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3546
|
含垢纳污
|
含
|
hán gòu nà wū
|
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 垢、污:脏垢;污秽。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。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。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;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;或包容坏人坏事。...
|
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国君含垢。’”
|
HGN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气吞声、忍辱负重、逆来顺受
|
盛气凌人、忍无可忍、恃才傲物
|
./MTd0aQ==.html
|
han gou na wu
|
|
6992
|
杜口吞声
|
杜
|
dù kǒu tūn shēng
|
形容一句话也不说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》:“群公卿士杜口吞声,莫敢有言。”
|
DKT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气吞声、缄口不言
|
|
./eTI0.html
|
du kou tun sheng
|
|
19915
|
忍耻含羞
|
忍
|
rěn chǐ hán xiū
|
含忍耻辱。同“忍辱含垢”。
|
宋 无名氏《错立身》第十三出:“撞府共冲州,遍走江湖之游,身为女婿,只能忍耻含羞。”
|
RCH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耻含垢
|
|
./NmZpZw==.html
|
ren chi han xiu
|
|
19917
|
忍垢偷生
|
忍
|
rěn gòu tōu shēng
|
忍受耻辱,苟且求生。
|
唐 陈子昂《为张著作谢父官表》:“所以忍垢偷生,克躬自励,期效万一,补过酬恩,灰躯糜骨,以甘心愿。”
|
RGT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辱偷生、忍耻偷生
|
|
./NmZqMA==.html
|
ren gou tou sheng
|
|
19518
|
忍辱含羞
|
忍
|
rěn rǔ hán xiū
|
忍、含:忍受。忍受耻辱。
|
《后汉书·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|
RRH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辱含垢
|
|
./MjQ0aw==.html
|
ren ru han xiu
|
|
19914
|
忍耻含垢
|
忍
|
rěn chǐ hán gòu
|
含忍耻辱。同“忍辱含垢”。
|
宋 苏轼《上韩枢密书》:“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,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,其为子孙之福,审矣。”
|
RCH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辱含垢、忍耻含羞
|
|
./NmZpNg==.html
|
ren chi han gou
|
|
19450
|
忍辱含垢
|
忍
|
rěn rǔ hán gòu
|
忍、含:忍受。忍受耻辱。
|
汉 班昭《女诫》:“谦让恭敬,先人后己;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;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|
RRH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辱负重、忍辱含羞
|
|
./MjFkZQ==.html
|
ren ru han gou
|
|
5701
|
负重含污
|
负
|
fù zhòng hán wū
|
犹言忍辱负重。
|
清·曾国藩《李忠武公神道碑铭》:“胸劈众流,曾不出口。负重含污,浩如山薮。险趋人先,利居众后。”
|
FZH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辱负重、负重吞污
|
|
./M24xcw==.html
|
fu zhong han wu
|
|
19648
|
忍饥挨饿
|
忍
|
rěn jī āi è
|
忍受饥饿。形容极其贫困
|
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14回:“忍饥挨饿进庙杀僧,少水无茶开门揖盗。”
|
RJA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饥受饿
|
酒足饭饱
|
./N3JjZQ==.html
|
ren ji ai e
|
|
19918
|
忍饥受饿
|
忍
|
rěn jī shòu è
|
忍受饥饿。形容生活极其贫困,艰难度日。
|
元 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做娘的忍饥受饿,为子的富贵荣昌。可怜见看看至死,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! 元 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做娘的忍饥受饿,为子的富贵荣昌。可怜见看看至死,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!”...
|
RJSE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忍饥挨饿
|
酒足饭饱
|
./NmZqYQ==.html
|
ren ji shou e
|
|
3
|
挨冻受饿
|
挨
|
ái dòng shòu è
|
挨:遭受。指缺衣少食的穷困状况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0回:“妈妈这一辈子,想来还不致挨冻受饿。”
|
ADSE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忍饥挨饿、挨饿受冻
|
丰衣足食
|
./Mmk=.html
|
ai dong shou e
|
|
7314
|
蹀躞不下
|
蹀
|
dié xiè bù xià
|
谓心里忐忑不安,不能放心。
|
《警世通言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》:“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,心中好生不快活。自思量道:‘皆由我之过,送了他 《警世通言·蒋淑真刎颈鸳鸯会》:“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,心中好生不快活。自思量道:‘皆由我之过,送了他青春一命。’日逐蹀躞不下。”...
