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3630
|
塞上江南
|
塞
|
sāi shàng jiāng nán
|
见“塞北江南”。
|
叶圣陶《坝上一天》:“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,常常听见‘塞上江南’的说法,常常看见‘塞上江南’的字样。”
|
SSJ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塞北江南
|
|
./NHN3Ng==.html
|
sai shang jiang nan
|
|
24313
|
塞翁得马
|
塞
|
sāi wēng dé mǎ
|
比喻得失无常,祸福相倚。
|
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耳热》:“精神乏,安心要把驴儿跨,又谁知塞翁得马,塞翁得马。”
|
SWD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塞翁失马
|
|
./NHN3Zw==.html
|
sai weng de ma
|
|
23113
|
塞翁失马
|
塞
|
sài wēng shī mǎ
|
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;后此马归来;并带回一匹骏马。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;但从长远看;也许会得到好处。
|
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人间训》:“近塞上之人,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,人皆吊之。”
|
SWS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失之东隅、因祸得福
|
因福得祸
|
./MXlubQ==.html
|
sai weng shi ma
|
|
24314
|
塞翁之马
|
塞
|
sāi wēng zhī mǎ
|
塞马。
|
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序一:“嗟乎嗟乎!廿年幻梦,如此收场;万里故乡,罔知所适。若论祸福,塞翁之马 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序一:“嗟乎嗟乎!廿年幻梦,如此收场;万里故乡,罔知所适。若论祸福,塞翁之马难知;语到死生,庄子之龟未卜。叹浮生其若梦,为欢几何?抚结局以如斯,前尘已矣。”...
|
SWZM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N3cQ==.html
|
sai weng zhi ma
|
|
24315
|
三百瓮齑
|
三
|
sān bǎi wèng jī
|
指长期以咸菜度日,生活清贫。齑,咸菜。三百瓮,极言其多,一时吃不完。
|
宋·赵与颜《娱书堂诗话》上卷:“旧传一贫士死,见阴更,为言‘当年生,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。’”
|
SBW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N4MA==.html
|
san bai weng ji
|
|
24316
|
三榜定案
|
三
|
sān bǎng dìng àn
|
三次张榜,广求意见,再作最后决定。极言行事慎重。
|
|
SBDA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N4aw==.html
|
san bang ding an
|
|
24317
|
三病四痛
|
三
|
sān bìng sì tòng
|
谓病痛很多。
|
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二回:“到老没个儿女,设或三病四痛,没个贴体亲人,那时要茶无茶,要饭没饭,便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二回:“到老没个儿女,设或三病四痛,没个贴体亲人,那时要茶无茶,要饭没饭,便是活受地狱,何须定要变得牛马!”...
|
SBS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七病八痛
|
|
./NHN4dQ==.html
|
san bing si tong
|
|
23157
|
散兵游勇
|
散
|
sǎn bīng yóu yǒng
|
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。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;独自行动的人。
|
毛泽东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:“为着确保城乡治安、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游勇,均应向当地人民解 毛泽东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:“为着确保城乡治安、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游勇,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。”...
|
SB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残兵败将
|
坚甲利兵
|
./MjI5Mg==.html
|
san bing you yong
|
|
24318
|
三步两脚
|
三
|
sān bù liǎng jiǎo
|
快速行走貌。
|
周立波《民兵》:“她靸着鞋子,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。”
|
SBL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N5NA==.html
|
san bu liang jiao
|
|
24319
|
三不拗六
|
三
|
sān bù niù liù
|
谓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。
|
明·冯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二折:“自古道三不拗六,他每都是城狐社鼠,俺也革不了他的积弊。”
|
SBN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N5ZQ==.html
|
san bu niu liu
|
|
23249
|
三差两错
|
三
|
sān chā liǎng cuò
|
比喻偶然的差错。
|
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七章:“你要出了三差两错,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,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!”
