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697
|
背乡离井
|
背
|
bèi xiāng lí jǐng
|
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
|
见“背井离乡”。
|
BX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离乡背井
|
安居乐业
|
./MzNoYw==.html
|
bei xiang li jing
|
|
1698
|
背义负恩
|
背
|
bèi yù fù ēn
|
指背弃道义,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。
|
《旧唐书 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 《旧唐书 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之。”...
|
BYFE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恩忘义、忘恩负义
|
以德报怨、知恩必报
|
./MzNpZw==.html
|
bei yu fu en
|
|
1699
|
背义负信
|
背
|
bèi yù fù xìn
|
指背弃道义,不守信用。
|
见“背信弃义”。
|
BYF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
|
一诺千金
|
./MzNpcQ==.html
|
bei yu fu xin
|
|
1700
|
本固邦宁
|
本
|
běn gù bāng níng
|
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。
|
《书 五子之歌》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孔传:“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。”
|
BGB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本固枝荣
|
|
./MzNrZQ==.html
|
ben gu bang ning
|
|
1701
|
本末源流
|
本
|
běn mò yuán liú
|
源:水源。流: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。比喻事物的主次、始末、先后。
|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十年之后,年谷复孰,而陈积有余。是无他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谓也。”
|
BM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Nrbw==.html
|
ben mo yuan liu
|
|
1702
|
奔走如市
|
奔
|
bēn zǒu rú shì
|
走:跑。市:集市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、活动的人很多。
|
《古今小说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:“由是不肖之人,奔走如市,科道衙门,皆其心腹牙爪。”
|
BZR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NtYw==.html
|
ben zou ru shi
|
|
1703
|
鼻端出火
|
鼻
|
bí duān chū huǒ
|
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
|
见“鼻头出火”。
|
BDC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头出火
|
|
./MzNtdw==.html
|
bi duan chu huo
|
|
1704
|
鼻端生火
|
鼻
|
bí duān shēng huǒ
|
以之形容马行疾速。
|
语出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。”
|
BD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端出火、鼻头出火
|
|
./MzNuNg==.html
|
bi duan sheng huo
|
|
1705
|
避毁就誉
|
避
|
bì fuǐ jiù yù
|
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。
|
《墨子 耕柱》:“且翟(墨翟)闻之:‘为义非避毁就誉。’支之苟道,受枉何伤?”
|
BFJ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NvMA==.html
|
bi fui jiu yu
|
|
1706
|
闭阁思过
|
闭
|
bì gé sī guò
|
阁:小门。过:过错。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。亦作“闭门思过”。
|
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……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闭阁思过,一县 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……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闭阁思过,一县莫知所为。”...
|
BGS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闭门思过
|
不思悔改
|
./MzNvaw==.html
|
bi ge si guo
|
|
1707
|
必躬必亲
|
必
|
bì gōng bì qīn
|
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。
|
《诗 小雅 节南山》:“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”后转为“必躬必亲”。
|
BGB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事必躬亲
|
游手好闲、置之不理
|
./MzNwbw==.html
|
bi gong bi qin
|
|
1708
|
避祸求福
|
避
|
bì huò qiú fù
|
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。
|
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臣不敢畏惮强御,避祸求福,与进(何进)合图,事无违异。”
|
BHQ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祸就福
|
|
./MzNyYw==.html
|
bi huo qiu fu
|
|
1709
|
必经之路
|
必
|
bì jīng zhī lù
|
经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亦作“必由之路”。
|
老舍《无名高地有了名》十九:“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,那里高,那里窄,我们不易仰攻,也无法多用 老舍《无名高地有了名》十九:“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,那里高,那里窄,我们不易仰攻,也无法多用人力。我们须在适当时间,放弃了它,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。”...
|
BJ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必由之路
|
歪门邪道
|
./MzN1bw==.html
|
bi jing zhi lu
|
|
1710
|
闭境自守
|
闭
|
bì jìng zì shǒu
|
指封闭四境,严加防守。
|
明 唐顺之《与河南李中丞石迭书》:“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镇之计,若太原再警,势须鼓行而前,不得闭境自守 明 唐顺之《与河南李中丞石迭书》:“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镇之计,若太原再警,势须鼓行而前,不得闭境自守而已也。”...