|
DXB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忐忑不安
|
|
./M2Z6bQ==.html
|
die xie bu xia
|
|
23307
|
食不甘味
|
食
|
shí bù gān wèi
|
甘:味道好。吃东西品不出其中的味道。形容心中有事;吃东西也不香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传》:“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。寡人非此二姬,食不甘味,愿勿斩也。”
|
SBG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忐忑不安、如坐针毡
|
泰然处之、心安理得
|
./MjU4YQ==.html
|
shi bu gan wei
|
|
16503
|
七上八下
|
七
|
qī shàng bā xià
|
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。
|
宋 宗杲说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第21卷:“方寸里七上八下,如咬生铁橛,没滋味时,切莫退志。”
|
QS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忐忑不安、心神不定
|
心安理得、若无其事
|
./MXdqaQ==.html
|
qi shang ba xia
|
|
8286
|
忐忑不定
|
忐
|
tǎn tè bù dìng
|
同“忐忑不安”。
|
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十六回:“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。”
|
TTB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忐忑不安、忐上忑下
|
心安理得
|
./NTQ3NA==.html
|
tan te bu ding
|
|
8282
|
忐上忑下
|
忐
|
tǎn shàng tè xià
|
谓心神不定,恐惧不安。
|
《宋元戏文辑佚·张资鸳鸯灯》:“吃了万千控持,谙了无限磨难,受了多少忐上忑下。”
|
TST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忐忑不安、忐忑不定
|
|
./NTQ2MA==.html
|
tan shang te xia
|
|
20569
|
惴惴不安
|
惴
|
zhuì zhuì bù ān
|
指担心害怕(惴惴:恐惧、担忧的样子)。
|
《诗经 小雅 小宛》:“惴惴小心,如临于谷。”
|
ZZBA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忐忑不安、惶恐不安、心慌意乱
|
心安理得、悠然自得
|
./MnliaQ==.html
|
zhui zhui bu an
|
|
6939
|
抵足而眠
|
抵
|
dǐ zú ér mián
|
脚与脚相触地同睡在一张床上。形容双方情谊深厚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瑜曰:‘久不与子翼同榻,今宵抵足而眠。’”
|
DZE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同道合
|
同床异梦、貌合神离
|
./dzdn.html
|
di zu er mian
|
|
8601
|
同志合道
|
同
|
tóng zhì hé dào
|
志:志趣;道:道路。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
|
清·方望溪《兵部尚书法公墓表》:“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,体国忧民,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,相与辅成治教。”
|
TZH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同道合
|
|
./N2kzMg==.html
|
tong zhi he dao
|
|
18388
|
惺惺相惜
|
惺
|
xīng xīng xiāng xī
|
性格、志趣、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、同情、支持。
|
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他若是共小生,厮觑定,隔墙儿酬和到天明,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。”
|
XX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同道合
|
离心离德
|
./NWg0ZQ==.html
|
xing xing xiang xi
|
|
17989
|
心心相印
|
心
|
xīn xīn xiāng yìn
|
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;就可以互相了解。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。心:心思;思想感情;印:合;契合。
|
唐 裴休《唐故圭峰定慧禅师碑》:“但心心相印,印印相契,使自证知光明受用而已。”
|
XXX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志同道合、情投意合、心领神会
|
格格不入、话不投机、貌合神离
|
./MmgwcQ==.html
|
xin xin xiang yin
|
|
7176
|
道同志合
|
道
|
dào tóng zhì hé
|
犹言道合志同。
|
宋·司马光《又谢庞参政启》:“尝托僚寀,获友高明,道同志合,出处如一。”
|
DTZ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同道合、道同契合
|
|
./M2VocQ==.html
|
dao tong zhi he
|
|
21272
|
志在四海
|
志
|
zhì zài sì hǎi
|
犹志在四方。
|
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
|
ZZS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在四方
|
|
./NjF3Ng==.html
|
zhi zai si hai
|
|
19376
|
仁人志士
|
仁
|
rén rén zhì shì
|
原指仁爱而有节操,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。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。
|
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三卷:“育群物而不倦,有似仁人志士,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。”
|
RR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士仁人
|
|
./MXlnNA==.html
|
ren ren zhi shi
|
|
20473
|
正人君子
|
正
|
zhèng rén jūn zǐ
|
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
|
《新唐书 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
|
ZRJ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士仁人、跳梁小丑
|
臧仓小人
|
./Mnd4aQ==.html
|
zheng ren jun zi
|
|
24689
|
眼高手低
|
眼
|
yǎn gāo shǒu dī
|
眼高:眼界高;手低:指办事能力低。形容要求的标准高;但实际工作能力低。
|
清 陈确《与吴仲木书》:“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,不轻下笔,终是眼高手生,鲜能入彀。”
|
YGS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志大才疏、不自量力、好高骛远
|
实事求是、量力而行
|
./MmxzZQ==.html
|
yan gao shou di
|
|
21220
|
志广才疏
|
志
|
zhì guǎng cái shū
|
犹志大才疏。
|
宋·李纲《奏陈利害札子》:“今浚之罪乃在于志广才疏,力小任重,不能谘诹良策,而专于自用。”
|
ZGC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大才疏、志大才短、才疏志大
|
|
./NjB6NA==.html
|
zhi guang cai shu
|
|
21278
|
志足意满
|
志
|
zhì zú yì mǎn
|
犹志得意满。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恒公虽然是个英主,却不道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,他做了多年的侯伯,志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恒公虽然是个英主,却不道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,他做了多年的侯伯,志足意满。”...
