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6021
|
腹心股肱
|
腹
|
fù xīn gǔ gōng
|
腹心:心腹,比喻左右亲信;股肱:比喻帝王身边的得力臣子。形容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
|
《晋书·元帝纪》:“王敦、王导、周颐、刁协并为腹心股肱。”
|
FXG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力助手
|
|
./OTIzcQ==.html
|
fu xin gu gong
|
|
12485
|
股肱耳目
|
股
|
gǔ gōng ěr mù
|
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股肱: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;耳目:亲信。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
|
《尚书·益稷》:“臣作朕股肱耳目。”
|
GGE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力助手
|
|
./ODN6NA==.html
|
gu gong er mu
|
|
20821
|
左膀右臂
|
左
|
zuǒ bǎng yòu bì
|
比喻得力的助手
|
凌叔华《古韵》:“据说恭亲王把他视为左膀右臂,将来肯定官运亨通。”
|
ZBY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力干将
|
|
./NzdqMg==.html
|
zuo bang you bi
|
|
12652
|
干城之将
|
干
|
gān chéng zhī jiàng
|
干城:盾牌和城墙,比喻捍卫者。指保卫国家的大将。
|
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纠纠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,而以二 《诗经·周南·兔罝》:“纠纠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《孔丛子·居卫》:“今君处战国之世,选爪牙之士,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,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。”...
|
GCZJ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力干将、国之干城
|
|
./MTN3bw==.html
|
gan cheng zhi jiang
|
|
6539
|
地利人和
|
地
|
dì lì rén hé
|
地利:地理条件优越;人和:得人心;人心齐。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
|
DLR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天独厚、天时地利
|
内外交困、逆水行舟、众叛亲离
|
./d2M2.html
|
di li ren he
|
|
6927
|
得失参半
|
得
|
dé shī cān bàn
|
得失:得到与失去。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。即得失相当。
|
|
DSC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失相当、得失相半
|
|
./dnFz.html
|
de shi can ban
|
|
6501
|
得陇望蜀
|
得
|
dé lǒng wàng shǔ
|
陇:古代地名;相当于今甘肃东部;蜀:古代地名;相当于四川中西部。得到了陇地后;又希望取得蜀地。比喻得 陇:古代地名;相当于今甘肃东部;蜀:古代地名;相当于四川中西部。得到了陇地后;又希望取得蜀地。比喻得到了这个;还想要那个;贪心不足。...
|
《东观汉记 隗嚣传》:“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,每一发兵,头鬓为白。”
|
DLW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寸进尺、贪得无厌、贪心不足
|
心满意足、称心如意、如愿以偿
|
./dm91.html
|
de long wang shu
|
|
7691
|
贪得无厌
|
贪
|
tān dé wú yàn
|
贪:求多;得:获取;厌:满足。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。
|
《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》:“洞宾叹曰:‘人心贪得无厌,一至于此!’”
|
TDW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寸进尺、贪心不足
|
一尘不染、知足常乐
|
./MjY3YQ==.html
|
tan de wu yan
|
|
6924
|
得寸则寸
|
得
|
dé cùn zé cùn
|
得到一寸就是一寸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|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|
DCZ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尺得寸
|
|
./dm5x.html
|
de cun ze cun
|
|
7195
|
得寸得尺
|
得
|
dé cùn dé chǐ
|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。后亦谓能 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。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。...
|
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|
DCD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尺得寸
|
|
./M2VveQ==.html
|
de cun de chi
|
|
7206
|
得手应心
|
得
|
dé shǒu yīng xīn
|
见“得心应手”。
|
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|
DSY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
|
|
./M2VzdQ==.html
|
de shou ying xin
|
|
23478
|
手挥目送
|
手
|
shǒu huī mù sòng
|
手挥:挥动手指弹琴;目送:眼睛追视归鸿。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做。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,意在言外 手挥:挥动手指弹琴;目送:眼睛追视归鸿。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做。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,意在言外。...
