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468
|
不敢苟同
|
不
|
bù gǎn gǒu tóng
|
苟:苟且。不敢随便地同事。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。
|
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|
BGG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未敢苟同
|
随声附和、人云亦云
|
./bGlx.html
|
bu gan gou tong
|
|
1085
|
不敢后人
|
不
|
bù gǎn hòu rén
|
后:落后。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
|
邹韬奋《抗战以来》:“凡遇党政当局对抗战建国积极方面有所号召,亦无不竭诚响应,不敢后人。”
|
BGHR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不甘落后
|
|
./MmNx.html
|
bu gan hou ren
|
|
2150
|
不敢掠美
|
不
|
bù gǎn lüè měi
|
掠:掠夺。不敢掠夺旁人之美。
|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己恶而掠美为昏。”
|
BGL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攘为己有
|
./bGow.html
|
bu gan lüe mei
|
|
2151
|
不敢旁骛
|
不
|
bù gǎn páng wù
|
形容全力做一件事,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。
|
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:“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,他似乎是谨慎的。攻波兰,攻挪威,攻荷、比、 毛泽东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》:“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,他似乎是谨慎的。攻波兰,攻挪威,攻荷、比、法,攻巴尔干,都是注全力于一处,不敢旁骛。”...
|
BGP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心一意
|
三心二意
|
./bGph.html
|
bu gan pang wu
|
|
1469
|
不敢问津
|
不
|
bù gǎn wèn jīn
|
问津:询问渡口,问路。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长沮桀溺藕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”
|
BGW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无人问津
|
|
./bGpr.html
|
bu gan wen jin
|
|
1086
|
不敢造次
|
不
|
bù gǎn zào cì
|
造次:仓促、鲁莽轻率。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
|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9卷:“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。”
|
BG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慎重其事
|
轻率鲁莽
|
./MmQw.html
|
bu gan zao ci
|
|
2344
|
不敢自专
|
不
|
bù gǎn zì zhuān
|
自专:擅自专断。不敢自作主张,独自行事。有自谦的意思。
|
唐 韩愈《褅夾议》:“凡在拟议,不敢自专。
|
BGZ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独断专行
|
./MzVubw==.html
|
bu gan zi zhuan
|
|
1471
|
不苟言笑
|
不
|
bù gǒu yán xiào
|
苟:苟且;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
|
BG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正襟危坐、老成持重
|
油腔滑调、谈笑风生
|
./bGtl.html
|
bu gou yan xiao
|
|
2346
|
不古不今
|
不
|
bù gǔ bù jīn
|
指事物不正常,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。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。后常比喻折衷。
|
汉 扬雄《太玄经 更》:“童牛角马,不今不古。
|
BGB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空前绝后、独一无二
|
|
./MzVvaQ==.html
|
bu gu bu jin
|
|
2347
|
不瞽不聋
|
不
|
bù gǔ bù lóng
|
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
|
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六引《慎子》逸文:“谚云:不聪不明,不能为王;不瞽不聋,不能为公。”
|
BGB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痴不聋
|
|
./MzVvcw==.html
|
bu gu bu long
|
|
1832
|
不怀好意
|
不
|
bù huái hào yì
|
怀:包藏。没安好心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武松听了这话,自家肚里寻思道:‘这妇人不怀好意了。你看我且先耍他。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七回:“武松听了这话,自家肚里寻思道:‘这妇人不怀好意了。你看我且先耍他。’”...
|
BH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居心不良、居心叵测
|
与人为善、诚心诚意
|
./Njd6Mg==.html
|
bu huai hao yi
|
|
2351
|
不遑枚举
|
不
|
bù huáng méi jǔ
|
犹不胜枚举。
|
梁启超《噶苏士传》第四节:“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,无不尽力,设民会以通声气,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…… 梁启超《噶苏士传》第四节:“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,无不尽力,设民会以通声气,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……凡兹文明之事业,不遑枚举。”...
