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2103
|
格格不吐
|
格
|
gé gé bù tǔ
|
谓有所格碍,不能尽情论述。
|
清·何焯《义门读书记·元丰类稿》:“《上欧阳舍人书》文弱而碎,其论事又格格不吐,此少作故也。”
|
GGB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84YQ==.html
|
ge ge bu tu
|
|
11465
|
革故鼎新
|
革
|
gé gù dǐng xīn
|
除去旧的;建立新的。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改革。革:改革。故:旧的。
|
《周易 杂卦》:“革,去故也,鼎,取新也。”
|
GGD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除旧布新、吐故纳新
|
陈陈相因、抱残守缺
|
./MTVqMA==.html
|
ge gu ding xin
|
|
12104
|
革故立新
|
革
|
gé gù lì xīn
|
见“革故鼎新”。
|
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是以宽厚出名的,讲究忠信。是一个励精图治,革故立新的单于。”
|
GGLX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84aw==.html
|
ge gu li xin
|
|
12101
|
格高意远
|
格
|
gé gāo yì yuǎn
|
谓文章的格调高雅,含意深远。
|
宋·王禹偁《送丁谓序》:“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,格高意远,大得六经旨趣。”
|
GGY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83cQ==.html
|
ge gao yi yuan
|
|
12106
|
格古通今
|
格
|
gé gǔ tōng jīn
|
穷究古代,通晓当代。谓学富识广。
|
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四折:“贤才抱德隐田园,格古通今众所传。今番诏取为官后,保祚皇图亿万年。”
|
GGT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
|
|
./M285NA==.html
|
ge gu tong jin
|
|
12108
|
革旧从新
|
革
|
gé jiù cóng xīn
|
同“革故鼎新”。
|
《魏书·食货志》:“今革旧从新,为里党之法,在所牧守,宜以喻民,使知去烦即简之要。”
|
GJC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革旧鼎新、革旧维新
|
墨守成规
|
./M285bw==.html
|
ge jiu cong xin
|
|
12524
|
革旧立新
|
革
|
gé jiù lì xīn
|
指革除旧的创建新的
|
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是以宽厚出名的,讲究忠信,是一个励精图治,革旧立新的单于。”
|
GJL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革旧鼎新、革旧维新、革旧从新
|
|
./OGVraQ==.html
|
ge jiu li xin
|
|
12109
|
革旧图新
|
革
|
gé jiù tú xīn
|
抛弃旧的事物,谋求新的途径。
|
宋·刘克庄《宝学颜尚书神道碑》:“国势岌岌如此,乞下哀痛之诏,风厉有位,革旧图新,以回天意。”
|
GJT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9hOA==.html
|
ge jiu tu xin
|
|
11449
|
革旧维新
|
革
|
gé jiù wéi xīn
|
革:废除;维新:反对旧的,提倡新的。专指政治上的改良。改变旧的,提倡新的。
|
元·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:“文武氏革旧维新,周公礼百王兼备。”
|
GJW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革故鼎新
|
|
./MTVicw==.html
|
ge jiu wei xin
|
|
11958
|
革奸铲暴
|
革
|
gé jiān chǎn bào
|
清除奸佞,铲除暴虐。
|
|
GJCB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TY5ZQ==.html
|
ge jian chan bao
|
|
12589
|
葛巾布袍
|
葛
|
gé jīn bù páo
|
葛巾:用葛布做的头巾。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。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干葛巾布袍,驾一只小舟,径到周瑜寨中。”
|
GJBP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Hh5YQ==.html
|
ge jin bu pao
|
|
12111
|
革面革心
|
革
|
gé miàn gé xīn
|
见“革面洗心”。
|
明·杨慎《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》:“笑鄙夫畏首尾,蔚蔚九变豹,俾心人革面革心,惠我无私。”
|
GMG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革面悛心、革面洗心
|
|
./M29iMg==.html
|
ge mian ge xin
|
|
12112
|
革面悛心
|
革
|
gé miàn quān xīn
|
见“革面洗心”。
|
唐·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革面悛心,期乎不日。”
|
GMQ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革面革心、革面洗心
|
|
./M29iYw==.html
|
ge mian quan xin
|
|
11424
|
革面洗心
|
革
|
gé miàn xǐ xīn
|
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改过,重新做人。
|
《周易 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
|
GM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洗心革面、改过自新
|
|
./MTR4bQ==.html
|
ge mian xi xin
|
|
12679
|
革面敛手
|
革
|
gé miān liǎn shǒu
|
指改恶从善,不敢恣意妄为。
|
唐·独孤及《唐故太子宾客……张公遗爱碑颂》:“于是豪民猾吏,革面敛手,家有忠信,人怀耻格。”
|
GML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洗心革面
|
|
./MTR4Yw==.html
|
ge mian lian shou
|
|
11400
|
革命反正
|
革
|
gé mìng fǎn zhèng
|
变革天命,使之恢复正常。借指改朝换代。
|
《周易·革》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 《周易·革》“汤武革命,顺乎天而应乎人。”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...
