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5437
|
轶事遗闻
|
轶
|
yì shì yí wén
|
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。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。
|
刘师培《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》:“故单辞只义,轶事遗闻,咸笔之于书,以冀流传久远。”
|
YSY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遗闻轶事
|
|
./NW9vdw==.html
|
yi shi yi wen
|
|
25458
|
遗闻轶事
|
遗
|
yí wén yì shì
|
散失;遗传的事迹。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。
|
宋 周密《武林旧事》:“此十卷之本,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。首尾完其,其间遗闻轶事,皆可备考稽。”
|
YW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遗闻逸事
|
|
./NXA5Ng==.html
|
yi wen yi shi
|
|
17284
|
遣将征兵
|
遣
|
qiǎn jiāng zhēng bīng
|
见“遣兵调将”。
|
蔡东藩《南北史通俗演义》第七回:“原来魏主嗣欲乘丧南侵,报复旧怨,因将宋史执回,即日遣将征兵,进攻滑 蔡东藩《南北史通俗演义》第七回:“原来魏主嗣欲乘丧南侵,报复旧怨,因将宋史执回,即日遣将征兵,进攻滑台。”...
|
QJZ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将调兵
|
|
./NGx5Ng==.html
|
qian jiang zheng bing
|
|
17256
|
遣辞措意
|
遣
|
qiǎn cí cuò yì
|
指写文章、说话时的用词立意。
|
宋吴曾《能改斋漫录沿袭》:“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,则遣辞措意,皆相缘以起,有不自知其然者。”
|
QC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词措意、遣词立意、遣言措意
|
|
./NGxuYw==.html
|
qian ci cuo yi
|
|
17335
|
遣言措意
|
遣
|
qiǎn yán cuò yì
|
同“遣辞措意”。
|
宋·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陆贽之文,遣言措意,切近的当,有执事之实。”
|
QY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词措意、遣辞措意
|
|
./NG1uZw==.html
|
qian yan cuo yi
|
|
17258
|
遣词造意
|
遣
|
qiǎn cí zào yì
|
同“遣辞措意”。
|
吴晗《学习集·葬花诗和》:“虽然文字不同,但遣词造意,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。”
|
QC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词立意
|
|
./NGxudw==.html
|
qian ci zao yi
|
|
5318
|
放言遣辞
|
放
|
fàng yán qiǎn cí
|
放言:敞开说;遣辞:用词造句。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。
|
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放言遣辞,良多变矣。”
|
FYQ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词造句
|
|
./MTBxOA==.html
|
fang yan qian ci
|
|
17257
|
遣词立意
|
遣
|
qiǎn cí lì yì
|
同“遣辞措意”。
|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你这小妮子,学得几时唱,就晓得遣词立意。”
|
QCL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词造意
|
|
./NGxubQ==.html
|
qian ci li yi
|
|
17255
|
遣词措意
|
遣
|
qiǎn cí cuò yì
|
见“遣辞措意”。
|
宋·吴开《优古堂诗话》:“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,则遣词措意,皆相缘以起,有不自知其然者。”
|
QC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遣辞措意、遣词立意、遣词造意
|
|
./NGxuMg==.html
|
qian ci cuo yi
|
|
24621
|
遥遥相对
|
遥
|
yáo yáo xiāng duì
|
遥遥:远远地。对:对着;向着。远远的对着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与上房虽然隔着一个院子,却与他夫人卧室遥遥相对。”
|
YY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遥相呼应、两两相对、遥遥相望
|
互不相干、毫无瓜葛
|
./MmtjNg==.html
|
yao yao xiang dui
|
|
24815
|
一唱一和
|
一
|
yī chàng yī hè
|
和:应和;附和。跟着别人唱和;比喻双方互相配合;彼此呼应。
|
宋 陈叔方《颖川语小》下卷:“句法有正有奇,有呼有应。呼应者一唱一和,律吕相宜以成文也。”
|
YC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遥相呼应、亦步亦趋、一拍即合
|
各自为政、各行其是、各持己见
|
./Mm5nbw==.html
|
yi chang yi he
|
|
13465
|
猴年马月
|
猴
|
hóu nián mǎ yuè
|
猴、马:十二生肖之一。泛指无可指望的未来岁月。也作“驴年马月”、“牛年马月”。
|
古华《芙蓉镇》第四章:“斗斗斗,一直斗到猴年马月,天下一统,世界大同。”
|
HNM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遥遥无期
|
指日可待
|
./N2M2.html
|
hou nian ma yue
