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
11258 老罴当道 lǎo pí dāng dào 比喻猛将镇守要塞。 《北史·王罴传》:“罴除华州剌史……便袒身露髻徒跣,持一白棒,大呼而出,谓曰:‘老罴当道卧,貉子那得 ... LPDD 生僻成语 褒义成语 老熊当道 ./MWtsaQ==.html lao pi dang dao
10821 流口常谈 liú kǒu cháng tán 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。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7回:“这四个字,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。” LKCT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老生常谈 ./NGFtbw==.html liu kou chang tan
15113 旧话重提 jiù huà chóng tí 过去说过的;现在又提起了。 柯岩《寻找回来的世界》:“迟威他们不再决定调吴家驹时就抛这个材料,现在都旧话重提,原因何在呢?” JHC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生常谈、旧事重提 闻所未闻 ./Yjlr.html jiu hua chong ti
21883 陈词滥调 chén cí làn diào 陈词: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;滥:空泛;失真。陈旧、空泛、不切实际的论调。 萧乾《老报人馀笔 随想录》:“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,诸如‘众所周知’。” CCL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老生常谈、旧调重谈 言简意赅 ./cG4y.html chen ci lan diao
11067 老羞变怒 lǎo xiū biàn nù 老:很。因羞愧恼恨而发怒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辞院》:“想因却奁一事,太激烈了,故此老羞变怒耳。” LXBN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老羞成怒 兴高采烈 ./N2s3cQ==.html lao xiu bian nu
11773 规规矩矩 guī guī jǔ jǔ 指人的品行方正,谨守礼法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说了不多几句话,宝玉也来了,进门见了王夫人,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。” GGJ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老实实 有伤风化、不三不四 ./NnFrOA==.html gui gui ju ju
1768 白叟黄童 bái sǒu huáng tóng 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。泛指老老少少。 明 无名氏《衣锦还乡》第四折:“仰赖圣德仁慈,白叟黄童,焚香顶礼,俺永享快乐也。” BSH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老少少 ./NjZxMg==.html bai sou huang tong
6781 大大小小 dà dà xiǎo xiǎo 指大小人物或事物等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小人只认的大郎一个养家经纪人,且是在街上做些买卖,大大小小,不曾恶了 ... DDX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老少少 ./Nnl0Zw==.html da da xiao xiao
16893 七老八小 qī lǎo bā xiǎo 指老人与小孩。老老少少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五章:“起开,我又不七老八小的,搀着架着干什么?” QLB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老少少 ./NnY0bw==.html qi lao ba xiao
14151 黄童白叟 huáng tóng bái sǒu 黄发儿童,白发老人。泛指老人与孩子。 唐 韩愈《元和圣德》诗:“卿士庶人,黄童白叟,踊跃欢呀。” HTB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老老少少、黄童皓首 ./MWJyZw==.html huang tong bai sou
10473 老而不死 lǎo ér bù sǐ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,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。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幼而不孙弟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是为贼。” LEB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老而不死是为贼 ./MW5idQ==.html lao er bu si
10035 老蚌生珠 lǎo bàng shēng zhū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。后指老年得子。 《北齐书·陆印传》:“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。” LBS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蚌珠胎 ./MWx3Zw==.html lao bang sheng zhu
11215 老蚌珠胎 lǎo bàng zhū tāi 指老妇人得子 清 姚鼐《香亭得雄于其去岁所失小郎有再生之征一诗为贺兼以识异》:“金环乘穴真堪信,老蚌珠胎倍可欣。” LBZT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老蚌生珠 ./Y2Rh.html lao bang zhu tai
10340 老来有喜 lǎo lái yǒu xǐ 指老年有喜事 LLY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蚌生珠、老来得子 ./N2tkaw==.html lao lai you xi
22352 沉滓泛起 chén zǐ fàn qǐ 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。 鲁迅《二心集·沉滓的泛起》:“全国人民宜各立所志,各尽所能,各抒所见。” CZFQ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老调重弹、沉渣泛起 ./cGx5.html chen zi fan qi
4808 发短心长 fà duǎn xīn cháng 发短:指年老;心长:智谋深。头发稀少,心计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谋高。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发短,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” FDX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谋深算 ./em5j.html fa duan xin chang
10130 老于世故 lǎo yú shì gù 老于:老练;有经验;世故:处世的经验。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。 唐 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中朝大官老于事。” LYS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谋深算 乳臭未干、涉世未深 ./MW8wYQ==.html lao yu shi gu
