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6454
|
胆战心寒
|
胆
|
dǎn zhàn xīn hán
|
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战心寒,不敢出战。”
|
DZX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
|
神色自若
|
./dXN3.html
|
dan zhan xin han
|
|
7129
|
胆战心慌
|
胆
|
dǎn zhàn xīn huāng
|
同“胆战心惊”。
|
明·汪廷讷《种玉记·赴约》:“牛郎织女图欢会,蜂喧蝶嚷须回避,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。”
|
DZXH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
|
|
./M2R6bw==.html
|
dan zhan xin huang
|
|
12751
|
股战而栗
|
股
|
gǔ zhàn ér lì
|
战:怕;栗:发抖。两腿发抖,不停地哆嗦。形容恐惧异常。
|
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(魏勃)因退立,股战而栗,恐不能言者,终无它语。”
|
GZEL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、不寒而栗
|
|
./MTcwbQ==.html
|
gu zhan er li
|
|
6447
|
担惊受怕
|
担
|
dān jīng shòu pà
|
惊:惊恐。担受惊恐、害怕。
|
元 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三折:“俺出门红月乍平西,归时犹未夕阳低,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。”
|
DJS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战心惊、坐立不安
|
稳如泰山、坦然自若
|
./dW5j.html
|
dan jing shou pa
|
|
6378
|
大惊失色
|
大
|
dà jīng shī sè
|
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
|
DJ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战心惊、心惊肉跳、面如土色
|
不动声色、若无其事、从容不迫
|
./dHI0.html
|
da jing shi se
|
|
6222
|
胆颤心惊
|
胆
|
dǎn chàn xīn jīng
|
颤:发抖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
|
元 施惠《幽闺记 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|
DCX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、心惊肉跳、魂不附体、面无人色
|
神色不惊、镇定自若、满不在乎
|
./NHlt.html
|
dan chan xin jing
|
|
15372
|
惊恐万状
|
惊
|
jīng kǒng wàn zhuàng
|
万状:各种样子。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。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。
|
宋 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状而莫支。”
|
JKW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、心惊胆战
|
不动声色、处之泰然
|
./MWgxNg==.html
|
jing kong wan zhuang
|
|
21695
|
触目惊心
|
触
|
chù mù jīng xīn
|
触目:眼睛看到;惊:震惊。眼睛看到;内心感到吃惊。形容事态严重;令人震惊。也作“怵目惊心”、“惊心怵 触目:眼睛看到;惊:震惊。眼睛看到;内心感到吃惊。形容事态严重;令人震惊。也作“怵目惊心”、“惊心怵目”。...
|
清 林则徐《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》:“尔等更当触目惊心,如再观望迁延,以身试法,则是孽由自作,死有余 清 林则徐《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》:“尔等更当触目惊心,如再观望迁延,以身试法,则是孽由自作,死有余辜,毋谓言之不早也。”...
|
CM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战心惊、惊心动魄
|
司空见惯、习以为常
|
./NDZ1.html
|
chu mu jing xin
|
|
26321
|
畏葸不前
|
畏
|
wèi xǐ bù qián
|
不敢向前。葸:害怕。
|
《清史稿 高宗纪二》:“丁卯,以扈从行困畏葸不前,褫丰安公爵、田国思侯爵,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。”
|
WXBQ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、望而却步
|
无所畏惧、勇往直前
|
./MmdvaQ==.html
|
wei xi bu qian
|
|
6847
|
胆破心惊
|
胆
|
dǎn pò xīn jīng
|
形容非常害怕
|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四回:“猛抬头,人人自胆破心惊!钟声半彻云霄,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。”
|
DPX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战心惊、胆破心寒
|
镇定自若
|
./OGYyMA==.html
|
dan po xin jing
|
|
7676
|
胆惊心颤
|
胆
|
dǎn jīng xīn chàn
|
惊:惊惧,害怕;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
|
金·王吉昌《永遇乐》词:“知剑刚锋,百魔剿退,胆惊心颤。”
|
DJXC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惊、胆颤心惊
|
神色不惊
|
./OGYydQ==.html
|
dan jing xin chan
|
|
7130
|
胆战心摇
|
胆
|
dǎn zhàn xīn yáo
|
同“胆战心惊”。
|
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惊变》:“呀,你道失机的哥舒翰,称兵的安禄山,赤紧的离了渔阳,陷了东京,破了潼关,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惊变》:“呀,你道失机的哥舒翰,称兵的安禄山,赤紧的离了渔阳,陷了东京,破了潼关,唬得人胆战心摇。”...