|
BJ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闭关自守
|
对外开放
|
./MzN1eQ==.html
|
bi jing zi shou
|
|
1711
|
鼻孔撩天
|
鼻
|
bí kǒng liáo tiān
|
仰起头来鼻孔朝天。形容高傲自大。
|
宋陆游《入蜀记》卷五:“荆州绝无禅林,惟二圣而已。然蜀僧出关,必走江浙,回者又已自谓有得,不复参叩。 宋陆游《入蜀记》卷五:“荆州绝无禅林,惟二圣而已。然蜀僧出关,必走江浙,回者又已自谓有得,不复参叩。故语云:‘下江者疾走如烟,上江者鼻孔撩天。徒劳他二佛打供,了不见一僧坐禅。’”...
|
BKL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鼻孔辽天、鼻孔朝天
|
|
./MzN3Mg==.html
|
bi kong liao tian
|
|
1712
|
闭口捕舌
|
闭
|
bì kǒu bǔ shé
|
犹言瓮中捉鳖。比喻敌方已被控制,无法逃脱。
|
《晋书 张玄靓传》:“旋谓基曰:‘綝击其东,我等绝其西,不六旬,天下可定,斯闭口捕舌也。’”
|
BK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瓮中捉鳖
|
|
./MzN3Yw==.html
|
bi kou bu she
|
|
1713
|
闭口结舌
|
闭
|
bì kǒu jié shé
|
闭着嘴不说话。犹言闭口藏舌。
|
《快心编初集》第一回:“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,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。”
|
BK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闭口藏舌
|
喋喋不休、口若悬河
|
./MzN3dw==.html
|
bi kou jie she
|
|
1714
|
闭口无言
|
闭
|
bì kǒu wú yán
|
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关胜连忙答礼,闭口无言,手脚无措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关胜连忙答礼,闭口无言,手脚无措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五回:“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,只得别去。”...
|
BK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哑口无言
|
口若悬河
|
./MzN5aw==.html
|
bi kou wu yan
|
|
1715
|
避李嫌瓜
|
避
|
bì lǐ xián guā
|
以之表示避免嫌疑。
|
三国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
|
BLX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瓜防李
|
|
./MzN5dQ==.html
|
bi li xian gua
|
|
1716
|
闭明塞聪
|
闭
|
bì míng sè cōng
|
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|
汉 王充《论衡 自纪》:“闭明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|
BMS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闭目塞听
|
|
./MzQxYw==.html
|
bi ming se cong
|
|
1717
|
闭目塞耳
|
闭
|
bì mù sè ěr
|
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|
《隋书 东夷传 高丽》:“王乃坐之空馆,严加防守,使其闭目塞耳,永无闻见。”
|
BMS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闭目塞听、闭目塞聪
|
|
./MzQxdw==.html
|
bi mu se er
|
|
1718
|
避难趋易
|
避
|
bì nán qiù yì
|
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。
|
见“避难就易”。
|
BNQ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难就易
|
|
./MzQyNg==.html
|
bi nan qiu yi
|
|
1719
|
避溺山隅
|
避
|
bì nì shān yú
|
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。表示远远回避。
|
汉 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譬于防火水中,避溺山隅,此乃未见其可欲。”
|
BN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QyZw==.html
|
bi ni shan yu
|
|
1720
|
鼻青眼乌
|
鼻
|
bí qīng yǎn wū
|
鼻子发青,眼圈发黑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|
古华《水酒湾纪事》:“若不趁早回头……肯定有跌大跤子、鼻青眼乌的时侯。”
|
BQY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青眼肿、鼻青眼紫
|
|
./MzQzdQ==.html
|
bi qing yan wu
|
|
1721
|
鼻青眼肿
|
鼻
|
bí qīng yǎn zhǒng
|
鼻子发青,眼睛肿起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、挫折的
|
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三五回:“众人齐上,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,打得鼻青眼肿。”
|
BQ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青眼紫
|
|
./MzQ0NA==.html
|
bi qing yan zhong
|
|
1722
|
鼻青眼紫
|
鼻
|
bí qīng yǎn zǐ
|
鼻子发青,眼圈发紫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|
张石山《甜苣儿》:“果然,没隔几天,场里打麦子的时候,四黑牛找个碴儿,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张石山《甜苣儿》:“果然,没隔几天,场里打麦子的时候,四黑牛找个碴儿,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。”...
