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1420
|
追悔何及
|
追
|
zhuī huǐ hé jí
|
悔恨以往的事情,但已无法改变了。亦作“追悔不及”。
|
《旧五代史·庄宗本纪八》:“将士经年离隔父母,不取敕旨归宁,上贻圣忧,追悔何及!”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 《旧五代史·庄宗本纪八》:“将士经年离隔父母,不取敕旨归宁,上贻圣忧,追悔何及!”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·慎守诀》:“世上之人,多嗜欲伤生伐命,今古共焉;不早自防,追悔何及?”...
|
ZHH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悔不及、追悔无及
|
|
./NjRiNA==.html
|
zhui hui he ji
|
|
13467
|
后悔莫及
|
后
|
hòu huǐ mò jí
|
后悔:事后的懊悔。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》:“反水不收,后悔不及。”
|
HH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悔莫及、悔之无及
|
|
./N2Nx.html
|
hou hui mo ji
|
|
13528
|
悔之晚矣
|
悔
|
huǐ zhī wǎn yǐ
|
矣:了。后悔也已经晚了。
|
《大宋宣和遗事》:“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,陛下悔之晚矣!”
|
HZ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悔莫及、悔恨交加、悔之无及
|
死不悔改、执迷不悟
|
./OGt3.html
|
hui zhi wan yi
|
|
20721
|
追本穷源
|
追
|
zhuī běn qióng yuán
|
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。
|
《洪秀全演义》第二回:“果然追本穷源,查鸦片进口,都由华商发售。”
|
ZBQ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本溯源
|
|
./NjQ0cQ==.html
|
zhui ben qiong yuan
|
|
21413
|
追根溯源
|
追
|
zhuī gēn sù yuán
|
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|
晓剑《本市市长无房住》:“其实,若追根溯源,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,而不至于落个将 晓剑《本市市长无房住》:“其实,若追根溯源,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,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人卸磨杀驴、扫地出门的恶名。”...
|
ZG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本溯源、追根求源、追根穷源
|
|
./NjQ5Ng==.html
|
zhui gen su yuan
|
|
21412
|
追根求源
|
追
|
zhuī gēn qiú yuán
|
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|
张周《步履艰难的中国》第四章:“追根求源,倒溯黑幕,岑长进现出了面目。”
|
ZGQ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本溯源、追根溯源、追本求源
|
|
./NjQ4dw==.html
|
zhui gen qiu yuan
|
|
20310
|
追根究底
|
追
|
zhuī gēn jiū dǐ
|
追求根底。指追求事情的根由底细。
|
洪深《飞将军》:“你们这些做新闻记者的,就是喜欢这样追根究底地问。”
|
ZGJ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本溯源、顺藤摸瓜、追本求源
|
浅尝辄止、浮光掠影、走马观花
|
./MnVpaw==.html
|
zhui gen jiu di
|
|
25520
|
饮水思源
|
饮
|
yǐn shuǐ sī yuán
|
喝水时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|
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|
YS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本穷源
|
翻身忘本
|
./NXJkaw==.html
|
yin shui si yuan
|
|
2710
|
刨树搜根
|
刨
|
páo shù sōu gēn
|
喻追究底细。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至于列公,听这部书,也不过逢场作戏,看这部书,也不过走马观花。真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三回:“至于列公,听这部书,也不过逢场作戏,看这部书,也不过走马观花。真个的,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,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?”...
|
PSS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
|
|
./NGh2OA==.html
|
pao shu sou gen
|
|
8229
|
讨流溯源
|
讨
|
tǎo liú sù yuán
|
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。
|
清·王韬《蘅花馆诗录》自序:“余自少读诗,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,皆欲讨流溯源,穷其旨趣,久之,益知 清·王韬《蘅花馆诗录》自序:“余自少读诗,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,皆欲讨流溯源,穷其旨趣,久之,益知作诗之难。”...
|
TL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
|
|
./NDV0bQ==.html
|
tao liu su yuan
|
|
13121
|
叩源推委
|
叩
|
kòu yuán tuī wěi
|
追究其根源。
|
明·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第六卷:“徐昌毂虽不得叩源推委,而风调高秀,十不能得五。”
|
KYT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
|
|
./NDQwbQ==.html
|
kou yuan tui wei
|
|
15887
|
极本穷源
|
极
|
jí běn qióng yuán
|
谓彻底地推究本源。
|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95卷:“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,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。”
|
JBQ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
|
|
./M3czMg==.html
|
ji ben qiong yuan
|
|
17867
|
穷本极源
|
穷
|
qióng běn jí yuán
|
穷:寻求到尽头。探求事物的本源
|
孙中山《民族主义》第六讲:“所以穷本极源,我们现在要恢复民族的地位。”
|
QBJ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
|
|
./N3MxZQ==.html
|
qiong ben ji yuan
|
|
19028
|
寻源讨本
|
寻
|
xún yuán tǎo běn
|
穷本溯源。
|
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申左》:“如二传者,记言载事,失彼菁华,寻源讨本,取诸胸臆。”
|
XYT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
|
|
./NWlicQ==.html
|
xun yuan tao ben
|
|
5874
|
反本溯源
|
反
|
fǎn běn sù yuán
|
反:同“返”,归,还;溯:寻源。比喻追寻事情的根源
|
康有为《大同书》已部:“昔之人孔之乎,渊渊深思,盖知之矣,故反本溯源,立胎教之义,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 康有为《大同书》已部:“昔之人孔之乎,渊渊深思,盖知之矣,故反本溯源,立胎教之义,教之于未成形质以前。”...
