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8367
|
同船合命
|
同
|
tóng chuán hé mìng
|
比喻处境相同,利害相关。
|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2回:“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:‘老元戎,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。’”
|
TCH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同舟合命
|
|
./NTVneQ==.html
|
tong chuan he ming
|
|
8423
|
同舟共命
|
同
|
tóng zhōu gòng mìng
|
比喻命运相同,利害一致。
|
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着道:‘我们此刻,统共一十四个人,真正同舟共命 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着道:‘我们此刻,统共一十四个人,真正同舟共命,务求大家想个法子,脱了干系才好。’”...
|
TZG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同船共命
|
|
./NTZkZw==.html
|
tong zhou gong ming
|
|
8765
|
同袍同泽
|
同
|
tóng páo tóng zé
|
袍:长衣服的通称;泽:内衣。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,同仇敌忾。比喻共事的关系(多指军人)。也指有交情的的 袍:长衣服的通称;泽:内衣。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,同仇敌忾。比喻共事的关系(多指军人)。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。...
|
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,王于兴 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,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”...
|
TPT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同袍共泽
|
|
./MmE4aw==.html
|
tong pao tong ze
|
|
3347
|
名不符实
|
名
|
míng bù fú shí
|
名声与实际不符
|
廖仲恺《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》:“所谓盛名难负,名不符实,反为见笑。”
|
MBF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副实
|
名副其实
|
./ZXFh.html
|
ming bu fu shi
|
|
3532
|
名过其实
|
名
|
míng guò qí shí
|
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
|
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禄过其功者削,名过其实者损。”
|
MG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副实
|
名副其实
|
./MXMxdQ==.html
|
ming guo qi shi
|
|
4248
|
名实不副
|
名
|
míng shí bù fù
|
名:名称;副:相称,相符合。名声和实际不相符。指空有虚名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宰衡官以正百僚、平海内为职,而无印信,名实不副。”
|
MSB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副实
|
名副其实
|
./N2p3dw==.html
|
ming shi bu fu
|
|
23582
|
盛名难副
|
盛
|
shèng míng nán fù
|
盛:大;副:相称,符合。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 盛:大;副:相称,符合。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...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黄琼传》:“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|
SMN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副实、名过其实
|
名副其实
|
./MmE0bw==.html
|
sheng ming nan fu
|
|
25076
|
有名无实
|
有
|
yǒu míng wú shí
|
光有虚名;并无事实。指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好。
|
《国语 晋语八》:“吾有卿之名,而无其实。无以从二三子,吾是以忧,子贺我何故?”
|
YMW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副实、名过其实
|
名不虚传、名副其实
|
./MnFwbQ==.html
|
you ming wu shi
|
|
10055
|
滥竽充数
|
滥
|
làn yú chōng shù
|
滥:与真实不符;竽:一种簧管乐器。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;混在乐队中凑数。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 滥:与真实不符;竽:一种簧管乐器。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;混在乐队中凑数。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;或以次货冒充好货。有时也表自谦。...
|
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 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...
