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9184
|
行短才高
|
行
|
xíng duǎn cái gāo
|
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
|
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,转眼处把人嘲诮。”
|
XDC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行短才乔
|
|
./N2hhNg==.html
|
xing duan cai gao
|
|
20954
|
踪迹诡秘
|
踪
|
zōng jì guǐ mì
|
行踪隐秘难测
|
《剪灯余话·泰山御史传》:“率轻狂而自若,踪迹诡秘,贿赂公行。”
|
ZJG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行踪不定
|
|
./OTR2cQ==.html
|
zong ji gui mi
|
|
19069
|
行踪无定
|
行
|
xíng zōng wú dìng
|
行踪:行动的踪迹。指在各处来往出没,没有固定处所。
|
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出家人行踪无定,待贫道自去寻来。”
|
XZW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行踪不定、居无定所
|
|
./Nmp4Yw==.html
|
xing zong wu ding
|
|
17976
|
形迹可疑
|
形
|
xíng jì kě yí
|
举止和神情很值得怀疑。形迹:举动和神色;可疑:值得怀疑。
|
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圆老故交虽多,因其形迹可疑,亦无人代为分辩。”
|
XJK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行迹可疑
|
|
./Mmdyaw==.html
|
xing ji ke yi
|
|
21487
|
衒玉自售
|
衒
|
zuì yù zì shòu
|
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贡曰:‘有美玉于斯,韫奁而藏诸,求善贾而沽诸?’子曰:‘沽之哉,沽之哉,我待贾者 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贡曰:‘有美玉于斯,韫奁而藏诸,求善贾而沽诸?’子曰:‘沽之哉,沽之哉,我待贾者也。’”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“沽之哉,不衒卖之辞。”后因以“衒玉自售”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。...
|
明·徐复祚《投梭记·拒奸》:“王敦篡立,神人共愤,卑人岂无包胥之志,乃朝廷未尝见知,终难衒玉自售。”
|
ZYZ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衒玉求售
|
|
./NjVyMg==.html
|
zui yu zi shou
|
|
21485
|
衒玉求售
|
衒
|
zuì yù qiú shòu
|
见“衒玉自售”。
|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今日慕小妹之才,虽然衒玉求售,又怕损了自己名誉,不肯随行逐队,寻消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今日慕小妹之才,虽然衒玉求售,又怕损了自己名誉,不肯随行逐队,寻消问息。”...
|
ZYQ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衒玉自售
|
|
./NjVxaQ==.html
|
zui yu qiu shou
|
|
13597
|
含冤负屈
|
含
|
hán yuān fù qū
|
负:背着;屈:委屈。指蒙受冤枉、委曲。
|
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:“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。”
|
HYF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衔冤负屈、叫苦连天
|
委曲求全
|
./MTkyaQ==.html
|
han yuan fu qu
|
|
18180
|
衔尾相随
|
衔
|
xián wěi xiāng suí
|
衔:马嚼子;尾:马尾巴。马嚼子接着马尾巴。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,成单行前进。
|
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如遇险阻,衔尾相随。”
|
XWX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衔尾相属
|
|
./Mmtmcw==.html
|
xian wei xiang sui
|
|
18722
|
衔悲茹恨
|
衔
|
xián bēi rú hèn
|
衔:含。茹:吃。胸中藏有悲痛与仇恨。亦作“衔悲蓄恨”。
|
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还冤记》:“尸骸流漂,怨酷无双,奉违累载,一旦长辞,衔悲茹恨,如何可说,歔欷不能 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·还冤记》:“尸骸流漂,怨酷无双,奉违累载,一旦长辞,衔悲茹恨,如何可说,歔欷不能自胜。”...
|
XBR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衔悲蓄恨
|
|
./NWRubw==.html
|
xian bei ru hen
|
|
18749
|
衔石填海
|
衔
|
xián shí tián hǎi
|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 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后因以“衔石填海”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,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。...
|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 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...
