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5067
|
九变十化
|
九
|
jiǔ biàn shí huà
|
指变化多端
|
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>序》:“至如三奔三景之妙,九变十化之精,各探其门,互称要妙。”
|
JB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幻无穷
|
一成不变
|
./YTc4.html
|
jiu bian shi hua
|
|
1732
|
变幻不测
|
变
|
biàn huà bù cè
|
指变化无常,无法预测。
|
《二刻折案惊奇》卷三九:“因是终日会睡,变幻不测如龙,所以人叫他懒龙。”
|
BHB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幻莫测
|
|
./MzRoZw==.html
|
bian hua bu ce
|
|
24477
|
神藏鬼伏
|
神
|
shén cáng guǐ fú
|
比喻变化莫测。
|
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世路快心无好事,恩门嘉话合书绅。神藏鬼伏能千变,亦胜忘机避要津。”
|
SCG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幻莫测、神出鬼没
|
|
./NHZmdQ==.html
|
shen cang gui fu
|
|
23779
|
事生肘腋
|
事
|
shì shēng zhǒu yè
|
肘腋:胳肢窝。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
|
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 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...
|
SS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生肘腋
|
|
./NHlsZw==.html
|
shi sheng zhou ye
|
|
13956
|
祸生肘腋
|
祸
|
huò shēng zhǒu yè
|
肘腋:胳肢窝。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。
|
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 《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》:“主公之在公安也,北畏曹公之强,东惮孙权之逼,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,当斯之时,进退狼跋。”...
|
HS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生肘腋、事生肘腋、害起肘腋
|
|
./M3cwaw==.html
|
huo sheng zhou ye
|
|
2038
|
变颜变色
|
变
|
biàn yán biàn sè
|
颜:脸色。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
|
管桦《不讲理的人》:“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,便惊讶地竖起眉毛。”
|
BYB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脸变色
|
面不改色
|
./MWN3.html
|
bian yan bian se
|
|
2102
|
变色易容
|
变
|
biàn sè yì róng
|
变、易:改变。色、容:脸色、表情。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。
|
《战国策·秦策·范睢说秦王》:“是日见范睢,见者无不变色易容。”
|
BSY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脸变色
|
|
./and5.html
|
bian se yi rong
|
|
2253
|
变脸变色
|
变
|
biàn liǎn biàn sè
|
因内心惊、惧、急、怒而改变面色。
|
《小说选刊》1981年第9期:“那知李尚尚一听,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。”
|
BLB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颜变色
|
面不改色
|
./MzRpaw==.html
|
bian lian bian se
|
|
1730
|
变风易俗
|
变
|
biàn fēng yì sú
|
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。
|
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向使秦缓其刑罚,薄赋倒敛……变风易俗,化于海内,则世世必安矣。”
|
BF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风改俗
|
|
./MzRnMg==.html
|
bian feng yi su
|
|
1729
|
变风改俗
|
变
|
biàn fēng yì sú
|
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。
|
汉 王符《潜力夫 论三式》:“故凡欲变风改俗者,其行赏罚者也,必使足惊心破胆,民乃易视。”
|
BF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变风易俗
|
|
./MzRmcw==.html
|
bian feng yi su
|
|
7565
|
叠岭层峦
|
叠
|
dié lǐng céng luán
|
叠:重叠;层:重复,接连出现。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5回:“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,叠岭层峦险峻山。”
|
DLC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叠嶂层峦、层峦叠嶂
|
|
./NnNtZQ==.html
|
die ling ceng luan
|
|
7566
|
叠岭层峦
|
叠
|
dié lǐng céng luán
|
叠:重叠;层:重复,接连出现。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5回:“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,叠岭层峦险峻山。”
|
DLC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叠嶂层峦、层峦叠嶂
|
|
./NnNwcQ==.html
|
die ling ceng luan
|
|
6953
|
迭床架屋
|
迭
|
dié chuáng jià wū
|
床上搁床,屋上架屋。比喻重复、累赘。
|
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序致》:“魏晋已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複,递相模学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
|
DCJW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叠床架屋
|
|
./d3Q0.html
|
die chuang jia wu
|
|
21538
|
支床叠屋
|
支
|
zhī chuáng dié wū
|
犹叠床架屋。喻重复。
|
梁启超《中国之旧史》:“其《通志 二十略》,以论断为主,以记述为辅,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。惜其为太 梁启超《中国之旧史》:“其《通志 二十略》,以论断为主,以记述为辅,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。惜其为太史公范围所困,以纪传十之七、八,填塞全书,支床叠屋,为大体玷。”...
