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7685
|
秋风扫叶
|
秋
|
qiū fēng sǎo yè
|
比喻威力大、气势猛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九卷:“[程万里]每日间见元兵所过,残灭如秋风扫叶,心中暗暗悲痛,正是:宁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九卷:“[程万里]每日间见元兵所过,残灭如秋风扫叶,心中暗暗悲痛,正是:宁为太平犬,莫作离乱人。”...
|
QF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风扫落叶
|
|
./NmV4bQ==.html
|
qiu feng sao ye
|
|
11805
|
过耳秋风
|
过
|
guò ěr qiū fēng
|
刮过耳边的秋风。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
|
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|
GEQ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风过耳
|
|
./N20yNA==.html
|
guo er qiu feng
|
|
19449
|
如风过耳
|
如
|
rú fēng guò ěr
|
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。比喻漠不关心,不相关涉。
|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|
RFG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风过耳
|
|
./MjFiNg==.html
|
ru feng guo er
|
|
15590
|
金风送爽
|
金
|
jīn fēng sòng shuǎng
|
金风:指秋天的风。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,秋为金。秋风带来了凉意。
|
鲁迅《孔诞祝圣言感》:“金风送爽,凉露惊秋。”
|
JF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风送爽
|
|
./NDAxYQ==.html
|
jin feng song shuang
|
|
17687
|
秋高气肃
|
秋
|
qiū gāo qì sù
|
形容秋日晴空高朗,气候凉爽宜人。
|
宋 张抡《醉落魄 咏秋》词之四:“秋高气肃,西风又拂盈盈菊。”
|
QGQ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高气爽
|
|
./NmV5Zw==.html
|
qiu gao qi su
|
|
8089
|
天高气爽
|
天
|
tiān gāo qì shuǎng
|
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、气候凉爽宜人
|
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楔子:“今日天高气爽,众头目每向沙堤射猎一番。”
|
TG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高气爽、天高气清
|
|
./NzI4aQ==.html
|
tian gao qi shuang
|
|
17686
|
秋高气和
|
秋
|
qiū gāo qì hé
|
形容秋空高朗、天气晴和。
|
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小燕便服轻车,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,那时秋高气和,尘软蹄轻,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却说小燕便服轻车,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,那时秋高气和,尘软蹄轻,不一会已到了门口,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。”...
|
QGQ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高气爽、秋高气肃
|
|
./NmV5Ng==.html
|
qiu gao qi he
|
|
16659
|
秋高气爽
|
秋
|
qiū gāo qì shuǎng
|
形容秋季天空晴朗;气候凉爽宜人。
|
唐 杜甫《崔氏东山草堂》诗:“爱汝玉山草堂静,高秋爽气相鲜新,暗风吹乱蛩悲咽。”
|
QG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秋高气肃
|
春雨绵绵
|
./MXpvdQ==.html
|
qiu gao qi shuang
|
|
20906
|
种麦得麦
|
种
|
zhòng mài dé mài
|
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
|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用民》:“夫种麦而得麦,种稷而得稷。”
|
ZMD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
|
|
./ODY5Mg==.html
|
zhong mai de mai
|
|
13370
|
科头箕踞
|
科
|
kē tóu jī jù
|
科头:不戴帽子;箕踞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。
|
唐 王维《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》诗:“科头箕踞长松下,白眼看他世上人。”
|
KTJ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科头箕裾
|
|
./NDNxdw==.html
|
ke tou ji ju
|
|
13423
|
科头箕裾
|
科
|
kē tóu jī jù
|
科头:不戴帽子;裾:通“倨”,傲慢;箕裾:两腿分开而坐。不戴帽子,席地而坐。形容不拘礼法
|
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入道》:“这搭儿瀑布飞流,青松夹道,将蒲团打坐一回,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,白眼看他 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入道》:“这搭儿瀑布飞流,青松夹道,将蒲团打坐一回,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,白眼看他世上人。”...
|
KTJ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科头箕踞
|
|
./OGNxNA==.html
|
ke tou ji ju
|
|
13296
|
科头跣足
|
科
|
kē tóu xiǎn zú
|
光着头赤着脚。
|
宋 田昼《筑长堤》:“科头跣足不得稽,要与官长修长堤。”
|
KTX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科头赤足
|
|
./MWlsYQ==.html
|
ke tou xian zu
|
|
3123
|
蓬头跣足
|
蓬
|
péng tóu xiǎn zú
|
蓬:散乱。跣:赤脚。头发散乱,双脚赤裸。形容人衣冠不整,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。亦作“披头跣足”、“蓬头 蓬:散乱。跣:赤脚。头发散乱,双脚赤裸。形容人衣冠不整,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。亦作“披头跣足”、“蓬头赤脚”。...
