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7838
|
通风报信
|
通
|
tōng fēng bào xìn
|
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。
|
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20回:“那掌柜的说他恶毒,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,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 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20回:“那掌柜的说他恶毒,跟手叫送棺材到陈府上去的通风报信,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。”...
|
TF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风讨信
|
守口如瓶
|
./MmF5eQ==.html
|
tong feng bao xin
|
|
8374
|
通风报讯
|
通
|
tōng fēng bào xùn
|
见“通风报信”。
|
秦牧《愤怒的海》:“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,芹姊觑了便,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。”
|
TFB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风报信
|
|
./NTVrdQ==.html
|
tong feng bao xun
|
|
8375
|
通风讨信
|
通
|
tōng fēng tǎo xìn
|
犹言通风报信。
|
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京邸叙亲》:“宫城中不比民家,虽皇后贵妃,难与父母往来,况宫女禁闭在内,谁能通风讨 明·沈鲸《双珠记·京邸叙亲》:“宫城中不比民家,虽皇后贵妃,难与父母往来,况宫女禁闭在内,谁能通风讨信。”...
|
TFT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风报信
|
|
./NTVsNA==.html
|
tong feng tao xin
|
|
8917
|
同符合契
|
同
|
tóng fú hé qì
|
比喻完全相合,完全相同。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:“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一与君同符合契,有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:“术甚奇之,以坚部曲还策”裴松之注引《吴历》:“一与君同符合契,有永固之分,今便行矣。”...
|
TFH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TVsZQ==.html
|
tong fu he qi
|
|
7817
|
痛改前非
|
痛
|
tòng gǎi qián fēi
|
彻底改正以前的错误。痛:彻底、深切地;不能解作“痛苦”。非:错误。
|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你痛改前非,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。”
|
TGQF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悔过自新、改过自新
|
不思悔改、死不改悔
|
./MmFqZQ==.html
|
tong gai qian fei
|
|
7935
|
同甘共苦
|
同
|
tóng gān gòng kǔ
|
共同享受幸福;共同承担苦难。比喻同欢乐;共患难。甘:甜;苦:苦难。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
|
TGGK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
|
同床异梦
|
./MmN0bQ==.html
|
tong gan gong ku
|
|
8605
|
同甘同苦
|
同
|
tóng gān tóng kǔ
|
甘:甜。指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,众情踊跃,也仗着妋齐料足,果然在一月限内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,众情踊跃,也仗着妋齐料足,果然在一月限内,便修筑得完工。”...
|
TGT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同甘共苦
|
|
./N2k1aw==.html
|
tong gan tong ku
|
|
7830
|
同工异曲
|
同
|
tóng gōng yì qǔ
|
工:细致,巧妙;异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。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 工:细致,巧妙;异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。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。...
|
唐 韩愈《进学讲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
|
TGY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异曲同工
|
|
./MmF0ZQ==.html
|
tong gong yi qu
|
|
8742
|
通功易事
|
通
|
tōng gōng yì shì
|
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|
TGY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工易事
|
|
./Mjk0aw==.html
|
tong gong yi shi
|
|
8918
|
通工易事
|
通
|
tōng gōng yì shì
|
见“通功易事”。
|
清·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:“车马之驰驱,衣裳之曳娄,酒食鼓瑟之愉乐,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,泽及三族 清·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:“车马之驰驱,衣裳之曳娄,酒食鼓瑟之愉乐,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,泽及三族。”...
|
TGY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功易事
|
|
./NTVsbw==.html
|
tong gong yi shi
|
|
8785
|
同功一体
|
同
|
tóng gōng yī tǐ
|
指功绩和地位相同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黥布列传》:“往年杀彭越,前年杀韩信,此三人者,同功一体之人也。”
|
TGYT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mI2cQ==.html
|
tong gong yi ti
|
|
8919
|
通共有无
|
通
|
tōng gòng yǒu wú
|
谓互相接济;互通有无。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杨俊传》:“俊振济贫乏,通共有无。”
|
TGYW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互通有无、通无共有
|
|
./NTVseQ==.html
|
tong gong you wu
|
|
8123
|
统购统销
|
统
|
tǒng gòu tǒng xiāo
|
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销售
|
毛泽东《的按语》:“因为党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政策,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了。”
|
TGT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Dh4cQ==.html
|
tong gou tong xiao
|
|
8376
|
通古博今
|
通
|
tōng gǔ bó jīn
|
同“通今博古”。
|
《钟山》1981年第4期:“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,通古博今,知书达理,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,他小 《钟山》1981年第4期:“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,通古博今,知书达理,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,他小人得志。”...