|
ZCD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叠床架屋
|
|
./Nm12Zw==.html
|
zhi chuang die wu
|
|
21995
|
床上安床
|
床
|
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
|
比喻不必要的重叠。
|
南朝 陈 姚最《续画品 毛棱》:“善于布置,略不烦草。若比方诸父,则床上安床。”
|
CSA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叠床架屋、画蛇添足、多此一举
|
言简意赅、简明扼要
|
./cm51.html
|
chuang shang an chuang
|
|
12889
|
口中蚤虱
|
口
|
kǒu zhōng zǎo shī
|
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,犹如口中之虱。故又作“口中虱”。
|
《韩非子·七术》:“(王)以临东阳,则邯鄣口中虱也。”
|
KZ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中之虱
|
|
./MWs1eQ==.html
|
kou zhong zao shi
|
|
12805
|
口耳相传
|
口
|
kǒu ěr xiāng chuán
|
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
|
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口耳相传,或逮后世。”
|
KE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传心授
|
|
./YnNn.html
|
kou er xiang chuan
|
|
12952
|
口口相传
|
口
|
kǒu kǒu xiāng chuán
|
不著文学,口头相传。
|
宋 洪迈《夷坚丙志 黄十翁》:“汝还世五年,传吾语于人间,作善者即生人世,受安乐福;作恶者万劫不回, 宋 洪迈《夷坚丙志 黄十翁》:“汝还世五年,传吾语于人间,作善者即生人世,受安乐福;作恶者万劫不回,受无间苦。令闻此者口口相传。”...
|
KK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传心授
|
|
./MW14bw==.html
|
kou kou xiang chuan
|
|
13109
|
口耳相承
|
口
|
kǒu ěr xiāng chéng
|
谓接受传闻。
|
明·方孝孺《答王仲缙书》:“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,口耳相承,猥有所称引。”
|
KEX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传心授
|
|
./NDN3Ng==.html
|
kou er xiang cheng
|
|
24932
|
衣钵相传
|
衣
|
yī bō xiāng chuán
|
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,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。比喻技术、学术的师徒相传。
|
《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》:“昔后魏末,有僧达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护国出家,入南海,得禅宗妙法,云自释 《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》:“昔后魏末,有僧达摩者,本天竺王子,以护国出家,入南海,得禅宗妙法,云自释迦相传,有衣钵为记,世相付授。”...
|
YB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传心授
|
|
./Mm90aw==.html
|
yi bo xiang chuan
|
|
2420
|
破口大骂
|
破
|
pò kǒu dà mà
|
破:冲开。指满口恶语骂人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茶房未及开口,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。”
|
PKD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出不逊、含血喷人
|
温文尔雅、彬彬有礼
|
./Zjlx.html
|
po kou da ma
|
|
12966
|
口出大言
|
口
|
kǒu chū dā yán
|
说大话。形容说话狂妄。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,更不敢上前,且立住脚观看。”
|
KCD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出狂言
|
|
./MW5uaQ==.html
|
kou chu da yan
|
|
13376
|
口衔天宪
|
口
|
kǒu xián tiān xiàn
|
见“口含天宪”。
|
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汉恒帝永兴元年》:“当今中官近习,窃持国柄,手握王爵,口衔天宪。”
|
KXT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含天宪
|
|
./NDN6aQ==.html
|
kou xian tian xian
|
|
13108
|
口呆目钝
|
口
|
kǒu dāi mù dùn
|
见“口呆目瞪”。
|
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,半天才小声说:‘我晓得的喃!我又没去戴过红花、吃过油大。’ 克非《春潮急》二五:“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,半天才小声说:‘我晓得的喃!我又没去戴过红花、吃过油大。’”...