|
BHM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胜枚举、举不胜举
|
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
|
./MzVyMA==.html
|
bu huang mei ju
|
|
2352
|
不讳之朝
|
不
|
bù huì zhī cháo
|
可直言不讳的朝代。指政治清明之世。
|
汉 扬雄《解嘲》:“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,处不讳之朝,与群贤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!”
|
BHZC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|
|
./MzVydQ==.html
|
bu hui zhi chao
|
|
2353
|
不讳之路
|
不
|
bù huì zhī lù
|
指忠言直谏之路。
|
《后汉书 安帝纪》:“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,远求博选,开不讳之路,冀得至谋,以鉴不逮。”
|
BHZ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讳之门
|
|
./MzVzNA==.html
|
bu hui zhi lu
|
|
1479
|
不惑之年
|
不
|
bù huò zhī nián
|
惑:迷惑;年:年龄。不迷惑的年龄;人到四十岁;称“不惑之年”;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;能明辨事理而 惑:迷惑;年:年龄。不迷惑的年龄;人到四十岁;称“不惑之年”;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;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。...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四十而不惑。”
|
BHZ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人到中年
|
豆蔻年华
|
./bG42.html
|
bu huo zhi nian
|
|
1478
|
不欢而散
|
不
|
bù huān ér sàn
|
欢:高兴;愉快;散:分开;分手。很不愉快地分手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众客咸不欢而散。”
|
BHE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妻离子散、一哄而散
|
济济一堂、欢聚一堂
|
./bG1t.html
|
bu huan er san
|
|
1090
|
不慌不忙
|
不
|
bù huāng bù máng
|
不慌张;不忙乱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5卷:“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。”
|
BHB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从容不迫
|
惊惶失措、张皇失措
|
./MmVv.html
|
bu huang bu mang
|
|
1475
|
不寒而栗
|
不
|
bù hán ér lì
|
寒:寒冷;栗:发抖。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。形容恐惧到了极点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。”
|
BHE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毛骨悚然、提心吊胆、胆战心惊
|
无所畏惧、临危不惧
|
./bGxz.html
|
bu han er li
|
|
1476
|
不合时宜
|
不
|
bù hé shí yí
|
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哀帝纪》:“朕过听贺良等言,冀为海内获福,卒亡嘉应。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|
BH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时尚、陈词滥调
|
因时制宜
|
./bG0y.html
|
bu he shi yi
|
|
1477
|
不哼不哈
|
不
|
bù hēng bù hā
|
不言语,该说而不说。
|
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8章:“马之悦仔细地看着,不哼不哈,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,稳稳地落了下来。”
|
BHB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声不响
|
|
./bG1j.html
|
bu heng bu ha
|
|
1899
|
不荤不素
|
不
|
bù hūn bù sù
|
荤:指鱼肉类食品。形容不上不下,不成样子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6回:“教他奴才好藉口,你放在家里,不荤不素,当做甚么人儿看成?”
|
BH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zZ5OA==.html
|
bu hun bu su
|
|
1900
|
不好不坏
|
不
|
bù hǎo bù huài
|
|
|
BHB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zZ6Yw==.html
|
bu hao bu huai
|
|
1744
|
不好意思
|
不
|
bù hǎo yì sī
|
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
|
?
|
BH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难以为情
|
|
./MzVxZw==.html
|
bu hao yi si
|
|
1095
|
不稼不穑
|
不
|
bù jià bù sè
|
稼:播种;穑:收获谷物。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
|
《诗经 魏风 伐檀》:“不稼不穑,胡取禾三百廛兮?”
|
BJB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事稼穑
|
|
./Mmdj.html
|
bu jia bu se
|
|
2052
|
不见经传
|
不
|
bù jiàn jīng zhuàn
|
经传:指经典的著作。经传里没有记载;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;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。
|
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语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’指心而言也。三字虽不见于经传,却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语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’指心而言也。三字虽不见于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...