|
TGB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今博古
|
|
./NTVtOA==.html
|
tong gu bo jin
|
|
8920
|
通古达变
|
通
|
tōng gǔ dá biàn
|
通晓古代的学问,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。
|
宋·王禹偁《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》:“非经天纬地、通古达变者,其文不贵,则文学得其士也。”
|
TGDB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TVtaQ==.html
|
tong gu da bian
|
|
8140
|
通观全局
|
通
|
tōng guān quán jú
|
通:全、遍。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、谋划
|
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水学·三江》:“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,不可执一面论。”
|
TG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纵观全局
|
|
./OGk0MA==.html
|
tong guan quan ju
|
|
9032
|
痛贯心膂
|
痛
|
tòng guàn xīn lǚ
|
形容悲痛到极点。
|
宋 陈岩肖《庚溪诗话》卷下:“岩肖之先君光禄,靖康间为京城守御司属官,尝以守御策献之朝,而议者沮之。 宋 陈岩肖《庚溪诗话》卷下:“岩肖之先君光禄,靖康间为京城守御司属官,尝以守御策献之朝,而议者沮之。京城失守,督将士与虏战,遂以身殉国。及归葬日,公为挽诗……岩肖每一读之,痛贯心膂。”...
|
TGX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mk2aw==.html
|
tong guan xin lu
|
|
8644
|
恫瘝一体
|
恫
|
tōng guān yī tǐ
|
恫瘝:病痛,疾苦。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,看作自己的痛苦
|
太平天国·黄期陛《建天京于金陵论》:“恫瘝一体,休戚相关,恩膏覃敷,海宇均蒙雨露沾濡。”
|
TGY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Dh6NA==.html
|
tong guan yi ti
|
|
9102
|
恫瘝在抱
|
恫
|
tōng guān zài bào
|
恫:疼痛;瘝:病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
|
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呜呼小子封,恫瘝乃身,敬哉!”
|
TGZB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恫瘝在身
|
|
./ODh5dQ==.html
|
tong guan zai bao
|
|
9101
|
恫瘝在身
|
恫
|
tōng guān zài shēng
|
恫:疼痛;瘝:病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
|
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第二卷:“与天地万物为一体,处处恫瘝在身。”
|
TGZS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恫瘝在抱
|
|
./ODh5aw==.html
|
tong guan zai sheng
|
|
8786
|
痌瘝在抱
|
痌
|
tōng guān zào bào
|
痌瘝:病痛,比喻疾苦;在抱:在胸怀中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。
|
《尚书·康诰》:“恫瘝乃身。”
|
TGZB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恫瘝在身
|
|
./MmI3aw==.html
|
tong guan zao bao
|
|
7737
|
同归殊途
|
同
|
tóng guī shū tú
|
归:归宿;殊:不同;途:道路。通过不同的途径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|
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”
|
TGS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殊途同归
|
|
./MjhyOA==.html
|
tong gui shu tu
|
|
8921
|
同归殊涂
|
同
|
tóng guī shū tú
|
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 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。...