11779 工于心计 gōng yú xīn jì 工:擅长。擅长用心谋划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她刚才就劝我母亲快买外汇,我看女人全工于心计的。” GYX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谋深算 ./NnkzbQ==.html gong yu xin ji
11075 老骥嘶风 lǎo jì sī fēng 嘶:马叫。马老了但雄风犹在,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《光明日报》1980.8.18:“‘老骥嘶风,英心不退’,年富力强的青、壮、少年又当如何!” LJS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老马嘶风 ./N2tlNA==.html lao ji si feng
23791 识途老马 shí tú lǎo mǎ 认识路的老马。比喻熟悉情况、富有经验的人。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管仲、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,春往冬反,迷惑失道。管仲曰:'老马 ... STLM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老马识途、驾轻就熟 初出茅庐、乳臭未干 ./NHl3YQ==.html shi tu lao ma
9995 老当益壮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老:老年;当:应当;应该;益:更加;壮:强壮;壮盛;虽然年纪很大了;但志气和身体更壮。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丈夫为志,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” LDYZ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老骥伏枥 未老先衰 ./MWtvdQ==.html lao dang yi zhuang
11073 老马嘶风 lǎo mǎ sī fēng 嘶:马叫。马老了但雄风犹在,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‘老马嘶风,英心未退’了!” LMS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老骥嘶风 ./N2tjZw==.html lao ma si feng
25595 有生之年 yǒu shēng zhī nián 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;即指馀年。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俾臣得保蚁命,此后有生之年,莫非主上所赐,惟求格外垂怜。” YSZN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耄耋之年 豆蔻年华 ./NXQ4cw==.html you sheng zhi nian
16406 耆德硕老 qí dé shuò lǎo 盛德高年的人 唐 李翱《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》:“其后以南省事疏,乃带平章之号,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,莫得居之焉。” QDS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耆儒硕老 ./ZnZl.html qi de shuo lao
17169 耆年硕德 qí nián shuò dé 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,泛指年高。硕:大。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。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海防》:“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,虽不乏人,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,胆识俱优者,恐难其选。 ... QNS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耆德硕老 ./NGtwNg==.html qi nian shuo de
23145 三十而立 sān shí ér lì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 SSE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而立之年 ./MjF3aw==.html san shi er li
3672 磨嘴皮子 mó zuǐ pí zǐ 说废话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84章:“别白磨嘴皮子了,咱们反破坏,把糟蹋麦子的鸡全砸扁它!” MZP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耍嘴皮子 ./NnFxMg==.html mo zui pi zi
9603 弄巧呈乖 nòng qiǎo chéng guāi 呈:显示;乖:机警。指卖弄乖巧,耍小聪明 元·无名氏《黄鹤楼》第三折:“你若是弄巧呈乖,我着你须臾间除鳞切尾。” NQCG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耍小聪明 ./N3NnZQ==.html nong qiao cheng guai
26507 玩弄词藻 wán nòng cí zǎo 以经常虚伪地使用华丽词语为标志的言语行为 WNC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耍笔杆子 ./NnJzNA==.html wan nong ci zao
23851 耍嘴皮子 shuǎ zuǐ pí zi 指光说不做。也指卖弄口才(含贬义)。 傅光明《从老舍之死看老舍的幽默与悲剧意识》:“他绝不是那种耍嘴皮子,卖弄搞笑那种作家。” SZP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耍舌头 ./NTEybQ==.html shua zui pi zi
9379 耐人咀嚼 nài rén jǔ jué 指耐人寻味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 白香山诗一》:“坦易者多触景生情,因事起意,眼前景,口头语,自能沁人心脾,耐人咀 ... NRJ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耐人寻味 ./ZXpx.html nai ren ju jue
13796 回味无穷 huí wèi wú qióng 回味: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;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;穷:穷尽。比喻事后越想;越觉得意味深长。也比喻 ... 宋 王禹偁《小畜集 卷六 橄榄》诗:“良久有回味,始觉甘如饴。” HWW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耐人寻味 索然无味、味如嚼蜡 ./MWM0cw==.html hui wei wu qiong
879 耳后风生 ěr hòu fēng shēng 形容驰驱迅速 《梁书 曹景宗传》:“觉耳后风生,鼻头出火,此乐使人忘死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 EHF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后生风 ./NnB5dQ==.html er hou feng sheng
737 耳后生风 ěr hòu shēng fēng 像耳后刮风一样。形容激烈、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。 《梁书·曹景宗传》:“景宗谓所亲曰:‘我昔日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……觉耳后生风,鼻头 ... EHSF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耳后风生 ./emU2.html er hou sheng feng
