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
20315 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。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;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;也借指文言文。 宋 文莹《湘山野录》中卷:“之乎者也,助得甚事?” ZHZ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咬文嚼字、焉哉乎也 的了吗呢 ./MnVtNg==.html zhi hu zhe ye
20351 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宋儒积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断非汉儒所 ... ZZJ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咬文嚼字、精雕细刻、精益求精 离题万里 ./MnY0cw==.html zi zhen ju zhuo
4110 磨牙凿齿 mó yá záo chǐ 咬牙切齿。形容凶狠的样子。 清·钱谦益《刻序》:“呜呼!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,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,相仍而未艾。” MYZC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咬牙切齿 ./NGV6Yw==.html mo ya zao chi
13814 怀恨在心 怀 huái hèn zài xīn 把怨恨藏在心里。形容对人记下仇恨,以伺机报复。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十四回:“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,叫:‘皮氏,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,你怀恨在心 ... HHZ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咬牙切齿 不计前嫌 ./MWNoMA==.html huai hen zai xin
13666 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gǔ 之:代词;指所恨对象。恨到骨头里去了。形容怀恨极深。 晋 葛洪《抱朴子外篇>自序》:“见侵者则恨之入骨,剧于血仇。” HZR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咬牙切齿、切齿痛恨、深恶痛绝 一往情深、爱不忍释、一见钟情 ./MWE0dQ==.html hen zhi ru gu
17757 切齿咬牙 qiè chǐ yǎo yá 切齿:咬紧牙关,表示痛恨。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:“徐晃睁眉怒目,许褚切齿咬牙,各有相斗之意。” QCY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咬牙切齿、咬牙恨齿 ./NzMycw==.html qie chi yao ya
16678 切齿痛恨 qiè chǐ tòng hèn 牙齿互相摩擦。形容愤恨到了极点。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彼此俱有切齿之恨。” QCT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咬牙切齿、恨之入骨 关心倍至 ./MjA0eQ==.html qie chi tong hen
24660 咬得菜根 yǎo dé cài gēn 旧指安贫守道。现也形容安于艰苦的生活。 宋·朱熹《小学·善行实敬身》:“汪信民尝言:‘人常咬得菜根,则百事可做。’” YDC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咬菜根 ./MmxhbQ==.html yao de cai gen
25851 咬紧牙根 yǎo jǐn yá gēn 紧紧地咬住牙,不张开嘴巴。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二卷:“他就咬紧牙根,恨恨地说:‘干,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!’” YJY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咬起牙关、咬定牙关、咬定牙根 ./ODc2bw==.html yao jin ya gen
3001 喷唾成珠 pēn tuò chéng zhū 唾:唾沫。咳嗽出来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。形容博学多才,出口成章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子不见夫唾者乎?喷则大者如珠,小者如雾。” PTC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咳唾成珠 ./OHd0Zw==.html pen tuo cheng zhu
3242 喷珠吐玉 pēn zhū tǔ yù 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。形容博学多才,出口成章 PZTY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咳唾成珠 ./OHd0Ng==.html pen zhu tu yu
13097 咳珠唾玉 ké zhū tuò yù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。 林学衡《新猛近稍习词章》诗:“俪白妃青从检点,咳珠唾玉定纷纶。” KZT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咳唾成珠 ./NDNyNg==.html ke zhu tuo yu
13334 口吐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珠、玑:都是珠宝,圆的叫珠,不圆的叫玑。形容说话有文采。 元 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,口吐珠玑,有贯世之才。” KTZJ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咳唾成珠 ./MWxwOA==.html kou tu zhu ji
2 哀声叹气 āi shēng tàn qì 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8卷:“终日他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 AST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咳声叹气 喜气洋洋、眉开眼笑 ./Mjg=.html ai sheng tan qi
14173 咳唾成珠 hài tuò chéng zhū 咳唾:咳嗽吐唾沫,比喻谈吐、议论。“咳”也写作“欬”。比喻言辞精当,议论高明。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。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子不见夫唾者乎?喷则大者如珠,小者如雾。” HTC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咳珠唾玉 ./MWpvZw==.html hai tuo cheng zhu
17972 咸与维新 xián yǔ wéi xīn 指一切除旧更新。 《尚书 胤征》:“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,歼厥渠魁,胁从罔治。旧染污俗,咸与维新。” XYW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咸与惟新 ./MmdueQ==.html xian yu wei xin