|
KDM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呆目瞪
|
|
./NDN2dw==.html
|
kou dai mu dun
|
|
20801
|
嘴上功夫
|
嘴
|
zuǐ shàng gōng fū
|
指没有实际本事,只是口头说说而已
|
|
ZSG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头功夫
|
真才实学
|
./NnNpOA==.html
|
zui shang gong fu
|
|
19497
|
乳臭未干
|
乳
|
rǔ xiù wèi gān
|
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
|
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虽有两个外甥,不是姐姐亲生,并且乳臭未干,谁人来稽查得他?”
|
RXWG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尚乳臭
|
后生可畏
|
./MjM4dw==.html
|
ru xiu wei gan
|
|
13110
|
口干舌焦
|
口
|
kǒu gàn shé jiāo
|
见“口燥唇干”。
|
清·刘璋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两个人想来想去,总没个好法于。看看想到半夜,饿的龌龊口干舌焦,只的问仔细 清·刘璋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两个人想来想去,总没个好法于。看看想到半夜,饿的龌龊口干舌焦,只的问仔细鬼道:‘老弟,我们饥了。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,请你如何?’”...
|
KGS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干舌燥
|
|
./NDN3Zw==.html
|
kou gan she jiao
|
|
13341
|
口燥唇干
|
口
|
kǒu zào chún gān
|
口腔和嘴唇都干了。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。
|
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|
KZCG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干舌燥
|
|
./MW04ZQ==.html
|
kou zao chun gan
|
|
14093
|
喉焦唇干
|
喉
|
hóu jiāo chún gān
|
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。形容极力劝说
|
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第13卷:“龙马上山,焦无水泉,喉焦唇干,渴不能言。”
|
HJC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干舌燥
|
|
./OHhvdQ==.html
|
hou jiao chun gan
|
|
16103
|
焦唇敝舌
|
焦
|
jiāo chún bì shé
|
谓费尽口舌。
|
明·吕坤《呻吟语》第二卷:“不然,终日三五聚谈,焦唇敝舌,成得甚事?”
|
JCB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干舌燥
|
|
./M3l5eQ==.html
|
jiao chun bi she
|
|
22153
|
唇焦口燥
|
唇
|
chún jiāo kǒu zào
|
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|
唐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
|
CJK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干舌燥
|
|
./M2MyOA==.html
|
chun jiao kou zao
|
|
3493
|
面授机宜
|
面
|
miàn shòu jī yí
|
面:当面;授:教;传授;机宜:适应时机的对策、办法。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。
|
宋 苏轼《与孙子思七首》:“书四纸,并药方驰上方,须面授其秘也。”
|
MSJ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授机宜
|
幕后指使
|
./MXI3YQ==.html
|
mian shou ji yi
|
|
13119
|
口无择言
|
口
|
kǒu wú zé yán
|
谓出口皆合道理,无需选择。
|
汉·马援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“龙伯高敦厚周慎,口无择言,谦约节俭,廉公有威。”
|
KW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
|
|
./NDN6OA==.html
|
kou wu ze yan
|
|
12803
|
口不择言
|
口
|
kǒu bù zé yán
|
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
|
《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|
KB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无遮拦
|
妙语连珠
|
./YnJ3.html
|
kou bu ze yan
|
|
18155
|
心谤腹非
|
心
|
xīn bàng fù fēi
|
口里不说,心里谴责。指暗地里反对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、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,腹诽而心谤。”
|
XBF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是心非
|
|
./Mmp0MA==.html
|
xin bang fu fei
|
|
18363
|
心口不一
|
心
|
xīn kǒu bù yī
|
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。形容人的虚伪、诡诈。
|
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2回:“我是这们个直性子,希罕就说希罕,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。”
|
XKB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是心非
|
心口如一
|
./NWZ6YQ==.html
|
xin kou bu yi
|
|
26633
|
外合里差
|
外
|
wài hé lǐ chà
|
比喻口是心非。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6回:“你说你恁行动,两头戳舌献勤,出尖儿,外合里差。”
