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230
|
背义忘恩
|
背
|
bèi yù wàng ēn
|
指背弃道义,忘却恩德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
|
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不想他背义忘恩,更待干罢。”
|
BYWE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恩忘义、忘恩弃义
|
感恩戴德
|
./MzNqMA==.html
|
bei yu wang en
|
|
2231
|
杯中蛇影
|
杯
|
bēi zhōng shé yǐng
|
同“杯弓蛇影”。
|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鸟兽》:“杯中蛇影,自起猜疑;塞翁失马,难分祸福。龙驹凤雏,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鸟兽》:“杯中蛇影,自起猜疑;塞翁失马,难分祸福。龙驹凤雏,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;伏龙凤雏,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。”...
|
BZ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杯弓蛇影、杯影蛇弓
|
安之若泰、谈笑自若
|
./MzNrNA==.html
|
bei zhong she ying
|
|
1823
|
杯中之物
|
杯
|
bēi zhōng zhī wù
|
杯子中的东西,指酒。同“杯中物”。
|
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五卷:“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,闷来时只是饮酒,尽醉方休,日常饭食,有一顿,没一 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五卷:“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,闷来时只是饮酒,尽醉方休,日常饭食,有一顿,没一顿,都不计较,单少不得杯中之物。”...
|
BZZ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杯中物
|
|
./NjdrbQ==.html
|
bei zhong zhi wu
|
|
1918
|
本本分分
|
本
|
běn běn fèn fèn
|
守本分,不越轨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2回:“那亲家老爷倒也本本分分的说了几句谦虚话,又嘱咐了女儿一番。”
|
BBF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安安分分
|
放浪形骸
|
./N2Q1YQ==.html
|
ben ben fen fen
|
|
1917
|
本本源源
|
本
|
běn běn yuán yuán
|
本本:根本;源源:源头。多指事物的根源和本相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2回:“从头至尾,抹角转弯,本本源源,滔滔汩汩的,告诉母亲一遍。”
|
BB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源源本本
|
|
./N2Q1MA==.html
|
ben ben yuan yuan
|
|
1916
|
本本主义
|
本
|
běn běn zhǔ yì
|
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,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
|
毛泽东《反对本本主义》:“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,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。”
|
BB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教条主义
|
|
./N2Q0cQ==.html
|
ben ben zhu yi
|
|
1975
|
奔车朽索
|
奔
|
bēn chē xiǔ suǒ
|
朽:腐烂;索:绳子。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。形容事情非常危险
|
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,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?”
|
BCX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钧一发
|
|
./ODVsNg==.html
|
ben che xiu suo
|
|
1700
|
本固邦宁
|
本
|
běn gù bāng níng
|
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。
|
《书 五子之歌》: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孔传:“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。”
|
BGB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本固枝荣
|
|
./MzNrZQ==.html
|
ben gu bang ning
|
|
1841
|
笨口拙舌
|
笨
|
bèn kǒu zhuō shé
|
没有口才,不善言谈
|
秦兆阳《在田野上前进》第一章:“部队作风,说话又尖又硬,丝毫不留情面,又满有一套理论,笨口拙舌的大老 秦兆阳《在田野上前进》第一章:“部队作风,说话又尖又硬,丝毫不留情面,又满有一套理论,笨口拙舌的大老粗。”...
|
BKZ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笨嘴拙舌
|
伶牙俐齿
|
./Nm9yOA==.html
|
ben kou zhuo she
|
|
1335
|
本来面目
|
本
|
běn lái miàn mù
|
本来:原来的;面目:面貌。原是佛教用语;指人的本性;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。
|
宋 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常如故。”
|
BL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庐山真面目、真相大白
|
涂脂抹粉、乔装打扮
|
./ajc0.html
|
ben lai mian mu
|
|
1336
|
本末倒置
|
本
|
běn mò dào zhì
|
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...
|
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|
BMD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轻重倒置、舍本求末
|
以一持万、本末相顺
|
./ajdl.html
|
ben mo dao zhi
|
|
1701
|
本末源流
|
本
|
běn mò yuán liú
|
源:水源。流: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。比喻事物的主次、始末、先后。
|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十年之后,年谷复孰,而陈积有余。是无他故焉,知本末源流之谓也。”
|
BM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Nrbw==.html
|
ben mo yuan liu
|
|
1340
|
笨鸟先飞
|
笨
|
bèn niǎo xiān fēi
|
笨拙的鸟先飞起来;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;害怕落到别人后面;比别人先着手做事。也作“夯鸟先飞”。
|
元 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一折:“二哥,你得了官也。我和你有个比喻:我似那灵禽在后,你这等坌(笨)鸟先 元 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一折:“二哥,你得了官也。我和你有个比喻:我似那灵禽在后,你这等坌(笨)鸟先飞。”...
