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
13614 呼天抢地 hū tiān qiāng dì 呼:呼叫;抢地:触地;撞地。指向天呼号;用头碰地。形容极端悲痛。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0回:“萧云仙呼天抢地,尽哀尽礼,治办丧事,十分尽心。” HTQ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嚎啕大哭、痛不欲生、痛哭流涕 兴高采烈、放声大笑、得意洋洋 ./MTlieQ==.html hu tian qiang di
14581 壶天日月 hú tiān rì yuè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。同“壶中日月”。 金 长筌子《西江月》词:“返照壶天日月,休言尘世风波。” HTR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壶里乾坤、壶中日月、壶中天地 ./NmJkaw==.html hu tian ri yue
14397 呼天钥地 hū tiān yào dì 谓呼喊天地以求救助。 HTYD 一般成语 ./M3R3Ng==.html hu tian yao di
14577 呼天吁地 hū tiān yù dì 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。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马介甫》:“[异史氏曰]恶乎哉!呼天吁地,忽尔披发向银床。” HTY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呼天喊地 ./NmJjZw==.html hu tian yu di
14722 虎跳龙拿 hǔ tiào lóng ná 拿:取。像老虎那样跳跃,像龙那样伸爪抓取。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,也是一个个有……虎跳龙拿之技。” HTLN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虎掷龙拿 ./ODMwNA==.html hu tiao long na
14398 狐听之声 hú tīng zhī shēng 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《述征记》:“盟津、河津忄互浊,方江为狭,比淮济为阔,寒则冰厚数丈。冰始合,车马 ... 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《述征记》:“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行,云此物善听,冰下无水乃过,人见狐行方 ... HTZ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./M3R3Zw==.html hu ting zhi sheng
13750 互通有无 hù tōng yǒu wú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。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 HTYW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投桃报李、有无相通、取长补短 ./MWJlNA==.html hu tong you wu
13561 虎头虎脑 hǔ tóu hǔ nǎo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。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。” HTHN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猴头猴脑 ./MThldw==.html hu tou hu nao
13569 虎头蛇尾 hǔ tóu shé wěi 头大像老虎一样;尾巴像蛇一样细。比喻做事有始无终;起初声势很大;后来劲头很小。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棘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,这厮狗行狼心,虎头蛇尾。” HTSW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为德不卒、有始无终 全始全终、善始善终、持之以恒 ./MThtbw==.html hu tou she wei
14721 虎头鼠尾 hǔ tóu shǔ wěi 头大如虎,尾细如老鼠。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,后来劲头很小,有始无终 明·谢榛《四溟诗话》:“律诗无好结句,谓之虎头鼠尾。” HTSW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虎头蛇尾 有始有终 ./ODJ6aw==.html hu tou shu wei
14720 虎头燕额 hǔ tóu yàn é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明·无心子《金雀记·掷果》:“我虎头燕额,羞杀他脸似桃花。” HTYE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虎头燕颔 ./ODJ6YQ==.html hu tou yan e
13812 虎头燕颔 hǔ tóu yàn hàn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。 元 揭傒斯《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》:“尚服异恩于永世;虎头燕颔,从怀旧将于当年。” HTY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虎头燕额 ./MWNnNg==.html hu tou yan han
13960 糊涂到顶 hú tú dào dǐng 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 HTD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糊涂透顶 聪明绝顶 ./NDdicw==.html hu tu dao ding
13739 狐兔之悲 hú tù zhī bēi 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 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 ... HTZB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狐死兔泣 ./MWI5NA==.html hu tu zhi bei
14399 怙顽不悛 hù wán bù quān 犹言顽固不化。 《明史·广西土司传二·思明》:“帝曰:‘蛮人怙顽不悛,终必取祸,姑待之。’” HWBQ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顽固不化 ./M3R3cQ==.html hu wan bu quan
14639 互为标榜 hù wéi biāo bǎng 标榜:夸耀。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 清·朱彝尊《王礼部诗序》:“间或肆志风雅,率求名位相埒者,互为标榜,不复商榷于布衣之贱。” HWBB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互相标榜 ./NzQ3bQ==.html hu wei biao bang
13651 互为表里 hù wéi biǎo lǐ 甲为乙的外表;乙为甲的内里;乙为甲的外表;甲为乙的内里。比喻互相依存;互相接受。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董允传》:“陈祗代允为侍中,与黄皓互为表里。” HWB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唇亡齿寒、唇齿相依、难解难分 互不干涉、行同陌路 ./MTl5Ng==.html hu wei biao li
