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8181
|
提名道姓
|
提
|
tí míng dào xìng
|
提、道:说。直呼他人姓名,对人不够尊敬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一回:“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,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。”
|
TMD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指名道姓、题名道姓
|
含沙射影
|
./MjlyYw==.html
|
ti ming dao xing
|
|
8245
|
题名道姓
|
题
|
tí míng dào xìng
|
犹指名道姓。指对人不尊敬。
|
元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一折:“这个穷弟子孩儿,要钱则要钱,题名道姓怎的。”
|
TMD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指名道姓、提名道姓
|
|
./NDYwMA==.html
|
ti ming dao xing
|
|
8705
|
提牌执戟
|
提
|
tí pái zhí jǐ
|
牌:古代兵器盾;戟:古代兵器。形容身份低微
|
元·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一折:“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,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。”
|
TP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HZzOA==.html
|
ti pai zhi ji
|
|
9111
|
绨袍恋恋
|
绨
|
tí páo liàn liàn
|
绨袍:粗丝绢袍子;恋恋:留恋。指不忘旧情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7回:“汝所以不得死者,以绨袍恋恋,尚有故人之情。”
|
TPL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绨袍之义
|
|
./OGk3dw==.html
|
ti pao lian lian
|
|
8755
|
绨袍之义
|
绨
|
tì páo zhī yì
|
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。
|
唐·高适《咏史》诗:“尚有绨袍赠,应念范叔寒。”
|
TPZY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绨袍恋恋
|
|
./Mjlwbw==.html
|
ti pao zhi yi
|
|
9133
|
梯荣阶禄
|
梯
|
tī róng jiē lù
|
梯:梯子;阶:台阶。形容耍手段捞取荣耀和禄位
|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3回:“而科、岁之试,乡、会之场,竟视为梯荣阶禄之地。”
|
TRJL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OHB0OA==.html
|
ti rong jie lu
|
|
8759
|
梯山航海
|
梯
|
tī shān háng hǎi
|
登山航海。比喻长途跋涉,经历险远的旅程。
|
《宋书 明帝纪》:“日月所照,梯山航海;风雨所均,削衽袭带。”
|
TSHH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登山渡海
|
|
./MmExbQ==.html
|
ti shan hang hai
|
|
8842
|
梯山架壑
|
梯
|
tī shān jià hè
|
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。
|
晋·陆机《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》:“莫不梯山架壑,镪负来归。”
|
TSJH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翻山越岭
|
|
./NDYwYQ==.html
|
ti shan jia he
|
|
8843
|
梯山栈谷
|
梯
|
tī shān zhàn gǔ
|
谓凿梯、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。泛指跋涉险阻。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西域传论》:“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,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,莫不备写情形,审求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西域传论》:“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,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,莫不备写情形,审求根实。”...
|
TSZG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梯山架壑
|
|
./NDYwaw==.html
|
ti shan zhan gu
|
|
7972
|
涕泗横流
|
涕
|
tì sì héng liú
|
眼泪鼻涕满脸乱淌。形容极度悲伤。亦作“涕泗纵横”。
|
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陶公疾笃”刘孝标注引王隐《晋书》:“临书振腕,涕泗横流。”
|
TSH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涕泗纵横
|
|
./NDYwdQ==.html
|
ti si heng liu
|
|
8524
|
涕泗交流
|
涕
|
tì sì jiāo liú
|
眼泪鼻涕一起流下。形容痛哭的样子。
|
北齐 魏收《魏书 元顺传》:“顺即哽塞,涕泗交流,久而不能言,遂令换之。”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第 北齐 魏收《魏书 元顺传》:“顺即哽塞,涕泗交流,久而不能言,遂令换之。”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第二百二十五:“夏,四月,甲申,郭子仪辞还邠州,复为上言边事,至涕泗交流。”...
|
TSJ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涕泪交下、涕泗交下、涕泗纵横
|
|
./Nmh3MA==.html
|
ti si jiao liu
|
|
8525
|
涕泗交下
|
涕
|
tì sì jiāo xià
|
眼泪鼻涕一起流下。形容痛哭的样子。同“涕泗交流”。
|
唐 孙棨《北里志 天水仙哥》:“全贪其重赂,径入(南)曲追天水入兜舆中,相与至宴所,至则蓬头垢面,涕 唐 孙棨《北里志 天水仙哥》:“全贪其重赂,径入(南)曲追天水入兜舆中,相与至宴所,至则蓬头垢面,涕泗交下。”...
