
|
1614
|
不足为据
|
不
|
bù zú wéi jù
|
足:够得上;据:证据。不能作为依据。
|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:“自信力的有无,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,要自己去看地底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》:“自信力的有无,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,要自己去看地底下。”...
|
BZW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足为凭
|
|
./bmFj.html
|
bu zu wei ju
|
|
1618
|
不足与谋
|
不
|
bù zú yǔ móu
|
与:和。不值得和他商量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竖子不足与谋。夺项王天下者,必沛公也,吾属今为之虏矣。”
|
BZY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bmJx.html
|
bu zu yu mou
|
|
1619
|
布帛菽粟
|
布
|
bù bó shū sù
|
帛:丝织品;菽:豆类;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指生活必需品。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。
|
《宋史 程颐传》:“其言之旨,若布帛菽粟然,知德者尤尊崇之。”
|
BB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食住行、柴米油盐
|
|
./bmNh.html
|
bu bo shu su
|
|
1624
|
步线行针
|
步
|
bù xiàn xíng zhēn
|
比喻周密布置。
|
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,步线行针待哄谁?又不是不精细,又不是不伶俐。”
|
BXX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环环紧扣
|
|
./bmVz.html
|
bu xian xing zhen
|
|
1626
|
屏声息气
|
屏
|
bǐng shēng xī qì
|
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。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只见两三个小丫头都在这里,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。”
|
BSX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屏气慑息
|
|
./MXkzMg==.html
|
bing sheng xi qi
|
|
1628
|
不值一笑
|
不
|
bù zhí yī xiào
|
不值得一笑。比喻毫无价值。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。同“不值一哂”。
|
鲁迅《朝花夕拾 死后》:“但同时想,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,大概是违心之论罢。”又《呐喊 鲁迅《朝花夕拾 死后》:“但同时想,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,大概是违心之论罢。”又《呐喊 阿Q正传》:“阿Q又很自尊,所有未庄的居民,全不在他眼神里,甚而至于对于两位‘文童’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。”...
|
BZY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值一哂
|
|
./MzBpbw==.html
|
bu zhi yi xiao
|
|
1631
|
拔刀相向
|
拔
|
bá dāo xiāng xiàng
|
指动武。
|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。”
|
BD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刀兵相见
|
|
./MzIyaQ==.html
|
ba dao xiang xiang
|
|
1632
|
拔锅卷席
|
拔
|
bá guō juǎn xí
|
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。②犹言卷铺盖。比喻被解雇。
|
①孔厥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日本飞机天天来头上转,城里掉了几个蛋;大官们携金带银,小官们拔锅 ①孔厥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日本飞机天天来头上转,城里掉了几个蛋;大官们携金带银,小官们拔锅卷席的,都跑光了。”②杨朔《“阅微草堂”的真面目》:“稍微有点不顺心,地主就要拔锅卷席,撵你出去。”...
|
BG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卷铺盖
|
|
./MzIzdw==.html
|
ba guo juan xi
|
|
1633
|
跋扈恣睢
|
跋
|
bá hù zì suī
|
指专横强暴,为所欲为。
|
参见“跋扈自恣”。
|
BHZ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跋扈自恣
|
|
./MzI0cQ==.html
|
ba hu zi sui
|
|
1634
|
拔剑论功
|
拔
|
bá jiàn lùn gōng
|
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。
|
语出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 语出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。”...