|
三国 魏 稽康《四言赠兄秀才公穆入军》诗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,俯仰自得,游心太玄。”
|
SHM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
|
|
./Mjdxaw==.html
|
shou hui mu song
|
|
23919
|
遂心应手
|
遂
|
suì xīn yīng shǒu
|
犹得心应手。形容运用自如。
|
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》第八章:“兴哥,阿鹊在向你报喜呢,你到了窑上一定遂心应手的。”
|
SX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
|
|
./NTNrMg==.html
|
sui xin ying shou
|
|
2469
|
庖丁解牛
|
庖
|
páo dīng jiě niú
|
庖丁:厨师。厨师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;技术纯熟神妙;做事得心应手。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
|
PDJ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、左右逢源、如臂使指
|
|
./MXU3dw==.html
|
pao ding jie niu
|
|
23569
|
熟能生巧
|
熟
|
shú néng shēng qiǎo
|
巧:技巧。熟练了;就能找到窍门。
|
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1回:“俗话说的‘熟能生巧’,舅兄昨日读了一夜。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,并且连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1回:“俗话说的‘熟能生巧’,舅兄昨日读了一夜。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,并且连寄女都听会,所以随问随答,毫不费事。”...
|
SNS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、游刃有余
|
半路出家
|
./Mjl3bQ==.html
|
shu neng sheng qiao
|
|
20767
|
左右逢源
|
左
|
zuǒ yòu féng yuán
|
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。比喻做事、写作得心应手;应付自如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资之深,则取之左右逢其原。”
|
ZYF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、称心如意
|
左支右绌、左右为难
|
./NjY5ZQ==.html
|
zuo you feng yuan
|
|
16594
|
轻车熟路
|
轻
|
qīng chē shú lù
|
驾轻车;走熟路。比喻对某种工作很熟悉;干起来不费力。
|
唐 韩愈《送石处士序》:“若驷马驾轻车,就熟路,而王良、造父为之先后也。”
|
QCS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、轻而易举、驾轻就熟
|
人生地疏
|
./MXk1aw==.html
|
qing che shu lu
|
|
18132
|
心手相应
|
心
|
xīn shǒu xiāng yìng
|
形容手法熟练,心里怎么想,手就怎么做。
|
《梁书 萧子云传》:“笔力劲骏,心手相应。”
|
XSX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、随心所欲
|
手不应心
|
./MmpiaQ==.html
|
xin shou xiang ying
|
|
20048
|
如臂使指
|
如
|
rú bì shǐ zhǐ
|
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。比喻指挥、调动得心应手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
|
RBS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心应手、驾轻就熟
|
势成骑虎、束手无策
|
./MjIzaQ==.html
|
ru bi shi zhi
|
|
6506
|
得意门生
|
得
|
dé yì mén shēng
|
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。门生;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,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。”
|
DYM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意弟子
|
|
./dnM2.html
|
de yi men sheng
|
|
7210
|
得意忘象
|
得
|
dé yì wàng xiàng
|
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。
|
唐·梁肃《止观统例议》:“非夫聪明深达,得意忘象,其孰能知乎?”
|
DYW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意忘形
|
|
./M2V1aQ==.html
|
de yi wang xiang
|
|
12527
|
顾盼自得
|
顾
|
gù pàn zì dé
|
顾盼:左顾右盼;自得:自己很得意。环顾四周,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形容得意忘形
|
王朔《无人喝彩》:“犹如脚底抹油,犹如乘风滑翔,钱康神采奕奕,顾盼自得,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 王朔《无人喝彩》:“犹如脚底抹油,犹如乘风滑翔,钱康神采奕奕,顾盼自得,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。”...
|
GPZ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意忘形
|
|
./OGxxaw==.html
|
gu pan zi de
|
|
20215
|
趾高气扬
|
趾
|
zhǐ gāo qì yáng
|
走路时脚抬得很高;神气十足。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|
ZGQ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意忘形、不可一世、目空一切
|
卑躬屈膝、奴颜婢膝、妄自菲薄
|
./MnN0Zw==.html
|
zhi gao qi yang
|
|
26075
|
忘乎所以
|
忘
|
wàng hū suǒ yǐ
|
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...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夫人倾身陪奉,忘其所以。”
|
WHS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意忘形、得意洋洋
|
谦虚谨慎
|
./MmM1Ng==.html
|
wang hu suo yi
|
|
25329
|
洋洋得意
|
洋
|
yáng yáng dé yì
|
形容神气十足,非常得意。
|
宋 朱淑真《春上亭上观鱼》:“春暖长江水正清,洋洋得意漾波生。”
|
YYD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意洋洋
|
灰头土脸、垂头丧气
|
./NWtudw==.html
|
yang yang de yi
|
|
6286
|
得意扬扬
|
得
|
dé yì yáng yáng
|
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|
DY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意洋洋、自鸣得意
|
垂头丧气、灰心丧气
|
./NW5j.html
|
de yi yang yang
|
|
12663
|
高足弟子
|
高
|
gāo zú dì zǐ
|
高足:高才,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。成绩优异的学生。
|
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郑玄在马融门下,三年不得相见,高足弟子传授而已。”
|
GZD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意门生
|
|
./MTRkMg==.html
|
gao zu di zi
|
|
7208
|
得未尝有
|
得
|
dé wèi cháng yǒu
|
见“得未曾有”。
|
宋·苏轼《与郭功甫书》之一:“昨辱宠临,久不闻语,殊出意表,盖所谓得未尝有也。”
|
DWC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未曾有、前所未有
|
|
./M2V0ZQ==.html
|
de wei chang you
|
|
2203
|
班师得胜
|
班
|
bān shī dé shèng
|
班:还。军队出征,得胜而归。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 班:还。军队出征,得胜而归。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乐,三军踊跃。”...