|
TSJ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涕泗交流、涕泗纵横、涕泪交流
|
|
./Nmh3YQ==.html
|
ti si jiao xia
|
|
8526
|
涕泗交颐
|
涕
|
tì sì jiāo yí
|
眼泪鼻涕流满脸颊。形容哀恸哭泣。
|
宋 陈亮《祭徐子宜内子宋氏恭人文》:“男抛未下,女失所依。矧姑钟爱,涕泗交颐。”
|
TSJ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涕泗交下、涕泗流涟、涕泗纵横
|
|
./Nmh3aw==.html
|
ti si jiao yi
|
|
8527
|
涕泗流涟
|
涕
|
tì sì liú lián
|
鼻涕眼泪直往下流。形容痛哭流涕。
|
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孔时为太常,形素羸瘦,着重服,竟日涕泗流涟,见者以为真孝子。”
|
TSLL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mh3dQ==.html
|
ti si liu lian
|
|
8246
|
涕泗滂沲
|
涕
|
tì sì pāng duò
|
见“涕泗滂沱”。
|
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孔稚珪,字德璋,会稽山阴人也。祖道隆,位侍中。父灵产,泰始中罢晋安太守。有隐 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孔稚珪,字德璋,会稽山阴人也。祖道隆,位侍中。父灵产,泰始中罢晋安太守。有隐遁之怀,于禹井山立馆,事道精笃,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,涕泗滂沲。”...
|
TSPD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DYxNA==.html
|
ti si pang duo
|
|
7912
|
涕泗滂沱
|
涕
|
tì sì pāng tuó
|
形容哭得很厉害;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。泗:鼻涕;滂沱:雨下得很大的样子。
|
《诗经 陈风 泽陂》:“寤寐无为,涕泗滂沱。”
|
TSP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痛哭流涕、涕泗横流
|
眉开眼笑、笑容可掬
|
./MmNidQ==.html
|
ti si pang tuo
|
|
8211
|
涕泗纵横
|
涕
|
tì sì zòng héng
|
眼泪鼻涕满脸乱淌。形容极度悲伤。同“涕泗横流”。
|
宋 王禹偁《谢加朝请大夫表》:“非小臣稽古之力,乃陛下好文之心,涕泗纵横,乱于縻绠。”
|
TSZ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涕泗流涟、涕泗交流、涕泗横流
|
|
./MzBrMg==.html
|
ti si zong heng
|
|
8844
|
倜傥不羁
|
倜
|
tì tǎng bù jī
|
倜傥:洒脱,不拘束;羁:马笼头,比喻束缚、拘束。形容洒脱豪放,不受拘束。
|
《晋书 袁耽传》:“耽字彦道,少有才气,俶傥不羁,为士类所称。”
|
TTB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豪放不羁
|
|
./NDYxZQ==.html
|
ti tang bu ji
|
|
7973
|
倜傥不群
|
倜
|
tì tǎng bù qún
|
卓异不凡;出众。
|
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或若登高望其类,或若既往而中顾,或若倜傥不群,或若自检于常度。”
|
TTBQ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鹤立鸡群
|
|
./NDYxbw==.html
|
ti tang bu qun
|
|
8659
|
倜傥风流
|
倜
|
tì tǎng fēng liú
|
倜傥:超逸豪爽,不拘束;风流:英俊有才学。英俊潇洒,不拘礼法
|
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下卷:“南邑某生,少而聪慧,既长,丰神韶秀,倜傥风流。”
|
TTF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风流倜傥
|
|
./OGk3bQ==.html
|
ti tang feng liu
|
|
8658
|
倜傥之才
|
倜
|
tì tǎng zhī cái
|
倜傥:卓异;才:学问和才能。卓越特出的才能
|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散序进士》:“其负倜傥之才,变通之术。”
|
TTZ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Gk3Yw==.html
|
ti tang zhi cai
|
|
8247
|
啼啼哭哭
|
啼
|
tí tí kū kū
|
哭泣不止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只见许多男女,啼啼哭哭,在街上过。”
|
TTK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哭哭啼啼
|
|
./NDYxeQ==.html
|
ti ti ku ku
|
|
8108
|
体体面面
|
体
|
tǐ tǐ miàn miàn
|
指人光彩荣耀
|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2回:“看来这件事可以做得体体面面,把老人家送回家去。”
|
TT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风风光光
|
|
./N3FxZw==.html
|
ti ti mian mian
|
|
8248
|
啼天哭地
|
啼
|
tí tiān kū dì
|
呼天叫地的哭号,形容非常悲痛。
|
元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》:“奉使来时,惊天动地,奉使去时,乌天黑地,官吏都欢天喜地,百姓 元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》:“奉使来时,惊天动地,奉使去时,乌天黑地,官吏都欢天喜地,百姓却啼天哭地。”...