|
BNX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慢鸟先飞、坌鸟先飞
|
坐以待毙
|
./ajhz.html
|
ben niao xian fei
|
|
1913
|
夯雀先飞
|
夯
|
bèn què xiān fēi
|
夯:同“笨”,愚钝;雀:山雀,麻雀。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咱们家没人,俗语说的,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,令人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咱们家没人,俗语说的,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,令人笑话。”...
|
BQX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笨鸟先飞
|
|
./N2QzbQ==.html
|
ben que xian fei
|
|
1915
|
本盛末荣
|
本
|
běn shèng mò róng
|
本:指树根;末;指树梢;荣:草木茂盛。树根发达,枝叶才能繁茂。指对待事物要看重根本
|
汉·班固《泗水亭碑铭》:“源清流洁,本盛末荣。”
|
BSM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2Q0Ng==.html
|
ben sheng mo rong
|
|
1842
|
笨手笨脚
|
笨
|
bèn shǒu bèn jiǎo
|
形容动作不灵活
|
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24回:“才是笨手笨脚,无啥人来搭耐装烟。”
|
BSB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笨头笨脑
|
聪明伶俐
|
./Nm9yaQ==.html
|
ben shou ben jiao
|
|
1974
|
奔腾澎湃
|
奔
|
bēn téng péng pài
|
奔腾:飞奔疾驰;澎湃:波涛冲击声。形容声势极大
|
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五卷:“狂风暴作,湖水奔腾澎湃,势如千军万马。”
|
BTP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汹涌澎湃
|
风平浪静
|
./ODVrdw==.html
|
ben teng peng pai
|
|
1337
|
本同末异
|
本
|
běn tóng mò yì
|
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。
|
晋 卢湛《赠刘琨书》:“盖本同末异,杨朱兴哀。”
|
BTM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大同小异
|
天壤之别
|
./ajdv.html
|
ben tong mo yi
|
|
2005
|
笨头笨脑
|
笨
|
bèn tóu bèn nǎo
|
笨:愚钝。形容不聪明,头脑反应迟钝
|
朱自清《扬州的夏日》:“一览而尽,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。”
|
BTB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笨手笨脚
|
聪明伶俐
|
./OHRudQ==.html
|
ben tou ben nao
|
|
1914
|
本位主义
|
本
|
běn wèi zhǔ yì
|
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
|
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义,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,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 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义,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,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。”...
|
BW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大公无私
|
./N2Qzdw==.html
|
ben wei zhu yi
|
|
984
|
本乡本土
|
本
|
běn xiāng běn tǔ
|
土:乡土。本地或家乡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0回:“就是本乡本土的人,除非不做官还使得,要是做官的,谁保的住总在一处?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0回:“就是本乡本土的人,除非不做官还使得,要是做官的,谁保的住总在一处?”...
|
BXB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异国他乡
|
./MTIy.html
|
ben xiang ben tu
|
|
2093
|
本相毕露
|
本
|
běn xiàng bì lù
|
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。
|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》:“‘第三种人’杜衡辈,标榜超然,实为群丑,不即本相毕露,知耻者皆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》:“‘第三种人’杜衡辈,标榜超然,实为群丑,不即本相毕露,知耻者皆羞称之,无待这里多说了。”...
