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0371
|
自作自受
|
自
|
zì zuò zì shòu
|
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。
|
《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》:“汝母在生之日,都无一片善心,终朝杀害生灵,每日欺凌三宝,自作自受。”
|
ZZZ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食其果、自讨苦吃、自投罗网
|
嫁祸于人
|
./MnZmYw==.html
|
zi zuo zi shou
|
|
12546
|
高自骄大
|
高
|
gāo zì jiāo dà
|
骄:骄傲自大。高傲自大,看不起他人
|
《魏书·沮渠蒙逊传》:“扬言西戎,高自骄大,罪五也。”
|
GZJD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高自大
|
|
./OGx6cQ==.html
|
gao zi jiao da
|
|
20493
|
自视甚高
|
自
|
zì shì shèn gāo
|
把自己看得很高(多指身分,学识等)。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6回:“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,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,便不相强。”
|
ZSS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自高自大
|
谦虚谨慎
|
./Mng4bQ==.html
|
zi shi shen gao
|
|
11374
|
高傲自大
|
高
|
gāo ào zì dà
|
自以为了不起,极其骄傲,看不起别人。
|
毛泽东《学习和时局》:“各种业务专长,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。”
|
GAZ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高自大、妄自尊大
|
谦虚谨慎
|
./MTQzMg==.html
|
gao ao zi da
|
|
24748
|
夜郎自大
|
夜
|
yè láng zì dà
|
夜郎: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;自大:自以为很大。比喻孤陋寡闻;妄自尊大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与汉使者言曰:‘汉孰与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与汉使者言曰:‘汉孰与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为一州主,不知汉广大。”...
|
YLZ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高自大、妄自尊大、不可一世
|
谦虚谨慎、虚怀若谷、大智若愚
|
./Mm1wcQ==.html
|
ye lang zi da
|
|
20597
|
自命不凡
|
自
|
zì mìng bù fán
|
自称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
|
清 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娄县沈童者,年甫冠,习帖括,自命不凡,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。”
|
ZMB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自高自大、惟我独尊、不可一世、夜郎自大、目中无人、目空一切、自以为是、孤芳自赏
|
自惭形秽、自愧不如、虚怀若谷
|
./Mno2Yw==.html
|
zi ming bu fan
|
|
91
|
傲睨自若
|
傲
|
ào nì zì ruò
|
睨:斜视。自若:指满不在乎。形容自高自大、藐视一切的样子。
|
宋 王谠《唐语林 豪爽》:“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,一日忽致书襄阳于司空頔,其言恳切,而傲睨自若,似无 宋 王谠《唐语林 豪爽》:“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,一日忽致书襄阳于司空頔,其言恳切,而傲睨自若,似无郡僚之礼。”...
|
ANZR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高自大、目空一切
|
谦虚谨慎
|
./Z3Bl.html
|
ao ni zi ruo
|
|
20231
|
沾沾自喜
|
沾
|
zhān zhān zì xǐ
|
沾沾:轻浮的;自鸣得意的样子。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者,沾沾自喜耳,多易。”
|
ZZZ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自鸣得意、沾沾自满
|
垂头丧气、灰心丧气
|
./MnQ3dw==.html
|
zhan zhan zi xi
|
|
20412
|
自我陶醉
|
自
|
zì wǒ táo zuì
|
形容不适当地自我欣赏。陶醉: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情绪中。
|
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:“侠(渐渐激昂起来,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)‘我侠累,手有搏虎之力,比姜太公还 郭沫若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:“侠(渐渐激昂起来,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)‘我侠累,手有搏虎之力,比姜太公还要足智多谋,谁个能够把我怎样?’”...
|
ZWT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自鸣得意、自得其乐、沾沾自喜
|
若有所失、自惭形秽
|
./Mncybw==.html
|
zi wo tao zui
|
|
21952
|
臭不可闻
|
臭
|
chòu bù kě wén
|
臭得使人受不了。比喻人名声极坏。
|
唐·柳宗元《东海若》:“刳而振其犀以嬉,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,臭不可当也。”
|
CBK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臭不可当
|
|
./cXhn.html
|
chou bu ke wen
|
|
22747
|
臭名昭彰
|
臭
|
chòu míng zhāo zhāng
|
昭:显着。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。亦作“臭名昭著”。
|
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一章:“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、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一章:“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、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。”...