|
TTK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呼天喊地
|
|
./NDYyOA==.html
|
ti tian ku di
|
|
8760
|
踢天弄井
|
踢
|
tī tiān nòng jǐng
|
能上天,能入地。比喻本领极大。也形容顽皮到极点。
|
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,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。”
|
TTNJ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上天入地
|
|
./MmE2Mg==.html
|
ti tian nong jing
|
|
7782
|
替天行道
|
替
|
tì tiān xíng dào
|
代上天主持公道。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、组织群众的口号。
|
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一折:“你山上头领,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。”
|
TT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民除害
|
|
./Mjl1bw==.html
|
ti tian xing dao
|
|
8845
|
体贴入妙
|
体
|
tǐ tiē rù miào
|
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,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。
|
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檀栾卿》:“姿容艳丽,性格柔婉,所演剧甚多,俱能体贴入妙。”
|
TTRM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体贴入微
|
|
./NDYyaQ==.html
|
ti tie ru miao
|
|
7730
|
体贴入微
|
体
|
tǐ tiē rù wēi
|
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。体贴:细心为别人着想;入微: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8回:“‘只要心平点,少看点利钱,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。’我笑道: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8回:“‘只要心平点,少看点利钱,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。’我笑道:‘这可谓体贴入微了。’”...
|
TTRW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关怀备至、无微不至
|
漠不关心
|
./MjhqZw==.html
|
ti tie ru wei
|
|
8846
|
逖听遐视
|
逖
|
tì tīng xiá shì
|
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。
|
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圣主明目达聪,逖听遐视,罪其私冒不慎举者,小加谴责,大正刑典,责成授任,谁敢 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圣主明目达聪,逖听遐视,罪其私冒不慎举者,小加谴责,大正刑典,责成授任,谁敢不勉?”...
|
TTX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DYycw==.html
|
ti ting xia shi
|
|
9028
|
逖听远闻
|
逖
|
tì tīng yuǎn wén
|
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。
|
唐 姚思廉《梁书 武帝纪中》:“庶以矜隐之念,昭被四方,逖听远闻,事均亲览。”
|
TTYW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逖听遐视
|
|
./Nmh4NA==.html
|
ti ting yuan wen
|
|
8249
|
剔透玲珑
|
剔
|
tī tòu líng lóng
|
①形容灵巧可爱。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。
|
元·张养浩《最高歌兼喜春来·咏玉簪》曲:“诗磨的剔透玲珑,酒灌得痴呆懵懂。”元·乔吉《斗鹌鹑·歌姬》 元·张养浩《最高歌兼喜春来·咏玉簪》曲:“诗磨的剔透玲珑,酒灌得痴呆懵懂。”元·乔吉《斗鹌鹑·歌姬》曲:“且是娘剔透玲珑不放闲,不枉了唤声妆旦。”...
|
TTL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玲珑剔透
|
|
./NDYzMg==.html
|
ti tou ling long
|
|
7786
|
体无完肤
|
体
|
tǐ wú wán fū
|
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。形容遍体都是伤。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;或被批评、责骂得很厉害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》:“子忠与艾俱死”晋 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师纂亦与艾俱死,纂性急少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》:“子忠与艾俱死”晋 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师纂亦与艾俱死,纂性急少恩,死之日体无完肤。”...
|
TWW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遍体鳞伤、皮开肉绽
|
完好无损、安然无恙、完美无缺
|
./Mjl5aw==.html
|
ti wu wan fu
|
|
8250
|
体无完皮
|
体
|
tǐ wú wán pí
|
同“体无完肤”。
|
晋·郭讼《魏晋世语》:“纂性急少恩,死之日体无完皮。”
|
TWWP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体无完肤、身无完肤
|
完好无损
|
./NDYzYw==.html
|
ti wu wan pi
|
|
8847
|
体物缘情
|
体
|
tǐ wù yuán qíng
|
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。语本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|
语出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。”
|
TWY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DYzbQ==.html
|
ti wu yuan qing
|
|
8251
|
蹄闲三寻
|
蹄
|
tí xián sān xún
|
见“蹄间三寻”。
|
|
TXSX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DYzdw==.html
|
ti xian san xun
|
|
7909
|
啼笑皆非
|
啼
|
tí xiào jiē fēi
|
哭也不是;笑也不是。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;又令人觉得可笑。皆非:都不是。
|
唐 孟棨《本事诗 情感》:“笑啼皆不敢,方验作人难。”
|
TXJ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哭笑不得、狼狈不堪
|
镇定自若
|
./MmNiMA==.html
|
ti xiao jie fei
|
|
8252
|
剔蝎撩蜂
|
剔
|
tī xiē liáo fēng
|
喻惹事生非。
|
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,公然敢剔蝎撩蜂。”元·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 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,公然敢剔蝎撩蜂。”元·无名氏《小尉迟》第一折:“常是个争龙斗虎,剔蝎撩蜂。”...