|
|
24859
|
遥相呼应
|
遥
|
yáo xiāng hū yìng
|
遥远:远远地。应:照应。指远远地互相照应。配合。
|
《清史稿 许友信传》:“且郑成功出没闽、浙,奉其为号,遥相应和,声势颇张。”
|
YX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遥遥相对、一呼百应
|
各自为政、各行其是
|
./Mm8wbw==.html
|
yao xiang hu ying
|
|
24690
|
一马当先
|
一
|
yī mǎ dāng xiān
|
策马走在最前头。比喻走在领先位置;起带头作用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6回:“即便勒兵列阵,一马当先,雷震等将簇拥左右。”
|
YMDX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遥遥领先、争先恐后
|
后来居上、后起之秀、慢条斯理
|
./Mmx0OA==.html
|
yi ma dang xian
|
|
21025
|
遭逢不偶
|
遭
|
zāo féng bù ǒu
|
谓不遇合时机。
|
明·冯惟敏《不伏老》第三折:“说则说老手能修五凤楼,怕则怕遭逢不偶。”
|
ZFBO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遭时不偶、遭际不偶
|
遭逢会遇
|
./NXh1Mg==.html
|
zao feng bu ou
|
|
21042
|
遭遇不偶
|
遭
|
zāo yù bù ǒu
|
同“遭逢不偶”。
|
清·谭嗣同《先仲兄行状》:“遭遇不偶,居恒忽忽,悲歌感慨,以发其堙郁之气。”
|
ZYBO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遭逢不偶、遭时不偶、遭际不偶
|
遭逢际会、遭逢时会、遭遇际会
|
./NXkybw==.html
|
zao yu bu ou
|
|
21043
|
遭遇际会
|
遭
|
zāo yù jì huì
|
犹言逢遇时机。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今吾德至薄也,人至鄙也,遭遇际会,幸承先王馀业,恩未被四海,泽未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今吾德至薄也,人至鄙也,遭遇际会,幸承先王馀业,恩未被四海,泽未及天下,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,犹寒者未尽暖,饥者未尽饱。”...
|
ZYJ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遭遇运会、遭逢际会、遭逢时会
|
遭逢不偶、遭遇不偶
|
./NXkyeQ==.html
|
zao yu ji hui
|
|
25101
|
隐姓埋名
|
隐
|
yǐn xìng mái míng
|
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。
|
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:“因此上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,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。”
|
YX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人耳目
|
抛头露面
|
./MnI1cQ==.html
|
yin xing mai ming
|
|
21142
|
遮掩耳目
|
遮
|
zhē yǎn ěr mù
|
见“遮人眼目”。
|
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,已将尸首掩埋了些,以图遮掩耳目。”
|
ZYE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人耳目、遮人眼目
|
|
./NXpmaw==.html
|
zhe yan er mu
|
|
20636
|
遮人眼目
|
遮
|
zhē rén yǎn mù
|
谓遮掩别人的视听,掩饰真情。
|
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,明蔬暗荤,遮人眼目,俺庄内须与他们不 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你只见庵观寺院的和尚贫财好色,明蔬暗荤,遮人眼目,俺庄内须与他们不同,荤酒俱有,待人甚恕。”...
|
ZRY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人耳目、遮人耳目、遮掩耳目
|
明目张胆
|
./NXpkbQ==.html
|
zhe ren yan mu
|
|
21134
|
遮地盖天
|
遮
|
zhē dì gài tiān
|
同“遮天盖地”。
|
李季《五月端阳·打横山》:“大小据点一扫光,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。”
|
ZDG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天盖地、遮地漫天、遮天迷地
|
|
./NXpibw==.html
|
zhe di gai tian
|
|
21136
|
遮空蔽日
|
遮
|
zhē kōng bì rì
|
同“遮天蔽日”。
|
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十九回:“军行腾起地中尘,遮空蔽日;马走踏翻拦路草,偃土摇风。”
|
ZKB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天蔽日
|
|
./NXpjaQ==.html
|
zhe kong bi ri
|
|
21141
|
遮天盖日
|
遮
|
zhē tiān gài rì
|
同“遮天蔽日”。
|
浩然《石山柏》:“眼看要走进另一道川,忽然间被一座遮天盖日的大山挡住了。”
|
ZTG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天蔽日、遮空蔽日
|
|
./NXplcQ==.html
|
zhe tian gai ri
|
|
6259
|
东遮西掩
|
东
|
dōng zhē xī yǎn
|
指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遮西掩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遮西掩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。”...