|
BJL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I1MA==.html
|
ba jian lun gong
|
|
1635
|
跋来报往
|
跋
|
bá lái fù wǎng
|
匆匆地跑来跑去。跋,通“拔”。
|
语出《礼记 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郑玄注:“报读为赴疾之赴,拨、赴皆疾也。”
|
BLF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拔来报往
|
|
./MzI1aw==.html
|
ba lai fu wang
|
|
1637
|
跋履山川
|
跋
|
bá lǚ shān chuān
|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|
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
|
BLS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跋山涉水
|
|
./MzI2NA==.html
|
ba lu shan chuan
|
|
1639
|
八面受敌
|
八
|
bā miàn shòu dí
|
①谓功力深厚,能应付各种情况。②砚名。
|
五代 王保定《唐摭言海叙不遇》:“子华(吴融)才力浩大,八面受敌,以八韵着称。”
|
BMS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I2eQ==.html
|
ba mian shou di
|
|
1640
|
拔群出萃
|
拔
|
bá qún chū cuì
|
高出众人。多指才能。
|
《晋书 夏侯湛传》:“弱年而入公朝,蒙蔽而当显举,进不能拔群出萃,却不能抗排当世。
|
BQC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出类拔萃、拔类超群
|
|
./MzI3cw==.html
|
ba qun chu cui
|
|
1642
|
跋山涉川
|
跋
|
bá shān shè chuān
|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|
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|
BSS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跋山涉水
|
|
./MzI5Ng==.html
|
ba shan she chuan
|
|
1643
|
跋涉山川
|
跋
|
bá shè shān chuān
|
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|
《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必使而君弃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,以逞君心。”
|
BSS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跋山涉川
|
|
./MzI5Zw==.html
|
ba she shan chuan
|
|
1644
|
八万四千
|
八
|
bā wàn sì qiān
|
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,后用以形容极多。
|
《法华经 宝塔品》:“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十二部经,为人演说。”
|
BWS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万八千
|
|
./MzJhaw==.html
|
ba wan si qian
|
|
1645
|
拔赵易汉
|
拔
|
bá zhào yì hàn
|
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|
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|
BZ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拔赵帜易汉帜
|
|
./MzJiZQ==.html
|
ba zhao yi han
|
|
1646
|
拔帜树帜
|
拔
|
bá zhì shù zhì
|
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|
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|
BZS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拔帜易帜
|
|
./MzJieQ==.html
|
ba zhi shu zhi
|
|
1648
|
败井颓垣
|
败
|
bài jǐng tuí yuán
|
犹言房毁墙坍。形容村舍荒凉。
|
鲁迅《集外集 诗》:“奔霆飞熛歼人子,败井颓垣剩饿鸠。”
|
BJT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残垣断壁
|
|
./MzJlcQ==.html
|
bai jing tui yuan
|
|
1649
|
百年好合
|
百
|
bǎi nián hǎo hé
|
夫妻永远和好之意
|
《粉妆楼》第一回:“百年和合,千载团圆恭喜!”
|
BNHH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白头偕老
|
|
./MzJmdQ==.html
|
bai nian hao he
|
|
1650
|
百年之业
|
百
|
bǎi nián zhī yè
|
百年的事业。指长远的事业。
|
东汉·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国藉十世之基,家承百年之业。”
|
BN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秋大业
|
|
./MzJnNA==.html
|
bai nian zhi ye
|
|
1651
|
百世之利
|
百
|
bǎi shì zhī lì
|
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。
|
《吕氏春秋·义赏》:“文公曰:‘雍季之言,百世之利也。”
|
BS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Jnbw==.html
|
bai shi zhi li
|
|
1653
|
白首同归
|
白
|
bái shǒu tóng guī
|
归:归向、归宿。一直到头发白了,志趣依然相投。形容友谊长久,始终不渝。后用“白首同归”,表示都是老人 归:归向、归宿。一直到头发白了,志趣依然相投。形容友谊长久,始终不渝。后用“白首同归”,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。...
|
晋·潘岳《金谷集作诗》:“春荣谁不慕,岁寒良独希;投分寄石友,白首同所归。”
|
BST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JoaQ==.html
|
bai shou tong gui
|
|
1654
|
败俗伤风
|
败
|
bài sú shāng fēng
|
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
|
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
|
BSS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败化伤风、伤风败俗、败俗伤化
|
|
./MzJocw==.html
|
bai su shang feng
|
|
1655
|
败于垂成
|
败
|
bài yú chuí chéng
|
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。参见:“功败垂成”。
|
宋 无名氏《释常谈 败于垂成》:“凡事欲成却不成,谓之败于垂成。”
|
BYC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功败垂成
|
|
./MzJpbQ==.html
|
bai yu chui cheng
|
|
1656
|
百纵千随
|
百
|
bǎi zòng qiān suí
|
什么都顺从。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。
|
元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,也曾有百纵千随。“
|
BZ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百依百顺
|
|
./MzJpdw==.html
|
bai zong qian sui
|
|
1662
|
半上半下
|
半
|
bàn shàng bàn xià
|
指两可之间。
|
《朱子全书》卷十:“三年无改,谓是半上半下底事,在所当改者,但不可匆遽急改之。”又卷十九:“微子去却 《朱子全书》卷十:“三年无改,谓是半上半下底事,在所当改者,但不可匆遽急改之。”又卷十九:“微子去却易,比干则索性死,他(箕子)在半上半下处,最是难。”...
|
BS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进退维谷、上下两难
|
|
./MzJvcQ==.html
|
ban shang ban xia
|
|
1667
|
半文半白
|
半
|
bàn wén bàn bái
|
亦作“半文不白”。文言和白话夹杂。
|
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,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。”
|
BW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半文不白
|
|
./MzJycw==.html
|
ban wen ban bai
|
|
1668
|
半文不白
|
半
|
bàn wén bù bái
|
见“半文半白”。
|
鲁迅《关于翻译的通信·来信》:“半文不白,半死不活的语言,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。”
|
BW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半文半白
|
|
./MzJzMg==.html
|
ban wen bu bai
|
|
1669
|
半新半旧
|
半
|
bàn xīn bàn jiù
|
指不新不旧。
|
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九回:“次日,宝玉贾兰换了半新半旧的衣服,欣然过来见了王夫人。”
|
BX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半新不旧
|
|
./MzJzbQ==.html
|
ban xin ban jiu
|
|
1673
|
褒贬与夺
|
褒
|
bāo biǎn yǔ duó
|
与夺:给予或夺取。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。
|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自叙》:“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,比方伦匹,未必当允,而褒贬与夺,或失准格。”
|
BB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J3OA==.html
|
bao bian yu duo
|
|
1677
|
饱经风雨
|
饱
|
bǎo jīng fēng yǔ
|
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。同“饱经风霜”。
|
孙犁《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,是坎坷不平的,也是饱经风雨的,终于走到 孙犁《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,是坎坷不平的,也是饱经风雨的,终于走到现在。”...