|
BJJ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无声无息、默默无闻、无名鼠辈
|
赫赫有功、大名鼎鼎、尽人皆知
|
./Mmxt.html
|
bu jian jing zhuan
|
|
1483
|
不见天日
|
不
|
bù jiàn tiān rì
|
比喻社会黑暗,见不到一点光明。
|
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八卷:“福州之人,以为终世不见天日也,岂料端公赐问。”
|
BJT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暗无天日
|
大放光明
|
./bHA0.html
|
bu jian tian ri
|
|
1898
|
不见舆薪
|
不
|
bù jiàn yú xīn
|
看不见一车柴禾。比喻不下功夫去做
|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
|
BJ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zZ4NA==.html
|
bu jian yu xin
|
|
2355
|
不教之教
|
不
|
bù jiào zhī jiào
|
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。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。
|
《吕氏春秋 君守》:“不教之教,无言之诏。
|
BJ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VzeQ==.html
|
bu jiao zhi jiao
|
|
2155
|
不教而杀
|
不
|
bù jiào ér shā
|
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
|
BJE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教而诛
|
谆谆教诲
|
./bHBv.html
|
bu jiao er sha
|
|
1488
|
不咎既往
|
不
|
bù jiù jì wǎng
|
咎:责怪。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。
|
春秋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|
BJJ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既往不咎
|
赏罚分明、信赏必罚
|
./bHJt.html
|
bu jiu ji wang
|
|
1094
|
不加思索
|
不
|
bù jiā sī suǒ
|
思索:思考探求。用不着想。形容说话办事敏捷迅速
|
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95回:“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,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,只见不加思索,援笔 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95回:“包公将轿内随行纸墨笔砚,叫包兴递与妇人另写一张,只见不加思索,援笔立就,呈上。”...
|
BJ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假思索
|
冥思苦想
|
./Mmcy.html
|
bu jia si suo
|
|
1484
|
不骄不躁
|
不
|
bù jiāo bù zào
|
骄:骄傲;躁:急躁。不骄傲;不急躁。
|
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 毛泽东《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(行动和作战)和团结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错误,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是完全有办法的。”...
|
BJB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卑不亢、戒骄戒躁、谦虚谨慎
|
自高自大、骄傲自满、操之过急
|
./bHBl.html
|
bu jiao bu zao
|
|
1897
|
不解衣带
|
不
|
bù jiě yī dài
|
解:脱去,解下。不脱衣服就休息,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劳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阳朔中,世父大将军凤病,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,不解衣带连月。”
|
BJ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不解带
|
|
./NzZ3YQ==.html
|
bu jie yi dai
|
|
1745
|
不解之仇
|
不
|
bù jiě zhī chóu
|
解除不了的仇恨
|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又见张权买房开店,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,越加忿怒,成了个不解之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又见张权买房开店,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,越加忿怒,成了个不解之仇。”...
|
BJ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深仇大恨
|
|
./MzV0OA==.html
|
bu jie zhi chou
|
|
1104
|
不解之缘
|
不
|
bù jiě zhī yuán
|
解:解散。不可分开的缘分。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。
|
南朝 梁 萧统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文采双鸳鸯,裁为合欢被;著以长相思,缘以结不解。”
|
BJ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难解难分、唇齿相依、藕断丝连
|
一刀两断
|
./Mmx3.html
|
bu jie zhi yuan
|
|
2361
|
不揪不采
|
不
|
bù jiū bù cǎi
|
不理睬。
|
|
BJBC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zV1dw==.html
|
bu jiu bu cai
|
|
1482
|
不假思索
|
不
|
bù jiǎ sī suǒ
|
假:借助;依靠;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;思索:思考探究。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。形容做事、说话敏捷、迅速。 假:借助;依靠;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;思索:思考探究。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。形容做事、说话敏捷、迅速。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。...