|
LYC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名不副实、掩人耳目、鱼目混珠
|
货真价实、名副其实
|
./MW1xNg==.html
|
lan yu chong shu
|
|
3475
|
名下无虚
|
名
|
míng xià wú xū
|
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。后比喻名不虚传。
|
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:“俨如江西景德镇所烧窑器,瑰玮可观,可谓名下无虚矣。”
|
MXW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虚传
|
名不副实
|
./MXFvZQ==.html
|
ming xia wu xu
|
|
13935
|
话不虚传
|
话
|
huà bù xū chuán
|
谓传言不假,与实际相符。
|
元·郑光祖《王粲登楼》第二折:“人说此人矜骄傲慢,果然话不虚传。”
|
HB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虚传
|
|
./M3UydQ==.html
|
hua bu xu chuan
|
|
4053
|
名不虚立
|
名
|
míng bù xū lì
|
谓宜有此盛名,果然不虚妄。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名不虚立,士不虚附。”
|
MBX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虚传、名不虚行
|
名不副实
|
./NGU2Ng==.html
|
ming bu xu li
|
|
4258
|
名不虚行
|
名
|
míng bù xū xíng
|
虚:不真实。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,不是虚假的
|
《晋书·唐彬传》:“帝顾四坐曰:‘名不虚行。’”
|
MBX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虚得、名不虚立
|
名不副实
|
./N2p6eQ==.html
|
ming bu xu xing
|
|
3903
|
名不虚得
|
名
|
míng bù xū dé
|
谓盛名非凭空取得。
|
唐·孟綮《本事诗·高逸》:“杜凝睇良久,曰:‘名不虚得,宜以见惠。’”
|
MBX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不虚立
|
名不副实
|
./NDVsaw==.html
|
ming bu xu de
|
|
4695
|
名书锦轴
|
名
|
míng shū jǐn zhóu
|
书:书写,记载;锦轴:史书。把名字留在史书上
|
《神童诗·劝学》:“遗子黄金宝,何如教一经,姓名书锦轴,朱紫佐朝廷。”
|
MSJ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书竹帛、名垂竹帛
|
|
./N2p3Mg==.html
|
ming shu jin zhou
|
|
4613
|
名垂竹帛
|
名
|
míng chuí zhú bó
|
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。
|
《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声可托于弦管,名可留于竹帛。”
|
MCZB
|
生僻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书竹帛、名垂青史
|
|
./NGU3MA==.html
|
ming chui zhu bo
|
|
4246
|
名书竹帛
|
名
|
míng shū zhú bó
|
书:书写,记载;竹帛:史书。把名字留在史书上。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
|
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任贤》:“昔李陵,提步卒五千,不免身降匈奴,尚得名书竹帛。”
|
MSZ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书锦轴、名垂竹帛
|
|
./N2p2cw==.html
|
ming shu zhu bo
|
|
4080
|
名重一时
|
名
|
míng zhòng yī shí
|
一时期内名声很大,受到广泛重视。亦作“名震一时”、“名得当时”、“名噪一时”、“名倾一时”。
|
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...
|
MZY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倾一时、名噪一时
|
|
./NGVtMA==.html
|
ming zhong yi shi
|
|
3656
|
名流巨子
|
名
|
míng liú jù zǐ
|
著名人士与重要人物。
|
萧乾《未带地图的旅人》:“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,不是变成百万富翁,就是当上名流巨子。”
|
MLJ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公巨人
|
凡夫俗子
|
./NGVlcw==.html
|
ming liu ju zi
|
|
4249
|
名卿巨公
|
名
|
míng qīng jù gōng
|
有名声的权贵
|
宋·欧阳修《序》:“自明道、景佑以来,名卿巨公,往往见于余文矣。”
|
MQJ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公巨卿、达官贵人
|
|
./N2p4Ng==.html
|
ming qing ju gong
|
|
23440
|
数一数二
|
数
|
shǔ yī shǔ èr
|
不数第一;也数第二。形容突出。
|
元 戴善夫《风光好》第三折:“学士,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,与学士递一杯。”
|
SYS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列前茅、出类拔萃
|
平淡无奇、不足为奇、不见经传
|
./MjZ6Yw==.html
|
shu yi shu er
|
|
23455
|
首屈一指
|
首
|
shǒu qū yī zhǐ
|
扳指头计数;首先弯下大拇指;表示第一。指居第一位。引申为最好的。
|
清 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》:“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。”
|
SQ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列前茅、鹤立鸡群
|
名落孙山
|
./Mjc5dw==.html
|
shou qu yi zhi
|
|
4254
|
名利兼收
|
名
|
míng lì jiān shōu
|
收:收获。又有名又得利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法子是有的,不过要化几文,然而倒是个名利兼收的事情。”
|
MLJ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利双收
|
|
./N2p5dQ==.html
|
ming li jian shou
|
|
25786
|
有名有利
|
有
|
yǒu míng yǒu lì
|
既有名誉又有利益
|
|
YM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利双收
|
|
./N2Zrcw==.html
|
you ming you li
|
|
3350
|
名实相符
|
名
|
míng shí xiāng fú
|
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
|
三国 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声本州,忠能成绩,为世美谈,名实相符,过人甚远。”
|
MSX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副其实
|
徒有虚名、名不副实
|
./ZXJl.html
|
ming shi xiang fu
|
|
3596
|
名不虚传
|
名
|
míng bù xū chuán
|
虚:不真实。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;不是虚假的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徐邈传》:“帝大笑,顾左右曰:‘名不虚传。’”
|
MB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副其实
|
徒有虚名
|
./MXRwdQ==.html
|
ming bu xu chuan
|
|
4057
|
名符其实
|
名
|
míng fú qí shí
|
见“名副其实”。
|
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那边的‘国术场’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,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,还不是名符其 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那边的‘国术场’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,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,还不是名符其实的‘大杂耍’么?”...
