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6547
|
颠鸾倒凤
|
颠
|
diān luán dǎo fèng
|
比喻顺序失常。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。
|
金 元好问《促拍丑奴儿 学闲闲公体》词:“无情六合乾坤里,颠鸾倒凤,撑霆裂月,直被消磨。”
|
DLD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倒凤颠鸾
|
|
./d2Zz.html
|
dian luan dao feng
|
|
6548
|
颠沛流离
|
颠
|
diān pèi liú lí
|
颠沛:遭受挫折或困难;流离:离散、流落。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。
|
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,保有之难也,而共振显之。”
|
DPL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流离失所、流离转徒
|
安家立业、安家落户、安居乐业
|
./d2dj.html
|
dian pei liu li
|
|
6549
|
颠扑不破
|
颠
|
diān pū bù pò
|
颠:跌倒;扑:拍打。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。形容理论、学说等完全正确;无可辩驳。
|
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》:“既能体之而乐,则亦不患不能守,须如此而言,方是颠扑不破,绝渗漏,无病败耳。”
|
DPB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牢不可破、无可辩驳、勿庸置疑、不刊之论
|
不堪一击、不攻自破、荒谬绝伦
|
./d2dt.html
|
dian pu bu po
|
|
6550
|
典章文物
|
典
|
diǎn zhāng wén wù
|
指法令、礼乐、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。
|
《明史·文苑传·徐一夔》:“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,纂《经世大典》,一代典章文物粗备。”
|
DZW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d2hn.html
|
dian zhang wen wu
|
|
6551
|
点金成铁
|
点
|
diǎn jīn chéng tiě
|
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。也比喻把好事办坏。
|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》:“问:‘还丹一粒,点铁成金;至理一言,点凡成圣。请师一点。’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》:“问:‘还丹一粒,点铁成金;至理一言,点凡成圣。请师一点。’师曰:‘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?’曰:‘点金成铁,未之前闻。至理一言,敢希垂示!’...
|
DJC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点金作铁
|
点铁成金、点石成金
|
./d2hx.html
|
dian jin cheng tie
|
|
6552
|
点金乏术
|
点
|
diǎn jīn fá shù
|
术:法术,方法。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。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,解决贫困。
|
明·徐光启《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》:“只今辽左用饷不赀,司农束手,臣又一一求多,实是点金无术。”
|
DJF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点金无术
|
|
./d2kw.html
|
dian jin fa shu
|
|
6553
|
点睛之笔
|
点
|
diǎn jīng zhī bǐ
|
笔:文笔。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。
|
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睛。人问其故。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 《晋书·顾恺之传》:“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睛。人问其故。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睹中。’”...
|
DJZ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画龙点睛
|
|
./d2lh.html
|
dian jing zhi bi
|
|
6554
|
点石成金
|
点
|
diǎn shí chéng jīn
|
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,就使它变得很出色。
|
宋 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孟浩然》:“诗句以一字为工,自然颖异不凡,如灵丹一粒,点石成金也。”
|
DSC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点铁成金
|
点金成铁
|
./d2lr.html
|
dian shi cheng jin
|
|
6555
|
点铁成金
|
点
|
diǎn tiě chéng jīn
|
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(石)点化成金子;现多比喻修改文章、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。也比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(石)点化成金子;现多比喻修改文章、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。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。...
|
宋 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:“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 宋 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:“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...
|
DTC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点石成金
|
点金成铁
|
./d2l1.html
|
dian tie cheng jin
|
|
6556
|
点头哈腰
|
点
|
diǎn tóu hā yāo
|
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。
|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三四:“比他穷的人,知道他既是钱狠子,手脚又厉害,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。”
|
DTH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打躬作揖
|
刚正不阿
|
./d2o0.html
|
dian tou ha yao
|
|
6557
|
电光石火
|
电
|
diàn guāng shí huǒ
|
像闪电的光;燧石的火那样一闪即过。比喻事物很快消失。也形容速度极快。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》:“此事如击石火,似闪电光,构得构不得,未免丧身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 保福从展禅师》:“此事如击石火,似闪电光,构得构不得,未免丧身失命。”...