|
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三折:“将颜洞宾活捉拿,把韩延寿首级剽,班师得胜人欢乐,三军踊跃。”
|
BSD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胜回朝
|
|
./MzJwdQ==.html
|
ban shi de sheng
|
|
13030
|
凯旋而归
|
凯
|
kǎi xuán ér guī
|
打仗得胜后返回。
|
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等把鬼子打走了,你们凯旋归来,我带领乡亲们到十里开外去迎接。”
|
KXEG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得胜回朝
|
铩羽而归
|
./ODJhMA==.html
|
kai xuan er gui
|
|
10159
|
聊以卒岁
|
聊
|
liáo yǐ zú suì
|
聊:姑且;勉强;卒:尽;终;岁:一年。姑且这样度过一年。本指逍遥自在地度日。现用以形容生活的艰难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人谓叔向曰:‘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’叔向曰:‘与其死亡若何?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人谓叔向曰:‘子离于罪,其为不知乎?’叔向曰:‘与其死亡若何?诗曰: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知也。’”...
|
LY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过且过
|
|
./MW9vNg==.html
|
liao yi zu sui
|
|
20042
|
容头过身
|
容
|
róng tóu guò shēn
|
只要头容得下,身子就过得去。比喻得过且过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》:“今三郡未复,园陵单外,而公卿选懦,容头过身,张解设难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》:“今三郡未复,园陵单外,而公卿选懦,容头过身,张解设难。”...
|
RTG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过且过
|
|
./MjF1Mg==.html
|
rong tou guo shen
|
|
19503
|
人心向背
|
人
|
rén xīn xiàng bèi
|
人心:众人的感情、愿望。向:归向;拥护。人们的思想有的归向;有的背离。指人们是拥护还是反对。
|
宋 魏了翁《鹤山文集》:“师老财殚,币轻物贵,常产既竭,本根易摇,此人心向背之几也。”
|
RXX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道多助
|
众望所归、失道寡助
|
./MjNlNg==.html
|
ren xin xiang bei
|
|
6284
|
得道多助
|
得
|
dé dào duō zhù
|
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”
|
DDD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
|
失道寡助
|
./NW1z.html
|
de dao duo zhu
|
|
14549
|
获陇望蜀
|
获
|
huò lǒng wāng shǔ
|
比喻得寸进尺,贪得无厌。
|
《后汉书 岑彭传》载:东汉初年,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、蜀两地,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 《后汉书 岑彭传》载:东汉初年,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、蜀两地,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、上邽两地,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:“两城若下,便可带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”...
|
HLW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陇望蜀
|
|
./M3Z2YQ==.html
|
huo long wang shu
|
|
6499
|
得寸进尺
|
得
|
dé cùn jìn chǐ
|
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。比喻欲望越来越大;贪心不足。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|
DCJ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陇望蜀、贪得无厌、贪心不足、欲壑难填
|
心满意足、如愿以偿、称心如意
|
./dm5n.html
|
de cun jin chi
|
|
7207
|
得兔忘蹄
|
得
|
dé tù wàng tí
|
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|
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|
DTW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得鱼忘筌、过河拆桥
|
|
./M2V0NA==.html
|
de tu wang ti
|
|
7212
|
得鱼忘荃
|
得
|
dé yú wàng quán
|
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筌”。
|
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。”
|
DYWQ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得鱼忘筌、过河拆桥
|
|
./M2V2bQ==.html
|
de yu wang quan
|
|
2997
|
徘徊观望
|
徘
|
pái huái guān wàng
|
徘徊:来回地行走。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
|
孙中山《第二次讨袁宣言》:“至袁氏今日,势已穷蹙,而犹徘徊观望,不肯自归于失败。”
|
PHG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徘徊不前
|
|
./OHIycw==.html
|
pai huai guan wang
|
|
6849
|
逗留不进
|
逗
|
dòu liú bù jìn
|
逗留:停滞不前。停顿不前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:“而祁连知虏在前,逗留不进。”
|
DL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徘徊不前
|
|
./OG10Zw==.html
|
dou liu bu jin
|
|
2673
|
徘徊歧路
|
徘
|
pái huí qí lù
|
徘徊: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;歧路:岔路。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。比喻犹豫不决。
|
唐 骆宾王《代李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若或眷恋穷城,徘徊歧路。”
|
PHQ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徘徊不定
|
|
./NGhodw==.html
|
pai hui qi lu
|
|
10446
|
立木南门
|
立
|
lì mù nán mén
|
立木:竖木于地上。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、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。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。
|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,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,民 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,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,民怪之,莫敢徙……有一人行徒之,辄予五十金,以明不欺。”...