14719 虎威狐假 hǔ wēi hú jiǎ 假:假借,凭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诗》:“或以集翼鷃披,虎威狐假。” HWHJ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狐假虎威 ./ODJ6MA==.html hu wei hu jia
14747 胡为乱信 hú wéi luàn xìn 为:做,干。胡乱地做事,盲目地迷信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7回:“向后来,再不可胡为乱信,望你把三教归一。” HWLX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./OGUwaQ==.html hu wei luan xin
13674 互为因果 hù wéi yīn guò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,相互转化。 韩振波《多余的人》:“老师教得十分尽力,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,再攀艺术高峰;学生非常刻苦,进步之快超 ... HWY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相辅相成 ./MWE4Zw==.html hu wei yin guo
14882 虎卧龙跳 hǔ wò lóng tiào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。 南朝 梁 袁昂《评书》:“王右军书,字势雄强,如龙跳天门,虎卧凤阁,故历代宝之,永以为训。” HWLT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./MTh2YQ==.html hu wo long tiao
13707 呼吸相通 hū xī xiāng tōng 比喻认识一致,利害相关。 《清史稿 颜伯焘传》:“闽粤互为唇齿,呼吸相通。” HXX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命运与共 ./MWFtdw==.html hu xi xiang tong
13673 呼吸之间 hū xī zhī jiān 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。 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决胜负于一朝,定成败于呼吸。” HXZ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./MWE3bQ==.html hu xi zhi jian
14892 户限为穿 hù xiàn wéi chuān 户限:门槛;为:被。门槛都踩破了。形容进出的人很多。 唐 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(智永禅师)积年学书,秃笔头十瓮,每瓮皆数石。人来觅书,并请题头者如市,所居 ... HXWC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门庭若市 ./MTlkMg==.html hu xian wei chuan
13799 互相标榜 hù xiāng biāo bǎng 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。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党锢传序》:“自是正直废放,邪枉炽结,海内希风之流,遂互相标榜,指天下名士,为之称 ... HXBB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相互捧场、相互吹嘘、狼狈为奸 ./MWM4ZQ==.html hu xiang biao bang
13989 互相残杀 hù xiāng cán shā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“天下之人,互相残杀。” HXC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自相残杀 互敬互爱 ./NzQ3Yw==.html hu xiang can sha
14638 互相推托 hù xiāng tuī tuō 彼此之间互相推托,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《新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彼此互相推托,皆齐之不收,反遗之以与金人用。” HXTT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互相推诿 ./NzQ3Mg==.html hu xiang tui tuo
13767 互相推诿 hù xiāng tuī wěi 诿:也作“委”,推辞;推诿:把责任推给别人。彼此之间互相推托,谁也不愿承担责任。 明·李贽《焚书·因记往事》:“甚至互相推托,以为能明哲。” HXT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互相推托 ./MWJsbQ==.html hu xiang tui wei
14718 虎啸风驰 hǔ xiào fēng chí 啸:兽类的长声吼叫。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夫虎啸风驰,龙兴云属,故重华立而元凯升,辛受生而飞廉进。” HXFC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./ODJ5cQ==.html hu xiao feng chi
14717 虎啸狼号 hǔ xiào láng háo 啸:兽类的长吼声;号:大叫。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清·南荃外史《叹老》:“你看那境内啊!弄潢池鼠偷狗盗;你看那境外啊!猎中原虎啸狼号。” HXLH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./ODJ5Zw==.html hu xiao lang hao
14716 虎啸龙吟 hǔ xiào lóng yín 啸:兽类大声吼叫;吟:鸣。像龙在鸣,虎在啸。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。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72卷:“经云: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。又云:虎啸龙吟,物类相感,岂谬言哉!” HXL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龙吟虎啸 ./ODJ5Ng==.html hu xiao long yin
14842 鹄形菜色 hú xíng cài sè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明 卢象昇《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》:“塞上孑遗,鹄形菜色,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。” HXCS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面黄肌瘦 ./N3Vp.html hu xing cai se
14400 胡行乱为 hú xíng luàn wéi 犹胡作非为。 清·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,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,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?” HXLW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胡作非为、胡作胡为、胡作乱为 安分守己 ./M3R4MA==.html hu xing luan wei
14401 鹄形鸟面 hú xíng niǎo miàn 指饥疲瘦削的样子。 明归有光《送宋知县序》:“岁复荐饥,侯加意抚恤,向之逃亡者,鹄形鸟面,争出供役。” HXNM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鹄面鸟形、鹄面鸠形 ./M3R4YQ==.html hu xing niao mian