|
XST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衔沙填海
|
|
./NWR5aQ==.html
|
xian shi tian hai
|
|
18745
|
衔沙填海
|
衔
|
xián shā tián hǎi
|
犹言衔石填海。
|
明·何景明《送吕子迁右给事中》诗:“衔沙填海志,炼石补天情。”
|
XST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衔石填海、精卫填海
|
|
./NWR4NA==.html
|
xian sha tian hai
|
|
14656
|
后巷前街
|
后
|
hòu xiàng qián jiē
|
巷:胡同。指四处的街坊居民
|
元·无名氏《孟母三移》第二折:“那厮每走遍了后巷前街,几曾冲州撞府!”
|
HXQ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坊四邻
|
|
./N2xlcw==.html
|
hou xiang qian jie
|
|
15585
|
街坊邻里
|
街
|
jiē fāng lín lǐ
|
街坊:邻居。指住处邻近的人。亦作“街坊四邻”。
|
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一折:“他无过是指着收生老娘和街坊邻里做证见,我已都用银子买转了,这衙门以外的 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一折:“他无过是指着收生老娘和街坊邻里做证见,我已都用银子买转了,这衙门以外的事,不要你费心。”...
|
JF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坊四邻
|
|
./M3pnZw==.html
|
jie fang lin li
|
|
15757
|
街坊邻居
|
街
|
jiē fāng lín jū
|
街坊:邻居。指邻居人家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好事不出门,恶事传千里。不到半月之间,街坊邻居,都知得了,只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好事不出门,恶事传千里。不到半月之间,街坊邻居,都知得了,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。”...
|
JF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坊邻舍
|
|
./OHhjbQ==.html
|
jie fang lin ju
|
|
15665
|
街坊四邻
|
街
|
jiē fāng sì lín
|
街坊:邻居。指住处邻近的人。同“街坊邻里”。
|
《春阿氏谋夫案》第六回:“街坊四邻,你们都听听。如今这年月,颠倒儿颠拉,媳妇是祖宗,婆婆是家奴,你们 《春阿氏谋夫案》第六回:“街坊四邻,你们都听听。如今这年月,颠倒儿颠拉,媳妇是祖宗,婆婆是家奴,你们给评评,是我昏瞆了,是她欺辱我。”...
|
JFS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坊邻里
|
|
./NmN3aw==.html
|
jie fang si lin
|
|
20764
|
左邻右舍
|
左
|
zuǒ lín yòu shè
|
左右的邻居。指相邻的地区、部门、单位等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云来雾去,走石飞砂,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,俱不得安生。”
|
ZL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坊邻里
|
天涯海角、天南海北
|
./NjYxbQ==.html
|
zuo lin you she
|
|
6376
|
大街小巷
|
大
|
dà jiē xiǎo xiàng
|
城镇中宽敞的街道和狭小的胡同。泛指都市的各处地方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:“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清明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6回:“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清明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花放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...
|
DJ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头巷尾、四面八方
|
|
./dHFr.html
|
da jie xiao xiang
|
|
23138
|
三街六巷
|
三
|
sān jiē liù xiàng
|
泛指大街小巷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4回:“这三街六巷,凭他是谁,若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,管叫他人离家散。”
|
SJL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头巷尾、大街小巷
|
|
./MjFscQ==.html
|
san jie liu xiang
|
|
16163
|
街头巷底
|
街
|
jiē tóu xiàng dǐ
|
见“街头巷尾”。
|
刘大白《卖花女》诗:“杏花红了,梨花白了,街头巷底声声叫。”
|
JTX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头巷尾、街头巷口、巷尾街头
|
|
./M3pyYQ==.html
|
jie tou xiang di
|
|
18323
|
巷尾街头
|
巷
|
xiàng wěi jiē tóu
|
指大街小巷。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三十一:“问:'如何是学人转身处?'师日:'街头巷尾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三十一:“问:'如何是学人转身处?'师日:'街头巷尾。'”...