|
LMN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徙木为信
|
|
./MWwxYw==.html
|
li mu nan men
|
|
19022
|
循名核实
|
循
|
xún míng hé shí
|
犹言循名责实。
|
明·张居正《答浙江吴巡抚》:“明主在上,方翕受敷施,循名核实,以兴太平之治。”
|
XMH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名督实、循名责实
|
|
./NWk3MA==.html
|
xun ming he shi
|
|
19083
|
循名考实
|
循
|
xún míng kǎo shí
|
循:依照;责:要求。按其名而求其实,要求名实相符。亦作循名责实。
|
三国 魏 傅嘏《难刘劭考课法论》:“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务本也,循名考实,纠励成规,所以治末也 三国 魏 傅嘏《难刘劭考课法论》:“夫建官均职,清理民物,所以务本也,循名考实,纠励成规,所以治末也。”...
|
XMK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名课实、循名校实、循名核实
|
|
./Nms3bQ==.html
|
xun ming kao shi
|
|
601
|
按名责实
|
按
|
àn míng zé shí
|
按照事物名称,要求与实相符。
|
唐 陆贽《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》:“夫求才贵广,考课贵精。求广在于各举所知,长吏之荐择是也;考精在 唐 陆贽《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》:“夫求才贵广,考课贵精。求广在于各举所知,长吏之荐择是也;考精在于按名责实,宰臣之序进是也。”...
|
AMZ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名责实
|
|
./Z2N3.html
|
an ming ze shi
|
|
11214
|
揽名责实
|
揽
|
lǎn míng zé shí
|
指观其名而考其实绩
|
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考功名》:“有益者谓之公,无益者谓之烦,揽名责实,不得虚言。”
|
LMZ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名责实
|
|
./Yzl5.html
|
lan ming ze shi
|
|
6518
|
登高自卑
|
登
|
dēng gāo zì bēi
|
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
|
DGZ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序渐进
|
|
./dnkw.html
|
deng gao zi bei
|
|
19014
|
循次而进
|
循
|
xún cì ér jìn
|
循:依照,顺着。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。亦作“循次渐进”、“循序渐进”。
|
唐·韩愈《答窦秀才书》:“操数寸之管,书盈尺之纸,高可以钓爵位;循次而进,亦不失万一于甲科。”
|
XCE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序渐进
|
|
./NWkzNA==.html
|
xun ci er jin
|
|
71
|
按部就班
|
按
|
àn bù jiù bān
|
按:按照;部:类别;班:次序。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;而安排好层次;选择、组织好词句。后来表 按:按照;部:类别;班:次序。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;而安排好层次;选择、组织好词句。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、步骤做事。...
|
西晋 陆机《文赋》:“观古今于须臾,抚四海于一瞬。然后选义按部,考辞就班。”
|
ABJ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序渐进、墨守成规
|
勇往直前、闻风而动
|
./Z2Nj.html
|
an bu jiu ban
|
|
21435
|
谆谆善诱
|
谆
|
zhūn zhūn shàn yòu
|
耐心恳切地教诲、诱导。
|
宋·刘挚《乞重修太学条制疏》:“昔之设学校,教养之法,师生问对,愤悱开发,相与曲折反复,谆谆善诱。 宋·刘挚《乞重修太学条制疏》:“昔之设学校,教养之法,师生问对,愤悱开发,相与曲折反复,谆谆善诱。 ”...
|
ZZS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循循善诱
|
|
./NjRpYw==.html
|
zhun zhun shan yo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