|
BXB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形毕露
|
深藏不露
|
./ajd5.html
|
ben xiang bi lu
|
|
1338
|
本小利微
|
本
|
běn xiǎo lì wēi
|
微:薄。本钱小,利润薄。指买卖很小,得利不多。
|
毛泽东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》:“小贩不论肩挑叫卖,或街畔摊售,总之本小利微,吃着不够。”
|
BXL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小本经营
|
|
./ajg4.html
|
ben xiao li wei
|
|
1339
|
本性难移
|
本
|
běn xìng nán yí
|
移:改变。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;难以改变。
|
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每无恩义,本性难移,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。”
|
BXN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习难改、我行我素、依然故我
|
染苍染黄、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
|
./ajhp.html
|
ben xing nan yi
|
|
1332
|
奔走呼号
|
奔
|
bēn zǒu hū háo
|
奔走:奔跑。呼号:叫喊。一面奔跑,一面呼唤。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。
|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7回:“一时奔走呼号,哭声遍野,扶老携幼,弃业抛家,都往内地乱窜。”
|
BZH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ajZh.html
|
ben zou hu hao
|
|
1702
|
奔走如市
|
奔
|
bēn zǒu rú shì
|
走:跑。市:集市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、活动的人很多。
|
《古今小说·沈小霞相会出师表》:“由是不肖之人,奔走如市,科道衙门,皆其心腹牙爪。”
|
BZR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NtYw==.html
|
ben zou ru shi
|
|
1333
|
奔走相告
|
奔
|
bēn zǒu xiāng gào
|
奔;走:跑。奔跑着互相转告。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;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。
|
宋 张孝祥《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》:“诏天下之日,淮民欢呼,奔走相告,自州达之县。”
|
BZX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欣喜若狂、乐不可支
|
面如土色、呆若木鸡
|
./ajZr.html
|
ben zou xiang gao
|
|
1334
|
奔走钻营
|
奔
|
bēn zǒu zuān yíng
|
到处奔波,削尖脑袋谋求私利。
|
茅盾《动摇》:“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,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,还是第一次。”
|
BZ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挨风缉缝
|
|
./ajZ1.html
|
ben zou zuan ying
|
|
985
|
笨嘴笨舌
|
笨
|
bèn zuǐ bèn shé
|
笨:不灵巧。说话表达能力很差,没有口才
|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,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,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。”...
|
BZB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笨嘴拙舌
|
油嘴滑舌、能说会道
|
./MTJj.html
|
ben zui ben she
|
|
2004
|
笨嘴拙腮
|
笨
|
bèn zuǐ zhuō sāi
|
口才不行,不会说话
|
熊尚志《藕和花的故事》:“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,还是像小时候一样笨嘴拙腮的。”
|
BZZ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笨嘴笨舌
|
伶牙俐齿
|
./OHRuYQ==.html
|
ben zui zhuo sai
|
|
1341
|
笨嘴拙舌
|
笨
|
bèn zuǐ zhuō shé
|
拙:不巧。嘴笨;口才不好;不善言辞。也作“笨口拙舌”。
|
杨朔《石油城》:“刘公之低着头,用大手搓着大腿,挺为难地说:‘我这个人,笨嘴拙舌的,谈什么呢?’”
|
BZZ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拙嘴笨脑、笨口拙舌
|
伶牙俐齿、口若悬河、能说会道
|
./ajky.html
|
ben zui zhuo she
|
|
2031
|
蹦蹦跳跳
|
蹦
|
bèng bèng tiào tiào
|
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
|
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大黄狗马上活跃起来,蹦蹦跳跳地跑前跑后。”
|
BBT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连蹦带跳
|
|
./OThvNA==.html
|
beng beng tiao tiao
|
|
1843
|
比比划划
|
比
|
bǐ bǐ huà huà
|
指讲话时用手势示意
|
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二章:“贾正比比划划地一说,还真给赵庆田遮盖住了。”
|
BBH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比比画画
|
|
./Nm9ycw==.html
|
bi bi hua hua
|
|
1826
|
比比皆然
|
比
|
bǐ bǐ jiē rán
|
比比:处处。到处都是。形容多。同“比比皆是”。
|
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十三回:“将无固守之志,兵无敢死之心,人情趋利,比比皆然。”
|
BBJ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比比皆是
|
屈指可数
|
./NjduZQ==.html
|
bi bi jie ran
|
|
993
|
比比皆是
|
比
|
bǐ bǐ jiē shì
|
比比:一个挨一个;引申为处处;到处;皆:全部。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;很多。
|
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:“自后世恶直好佞,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。”
|
BB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俯拾即是、比比皆然、举目皆是
|
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、寥若晨星
|
./MTVl.html
|
bi bi jie shi
|
|
2000
|
笔笔直直
|
笔
|
bǐ bǐ zhí zhí
|
非常直,没有曲折、弯弧或棱角
|
朱自清《巴黎》:“夹道两行树,笔直笔直地向凯旋门奔凑上去。”
|
BB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弯弯曲曲
|
./OG5law==.html
|
bi bi zhi zhi
|
|
2019
|
碧波荡漾
|
碧
|
bì bō dàng yàng
|
碧:青绿色。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9章:“灿烂的阳光,美丽的野花,碧波荡漾的原西河,凹凸不平的石板街……”
|
BBD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TRzeQ==.html
|
bi bo dang yang
|
|
986
|
逼不得已
|
逼
|
bī bù dé yǐ
|
逼:逼迫。迫不得已
|
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85卷:“欲此求方,终不可得,云伟骨未应得之,逼不得已,妻尸解而去。”
|
BBD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迫不得已
|
自觉自愿
|
./MTJt.html
|
bi bu de yi
|
|
1831
|
必不得已
|
必
|
bì bù dé yǐ
|
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。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。
|
《论语 颜渊》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 《论语 颜渊》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...