|
DZX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遮掩掩
|
|
./NWJv.html
|
dong zhe xi yan
|
|
6728
|
躲躲闪闪
|
躲
|
duǒ duǒ shǎn shǎn
|
躲避闪开,以免遇到某些情况。亦形容遮遮盖盖,支支吾吾,不坦率,不直爽。
|
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闪闪,联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闪闪,联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觉无穷丑态。”...
|
DD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遮掩掩
|
堂堂正正
|
./NjlzMg==.html
|
duo duo shan shan
|
|
2245
|
避人眼目
|
避
|
bì rén yǎn mù
|
见“避人耳目”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入学中,四处各坐,却八目勾留,或设言托意,或咏桑寓柳,遥以心照,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入学中,四处各坐,却八目勾留,或设言托意,或咏桑寓柳,遥以心照,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。”...
|
BRY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人耳目
|
|
./MzQ0eQ==.html
|
bi ren yan mu
|
|
2027
|
避凶就吉
|
避
|
bì xiōng jiù jí
|
避:避开;就:趋。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6回:“主公宜避凶就吉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|
BX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凶趋吉
|
|
./OTdjdw==.html
|
bi xiong jiu ji
|
|
2237
|
避井入坎
|
避
|
bì jǐng rù kǎn
|
见“避坑落井”。
|
|
BJRK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避坑落井
|
|
./MzN0dQ==.html
|
bi jing ru kan
|
|
2028
|
避其锐气
|
避
|
bì qí ruì qì
|
其:他的;锐气:勇猛的气势。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,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
|
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军争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”
|
BQR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实击虚
|
|
./OTdkcQ==.html
|
bi qi rui qi
|
|
15629
|
就虚避实
|
就
|
jiù xū bì shí
|
指避开敌人的主力,找敌人的弱点进攻。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。
|
《孙子 虚实》:“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
|
JXB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避实击虚
|
|
./NDJrZQ==.html
|
jiu xu bi shi
|
|
1052
|
避强击弱
|
避
|
bì qiáng jī ruò
|
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
|
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:“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”
|
BQJ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实击虚、避强打弱
|
|
./MXdj.html
|
bi qiang ji ruo
|
|
1053
|
避实击虚
|
避
|
bì shí jī xū
|
虚:空虚。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,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
|
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水之行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”
|
BS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实就虚
|
以卵投石
|
./MXdt.html
|
bi shi ji xu
|
|
15075
|
就事论事
|
就
|
jiù shì lùn shì
|
就:按照。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。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;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。
|
宋 杨时《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》:“孟子与人君言,皆所以扩其善心,而革其非,不止就事论事。”
|
JSL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实就虚
|
|
./YTlx.html
|
jiu shi lun shi
|
|
25317
|
扬长避短
|
扬
|
yáng cháng bì duǎn
|
扬;发挥;避:回避;避开。发扬长处;避开短处。
|
秦牧《漫记端木蕻良》:“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,既扬长避短,也施展了抱负。”
|
YCBD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避实就虚、取长补短
|
因陋就简、以短击长
|
./NWs5Ng==.html
|
yang chang bi duan
|
|
16849
|
趋利避害
|
趋
|
qū lì bì hài
|
趋:奔向。奔向有利的一面,而避开有害的一面。
|
汉·霍谞《奏记大将军梁商》:“至于趋利避害,畏死乐生,亦复均也。”
|
QLB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害就利
|
|
./NHBsMA==.html
|
qu li bi hai
|
|
1715
|
避李嫌瓜
|
避
|
bì lǐ xián guā
|
以之表示避免嫌疑。
|
三国 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
|
BLX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瓜防李
|
|
./MzN5dQ==.html
|
bi li xian gua
|
|
1056
|
避凶趋吉
|
避
|
bì xiōng qū jí
|
避:避开;趋:奔赴。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
|
宋 王观国《学林 祠卜》: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,汉祖不留柏人,避凶趋吉,所不可废。”
|
BX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祸就福
|
|
./MXkw.html
|
bi xiong qu ji
|
|
1708
|
避祸求福
|
避
|
bì huò qiú fù
|
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。
|
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臣不敢畏惮强御,避祸求福,与进(何进)合图,事无违异。”
|
BHQ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祸就福
|
|
./MzNyYw==.html
|
bi huo qiu fu
|
|
1372
|
避祸就福
|
避
|
bì huò jiù fú
|
避开凶险,趋向幸福。
|
先秦 商鞅《商君书 定分》:“万民皆知所避就,避祸就福,而皆以自治也。”
|
BHJ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祸求福
|
|
./anJv.html
|
bi huo jiu fu
|
|
1054
|
避实就虚
|
避
|
bí shí jiù xū
|
实:实力;就:接近;趋向;虚:空虚;虚弱。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;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 实:实力;就:接近;趋向;虚:空虚;虚弱。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;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。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。原作“避实击虚”。...
