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25266 | 衣衫褴褛 | 衣 | yī shān lán lǚ | 衣服破破烂烂(褴褛:破烂)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训之以若敖,蚡冒,筚路蓝缕以启山林。”杜预注:“蓝缕:敝衣。” | YSLL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鹑衣百结、捉襟见肘、衣敝履穿、衣不蔽体、破衣烂衫 | 丰衣足食、腰缠万贯、衣冠楚楚 | ./Mno5ZQ==.html | yi shan lan l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7914 | 童颜鹤发 | 童 | tóng yán hè fà | 颜:脸色。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,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。 |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5回:“策见其人,童颜鹤发,飘然有出世之姿。” | TYHF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鹤发童颜 |  | ./MmNjZQ==.html | tong yan he fa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4748 | 返老还童 | 返 | fǎn lǎo huán tóng | 反:扭转;还:回复原来的状态。扭转衰老;回复童年。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。 | 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:“日服千咽,不足为多,返老还童,渐从此矣。” | FLHT | 常用成语 | 褒义成语 | 鹤发童颜、老当益壮 | 未老先衰 | ./NjQw.html | fan lao huan to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3666 | 梅妻鹤子 | 梅 | méi qī hè zǐ | 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。比喻清高或隐居。宋·林逋隐居西湖孤山,植梅养鹤,终生不娶,人谓“梅妻鹤子”。 | 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 人事二》:“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霄,盘旋久之,復入笼中。逋常 宋 沈括《梦溪笔谈 人事二》:“林逋隐居杭州孤山,常畜两鹤,纵之则飞入云霄,盘旋久之,復入笼中。逋常泛小艇,游西湖诸寺。有客至逋所居,则一童子出应门,延客坐,为开笼纵鹤。良久,逋必棹小船而归。盖尝以鹤飞为验也。”... | MQHZ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鹤子梅妻 |  | ./NjZlNA==.html | mei qi he z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7973 | 倜傥不群 | 倜 | tì tǎng bù qún | 卓异不凡;出众。 | 《晋书·索靖传》:“或若登高望其类,或若既往而中顾,或若倜傥不群,或若自检于常度。” | TTBQ | 常用成语 | 褒义成语 | 鹤立鸡群 |  | ./NDYxbw==.html | ti tang bu qu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264 | 鹤处鸡群 | 鹤 | hè chǔ jī qún | 同“鹤立鸡群”。 | 《敦煌变文集·维摩诘经讲经文》:“遥望而清风宛在,鹤处鸡群;近观而光彩射人,龙来洞口。” | HCJQ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鹤立鸡群 |  | ./M3M3Mg==.html | he chu ji qu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299 | 鹤行鸡群 | 鹤 | hè xíng jī qún | 同“鹤立鸡群”。 | 宋·苏辙《次韵子瞻感旧见寄》:“君才最高峙,鹤行鸡群中。” | HXJQ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鹤立鸡群 |  | ./M3NqdQ==.html | he xing ji qu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5311 | 金鸡独立 | 金 | jīn jī dú lì | 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。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。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我是金鸡独立,要一足微长。” | JJDL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鹤立鸡群 | 平淡无奇 | ./MWcxMg==.html | jin ji du l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1964 | 出类拔萃 | 出 | chū lèi bá cuì | 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类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 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类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人的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...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... | CLBC | 常用成语 | 褒义成语 | 鹤立鸡群、超群绝伦 | 滥竽充数、碌碌无能 | ./cjI2.html | chu lei ba cu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6037 | 蜂腰鹤膝 | 蜂 | fēng yāo hè xī | 指诗歌声律八病中的两种。泛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 | 宋·苏轼《和孔密州五绝》:“蜂腰鹤膝嘲希逸,春蚓秋蛇病子云。” | FYHX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鹤膝蜂腰 |  | ./OTJhbw==.html | feng yao he x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3649 | 邯郸学步 | 邯 | hán dān xué bù | 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 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。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;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;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模仿别人不成;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。... |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 | HDXB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鹦鹉学舌、东施效颦、数典忘祖 | 标新立异、独辟蹊径、择善而长 | ./MTl2ZQ==.html | han dan xue b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2574 | 巢林一枝 | 巢 | cháo lín yī zhī | 指鹪鹩筑巢,只不过占用一根树枝。后以之比喻安本分,不贪多。 | 语出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 | CLYZ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鹪鹩一枝、偃鼠饮河 | 贪得无厌 | ./Mzg5MA==.html | chao lin yi zh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5611 | 鹬蚌相持 | 鹬 | yù bàng xiāng chí |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都不相让。