|
BJF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饱经风霜
|
|
./MzJ6aw==.html
|
bao jing feng yu
|
|
1678
|
饱经世变
|
饱
|
bǎo jīng shì biàn
|
指经历了许多人世变故。
|
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三:“我这位表姊,本是家乡的名美人,现在他饱经世变,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 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三:“我这位表姊,本是家乡的名美人,现在他饱经世变,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。”...
|
BJS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饱经世故
|
|
./MzJ6dQ==.html
|
bao jing shi bian
|
|
1679
|
饱经世故
|
饱
|
bǎo jīng shì gù
|
指阅历多,积累了丰富的处世经验。
|
宋 陆游《书兴》诗:“占得溪山卜数椽,饱经世故气犹全。”
|
BJS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饱经世变
|
|
./MzMwNA==.html
|
bao jing shi gu
|
|
1680
|
饱练世故
|
饱
|
bǎo liàn shì gù
|
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。同“饱谙世故”。
|
宋 叶适《郭府君墓志铭》:“察江之言,皆饱练世故而不回挠,是足以继其父兄矣。”
|
BLS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饱谙世故
|
|
./MzMweQ==.html
|
bao lian shi gu
|
|
1682
|
爆跳如雷
|
爆
|
bào tiào rú léi
|
指盛怒的样子。
|
《何典》第十回:“倒塔鬼爆跳如雷道:‘你只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。’”
|
BTR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暴跳如雷
|
|
./MzMzNg==.html
|
bao tiao ru lei
|
|
1683
|
饱飨老拳
|
饱
|
bǎo xiǎng lào quán
|
指挨一顿痛打。参见“饱以老拳”。
|
《歧路灯》第六七回:“[杜氏]怒将起来,几乎要打,这张类村只得学刘寄如饱飨老拳的本领。”
|
BXL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饱以老拳
|
|
./MzMzZw==.html
|
bao xiang lao quan
|
|
1685
|
鲍鱼之次
|
鲍
|
bào yú zhī cì
|
卖咸鱼的店铺。鱼常腐臭,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。亦作“鲍鱼
|
《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;与小人游,贷乎如入鲍鱼之 《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;与小人游,贷乎如入鲍鱼之次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王聘珍解诂:“次,若今市亭然。”...
|
BYZ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鲍鱼之肆
|
|
./MzM1bw==.html
|
bao yu zhi ci
|
|
1686
|
背本就末
|
背
|
bèi běn jiù mò
|
指背离根本,追逐末节。
|
《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》:“何期臣仆吴越,背本就末乎?”
|
BBJ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本趋末、背本逐末
|
|
./MzM3Yw==.html
|
bei ben jiu mo
|
|
1689
|
杯弓市虎
|
杯
|
bēi gōng shì hǔ
|
指捕风捉影,疑虑重重,自相惊扰。参见“杯弓蛇影”、“三人成虎”。
|
詧盦《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》:“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,以致杯弓市虎,危机伺伏,人心恐惶,险 詧盦《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》:“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,以致杯弓市虎,危机伺伏,人心恐惶,险状万分。”...
|
BG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捕风捉影
|
|
./MzNiOA==.html
|
bei gong shi hu
|
|
1692
|
卑陋龌龊
|
卑
|
bēi lòu wò chuò
|
龌龊:肮脏。形容品质恶劣。亦作“卑鄙龌龊”。
|
清·华伟生《开国奇冤·追悼》:“他们那种卑陋龌龊的性质,终久是改不了的!”
|
BLW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卑鄙龌龊
|
|
./MzNjdw==.html
|
bei lou wo chuo
|
|
1693
|
杯蛇幻影
|
杯
|
bēi shé huàn yǐng
|
比喻疑神疑鬼,自相惊扰。同“杯弓蛇影”。
|
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杯蛇幻影,鬼蜮含沙。萦愁绪以回肠,蔓牵瓜落;拭泪珠而洗面,藕断丝长。”
|
BS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杯弓蛇影
|
|
./MzNmZQ==.html
|
bei she huan yi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