|
ZZY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得意满
|
|
./NjIwdw==.html
|
zhi zu yi man
|
|
18880
|
心满意得
|
心
|
xīn mǎn yì dé
|
心中满足,洋洋得意。
|
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,他真感得无地自容。”
|
XMY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得意满、心满意足
|
|
./NWczZw==.html
|
xin man yi de
|
|
21269
|
志盈心满
|
志
|
zhì yíng xīn mǎn
|
犹志得意满。
|
《晋书·袁甫传》:“寿阳以西皆是中国,新平强吴,美宝皆入,志盈心满,用长欢娱。”
|
ZYX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得气盈
|
|
./NjF0bw==.html
|
zhi ying xin man
|
|
21225
|
志骄气盈
|
志
|
zhì jiāo qì yíng
|
犹志骄意满。
|
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数·荣遇》:“后来诸公应诏之作,多用此体,然多志骄气盈,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,几希矣。 元·杨载《诗法家数·荣遇》:“后来诸公应诏之作,多用此体,然多志骄气盈,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,几希矣。”...
|
ZJQ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骄意满、志满气骄
|
|
./NjEzYQ==.html
|
zhi jiao qi ying
|
|
21226
|
志骄意满
|
志
|
zhì jiāo yì mǎn
|
形容得意骄傲。
|
《古今小说·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贲志骄意满,不复顾虑。”
|
ZJY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骄气盈、志满气骄
|
|
./NjEzaw==.html
|
zhi jiao yi man
|
|
21469
|
足高气扬
|
足
|
zú gāo qì yáng
|
犹言趾高气扬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 犹言趾高气扬。语本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举足之高,志之扬也?’”...
|
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 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举足 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公孙戍趋而去。 未出,至中闺,君召而返之,曰:‘子教文无受象床,甚善。今何举足之高,志之扬也?’”...
|
ZGQ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志高气扬、趾高气扬
|
|
./NjVlMA==.html
|
zu gao qi yang
|
|
21544
|
志洁行芳
|
志
|
zhì jié xíng fāng
|
志向高洁,品行端正。
|
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年十六,受业长安,志美行厉,诸儒号曰圣童。”
|
ZJX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志高行洁、志美行厉
|
|
./Nm16bQ==.html
|
zhi jie xing fang
|
|
26717
|
忘乎其形
|
忘
|
wàng hū qí xíng
|
犹忘形。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。
|
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五幕:“秦始皇已忘乎其形,愈摇动其身体,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。”
|
WHQ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乎所以、得意忘形
|
|
./NThlOA==.html
|
wang hu qi xing
|
|
27195
|
忘其所以
|
忘
|
wàng qí suǒ yǐ
|
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。
|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一来看见大郎殷勤,道是敬他人才,安然托大,忘其所以。”
|
WQSY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乎所以、得意忘形
|
谦虚谨慎
|
./MmMwZw==.html
|
wang qi suo yi
|
|
6507
|
得意忘形
|
得
|
dé yì wàng xíng
|
形:形骸指自身的存在。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;失去常态。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。
|
《晋书 阮籍传》:“嗜酒能啸,善弹琴,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”
|
DYW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乎所以、自鸣得意、得意洋洋、趾高气扬
|
怅然若失、心灰意冷
|
./dnNn.html
|
de yi wang xing
|
|
27471
|
忘年之契
|
忘
|
wàng nián zhī qì
|
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同“忘年之好”。
|
唐 颜真卿《孙逖文集序》:“十五时,相国齐公崔日用试《土火炉赋》,公雅思遒丽,援翰立成,齐公骇之,约 唐 颜真卿《孙逖文集序》:“十五时,相国齐公崔日用试《土火炉赋》,公雅思遒丽,援翰立成,齐公骇之,约忘年之契。”...