|
XWJ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头巷尾、街头巷口、街头巷底
|
|
./NWVtbw==.html
|
xiang wei jie tou
|
|
15756
|
街头巷口
|
街
|
jiē tóu xiàng kǒu
|
巷:胡同。指大街小巷
|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以贩卖书报盛极一时的各街头巷口的小书摊也完全改变模样。”
|
JTX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头巷尾、街头巷底、巷尾街头
|
|
./OHhiOA==.html
|
jie tou xiang kou
|
|
18802
|
巷议街谈
|
巷
|
xiàng yì jiē tán
|
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。语出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。”
|
语出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街谈巷议,弹射臧否。”
|
XYJ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谈巷议、街谈巷语、街谈巷说
|
|
./NWVyNA==.html
|
xiang yi jie tan
|
|
16160
|
街谈巷谚
|
街
|
jiē tán xiàng yàn
|
见“街谈巷议”。
|
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松相公好理学》:“公于召见时,凡民间隐情,街谈巷谚,无不率口而出,毫无隐忌,故人 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松相公好理学》:“公于召见时,凡民间隐情,街谈巷谚,无不率口而出,毫无隐忌,故人多尼之。”...
|
JTX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谈巷说、街谈巷语、街谈巷议
|
|
./M3pwdw==.html
|
jie tan xiang yan
|
|
15588
|
街谈巷语
|
街
|
jiē tán xiàng yǔ
|
见“街谈巷议”。
|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|
JTX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谈巷谚、街谭巷议、街谈巷议
|
|
./M3pxZw==.html
|
jie tan xiang yu
|
|
16159
|
街谈巷说
|
街
|
jiē tán xiàng shuō
|
见“街谈巷议”。
|
《文选·曹植·与杨德祖书》:“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。夫街谈巷说,必有可采;击辕之歌,有应风雅, 《文选·曹植·与杨德祖书》:“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。夫街谈巷说,必有可采;击辕之歌,有应风雅,匹夫之思,未易轻弃也。”...
|
JTX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街谈市语、街谈巷谚、街谈巷议
|
|
./M3pwbQ==.html
|
jie tan xiang shuo
|
|
27217
|
望衡对宇
|
望
|
wàng héng duì yǔ
|
门户相对;可以互相望见。形容彼此住得很近。
|
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沔水》:“司马德操宅洲之阳,望衡对宇,欢情自接。”
|
WHD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衡宇相望、门当户对
|
千里迢迢、天南地北
|
./MmRudw==.html
|
wang heng dui yu
|
|
14325
|
衡情酌理
|
衡
|
héng qíng zhuó lǐ
|
估量情况,斟酌道理。
|
《宦海》第四回:“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,衡情酌理的把‘古巴’截去了一个巴字。”
|
HQZ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衡情度理
|
|
./M3N3Mg==.html
|
heng qing zhuo li
|
|
14327
|
衡石程书
|
衡
|
héng shí chéng shū
|
见“衡石量书”。
|
宋·李纲《建炎进退志·总叙下之上》:“近君子而远小人,虽不亲细务,大功可成;不然,虽衡石程书,卫士传 宋·李纲《建炎进退志·总叙下之上》:“近君子而远小人,虽不亲细务,大功可成;不然,虽衡石程书,卫士传餐,亦无益也。”...
|
HSC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衡石量书、悬石程书
|
|
./M3N4Zw==.html
|
heng shi cheng shu
|
|
14898
|
褐衣不完
|
褐
|
hè yī bù wán
|
褐:粗布衣服。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。形容生活困苦。
|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邯郸之民,炊骨易子而食,可谓急矣。而君之后宫以百数,婢妾被绮穀,余梁肉, 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邯郸之民,炊骨易子而食,可谓急矣。而君之后宫以百数,婢妾被绮穀,余梁肉,而民褐衣不完,糟糠不厌。”...