4309 面命耳训 miàn mìng ěr xùn 命:训诫。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,要求严格 郭沫若《十批判书·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》:“而对于秦始皇,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。” MME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提面命 ./OGJuOA==.html mian ming er xun
4532 面命耳提 miàn mìng ěr tí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 宋 刘克庄《拟撰科诏回奏》:“词意有未稳处,仰荷明主亲酒奎画,不啻面命耳提。” MMET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耳提面命 ./MXN3ZQ==.html mian ming er ti
735 耳根清净 ěr gēn qīng jìng 耳边无事噪聒。指无事打扰。 《圆觉经》上卷:“闻清净故,耳根清净,根清净故,耳识清净。” EGQ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耳根干净、耳边清净 ./emRt.html er gen qing jing
883 耳濡目及 ěr rǔ mù jí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明 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 ERM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击、耳濡目染、耳习目染 ./NnExdw==.html er ru mu ji
746 耳闻目睹 ěr wén mù dǔ 闻;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见亲眼看到。 鲁迅《呐喊 一件小事》:“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 EWM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 闭目塞听 ./emhz.html er wen mu du
885 耳闻目染 ěr wén mù rǎn 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丛维熙《北国草》第一章:“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,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。” EWMR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 ./NnEzYQ==.html er wen mu ran
19677 染苍染黄 rǎn cāng rǎn huáng 苍:青色。比喻变化不定,反复无常。 《墨子·所染》:“见染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 RCRH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 ./MXpodw==.html ran cang ran huang
19793 日濡月染 rì rú yuè rǎn 濡:浸润。染:熏染。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。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。亦作“日渐月染”。 清·魏祝亭《两粤傜俗记》:“因避徭赋,举家窜入,日濡月染,凡饮食衣服器用,皆与真傜无异。” RRYR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、日渐月染 ./NHJqdQ==.html ri ru yue ran
783 耳熏目染 ěr xūn mù rǎn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EXMR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 ./NnE0ZQ==.html er xun mu ran
882 耳濡目击 ěr rǔ mù jī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 ERM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、耳染目濡、耳习目染 ./NnExbQ==.html er ru mu ji
881 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ǔ 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 ... ERMR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、耳濡目击 ./NnExMg==.html er ran mu ru
888 耳习目染 ěr xí mù rǎn 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,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。” EXMR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、耳濡目击、耳濡目及 ./NnE0NA==.html er xi mu ran
16515 潜移默化 qián yí mò huà 潜:暗地里;不见形迹。指人思想、性格在长期的外界影响下;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。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慕贤》:“人在少年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 ... QYM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耳濡目染、近朱者赤、潜移暗化 洁身自好、无动于衷 ./MXd4eQ==.html qian yi mo hua
13842 焕然一新 huàn rán yī xīn 焕然:形容有光彩。光彩夺目;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。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;显得很光彩。 唐 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》:“其有晋宋名迹,焕然如新,已历数百年,纸素彩色未甚败。 ... HRYX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耳目一新、焕然如新 依然如故 ./MWQ1Zw==.html huan ran yi xin
12483 股肱心腹 gǔ gōng xīn fù 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心腹:亲信。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:“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,倘有疏虞,如之奈何?” GGX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耳目心腹、股肱心膂、股肱之臣 ./ODN5aw==.html gu gong xin fu
781 耳目心腹 ěr mù xīn fù 耳目:指侦探消息的人。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》:“如善其便捷,任以耳目心腹,未有不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者。” EMXF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耳目股肱、股肱腹心、股肱心腹 ./NnEwaQ==.html er mu xin f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