|
DZX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战心慌、胆战心惊
|
神色不惊
|
./M2R6eQ==.html
|
dan zhan xin yao
|
|
7674
|
胆略兼人
|
胆
|
dǎn lüè jiān rén
|
胆略:勇气和智谋;兼:加倍;兼人:超过别人。形容胆量和谋略胜过常人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:“孙权与陆逊论周瑜、鲁肃及蒙曰:‘公瑾雄烈,胆略兼人。’”
|
DLJR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胆略过人
|
|
./OGYyYQ==.html
|
dan lüe jian ren
|
|
2569
|
破胆寒心
|
破
|
pò dǎn hán xīn
|
犹胆颤心惊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 :“臣永所以破胆寒心,豫言之累年。”
|
PDH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破心惊
|
|
./NGphbQ==.html
|
po dan han xin
|
|
6910
|
胆破心寒
|
胆
|
dǎn pò xīn hán
|
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。
|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一卷:“胆破心寒,比敌人慑服之状;风声鹤唳,惊士卒败北之魂。”
|
DPXH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破心惊
|
神色自若
|
./dXMy.html
|
dan po xin han
|
|
7131
|
胆壮气粗
|
胆
|
dǎn zhuàng qì cū
|
见“胆粗气壮”。
|
袁静《不可战胜的力量》:“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,有他指挥我们打仗,我们心里特别踏实,胆壮气粗。 袁静《不可战胜的力量》:“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,有他指挥我们打仗,我们心里特别踏实,胆壮气粗。”...
|
DZQ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粗气壮
|
|
./M2UwaQ==.html
|
dan zhuang qi cu
|
|
7115
|
胆丧魂惊
|
胆
|
dǎn sàng hún jīng
|
同“胆裂魂飞”。
|
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,到此也胆丧魂惊,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!”
|
DSH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裂魂飞
|
神色自若
|
./M2R0dQ==.html
|
dan sang hun jing
|
|
19137
|
心颤魂飞
|
心
|
xīn chàn hún fēi
|
颤:颤动,发抖。心颤抖,魂飞散。形容惊恐不安
|
苏雪林《玉溪诗迷·附录》:“是心颤魂飞时的言语,是肠回荡气时的哀音。”
|
XCH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颤心惊
|
|
./NzB0bw==.html
|
xin chan hun fei
|
|
18361
|
心惊胆颤
|
心
|
xīn jīng dǎn chàn
|
见“心惊胆战”。
|
《秦并六国平话》上卷:“城前发喊,惊得赵王心惊胆颤,文武诸将仓皇无计。”
|
XJD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胆颤心惊、心惊胆战、心惊胆寒
|
|
./NWZ4Mg==.html
|
xin jing dan chan
|
|
6455
|
胆战心惊
|
胆
|
dǎn zhàn xīn jīng
|
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|
元 郑光祖《刍梅香》第三折:“见他时胆战心惊,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。”
|
DZX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胆颤心惊、面无人色
|
镇定自若、满不在乎
|
./dXQ2.html
|
dan zhan xin jing
|
|
3300
|
卖主求荣
|
卖
|
mài zhǔ qiú róng
|
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
|
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59回:“得势则聚若蝇蚊,失势则散若鸟兽,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。”
|
MZQ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背主求荣
|
|
./ZTlt.html
|
mai zhu qiu rong
|
|
3408
|
卖儿鬻女
|
卖
|
mài ér yù nǚ
|
鬻:卖。指穷困到极点;无法养家糊口;维持生活;被迫卖掉自己的儿女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7回:“破家荡产,鬻儿卖女,时有所闻。”
|
MEY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井离乡、哀鸿遍野、家破人亡
|
丰衣足食、四海升平、饱食暖衣
|
./MWx4aw==.html
|
mai er yu nu
|
|
1699
|
背义负信
|
背
|
bèi yù fù xìn
|
指背弃道义,不守信用。
|
见“背信弃义”。
|
BYF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
|
一诺千金
|
./MzNpcQ==.html
|
bei yu fu xin
|
|
17218
|
弃义倍信
|
弃
|
qì yì bèi xìn
|
背离信义。谓不讲道义,不守信用。倍,通“背”。
|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,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。”
|
QYBX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