|
BBD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迫不得已
|
|
./NjdyMA==.html
|
bi bu de yi
|
|
1912
|
必不可少
|
必
|
bì bù kě shǎo
|
绝对需要,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9回:“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。”
|
BBK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缺一不可
|
可有可无
|
./N2QzYw==.html
|
bi bu ke shao
|
|
999
|
必操胜券
|
必
|
bì cāo shèng quàn
|
操:持;拿;券:凭证;胜券:指胜利的把握。一定有胜利的把握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田敬仲世家》:“常执左券,以责于秦韩。”
|
BCS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稳操胜算、稳操左券
|
|
./MTkw.html
|
bi cao sheng quan
|
|
1824
|
匕鬯无惊
|
匕
|
bǐ chàng wú jīng
|
形容法纪严明,无所惊扰。同“匕鬯不惊”。
|
黄远庸《弹劾案与新内阁》:“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,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。”
|
BCW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匕鬯不惊、秋毫无犯
|
惊师动众
|
./NjdsNg==.html
|
bi chang wu jing
|
|
995
|
彼此彼此
|
彼
|
bǐ cǐ bǐ cǐ
|
指两者比较差不多
|
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一二二回:“正说着话,济公进来。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:‘圣僧久违。’和尚说: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一二二回:“正说着话,济公进来。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:‘圣僧久违。’和尚说:‘彼此彼此。’”...
|
BCB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彼此一样
|
天差地别
|
./MTcy.html
|
bi ci bi ci
|
|
1369
|
蔽聪塞明
|
蔽
|
bì cōnɡ sè mínɡ
|
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香得清楚。掩住耳朵,挡住眼睛。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。
|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:“二是对于现实要‘蔽聪塞明’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。”
|
BCS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闻不问、蔽明塞聪
|
耳聪目明
|
./anEw.html
|
bi conɡ se minɡ
|
|
1827
|
笔底春风
|
笔
|
bǐ dǐ chūn fēng
|
形容绘画、诗文生动,如春风来到笔下。
|
元 黄溍《瑶池春宴图》诗:“西飞青雀几时还,贝阙琳宫缥缈间,笔底春风殊未老,蟠桃积核已如山。”
|
BDC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jdvcw==.html
|
bi di chun feng
|
|
1999
|
笔底生花
|
笔
|
bǐ dǐ shēng huā
|
比喻文章写得生动、出色
|
谢冕《远方的星》:“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,笔底生花,具有当诗人的气质。”
|
BD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笔头生花
|
|
./OG5lYQ==.html
|
bi di sheng hua
|
|
1703
|
鼻端出火
|
鼻
|
bí duān chū huǒ
|
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
|
见“鼻头出火”。
|
BDC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头出火
|
|
./MzNtdw==.html
|
bi duan chu huo
|
|
1704
|
鼻端生火
|
鼻
|
bí duān shēng huǒ
|
以之形容马行疾速。
|
语出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。”
|
BD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鼻端出火、鼻头出火
|
|
./MzNuNg==.html
|
bi duan sheng huo
|
|
2020
|
弊多利少
|
弊
|
bì duō lì shǎo
|
指弊端超过有利
|
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8章:“从咱们的安全上想,可是弊多利少啊!”
|
BDL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弊大于利
|
|
./OTR0OA==.html
|
bi duo li shao
|
|
1371
|
避而不谈
|
避
|
bì ér bù tán
|
有意回避;不去谈论。
|
徐迟《一九五六年序言》:“尖锐的矛盾,避而不谈,或加水冲淡了。”
|
BEB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守口如瓶、退避三舍
|
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
|
./anI0.html
|
bi er bu ta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