|
DG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昙花一现、弹指之间、电光朝霞、稍纵即逝
|
地久天长、旷日持久
|
./d2pv.html
|
dian guang shi huo
|
|
6558
|
电闪雷鸣
|
电
|
diàn shǎn léi míng
|
闪电飞光,雷声轰鸣。比喻快速有力。也比喻轰轰烈烈。
|
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五章:“是英明的主意,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。”
|
DSL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晴空万里
|
./d2p5.html
|
dian shan lei ming
|
|
6559
|
刁滑奸诈
|
刁
|
diāo huá jiān zhà
|
刁钻、油滑、奸邪、诡诈。极其阴险狡猾。
|
|
DHJ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d2tz.html
|
diao hua jian zha
|
|
6560
|
刁钻刻薄
|
刁
|
diāo zuān kè bó
|
刁钻:狡猾奸诈。形容人狡猾奸诈,待人苛刻薄情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2回:“一则里头有贵妃照应,二则故旧好亲戚多,三则你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爷们,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2回:“一则里头有贵妃照应,二则故旧好亲戚多,三则你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爷们,没有一个刁钻刻薄的。”...
|
DZKB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d2xj.html
|
diao zuan ke bo
|
|
6561
|
雕虫小技
|
雕
|
diāo chóng xiǎo jì
|
雕:刻;虫:鸟虫书。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;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。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。比喻微不足道的 雕:刻;虫:鸟虫书。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;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。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。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。...
|
《隋书 李德林传》:“雕虫小技,殆相如、子云之辈。”
|
DCX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雕虫篆刻
|
雄才大略
|
./d202.html
|
diao chong xiao ji
|
|
6562
|
雕阑玉砌
|
雕
|
diāo lán yù qì
|
形容富丽的建筑物。
|
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老。”
|
DLY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雕梁画栋、富丽堂皇、金壁辉煌
|
穷巷陋室、绳床瓦灶
|
./d21x.html
|
diao lan yu qi
|
|
6563
|
雕梁画栋
|
雕
|
diāo liáng huà dòng
|
梁:房梁;古代考究的房梁常雕刻有花纹图案;栋:支柱。指房屋有十分华丽的彩绘装饰。形容房屋富丽堂皇。
|
元 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三折:“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。”
|
DLH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雕栏玉砌、琼楼玉宇
|
蓬门荜户
|
./d24w.html
|
diao liang hua dong
|
|
6564
|
雕章镂句
|
雕
|
diāo zhāng lòu jù
|
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。
|
唐 白居易《策林四 议文章碑碣词赋》:“今褒贬之文无核实,则惩劝之道缺矣;美刺之诗不稽政,则补察之义 唐 白居易《策林四 议文章碑碣词赋》:“今褒贬之文无核实,则惩劝之道缺矣;美刺之诗不稽政,则补察之义废矣。虽雕章镂句,将焉用之。”...
|
DZ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精雕细刻、雕章琢句
|
|
./d251.html
|
diao zhang lou ju
|
|
6565
|
钓名沽誉
|
钓
|
diào yù gū míng
|
钓:用饵引鱼上钩,比喻骗取;沽:买。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。
|
《管子·法法》:“钓名之人,无贤士焉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序》:“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。”
|
DYG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钓誉沽名
|
|
./d3Bp.html
|
diao yu gu ming
|
|
6566
|
调兵遣将
|
调
|
diào bīng qiǎn jiàng
|
调动军队;派遣将领;或是调动、安排人力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写书教太师知道,早早调兵遣将,剿除贼寇报仇。”
|
DB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兴师动众、招兵买马
|
鸣金收兵、班师回朝
|
./d3Ey.html
|
diao bing qian jiang
|
|
6567
|
调虎离山
|
调
|
diào hǔ lí shān
|
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。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3回:“我是个调虎离山计,哄你出来争战。”
|
DHL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声东击西、围魏救赵
|
|
./d3Ft.html
|
diao hu li shan
|
|
6568
|
掉以轻心
|
掉
|
diào yǐ qīng xīn
|
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 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事。...
|
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|
DYQ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等闲视之、满不在乎、不屑一顾、淡然处之
|
刮目相看、郑重其事
|
./d3N1.html
|
diao yi qing xin
|
|
6569
|
喋喋不休
|
喋
|
dié dié bù xiū
|
喋喋:形容说话的声音。唠唠叨叨;说个不停。
|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一俗士言词猥鄙,喋喋不休,殊败人意。”
|
DDB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滔滔不绝、口若悬河、津津乐道
|
默不做声、守口如瓶、默默无言
|
./d3Rl.html
|
die die bu xiu
|
|
6570
|
鼎鼎大名
|
鼎
|
dǐng dǐng dà míng
|
鼎鼎:名声盛大的样子。很大的名气。
|
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八:“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,只拿着一本《左传事纬》照本宣科。 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八:“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,只拿着一本《左传事纬》照本宣科。”...