|
BQ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青眼乌
|
|
./MzQ0ZQ==.html
|
bi qing yan zi
|
|
1723
|
鼻塌唇青
|
鼻
|
bí tǎ chún qīng
|
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|
李涵秋《广陵潮》第六五回:“想罢再看看严大成,已打得鼻塌唇青,简直不成模样。”
|
BTC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塌嘴歪
|
|
./MzQ2Yw==.html
|
bi ta chun qing
|
|
1724
|
鼻头出火
|
鼻
|
bí tóu chū huǒ
|
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
|
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拓弓弦作礔砺声,箭如饿鸱叫,平泽中逐獐 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拓弓弦作礔砺声,箭如饿鸱叫,平泽中逐獐,数肋射之,渴饮其血,饥食其脯,甜如甘露浆,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,此乐使人忘死。”...
|
BTC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端出火
|
|
./MzQ3Ng==.html
|
bi tou chu huo
|
|
1725
|
笔头生花
|
笔
|
bǐ tóu shēng huā
|
形容诗文写得绚丽多采,非常漂亮。亦作“笔底生花”、“笔下生花”。
|
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十:“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,后天才赡逸,名闻天下。”
|
BT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笔底生花
|
|
./MzQ3Zw==.html
|
bi tou sheng hua
|
|
1726
|
鼻肿眼青
|
鼻
|
bí zhǒng yǎn qīng
|
鼻子肿起,眼圈发青。形容脸部伤势严重。
|
清 蒲松龄《寒森曲》第五回:“一伙人疾忙扶起,只见他鼻肿眼青。”
|
BZY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青眼肿
|
|
./MzRjcQ==.html
|
bi zhong yan qing
|
|
1727
|
弊帚千金
|
弊
|
bì zhǒu qiān jīn
|
对自家的破旧扫帚,也看成价值千金。比喻对己物的珍视。弊,一本作“
|
语出《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 语出《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”...
|
BZ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弊帚自珍
|
视若敝屣
|
./MzRkYQ==.html
|
bi zhou qian jin
|
|
1728
|
鞭长驾远
|
鞭
|
biān cháng jià yuǎn
|
指路途遥远。
|
清 魏源《严公神道碑铭》:“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……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,鞭长驾远,稂莠丰茂。”
|
BCJ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RmOA==.html
|
bian chang jia yuan
|
|
1729
|
变风改俗
|
变
|
biàn fēng yì sú
|
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。
|
汉 王符《潜力夫 论三式》:“故凡欲变风改俗者,其行赏罚者也,必使足惊心破胆,民乃易视。”
|
BF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风易俗
|
|
./MzRmcw==.html
|
bian feng yi su
|
|
1730
|
变风易俗
|
变
|
biàn fēng yì sú
|
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。
|
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向使秦缓其刑罚,薄赋倒敛……变风易俗,化于海内,则世世必安矣。”
|
BF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风改俗
|
|
./MzRnMg==.html
|
bian feng yi su
|
|
1731
|
变古易俗
|
变
|
biàn gǔ yì sú
|
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。
|
《楚辞 九辩》:“变古易俗兮世衰,今之相者兮举肥。”
|
BG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移风易俗
|
|
./MzRoNg==.html
|
bian gu yi su
|
|
1732
|
变幻不测
|
变
|
biàn huà bù cè
|
指变化无常,无法预测。
|
《二刻折案惊奇》卷三九:“因是终日会睡,变幻不测如龙,所以人叫他懒龙。”
|
BHB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幻莫测
|
|
./MzRoZw==.html
|
bian hua bu ce
|
|
1733
|
别创一格
|
别
|
bié chuàng yí gé
|
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。
|
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》:“仅存的三首,从内容来说,实在是别创一格。”
|
BCY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开一格、自成一家
|
|
./MzRxbQ==.html
|
bie chuang yi ge
|
|
1734
|
别鹤离鸾
|
别
|
bié hè lí luán
|
比喻离散的夫妻。
|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》:“君百计营求,归吾妻子,恒耿耿不忘。今君别鹤离鸾,自合为君料理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》:“君百计营求,归吾妻子,恒耿耿不忘。今君别鹤离鸾,自合为君料理。”...
|
BH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鹤孤鸾
|
|
./MzRxdw==.html
|
bie he li luan
|
|
1735
|
别具心肠
|
别
|
bié jù xīn cháng
|
指另有打算和企图。
|
周恩来《在延安各界举行的“双十二”纪念会上的讲演》:“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。……唯独蒋介石先生 周恩来《在延安各界举行的“双十二”纪念会上的讲演》:“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。……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,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,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,强迫张学良、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。”...
