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7054
|
情见乎辞
|
情
|
qíng xiàn hū cí
|
见:通“现”;乎:于。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
|
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”
|
QXH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见乎词
|
|
./MXkzdw==.html
|
qing xian hu ci
|
|
17059
|
情见乎辞
|
情
|
qíng xiàn hū cí
|
见:通“现”;乎:于。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
|
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”
|
QXH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见乎词
|
|
./MXlraw==.html
|
qing xian hu ci
|
|
17478
|
情见乎言
|
情
|
qíng jiàn hū yán
|
同“情见乎辞”。
|
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谓为信然”裴松之注:“夫其高吟俟时,情见乎言,志气所存,既已定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谓为信然”裴松之注:“夫其高吟俟时,情见乎言,志气所存,既已定于其始矣。”...
|
QJH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见乎辞
|
|
./NG9jMA==.html
|
qing jian hu yan
|
|
17477
|
情见乎词
|
情
|
qíng jiàn hū cí
|
见“情见乎辞”。
|
清·钱谦益《读杜小笺下》:“故国旧臣,俯仰上下,情见乎词矣。”
|
QJH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见乎辞、情见乎言
|
|
./NG9icQ==.html
|
qing jian hu ci
|
|
17528
|
情见力屈
|
情
|
qíng xiàn lì qū
|
情:真实情况;见:通“现”,暴露。指在军事上情况暴露而又处在劣势的地位。
|
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今足下举倦敝之兵,顿之燕坚城之下,情见力屈,欲战不拔,旷日持久,粮食单竭。”
|
QXL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见势屈、情见势竭
|
|
./NG92cQ==.html
|
qing xian li qu
|
|
17501
|
情深骨肉
|
情
|
qíng shēn gǔ ròu
|
骨肉:比喻至亲。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。亦作“情逾骨肉”、“情愈骨肉”。
|
《周书·于谨传》:“夙蒙丞相殊眷,情深骨肉。今日之事,必以死争之。”
|
QSG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逾骨肉
|
|
./NG9scQ==.html
|
qing shen gu rou
|
|
16577
|
情同骨肉
|
情
|
qíng tóng gǔ ròu
|
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7回:“我与公覆,情同骨肉,径来为献密书,未知丞相肯容纳否?”
|
QTG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逾骨肉、亲如手足、情同手足
|
势如冰炭、势不两立
|
./MXh1Ng==.html
|
qing tong gu rou
|
|
16708
|
情同手足
|
情
|
qíng tóng shǒu zú
|
情:交谊;交情;手足:喻指兄弟。比喻感情很好;像亲兄弟一样。
|
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1回:“辛环曰:‘名虽各姓,情同手足。’”
|
QTS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逾骨肉、亲如手足、情同骨肉
|
势如冰炭、势不两立
|
./MjE1Yw==.html
|
qing tong shou zu
|
|
17546
|
情逐事迁
|
情
|
qíng zhú shì qiān
|
见“情随事迁”。
|
宋·孙惟信《风流子》词:“奈情逐事迁,心随春老,梦和香冷,欢与花残。”
|
QZS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随事迁
|
|
./NHAzaQ==.html
|
qing zhu shi qian
|
|
23466
|
水涨船高
|
水
|
shuǐ zhǎng chuán gāo
|
指水位上升;船身也就随着提高。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,水涨船高,不曾吃尽苦头,怎得修成人上人。”
|
SZC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情随事迁
|
一成不变
|
./MjdpOA==.html
|
shui zhang chuan gao
|
|
15519
|
惊世骇俗
|
惊
|
jīng shì hài sú
|
世、俗:指一般人。使一般人感到惊骇。
|
明 刘基《贾性之市德斋记》:“是皆为惊世骇俗,而有害于道。”
|
JSH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世震俗
|
|
./MWtncw==.html
|
jing shi hai su
|
|
16303
|
惊世震俗
|
惊
|
jīng shì zhèn sú
|
见“惊世骇俗”。
|
宋·王安石《余姚县海塘记》:“今世吏者,其愚也固不知所为,而其所谓能者,务出奇为声威,以惊世震俗。”
|
JSZ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世骇俗
|
|
./NDF0Ng==.html
|
jing shi zhen su
|
|
15740
|
惊人之举
|
惊
|
jīng rén zhī jǔ
|
值得赞叹的、令人惊奇的、好像超出人的能力或努力所达到的事情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5章:“他过去在学校里的一些小小的‘惊人之举’,完全出于性格本身所致。”
|
JR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人壮举
|
|
./OHJ1dQ==.html
|
jing ren zhi ju
|
|
15615
|
惊喜交加
|
惊
|
jīng xǐ jiāo jiā
|
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,又惊又喜。
|
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》卷四:“生闻之,惊喜交集。”
|
JX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喜交集
|
|
./NDF3cw==.html
|
jing xi jiao jia
|
|
25754
|
又惊又喜
|
又
|
yòu jīng yòu xǐ
|
既惊讶又高兴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忽闻有人唤他,强展星眸,一见是宝玉,又惊又喜,又悲又痛,忙一把死攥住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忽闻有人唤他,强展星眸,一见是宝玉,又惊又喜,又悲又痛,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。”...
