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256
|
变俗易教
|
变
|
biàn sú yì jiào
|
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。
|
《管子七法》:“变俗易教,不知化不可。”
|
BSY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容改俗
|
|
./MzRsYw==.html
|
bian su yi jiao
|
|
2257
|
变态百出
|
变
|
biàn tài běi chū
|
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。
|
《新唐书 艺文志一》:“历代盛衰,文章与时高下。然其变态百出,不可穷极,何其多也。”
|
BTB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幻无常
|
一成不变
|
./MzRsbQ==.html
|
bian tai bei chu
|
|
1382
|
遍体鳞伤
|
遍
|
biàn tǐ lín shāng
|
遍:普遍;全面;鳞:鱼鳞。全身受伤;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。形容伤势很重。
|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打的遍体鳞伤,着实走不动了。”
|
BTL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皮开肉绽、体无完肤
|
完好无损
|
./anlj.html
|
bian ti lin shang
|
|
2104
|
变危为安
|
变
|
biàn wēi wéi ān
|
变危急为平安。
|
宋 司马光《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》:“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,变乱为治,易于返掌。”
|
BWWA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转危为安、化险为夷
|
得而复失
|
./anhz.html
|
bian wei wei an
|
|
2258
|
讬物寓感
|
讬
|
biàn wù yù gǎn
|
假借外物寄托情感。
|
|
BWYG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zRtNg==.html
|
bian wu yu gan
|
|
2259
|
变炫无穷
|
变
|
biàn xuàn wú qióng
|
变化多种多样,没有穷尽。极言变化之多。
|
《宋书 后妃传论》:“自元嘉以降,内职稍繁,椒庭绮观,千门万户,而淫妆怪饰,变炫无穷。”
|
BXW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幻无穷
|
一成不变
|
./MzRtcQ==.html
|
bian xuan wu qiong
|
|
2038
|
变颜变色
|
变
|
biàn yán biàn sè
|
颜:脸色。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
|
管桦《不讲理的人》:“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,便惊讶地竖起眉毛。”
|
BYB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脸变色
|
面不改色
|
./MWN3.html
|
bian yan bian se
|
|
1003
|
便宜从事
|
便
|
biàn yí cóng shì
|
便宜:方便合适。指可斟酌情势,不拘规制条文,不须请示,自行处理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循吏传 龚遂》:“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,得一切便宜从事。”
|
BYC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便宜行事
|
|
./MWJp.html
|
bian yi cong shi
|
|
1004
|
便宜行事
|
便
|
biàn yí xíng shì
|
便宜:方便合适;行事:处理事情。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;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。
|
宋 叶适《奏议 纪纲四》:“始委张浚以川、陕,而宣抚、处置之名立焉,便宜行事之命出焉。”
|
BYX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见机行事、随机应变、便宜施行
|
唯命是从
|
./MWJz.html
|
bian yi xing shi
|
|
2260
|
膘肥体壮
|
膘
|
biāo féi tǐ zhuàng
|
形容牲畜肥壮结实。
|
?
|
BFT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肥头大耳
|
|
./MzRuaw==.html
|
biao fei ti zhuang
|
|
1061
|
表里不一
|
表
|
biǎo lǐ bù yī
|
表面和内在不一样。
|
《逸周书 谥法解》:“行见中外曰悫。”
|
BL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虚有其表、名不副实、徒有虚名
|
表里如一、言行一致
|
./MjBp.html
|
biao li bu yi
|
|
1385
|
表里如一
|
表
|
biǎo lǐ rú yī
|
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实要着实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
|
BLR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言行一致、心口如一、说一不二
|
言不由衷、口是心非、言行不一
|
./azAw.html
|
biao li ru yi
|
|
1386
|
表里为奸
|
表
|
biǎo lǐ wéi jiān
|
表里:内外;奸:虚伪狡诈。比喻用勾结、欺诈等不正当手段做坏事。
|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》:“王虎谷为祠祭郎中,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,特疏请斩广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言事 王虎谷封事》:“王虎谷为祠祭郎中,以太监李广交结寿宁侯表里为奸,特疏请斩广以谢宗庙。”...