|
MFQ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副其实
|
名不副实
|
./NGU5aQ==.html
|
ming fu qi shi
|
|
13780
|
货真价实
|
货
|
huò zhēn jià shí
|
货物质量好;价格公道;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。也可形容地道、不走样、不离谱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但不知可有‘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’的字样没有?”
|
HZ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副其实、名不虚传
|
货次价高、徒有虚名
|
./MWJzYQ==.html
|
huo zhen jia shi
|
|
6474
|
当之无愧
|
当
|
dāng zhī wú kuì
|
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;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。当:担当;承受;之: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。
|
宋 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,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
|
DZW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副其实、名不虚传、受之无愧
|
名不副实、虚有其表、当之有愧
|
./djNx.html
|
dang zhi wu kui
|
|
3351
|
名闻遐迩
|
名
|
míng wén xiá ěr
|
遐:远;迩:近。名声传扬到各地;形容名声很大。
|
《魏书 崔浩传》:“奚斤辨捷智谋,名闻遐迩。”
|
MWXE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噪一时
|
默默无闻
|
./ZXJv.html
|
ming wen xia er
|
|
3603
|
名震一时
|
名
|
míng zhèn yī shí
|
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
|
《新唐书 刘晏传》:“号神童,名震一时。”
|
MZ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噪一时
|
默默无闻
|
./MXU0aw==.html
|
ming zhen yi shi
|
|
24086
|
声名大噪
|
声
|
shēng míng dà zào
|
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
|
|
SMD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噪一时
|
默默无闻
|
./N3I0Mg==.html
|
sheng ming da zao
|
|
4054
|
名垂万古
|
名
|
míng chuí wàn gǔ
|
谓名声永远流传。
|
唐·杜甫《醉时歌》:“德尊一代常坎坷,名垂万古知何用。”
|
MCW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垂千古
|
遗臭万年
|
./NGU2cQ==.html
|
ming chui wan gu
|
|
4257
|
名垂百世
|
名
|
míng chuí bǎi shì
|
垂:流传下去。好名声流传后代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7回:“命终三纪,名垂百世。”
|
MCBS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垂后世
|
|
./N2p6bw==.html
|
ming chui bai shi
|
|
3442
|
名垂后世
|
名
|
míng chuí hòu shì
|
好名声流传的后代。
|
《三国志·魏书·臧洪传》:“身著图象,名垂后世。”
|
MCH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垂百世
|
|
./MXBqaw==.html
|
ming chui hou shi
|
|
26025
|
万古流芳
|
万
|
wàn gǔ liú fāng
|
好名声永远流传。万古:千秋万代;流:流传;芳:香;比喻好名声。
|
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老宰辅,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当名垂青史,万古流芳。”
|
WGLF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垂青史、万古留芳
|
遗臭万年
|
./MjhkMg==.html
|
wan gu liu fang
|
|
3613
|
名垂千古
|
名
|
míng chuí qiān gǔ
|
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。
|
唐 杜甫《醉时歌》:“德尊一代常坎坷,名垂万古知何用。”
|
MCQG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垂青史、名垂后世、名垂万古
|
遗臭万年
|
./MXY3Ng==.html
|
ming chui qian gu
|
|
25548
|
永垂不朽
|
永
|
yǒng chuí bù xiǔ
|
朽:磨灭。指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;永远不会磨灭。”
|
《魏书 高祖纪下》:“虽不足纲范万度,永垂不朽,且可释滞目前,厘整时务。”
|
YCBX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垂青史、永不磨灭
|
遗臭万年
|
./NXM5aQ==.html
|
yong chui bu xiu
|
|
4247
|
名士夙儒
|
名
|
míng shì sù rú
|
名士:有名的人;夙儒:有学问的人。知名人士和老学者
|
《新唐书·萧复传》:“复衣垢弊,居一室,学自力,非名士夙儒不与游。”
|
MSS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士宿儒
|
|
./N2p3Yw==.html
|
ming shi su ru
|
|
3605
|
名士风流
|
名
|
míng shì fēng liú
|