18764 咸与惟新 xián yǔ wéi xīn 见“咸与维新”。 《尚书·胤征》:“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,歼厥渠魁,胁从罔治。旧染污俗,咸与惟新。” XYW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咸与维新 ./NWU3NA==.html xian yu wei xin
463 哀感顽艳 āi gǎn wán yàn 哀:悲哀;感:感动;顽:愚拙;艳:慧丽。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。后转用以 ... 三国 魏 繁钦《与魏文帝笺》:“咏北狄之遐征,奏胡马之长思,凄入肝脾,哀感顽艳。”吕延济注:“顽钝艳 ... AGW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哀恸顽艳 ./YW5j.html ai gan wan yan
460 哀而不伤 āi ér bù shāng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 ...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 AEB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哀感顽艳 亡国之音 ./YWxv.html ai er bu shang
461 哀感天地 āi gǎn tiān dì 形容极其哀痛,使天地都为之感动。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》:“王闻失声号恸,哀感天地。” AGT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哀感顽艳 兴高采烈 ./YWx5.html ai gan tian di
554 哀毁瘠立 āi huǐ jī lì 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,瘦瘠如骨骸支立 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 补辑》:“(崔浑)丁母艰,勺饮不入口,哀毁瘠立。” AHJL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哀毁骨立 哀而不伤 ./MXk=.html ai hui ji li
25 哀哀欲绝 āi āi yù jué 悲痛得将要气绝;指异常悲痛。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3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 AAY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哀痛欲绝、哀天叫地 兴高采烈 ./YWw0.html ai ai yu jue
1 哀鸿遍地 āi hóng biàn dì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黄侃《水龙吟 秋花》词:“天涯吟望,哀鸿遍地,都成秋侣!” AHB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哀鸿遍野 国泰民安 ./MW8=.html ai hong bian di
534 哀鸿满路 āi hóng mǎn lù 哀鸿:哀鸣的鸿雁,比喻灾民。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 清 洪昇《长生殿 收京》:“流离百室,哀鸿满路悲戚。” AHML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哀鸿遍野 国泰民安 ./Nm80cQ==.html ai hong man lu
2800 品头题足 pǐn tóu tí zú 亦作“品头论足”。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。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。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宝》:“[生]遥见有女子憩树下,恶少年环如墙堵。众曰:‘此必阿宝也。’趋之, ... PTTZ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品头论足、评头论足 ./NGl5eQ==.html pin tou ti zu
22461 才学兼优 cái xué jiān yōu 才能和学问都优秀。 《隋唐演义》第三六回:“恐翰林院草来不称朕意,思卿才学兼优,必有妙论,故召卿来,为朕草一诏。” CXJY 一般成语 褒义成语 品学兼优 ./MzZ6cQ==.html cai xue jian you
2803 品竹调弦 pǐn zhú diào xián 亦作“品竹调丝”。泛指吹弹管弦乐器。 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一折:“一行行品竹调弦。” PZD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品竹调丝 ./NGowMg==.html pin zhu diao xian
3083 品竹弹丝 pǐn zhú tán sī 品:吹弄乐器;竹: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: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指吹弹乐器。 元·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又不会卖风流,弄粉调脂;又不会按宫商,品竹弹丝。” PZTS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品竹调丝 ./MXc4NA==.html pin zhu tan si
2802 品竹调丝 pǐn zhú diào sī 见“品竹调弦”。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》:“[柳耆卿]吟诗作赋,琴棋书画,品竹调丝,无所不通。” PZD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品竹调弦 ./NGl6cw==.html pin zhu diao si
14179 轰堂大笑 hōng táng dà xiào 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。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三回:“安公子小夫妻以至那些媳妇丫头们听了,只管不敢笑,也由不得轰堂大笑 ... HTD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哄堂大笑 ./Mno4YQ==.html hong tang da xiao
18773 响答影随 xiǎng dá yǐng suí 如应声和答、形影相随。比喻两者紧密相连。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7卷:“由是论之,罪福报应,犹响答影随,不差毫末。” XDY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响和景从 ./NWVjZQ==.html xiang da ying sui
18116 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形容声音响亮,好象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 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6回:“这一笛儿,真吹得响彻云霄,鸾翔凤舞,楼下千千万万的人,都定睛侧耳, ... XCY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响彻云际、响遏行云 闷声不响 ./Mmo0MA==.html xiang che yun xiao
19087 响彻云宵 xiǎng chè yún xiāo 彻:穿透;透过;云霄:高空。声音响得像穿透云层;直达高空。形容声音嘹亮高吭。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:“这一笛儿;真吹得响彻云霄;鸾翔凤舞;楼下千千万万的人;都定睛侧耳;寂然无声 ... XCYX 一般成语 响彻云际、响遏行云 闷声不响 ./NnNybw==.html xiang che yun xiao