|
BLW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狼狈为奸
|
|
./azB1.html
|
biao li wei jian
|
|
1062
|
表里相符
|
表
|
biǎo lǐ xiāng fú
|
表里:指内外;符:符合。指表里如一
|
明 方孝孺《王待制私谥议》:“惟三代之学,本诸身心,著于行事,发于文辞,表里相符,华质不爽。”
|
BLX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表里如一
|
表里不一
|
./MjBz.html
|
biao li xiang fu
|
|
1972
|
表里相合
|
表
|
biǎo lǐ xiāng hé
|
表里:内外;合:协同。里外相互协同
|
西周·吕尚《阴符》:“左右有水,前有大阜,后有高山,战于雨水之间,乘敌过邑,是谓表里相合。”
|
BLX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表里相应
|
|
./ODVoYQ==.html
|
biao li xiang he
|
|
2261
|
表里相依
|
表
|
biǎo lǐ xiāng yī
|
指关系密切,互相依存。
|
《资治通鉴 秦始皇二十六年》:“三晋者,齐楚之藩蔽,齐楚者,三晋之根柢;形势相资,表里相依。”
|
BLX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表里相济
|
|
./MzRudQ==.html
|
biao li xiang yi
|
|
2262
|
表里相应
|
表
|
biǎo lǐ xiāng yìng
|
内外互相应合。
|
《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》:“非以中外有人,表里相应故邪?”
|
BLX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表里相合、里应外合、表里相依
|
|
./MzRvNA==.html
|
biao li xiang ying
|
|
1063
|
表里一致
|
表
|
biǎo lǐ yī zhì
|
里外一致,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
|
明 王守仁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:“忠信乐易,表里一致者,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。”
|
BL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表里如一
|
内外有别
|
./MjFj.html
|
biao li yi zhi
|
|
1387
|
表面文章
|
表
|
biǎo miàn wén zhāng
|
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
|
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一句话,就是要落在实处。追求表面文章,不讲实际效果、实际效 邓小平《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》:“一句话,就是要落在实处。追求表面文章,不讲实际效果、实际效率、实际速度、实际质量、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。”...
|
BMW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表面功夫
|
|
./azE0.html
|
biao mian wen zhang
|
|
1384
|
标同伐异
|
标
|
biāo tóng fá yì
|
帮助意见相同的人,排斥意见不同的人。
|
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轻诋》:“真长标同伐异,侠之大者。常谓使君降阶为甚,乃复为之驱驰邪?”
|
BTF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党同伐异
|
|
./anpn.html
|
biao tong fa yi
|
|
1009
|
标新创异
|
标
|
biāo xīn chuàng yì
|
标:揭出,揭明;异:特别的。指提出新的见解,表示与众不同
|
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居室 房舍》:“以构造园亭之胜事,上之不能自出手眼,如标新创异之文人。”
|
BXC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标新立异
|
|
./MWVr.html
|
biao xin chuang yi
|
|
1060
|
标新立异
|
标
|
biāo xīn lì yì
|
标:揭举;立:树立。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。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;表示与一般不同。
|
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支道林在白马寺中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《逍遥》,支卓然标新理于二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支道林在白马寺中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《逍遥》,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异义于众贤之外。”...
|
BXL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独树一帜、另起炉灶、别出心裁
|
因循守旧、抱残守缺、人云亦云
|
./MXpv.html
|
biao xin li yi
|
|
2042
|
标新领异
|
标
|
biāo xīn lǐng yì
|
标:提出;异:特别的。指提出新奇的见解,表示与众不同
|
清 顾炎武《答俞右吉书》:“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怀,发标新领异之论,其去游夏之传,益以远矣。”
|
BXL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标新立异
|
人云亦云、老生常谈
|
./MXp5.html
|
biao xin ling yi
|
|
2263
|
标新竖异
|
标
|
biāo xīn shù yì
|
指提出新奇的主张,表示与众不同。
|
清 钱谦益《序》:“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:抽黄对白,肥皮厚肉,其失也靡;标新竖异,牛鬼蛇神,其失也纤 清 钱谦益《序》:“近代之流而失正者有二:抽黄对白,肥皮厚肉,其失也靡;标新竖异,牛鬼蛇神,其失也纤。”...
|
BX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标新立异
|
|
./MzRveQ==.html
|
biao xin shu yi
|
|
1383
|
彪形大汉
|
彪
|
biāo xíng dà hàn
|
彪:小虎;比喻躯干魁梧。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。
|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九回:“二人都是彪形大汉,浓眉广颡,燕颌虎腮。”
|
BXD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五大三粗、身高马大、孔武有力
|
弱不禁风、质似薄柳、瘦骨伶仃
|
./ano2.html
|
biao xing da han
|
|
1967
|
别别扭扭
|
别
|
biè biè niǔ niǔ
|
说话、作文不通顺,彼此意见不投合。亦指争执之事
|
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二部第五章:“但当他遇到另一对糟糕夫妻,别别扭扭过着憋气日子的时候,他对这件事就心凉 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二部第五章:“但当他遇到另一对糟糕夫妻,别别扭扭过着憋气日子的时候,他对这件事就心凉了。”...