|
FB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、溯流穷源、推本溯源
|
|
./NzVsdw==.html
|
fan ben su yuan
|
|
21409
|
追根查源
|
追
|
zhuī gēn chá yuán
|
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|
木青《不许收获的秋天》第二一章:“而眼下,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,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,曾番自然 木青《不许收获的秋天》第二一章:“而眼下,在群众追根查源的时候,或者说对曾番有所怀疑的时候,曾番自然要来个搅浑水。”...
|
ZG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、追本求源、追根求源
|
|
./NjQ4Mg==.html
|
zhui gen cha yuan
|
|
21411
|
追根穷源
|
追
|
zhuī gēn qióng yuán
|
同“追本溯源”。
|
惜红馆主《续啼笑因缘》第三十七回:“原来家树、凤喜这头婚姻,追根穷源,自然不能不归功于寿峰父女。”
|
ZGQ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溯源、追本溯源、追根求源
|
|
./NjQ4bQ==.html
|
zhui gen qiong yuan
|
|
1188
|
拔树寻根
|
拔
|
bá shù xún gēn
|
比喻追究到底。
|
元 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一折:“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,你可也休将咱盘问,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。”
|
BSX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究底
|
|
./aDNh.html
|
ba shu xun gen
|
|
16947
|
穷根究底
|
穷
|
qióng gēn jiū dǐ
|
追究事物的根底
|
巴金《秋》:“淑华穷根究底地问道:‘三爸跟你谈过什么事吗?’”
|
QGJ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究底
|
置之不理
|
./N3J4cw==.html
|
qiong gen jiu di
|
|
21414
|
追根问底
|
追
|
zhuī gēn wèn dǐ
|
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|
康濯《春种秋收·三面宝镜》:“至于后来那水车问题,他也实在说的毫无漏洞,但老来旺一伙竟非要拧住他追根 康濯《春种秋收·三面宝镜》:“至于后来那水车问题,他也实在说的毫无漏洞,但老来旺一伙竟非要拧住他追根问底!”...
|
ZGW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究底、寻根究底、追根刨底
|
|
./NjQ5Zw==.html
|
zhui gen wen di
|
|
21410
|
追根究蒂
|
追
|
zhuī gēn jiū dì
|
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|
惜红馆主《续啼笑因缘》第八回:“追根究蒂,知道是我们父女所为,便要想替他报仇。”
|
ZGJ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究底、追根寻底、追根问底
|
|
./NjQ4Yw==.html
|
zhui gen jiu di
|
|
21415
|
追根寻底
|
追
|
zhuī gēn xún dǐ
|
见“追根究底”。
|
沙陆墟《魂断梨园》第二十九回:“若是追根寻底,一定会牵涉到白玉梅身上来。”
|
ZGX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究底、追根问底
|
|
./NjQ5cQ==.html
|
zhui gen xun di
|
|
20722
|
追本溯源
|
追
|
zhuī běn sù yuán
|
追究根本;探索源头(本:根本;溯:追穷;探求)。比喻追寻根源。
|
石三友《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》:“说到这八座模型,追本溯源,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石三友《金陵野史 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》:“说到这八座模型,追本溯源,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。”...
|
ZB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根究底、顺藤摸瓜
|
浅尝辄止、浮光掠影、走马观花
|
./NjQ1MA==.html
|
zhui ben su yuan
|
|
21418
|
追欢取乐
|
追
|
zhuī huān qǔ lè
|
犹言寻欢作乐。
|
《宣和逸事》前集:“何况徽宗是个风流快活的官家,目见帝都景致,怎不追欢取乐。”
|
ZHQ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欢作乐
|
|
./NjRhaw==.html
|
zhui huan qu le
|
|
21419
|
追欢作乐
|
追
|
zhuī huān zuò lè
|
见“追欢取乐”。
|
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三折:“琼英,你到那里,好生追欢作乐,务要丞相欢喜。”
|
ZHZ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欢取乐
|
|
./NjRhdQ==.html
|
zhui huan zuo le
|
|
21405
|
追风摄景
|
追
|
zhuī fēng shè jǐng
|
见“追风蹑景”。
|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序》:“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,骋足则能追风蹑景。”
|
ZFS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风蹑影、追风逐影、追风蹑景
|
|
./NjQ2NA==.html
|
zhui feng she jing
|
|
21408
|
追风逐影
|
追
|
zhuī fēng zhú yǐng
|
见“追风蹑景”。
|
明·陈子龙《献马行》:“追风逐影古来有,大宛渥洼君知否?”
