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6471
|
无亲无故
|
无
|
wú qīn wú gù
|
没有亲属和故旧。形容孤单。
|
曹禺《雷雨》第二幕:“她一个单身人,无亲无故,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,什么都做。”
|
WQW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亲非故
|
沾亲带故
|
./NWJyMg==.html
|
wu qin wu gu
|
|
5189
|
非分之念
|
非
|
fēi fèn zhī niàn
|
分:本分;非分:不属自己分内的。指超出本分的想法念头。
|
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五章:“手上戴有两副赤金镯子,因此触动了一部分士兵的非分之念。”
|
FFZ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分之想
|
自知之明
|
./Njlibw==.html
|
fei fen zhi nian
|
|
5957
|
非刑逼拷
|
非
|
fēi xíng bī kǎo
|
非刑:法律外的残酷肉刑。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
|
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·假虎威古玩流殃》:“他非刑逼拷,打死平民,纳贿诈财。”
|
FXBK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非刑吊拷、非刑拷打
|
|
./ODRwOA==.html
|
fei xing bi kao
|
|
5255
|
非刑拷打
|
非
|
fēi xíng kǎo dǎ
|
非刑:法律外的残酷肉刑。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
|
罗广斌《红岩》第15章:“在渣滓洞对江姐进行非刑拷打,很显然,这是敌人疯狂的报复!”
|
FXK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非刑吊拷、非刑逼拷
|
|
./ODRvbw==.html
|
fei xing kao da
|
|
5956
|
非刑吊拷
|
非
|
fēi xíng diào kǎo
|
非刑:法律外的残酷肉刑。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
|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我实不曾为盗,你们非刑吊拷,务要我招认。”
|
FXDK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非刑逼拷、非刑拷打、肉刑逼供
|
|
./ODRveQ==.html
|
fei xing diao kao
|
|
22263
|
超乎寻常
|
超
|
chāo hū xún cháng
|
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,极不公平、极粗鲁或极不正义
|
孙力《都市风流》第五章:“张义民以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来对待这场决定他命运、前途的恋爱。”
|
CH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一般
|
平平常常
|
./OHlzdQ==.html
|
chao hu xun chang
|
|
4912
|
非同小可
|
非
|
fēi tóng xiǎo kě
|
小可:寻常;一般。不同于一般的小事。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;不可忽视。也指人的学问、本领不同寻常。
|
元 关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人命事关天关地,非同小可!”
|
FTX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寻常、非同一般
|
区区小事、无足轻重
|
./MTB6ZQ==.html
|
fei tong xiao ke
|
|
4760
|
非同寻常
|
非
|
fēi tóng xún cháng
|
寻常:平常。不同于平常。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;不同于一般。
|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2回:“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,非同寻常可比。”
|
FT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小可
|
区区小事
|
./Njkw.html
|
fei tong xun chang
|
|
4911
|
非同儿戏
|
非
|
fēi tóng ér xì
|
比喻事情很重要,不是闹着玩的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4回:“玩是玩,笑是笑,这个事非同儿戏,你可别混说!”
|
FTE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小可
|
区区小事
|
./MTB6NA==.html
|
fei tong er xi
|
|
19375
|
人命关天
|
人
|
rén mìng guān tiān
|
关天:比喻关系重大。事关人命;关系重大。
|
元 关汉卿《拜月亭》:“召新郎更拣选,忒姻眷不得可将人怨。可须因缘数定,则这人命关天。”
|
RMG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小可
|
无关宏旨、无足轻重、草菅人命
|
./MXlkbQ==.html
|
ren ming guan tian
|
|
5958
|
非通小可
|
非
|
fēi tōng xiǎo kě
|
非:不;通:同“同”;小可:寻常,一般。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视
|
《永乐大典戏文·》:“这的是人命事,非通小可。”
|
FTX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小可、非同等闲
|
|
./ODRxYw==.html
|
fei tong xiao ke
|
|
5257
|
非同等闲
|
非
|
fēi tóng děng xián
|
非:不;等闲:寻常,一般。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视
|
《追求》:“除非他自承怯弱,抛弃了这憧憬,不然,他不得不做一个非同等闲的人。”
|
FTD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同小可、非通小可
|
|
./ODRxMg==.html
|
fei tong deng xian
|
|
5991
|
匪异人任
|
匪