|
BBN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顺顺当当
|
./N3Zzbw==.html
|
bie bie niu niu
|
|
2105
|
别出机杼
|
别
|
bié chū jī zhù
|
机杼:织布机,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。指写作另辟途径,能够创新。
|
宋 洪迈《容斋诗话》第四卷:“诗文当有所本。若用古人语意,别出机杼,曲而畅之,自足以传示来世。”
|
BCJ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出心裁、别具一格
|
|
./azF5.html
|
bie chu ji zhu
|
|
2264
|
别出手眼
|
别
|
bié chū shǒu yǎn
|
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。
|
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第六章二:“卓吾所着书,于上下数千年之间,别出手眼,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。”
|
BC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具手眼
|
|
./MzRxMg==.html
|
bie chu shou yan
|
|
1388
|
别出心裁
|
别
|
bié chū xīn cái
|
别:另外;裁:安排取舍;心裁: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、构思、筹划。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、新办法 别:另外;裁:安排取舍;心裁: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、构思、筹划。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、新办法。也作“别出新裁”、“自出心裁”。...
|
明 李贽《水浒全书发凡》:“今别出心裁,不依旧样,或特标于目外,或叠彩于回中。”
|
BC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开生面、标新立异、独出心裁、与众不同
|
千篇一律、鹦鹉学舌、如法炮制
|
./azI4.html
|
bie chu xin cai
|
|
2265
|
别出新裁
|
别
|
bié chū xīn cái
|
指独创一格,与众不同。
|
清 顾观光《武陵山人杂着 杂说》:“敖继公释《仪礼》,屏弃古注,别出新裁,于经文有难通处,不以为衍文 清 顾观光《武陵山人杂着 杂说》:“敖继公释《仪礼》,屏弃古注,别出新裁,于经文有难通处,不以为衍文,即以为脱简。”...
|
BCX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出心裁
|
|
./MzRxYw==.html
|
bie chu xin cai
|
|
1064
|
别出新意
|
别
|
bié chū xīn yì
|
独创一格,与众不同
|
宋 司马光《与王介甫书》:“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,所得不能偿其所亡,徒欲别出新意,以自为功名耳。”
|
BCX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出心裁
|
老生常谈、习以为常
|
./MjF3.html
|
bie chu xin yi
|
|
1733
|
别创一格
|
别
|
bié chuàng yí gé
|
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。
|
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》:“仅存的三首,从内容来说,实在是别创一格。”
|
BCY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开一格、自成一家
|
|
./MzRxbQ==.html
|
bie chuang yi ge
|
|
1734
|
别鹤离鸾
|
别
|
bié hè lí luán
|
比喻离散的夫妻。
|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》:“君百计营求,归吾妻子,恒耿耿不忘。今君别鹤离鸾,自合为君料理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》:“君百计营求,归吾妻子,恒耿耿不忘。今君别鹤离鸾,自合为君料理。”...
|
BH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鹤孤鸾
|
|
./MzRxdw==.html
|
bie he li luan
|
|
1065
|
别具慧眼
|
别
|
bié jù huì yǎn
|
慧:聪明;有才智。具有独到眼光;高明的见解。
|
宋 叶寘《爱日斋丛钞》:“(杨万里)又有《送彭元忠》诗:‘近来别具一只眼,要踏唐人最上关。’”
|
BJ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远见卓识、自出机杼
|
人云亦云、拾人牙慧
|
./MjJn.html
|
bie ju hui yan
|
|
1389
|
别具匠心
|
别
|
bié jù jiàng xīn
|
别:独特的;具:具有;匠心:巧妙的心思。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。也作 别:独特的;具:具有;匠心:巧妙的心思。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。也作“独具匠心”、“匠心独运”。...
|
唐 王士源《孟浩然集序》:“文不按古,匠心独妙。”
|
BJ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具一格、匠心独运、独辟蹊径
|
拾人牙慧、老生常谈、平淡无奇
|
./azMy.html
|
bie ju jiang xin
|
|
2266
|
别具手眼
|
别
|
bié jù shǒu yǎn
|
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。
|
清 钱谦益《序》:“德水于杜,别具手眼。”
|
BJ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出手眼
|
|
./MzRycQ==.html
|
bie ju shou yan
|
|
1735
|
别具心肠
|
别
|
bié jù xīn cháng
|
指另有打算和企图。
|
周恩来《在延安各界举行的“双十二”纪念会上的讲演》:“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。……唯独蒋介石先生 周恩来《在延安各界举行的“双十二”纪念会上的讲演》:“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。……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,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,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,强迫张学良、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。”...
