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6155
|
无耻之尤
|
无
|
wú chǐ zhī yóu
|
尤:特别突出的。无耻之中最无耻的。
|
清 王士禛《分甘余话》:“二子可谓失其本心,无耻之尤者也。”
|
WC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厚颜无耻、寡廉鲜耻
|
廉洁奉公、廉明公正
|
./MmRwMA==.html
|
wu chi zhi you
|
|
7919
|
恬不知耻
|
恬
|
tián bù zhī chǐ
|
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;不以为耻。恬:安然、满不在乎。
|
宋 吕祖谦《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》:“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,恬不知耻,反勒其功于铭,以章示后。 宋 吕祖谦《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》:“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,恬不知耻,反勒其功于铭,以章示后。”...
|
TBZ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厚颜无耻、满不在乎
|
无地自容
|
./MmNqbQ==.html
|
tian bu zhi chi
|
|
15132
|
积薪厝火
|
积
|
jī xīn cuò huǒ
|
薪:柴草;厝:同:“措”,放置。把火放在柴堆下面。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,后患无穷。
|
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。”
|
JXC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厝火积薪
|
|
./MWJ2bQ==.html
|
ji xin cuo huo
|
|
24987
|
一五一十
|
一
|
yī wǔ yī shí
|
五个;十个地计数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无遗漏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妇人听了这话,也不回言,却踅过来,一五一十,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。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妇人听了这话,也不回言,却踅过来,一五一十,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。”...
|
YW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原本本、一清二楚、滴水不漏
|
含糊不清、一塌糊涂、有始无终
|
./MnBqNA==.html
|
yi wu yi shi
|
|
1593
|
不折不扣
|
不
|
bù zhé bù kòu
|
折、扣:原为商业用语;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;叫做打折扣。表示完全的、十足的;一点不差。
|
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!”
|
BZB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原本本、实事求是、彻头彻尾
|
添枝加叶、添油加醋、画蛇添足
|
./bjFx.html
|
bu zhe bu kou
|
|
8057
|
踏步不前
|
踏
|
tà bù bù qián
|
在原地踏步,没有前进。比喻事情没有进展
|
刘白羽《第二个太阳》第三章:“你们以为武汉在望,唾手可得,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?”
|
TBB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地踏步
|
突飞猛进
|
./NnJtdQ==.html
|
ta bu bu qian
|
|
15270
|
见微知著
|
见
|
jiàn wēi zhī zhù
|
微:微小;著:明显。看到一点苗头;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。
|
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
|
JW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始见终、因小见大
|
|
./MWZobQ==.html
|
jian wei zhi zhu
|
|
16064
|
见微知着
|
见
|
jiàn wēi zhī zhù
|
微:微小;着:明显。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
|
韩非《韩非子 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
|
JWZZ
|
一般成语
|
|
原始见终、因小见大
|
|
./M3lqNA==.html
|
jian wei zhi zhu
|
|
24883
|
一成不变
|
一
|
yī chéng bù biàn
|
成:制定;形成。一经形成;永不改变。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王制》:“刑者,侀也。侀者,成也,一成而不可变,故君子尽心焉。”
|
YC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封不动
|
千变万化、瞬息万变、变化莫测
|
./Mm85YQ==.html
|
yi cheng bu bian
|
|
25643
|
原封未动
|
原
|
yuán fēng wèi dòng
|
见“原封不动”。
|
《太平天国故事歌谣选·竹签的来历》:“过节那天设的酒肴,都原封未动,大家感到奇怪。”
|
YFW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封不动
|
面目全非
|
./NXZ3bQ==.html
|
yuan feng wei dong
|
|
25042
|
依然故我
|
依
|
yī rán gù wǒ
|
依然:依旧;故:原来的。仍旧是原来的我。形容情况仍然没有变化。
|
宋 陈著《贺新郎 次韵戴时芳》:“谁料腥埃妨阔步,孤瘦依然故我。”
|
YRG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封不动、一如既往、依然如故
|
面目全非、一反常态、瞬息万变
|
./MnE4NA==.html
|
yi ran gu wo
|
|
2093
|
本相毕露
|
本
|
běn xiàng bì lù
|
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。
|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》:“‘第三种人’杜衡辈,标榜超然,实为群丑,不即本相毕露,知耻者皆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“题未定”》:“‘第三种人’杜衡辈,标榜超然,实为群丑,不即本相毕露,知耻者皆羞称之,无待这里多说了。”...