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。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都不相让。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。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,便宜第三者。... | 元 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二折:“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,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。” | YBXC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鹬蚌相争 | 相辅相成 | ./NXR2aw==.html | yu bang xiang ch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2885 | 刺虎持鹬 | 刺 | cì hǔ chí yù | 喻待机行事,一举两得。 |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:刺虎,战国时,陈畛说秦惠王,引卞庄子刺虎为喻,先待齐楚交战 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及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载:刺虎,战国时,陈畛说秦惠王,引卞庄子刺虎为喻,先待齐楚交战,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。持鹬,用“鹬蚌相持”之典。... | CHCY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 |  | ./M2M5Ng==.html | ci hu chi y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5265 | 鹬蚌相争 | 鹬 |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 清 湘灵子《轩亭冤 哭墓》:“波翻血海全球悯,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?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。” | YBXZ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鹬蚌相危 |  | ./MnoyZw==.html | yu bang xiang zhe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822 | 蚌鹬相持 | 蚌 | bàng yù xiāng chí | 比喻双方相争,两败俱伤,徒使第三者得利。 | 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 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翁得而并禽之。”... | BYXC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鹬蚌相持 | 相辅相成 | ./NjdqaQ==.html | bang yu xiang ch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0212 | 龙争虎斗 | 龙 | lóng zhēng hǔ dòu |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。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。 | 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二折:“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,枉以后龙争虎斗,都是俺鸾交凤友。” | LZHD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鹿死谁手、明争暗斗、钩心斗角 | 团结友爱、和平共处 | ./MXEzMA==.html | long zheng hu do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1946 | 共挽鹿车 | 共 | gòng wǎn lù chē | 挽:拉;鹿车:古时的一种小车。旧时称赞夫妻同心,安贫乐道。 | 《后汉书·鲍宣妻传》:“妻乃悉归侍御服饰,更著短布裳,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。” | GWLC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鹿车共挽 |  | ./MTVlYQ==.html | gong wan lu che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4493 | 麋沸蚁动 | 麋 | mí fèi yǐ dòng | 比喻社会秩序很乱。 | 《淮志子·兵略训》:“天下为之麋沸蚁动,云彻席卷。” | MFYD | 生僻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麋沸蚁聚 |  | ./MXF4aw==.html | mi fei yi do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5516 | 凤雏麟子 | 凤 | fèng chú lín zǐ | 比喻贵族子孙或称誉佳子弟。 | 唐·李咸用《轻薄怨》诗:“凤雏麟子皆至交,春风相逐垂杨桥。” | FCLZ | 一般成语 | 褒义成语 | 麟子凤雏 |  | ./M2t2Ng==.html | feng chu lin z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0776 | 麟角凤毛 | 麟 | lín jiǎo fèng máo | 麟的角,凤的毛。比喻稀有而又难得之人才或事物。 | 元·王逢《奉寄兀颜子忠廉使》诗:“君侯素是骨鲠臣,麟角凤毛为世珍。” | LJFM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麟角凤觜、凤毛麟角 |  | ./NGE1Zw==.html | lin jiao feng mao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4478 | 麦穗两歧 | 麦 | mài suì liǎng qí | 一根麦长两个穗。比喻年成好,粮食丰收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百姓歌曰:‘桑无附枝,麦穗两岐。张君为政,乐不可支。’” | MSLQ | 生僻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麦秀两歧 |  | ./MXExYw==.html | mai sui liang q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3965 | 麦秀两歧 | 麦 | mài xiù liǎng qí | 亦作“麦秀两岐”。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。为丰收之兆,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。②唐教坊曲名。 | 《东观汉记》:“百姓歌曰:桑无附枝,麦秀两歧。张君为政,乐不可欺。” | MXLQ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麦穗两歧 |  | ./NGQ3cQ==.html | mai xiu liang q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597 | 不知甘苦 | 不 | bù zhī gān kǔ | 甘苦:甜和苦,多偏指苦。分不清是甜还是苦。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。 | 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上》:“少尝苦曰苦,多尝苦曰甘,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。” | BZGK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麻木不仁 | 饱经风霜 | ./bjM0.html | bu zhi gan k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3264 | 麻痹不仁 | 麻 | má bì bù rén | 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| 明 李贽《寄答留都书》:“今但以仁体称兄,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。” | MBBR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麻木不仁 |  | ./ZHIw.html | ma bi bu re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9064 | 心如木石 | 心 | xīn rú mù shí |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,毫无情感、欲念。 | 《五灯会元 百丈怀海禅师》:“一切诸法,莫记忆,莫缘念,放舍身心,令其自在,心如木石,无所辨别。”清 《五灯会元 百丈怀海禅师》:“一切诸法,莫记忆,莫缘念,放舍身心,令其自在,心如木石,无所辨别。”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君不以异类见薄,故为悦己者容,北室生心如木石,吾安敢近?”... | XRMS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麻木不仁 |  | ./Nmp0cQ==.html | xin ru mu sh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4056 | 死死平平 | 死 | sǐ sǐ píng píng | 麻木不仁,没有生气 |  | SSPP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麻木不仁 |  | ./N2ljcw==.html | si si ping pi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549 | 不省人事 | 不 | bù xǐng rén shì | 省:知觉。指昏迷过去;失去知觉;陷入昏迷状态。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。 | 《明史 艾穆传》:“穆遣戍凉州,创重不省人事,既而复苏,遂诣戍所。” | BXRS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麻木不仁、不近人情 | 耳聪目明、通情达理 | ./bWlh.html | bu xing ren sh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4198 | 疏忽大意 | 疏 | shū hū dà yì |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,粗心 | 孙犁《文林谈屑》:“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,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。” | SHDY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麻痹大意 | 认认真真 | ./OHZ5bQ==.html | shu hu da y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7057 | 雀小脏全 | 雀 | què xiǎo zàng quán | 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‘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’机器当然应有尽有,就是不大牢。” | QXZQ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 |  | ./MXlmaw==.html | que xiao zang qua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012 | 斑斑点点 | 斑 | bān bān diǎn diǎn | 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,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3回:“看周谨时,恰似打翻了豆腐的,斑斑点点,约有三五十处。” | BBDD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麻麻点点 |  | ./OHoyYQ==.html | ban ban dian dia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905 | 挥斥八极 | 挥 | huī chì bā jí | 挥斥:奔放;八极:八方,极远之处。形容人的气概非凡,能力巨大。 | 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窥青天,下潜黄泉,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。” | HCBJ | 生僻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麾斥八极 |  | ./MTlwaw==.html | hui chi ba j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446 | 黄冠野服 | 黄 | huáng guàn yě fú | 见“黄冠草服”。 | 古直《冷圃曲》:“二月梅江波滟滟,黄冠野服期许剑。” | HGYF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冠草服、黄冠草履 |  | ./M3VscQ==.html | huang guan ye f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7453 | 青灯黄卷 | 青 | qīng dēng huáng juàn | 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。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。 | 元·叶颙《书舍寒灯》诗:“青灯黄卷伴更长,花落银釭午夜香。”元·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你既爱青灯 元·叶颙《书舍寒灯》诗:“青灯黄卷伴更长,花落银釭午夜香。”元·关汉卿《拜月亭》第四折:“你既爱青灯黄卷,却不要随机而变。”... | QDHJ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卷青灯 |  | ./NG8zeQ==.html | qing deng huang juan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3795 | 黄口小儿 | 黄 | huáng kǒu xiǎo ér | 黄口:儿童;小儿:小孩子。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。 | 唐 许碏《题南岳招仙观壁上》诗:“黄口小儿初学行,唯知日月东西生。” | HKXE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口孺子 |  | ./MWMydQ==.html | huang kou xiao er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9774 | 嗫嚅小儿 | 嗫 | niè rú xiǎo ér | 比喻见识浅陋。 | 梁启超《欧洲地理大势论》:“其经营泰东也,则横贯万里不毛之西伯利亚,建一空前绝后之大铁路。自嗫嚅小儿 梁启超《欧洲地理大势论》:“其经营泰东也,则横贯万里不毛之西伯利亚,建一空前绝后之大铁路。自嗫嚅小儿之国民视之,几以为五石之瓢匏,落而无所容。”... | NRXE | 生僻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口小儿、乳臭未干 |  | ./NGdyOA==.html | nie ru xiao er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782 | 黄皮寡瘦 | 黄 | huáng pí guǎ shòu |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| 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一个个黄皮寡瘦,这使他蓦然想起在平汉线上遇到的那一伙散兵……” | HPGS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干黑瘦、面黄肌瘦、黄皮刮瘦 | 肥头大耳 | ./OHNmNA==.html | huang pi gua sho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455 | 黄汤辣水 | 黄 | huáng tāng là shuǐ | 泛指饮食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三两夜没睡,头也没梳,脸也还没洗,乱了恁五更,黄汤辣水还没尝着,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2回:“三两夜没睡,头也没梳,脸也还没洗,乱了恁五更,黄汤辣水还没尝着,就是铁人也禁不的。”