|
WHLC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是心非
|
言行一致
|
./MjlrZQ==.html
|
wai he li cha
|
|
12909
|
口不应心
|
口
|
kǒu bù yìng xīn
|
应:符合。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|
KBY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是心非、心口不一
|
言出必行、言行一致
|
./MWw5ZQ==.html
|
kou bu ying xin
|
|
24890
|
有口皆碑
|
有
|
yǒu kǒu jiē bēi
|
碑:记功的石碑;皆:都是。所有人的嘴都是记载功德的碑石。形容为人们普遍称颂。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宝峰文禅师法嗣 太平安禅师》:“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
|
YKJ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碑载道
|
怨声载道、民怨沸腾
|
./Mm9jdw==.html
|
you kou jie bei
|
|
8149
|
谈辞如云
|
谈
|
tán cí rú yún
|
形容谈话时言辞如飘云那样奔涌而出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符融传》:“融幅巾奋裒,谈辞如云。”
|
TCR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
|
|
./OGlkNg==.html
|
tan ci ru yun
|
|
8281
|
谈若悬河
|
谈
|
tán ruò xuán hé
|
犹言口若悬河。
|
《司勘集》:“加以谈若悬河,识同藻鉴,车骑填门,履綦沓座,狎梵侣以玄深,结胜流而觞咏。”
|
TRX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
|
|
./NTQ1cQ==.html
|
tan ruo xuan he
|
|
8665
|
谈吐如流
|
谈
|
tán tǔ rú liú
|
形容说话滔滔不绝
|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,满生一席之间,谈吐如流,更加酒兴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,满生一席之间,谈吐如流,更加酒兴豪迈,痛饮不醉,大郎一发投机,以为相见之晚。”...
|
TTR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
|
|
./OGljMg==.html
|
tan tu ru liu
|
|
18171
|
悬河泻水
|
悬
|
xuán hé xiè shuǐ
|
悬河:瀑布;泻水:水很快地往下流。河水直往下泻。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。
|
《晋书 郭象传》:“听象语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
|
XHX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口若悬河
|
|
./Mms1cw==.html
|
xuan he xie shui
|
|
13116
|
口如悬河
|
口
|
kǒu rú xuán hé
|
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|
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 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...
|
KRX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、口似悬河
|
噤若寒蝉
|
./NDN5NA==.html
|
kou ru xuan he
|
|
13118
|
口似悬河
|
口
|
kǒu sì xuán hé
|
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!”...
|
KSX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、口如悬河
|
沉默寡言
|
./NDN5bw==.html
|
kou si xuan he
|
|
12907
|
侃侃而谈
|
侃
|
kǎn kǎn ér tán
|
侃侃: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。指理直气壮、不慌不忙地讲话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。”
|
KKE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、夸夸其谈、娓娓而谈
|
闭口无言、吞吞吐吐、张口结舌
|
./MWw4dQ==.html
|
kan kan er tan
|
|
25529
|
应答如流
|
应
|
yìng dá rú liú
|
对答像流水一样。形容答语敏捷流利。
|
《晋书 张华传》:“华应对如流,听者忘倦。”
|
YDR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口若悬河、应对如流
|
笨口拙舌
|
./NXJtZw==.html
|
ying da ru liu
|
|
4405
|
蜜口剑腹
|
蜜
|
mì kǒu jiàn fù
|
蜜:比喻甘美。嘴上甜,心里狠。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
|
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二》:“李林甫之蜜口剑腹,贾似道之牢笼言路,合而为一,其患可胜道哉。”
|
MKJF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蜜腹剑
|
心口如一
|
./OTNzMA==.html
|
mi kou jian fu
|
|
5046
|
佛口蛇心
|
佛
|
fó kǒu shé xīn
|
比喻话虽说得好听,心肠却极狠毒。
|
明 梅鼎祚《玉合记 焚修》:“师父不要骂,动了嗔心,要变白蟒哩。好两个佛口蛇心。”
|
FKS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蜜腹剑
|
菩萨心肠、佛口圣心
|
./MTJxNg==.html
|
fo kou she xin
|
|
18966
|
行浊言清
|
行
|
xíng zhuó yán qīng
|
说得好听而行为卑劣狠毒。形容言行不一。
|
唐·李虚中《命书》卷中:“言轻行浊,执不通变。”
|
XZYQ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口蜜腹剑
|
言行一致
|
./NWhiMg==.html
|
xing zhuo yan qi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