|
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7卷:“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,其妻蓬头跣足,随伴送饭。”
|
PTX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科头跣足
|
|
./NGkwcw==.html
|
peng tou xian zu
|
|
3226
|
被发跣足
|
被
|
pī fà xiǎn zú
|
被发:披散头发;跣足:赤脚。披散头发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|
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王侃》:“瞥见一画衣女子,被发跣足,冒风而至,连呼:‘三郎救我命!’”
|
PFX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科头跣足、披发跣足
|
|
./OGpyZw==.html
|
pi fa xian zu
|
|
13243
|
科头赤足
|
科
|
kē tóu chì zú
|
科头:不戴帽子。露着头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|
明·唐寅《偶成》诗:“科头赤足芝荷衣,徙倚藤床对夕晖。”
|
KTC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科头跣足、跣足科头
|
|
./OGNxZQ==.html
|
ke tou chi zu
|
|
4036
|
秘而不言
|
秘
|
mì ér bù yán
|
见“秘而不露”。
|
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七卷:“骋益忧惧,秘而不言。”
|
MEB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秘而不宣
|
泄漏天机
|
./NGR6aQ==.html
|
mi er bu yan
|
|
4370
|
密而不宣
|
密
|
mì ér bù xuān
|
宣:公开。保守秘密,不肯公开宣布
|
|
MEB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秘而不宣
|
|
./OHJhYQ==.html
|
mi er bu xuan
|
|
13786
|
讳莫如深
|
讳
|
huì mò rú shēn
|
讳:瞒着不说;深:事件重大。原指事情重大;因而隐瞒不言。后比喻隐瞒得非常严;唯恐别人知道。
|
《穀梁传 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何也?讳莫如深,深则隐。苟有所见,莫如深也。”
|
HMR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秘而不宣、守口如瓶、高深莫测
|
直言不讳、和盘托出、显而易见
|
./MWJ2dw==.html
|
hui mo ru shen
|
|
3366
|
秘而不露
|
秘
|
mì ér bù lù
|
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董昭传》:“秘而不露,使权得志,非计之上。”
|
MEB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秘而不言
|
直言不讳、路人皆知
|
./ZmI0.html
|
mi er bu lu
|
|
4358
|
秘而不泄
|
秘
|
mì ér bù xiè
|
泄:泄漏。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
|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9卷:“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,为此字母之法,恐凡愚之心见知也。”
|
MEB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秘而不露
|
直言不讳
|
./OGtiZw==.html
|
mi er bu xie
|
|
4355
|
秣马利兵
|
秣
|
mò mǎ lì bīng
|
秣:喂;利:锋利。磨好兵器,喂饱战马。形容准备战斗
|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补卒,秣马利兵,修陈固列。”
|
MML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秣马厉兵
|
|
./OGs5cw==.html
|
mo ma li bing
|
|
10192
|
厉兵秣马
|
厉
|
lì bīng mò mǎ
|
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”
|
LB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秣马厉兵、严阵以待
|
高枕无忧
|
./MXBjdw==.html
|
li bing mo ma
|
|
2661
|
披坚执锐
|
披
|
pī jiān zhí ruì
|
披:穿戴;坚:指铠甲;执:拿着;锐:指兵器。穿上坚固的铠甲;拿起锋利的武器。指全副武装或身先士卒之意 披:穿戴;坚:指铠甲;执:拿着;锐:指兵器。穿上坚固的铠甲;拿起锋利的武器。指全副武装或身先士卒之意。...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》:“吾被坚执锐,赴强敌而死,此犹一卒也,不若奔诸侯。”
|
PJZ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秣马厉兵、厉兵秣马、严阵以待
|
手无寸铁、赤手空拳、赤膊上阵
|
./MXhsMA==.html
|
pi jian zhi rui
|
|
11789
|
公不离婆
|
公
|
gōng bù lí pó
|
老公不离开老婆。形容关系密切
|
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什物》:“《合纵记》剧:自古道:‘公不离婆,秤不离砣。’《梦笔生花弦索乐府》: 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什物》:“《合纵记》剧:自古道:‘公不离婆,秤不离砣。’《梦笔生花弦索乐府》:‘水不离波,秤不离砣。’”...