... | HTLS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汤淡水、清汤寡水 |  | ./M3VxcQ==.html | huang tang la shu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454 | 黄汤淡水 | 黄 | huáng tāng dàn shuǐ | 同“黄汤辣水”。 |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38回:“这两日只有口游气儿,黄汤淡水谁尝着来?” | HTDS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汤辣水 |  | ./M3VxZw==.html | huang tang dan shu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783 | 黄皮刮瘦 | 黄 | huáng pí guā shòu |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| 余辰《蚕》:“一天过去了,蚕完全绝食啦,一个个饿得黄皮刮瘦,眼看就要死了。” | HPGS | 一般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皮寡瘦 |  | ./OHNmZQ==.html | huang pi gua sho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784 | 黄干黑瘦 | 黄 | huáng gān hēi shòu | 指人面容憔悴的样子 | 元·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一折:“你恋着红裙翠袖,折倒的你黄干黑瘦。” | HGHS | 一般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皮寡瘦 | 膘肥体壮 | ./OHNoMg==.html | huang gan hei sho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456 | 黄童皓首 | 黄 | huáng tóng hào shǒu | 见“黄童白叟”。 | 宋·司马光《送伊阙王大夫歌》:“黄童皓首接手而游嬉。” | HTHS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童白颠、黄童白叟 |  | ./M3Vyaw==.html | huang tong hao shou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9264 | 南柯一梦 | 南 | nán kē yī mèng | 南柯:朝南的树枝。指一场大梦;或比喻一场空欢喜。 | 宋 黄庭坚《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》:“香从灵坚陇上发,味自白石源中生。为公唤觉荆州梦,可待南柯一梦 宋 黄庭坚《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》:“香从灵坚陇上发,味自白石源中生。为公唤觉荆州梦,可待南柯一梦成。”... | NKYM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粱美梦 | 梦想成真 | ./MXZwOA==.html | nan ke yi me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3504 | 黄粱一梦 | 黄 | huáng liáng yī mèng | 黄粱:小米。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| 唐 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怪曰:‘岂其梦寐耶?’翁笑曰:‘人世之事亦犹是矣。’” | HLYM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粱美梦 | 如梦方醒 | ./ODNl.html | huang liang yi me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5490 | 一枕黄粱 | 一 |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| 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;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;落得一场空。 | 唐·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 | YZHL | 常用成语 | 贬义成语 | 黄粱美梦、南柯一梦、痴心妄想 | 如愿以偿、称心如意、春风得意 | ./NXFkcQ==.html | yi zhen huang lia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25911 | 一枕黄梁 | 一 | yī zhěn huáng liáng | 原比喻人生虚幻。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。 | 宋 李曾伯《送乔宾王》:“一枕黄梁,满头白发,屈指旧游能几人。” | YZHL | 一般成语 |  | 黄粱美梦、南柯一梦、痴心妄想 | 如愿以偿、称心如意、春风得意 | ./Mmxtaw==.html | yi zhen huang lia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206 | 白日做梦 | 白 | bái rì zuò mèng | 大白天做起梦来。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;不可能实现的事情。 | 明 豫章醉月子《精选雅笑 送匾》:“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,亦是白日做梦。” | BRZM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粱美梦、痴人说梦、痴心妄想 | 脚踏实地 | ./aGRr.html | bai ri zuo meng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067 | 黄花女儿 | 黄 | huáng huā nǚ ér | 指未婚的青年女子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况且我看这人也是个黄花女儿,岂有远路深更,和位公子同行之理?” | HHNE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花闺女 | 半老徐娘 | ./OHNnaQ==.html | huang hua nu er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14452 | 黄袍加体 | 黄 | huáng páo jiā tǐ | 见“黄袍加身”。 | 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自从陈桥兵变,黄袍加体,即位以来,称为真龙天子。” | HPJT | 一般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袍加身 |  | ./M3Vvcw==.html | huang pao jia ti | 
      
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| 6612 | 豆蔻年华 | 豆 | dòu kòu nián huá | 豆蔻:一种花色淡黄、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;比喻少女。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。 | 唐 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 | DKNH | 常用成语 | 中性成语 | 黄金时代、金色年华、黄花少年 | 风烛残年、桑榆暮景、人老珠黄 | ./eG1r.html | dou kou nian hua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