|
BJ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有肺肠
|
|
./MzRzMA==.html
|
bie ju xin chang
|
|
2267
|
别居异财
|
别
|
bié jū yì cái
|
指另立门户,各蓄家产。
|
清 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》;“子既娶妇,与父母别居异财,甚者不相闻问。”
|
BJY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籍异财、别籍异居
|
|
./MzRzYQ==.html
|
bie ju yi cai
|
|
1390
|
别具一格
|
别
|
bié jù yī gé
|
格:格式;风格。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。形容别致、新颖;与众不同的样子、风度等。
|
清 吕留良《与施愚山书》:“咏见赠诗,风力又别具一格。”
|
BJY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标新立异、别开生面、别有风味
|
如出一辙、千篇一律、依样葫芦
|
./azNj.html
|
bie ju yi ge
|
|
2106
|
别具只眼
|
别
|
bié jù zhī yǎn
|
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。比喻有独到的见解。
|
宋 杨万里《送彭元忠县丞北归》诗:“近来别具一只眼,要踏唐人最上关。”
|
BJ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具慧眼
|
人云亦云
|
./azNt.html
|
bie ju zhi yan
|
|
2268
|
别开蹊径
|
别
|
bié kāi qī jìng
|
另辟新路;独创一格。
|
赵诚《中国古代韵书》第六章第一节:“惟其如此,他才更能重视实际,不为传统所因囿;同时也更富有革新精神 赵诚《中国古代韵书》第六章第一节:“惟其如此,他才更能重视实际,不为传统所因囿;同时也更富有革新精神,突破旧韵书的束缚,别开蹊径,编制了一部有革命意义的《中原音韵》。”...
|
BKQ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辟蹊径
|
墨守成规
|
./MzRzaw==.html
|
bie kai qi jing
|
|
1391
|
别开生面
|
别
|
bié kāi shēng miàn
|
别:另外;开:开辟;开创;生面:新的面目。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;面目一新。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 别:另外;开:开辟;开创;生面:新的面目。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;面目一新。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。...
|
唐 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”赵次公注:“凌烟画像颜色已暗,而曹将军重为之 唐 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”赵次公注:“凌烟画像颜色已暗,而曹将军重为之画,故云开生面。”...
|
BKS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目一新、别具一格
|
规行矩步、千篇一律
|
./azN3.html
|
bie kai sheng mian
|
|
1066
|
别来无恙
|
别
|
bié lái wú yàng
|
别:离别;恙:病。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?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干曰:‘公瑾别来无恙!’”
|
BL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jJx.html
|
bie lai wu yang
|
|
1736
|
别生枝节
|
别
|
bié shēng zhī jié
|
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。
|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现在人心皆惑,稍一宣扬,诚恐别生枝节,当遵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现在人心皆惑,稍一宣扬,诚恐别生枝节,当遵谕格外秘密。”...
|
BS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横生枝节
|
|
./MzR0ZQ==.html
|
bie sheng zhi jie
|
|
2269
|
别树一旗
|
别
|
bié shù yī qí
|
比喻与众不同,加成一家。
|
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七:“唐义山、香山、牧之、昌黎,同学杜者;今年内其诗集,都有是别树一旗。”
|
BSY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树一帜
|
|
./MzR0bw==.html
|
bie shu yi qi
|
|
1067
|
别树一帜
|
别
|
bié shù yī zhì
|
别:另外;树:建立。另外立起一面旗帜。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。
|
清 邹容《革命军》第二章:“中国士人,又有一种岸然道貌,根器特异,别树一帜,以号于众者。”
|
BS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独树一帜、独辟蹊径、标新立异、别树一旗
|
亦步亦趋、千篇一律、如出一辙
|
./MjMw.html
|
bie shu yi zhi
|
|
2107
|
别无长物
|
别
|
bié wú cháng wù
|
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。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。也作“身无长物”、 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。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。也作“身无长物”、“一无长物”。...
|
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后大闻之,甚惊,曰:‘吾本谓卿多,故求耳。’对曰:‘丈人不悉恭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后大闻之,甚惊,曰:‘吾本谓卿多,故求耳。’对曰:‘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...
|
BWCW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空空如也、软囊羞涩、家徒四壁
|
一应俱全、应有尽有、腰缠万贯
|
./azQ2.html
|
bie wu chang wu
|
|
1848
|
别无出路
|
别
|
bié wú chū lù
|
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,没有其他办法
|
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,这样又能赚钱,就一口答应下来。”
|
BWC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别无它法
|
|
./Nm90Ng==.html
|
bie wu chu lu
|
|
1068
|
别无二致
|
别
|
bié wú èr zhì
|
别:分出。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
|
郭沫若《海涛集 徐家埠》:“江西境内的风物,太平淡无奇了。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。”
|
BWE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完全一致
|
|
./MjNh.html
|
bie wu er zhi
|
|
1849
|
别无它法
|
别
|
bié wú tā fǎ
|
|
|
BWT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m90Zw==.html
|
bie wu ta fa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