|
SCL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差五错
|
|
./MjRjMg==.html
|
san cha liang cuo
|
|
23118
|
三茶六饭
|
三
|
sān chá liù fàn
|
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
|
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做得粗,整得细,三茶六饭一时备。”
|
SCL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XpyMg==.html
|
san cha liu fan
|
|
24320
|
三茶六礼
|
三
|
sān chá liù lǐ
|
犹言明媒正娶。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 犹言明媒正娶。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仪式。参阅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四四、《仪礼 士昏礼》。...
|
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 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仪式。参阅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四四、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...
|
SCL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明媒正娶
|
|
./NHN5bw==.html
|
san cha liu li
|
|
23631
|
三差五错
|
三
|
sān chā wǔ cuò
|
泛指差错。常指意外的事故。
|
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2回:“要有什么三差五错,那事情就难说了!”
|
SC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阴差阳错
|
|
./NHN5eQ==.html
|
san cha wu cuo
|
|
23184
|
三长两短
|
三
|
sān cháng liǎng duǎn
|
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
|
SCL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山高水低、一差二错
|
安然无恙
|
./MjJ4aQ==.html
|
san chang liang duan
|
|
24321
|
三长四短
|
三
|
sān cháng sì duǎn
|
①同“三长两短”。②犹闲话,坏话。
|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若再有三长四短,叫为兄的回去,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?”
|
SCS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长两短
|
|
./NHN6OA==.html
|
san chang si duan
|
|
24322
|
三朝五日
|
三
|
sān cháo wǔ rì
|
三、五天。
|
|
SCWR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N6aQ==.html
|
san chao wu ri
|
|
23221
|
三朝元老
|
三
|
sān cháo yuán lǎo
|
元老:资格最老,声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 元老:资格最老,声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。...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章帝纪》:“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,为国元老。”
|
SC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jNxZQ==.html
|
san chao yuan lao
|
|
24010
|
三尺童子
|
三
|
sān chǐ tóng zǐ
|
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
|
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则怫然怒。”
|
SCT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岁小孩
|
|
./Nng5bQ==.html
|
san chi tong zi
|
|
23126
|
三从四德
|
三
|
sān cóng sì dé
|
三从:在家从父;出嫁从夫;夫死从子;四德:也叫四行;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指封建礼教为压迫、束缚 三从:在家从父;出嫁从夫;夫死从子;四德:也叫四行;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指封建礼教为压迫、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。...
|
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不学些三从四德,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。”
|
SCS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逆来顺受、百依百顺
|
倒行逆施、大逆不道
|
./MjBzdQ==.html
|
san cong si de
|
|
23964
|
三寸金莲
|
三
|
sān cùn jīn lián
|
金莲:指缠足妇女的小脚。指妇女的小脚
|
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,一看了便也要浑了。”
|
SCJ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NnI5OA==.html
|
san cun jin lian
|
|
23220
|
三寸之舌
|
三
|
sān cùn zhī shé
|
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|
SC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寸不烂之舌
|
|
./MjNwaw==.html
|
san cun zhi she
|
|
24323
|
三等九般
|
三
|
sān děng jiǔ bān
|
同“三等九格”。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5回:“金莲:‘若是这等的也罢了,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,三等九般使了接去。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5回:“金莲:‘若是这等的也罢了,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,三等九般使了接去。’”...
|
SDJ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等九格、三六九等
|
|
./NHQwMg==.html
|
san deng jiu ban
|
|
24324
|
三等九格
|
三
|
sān děng jiǔ gé
|
犹三六九等。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孟玉楼道:‘娘,不是这等说,李大姐倒也罢了,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孟玉楼道:‘娘,不是这等说,李大姐倒也罢了,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。’”...