|
|
./NGxhYQ==.html
|
qi yi bei xin
|
|
26571
|
违信背约
|
违
|
wéi xìn bèi yuē
|
违:违背。失信于人,背弃约定,毫无信义可言
|
《周书·武帝纪下》:“伪齐违信背约,恶稔祸盈。”
|
WXB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
|
信守诺言
|
./N3FncQ==.html
|
wei xin bei yue
|
|
10029
|
离心离德
|
离
|
lí xīn lí dé
|
心:思想;德:信念。思想不统一;信念不一致。形容人心各异;各行其是。
|
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受有亿兆夷人,离心离德;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|
LXL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、三心二意、离经背道
|
忠贞不二、同心同德
|
./MWxvZQ==.html
|
li xin li de
|
|
17870
|
弃信违义
|
弃
|
qì xìn wéi yì
|
信:信用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
|
清·陈确《分三秦论》:“弃信违义,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,以自行其智,虽得天下,其亡益违。”
|
QXW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、弃信忘义、背信负义
|
|
./N3MyaQ==.html
|
qi xin wei yi
|
|
26088
|
忘恩负义
|
忘
|
wàng ēn fù yì
|
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;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恩:恩惠;负:违背;义:情义。
|
元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:“他怎生忘恩负义?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。”
|
WEF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、恩将仇报
|
感恩戴德、以德报怨、饮水思源
|
./MmNlYw==.html
|
wang en fu yi
|
|
17871
|
弃信忘义
|
弃
|
qì xìn wàng yì
|
弃:丢弃;信:信用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
|
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|
QXW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信弃义、背信负义、弃信违义
|
|
./N3Mycw==.html
|
qi xin wang yi
|
|
1690
|
背公向私
|
背
|
bèi gōng xiàng sī
|
指损公肥私,违法求利。
|
《宋书 百官志下》:“二千石不奉诏书,遵承典制,背公向私,旁诏守利,侵渔百姓,聚敛为奸。”
|
BGX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公营私
|
大公无私
|
./MzNiaQ==.html
|
bei gong xiang si
|
|
3161
|
凭城借一
|
凭
|
píng chéng jiè yī
|
背城借一。谓与敌决一死战。
|
《宋书·袁淑传》:“负塞残孽,阻山烬党,收险窃命,凭城借一,则当因威席卷,乘机芟剿。”
|
PCJ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背城借一
|
|
./NGoyMA==.html
|
ping cheng jie yi
|
|
2230
|
背义忘恩
|
背
|
bèi yù wàng ēn
|
指背弃道义,忘却恩德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
|
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不想他背义忘恩,更待干罢。”
|
BYWE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恩忘义、忘恩弃义
|
感恩戴德
|
./MzNqMA==.html
|
bei yu wang en
|
|
1698
|
背义负恩
|
背
|
bèi yù fù ēn
|
指背弃道义,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。
|
《旧唐书 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 《旧唐书 乔琳传》:“上以其累经重任,顿亏臣节,自受逆命,颇闻讥谐悖慢之言,背义负恩,固不可舍,命斩之。”...
|
BYFE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恩忘义、忘恩负义
|
以德报怨、知恩必报
|
./MzNpZw==.html
|
bei yu fu en
|
|
2224
|
背恩负义
|
背
|
bèi ēn fù yì
|
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
|
《陈书 陈宝应传》:“遂乃背恩负义,各立异图。”
|
BEF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恩忘义、忘恩负义
|
以德报怨
|
./MzM5YQ==.html
|
bei en fu yi
|
|
1687
|
背恩弃义
|
背
|
bèi ēn qì yì
|
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
|
汉 桓宽《盐铁论 未通》:“反以身劳民,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。”
|
BEQ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恩负义、背恩忘义
|
知恩必报
|
./MzM5aw==.html
|
bei en qi yi
|
|
1686
|
背本就末
|
背
|
bèi běn jiù mò
|
指背离根本,追逐末节。
|
《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》:“何期臣仆吴越,背本就末乎?”