名士的风度和习气。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方术传论》:“汉世之所谓名士者,其风流可知矣。”
|
MSF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士风度
|
|
./MXVpZw==.html
|
ming shi feng liu
|
|
3447
|
名实难副
|
名
|
míng shí nán fù
|
名声大,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。
|
《后汉书·黄琼传》:“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。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|
MSN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实不副
|
名副其实
|
./MXBybQ==.html
|
ming shi nan fu
|
|
3441
|
名实相副
|
名
|
míng shí xiāng fù
|
名声和实际一致。
|
汉 路粹《为曹公与孔融书》:“昔国家东迁,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,综达经学,出于郑玄,又明《司马法》。 汉 路粹《为曹公与孔融书》:“昔国家东迁,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,综达经学,出于郑玄,又明《司马法》。”...
|
MSX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实相符、名副其实
|
名不副实
|
./MXBqYQ==.html
|
ming shi xiang fu
|
|
3689
|
名实相称
|
名
|
míng shí xiāng chèn
|
指名声与实际一致
|
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2回:“妹子这个名字,叫做有名无实,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,他才名实相称哩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2回:“妹子这个名字,叫做有名无实,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,他才名实相称哩。”...
|
MS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实相符、名实相副
|
徒有虚名、名不副实
|
./N2p3bQ==.html
|
ming shi xiang chen
|
|
3349
|
名胜古迹
|
名
|
míng shèng gǔ jì
|
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。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45章:“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。”
|
MSG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山大川
|
|
./ZXI0.html
|
ming sheng gu ji
|
|
3538
|
名山胜川
|
名
|
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
|
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。
|
《晋书 孙统传》:“居职不留心碎务,纵意游肆,名山胜川,靡不穷究。”
|
MSS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山大川、名山胜水
|
穷山恶水
|
./MXNjZQ==.html
|
ming shan sheng chuan
|
|
6606
|
洞天福地
|
洞
|
dòng tiān fú dì
|
道家指神道居处。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。
|
宋 陈亮《重建紫霄观记》:“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,其说不知所从起,往往所在而有。”
|
DTFD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名山大川、名胜古迹、桃源胜境
|
穷乡僻壤、穷巷拙门
|
./eGk0.html
|
dong tian fu di
|
|
23641
|
三山五岳
|
三
|
sān shān wǔ yuè
|
泛指名山;也指各地。
|
清 曹寅《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》:“三山五岳渺何许?云烟汗漫空竛竮。”
|
SSW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山大川、天南地北
|
不毛之地
|
./NHRkeQ==.html
|
san shan wu yue
|
|
4070
|
名山胜水
|
名
|
míng shān shèng shuǐ
|
见“名山胜川”。
|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4卷:“从来天子建都之处,人杰地灵,自然名山胜水,凑着赏心乐事。”
|
MSS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山胜川
|
|
./NGVnZw==.html
|
ming shan sheng shui
|
|
16960
|
奇山异水
|
奇
|
qí shān yì shuǐ
|
异:新异。指奇异瑰丽的山水
|
朱自清《山野掇拾》:“所记奇山异水,或令我惊心动魄,或让我游目骋怀。”
|
QS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山胜水
|
|
./ODBzeQ==.html
|
qi shan yi shui
|
|
23496
|
实至名归
|
实
|
shí zhì míng guī
|
实:实际的成就;至:达到;名:名誉;归:到来。有了真正的学识、本领或功业,自然就有声誉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5回:“敦伦修行,终受当事之知;实至名归,反作终身之玷。”
|
SZM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名归实至
|
|
./Mjd6cQ==.html
|
shi zhi ming gu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