|
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要略》:“击危乘势以为资,清静以为常,避实就虚,若驱群羊,此所以言兵也。”
|
BS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重就轻、避难就易、声东击西
|
以卵击石、飞蛾投火
|
./MXd3.html
|
bi shi jiu xu
|
|
1373
|
避坑落井
|
避
|
bì kēng luò jǐng
|
躲过了坑,又掉进井里。比喻躲过一害,又受一害。
|
《晋书 褚翜传》:“今宜共戮力以备贼,幸无外难,而内自相击,是避坑落井也。”
|
BK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阱入坑
|
|
./anJ5.html
|
bi keng luo jing
|
|
1718
|
避难趋易
|
避
|
bì nán qiù yì
|
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。
|
见“避难就易”。
|
BNQ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难就易
|
|
./MzQyNg==.html
|
bi nan qiu yi
|
|
1374
|
避重就轻
|
避
|
bì zhòng jiù qīng
|
避重:指避开要紧的事;就轻:指抓小事情。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害问题;只谈无关重要的 避重:指避开要紧的事;就轻:指抓小事情。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害问题;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。...
|
宋 刘挚《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。”
|
BZJ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难就易、避实就虚
|
避实击虚、知难而进
|
./anQy.html
|
bi zhong jiu qing
|
|
1051
|
避难就易
|
避
|
bì nán jiù yì
|
避:躲开,回避。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
|
《元史 文宗纪四》:“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,久不视事,及迁同知储政院事,即就职,侥幸巧宦,避难就易。”
|
BNJ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难趋易
|
|
./MXcy.html
|
bi nan jiu yi
|
|
16993
|
请功受赏
|
请
|
qǐng gōng shòu shǎng
|
请求评定功绩给予奖励
|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3回:“请这一杯酒,明日与令堂拜寿之后,就有陈达、牛金与兄长请功受赏。”
|
QG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邀功受赏
|
|
./OGl3dw==.html
|
qing gong shou shang
|
|
18827
|
邂逅相逢
|
邂
|
xiè hòu xiāng féng
|
见“邂逅相遇”。
|
宋·周邦彦《应天长》词:“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,郊外驻油壁。”
|
XHX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邂逅相遇
|
|
./NWZkMg==.html
|
xie hou xiang feng
|
|
4573
|
邈以山河
|
邈
|
miǎo yǐ shān hé
|
同“邈若山河”。
|
清·谭嗣同《邹砚铭叙》:“而断金之谊,遂邈以山河,可云悲哉!”
|
MYSH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邈若山河
|
|
./NDVoZQ==.html
|
miao yi shan he
|
|
3887
|
邈若河山
|
邈
|
miǎo ruò hé shān
|
同“邈若山河”。
|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鲁公女》:“今近在咫尺,而邈若河山,恨何如也!”
|
MRH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邈若山河、邈以山河
|
近在咫尺
|
./NDVnMA==.html
|
miao ruo he shan
|
|
3888
|
邈若山河
|
邈
|
miǎo ruò shān hé
|
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。
|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伤逝》:“今日视此虽近,邈若山河。”
|
MRS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邈若河山
|
近在咫尺
|
./NDVnYQ==.html
|
miao ruo shan he
|
|
26627
|
龌龌龊龊
|
龌
|
wò wò chuò chuò
|
指肮脏,不干净。比喻人的品质卑劣
|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17回:“伯温便往寺中,见那周颠,身倚胡床,口中念念的看着一本龌龌龊龊、没头没脑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17回:“伯温便往寺中,见那周颠,身倚胡床,口中念念的看着一本龌龌龊龊、没头没脑的书。”...
|
WWC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邋邋遢遢、龌里龌龊
|
|
./OTdsOA==.html
|
wo wo chuo chuo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