|
BBJ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本趋末、背本逐末
|
|
./MzM3Yw==.html
|
bei ben jiu mo
|
|
1327
|
背城一战
|
背
|
bèi chéng yī zhàn
|
背:背向。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。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。
|
晋 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若理穷力屈,祸败必及,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,同死社稷,以见先帝可也。”
|
BC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背水一战、背城借一
|
|
./ajFr.html
|
bei cheng yi zhan
|
|
1991
|
背水为阵
|
背
|
bèi shuǐ wéi zhèn
|
背:背向。背对河布阵,拼死作战。比喻决一作战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乃使万人先行,出,背水陈。赵军望见而大笑。”
|
BSW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背水一战、背水结阵
|
|
./OGZ3YQ==.html
|
bei shui wei zhen
|
|
939
|
珥金拖紫
|
珥
|
ěr jīn tuō zǐ
|
珥:插;拖:下垂。插金珰,拖紫袍。指官位显赫
|
《梁书 明山宾传》:“明祭酒虽出抚大藩,拥旄推毂,珥金拖紫,而恒事屡空。”
|
EJT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背紫腰金
|
|
./NnE0eQ==.html
|
er jin tuo zi
|
|
1802
|
背生芒刺
|
背
|
bèi shēng máng cì
|
犹言芒刺在背。同“背若芒刺”。
|
清 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百十二回:“适才听智兄之言,觉得背生芒刺。”
|
BSM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背若芒刺、芒刺在背
|
|
./Njc3MA==.html
|
bei sheng mang ci
|
|
9211
|
南辕北辙
|
南
|
nán yuán běi zhé
|
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》:“以广地尊名,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。”
|
NYB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背道而驰
|
有的放矢
|
./MXMyeQ==.html
|
nan yuan bei zhe
|
|
11939
|
高人一筹
|
高
|
gāo rén yī chóu
|
高人:比一般人高;筹:筹码。比一般人高出一个筹码。指胜过别人。
|
明·归有光《震川集·别集·七·与沈敬甫七首》:“圹志、子建云亦似。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,何论前世有屈原 明·归有光《震川集·别集·七·与沈敬甫七首》:“圹志、子建云亦似。但千古哭声未尝不同,何论前世有屈原,贾生耶?以发吾之愤愤而已!钦甫云:更似高人一筹也。”...
|
GRY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胜人一筹
|
|
./MTUyYw==.html
|
gao ren yi chou
|
|
13338
|
可操左券
|
可
|
kě cāo zuǒ quàn
|
操:掌握;左券: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,双方各执其一,左券即左联,常用为索偿的凭证。比喻成功有把握。
|
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。”
|
KCZ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胜利在望
|
|
./MW0ydQ==.html
|
ke cao zuo quan
|
|
6368
|
大获全胜
|
大
|
dà huò quán shèng
|
战胜对方;取得全部胜利。
|
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葛令公生遗弃儿》:“唐代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……梁家大获全胜。”
|
DHQ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胜利而归
|
一败涂地
|
./dG9j.html
|
da huo quan sheng
|
|
21896
|
成败论人
|
成
|
chéng bài lùn rén
|
论:衡量;评定。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。
|
宋 苏轼《孔北海赞序》:“世以成败论人物,故操得英雄之列。”
|
CBL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胜败论人
|
|
./cHY0.html
|
cheng bai lun ren
|
|
8825
|
探囊胠箧
|
探
|
tàn náng wú qiè
|
用手摸袋子,撬开小箱子。指偷盗。
|
语出《庄子 胠箧》:“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,而为守备,则必摄缄縢,固扃鐍。”
|
TNW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胠箧探囊
|
|
./MzEwNg==.html
|
tan nang wu qie
|
|
13605
|
胡作非为
|
胡
|
hú zuò fēi wéi
|
指毫无顾忌或不考虑后果地肆意行动。非为;干坏事。
|
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或诬好吃懒做,或诬胡作非为。”
|
HZF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胡为乱做、为非作歹、妄作胡为
|
安分守己、循规蹈矩
|
./MTk3cw==.html
|
hu zuo fei wei
|
|
10990
|
乱作胡为
|
乱
|
luàn zuò hú wéi
|
犹胡作非为。
|
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二折:“直这般无廉鲜耻,乱作胡为。”
|
LZHW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胡作非为
|
|
./NGNrbw==.html
|
luan zuo hu wei
|
|
27466
|
误作非为
|
误
|
wù zuò fēi wéi
|
犹言胡作非为。
|
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诛妖檄文》:“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,多系平日误作非为,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。”
|
WZFW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胡作非为
|
|
./NWNwOA==.html
|
wu zuo fei wei
|
|
26106
|
无法无天
|
无
|
wú fǎ wú tiān
|
法:法纪;天:天理。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;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;不受管束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,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。”
|
WFW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胡作非为、为非作歹
|
安分守己、循规蹈矩
|
./MmN0dw==.html
|
wu fa wu tia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