|
YJ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喜交集
|
|
./NnVvMA==.html
|
you jing you xi
|
|
1319
|
悲喜交集
|
悲
|
bēi xǐ jiāo jí
|
交集:一起出现。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。也作“悲喜交加”;“悲喜交至”。
|
《晋书 王廙传》:“当大明之盛,而守局遐外,不得不奉赠大礼,闻问之日,悲喜交集。”
|
BX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喜交集、悲喜交至
|
无动于衷、麻木不仁、心如枯井
|
./aXdr.html
|
bei xi jiao ji
|
|
15492
|
惊喜若狂
|
惊
|
jīng xǐ ruò kuáng
|
若:好像;狂:发狂。既惊且喜;神态失常;像发了狂似的。形容惊喜到了极点。
|
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护军女》:“少年得其应答,惊喜若狂。”
|
JXR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喜交集、惊喜欲狂
|
悲痛欲绝
|
./MWpwYQ==.html
|
jing xi ruo kuang
|
|
15056
|
惊喜交集
|
惊
|
jīng xǐ jiāo jí
|
交集:不同感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。又吃惊;又高兴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此刻忽然的骨肉团圆,惊喜交加。”
|
JX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喜若狂
|
悲痛欲绝
|
./YTJz.html
|
jing xi jiao ji
|
|
15871
|
惊喜欲狂
|
惊
|
jīng xǐ ruò kuáng
|
既惊又喜,高兴得都要发疯了。形容喜出望外,过于兴奋的情壮。
|
宋·洪迈《夷坚志·乙志卷九·胡氏子》:“胡惊喜欲狂,即与偕入室,夜分乃去。”
|
JXR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喜若狂
|
|
./MWtqaw==.html
|
jing xi ruo kuang
|
|
6705
|
动地惊天
|
动
|
dòng dì jīng tiān
|
惊:惊动;动:震撼。使天地惊动。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|
唐 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|
DDJ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天动地
|
风平浪静
|
./M2doNA==.html
|
dong di jing tian
|
|
11380
|
感天动地
|
感
|
gǎn tiān dòng dì
|
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。形容诚意感人至深。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。形容冤屈极大。
|
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》:“诸佛出世,说法度人,感天动地;和尚出世,有何详瑞?”
|
GT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天动地
|
平淡无奇
|
./MTQ1dQ==.html
|
gan tian dong di
|
|
13891
|
撼天震地
|
撼
|
hàn tiān zhèn dì
|
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|
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《水经注 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...
|
HTZ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天动地
|
|
./M3Jycw==.html
|
han tian zhen di
|
|
23318
|
石破天惊
|
石
|
shí pò tiān jīng
|
山崩石裂;有惊天动地之势。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;震动了整个天界。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、议论的惊 山崩石裂;有惊天动地之势。原形容箜篌的乐声忽然高亢;震动了整个天界。现多指突发的大事或文章、议论的惊人。...