|
BJ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有肺肠
|
|
./MzRzMA==.html
|
bie ju xin chang
|
|
1736
|
别生枝节
|
别
|
bié shēng zhī jié
|
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。
|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现在人心皆惑,稍一宣扬,诚恐别生枝节,当遵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现在人心皆惑,稍一宣扬,诚恐别生枝节,当遵谕格外秘密。”...
|
BS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横生枝节
|
|
./MzR0ZQ==.html
|
bie sheng zhi jie
|
|
1737
|
别置一喙
|
别
|
bié zhì yī huì
|
插一句嘴。比喻提出不同意见。
|
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,乃托文章巨公之名,以诳世之聋瞽。人家子弟,辄奉 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,乃托文章巨公之名,以诳世之聋瞽。人家子弟,辄奉以为圣经贤传,不敢别置一喙,闻人出一议,辄摇手闭目,以为侮圣人之言。”...
|
BZ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人云亦云
|
./MzR1OA==.html
|
bie zhi yi hui
|
|
1738
|
彬彬济济
|
彬
|
bīn bīn jǐ jǐ
|
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。
|
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技艺》:“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,于工艺之道无不各造精微,此皆广设书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技艺》:“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,于工艺之道无不各造精微,此皆广设书院教育得宜之有效也。”...
|
BB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R2Mg==.html
|
bin bin ji ji
|
|
1739
|
禀性难移
|
禀
|
bǐng xìng nán yí
|
本性难以改变。
|
元 尚仲贤《洞庭湖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第无恩义,本性难移。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,离凤阁近渔矶。
|
BXN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本性难移
|
|
./MzU4bw==.html
|
bing xing nan yi
|
|
1740
|
病由口入
|
病
|
bìng yóu kǒu rù
|
见“病从口入”。
|
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五:“病由口入,节宣方也;生劳败静,养道性也。”
|
BYK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病从口入
|
|
./MzU5OA==.html
|
bing you kou ru
|
|
1741
|
不分胜负
|
不
|
bù fēn shèng fù
|
分不出谁胜谁负。形容竞赛双方水平、技术相当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孙悟空金箍棒,变作万万千千。半空中似雨点流星,不分胜负。”
|
BF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均力敌
|
|
./MzVtaw==.html
|
bu fen sheng fu
|
|
1742
|
不顾大局
|
不
|
bù gù dà jú
|
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
|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似此不顾大局,自便私图,若非钦派亲信大员,前往各省详细稽查,认真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似此不顾大局,自便私图,若非钦派亲信大员,前往各省详细稽查,认真清理,将来财政竭蹶,根本动摇,其弊当不可胜言……”...
|
BGD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顾全大局
|
./MzVwMg==.html
|
bu gu da ju
|
|
1743
|
不顾前后
|
不
|
bù gù qián hòu
|
比喻毫无顾忌。《红楼梦》一二○回:“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:当初东府里太爷,倒是修炼了十几年,也没有成 比喻毫无顾忌。《红楼梦》一二○回:“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:当初东府里太爷,倒是修炼了十几年,也没有成仙。这佛是更难成。”...
|
《红楼梦》一二○回:“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:当初东府里太爷,倒是修炼了十几年,也没有成仙。这佛是更难 《红楼梦》一二○回:“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:当初东府里太爷,倒是修炼了十几年,也没有成仙。这佛是更难成。”...
|
BGQ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百无禁忌、肆无忌惮
|
瞻前顾后
|
./MzVwYw==.html
|
bu gu qian hou
|
|
1744
|
不好意思
|
不
|
bù hǎo yì sī
|
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
|
?
|
BH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难以为情
|
|
./MzVxZw==.html
|
bu hao yi si
|
|
1745
|
不解之仇
|
不
|
bù jiě zhī chóu
|
解除不了的仇恨
|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又见张权买房开店,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,越加忿怒,成了个不解之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又见张权买房开店,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,越加忿怒,成了个不解之仇。”...
|
BJ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深仇大恨
|
|
./MzV0OA==.html
|
bu jie zhi chou
|
|
1746
|
不名一文
|
不
|
bù míng yī wén
|
名:占有。一个钱也没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
|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六章:“老兄明白,弟半生书剑飘零,寄食江湖,囊中不名一文。”
|
BMY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名一钱
|
腰缠万贯
|
./MzYzaQ==.html
|
bu ming yi we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