|
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|
TGST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殊途同归
|
|
./NTVtcw==.html
|
tong gui shu tu
|
|
7877
|
同归于尽
|
同
|
tóng guī yú jìn
|
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。归:走向;尽:灭亡。
|
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王瑞》:“天地终乎?与我偕终”卢重玄解:“大小虽殊,同归于尽耳。”
|
TGY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玉石俱焚
|
贪生怕死
|
./MmJtdQ==.html
|
tong gui yu jin
|
|
8922
|
铜壶滴漏
|
铜
|
tóng hú dī lòu
|
铜壶:古代计时的漏器。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。
|
唐 温庭筠《鸡鸣埭歌》:“铜壶漏断梦初觉,宝马尘高人未知。”
|
THD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铜壶刻漏
|
|
./NTVuMg==.html
|
tong hu di lou
|
|
9142
|
铜壶刻漏
|
铜
|
tóng hú kè lòu
|
铜壶:古代计时的漏器;刻漏:一种古代计时器。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。指时光正在流逝
|
唐·温庭筠《鸡鸣埭歌》:“铜壶漏断梦初觉,宝马尘高人未知。”
|
THK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铜壶滴漏、铜壶漏断
|
|
./OHZybw==.html
|
tong hu ke lou
|
|
9132
|
铜壶漏断
|
铜
|
tóng hú lòu duàn
|
铜壶:古代计时的漏器。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。指一天时间已经过去,夜已深
|
唐·温庭筠《鸡鸣埭歌》:“铜壶漏断梦初觉,宝马尘高人未知。”
|
THLD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铜壶刻漏、铜壶滴漏
|
|
./OHByMA==.html
|
tong hu lou duan
|
|
8700
|
痛毁极诋
|
痛
|
tòng huǐ jí dǐ
|
痛:尽情;诋:毁谤,诬蔑。指尽力揭发暴露或极力毁谤辱骂
|
明·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:“若先暴白其过恶,痛毁极诋,使无所容。”
|
THJD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OHZwNg==.html
|
tong hui ji di
|
|
8540
|
痛悔前非
|
痛
|
tòng huǐ qián fēi
|
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。
|
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五:“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,受了无限的虐待,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,四分不像 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五:“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,受了无限的虐待,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,四分不像鬼了,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。”...
|
THQ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痛涤前非
|
死不改悔、顽固不化
|
./Nmk2dQ==.html
|
tong hui qian fei
|
|
8923
|
通计熟筹
|
通
|
tōng jì shú chóu
|
全面考虑,仔细筹划。
|
清·林则徐《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》:“拟于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虎门、澳门等处,与水师提 清·林则徐《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》:“拟于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虎门、澳门等处,与水师提臣关天培乘船周览,以便相机度势,通计熟筹。”...
|
TJSC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TVuYw==.html
|
tong ji shu chou
|
|
7951
|
通家之好
|
通
|
tōng jiā zhī hǎo
|
指两家交情深厚,象一家人一样。
|
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四折:“有西邻赵国器,是这扬州奴父亲,与老夫三十载通家之好。”
|
TJZ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mRnNA==.html
|
tong jia zhi hao
|
|
9033
|
痛湔宿垢
|
痛
|
tòng jiān sù gòu
|
犹痛改前非。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。湔,洗。
|
明 张居正《请戒谕群臣疏》:“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,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,共襄王道之成。”
|
TJSG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痛改前非
|
|
./Nmk3NA==.html
|
tong jian su gou
|
|
8541
|
痛剿穷迫
|
痛
|
tòng jiǎo qióng pò
|
竭尽全力剿灭追杀。
|
清 王韬《瓮牑余谈 贼中悍酋记》:“一鼓而歼之,乃西窜慈野,痛剿穷迫。斩获无数。”
|
TJQP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mk3ZQ==.html
|
tong jiao qiong po
|
|
8699
|
痛剿穷追
|
痛
|
tòng jiǎo qióng zhuī
|
剿:征剿。竭尽全力剿灭追杀
|
清·王韬《瓮牖余谈·贼中悍酋记》:“鼓歼之,乃西窜慈野,痛剿穷追。”
|
TJQ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痛剿穷迫
|
|
./OHZvdw==.html
|
tong jiao qiong zhui
|
|
8377
|
铜浇铁铸
|
铜
|
tóng jiāo tiě zhù
|
形容体格非常强壮。
|
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二郎神忙使个定水诀向下一指,水合海冰,宛如铜浇铁铸一般。”
|
TJT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铜铸铁浇
|
|
./NTVubQ==.html
|
tong jiao tie zhu
|
|
8191
|
通今博古
|
通
|
tōng jīn bó gǔ
|
通:通晓;博:广博,知道得多。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。形容知识渊博。
|
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。”
|
TJB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、通达古今
|
|
./MmUyMg==.html
|
tong jin bo gu
|
|
8378
|
通今达古
|
通
|
tōng jīn dá gǔ
|
同“通今博古”。
|
胡蕴玉《序》:“述学派之流别,论政治之得失,纵有通今达古之才,而无瑰玮奇丽之笔,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 胡蕴玉《序》:“述学派之流别,论政治之得失,纵有通今达古之才,而无瑰玮奇丽之笔,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。”...