|
fěi yì rén rèn
|
异人:别人;任:承担。表示责任不能推诿,要自己负责
|
孙中山《救国之急务》:“吾四万万同胞乎!诸君固民国之主人也,唤起天下,驱除此丑类者,匪异人任。”
|
FYR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异人任
|
|
./OG1xeQ==.html
|
fei yi ren ren
|
|
4906
|
非此即彼
|
非
|
fēi cǐ jí bǐ
|
非:不是;此:这个;即:便是;彼:那个。不是这一个,就是那一个。
|
张平《抉择》:“非此即彼,别无选择。”
|
FCJ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彼即此
|
|
./MTB4cQ==.html
|
fei ci ji bi
|
|
23265
|
舍我其谁
|
舍
|
shě wǒ qí shuí
|
舍:除了。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容人敢于担当,遇有该做的事,决不退让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|
SW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非我莫属、舍我复谁
|
|
./MjRreQ==.html
|
she wo qi shui
|
|
15329
|
近水楼台
|
近
|
jìn shuǐ lóu tái
|
指靠近水边的楼台。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。一般作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。
|
宋 俞文豹《清夜录》:“范文正公镇钱塘,兵官皆被荐,独巡检苏麟不见录,乃献诗云:‘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 宋 俞文豹《清夜录》:“范文正公镇钱塘,兵官皆被荐,独巡检苏麟不见录,乃献诗云:‘近水楼台先得月,向阳花木易逢春。’”...
|
JS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靠山吃山、靠水吃水
|
隔岸观火
|
./MWdjNg==.html
|
jin shui lou tai
|
|
20968
|
辙乱旗靡
|
辙
|
zhé luàn qí mǐ
|
辙:车辙;靡:倒下。车辙错乱,旗子倒下。形容军队溃败逃窜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|
ZLQ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靡旗乱辙
|
|
./MnVnMg==.html
|
zhe luan qi mi
|
|
4048
|
靡然向风
|
靡
|
mí rán xiàng fēng
|
亦作“靡然乡风”。亦作“靡然乡风”。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。
|
《晋书·儒林传序》:“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,余芳遗烈,焕乎可纪者也。”
|
MRX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靡然从风
|
|
./NGUzNA==.html
|
mi ran xiang feng
|
|
4045
|
靡然成风
|
靡
|
mí rán chéng fēng
|
同“靡然向风”。
|
《明史·张岳传》:“谈虚论寂,靡然成风。”
|
MRC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靡然从风、靡然乡风、蔚然成风
|
|
./NGUyYQ==.html
|
mi ran cheng feng
|
|
4608
|
靡然乡风
|
靡
|
mí rán xiāng fēng
|
见“靡然向风”。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公孙弘以《春秋》白衣为天下三公,封以平津侯。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公孙弘以《春秋》白衣为天下三公,封以平津侯。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。”...
|
MRXF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靡然从风、靡然向风
|
|
./NGUzZQ==.html
|
mi ran xiang feng
|
|
4046
|
靡然从风
|
靡
|
mí rán cóng fēng
|
同“靡然向风”。
|
明·李贽《答马历山书》:“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,不少改变,亦未必靡然从风,一至此也。”
|
MRC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靡然成风、靡然向风
|
|
./NGUyaw==.html
|
mi ran cong feng
|
|
3258
|
濮上之音
|
濮
|
pú shàng zhī yīn
|
濮上:古地名。靡靡之音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乐书》:“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,先闻此声者国削。”
|
PSZ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靡靡之音
|
|
./OTdwNA==.html
|
pu shang zhi yin
|
|
4044
|
靡靡之声
|
靡
|
mí mí zhī shēng
|
同“靡靡之音”。
|
《南史·宋纪中·前废帝》:“事毕,将奏靡靡之声。”
|
MMZ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靡靡之音
|
|
./NGUyMA==.html
|
mi mi zhi sheng
|
|
26163
|
亡国之音
|
亡
|
wáng guó zhī yīn
|
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”
|
WG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靡靡之音
|
|
./MmRycw==.html
|
wang guo zhi yin
|
|
4043
|
靡靡之乐
|
靡
|
mí mí zhī lè
|
同“靡靡之音”。
|
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……先此声者,其国必削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于是 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……先此声者,其国必削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,北里之舞,靡靡之乐。”...