|
ZF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风蹑景、追风摄景
|
|
./NjQ3OA==.html
|
zhui feng zhu ying
|
|
21407
|
追风逐电
|
追
|
zhuī fēng zhú diàn
|
形容速度极快。多指马飞速奔驰。
|
北齐·刘昼《新论·知人》:“故孔方諲之相马也,虽未追风逐电,绝尘灭影,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。”
|
ZFZ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风逐日、逐电追风、追风掣电
|
|
./NjQ2bw==.html
|
zhui feng zhu dian
|
|
21432
|
追云逐电
|
追
|
zhuī yún zhú diàn
|
极言迅疾。
|
任光椿《戊戌喋血记》第三章十四:“毕竟是张力人精选的好马,果然是四足生风,追云逐电。”
|
ZYZ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风逐电
|
|
./NjRneQ==.html
|
zhui yun zhu dian
|
|
21423
|
追魂摄魄
|
追
|
zhuī hún shè pò
|
迷信指摄取魂魄,致人死命。
|
宋·周密《癸辛杂识续集·宋江三十六赞》:“活阎罗阮小七:地下阎罗,追魂摄魄。”
|
ZHSP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魂夺魄
|
|
./NjRjaQ==.html
|
zhui hun she po
|
|
21422
|
追魂夺魄
|
追
|
zhuī hún duó pò
|
见“追魂摄魄”。
|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五十二回:“文忠凛然端坐,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,排列两行,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,甚是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五十二回:“文忠凛然端坐,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,排列两行,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,甚是畏惧。”...
|
ZHDP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追魂摄魄
|
|
./NjRieQ==.html
|
zhui hun duo po
|
|
1050
|
避君三舍
|
避
|
bì jūn sān shě
|
舍:古代计量单位,1舍=30里。指退让和回避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避君三舍。”
|
BJ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退避三舍
|
针锋相对
|
./MXZz.html
|
bi jun san she
|
|
9098
|
退徙三舍
|
退
|
tuì xǐ sān shě
|
舍:古时行军,一舍为三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
|
汉·王充《论衡·变虚篇》:“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,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?”
|
TXS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退避三舍
|
|
./ODh3Yw==.html
|
tui xi san she
|
|
27498
|
为人为彻
|
为
|
wèi rén wèi chè
|
彻:彻底。指帮人要帮助彻底
|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4回:“哥哥,为人为彻,已经调动我这馋虫,再去寻个儿来,老猪细细的吃吃。”
|
WRWC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送佛送到西
|
为德不终、为德不卒
|
./NzFtaw==.html
|
wei ren wei che
|
|
25124
|
迎来送往
|
迎
|
yíng lái sòng wǎng
|
走的欢送,来的欢迎。形容忙于交际应酬。
|
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其送往而迎来,来者勿禁,往者勿止。”
|
YLS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送往迎来
|
|
./MnJpaQ==.html
|
ying lai song wang
|
|
23900
|
送去迎来
|
送
|
sòng qù yíng lái
|
见“送往迎来”。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公府门巷,宾客填集,送去迎来,财货无已。”
|
SQ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送往迎来、送往劳来
|
|
./NTJ1cw==.html
|
song qu ying lai
|
|
23553
|
送往迎来
|
送
|
sòng wǎng yíng lái
|
走的欢送,来的欢迎。形容忙于交际应酬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送往迎来,嘉善而矜不能,所以柔远他。”
|
SW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送旧迎新
|
|
./Mjlhbw==.html
|
song wang ying lai
|
|
23602
|
送故迎新
|
送
|
sòng gù yíng xīn
|
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,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。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嘉传》:“吏或居官数月而退,送故迎新,交错道路。”
|
SG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送旧迎新
|
|
./MmJsZw==.html
|
song gu ying xin
|
|
1123
|
不为已甚
|
不
|
bù wéi yǐ shèn
|
已甚:过分。不做过分的事,要适可而止。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
|
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 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仲尼不为已甚者。”朱熹集注:“己,犹太也。杨氏曰:‘言圣人所为,本分之外,未加毫末。’”...