|
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》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
|
BJ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挥而就、脱口而出、一目十行
|
慢条斯理、深思熟虑、搜索枯肠
|
./bG9r.html
|
bu jia si suo
|
|
2366
|
不绝若线
|
不
|
bù jué ruò xiàn
|
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。
|
《公羊传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何休注:“线,缝帛缕,以喻微也。”
|
BJRX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绝如线
|
|
./MzV3YQ==.html
|
bu jue ruo xian
|
|
2365
|
不绝如带
|
不
|
bù jué rú dài
|
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。
|
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方吕后时,诸吕用事,擅相王。刘氏不绝如带。”
|
BJRD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绝如线、不断如带
|
|
./MzV3MA==.html
|
bu jue ru dai
|
|
1490
|
不绝如缕
|
不
|
bù jué rú lǚ
|
绝:断;缕:细线。似断未断;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。比喻情势危急。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;也形容 绝:断;缕:细线。似断未断;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。比喻情势危急。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;也形容声音微弱;但未中断。原作“不绝若线”。...
|
宋 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馀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|
BJR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危如累卵、岌岌可危
|
牢不可破、安如泰山
|
./bHNn.html
|
bu jue ru lu
|
|
1108
|
不绝如线
|
不
|
bù jué rú xian
|
绝:断。形容局势危急,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;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
|
《公羊传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何休注:“线,缝帛缕,以喻微也。”
|
BJR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危如累卵、岌岌可危
|
牢不可破、安如泰山
|
./Mm51.html
|
bu jue ru xian
|
|
2157
|
不绝于耳
|
不
|
bù jué yú ěr
|
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
|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
|
BJYE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余音绕梁
|
|
./bHNx.html
|
bu jue yu er
|
|
1093
|
不记前仇
|
不
|
bù jì qián chóu
|
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,任人唯贤
|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5回:“今不记前仇,不避祸患,又来苦口相劝。”
|
BJQ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记前嫌
|
睚眦必报
|
./MmZz.html
|
bu ji qian chou
|
|
1092
|
不计其数
|
不
|
bù jì qí shù
|
计:计算。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
|
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
|
BJ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胜枚举、不可胜数、不一而足
|
屈指可数、寥寥无几、凤毛麟角
|
./MmZp.html
|
bu ji qi shu
|
|
2357
|
不近道理
|
不
|
bù jìn dào lǐ
|
不近人情,不讲道理。
|
《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王保正,您好不近道理!偌大一只狗子,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?须亏我。”
|
BJD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近人情
|
合情合理
|
./MzV0cw==.html
|
bu jin dao li
|
|
1486
|
不近人情
|
不
|
bù jìn rén qíng
|
近:接近。不合乎人的常情。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;不合情理。也作“不近情理”。
|
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大有径庭,不近人情焉。”
|
BJR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冷若冰霜、拒人千里
|
通情达理、合情合理
|
./bHFz.html
|
bu jin ren qing
|
|
1896
|
不进油盐
|
不
|
bù jìn yóu yán
|
|
|
BJY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NzZ3MA==.html
|
bu jin you yan
|
|
1487
|
不进则退
|
不
|
bù jìn zé tuì
|
不向前进就向后退。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。
|
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卷:“凡人不进则退也。”
|
BJZ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逆水行舟
|
勇往直前
|
./bHIy.html
|
bu jin ze tui
|
|
1106
|
不胫而走
|
不
|
bù jìng ér zǒu
|
胫:小腿;走:快跑。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。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;就到处流传。
|
汉 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足乎?”
|
BJE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翼而飞
|
秘而不宣
|
./Mm1x.html
|
bu jing er zou
|
|
1481
|
不疾不徐
|
不
|
bù jí bù xú
|
疾:急速;徐:缓慢。不急不慢。
|
宋 黄庭坚《王纯中墓志铭》:“君调用财力,不疾不徐,劳民劝功,公私以济。”
|
BJ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快不慢
|
过犹不及
|
./bG9h.html
|
bu ji bu x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