|
TJD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通今博古、博古通今
|
|
./NTVudw==.html
|
tong jin da gu
|
|
7957
|
铜筋铁骨
|
铜
|
tóng jīn tiě gǔ
|
如铜一样的筋,如铁一样的骨。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。也指能负重任的人。
|
元 杨暹《西游记》第二本第九出:“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,九转炼得铜筋铁骨,火眼金睛。”
|
TJT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铜筋铁肋
|
弱不禁风
|
./MmUweQ==.html
|
tong jin tie gu
|
|
8379
|
铜筋铁肋
|
铜
|
tóng jīn tiě lèi
|
见“铜筋铁骨”。
|
明·宋濂《秦士录》:“天生一具铜筋铁肋,不使立勋万里外,乃槁死三尺蒿下,命也,亦时也。”
|
TJT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铜筋铁骨
|
|
./NTVvNg==.html
|
tong jin tie lei
|
|
8185
|
痛可言邪
|
痛
|
tong ke yan ye
|
这种悲痛怎么能说得出呢?
|
|
TKYY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mJiZw==.html
|
tong ke yan ye
|
|
7891
|
痛哭流涕
|
痛
|
tòng kū liú tì
|
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。痛哭:尽情大哭;涕:眼泪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。”
|
TK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声泪俱下、痛不欲生
|
喜笑颜开、喜出望外
|
./MmJ3dQ==.html
|
tong ku liu ti
|
|
8121
|
恸哭流涕
|
恸
|
tòng kū liú tì
|
恸:哀痛;涕:眼泪。形容极其悲痛伤心
|
宋·陈亮《祭朱寿之文》:“今子之死,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,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。”
|
TK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痛哭流涕
|
兴高采烈
|
./ODh4Ng==.html
|
tong ku liu ti
|
|
8009
|
痛快淋漓
|
痛
|
tòng kuài lín lí
|
形容尽情尽意;非常畅快。淋漓:心情舒畅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3回:“买了一票砖,害得人家一个痛快淋漓。”
|
TK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快人心
|
灰心丧气
|
./NTVvZw==.html
|
tong kuai lin li
|
|
8164
|
痛快一时
|
痛
|
tòng kuài yī shí
|
只顾任情尽兴而为,不考虑后果
|
毛泽东《整顿党的作风》:“这个工作绝不是痛快一时,乱打一顿,所能奏效的。”
|
TK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HZvbQ==.html
|
tong kuai yi shi
|
|
8380
|
同类相从
|
同
|
tóng lèi xiāng cóng
|
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。
|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同类相从,同声相应,固天之理也。”
|
TLX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TVvcQ==.html
|
tong lei xiang cong
|
|
8381
|
同类相妒
|
同
|
tóng lèi xiāng dù
|
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。
|
|
TLXD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TVwMA==.html
|
tong lei xiang du
|
|
8010
|
同类相求
|
同
|
tóng lèi xiāng qiú
|
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。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,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|
TLX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投意合
|
格格不入
|
./NTVwYQ==.html
|
tong lei xiang qiu
|
|
7943
|
通力合作
|
通
|
tōng lì hé zuò
|
不分彼此;共同努力。通:联合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盍彻乎”宋 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亩,而与同沟共井之人,通力合作,计亩均收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盍彻乎”宋 朱熹注:“一夫受田百亩,而与同沟共井之人,通力合作,计亩均收。”...
|
TLH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逼上梁山、合情合理
|
名行其事、不近情理
|
./MmQ1MA==.html
|
tong li he zuo
|
|
8382
|
同利相死
|
同
|
tóng lì xiāng sǐ
|
谓有共同利益,就能舍命相助。
|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同利相死,同情相成。”
|
TLX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TVwaw==.html
|
tong li xiang si
|
|
8924
|
同力协契
|
同
|
tóng lì xié qì
|
犹言同心协力。
|
《南史·宋纪·武帝》:“同力协契,所在蜂起。”
|
TLX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同心协力
|
|
./NTVwdQ==.html
|
tong li xie q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