|
TXL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DY0Ng==.html
|
ti xie liao feng
|
|
7807
|
提心吊胆
|
提
|
tí xīn diào dǎn
|
吊:悬着;不塌实。心和胆好像悬起来;不塌实。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7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|
TXD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担惊受怕、心惊胆战
|
心安理得、谈笑自若、处之泰然
|
./MmFleQ==.html
|
ti xin diao dan
|
|
8253
|
提心在口
|
提
|
tí xīn zài kǒu
|
心提在口,几乎要跳出来。形容恐惧。
|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不争你握雨携云,常使我提心在口。”
|
TXZ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提心吊胆
|
|
./NDY0Zw==.html
|
ti xin zai kou
|
|
8254
|
体恤入微
|
体
|
tǐ xù rù wēi
|
同“体贴入微”。
|
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
|
TXR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体贴入微
|
|
./NDY0cQ==.html
|
ti xu ru wei
|
|
8730
|
提要钩玄
|
提
|
tí yào gōu xuán
|
提要:指出纲要;钩玄:探索精微。精辟而简明地指明主要内容。
|
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篡言者必钩其玄。”
|
TYG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钩玄提要
|
|
./MjgzbQ==.html
|
ti yao gou xuan
|
|
8848
|
梯愚入圣
|
梯
|
tī yú rù shèng
|
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。
|
《南齐书·高逸传论》:“佛则不然,具缚为种,转暗成明,梯愚入圣。”
|
TYR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DY1MA==.html
|
ti yu ru sheng
|
|
8849
|
天宝当年
|
天
|
tian bao dang nian
|
比喻追忆往昔盛事。天宝: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,是唐王朝极盛之时。
|
唐·元稹《元氏长庆集·行宫》:“寥落古行宫,宫花寂寞红。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。”
|
TBDN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DY1YQ==.html
|
tian bao dang nian
|
|
8743
|
天保九如
|
天
|
tiān bǎo jiǔ rú
|
天保: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篇名;九如:该诗中连用了九个“如”字,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。旧时祝寿的话, 天保: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篇名;九如:该诗中连用了九个“如”字,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。旧时祝寿的话,祝贺福寿绵长。...
|
《诗经 小雅 天保》:“天保定尔,以莫不兴……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 《诗经 小雅 天保》:“天保定尔,以莫不兴……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,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...
|
TBJR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jk4Ng==.html
|
tian bao jiu ru
|
|
7965
|
天崩地坼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chè
|
崩:倒塌;坼:裂开。象天塌下、地裂开那样。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
|
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。”
|
TBD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裂、天崩地塌
|
|
./Mnpndw==.html
|
tian beng di che
|
|
8198
|
天崩地解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jiě
|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|
清·黄宗羲《留别海昌同学序》:“天崩地解,落然无与我事。”
|
TBD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坼
|
|
./MnpoNg==.html
|
tian beng di jie
|
|
7885
|
天崩地裂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liè
|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崩:倒塌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》:“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,如天崩地裂,一件东西向前而坠。”
|
TBD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坼、天翻地覆、震天动地
|
鸦雀无声、万籁俱寂
|
./MmJzeQ==.html
|
tian beng di lie
|
|
8199
|
天崩地塌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tā
|
天崩塌,地裂陷。多比喻巨大的灾难、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。
|
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鼓角齐鸣,喊声大震,黄忠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〖示例〗忽听 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鼓角齐鸣,喊声大震,黄忠一马当先,驰下山来,犹如天崩地塌之势。”〖示例〗忽听得轰的一声,犹如~一般。 ★清 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五回...
|
TBD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坼、天崩地坍
|
|
./MnpoZw==.html
|
tian beng di ta
|
|
8200
|
天崩地坍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tān
|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|
茅盾《参孙的复仇》:“立时天崩地坍一阵响,整个大殿倒塌。”
|
TBD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坼
|
|
./MnpocQ==.html
|
tian beng di tan
|
|
8201
|
天崩地陷
|
天
|
tiān bēng dì xiàn
|
比喻重大的事变。也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同“天崩地坼”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5回:“此人善造火炮,能去十四五里远近,石炮落处,天崩地陷,山倒石裂。”
|
TBD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崩地坍、天塌地裂
|
|
./MnppMA==.html
|
tian beng di xia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