|
DDD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赫赫有名、闻名遐尔、举世闻名、名扬天下
|
无名鼠辈、无声无息、不见经传
|
./d3Zt.html
|
ding ding da ming
|
|
6571
|
鼎足之势
|
鼎
|
dǐng zú zhī shì
|
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|
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|
DZ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鼎足而立
|
|
./d3dn.html
|
ding zu zhi shi
|
|
6572
|
顶礼膜拜
|
顶
|
dǐng lǐ mó bài
|
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 顶礼:头、手、足五体俯伏在菩萨足下叩拜;膜拜:举手加额;长跪而拜。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礼方式;表示恭敬和畏服。后来形容对人崇拜恭敬到了极点。...
|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0回:“这句话传扬开去,一时哄动了吉州百姓,扶老携幼,都来顶礼膜拜。”
|
DLM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五体投地、肃然起敬、奉若神明、毕恭毕敬
|
不以为然
|
./d3dx.html
|
ding li mo bai
|
|
6573
|
鼎新革故
|
鼎
|
dǐng xīn gé gù
|
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。现泛指除掉旧的,建立拳的。
|
《周易 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;鼎,取新也。”
|
DXG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推陈出新、涤故更新、破旧立新
|
因循守旧
|
./d3hr.html
|
ding xin ge gu
|
|
6574
|
鼎足而三
|
鼎
|
dǐng zú ér sān
|
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|
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崔秀才》:“内则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|
DZE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鼎足而立
|
|
./d3k0.html
|
ding zu er san
|
|
6575
|
丢盔卸甲
|
丢
|
diū kuī xiè jiǎ
|
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。
|
元 孔学诗《东窗事犯》第一折:“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。”
|
DKX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落荒而逃、狼奔豕突、一败涂地
|
克敌制胜、旗开得胜
|
./d3o4.html
|
diu kui xie jia
|
|
6576
|
丢卒保车
|
丢
|
diū zú bǎo jū
|
本是象棋术语。后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
|
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
|
DZ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车保帅
|
|
./d3pz.html
|
diu zu bao ju
|
|
6577
|
东奔西走
|
东
|
dōng bēn xī zǒu
|
到处奔跑。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。也形容到处逃窜。走:跑。
|
元 魏初《沁园春 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遥望神州,故人千里。”
|
DBX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东奔西跑、萍踪浪迹、浪迹天涯、走南闯北
|
安土重迁、安营扎寨、安家落户
|
./eDAy.html
|
dong ben xi zou
|
|
6578
|
东窗事发
|
东
|
dōng chuāng shì fā
|
现泛指阴谋败露或秘密勾当被发觉。
|
明 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》:“可烦传语夫人,东窗事发矣。”
|
DC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露出马脚、破绽百出、原形毕露、真相大白
|
秘而不宣
|
./eDBj.html
|
dong chuang shi fa
|
|
6579
|
东倒西歪
|
东
|
dōng dǎo xī wāi
|
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
|
元 萧德祥《杨氏女杀狗劝夫》:“他两个把盏儿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东倒西歪。”
|
DDX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杂乱无章、一团乱麻
|
井井有条、有条不紊
|
./eDE2.html
|
dong dao xi wai
|
|
6580
|
东道之谊
|
东
|
dōng dào zhī yì
|
东道:主人。谊:情谊。指主人的情谊。
|
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8回:“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,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,真可算是大义 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8回:“蚌师今天以东道主人尽东道之谊,所用又系全东家的同族,真可算是大义灭亲。”...
|
DD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地主之谊
|
|
./eDFn.html
|
dong dao zhi yi
|
|
6581
|
东拉西扯
|
东
|
dōng lā xī chě
|
拉、扯:闲谈。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;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;不紧扣中心议题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更有一种可笑的,肚子里原没有什么,东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还自以为博奥。”
|
DLX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说东道西、谈天说地、海阔天空
|
有条不紊、丝丝入扣
|
./eDRz.html
|
dong la xi che
|
|
6582
|
东鳞西爪
|
东
|
dōng lín xī zhǎo
|
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;那里露一只爪;不见全貌。现比喻零碎散乱、不全面。
|
清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二节:“以上所引,虽东鳞西爪,语焉不详。”
|
DLX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鳞半爪、缺头少尾、支离破碎
|
浑然一体、包罗万象
|
./eDVj.html
|
dong lin xi zhao
|
|
6583
|
东南半壁
|
东
|
dōng nán bàn bì
|
半壁:半边。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、以南的半边江山。
|
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虎狼扰乱》:“金朝那解番狼将,血溅东南半壁天。”
|
DN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半壁河山
|
|
./eDVt.html
|
dong nan ban bi
|
|
6584
|
东跑西颠
|
东
|
dōng pǎo xī diān
|
比喻到处奔走。
|
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个组,打地,评等级,品好赖,劈青苗,东跑西颠,整整地忙了五 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个组,打地,评等级,品好赖,劈青苗,东跑西颠,整整地忙了五天。”...