|
GMF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拨乱反正、改朝换代、革命创制
|
|
./MTRqcQ==.html
|
ge ming fan zheng
|
|
11401
|
隔年皇历
|
隔
|
gé nián huáng lì
|
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,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。
|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0回:“隔年的皇历,好一本子冷帐,闲着手要捉虱子,没工夫去揭他了。”
|
GNH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MTRtOA==.html
|
ge nian huang li
|
|
12113
|
隔皮断货
|
隔
|
gé pí duàn huò
|
谓隔着封皮,判断货物的好坏。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。
|
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不是为他中了举,便说深远。只是那光景儿,我就估出来六七分。兄弟隔皮断货,是最有眼 《歧路灯》第八回:“不是为他中了举,便说深远。只是那光景儿,我就估出来六七分。兄弟隔皮断货,是最有眼色的。”...
|
GPDH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M29idw==.html
|
ge pi duan huo
|
|
11427
|
隔墙有耳
|
隔
|
gé qiáng yǒu ěr
|
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|
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|
GQY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|
|
./MTR5Zw==.html
|
ge qiang you er
|
|
11466
|
隔世之感
|
隔
|
gé shì zhī gǎn
|
世:古指30年为一世;世指一个时代。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、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。
|
宋 范成大《吴船录下》:“发常州,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,陆续于道,恍然如隔世焉。”
|
GSZ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恍如隔世
|
|
./MTVqYQ==.html
|
ge shi zhi gan
|
|
12668
|
格杀不论
|
格
|
gé shā bù lùn
|
格:打;格杀:打死;不论:不论罪。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
|
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皆可格杀。”
|
GSB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格杀弗论、格杀无论、格杀勿论
|
|
./MTRrMA==.html
|
ge sha bu lun
|
|
12116
|
格杀弗论
|
格
|
gé shā fú lùn
|
见“格杀勿论”。
|
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粤民义师》:“洋人入其界者,登时格杀弗论。”
|
GSF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格杀不论、格杀勿论、格杀无论
|
|
./M29kMA==.html
|
ge sha fu lun
|
|
11478
|
格杀勿论
|
格
|
gé shā wù lùn
|
格:打;格杀:打死;勿论:不论罪。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
|
清 林则徐《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》:“驶近夷路,概行追击,倘敢逞凶拒捕,格杀勿论。”
|
GSW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格杀无论
|
|
./MTVvYQ==.html
|
ge sha wu lun
|
|
12117
|
格杀无论
|
格
|
gé shā wú lùn
|
见“格杀勿论”。
|
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:“清政府以‘格杀无论’对付人民,人民也以‘格杀无论’对待卖国贼 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:“清政府以‘格杀无论’对付人民,人民也以‘格杀无论’对待卖国贼。”...
|
GSW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格杀弗论、格杀勿论、格杀不论
|
|
./M29kYQ==.html
|
ge sha wu lun
|
|
11899
|
隔宿之仇
|
隔
|
gé sù zhī chóu
|
宿:夜。隔夜的仇怨
|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98回:“谁家两口子没有言差语错呀?夫妻们有隔宿之仇么?”