|
SDJ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等九般、三六九等
|
|
./NHQwYw==.html
|
san deng jiu ge
|
|
24325
|
三冬二夏
|
三
|
sān dōng èr xià
|
犹言三两年。
|
|
SDEX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QwbQ==.html
|
san dong er xia
|
|
23632
|
三番两次
|
三
|
sān fān liǎng cì
|
屡次,多次。
|
元·张可久《天净沙·春情》曲:“一言半语恩情,三番两次丁宁。”
|
SFL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二次三番、两次三番、三番五次
|
|
./NHQwdw==.html
|
san fan liang ci
|
|
23633
|
三翻四覆
|
三
|
sān fān sì fù
|
三、四:形容次数之多。翻、覆:反复。形容变化很多;反复无常。。
|
明 张岱《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》:“先帝焦于治,以致十七年之天下,三翻四覆,夕改朝更。”
|
SF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朝三暮四、变化多端
|
一如既往、始终如一
|
./NHQxZw==.html
|
san fan si fu
|
|
24229
|
三翻四复
|
三
|
sān fān sì fù
|
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。
|
|
SFSF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jAwOA==.html
|
san fan si fu
|
|
23218
|
三番五次
|
三
|
sān fān wǔ cì
|
形容次数很多。番:次数;遍数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三番五次,缠的老和尚急了,说道:‘你是何处光棍,敢来闹我们!’”
|
SF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屡次三番、再三再四
|
绝无仅有、百年不遇
|
./MjNuMg==.html
|
san fan wu ci
|
|
24326
|
三风十愆
|
三
|
sān fēng shí qiān
|
三种恶劣风气,所滋生的十种罪愆。指巫风二:舞、歌;淫风四:货、色、游、畋;乱风四:侮圣言、逆忠直、远 三种恶劣风气,所滋生的十种罪愆。指巫风二:舞、歌;淫风四:货、色、游、畋;乱风四:侮圣言、逆忠直、远耆德、比顽童,合而为十愆。...
|
|
SFSQ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QxcQ==.html
|
san feng shi qian
|
|
24327
|
三复白圭
|
三
|
sān fù bái guī
|
《论语 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《诗》云:‘白圭之玷,尚 《论语 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《诗》云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读诗至此,三反复之,是其心慎言也。”后因以“三复白圭”谓慎于言行。...
|
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《诗》云:‘白圭之玷,尚 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”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《诗》云:‘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’南容读诗至此,三反复之,是其心慎言也。”...
|
SFBG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QyMA==.html
|
san fu bai gui
|
|
24328
|
三夫之言
|
三
|
sān fū zhī yán
|
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语本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。语本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,投杼逾墙而走。...
|
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昔者曾子处费,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,人告曾子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曾子母曰:‘吾子不杀人。’织自若。有顷焉,人又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尚织自若。顷之,一人又告之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惧……”...
|
SF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夫之对
|
|
./NHQyaw==.html
|
san fu zhi yan
|
|
23387
|
三纲五常
|
三
|
sān gāng wǔ cháng
|
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、信。...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。’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:‘所因,谓三纲五常也。’”...
|
SG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清规戒律、三从四德
|
大逆不道、离经叛道
|
./MjY4ZQ==.html
|
san gang wu chang
|
|
23205
|
三更半夜
|
三
|
sān gēng bàn yè
|
一夜分为五更,三更是午夜十二时。指深夜。
|
《宋史 赵昌言传》:“四人者(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灝)日夕会昌言第。京师为之语曰:‘陈三更,董半夜 《宋史 赵昌言传》:“四人者(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灝)日夕会昌言第。京师为之语曰:‘陈三更,董半夜’。”...
|
SG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半夜三更
|
|
./MjNmaw==.html
|
san geng ban ye
|
|
23634
|
三宫六院
|
三
|
sān gōng liù yuàn
|
泛指帝王妃嫔。
|
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:“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 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楔子:“兀那三宫六院,妃嫔彩女听者:明日圣驾亲到御园,打一金弹,金弹落处,有拾得者。”...
|
SGL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妻四妾
|
|
./NHQzNA==.html
|
san gong liu yuan
|
|
24329
|
三顾草庐
|
三
|
sān gù cǎo lú
|
见“草庐三顾”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:“刘玄德三顾草庐。”
|
SGC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顾茅庐
|
|
./NHQzZQ==.html
|
san gu cao lu
|
|
23182
|
三姑六婆
|
三
|
sān gū liù pó
|
泛指不同职业的妇女;亦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。
|
明 陶宗仪《辍耕录 三姑六婆》:“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 明 陶宗仪《辍耕录 三姑六婆》:“三姑者,尼姑、道姑、卦姑也;六婆者,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也。”...