|
MMZL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靡靡之音、靡靡之声
|
|
./NGUxcQ==.html
|
mi mi zhi le
|
|
3850
|
面不改容
|
面
|
miàn bù gǎi róng
|
谓脸色不改变。形容遇到危难时,镇定自若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:“吉平面不改容,略无惧怯。”
|
MBG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不改色
|
大惊失色
|
./NDUyZQ==.html
|
mian bu gai rong
|
|
4314
|
面从腹非
|
面
|
miàn cóng fù fēi
|
从:听从,顺从。表面顺从,心里反对
|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3回:“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,何难回头是岸,万不可面从腹非。”
|
MCF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从后言
|
|
./OGJxMA==.html
|
mian cong fu fei
|
|
4315
|
面从背言
|
面
|
miàn cóng bèi yán
|
从:听从,顺从。当面顺从,背后乱说
|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当时皆谓祸不及身,面从背言,不以为患。”
|
MCB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面从后言
|
|
./OGJxYQ==.html
|
mian cong bei yan
|
|
4313
|
面从后言
|
面
|
miàn cóng hòu yán
|
从:听从,顺从。当面顺从,背后乱说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蒋婉传》:“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;面从后言,古人之所诫也。”
|
MCH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从背言
|
|
./OGJwcQ==.html
|
mian cong hou yan
|
|
3870
|
面如凝脂
|
面
|
miàn rú níng zhī
|
凝脂:凝结的脂肪。比喻脸色洁白柔滑。
|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面如凝脂,眼如点漆,此神仙中人。”
|
MRN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如傅粉
|
|
./NDU4cw==.html
|
mian ru ning zhi
|
|
4450
|
面如冠玉
|
面
|
miàn rú guān yù
|
比喻男子徒有其表。也形容男子的美貌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丞相世家》:“绛侯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‘平虽美丈夫,如冠玉耳,其中未必有也。’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陈丞相世家》:“绛侯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‘平虽美丈夫,如冠玉耳,其中未必有也。’”...
|
MRG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如傅粉
|
|
./ZmRj.html
|
mian ru guan yu
|
|
3438
|
面无人色
|
面
|
miàn wú rén sè
|
脸色没有一点血色。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李将军列传》:“会日暮,吏士皆无人色,而广意气自如,益治军。”
|
MWR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如土色
|
红光满面
|
./MXBoYw==.html
|
mian wu ren se
|
|
3868
|
面如灰土
|
面
|
miàn rú huī tǔ
|
同“面如土色”。
|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既而斜日西转,眺望方殷,女子坌息急奔而入,曰:‘殆矣!多言者泄其事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既而斜日西转,眺望方殷,女子坌息急奔而入,曰:‘殆矣!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,妃展巾抵地,大骂狂伧,祸不远矣!’生大惊,面如灰土,长跽请教。”...
|
MRHT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面如土色、面色如土
|
|
./NDU4OA==.html
|
mian ru hui tu
|
|
3872
|
面若死灰
|
面
|
miàn ruò sǐ huī
|
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。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修务训》:“昼吟宵哭,面若死灰,颜色霉墨,涕液交集。”
|
MRS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如死灰
|
|
./NDU5Yw==.html
|
mian ruo si hui
|
|
3624
|
面色如土
|
面
|
miàn sè rú tǔ
|
见“面如土色”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,面色如土,奔到廊下,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回:“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,罔知所措,面色如土,奔到廊下,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。”《西湖二集·吴越王再世索江山》:“董昌面色如土。众兵都面面厮觑,不敢则声。”...
