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
18845 心胆俱碎 xīn dǎn jù suì 见“心胆俱裂”。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2回:“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,军士已知家国被袭,心胆俱碎,又且远行疲敝,皆 ... XDJ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胆俱裂、心胆皆碎 ./NWZtaQ==.html xin dan ju sui
17993 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担心灾祸临头;恐慌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;极其恐惧。跳:发抖。 元 无名氏《争报恩》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 XJR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胆俱裂、魂飞魄散 神色不惊、镇定自若 ./Mmgybw==.html xin jing rou tiao
18488 心地狭窄 xīn dì xiá zhǎi 形容人气量小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狭窄,安不得人。” XDX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心胸狭窄、小肚鸡肠 宽宏大量 ./NzBxbQ==.html xin di xia zhai
5093 腹心之疾 fù xīn zhī jí 腹心:比喻要害处;疾:疾患。比喻要害处的祸患。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六年》:“除腹心之疾,而置诸股肱,何益?” FXZ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之患 ./MTNlbQ==.html fu xin zhi ji
20516 肘腋之患 zhǒu yè zhī huàn 肘腋:胳膊肘儿和夹肢窝。比喻极接近的地方。产生于身旁的祸患。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在,北畏曹公之疆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 ... ZYZ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之患 疥癣之疾 ./MnhpYw==.html zhou ye zhi huan
19130 心腹之害 xīn fù zhī hài 心腹:比喻要害。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今羌胡所以不敢入,据三辅心腹之害者,以凉州在后故也。” XFZH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之患、心腹大患 ./NzBveQ==.html xin fu zhi hai
18852 心腹之病 xīn fù zhī bìng 同“心腹之疾”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秦之有韩也,譬如木之有蠹也,人之有心腹之病也。” XFZB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之患、心腹大患、心腹之疾 ./NWZxeQ==.html xin fu zhi bing
18356 心腹大患 xīn fù dà huàn 见“心腹重患”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此是心腹大患,若不早行诛剿,他日养成贼势,难以制伏。” XFD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之患、心腹重患 ./NWZwdQ==.html xin fu da huan
2103 变生肘腋 biàn shēng zhǒu yè 肘腋:胳肢窝。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亮答曰:‘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 ... BSZ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之患、祸生肘腋 ./anhp.html bian sheng zhou ye
18854 心腹之忧 xīn fù zhī yōu 犹心腹之疾。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69回:“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,后除手足之患。” XFZY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心腹之疾、心腹重患、心腹之患 ./NWZyaQ==.html xin fu zhi you
18853 心腹之疾 xīn fù zhī jí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严重的隐患。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:“越在我,心腹之疾也。” XFZJ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心腹之病、心腹之患、心腹大患 ./NWZyOA==.html xin fu zhi ji
18051 心腹之患 xīn fù zhī huàn 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。心腹:这里指内部;患:祸害。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陈蕃传》:“今寇贼在处,四支之疾;内政不理,心腹之患。” XFZ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心腹大患 癣疥之疾 ./Mmk2bw==.html xin fu zhi huan
18855 心腹重患 xīn fù zhòng huàn 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。 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“一令蔓草难锄,涓流泛酌,岂直疥痒轻痾,容为心腹重患。” XFZH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腹大患、心腹之患 ./NWZycw==.html xin fu zhong huan
19129 心腹爪牙 xīn fù zhǎo yá 心腹:比喻亲信;爪牙:比喻辅佐的人。指亲信羽翼 《魏书》:“尚自少侍从,尽诚竭节,虽云异姓,其犹骨肉,是以入为腹心,出当爪牙。” XFZ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膂股肱 ./NzBvZQ==.html xin fu zhao ya
19124 心花怒开 xīn huā nù kāi 怒开:盛开。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。形容极其喜悦兴奋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28回:“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,说得牛氏心花怒开。” XHNK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花怒发、心花怒放 ./NzBtcQ==.html xin hua nu kai
18860 心花怒发 xīn huā nù fā 犹心花怒放。 清·郑燮《花间堂诗草跋》:“一旦心花怒发,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。” XHN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花怒放、心花怒开 ./NWZ1MA==.html xin hua nu fa
18888 心如槁木 xīn rú gǎo mù 犹心若死灰。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0回:“那个夸说李家小姐标致,说的心如槁木的一位太史公,心中活泼 ... XRGM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若死灰 ./NWc3dw==.html xin ru gao mu