|
HYBW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不蔽体
|
|
./MTlqZw==.html
|
he yi bu wan
|
|
20504
|
捉襟见肘
|
捉
|
zhuō jīn jiàn zhǒu
|
整一整衣襟;就露出了胳膊肘。形容衣衫褴褛;也比喻顾此失彼。襟:衣襟;肘:胳膊肘。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曾子居卫,十年不制衣,正冠而缨绝,捉襟而肘见,纳履而踵决。”
|
ZJJ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衣不蔽体、衣衫褴褛、百孔千疮
|
绰有余裕、绰绰有余、完美无缺
|
./Mnhkdw==.html
|
zhuo jin jian zhou
|
|
1897
|
不解衣带
|
不
|
bù jiě yī dài
|
解:脱去,解下。不脱衣服就休息,形容非常忙碌和辛劳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阳朔中,世父大将军凤病,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,不解衣带连月。”
|
BJ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不解带
|
|
./NzZ3YQ==.html
|
bu jie yi dai
|
|
24966
|
衣不解带
|
衣
|
yī bù jiě dài
|
解带:解开衣带,指脱衣。因事过度操劳,以致不能脱衣安睡。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(多指对长辈)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7回:“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,目不交睫,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。”
|
YBJ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不解结
|
|
./MnBiMg==.html
|
yi bu jie dai
|
|
3284
|
没毛大虫
|
没
|
méi máo dà chóng
|
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
|
元 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一折:“这一把无情毒火,岂非是没毛大虫。”
|
MMD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衣冠禽兽
|
|
./ZTRj.html
|
mei mao da chong
|
|
3806
|
沐猴而冠
|
沐
|
mù hóu ér guàn
|
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猕猴装扮成人样。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;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|
MHEG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衣冠禽兽
|
|
./MXFrOA==.html
|
mu hou er guan
|
|
4464
|
马牛襟裾
|
马
|
mǎ niú jīn jū
|
襟、裾:泛指人的衣服。马、牛穿着人衣。比喻人不懂得礼节。也比喻衣冠禽兽。
|
唐 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|
MNJ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冠禽兽
|
|
./MXA3Yw==.html
|
ma niu jin ju
|
|
9499
|
牛马襟裾
|
牛
|
niú mǎ jīn jū
|
犹言衣冠禽兽。
|
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。”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教人道 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。”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教人道这乔男女,则是些牛马襟裾。”...
|
NMJ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冠禽兽、沐猴冠冕
|
|
./NGd5Ng==.html
|
niu ma jin ju
|
|
24915
|
衣冠楚楚
|
衣
|
yī guān chǔ chǔ
|
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(楚楚:整洁;鲜明)。
|
《诗经 曹风 蜉蝣》: 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
|
YGC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冠齐楚
|
衣衫褴褛、衣不蔽体、不修边幅
|
./Mm9uNg==.html
|
yi guan chu chu
|
|
4754
|
饭来张口
|
饭
|
fàn lái zhāng kǒu
|
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
|
唐 元稹《放言》:“酒熟脯糟学渔父,饭来开口似神鸦。”
|
FLZK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衣来伸手、不劳而获
|
|
./NjVv.html
|
fan lai zhang kou
|
|
23172
|
食租衣税
|
食
|
shí zū yī shuì
|
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下》:“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,今弘羊令吏坐市列。”
|
SZ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租食税
|
|
./MjJrcQ==.html
|
shi zu yi shui
|
|
24948
|
衣锦夜行
|
衣
|
yì jǐn yè xíng
|
穿了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。比喻身居官位;却未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项籍传》:“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锦夜行。”
|
YJY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衣绣夜行
|
荣归故里、衣锦还乡
|
./MnAxbQ==.html
|
yi jin ye xing
|
|
21702
|
鹑衣百结
|
鹑
|
chún yī bǎi jié
|
鹑衣: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;百结:补丁摞补丁的衣服。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;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 鹑衣: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;百结:补丁摞补丁的衣服。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;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。形容衣服破烂不堪。...