|
CMZZ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臭名昭著
|
|
./M2FnZw==.html
|
chou ming zhao zhang
|
|
21953
|
臭名远扬
|
臭
|
chòu míng yuǎn yáng
|
名:名声;臭名:坏名声;扬:传播。坏名声传得很远。也作“丑声远播”。
|
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|
CMY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臭名昭著、声名狼藉、臭不可当
|
驰名中外、名扬四海
|
./cXhx.html
|
chou ming yuan yang
|
|
10048
|
劣迹昭著
|
劣
|
liè jì zhāo zhù
|
劣:恶劣;昭著:明显。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。
|
毛泽东《唯心历史观的破产》:“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,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, 毛泽东《唯心历史观的破产》:“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,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,一概予以维持,不要裁减。”...
|
LJZ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臭名远扬
|
名垂青史
|
./MW1qaQ==.html
|
lie ji zhao zhu
|
|
22192
|
丑事外扬
|
丑
|
chǒu shì wài yáng
|
不光彩、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
|
|
CS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臭名远扬
|
家丑不外扬
|
./NzVzdQ==.html
|
chou shi wai yang
|
|
16866
|
群蚁附膻
|
群
|
qún yǐ fù shān
|
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。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羊肉不慕蚁,蚁慕羊肉。羊肉,膻也。”
|
QYF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臭味相投、群蚁趋膻
|
|
./NHFibw==.html
|
qun yi fu shan
|
|
19396
|
如蚁附膻
|
如
|
rú yǐ fù shān
|
附:趋附;膻:羊肉的气味。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。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。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 附:趋附;膻:羊肉的气味。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。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。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。...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蚁慕羊肉,羊肉膻也。”
|
RYF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臭味相投、趋炎附势
|
|
./MXprZQ==.html
|
ru yi fu shan
|
|
20459
|
至亲骨肉
|
至
|
zhì qīn gǔ ròu
|
至亲:关系最近的亲戚;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。最亲近的亲属。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。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除是至亲骨肉,终日在面前的,用意体察,才看得出来。”
|
ZQG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至亲好友
|
|
./MndvbQ==.html
|
zhi qin gu rou
|
|
11508
|
骨肉至亲
|
骨
|
gǔ ròu zhì qīn
|
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。
|
《三国志·魏书·鲜卑传》:“不如还我,我与汝是骨肉至亲,岂与仇等。”
|
GRZ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至亲骨肉
|
|
./MTYwcw==.html
|
gu rou zhi qin
|
|
15518
|
举足轻重
|
举
|
jǔ zú qīng zhòng
|
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...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
|
JZQ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至关重大
|
无足轻重、无关大局
|
./MWs5aw==.html
|
ju zu qing zhong
|
|
24104
|
事关重大
|
事
|
shì guān zhòng dà
|
指事情关系着根本或全局
|
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9回:“郭槐到了此时,岂不知事关重大,横了心再也不招。”
|
SGZ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至关重要
|
|
./N3p4MA==.html
|
shi guan zhong da
|
|
23877
|
死不改悔
|
死
|
sǐ bù gǎi huǐ
|
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。形容极其顽固;坚持错误。
|
毛泽东《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》:“少数极顽固的,可能死不改悔,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。”
|
SBG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至死不变
|
翻然悔悟
|
./NTIxMg==.html
|
si bu gai hui
|
|
20677
|
至死不渝
|
至
|
zhì sǐ bù yú
|
至:到;渝:改变。到死都不改变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国无道,至死不变,强哉矫!”
|
ZS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至死不悟、始终不渝、死心塌地
|
虎头蛇尾、有头无尾、随风转舵
|
./NjFrcw==.html
|
zhi si bu yu
|
|
23571
|
死心塌地
|
死
|
sǐ xīn tā dì
|
死心:不变心;塌地:指心里塌实。原指心里塌实;不再做别的打算。现形容主意已定;决不改变或心甘情愿。
|
元 乔孟符《鸳鸯被》第四折:“这洛阳城刘员外,他是个有钱贼,只要你还了时,方才死心塌地。”
|
SXT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至死不渝、执迷不悟
|
举棋不定、犹豫不决
|
./Mjl4cQ==.html
|
si xin ta di
|
|
20669
|
至亲好友
|
至
|
zhì qīn hǎo yǒu
|
关系至深的亲戚;感情最好的朋友。指关系最密切的亲人、朋友。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,叫做'傧相',都不是以下人做,都是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,叫做'傧相',都不是以下人做,都是至亲好友中间,有礼度熟闲,仪容出众,声音响亮的,众人就推举他做了。”...