18889 心如寒灰 xīn rú hán huī 见“心若死灰”。 唐·刘禹锡《上杜司徒启》:“失意多病,衰不待年,心如寒灰,头有白发。” XRHH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心若死灰、心如死灰 ./NWc4Ng==.html xin ru han hui
18490 心荡神移 xīn dàng shén yí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,神魂颠倒,不能自持 张贤亮《青春期》:“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,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。” XDS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荡神摇 镇定自若 ./NzByNg==.html xin dang shen yi
18847 心荡神怡 xīn dàng shén yí 见“心荡神摇”。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0回:“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,不觉心荡神怡,忍不住立起身来,好像元宵走马 ... XDS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荡神摇、心荡神迷 无动于衷 ./NWZuYw==.html xin dang shen yi
18846 心荡神摇 xīn dàng shén yáo 谓神魂颠倒,不能自持。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。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8回:“猛然一见,不觉心荡神摇,精魄已失。” XDS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荡神迷、心荡神怡 ./NWZuMg==.html xin dang shen yao
10126 灵机一动 líng jī yī dòng 灵机:灵巧;灵活的心思。形容灵敏机智;突然想出办法或主意。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卷:“俄延了半响,忽然灵机一动,心中悟将过来。” LJY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血来潮、随机应变 一成不变、呆头呆脑、墨守成规 ./MW55dw==.html ling ji yi dong
18065 心活面软 xīn huó miàn ruǎn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,就是相信别人的话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3回:“他这心活面软,未必不周济他些。” XHMR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心软意活 立场坚定 ./MmllZw==.html xin huo mian ruan
18082 心醉魂迷 xīn zuì hún mí 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。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慕贤》:“所值名贤,未尝不心醉神迷,向慕之也。” XZHM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醉神迷 ./Mmltcw==.html xin zui hun mi
18371 心醉神迷 xīn zuì shén mí 见“心醉魂迷”。 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一章:“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,令她心醉神迷。” XZSM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醉魂迷 ./NWdpNg==.html xin zui shen mi
18192 心长力短 xīn cháng lì duǎn 心里很想做,但力量够不上。 茅盾《子夜》十六:“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,实在我们心长力短,对不起极了!” XCL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心长力弱、心有余而力不足 ./MmtwaQ==.html xin chang li duan
19136 心长力弱 xīn cháng lì ruò 心里很想做,但力量够不上 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学校的一波未平,上海的一波又起,小鬼心长力弱,深感应付无方。” XCLR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长力短 ./NzB0ZQ==.html xin chang li ruo
18877 心领神悟 xīn lǐng shén wù 见“心领神会”。 朱自清《经典常谈·四书》:“会读书的,细加玩赏,自然能心领神悟,终身受用不尽。” XLSW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领意会、心领神会 ./NWcyYw==.html xin ling shen wu
4140 目交心通 mù jiāo xīn tōng 以眼色传情,心中相互沟通。 宋·无名氏《鬼董》第二卷:“卜居西湖,邻邸有白衣少妇来寓,艳冶而慧,始见犹自匿,稍久,目交心通。” MJXT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领神会 ./NGZjZQ==.html mu jiao xin tong
18879 心领意会 xīn lǐng yì huì 见“心领神会”。 邹韬奋《经历》:“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,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,总是写作‘××主义’,读者看得惯了,也就 ... XLYH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领神会、心领神悟 ./NWcydw==.html xin ling yi hui
18110 心向往之 xīn xiàng wǎng zhī 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。向往:想望;之:古汉语代词。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孔子世家》:“《诗》有之:‘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’虽不能至,然心乡往之。” XXW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驰神往、梦寐以求、求之不得 心如死灰 ./MmoyMg==.html xin xiang wang zhi
16924 气傲心高 qì ào xīn gāo 傲:骄傲,轻慢。志气十分高傲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自家想着当年的事,还有些气傲心高。” QAX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高气傲 ./NzNhdQ==.html qi ao xin gao
18430 心比天高 xīn bǐ tiān gāo 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。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霁月难逢,彩云易散。心比天高,身为下贱。” XBT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高气傲、想入非非 清心寡欲 ./NmpyaQ==.html xin bi tian gao