|
唐 李贺《歌诗集 李凭箜篌引》: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。”
|
SPT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天动地、天翻地覆
|
默默无闻
|
./MjVkaw==.html
|
shi po tian jing
|
|
20645
|
震天动地
|
震
|
zhèn tiān dòng dì
|
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势浩大。
|
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壁立千仞,河流激荡,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|
ZT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天动地、震天骇地
|
无声无息
|
./NXp2eQ==.html
|
zhen tian dong di
|
|
16300
|
惊神泣鬼
|
惊
|
jīng shén qì guǐ
|
形容震动很大,十分感人。
|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文事》:“惊神泣鬼,皆言词赋之雄豪;遏云绕梁,原是歌耷之嘹亮。”
|
JSQ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天地,泣鬼神
|
无动于衷
|
./NDFyOA==.html
|
jing shen qi gui
|
|
16296
|
惊群动众
|
惊
|
jīng qún dòng zhòng
|
见“惊师动众”。
|
明·袁宏道《与黄平倩书》:“凡事只平常去,不必惊群动众。”
|
JQD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师动众
|
|
./NDFwYQ==.html
|
jing qun dong zhong
|
|
16312
|
惊弦之鸟
|
惊
|
jīng xián zhī niǎo
|
见“惊弓之鸟”。
|
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故疮未息,而惊心未去也,闻弦音引而高飞,故疮陨也。”
|
JXZN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弓之鸟
|
|
./NDF4bQ==.html
|
jing xian zhi niao
|
|
23222
|
伤弓之鸟
|
伤
|
shāng gōng zhī niǎo
|
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惊吓,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。
|
《晋书 苻生载记》:“伤弓之鸟,落于虚发。”
|
SGZ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弓之鸟
|
|
./MjNyOA==.html
|
shang gong zhi niao
|
|
18147
|
心有余悸
|
心
|
xīn yǒu yú jì
|
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;心里还感到害怕。悸:因为害怕而心跳。
|
柳洲《风雨桃花洲》:“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,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:‘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,庄稼全毁 柳洲《风雨桃花洲》:“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,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:‘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,庄稼全毁了。’”...
|
XYY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弓之鸟、谈虎色变
|
泰然自若、神色不惊
|
./MmptMg==.html
|
xin you yu ji
|
|
6594
|
动魄惊心
|
动
|
dòng pò jīng xīn
|
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|
清 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第三卷:“秀水所称,光彩焕发,动魄惊心。”
|
DP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动魄
|
|
./eGNr.html
|
dong po jing xin
|
|
15055
|
惊魂动魄
|
惊
|
jīng hún dòng pò
|
形容十分恐惧
|
清 陈确《示儿帖》:“《易》曰:‘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……罪大而不可解。’每读《易》至此,未尝不 清 陈确《示儿帖》:“《易》曰:‘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……罪大而不可解。’每读《易》至此,未尝不惊魂动魄,心胆堕地也。”...
|
JHDP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心动魄
|
|
./YTJp.html
|
jing hun dong po
|
|
15618
|
惊心吊胆
|
惊
|
jīng xīn diào dǎn
|
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2回:“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。”
|
JX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掉胆、提心吊胆
|
|
./NDIwNA==.html
|
jing xin diao dan
|
|
16317
|
惊心裂胆
|
惊
|
jīng xīn liè dǎn
|
见“惊心破胆”。
|
茅盾《子夜》: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,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,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 茅盾《子夜》: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,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,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,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。”...
|
JXL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破胆
|
|
./NDIxaQ==.html
|
jing xin lie dan
|
|
16318
|
惊心破胆
|
惊
|
jīng xīn pò dǎn
|
谓内心十分震惊、恐惧。
|
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三式》:“故凡欲变风改俗者,其行赏罚也,必使是惊心破胆,民乃易视。”
|
JXP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裂胆
|
|
./NDIxcw==.html
|
jing xin po dan
|
|
16316
|
惊心骇神
|
惊
|
jīng xīn hài shén
|
谓内心感到十分震惊。
|
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须达闻说,惊心骇神,渴仰之情,不离心腑。”
|
JXH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骇目、惊心骇瞩
|
|
./NDIweQ==.html
|
jing xin hai shen
|
|
16315
|
惊心骇目
|
惊
|
jīng xīn hài mù
|
同“惊心骇瞩”。
|
达时《夫已氏之支那观》:“不学如余,固不能直揭其隐,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,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。”
|
JXH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心骇神
|
|
./NDIwbw==.html
|
jing xin hai mu
|
|
12939
|
恐慌万状
|
恐
|
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
|
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。
|
毛泽东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‘十分动摇’、‘恐慌万状’两句话。”
|
KHW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恐万状
|
|
./MW1mbQ==.html
|
kong huang wan zhuang
|
|
21669
|
瞠目而视
|
瞠
|
chēng mù ér shì
|
瞠目:瞪大眼睛。瞪大眼睛看着。
|
宋 洪迈《夷坚丁志》:“西边房门又开,一妇人衫裙俱青,抱婴儿以出,亦瞠目而视。”
|
CME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恐万状、大惊失色
|
和颜悦色、慈眉善目
|
./M3dr.html
|
cheng mu er shi
|
|
15477
|
惊恐失色
|
惊
|
jīng kǒng shī sè
|
害怕得脸都变了色。
|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2章:“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,个个惊恐失色,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。”
|
JK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恐失措
|
镇定自若
|
./MWphYQ==.html
|
jing kong shi se
|
|
10082
|
临阵脱逃
|
临
|
lín zhèn tuō táo
|
脱:离开。临到上阵打仗时却逃跑了。指贪生怕死;没有胆量。
|
清 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 清 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。”...