|
宋 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时有一人,鹑衣百结,颜貌憔悴,亦往庙所。”
|
CY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衫蓝缕、覆穿踵决
|
衣冠楚楚
|
./NDlj.html
|
chun yi bai jie
|
|
3215
|
被绣昼行
|
被
|
pī xiù zhòu xíng
|
穿着锦绣衣服白天出行。指在人前夸耀自己富贵
|
晋·陆云《赠鄱阳府君张仲膺》诗:“被绣昼行,昔人攸羡。”
|
PXZ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锦昼行
|
|
./OGpvNA==.html
|
pi xiu zhou xing
|
|
25388
|
衣锦荣归
|
衣
|
yì jǐn róng guī
|
衣:穿;绵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;归:回故乡。穿着华丽的衣服光荣地回到故乡;指富贵显达后回到故乡;向亲 衣:穿;绵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;归:回故乡。穿着华丽的衣服光荣地回到故乡;指富贵显达后回到故乡;向亲友乡里炫耀。...
|
元 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如今衣锦荣归,见母亲走一遭去。”
|
YJR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锦还乡、叶落归根、荣归故里
|
离乡背井
|
./NW4zZQ==.html
|
yi jin rong gui
|
|
14858
|
还乡昼锦
|
还
|
huán xiāng zhòu jǐn
|
同衣锦昼行,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项籍传》:“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,又怀思东归,曰:‘富贵不归故乡,如衣锦夜行。’”
|
HXZ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锦还乡、衣锦昼行
|
衣锦夜行
|
./OGhr.html
|
huan xiang zhou jin
|
|
22238
|
穿衣吃饭
|
穿
|
chuān yī chī fàn
|
指人的基本需求
|
邓小平《军队要整顿》:“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,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,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 邓小平《军队要整顿》:“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,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,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。”...
|
CYC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食住行
|
|
./OGZjMA==.html
|
chuan yi chi fan
|
|
23389
|
生老病死
|
生
|
shēng lǎo bìng sǐ
|
佛教认为出生、衰老、疾病、死亡是人生的“四苦”;后指社会生活中生育、养老、医疗、殡葬等重大生活现象。
|
《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》:“生老病死相煎逼,积财千万总成空。”
|
SL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食住行
|
|
./MjY4eQ==.html
|
sheng lao bing si
|
|
1619
|
布帛菽粟
|
布
|
bù bó shū sù
|
帛:丝织品;菽:豆类;粟:小米,泛指粮食。指生活必需品。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。
|
《宋史 程颐传》:“其言之旨,若布帛菽粟然,知德者尤尊崇之。”
|
BB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衣食住行、柴米油盐
|
|
./bmNh.html
|
bu bo shu su
|
|
25925
|
衣租食税
|
衣
|
yì zū shí shuì
|
租、税: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。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多少男人,衣租食税,及至事到临头,尚且如此。”
|
YZS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衣食税租
|
|
./Mm52eQ==.html
|
yi zu shi shui
|
|
2131
|
补苴罅漏
|
补
|
bǔ jū xià lòu
|
补苴:补缀;弥缝;罅:孔隙。修补好裂缝和漏洞。原指弥补儒家学说的缺欠和不足。后泛指弥补文章、理论中的 补苴:补缀;弥缝;罅:孔隙。修补好裂缝和漏洞。原指弥补儒家学说的缺欠和不足。后泛指弥补文章、理论中的缺陷和漏洞。...
|
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觝排异端,攘斥佛老,补苴罅漏,张皇幽眇。”
|
BJX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补偏救弊、刊谬补缺
|
|
./a3ln.html
|
bu ju xia lou
|
|
18039
|
修桥补路
|
修
|
xiū qiáo bǔ lù
|
修建桥梁,补好道路。旧喻热心公益,解囊行善。
|
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,盖寺建塔,修桥补路,惜孤念寡,敬老怜贫。”
|
XQB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补路修桥、修桥铺路
|
|
./MmkwdQ==.html
|
xiu qiao bu l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