19128 心高气硬 xīn gāo qì yìng 气:气势;硬:坚。心气高傲,自视不凡 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反目》:“你平日里心高气硬,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!” XGQ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高气傲、自命不凡 ./NzBudQ==.html xin gao qi ying
1888 不可缺少 bù kě quē shǎo 必不可少的 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所有这些,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。” BKQ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不可少 ./NzZzbw==.html bu ke que shao
16880 缺一不可 quē yī bù kě 少一样也不行。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回:“林冲道:‘只今番克敌制胜,便见得先生妙法。正是鼎分三足,缺一不可,先 ... QYBK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不可少 可有可无 ./NmY3Yw==.html que yi bu ke
1000 毕恭毕敬 bì gōng bì jìng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五:“军长为李玉堂,一山东大汉,抵军部时,在门外相迎,毕恭毕敬。” BGB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恭必敬 出言不逊 ./MTlh.html bi gong bi jing
1709 必经之路 bì jīng zhī lù 经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亦作“必由之路”。 老舍《无名高地有了名》十九:“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,那里高,那里窄,我们不易仰攻,也无法多用 ... BJZ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由之路 歪门邪道 ./MzN1bw==.html bi jing zhi lu
1911 必由之地 bì yóu zhī dì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必定要经过的道路、地方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1回:“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,兖州乃必由之地,意欲探取。” BYZ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经之地、必由之路 ./N2QzMg==.html bi you zhi di
1354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 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 ... BYZ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经之路、终南捷径 此路不通、歪门邪道、左道旁门 ./amhv.html bi you zhi lu
26252 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 复习学过的知识;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。形容回顾过去;认识现实。温:温习;故:旧的。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 WGZ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忆苦思甜 数典忘祖 ./MmY4YQ==.html wen gu zhi xin
6986 妒贤嫉能 dù xián jí néng 忌恨品德、才能比自己好的人。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项羽妒贤嫉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。” DXJN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忌贤妒能 任人唯贤 ./eHp3.html du xian ji neng
19734 忍俊不住 rěn jùn bù zhù 见“忍俊不禁”。 邹韬奋《萍踪寄语》二:“张君幽默健谈,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,令人忍俊不住。” RJB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俊不禁 ./NHFycw==.html ren jun bu zhu
19395 忍辱偷生 rěn rǔ tōu shēng 偷:苟且。忍受屈辱,苟且活命。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止因未与将军一诀,故且忍辱偷生。” RRT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垢偷生、忍耻偷生 ./MXprNA==.html ren ru tou sheng
19916 忍耻偷生 rěn chǐ tōu shēng 忍受耻辱,苟且求生。同“忍垢偷生”。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六卷:“忍耻偷生为父仇,谁知奸计觅风流。劝君莫设虚言誓,湛湛青天在上头。 ... RCT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垢偷生、忍辱偷生 视死如归 ./NmZpcQ==.html ren chi tou sheng
8488 吞声忍气 tūn shēng rěn qì 吞声:不敢出声;忍:忍耐。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,不敢出声。 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 TSRQ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声吞气 ./NTdmOA==.html tun sheng ren qi
2567 屏气吞声 píng qì tūn shēng 犹言忍气吞声。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9卷:“贫儿屏气吞声,蹲踞墙外,又被群狗嚎吠。” PQT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气吞声 忍无可忍 ./NGo1Yw==.html ping qi tun sheng
17181 气忍声吞 qì rěn shēng tūn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,不说什么话。形容窝囊。 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他一世儿为人,半世儿孤贫,气忍声吞,何日酬恩。” QRST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忍气吞声 ./NGt1Zw==.html qi ren sheng tun
19505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忍受耻辱;承当重任。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。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 RRF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气吞声、含垢忍辱 忍无可忍 ./MjNrdQ==.html ren ru fu zhong
25069 饮泣吞声 yǐn qì tūn shēng 泣:无声的哭;吞声:不敢出声。不敢放声大哭。 宋 王明清《玉照新志》第二卷:“怅然惨,娇魂怨,饮泣吞声。” YQT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忍气吞声、委曲求全 ./MnFrYw==.html yin qi tun she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