12714 高唱入云 gāo chàng rù yún 原形容歌声嘹亮,直上云霄,后也形容一种论调或消息社会上传说很盛。 晋 葛洪《西京杂记》第一卷:“后宫齐首高唱,声入云霄。” GCRY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响彻云霄 ./MTY4YQ==.html gao chang ru yun
11176 裂石流云 liè shí liú yún 流:往来无定或转运不停。裂开山石,震动云霄。形容声音高昂响亮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3回:“唱出一句来,端的有落尘绕梁之声,裂石流云之响。” LSL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响彻云霄、裂石穿云 ./OHgweQ==.html lie shi liu yun
10221 龙吟虎啸 lóng yín hǔ xiào 吟:鸣、叫;啸:兽类长声吼叫。像龙一样长鸣;像虎一样咆哮。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。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 ... 唐 李颀《听安万善吹觱篥歌》:“龙吟虎啸一时发,万籁百泉相与秋。” LYH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响彻云霄、震耳欲聋 不绝如缕 ./MXFjZw==.html long yin hu xiao
18047 响遏行云 xiǎng è xíng yún 遏:阻止。指声音高入云霄;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。形容歌声嘹亮有力;悦耳动听。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 XEX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响彻云霄、震耳欲聋、震天动地 悄无声息 ./Mmk0cQ==.html xiang e xing yun
12057 高遏行云 gāo è xíng yún 形容歌声高亢嘹亮。 宋·晏殊《山亭柳》词:“偶学念奴声调,有时高遏行云。” GEX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响遏行云 ./M25wbw==.html gao e xing yun
15404 经久不息 jīng jiǔ bù xī 经:经过;息:停息。经过很长时间停不下来;多指掌声或欢呼声。 刘坚《草地晚餐》:“人群沸腾起来,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。” JJB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响遏行云、余音绕梁 万马齐喑、屏声静气、一朝一夕 ./MWhxcQ==.html jing jiu bu xi
1714 闭口无言 bì kǒu wú yán 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关胜连忙答礼,闭口无言,手脚无措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... BKW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哑口无言 口若悬河 ./MzN5aw==.html bi kou wu yan
25966 哑口无声 yǎ kǒu wú shēng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。同“哑口无言”。 《再生缘》第三九回:“话说孟夫人听了这些言语,只气的哑口无声。” YKW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哑口无言 ./Mnp2bQ==.html ya kou wu sheng
20426 张口结舌 zhāng kǒu jié shé 结舌:舌头像打了结;不能说话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。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 ZKJ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哑口无言、瞠目结舌 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 ./Mnc5Mg==.html zhang kou jie she
25991 哑子托梦 yǎ zǐ tuō mèng 见“哑子做梦”。 元·郑廷玉《看钱奴》第三折:“做了个哑子托梦,说不的这场板障。” YZTM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哑子得梦、哑子寻梦、哑子做梦 ./NWloMA==.html ya zi tuo meng
25287 哑子做梦 yǎ zǐ zuò mèng 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。 宋·苏轼《杂纂》:“哑子做梦——说不得。” YZZM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哑子得梦、哑子托梦、哑子寻梦 ./NWloaw==.html ya zi zuo meng
14420 哗世取名 huá shì qǔ míng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,博取虚名。 宋·陆游《除宝谟阁待制谢表》:“窃慕隐居求志之风,尤耻哗世取名之事。” HSQM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哗世取宠、欺世盗名 ./M3U4NA==.html hua shi qu ming
14419 哗世取宠 huá shì qǔ chǒng 犹言哗众取宠。 明·归有光《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》:“至于久而天下靡然,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,士以哗世取宠,苟一时之得以 ... HSQC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哗众取宠 ./M3U3dQ==.html hua shi qu chong
12940 夸大其词 kuā dà qí cí 词:言论。语言夸张;超过事实。 《宋史 王祖道传》:“蔡京开边,祖道欲乘时徼富贵,诱王江酋、杨晟免等使纳士,夸大其辞。” KDQ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哗众取宠、言过其实 恰如其分 ./MW1nNg==.html kua da qi ci
8247 啼啼哭哭 tí tí kū kū 哭泣不止。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只见许多男女,啼啼哭哭,在街上过。” TTKK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哭哭啼啼 ./NDYxeQ==.html ti ti ku ku
12038 干啼湿哭 gàn tí shī kū 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。无泪和有泪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 ... 《北齐书·尉景传》:“景曰:‘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’” GTSK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哭哭啼啼 喜笑颜开 ./M25pZw==.html gan ti shi ku
13249 哭眼抹泪 kū yǎn mǒ lèi 哭着诉说或控诉,形容哭哭啼啼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那老婆儿哭眼抹泪的说道:‘阿弥陀佛!说也不当好听的话。’” KYML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哭天抹泪 ./OGt0cw==.html ku yan mo le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