|
MSR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面如灰土
|
|
./NDU5bQ==.html
|
mian se ru tu
|
|
4558
|
面折廷争
|
面
|
miàn zhé tíng zhēng
|
面折: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;廷争:在朝廷上争论。指直言敢谏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吕太后本纪》:“于今面折廷争,臣不如君;夫全社稷,定刘氏之后,君亦不如臣。”
|
MZT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折庭争、直言敢谏
|
|
./MXV5dQ==.html
|
mian zhe ting zheng
|
|
4567
|
面折廷诤
|
面
|
miàn shé tíng zhèng
|
见“面折廷争”。
|
章炳麟《变法箴言》:“争变法者,吾未见其有面折廷诤、千人皆靡者也。”
|
MST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折廷争
|
|
./NDU5dw==.html
|
mian she ting zheng
|
|
4569
|
面引廷争
|
面
|
miàn yǐn tíng zhēng
|
同“面折廷争”。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梅福传》:“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,敢面引廷争。”
|
MYT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折廷争、面折庭争
|
|
./NDVjbw==.html
|
mian yin ting zheng
|
|
4568
|
面折庭争
|
面
|
miàn shé tíng zhēng
|
见“面折廷争”。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弘传》:“每朝会议,开陈其端,使人主自择,不肯面折庭争。”
|
MST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折廷争、面折廷诤
|
|
./NDVhNg==.html
|
mian she ting zheng
|
|
27454
|
无颜落色
|
无
|
wú yán luò sè
|
失色,面无人色。
|
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三折:“唬得他无颜落色,惊得他手脚难抬。”
|
WYL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无人色
|
|
./NWNmcw==.html
|
wu yan luo se
|
|
3484
|
面如土色
|
面
|
miàn rú tǔ sè
|
土色:灰黄色。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
|
《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》:“归到壁前看季布,面如土色结眉额。”
|
MRT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面无人色、面色如土
|
面不改色
|
./MXF4dQ==.html
|
mian ru tu se
|
|
4188
|
面无惭色
|
面
|
miàn wú cán sè
|
惭:羞愧。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。
|
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》:“若以爱民惜库物,遭大王杀死,仆见先王于地下,面无惭色矣。”
|
MWC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无愧色
|
|
./NmRsdQ==.html
|
mian wu can se
|
|
3874
|
面是心非
|
面
|
miàn shì xīn fēi
|
谓表面上是一套,心底里又是一套,表里不一。
|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9回:“从来人面是心非,如何保得到底!”
|
MSXF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面是背非
|
心口如一
|
./NDVhcQ==.html
|
mian shi xin fei
|
|
3430
|
面黄肌瘦
|
面
|
miàn huáng jī shòu
|
面:脸;肌:肌肉;代指身体。面色发黄;身体消瘦。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|
元 杨梓《霍光鬼谏》:“眼欺缩腮模样,面黄肌瘦形相。”
|
MH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有菜色
|
容光焕发
|
./MW96MA==.html
|
mian huang ji shou
|
|
22304
|
菜蔬之色
|
菜
|
cài shū zhī sè
|
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。
|
晋·潘岳《籍田鼠》:“野有菜蔬之色,朝靡代耕之秩。”
|
CSZ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有菜色
|
|
./bm5v.html
|
cai shu zhi se
|
|
3625
|
面有菜色
|
面
|
miàn yǒu cài sè
|
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|
《礼记 王制》:“虽有凶旱水溢,民无菜色。《荀子 富国》:“故禹十年水,汤七年旱,而天下无菜色者。”
|
MYC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面有饥色
|
红光满面
|
./NDVjeQ==.html
|
mian you cai se
|
|
3573
|
面目全非
|
面
|
miàn mù quán fēi
|
面目:样子;非:不是。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。形容变化大得很。
|
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陆判》:“濯之,盆水尽赤。举首则面目全非,又骇极。”
|
MMQ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目一新
|
依然如故、一成不变
|
./MXQ1MA==.html
|
mian mu quan fei
|
|
1391
|
别开生面
|
别
|
bié kāi shēng miàn
|
别:另外;开:开辟;开创;生面:新的面目。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;面目一新。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 别:另外;开:开辟;开创;生面:新的面目。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;面目一新。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一种新的风格式样。...
|
唐 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”赵次公注:“凌烟画像颜色已暗,而曹将军重为之 唐 杜甫《丹青引》:“凌烟功臣少颜色,将军下笔开生面。”赵次公注:“凌烟画像颜色已暗,而曹将军重为之画,故云开生面。”...
|
BKS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目一新、别具一格
|
规行矩步、千篇一律
|
./azN3.html
|
bie kai sheng mian
|
|
3716
|
面貌一新
|
面
|
miàn mào yī xīn
|
样子完全改变,出现了崭新的面貌
|
邓小平《政治上发展民主,经济上实行改革》:“现在农村面貌一新,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。”
|
MM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目一新、焕然一新
|
|
./OGJvMg==.html
|
mian mao yi xin
|
|
26073
|
万象更新
|
万
|
wàn xiàng gēng xīn
|
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;出现了一番新气象。万象:宇宙间的一切景象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如今正是初春时节,万物更新,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。”
|
WXG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目一新、耳目一新
|
万古不变、依然如故
|
./MmMzaQ==.html
|
wan xiang geng xi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