|
WNZ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年之好、忘年之交、忘年交
|
|
./NmlzOA==.html
|
wang nian zhi qi
|
|
27035
|
忘年之好
|
忘
|
wàng nián zhī hǎo
|
忘记年龄的交友。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。
|
南朝 宋 颜延之《吊张茂度书》:“言面以来,便申忘年之好。比虽艰隔成阻,而情问无睽。”
|
WNZ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年交、忘年之契、忘年之交
|
|
./NmlyeQ==.html
|
wang nian zhi hao
|
|
26100
|
忘年之交
|
忘
|
wàng nián zhī jiāo
|
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。
|
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衡始弱冠,而融年四十,遂与为交友。”《南史·何逊传》:“弱冠州举秀才,南乡范云 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:“衡始弱冠,而融年四十,遂与为交友。”《南史·何逊传》:“弱冠州举秀才,南乡范云见其对策,大相称赏,因结忘年交。”...
|
WN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年交、忘年之好、忘年之契
|
不共戴天
|
./MmNuOA==.html
|
wang nian zhi jiao
|
|
27472
|
忘形之契
|
忘
|
wàng xíng zhī qì
|
不拘身分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同“忘形交”。
|
旧题宋 尤袤《全唐诗话 韦丹》:“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,丹尝为《思归》绝句以寄澈。”
|
WXZQ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形交、忘形之交
|
|
./Nml0Mg==.html
|
wang xing zhi qi
|
|
27036
|
忘形之交
|
忘
|
wàng xíng zhī jiāo
|
不拘身分、形迹的知心朋友。同“忘形交”。
|
明 杨循吉《吴中语 魏守改郡治》:“然蒲圻爱彼殷勤,竟遂弃寐告,为。忘形之交”
|
WX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形交、忘形之契
|
|
./Nmlzcw==.html
|
wang xing zhi jiao
|
|
4747
|
反脸无情
|
反
|
fān liǎn wú qíng
|
形容翻脸不认人,不讲情谊
|
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:“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,它就反脸无情,和清朝反动政府勾结 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:“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,它就反脸无情,和清朝反动政府勾结起来。”...
|
FLW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恩负义
|
情深义重
|
./NjNx.html
|
fan lian wu qing
|
|
5695
|
负义忘恩
|
负
|
fù yì wàng ēn
|
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|
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一个个背槽抛粪,一个个负义忘恩。”
|
FYWE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恩负义
|
以德报怨
|
./M214Mg==.html
|
fu yi wang en
|
|
12642
|
辜恩负义
|
辜
|
gū ēn fù yì
|
忘恩负义
|
元 柯丹邱《荆钗记 觅真》:“畜生反面目,太心毒;辜恩负义难容恕,真堪恶。”
|
GEFY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恩负义
|
感恩戴德
|
./N3Jx.html
|
gu en fu yi
|
|
26574
|
违恩负义
|
违
|
wéi ēn fù yì
|
违逆自己的恩人,有负其往日情义,使之受到伤害
|
《南齐书·扶南国传》:“永不恭从,违恩负义,叛主之愆,天不容载。”
|
WEF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恩负义
|
知恩图报
|
./N3Foaw==.html
|
wei en fu yi
|
|
26705
|
忘恩背义
|
忘
|
wàng ēn bèi yì
|
犹忘恩负义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六回:“只见蒋舒叫曰:“吾已降了魏也!”佥大怒,厉声骂曰:“忘恩背义之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六回:“只见蒋舒叫曰:“吾已降了魏也!”佥大怒,厉声骂曰:“忘恩背义之贼,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!”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。”...
|
WEB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恩负义
|
以德报怨
|
./NTg3aw==.html
|
wang en bei yi
|
|
26725
|
忘情负义
|
忘
|
wàng qíng fù yì
|
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,做出对不起他的事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3回:“后来宝玉明白了,旧病复发,常时哭想,并非忘情负义之徒。”
|
WQF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忘恩负义
|
|
./NThpeQ==.html
|
wang qing fu yi
|
|
26706
|
忘恩失义
|
忘
|
wàng ēn shī yì
|
犹忘恩负义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 :“李固道:‘我不是忘恩失义的人,慢慢地报答你两个。’”
|
WES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恩负义、忘恩背义
|
以德报怨
|
./NTg3dQ==.html
|
wang en shi yi
|
|
25168
|
以怨报德
|
以
|
yǐ yuàn bào dé
|
怨:仇恨;报:报答;回报;德:恩惠。指忘恩负义;反而加害于人。
|
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
|
YYB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忘恩负义、恩将仇报、翻脸无情
|
以德报怨、以礼相待、以直报怨
|
./MnNmaw==.html
|
yi yuan bao de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