|
DP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东奔西走
|
|
./eDZn.html
|
dong pao xi dian
|
|
6585
|
东山再起
|
东
|
dōng shān zài qǐ
|
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(今浙江上虞县);后来又出任要职。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(今浙江上虞县);后来又出任要职。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。...
|
唐 杜甫《暮秋……呈苏涣侍御》:“无数将军西第成,早作丞相东山起。”
|
DSZ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重整旗鼓、卷土重来、死灰复燃
|
风流云散、一去不返、过眼烟云
|
./eDdh.html
|
dong shan zai qi
|
|
6586
|
东施效颦
|
东
|
dōng shī xiào pín
|
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...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”...
|
DSXP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邯郸学步、照猫画虎、生搬硬套、亦步亦趋
|
独辟蹊径、标新立异、自我作古
|
./eDdr.html
|
dong shi xiao pin
|
|
6587
|
东西南北
|
东
|
dōng xī nán běi
|
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
|
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...
|
DXN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东南西北
|
|
./eDg0.html
|
dong xi nan bei
|
|
6588
|
东摇西摆
|
东
|
dōng yáo xī bǎi
|
形容走路不稳。比喻容易动摇、不坚定。
|
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只见那边妖妇妖尼,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。”
|
DYX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摇摆不定
|
纹丝不动
|
./eDhl.html
|
dong yao xi bai
|
|
6589
|
东张西望
|
东
|
dōng zhāng xī wàng
|
这里那里地到处看。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
|
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,此时经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,此时经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西望。”...
|
DZX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左顾右盼、三心二意
|
一心一意、聚精会神、目不转睛
|
./eDk4.html
|
dong zhang xi wang
|
|
6590
|
东征西讨
|
东
|
dōng zhēng xī tǎo
|
指四处出战征伐。
|
唐 杨炯《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》:“至如出车授钺,东征西讨,孤虚向背。”
|
DZX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、转战南北
|
安常处顺、安家立业、安营扎寨
|
./eDlp.html
|
dong zheng xi tao
|
|
6591
|
冬烘先生
|
冬
|
dōng hōng xiān shēng
|
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。
|
五代·王定宝《唐摭言》卷八:“主司头脑太冬烘,错认颜标作鲁公。”
|
DHX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冬烘学究
|
|
./eGFj.html
|
dong hong xian sheng
|
|
6592
|
冬日可爱
|
冬
|
dōng rì kě ài
|
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、亲切。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,使人愿意接近。
|
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七年》:“赵衰,冬日之日也;赵盾,夏日之日也。”杜预注“冬日可爱,夏日可畏。”
|
DRKA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和蔼可亲
|
|
./eGF3.html
|
dong ri ke ai
|
|
6593
|
冬温夏凊
|
冬
|
dōng wēn xià jìng
|
凊:凉。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辰省。”
|
DWX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冬温夏清
|
|
./eGJn.html
|
dong wen xia jing
|
|
6594
|
动魄惊心
|
动
|
dòng pò jīng xīn
|
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|
清 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第三卷:“秀水所称,光彩焕发,动魄惊心。”
|
DP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动魄
|
|
./eGNr.html
|
dong po jing xin
|
|
6595
|
动人心魄
|
动
|
dòng rén xīn pò
|
魄: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。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4回:“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,越是夜色已深,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,凄清委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4回:“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候,越是夜色已深,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,凄清委婉,动人心魄。”...
|
DRX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令人震惊
|
|
./eGN1.html
|
dong ren xin po
|
|
6596
|
动人心弦
|
动
|
dòng rén xīn xián
|
动人:感动人;心弦:指受感动而引起共鸣的思想感情。形容非常动人。
|
徐迟《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》:“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?还只在蓝图上。”
|
DR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扣人心弦
|
平淡无奇、黯然失色
|
./eGQ0.html
|
dong ren xin xia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