|
BXB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形毕露
|
深藏不露
|
./ajd5.html
|
ben xiang bi lu
|
|
20647
|
真相毕露
|
真
|
zhēn xiāng bì lù
|
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
|
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94回:“经陛下醉之以酒,酒醉则真相毕露。”
|
ZXB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原形毕露
|
|
./NXp4dw==.html
|
zhen xiang bi lu
|
|
20245
|
真相大白
|
真
|
zhēn xiàng dà bái
|
真相:佛教用语;指本来面目;大白:彻底弄清楚了。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。
|
《花城》1981年第1期:“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,就可以真相大白了。”
|
ZXD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原形毕露、真相毕露
|
深不可测、真伪莫辨
|
./MnRnOA==.html
|
zhen xiang da bai
|
|
11004
|
论心定罪
|
论
|
lùn xīn dìng zuì
|
根据犯罪人的动机和情节来判定其罪行。
|
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故《春秋》之治狱,论心定罪。”
|
LXDZ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原心定罪
|
|
./NGNvdQ==.html
|
lun xin ding zui
|
|
16481
|
掐头去尾
|
掐
|
qiā tóu qù wěi
|
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;或指没头没尾;看不清脉络。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。
|
蒋子龙《拜年》:“一个月赶上俩节日,掐头去尾,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!”
|
QTQ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头去尾
|
|
./MXcwbQ==.html
|
qia tou qu wei
|
|
17780
|
去就之际
|
去
|
qù jiù zhī jì
|
就:接近。指进退的分寸
|
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,直以不能内审诸己,外受流言,以至于此。”
|
QJ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就之分
|
|
./NzluZw==.html
|
qu jiu zhi ji
|
|
17579
|
去就之分
|
去
|
qù jiù zhī fēn
|
去就;进退或取舍。分:分寸。引申为应持的态度。比喻进取、取舍的分寸。亦作“去就之际”。
|
西汉·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仆虽怯懦,欲苟活,亦颇识去就之分矣。”
|
QJZ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就之际
|
|
./NHBqbQ==.html
|
qu jiu zhi fen
|
|
18123
|
心去难留
|
心
|
xīn qù nán liú
|
去:离开。心已在别处,难以挽留。
|
南朝梁·王僧孺《为姬人自伤》诗:“断弦犹可续,心去最难留。”
|
XQN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意已决
|
|
./Mmo4cQ==.html
|
xin qu nan liu
|
|
17576
|
去故纳新
|
去
|
qù gù nà xīn
|
犹言去旧迎新。
|
南朝·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迎新年,相聚酣饮,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 南朝·梁·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以迎新年,相聚酣饮,留宿岁饭,至新年十二日,则弃之街衢,以为去故纳新也。”...
|
QGN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故就新
|
|
./NHBpaQ==.html
|
qu gu na xin
|
|
17702
|
去故就新
|
去
|
qù gù jiù xīn
|
就:归于,留下。除去旧的,留下新的。
|
《史记 律书》:“三月也,律中姑洗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沽者,故也。洗者,鲜也。’言万物 《史记 律书》:“三月也,律中姑洗。”张守节正义:“《白虎通》云:‘沽者,故也。洗者,鲜也。’言万物去故就新,莫不鲜明也。”...
|
QGJ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故纳新
|
|
./NmY1bw==.html
|
qu gu jiu xin
|
|
17571
|
去本趋末
|
去
|
qù běn qū mò
|
见“去本就末”。
|
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。”汉·高诱注:“……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,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。”汉·高诱注:“……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,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。”...