|
GS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Hh3bQ==.html
|
ge su zhi chou
|
|
11900
|
隔三差五
|
隔
|
gé sān chà wǔ
|
比喻时常发生
|
萧红《回忆鲁迅先生》:“牛奶,鸡汤之类,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。”
|
GSC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隔三岔五
|
|
./OHh4Ng==.html
|
ge san cha wu
|
|
12682
|
革图易虑
|
革
|
gé tú yì lǜ
|
改变计谋策略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谭传》:“若乃天启尊心,革图易虑,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。”
|
GTY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TUydw==.html
|
ge tu yi lu
|
|
12587
|
隔雾看花
|
隔
|
gé wù kàn huā
|
隔:间隔。形容老眼昏花,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
|
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觉白石《念奴娇》、《惜红衣》二词,犹有隔雾看花之恨。”
|
GWKH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雾里看花
|
|
./OHh3Yw==.html
|
ge wu kan hua
|
|
12119
|
格物穷理
|
格
|
gé wù qióng lǐ
|
穷究事物的道理。
|
明·方孝孺《答郑仲辩》:“其无待于外,近之于复性正心,广之于格物穷理。”
|
GWQ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9lbw==.html
|
ge wu qiong li
|
|
12691
|
格物致知
|
格
|
gé wù zhì zhī
|
格:推究;致:求得。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|
GWZ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致知格物
|
|
./MTVjMg==.html
|
ge wu zhi zhi
|
|
12118
|
隔屋撺椽
|
隔
|
gé wū cuān chuán
|
比喻办不到的、不自量力的事情。
|
元·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一折:“有那等花木瓜长安少年,他每不斟量隔屋撺椽。”
|
GWCC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隔壁撺椽
|
|
./M29lZQ==.html
|
ge wu cuan chuan
|
|
12120
|
革邪反正
|
革
|
gé xié fǎn zhèng
|
革除错误,回到正道上。
|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勖学》:“荡汰积埃,革邪反正。”
|
GXF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9leQ==.html
|
ge xie fan zheng
|
|
12124
|
隔靴爬痒
|
隔
|
gé xuē pá yǎng
|
同“隔靴搔痒”。
|
清·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是识得性。百家纷纷,只是不识性字。扬子鹘鹘突突,荀子 清·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是识得性。百家纷纷,只是不识性字。扬子鹘鹘突突,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。”...
|
GXP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隔靴抓痒、隔靴搔痒
|
|
./M29nMg==.html
|
ge xue pa yang
|
|
11479
|
隔靴搔痒
|
隔
|
gé xuē sāo yǎng
|
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...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
|
GX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得要领、劳而无功
|
鞭辟入里、一语破的
|
./MTVvaw==.html
|
ge xue sao yang
|
|
11689
|
隔靴抓痒
|
隔
|
gé xuē zhuā yǎng
|
同“隔靴搔痒”。
|
《续景德传灯录·安德子胜禅师》:“若也扬眉瞬目,又是鬼弄精魂,更或拈拂敲床,大似隔靴抓痒。”
|
GX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隔靴搔痒、隔靴爬痒
|
|
./M29nYw==.html
|
ge xue zhua yang
|
|
12121
|
革新变旧
|
革
|
gé xīn biàn jiù
|
谓更造新的,改易旧的。
|
《南齐书·文学传·祖冲之》:“今臣所立,易以取信。但踪核始终,大存缓密,革新变旧,有约有繁。”
|
GXB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9mOA==.html
|
ge xin bian jiu
|
|
12122
|
革心易行
|
革
|
gé xīn yì xíng
|
谓改正错误思想,改变错误行为。
|
汉·贾谊《新书·先醒》:“于是革心易行,衣苴布,食疄(田改丰)馂,昼学道而夕讲之。”
|
GXY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9maQ==.html
|
ge xin yi xing
|
|
12003
|
格于成例
|
格
|
gé yú chéng lì
|
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。表示不能达到目的。
|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,向来没个点鼎甲的,便是他在前十名也 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,向来没个点鼎甲的,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。”...