|
GBL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秤不离砣
|
|
./NzRjYw==.html
|
gong bu li po
|
|
22026
|
唇不离腮
|
唇
|
chún bù lí sāi
|
比喻关系亲近,经常待在一起。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2回:“我和娘成日唇不离腮。”
|
CBL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秤不离砣、公不离婆
|
|
./czRz.html
|
chun bu li sai
|
|
751
|
二姓之好
|
二
|
èr xìng zhī hǎo
|
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。
|
《礼记·昏义》:“昏礼者,将合二姓之好,上以事宗庙,而下以济后世也。故君子重之。”
|
EXZ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秦晋之好
|
|
./em04.html
|
er xing zhi hao
|
|
16637
|
秦晋之好
|
秦
|
qín jìn zhī hǎo
|
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。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。
|
元 乔梦符《两世姻缘》:“末将不才,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,亦不玷辱了他,他如何便不相容。”
|
QJZ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秦晋之缘、天作之合
|
反目成仇
|
./MXo2aQ==.html
|
qin jin zhi hao
|
|
17421
|
秦欢晋爱
|
秦
|
qín huān jìn ài
|
秦、晋: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。当时秦、晋两国世代通姻,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“秦欢晋爱”或称“秦晋之缘” 秦、晋: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。当时秦、晋两国世代通姻,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“秦欢晋爱”或称“秦晋之缘”。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、亲近。亦作“秦晋之缘”。...
|
元·向贲《醉花阴》:“秦欢晋爱成吴越,料今生缘分拙。”
|
QHJA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秦晋之缘、秦晋之好
|
|
./NG5xMg==.html
|
qin huan jin ai
|
|
17488
|
青楼楚馆
|
青
|
qīng lóu chǔ guǎn
|
犹言秦楼楚馆。指歌舞场所。亦指妓院。
|
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上:“青楼楚馆,骚人词客,杂沓其中,投赠楹联,障壁为满。”
|
QLC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秦楼楚馆
|
|
./NG9oMA==.html
|
qing lou chu guan
|
|
15663
|
积习难除
|
积
|
jī xí nán chú
|
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。同“积习难改”。
|
郭沫若《序〈白毛女〉》:“我们早就呼喊着人民文艺的创造但积习难除,一拿起笔来,总要忸怩作态的。”
|
JXN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习难改
|
|
./NmM4eQ==.html
|
ji xi nan chu
|
|
1339
|
本性难移
|
本
|
běn xìng nán yí
|
移:改变。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;难以改变。
|
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每无恩义,本性难移,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。”
|
BXN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习难改、我行我素、依然故我
|
染苍染黄、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
|
./ajhp.html
|
ben xing nan yi
|
|
11300
|
累土至山
|
累
|
lěi tǔ zhì shān
|
比喻由小到大,积少成多。
|
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九十卷:“累丝至疋,累土至山,累业至圣,累灵至真,故万里之涉累足乃达。”
|
LTZ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土成山
|
|
./MW1pNA==.html
|
lei tu zhi shan
|
|
15796
|
积水成渊
|
积
|
jī shuǐ chéng yuān
|
比喻积小成大。
|
《荀子·劝学》: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”
|
JS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土成山、积少成多
|
|
./MWRnaw==.html
|
ji shui cheng yuan
|
|
15190
|
集腋成裘
|
集
|
jí yè chéng qiú
|
集:聚集;腋:狐腋下的皮毛。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;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。比喻积少成多。
|
《慎子 知忠》:“故廊庙之材,盖非一木之枝也;粹白之裘,盖非一狐之皮也。”
|
JYC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土成山、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
|
杯水车薪、一口吃一个胖子
|
./MWRybw==.html
|
ji ye cheng qiu
|
|
7027
|
滴水成河
|
滴
|
dī shuǐ chéng hé
|
比喻积少成多。
|
周立波《山乡世变》上一:“几年过去,聚少成多,滴水成河,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。”
|
DSC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
|
|
./Mnl5YQ==.html
|
di shui cheng he
|
|
15634
|
聚少成多
|
聚
|
jù shǎo chéng duō
|
聚:集合,会合。一点一滴的积累,就会由少变多。
|
《汉书 董仲传》:“众少成多,积小致巨。”
|
JSC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
|
|
./NDJ0MA==.html
|
ju shao cheng duo
|
|
15874
|
涓滴成河
|
涓
|
juān dī chéng hé
|
涓滴:小水珠。一点一滴的水珠汇集起来就可以成为河流。形容积少成多。
|
唐·杜甫《倦夜》:“重露成涓滴,稀量乍有无。”
|
JDC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
|
|
./MWw3Zw==.html
|
juan di cheng he
|
|
19400
|
日积月累
|
日
|
rì jī yuè lěi
|
一天一天、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。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。
|
《宋史 乔行简传》:“借纳忠效勤之意,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,日积月累,气势盖张;人主之威权,将为所窃弄 《宋史 乔行简传》:“借纳忠效勤之意,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,日积月累,气势盖张;人主之威权,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。”...