|
BW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适可而止
|
|
./MnR5.html
|
bu wei yi shen
|
|
17884
|
下不为例
|
下
|
xià bù wéi lì
|
例:先例。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。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;以后不允许再做。
|
明 余继登《曲故纪闻》:“疏闻,英宗谓吏部臣曰:‘此人子之至情,予以移封,后不为例。”
|
XBW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适可而止
|
不厌其烦
|
./MmUwZQ==.html
|
xia bu wei li
|
|
7561
|
得休便休
|
得
|
dé xiū biàn xiū
|
休:停止,罢休。该罢手时就罢手。指适可而止
|
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不如暂行停战,与他议和,若他肯就我范围,何妨得休便休,过了一年是一年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不如暂行停战,与他议和,若他肯就我范围,何妨得休便休,过了一年是一年,且到将来,再作计较。”...
|
DXB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适可而止、见好就收
|
|
./NnA4Zw==.html
|
de xiu bian xiu
|
|
5122
|
负薪救火
|
负
|
fù xīn jiù huǒ
|
背着柴草去救火。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
|
韩非《韩非子 有度》:“其国乱弱矣,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,则是负薪而救火也,乱弱甚矣。”
|
FXJ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适得其反
|
抽薪止沸
|
./MTRrdQ==.html
|
fu xin jiu huo
|
|
24985
|
欲盖弥彰
|
欲
|
yù gài mí zhāng
|
盖:遮掩;弥:更加;彰:明显。要掩盖坏事的真相;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或求名而不得,或欲盖而名章,惩不义也。”
|
YGM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适得其反、欲盖而彰
|
相得益彰
|
./MnBpaw==.html
|
yu gai mi zhang
|
|
25271
|
优胜劣败
|
优
|
yōu shèng liè bài
|
优:优良;与“劣”相对。原指生物界演变进化过程中;优良的获得胜利向前发展;低劣的终于失败而被淘汰。后 优:优良;与“劣”相对。原指生物界演变进化过程中;优良的获得胜利向前发展;低劣的终于失败而被淘汰。后用以说明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。有时指“弱肉强食”。...
|
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一回:“优胜劣败,取乱侮亡,自不必说。”
|
YSL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适者生存、弱肉强食、优胜劣汰
|
|
./MzAyMA==.html
|
you sheng lie bai
|
|
23213
|
适逢其会
|
适
|
shì féng qí huì
|
会:时机。恰巧遇到那个时机。
|
唐 薛用弱《集异记 李子牟》:“子牟客游荆门,适逢其会。”
|
SFQ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适逢其时
|
失之交臂
|
./MjNpYw==.html
|
shi feng qi hui
|
|
8823
|
桃之夭夭
|
桃
|
táo zhī yāo yāo
|
喻事物的繁荣兴盛。亦形容逃跑。桃,谐音“逃”。有时含诙谐义。
|
《诗经 周南 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 大学》 《诗经 周南 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毛传:“桃有华之盛者,夭夭,其少壮也。”《礼记 大学》:“诗云,‘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,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’宜其家人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”...
|
TZY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逃之夭夭
|
|
./Mnppaw==.html
|
tao zhi yao yao
|
|
10201
|
溜之大吉
|
溜
|
liū zhī dà jí
|
溜:趁人不注意偷偷地跑掉。吉:吉利;吉祥。偷偷地跑掉为妙。指溜掉了事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8回:“帮他几个,其中一班势利小人,早已溜之大吉。”
|
LZD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逃之夭夭
|
一往无前
|
./MXBvaw==.html
|
liu zhi da ji
|
|
19464
|
如鸟兽散
|
如
|
rú niǎo shòu sàn
|
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。形容溃败逃散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李陵传》:“今无兵复战,天明坐受缚矣!各鸟兽散,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。”
|
RNS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逃之夭夭
|
云合雾散
|
./MjF1dw==.html
|
ru niao shou san
|
|
1299
|
抱头鼠窜
|
抱
|
bào tóu shǔ cuàn
|
窜:逃跑;乱跑。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。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。
|
宋 苏轼《代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夫陆贾,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狈而归,仅以身免 宋 苏轼《代侯公说项羽辞》:“夫陆贾,天下之辩士,吾前日遣之,智穷辞屈,抱头鼠窜,颠狈而归,仅以身免。”...
|
BTS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逃之夭夭、捧头鼠窜
|
大摇大摆、得胜班师
|
./aW1h.html
|
bao tou shu cuan
|
|
1451
|
不辞而别
|
不
|
bù cí ér bié
|
辞:告辞;别:离别。没有打招呼;就离开了;或悄悄地溜走了。也作“不辞而行”、“不告而别”。
|
老舍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:“于是,大家想不辞而别。”
|
BCE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逃之夭夭、溜之大吉
|
不速之客
|
./bDdt.html
|
bu ci er bie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