|
SGL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教九流
|
良家妇女
|
./MjJ3ZQ==.html
|
san gu liu po
|
|
23133
|
三顾茅庐
|
三
|
sān gù máo lú
|
指诚心诚意地邀请、拜访有专长的贤人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,由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”...
|
SGM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礼贤下士
|
拒人千里、妄自尊大
|
./MjFnNg==.html
|
san gu mao lu
|
|
23635
|
三跪九叩
|
三
|
sān guì jiǔ kòu
|
最敬重的礼节。叩:磕头。
|
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》:“福晋父率阖族谢恩,行三跪九叩礼。”
|
SGJ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顶礼膜拜、打躬作揖
|
|
./NHQzbw==.html
|
san gui jiu kou
|
|
24330
|
三好两歹
|
三
|
sān hǎo liǎng dǎi
|
谓时好时病。形容体弱。
|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四回:“虔婆道:‘也常时三好两歹的,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。’”
|
SHL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好两歉
|
|
./NHQ0OA==.html
|
san hao liang dai
|
|
24331
|
三环五扣
|
三
|
sān huán wǔ kòu
|
形容捆绑结实。
|
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51回:“四爷赶上一步,就势按倒,解他腰带,三环五扣的捆了一回。”
|
SHW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Q1Mg==.html
|
san huan wu kou
|
|
23371
|
三皇五帝
|
三
|
sān huáng wǔ dì
|
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。三皇指燧人、伏羲、神农;五帝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。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,不矜于同而预于治。”
|
SHW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祧之祖
|
|
./MjYwbQ==.html
|
san huang wu di
|
|
24332
|
三回九转
|
三
|
sān huí jiǔ zhuǎn
|
①形容曲折回荡。②犹三番五次。
|
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逃禅》:“诵真经三回九转,敲钟磬动地惊天。”
|
SHJ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番五次
|
|
./NHQ1bQ==.html
|
san hui jiu zhuan
|
|
24333
|
三回五次
|
三
|
sān huí wǔ cì
|
多次。
|
元·戴善夫《风光好》第一折:“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,是何道理?”
|
SHW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三番五次
|
|
./NHQ1dw==.html
|
san hui wu ci
|
|
24334
|
三魂出窍
|
三
|
sān hún chū qiào
|
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。
|
|
SHCQ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Q2Ng==.html
|
san hun chu qiao
|
|
23150
|
三魂七魄
|
三
|
sān hún qī pò
|
魂: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;魄: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。道家语,称人身有“三魂七魄”。
|
《抱朴子·地真》:“欲得通神,宜水火水形分,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。”
|
SHQ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jIxdQ==.html
|
san hun qi po
|
|
24335
|
三荤五厌
|
三
|
sān hūn wǔ yàn
|
泛指荤腥食物。
|
|
SHWY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HQ2Zw==.html
|
san hun wu yan
|
|
24336
|
三饥两饱
|
三
|
sān jī liǎng bǎo
|
犹言饥一顿,饱一顿。形容生活艰难。
|
宋·释惠洪《冷斋夜话·野夫长短句》:“跛子一生别无路,展手教,化三饥两饱。回视云汉,聊以自诳元神。”
|
SJL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Q2cQ==.html
|
san ji liang bao
|
|
23134
|
三缄其口
|
三
|
sān jiān qí kǒu
|
嘴上贴了三次封条。形容言语非常谨慎;或不开口。缄:封;闭。
|
汉 刘向《说苍 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 汉 刘向《说苍 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...
|
SJQ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缄口不言、守口如瓶、默不做声
|
口若悬河、夸夸其谈
|
./MjFnZw==.html
|
san jian qi kou
|
|
24337
|
三谏之义
|
三
|
sān jiàn zhī yì
|
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 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后以“三谏之义”指事君之正道。...
|
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 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...
|
SJ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Q3YQ==.html
|
san jian zhi y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