|
RJ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、成年累月
|
一曝十寒、挥霍无度
|
./MXp0MA==.html
|
ri ji yue lei
|
|
15186
|
积微成著
|
积
|
jī wēi chéng zhù
|
微:细微;著:显著。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。
|
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夫尽小者大,积微成著,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
|
JWC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、积微致著
|
|
./MWRvdw==.html
|
ji wei cheng zhu
|
|
15561
|
积小成大
|
积
|
jī xiǎo chéng dà
|
积累少量的东西,能成为巨大的数量。
|
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“聚少成多,积小致巨。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九十:“为小恶者,如积小以成大;从 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“聚少成多,积小致巨。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九十:“为小恶者,如积小以成大;从微至着,为一恶以至于万恶,一一而皆有祸应。”...
|
JXC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
|
|
./M3g4Ng==.html
|
ji xiao cheng da
|
|
15778
|
积沙成滩
|
积
|
jī shā chéng tān
|
比喻积少成多
|
《人民日报》1970.12.30:“虽然鱼群分散,但捕一网得一网,积沙成滩,化小胜为大胜,使淡季也取 《人民日报》1970.12.30:“虽然鱼群分散,但捕一网得一网,积沙成滩,化小胜为大胜,使淡季也取得较好的收获。”...
|
JSC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
|
|
./OGQ0.html
|
ji sha cheng tan
|
|
20387
|
铢积寸累
|
铢
|
zhū jī cùn lěi
|
一铢一寸地积累起来。铢:古代重量单位;据说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。
|
宋 苏轼《裙靴铭》:“寒女之丝,铢积寸累;天步所临,云蒸雷起。”
|
ZJC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少成多、集腋成裘、日积月累
|
一蹴而就
|
./MnZvcw==.html
|
zhu ji cun lei
|
|
14935
|
积土成山
|
积
|
jī tǔ chéng shān
|
累土可以堆成山。比喻积小而成大。
|
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”
|
JTC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年累月、集腋成裘
|
狗熊掰棒子、一口吃个胖子
|
./OGRv.html
|
ji tu cheng shan
|
|
15185
|
积德累功
|
积
|
jī dé lěi gōng
|
积累仁德与功业。
|
三国·魏·高贵乡公《改元大赦诏》:“宣力之佐,比积德累功,忠勤帝室。”
|
JDL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德累仁
|
|
./MWRucw==.html
|
ji de lei gong
|
|
15202
|
积德累仁
|
积
|
jī dé lěi rén
|
积累功德与仁义。
|
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李氏灭矣·自太公已来,积德累仁,何以遇此?”
|
JDL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德累功
|
|
./MWU1MA==.html
|
ji de lei ren
|
|
15145
|
积重难返
|
积
|
jī zhòng nán fǎn
|
积:长时间积累下来的;重:程度深;返:返回。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、作风或习惯;不容易革除、改变 积:长时间积累下来的;重:程度深;返:返回。指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不良思想、作风或习惯;不容易革除、改变。...
|
清 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第20卷:“掌禁兵,筦枢要,遂致积重难返,以至此极也哉。”
|
JZN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性难改、根深蒂固
|
痛改前非、拨乱反正
|
./MWNicQ==.html
|
ji zhong nan fan
|
|
15661
|
积日累月
|
积
|
jī rì lěi yuè
|
指经过的时间长。同“积年累月”。
|
宋 无名氏《靖康要录》卷一:“若积日累月,万机之微,所失可胜言耶!”
|
JRL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日累岁、积年累岁
|
|
./NmM3YQ==.html
|
ji ri lei yue
|
|
20223
|
众口铄金
|
众
|
zhòng kǒu shuò jīn
|
人人这么说;足以熔化金(铄:熔化)。比喻舆论力量大;也比喻谣言多使是非混淆。
|
《国语 周语下》:“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”
|
ZK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毁销骨、人言可畏
|
|
./MnQyYw==.html
|
zhong kou shuo jin
|
|
16394
|
积谗糜骨
|
积
|
jī chán méi gǔ
|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谗磨骨”。
|
《梁书 江淹传》:“下官闻积毁销金,积谗糜骨,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,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。”吕向注:“言 《梁书 江淹传》:“下官闻积毁销金,积谗糜骨,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,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。”吕向注:“言毁谗之深,能销磨金石之坚。”...
|
JCM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毁销骨、积毁消骨、积谗磨骨
|
|
./NmMyaw==.html
|
ji chan mei gu
|
|
16395
|
积谗磨骨
|
积
|
jī chán mó gǔ
|
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。同“积毁销骨”。
|
《文选 江淹〈诣建平王上书〉》:“下官闻积毁销金,积谗磨骨,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,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。 《文选 江淹〈诣建平王上书〉》:“下官闻积毁销金,积谗磨骨,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,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。”吕向注:“言毁谗之深,能销磨金石之坚。”《梁书 江淹传》引作“积谗糜骨”。...
|
JCM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积毁销骨、积毁消骨、积谗糜骨
|
|
./NmMydQ==.html
|
ji chan mo g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