|
ZQ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至爱亲朋
|
对头冤家
|
./NjFidw==.html
|
zhi qin hao you
|
|
12691
|
格物致知
|
格
|
gé wù zhì zhī
|
格:推究;致:求得。穷究事物原理,从而获得知识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”
|
GWZ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致知格物
|
|
./MTVjMg==.html
|
ge wu zhi zhi
|
|
19565
|
任重致远
|
任
|
rèn zhòng zhì yuǎn
|
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。后比喻抱负远大,能闯出新的前景,做出宏伟的业绩。
|
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。”
|
RZ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致远任重、引重致远
|
|
./NHI4Ng==.html
|
ren zhong zhi yuan
|
|
12807
|
口干舌燥
|
口
|
kǒu gān shé zào
|
非常干渴。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;费尽口舌。
|
三国 魏 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|
KGS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舌敝唇焦
|
|
./YnQw.html
|
kou gan she zao
|
|
13183
|
口燥喉干
|
口
|
kǒu zào hóu gān
|
燥:干。形容非常干渴
|
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直喊到他口燥喉干,心中发空,才打道进城回公寓。”
|
KZH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舌焦口燥
|
|
./Nnh2aw==.html
|
kou zao hou gan
|
|
6144
|
分甘绝少
|
分
|
fēn gān jué shǎo
|
绝:拒绝,引伸为不享受;甘:好吃的。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,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。形容自己刻苦,待人优厚。
|
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,能得人之死力,虽古名将不过也。”《孝经援神 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,能得人之死力,虽古名将不过也。”《孝经援神契》:“母之于子也,鞠养殷勤,推燥央湿,绝少分甘。”...
|
FGJS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舍己为人
|
|
./MTE2Yw==.html
|
fen gan jue shao
|
|
23297
|
舍己救人
|
舍
|
shě jǐ jiù rén
|
舍己:牺牲自己。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。
|
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,不然,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,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 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,不然,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,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。”...
|
SJJR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舍己为人
|
|
./MjU0eQ==.html
|
she ji jiu ren
|
|
24116
|
舍己成人
|
舍
|
shě jǐ chéng rén
|
舍:放弃;成:成就,成全。指牺牲自己,成全他人
|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一卷:“婚男嫁女,虽父母之心;舍己成人,乃高明之事。”
|
SJC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己为人
|
|
./ODA1dw==.html
|
she ji cheng ren
|
|
6362
|
大公无私
|
大
|
dà gōng wú sī
|
一心为公;没有私心。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|
清 龚自珍《论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。”
|
DGW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舍己为公、铁面无私
|
假公济私、自私自利、利欲熏心
|
./dG00.html
|
da gong wu si
|
|
24259
|
舍己从人
|
舍
|
shě jǐ cóng rén
|
舍:弃;从:顺。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
|
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
|
SJC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己就人
|
|
./MjRjbQ==.html
|
she ji cong ren
|
|
24115
|
舍命救人
|
舍
|
shě mìng jiù rén
|
舍:放弃。放弃自己的生命以拯救他人
|
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人家有急事,咱拉着他跑,这不是舍命救人!”
|
SMJ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己救人
|
谋财害命
|
./ODA1Mg==.html
|
she ming jiu ren
|
|
23174
|
舍己为人
|
舍
|
shě jǐ wèi rén
|
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吾与点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初无舍己为人意,而其胸次悠然。”
|
SJWR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舍己救人、助人为乐
|
损人利己、假公济私
|
./MjJvbQ==.html
|
she ji wei ren
|
|
5256
|
非我莫属
|
非
|
fēi wǒ mò shǔ
|
莫:没有;属:隶属。除我以外不能属于任何人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:“以为非我莫属也。”
|
FWM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我其谁
|
大有人在
|
./ODRwcw==.html
|
fei wo mo shu
|
|
17104
|
弃本求末
|
弃
|
qì běn qiú mò
|
见“弃本逐末”。
|
清·恽敬《答邓鹿耕书》:“惟小人弃本求末,不务修德,止求吉葬。”
|
QBQ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本求末、弃本逐末
|
弃末返本
|
./NGp2Ng==.html
|
qi ben qiu mo
|
|
9854
|
离本趣末
|
离
|
lí běn qū mò
|
趣:通“趋”,趋向。丢掉根本,追逐末节
|
汉 徐幹《中论 考伪》:“以此毒天下之民,莫不离本趣末,事以伪成。”
|
LBQ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舍本逐末
|
|
./YzNr.html
|
li ben qu mo
|
|
16071
|
降本流末
|
降
|
jiàng běn liú mò
|
犹言舍本逐末。
|
明·何景明《序》:“人才则由实而虚,文教则由振而委,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!”