|
GYC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Fqdw==.html
|
ge yu cheng li
|
|
12523
|
革职拿问
|
革
|
gé zhí ná wèn
|
革:革除;拿:逮捕。革除职务,逮捕问罪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……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,带上银子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上回书交待的是安公子因安老爷革职拿问……他把家中的地亩折变,带上银子,同着他的奶公华忠南来。”...
|
GZN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革职查办
|
|
./OGVrOA==.html
|
ge zhi na wen
|
|
11418
|
隔岸观火
|
隔
|
gé àn guān huǒ
|
站在对岸观看失火。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。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。
|
唐 乾康《投谒齐己》:“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斩青嶂冷如冰。”
|
GAG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冷眼旁观、见死不救
|
见义勇为、身临其境
|
./MTR0Ng==.html
|
ge an guan huo
|
|
12440
|
共存共荣
|
共
|
gòng cún gòng róng
|
荣:繁荣。共同存在,共同繁荣。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
|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80章:“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:(1)停止内战,(2)外交上采取睦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80章:“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:(1)停止内战,(2)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,冀达共存共荣目的,(3)……”...
|
GCG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你死我活
|
./N21iYQ==.html
|
gong cun gong rong
|
|
11999
|
共贯同条
|
共
|
gòng guàn tóng tiáo
|
【解释】串在同一钱串上,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脉络连贯,事理相通。
|
【出处】清 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涕笑皆神之所行,逡巡皆气之所应,固可于此得吾兄……共贯同条之精 【出处】清 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涕笑皆神之所行,逡巡皆气之所应,固可于此得吾兄……共贯同条之精爽。”);
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(...
|
GGT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zE2dQ==.html
|
gong guan tong tiao
|
|
11765
|
供认不讳
|
供
|
gòng rèn bù huì
|
供认: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;讳:避讳。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
|
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对所犯犯罪事实均供认不讳。”
|
GRB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矢口抵赖
|
./NnFoNg==.html
|
gong ren bu hui
|
|
12157
|
共商国是
|
共
|
gòng shāng guó shì
|
国是:国事;国家的大政方针。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。
|
|
GSG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92dw==.html
|
gong shang guo shi
|
|
11534
|
共为唇齿
|
共
|
gòng wéi chún chǐ
|
比喻互相辅助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...
|
GWC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唇齿相依
|
|
./MTZlbw==.html
|
gong wei chun chi
|
|
11946
|
共挽鹿车
|
共
|
gòng wǎn lù chē
|
挽:拉;鹿车:古时的一种小车。旧时称赞夫妻同心,安贫乐道。
|
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:“妻乃悉归侍御服饰,更著短布裳,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。”
|
GWL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鹿车共挽
|
|
./MTVlYQ==.html
|
gong wan lu che
|
|
12439
|
共相标榜
|
共
|
gòng xiāng biāo bǎng
|
标榜:夸耀。彼此之间互相吹嘘、颂扬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党锢传》:“海内希风之流,遂共相标榜。”
|
GXB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互相标榜
|
|
./N21iMA==.html
|
gong xiang biao bang
|
|
12438
|
共相唇齿
|
共
|
gòng xiāng chún chǐ
|
唇齿:比喻关系密切,互相依存。比喻互相依存,有共同的利害关系
|
《魏书·百济传》:“或南通刘氏,或北约蠕蠕,共相唇齿,谋陵王略。”
|
GXC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共为唇齿
|
|
./N21hcQ==.html
|
gong xiang chun chi
|
|
12622
|
贡禹弹冠
|
贡
|
gòng yǔ tán guān
|
比喻乐意辅佐志向相同的人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吉与贡禹为友,世称‘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’。言其取舍同也。”
|
GYTG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弹冠相庆
|
|
./Nndt.html
|
gong yu tan guan
|
|
11970
|
共枝别干
|
共
|
gòng zhī bié gàn
|
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。
|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他们所注之书,或所见不同,各有所取;或师资相传,共枝别干。”
|
GZB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百家争鸣
|
./MTZyNg==.html
|
gong zhi bie ga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