|
LZT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惶万状、贪生怕死、惊慌失措
|
视死如归、临危不惧、大义凛然
|
./MW5hcQ==.html
|
lin zhen tuo tao
|
|
14087
|
慌张失措
|
慌
|
huāng zhāng shī cuò
|
慌张:惊慌失措。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
|
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卿家非时而来,慌张失措,有何事故?”
|
HZS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惶失措
|
镇定自若
|
./OHhrZQ==.html
|
huang zhang shi cuo
|
|
15605
|
惊惶无措
|
惊
|
jīng huáng wú cuò
|
由于惊慌,一下子不知怎幺办才好。
|
《北齐书 元晖业传》:“(元)孝友临刑,惊慌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
|
JH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惶失措
|
|
./NDFoaQ==.html
|
jing huang wu cuo
|
|
15741
|
惊恐失措
|
惊
|
jīng kǒng shī cuò
|
措:安排。害怕得脸都变了色
|
都德《柏林之围》:“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。”
|
JKS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惶失措
|
镇定自若
|
./OHJ2NA==.html
|
jing kong shi cuo
|
|
15429
|
惊慌失措
|
惊
|
jīng huāng shī cuò
|
失措:举止失去常态;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惊恐慌张;不知如何是好。
|
《北齐书 元晖业传》:“孝友临刑,惊惶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
|
JHS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惶失措、张皇失措
|
泰然自若、谈笑自若、处处泰然
|
./MWk5Yw==.html
|
jing huang shi cuo
|
|
21790
|
仓皇失措
|
仓
|
cāng huáng shī cuò
|
仓皇:匆忙而又慌张;措:措置;安排。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|
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》:“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,要胸中有守而然,异乎仓皇失措,遽变前说者也。”
|
CHS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惶失措、张皇失措
|
从容不迫、镇定自若、泰然处之
|
./bnh5.html
|
cang huang shi cuo
|
|
21908
|
诚惶诚恐
|
诚
|
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
|
诚:确实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;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;现形容尊敬 诚:确实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;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;现形容尊敬、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。...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诗传》:“诗自以无劳,不安久居大郡,求……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诗传》:“诗自以无劳,不安久居大郡,求……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...
|
CHCK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惶失措、惶恐不安、胆战心惊
|
处之泰然
|
./cTB5.html
|
cheng huang cheng kong
|
|
13875
|
惶恐不安
|
惶
|
huáng kǒng bù ān
|
惶恐:惊慌、害怕。惊慌、害怕得不得安宁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。”唐 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|
HKBA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慌失措
|
谈笑自若、处之泰然
|
./MWVwYQ==.html
|
huang kong bu an
|
|
15604
|
惊慌失色
|
惊
|
jīng huāng shī sè
|
见“惊惶失色”。
|
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色。”...
|
JH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惊慌失措
|
镇定自若
|
./NDFneQ==.html
|
jing huang shi se
|
|
16280
|
惊慌无措
|
惊
|
jīng huāng wú cuò
|
同“惊惶失措”。
|
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9回:“更深夜静,不提防汉兵直抵矶下,鼓噪而前,惊慌无措。”
|
JHWC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慌失措
|
泰然自若
|
./NDFocw==.html
|
jing huang wu cuo
|
|
10205
|
六神无主
|
六
|
liù shén wú zhǔ
|
六神:道家指主宰人心、肺、肝、肾、脾、胆的神;无主:没有主意;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心慌意乱;惊慌失措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,还有甚心肠去吃酒。”
|
LSW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惊慌失措、六神不安、心神不定
|
泰然处之、若无其事、从容不迫
|
./MXB3bQ==.html
|
liu shen wu zh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