|
JBL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本逐末
|
|
./M3ltZw==.html
|
jiang ben liu mo
|
|
17869
|
弃重取轻
|
弃
|
qì zhòng qǔ qīng
|
弃:抛开。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轻也。”...
|
QZQ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本逐末
|
|
./N3MyOA==.html
|
qi zhong qu qing
|
|
19021
|
寻流逐末
|
寻
|
xún liú zhú mò
|
犹舍本求末。
|
宋·朱熹《答吕伯恭书》:“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,而讲话又多强探,必取寻流逐末之弊,推类以求,众病非一 宋·朱熹《答吕伯恭书》:“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,而讲话又多强探,必取寻流逐末之弊,推类以求,众病非一,而其源皆在此。”...
|
XLZM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舍本逐末
|
|
./NWk2cQ==.html
|
xun liu zhu mo
|
|
25192
|
因小失大
|
因
|
yīn xiǎo shī dà
|
因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。
|
汉 刘昼《新论》:“灭国亡身为天下笑,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。”
|
YXS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舍本逐末
|
一举两得
|
./MnNxbw==.html
|
yin xiao shi da
|
|
23258
|
舍本求末
|
舍
|
shě běn qiú mò
|
舍:舍弃;求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 舍:舍弃;求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...
|
《关尹子 一宇》:“殊不知舍源求流,无时得源。舍本求末,无时得本。”
|
SBQ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舍本逐末、本末倒置
|
|
./MjRoMg==.html
|
she ben qiu mo
|
|
3456
|
买椟还珠
|
买
|
mǎi dú huán zhū
|
椟:木匣;珠:珍珠。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;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。比喻没有眼光;取舍不当。
|
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 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,为木兰之柜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辑以羽翠,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。”...
|
MDH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本逐末、本末倒置、反裘负薪
|
去粗取精
|
./MXE0ZQ==.html
|
mai du huan zhu
|
|
22045
|
从容就义
|
从
|
cóng róng jiù yì
|
从容:不慌不忙;镇定自若;就义:为正义事业而牺牲。非常镇静;毫不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。
|
宋 朱熹《近思录》:“感慨杀身者易,从容就义者难。”
|
CRJ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舍生取义
|
贪生怕死
|
./c2dn.html
|
cong rong jiu yi
|
|
25142
|
以身许国
|
以
|
yǐ shēn xǔ guó
|
许:预先答应给与。把身体献给国家。指尽忠报国;临难不苟。
|
《南史 羊侃传》:“久以淡为死,犹复在邪?吾以身许国,誓死行阵,终不以尔而生进退。”
|
YSX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生取义、以身殉职、肝脑涂地
|
苟且偷生、苟且偏安、贪生怕死
|
./MnJ3ZQ==.html
|
yi shen xu guo
|
|
16852
|
取义成仁
|
取
|
qǔ yì chéng rén
|
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|
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|
QYC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生取义、杀身成仁
|
|
./NHBybw==.html
|
qu yi cheng ren
|
|
24114
|
舍身取义
|
舍
|
shě shēn qǔ yì
|
舍:舍弃;身:生命;取:求取;义;正义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
|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
|
SSQ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生取义、杀身成仁
|
贪生怕死
|
./ODA0cw==.html
|
she shen qu yi
|
|
21902
|
成仁取义
|
成
|
chéng rén qǔ yì
|
仁:仁爱;义:道义;正义。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|
CRQ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舍生取义、舍身成仁
|
苟且偷生
|
./cHhj.html
|
cheng ren qu yi
|
|
4974
|
奋不顾身
|
奋
|
fèn bù gù shēn
|
奋:振作精神;鼓起干劲。指勇往直前;不顾个人安危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。”
|
FBG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舍生忘死、万死不辞
|
畏缩不前、贪生怕死
|
./MTF0NA==.html
|
fen bu gu she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