14715 虎穴得子 hǔ xué dé z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 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佛顶菊》:“先生之作,诚可谓虎穴得子矣!” HXD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./ODJ4dw==.html hu xue de zi
14402 虎穴狼巢 hǔ xué láng cháo 虎和狼的窝巢。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。 HXLC 一般成语 ./M3R4aw==.html hu xue lang chao
13584 虎穴龙潭 hǔ xué lóng tán 龙潜居的深水坑,老虎藏身的巢穴。比喻极险恶的地方。 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70回:“抵住孔宣的刀。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。” HXL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虎窟龙潭 ./MTh2aw==.html hu xue long tan
14714 虎咽狼吞 hǔ yàn láng tūn 咽:吞。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2回:“你看八戒放开食嗓,真个是虎咽狼吞,将一笑果菜之类,吃得罄尽。” HYLT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虎咽狼餐、狼吞虎咽 ./ODJ4Yw==.html hu yan lang tun
14403 胡言乱道 hú yán luàn dào 胡言乱语。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三折:“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,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。” HYLD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胡说八道、胡言乱语 ./M3R5NA==.html hu yan luan dao
13693 胡言乱语 hú yán luàn yǔ 指没有根据,不符实际的瞎说,或说胡话。 元 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二折:“你省可里胡言乱语。” HYL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胡说八道、无中生有 有凭有据、有条不紊 ./MWFnaQ==.html hu yan luan yu
13647 呼幺喝六 hū yāo hè liù 呼、喝:叫喊;幺:一;骰子的六面分别标有一至六的点数。原指赌徒高喊骰子点数的嘈杂喧哗声。现也形容盛气 ... 元 无名氏《气英布》:“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,村棒棒呼幺喝六。” HYH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呼卢喝雉、盛气凌人、指手划脚 卑躬屈膝、低声下气 ./MTl1dQ==.html hu yao he liu
14035 狐疑不定 hú yí bù dìng 狐疑:犹豫,狐性多疑。传说狐狸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:“臣为将军决一死战,万死不辞,只恐将军狐疑不定。” HYB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狐疑不断、狐疑不决、狐疑未决 ./ODM2cw==.html hu yi bu ding
14729 狐疑不断 hú yí bù duàn 狐疑:犹豫,狐性多疑。传说狐狸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表狐疑不断,乃遣嵩诣操,观望虚实。” HYBD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狐疑不定、狐疑未决、狐疑不决 ./ODM2aQ==.html hu yi bu duan
13790 狐疑不决 hú yí bù jué 狐疑:狐性多疑;犹豫;决:决断。像狐狸那样多疑虑而拿不定主意。比喻同事犹犹豫豫;拿不定主意。 南朝 宋 班固《后汉书 刘表传》:“表狐疑不断,乃遣嵩诣操,观望虚实。” HYBJ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犹豫不决、忧柔寡断 当机立断 ./MWJ6cw==.html hu yi bu jue
14728 狐疑未决 hú yí wèi jué 狐疑:犹豫,狐性多疑。传说狐狸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 《剪灯余话·贾云华还魂记》:“过横楼西,适有两巷相联,莫知何者可达,狐疑未决。” HYWJ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狐疑不决、狐疑不定、狐疑不断 ./ODM2OA==.html hu yi wei jue
14727 狐疑犹豫 hú yí yóu yù 狐疑:狐狸多疑,因指犹疑不决;犹豫:迟疑不定。迟疑不决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狐疑犹豫,后必有悔。” HYYY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犹豫狐疑 ./ODM1eQ==.html hu yi you yu
14036 忽隐忽现 hū yǐn hū xiàn 灯光等的闪烁时而消失时而出现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8回:“只见里面轻云冉冉,薄雾漫漫,远峰忽隐忽现,疏林旋露旋藏。” HYH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若隐若现 ./ODM3bQ==.html hu yin hu xian
14037 呼应不灵 hū yìng bù líng 呼应:一呼一应,彼此声气相通。呼叫和应答都没效验。形容声气不通,指挥不能如意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起初不过有点呼应不灵;到得后来,渐渐的这个官竟像他二人做的一样。” HYBL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前呼后应 ./ODM4cQ==.html hu ying bu ling
14713 虎跃龙骧 hǔ yuè lóng xiāng 骧:马首昂举,上举;龙骧:比喻气概威武。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明·方孝孺《尚友五赞·诸葛武侯》:“综核万变,以义而动。虎跃龙骧,天下震恐。” HYL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./ODJ4Mg==.html hu yue long xiang
14404 胡越同舟 hú yuè tóng zhōu 犹言吴越同舟。谓关系疏远者,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。语本宋苏轼《大臣论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风,则胡越可使 ... 语出宋·苏轼《大臣论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风,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。” HYT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吴越同舟 ./M3R5ZQ==.html hu yue tong zho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