|
QBQ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本就末
|
|
./NHBnaw==.html
|
qu ben qu mo
|
|
17570
|
去本就末
|
去
|
qù běn jiù mò
|
谓弃农经商。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郡国辐凑,浮食者多,民去本就末。”
|
QBJM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去本趋末
|
去末归本
|
./NHBnYQ==.html
|
qu ben jiu mo
|
|
16848
|
取精用宏
|
取
|
qǔ jīng yòng hóng
|
精:精华。用:采用;享用。宏:通弘;大。从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七年》:“蕞尔国,而三世执其政柄,其用物也弘矣,其取精也多矣。”
|
QJ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粗取精
|
鱼龙混杂
|
./NHBqYw==.html
|
qu jing yong hong
|
|
23112
|
沙里淘金
|
沙
|
shā lǐ táo jīn
|
把夹有金粒的沙砾在水中荡涤;以去沙取金。比喻极其难得或非常不易。
|
唐 德行禅师《四字经》:“沙里淘金。”
|
SLT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
|
泥沙俱下、鱼龙混杂
|
./MXlpMg==.html
|
sha li tao jin
|
|
17776
|
去芜存精
|
去
|
qù wú cún jīng
|
芜:芜杂。除去粗糙的部分,留取其精华
|
《人民日报》:“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,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,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 《人民日报》:“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,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,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。”...
|
QWC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粗取精、去芜存菁
|
|
./Nzlscw==.html
|
qu wu cun jing
|
|
16521
|
去伪存真
|
去
|
qù wěi cún zhēn
|
去:除掉。伪:虚假。除掉虚假的;留下真实的。
|
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:“权衡在手,明镜当台,可以摧邪辅正,可以去伪存真。”
|
QWC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粗取精、本来面目
|
鱼龙混杂、泥沙俱下
|
./MXgxaw==.html
|
qu wei cun zhen
|
|
7976
|
汰劣留良
|
汰
|
tài liè liú liáng
|
谓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。
|
孙中山《致蒋介石书》:“若能汰劣留良,得一万则可给与一万,得二万亦可给与二万。”
|
TLL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粗取精、汰劣存优
|
|
./NTN4bw==.html
|
tai lie liu liang
|
|
3133
|
披林撷秀
|
披
|
pī lín xié xiù
|
犹言去粗存精。
|
唐·芮挺章《国秀集》序:“虽发词遣句,未协风骚,而披林撷秀,揭厉良多。”
|
PLX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粗存精
|
|
./NGk5NA==.html
|
pi lin xie xiu
|
|
17777
|
去芜存菁
|
去
|
qù wú cún jīng
|
芜:芜杂。除去粗糙的部分,留取其精华
|
|
QWC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去芜存精、去粗取精
|
|
./NzltMg==.html
|
qu wu cun jing
|
|
5617
|
凫短鹤长
|
凫
|
fú duǎn hè cháng
|
凫胫短鹤胫长。长短不齐。泛指馀缺不齐。
|
元·关汉卿《乔牌儿》套曲:“算到天明走到黑,赤紧的是衣食。凫短鹤长不能走。”
|
FDH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整齐划一
|
./M20wdQ==.html
|
fu duan he chang
|
|
10113
|
里出外进
|
里
|
lǐ chū wài jìn
|
出:突出的一部分;进:凹进的一部分。形容物体的表面排列不整齐;表面凸凹不平或参差不齐。
|
|
LCW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平平整整
|
./MW5ybw==.html
|
li chu wai jin
|
|
16484
|
七长八短
|
七
|
qī cháng bā duǎn
|
形容高矮、长短不齐。也指不幸的事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左有顾大嫂,右有孙二娘,引一千余军马,都是七长八短汉,四山五岳人。”
|
QCB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整整齐齐
|
./MXcyYQ==.html
|
qi chang ba duan
|
|
16732
|
七大八小
|
七
|
qī dà bā xiǎo
|
①大小不一。②零落貌。③谓妻妾众多。
|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有几张树根的坐具,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。”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八回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有几张树根的坐具,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。”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八回:“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,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。”...
|
QD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如出一辙
|
./NGsybw==.html
|
qi da ba xiao
|
|
21773
|
参差错落
|
参
|
cēn cī cuò luò
|
参差:长短、高低、大小不一致。错落:交错、交织的样子。各种不同的事物,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。
|
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,亦复参差错落,应机赴节。”
|
CCC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井井有条
|
./bm84.html
|
cen ci cuo luo
|
|
22091
|
错落不齐
|
错
|
cuò luò bù qí
|
形容极不整齐。
|
叶圣陶《皮包》:“十多封来信……开口处错落不齐,是随手撕的。”
|
CLB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错落有致
|
./dDNz.html
|
cuo luo bu qi
|
|
22946
|
参差不一
|
参
|
cēn cī bù yī
|
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。同“参差不齐”。
|
《南齐书 礼志上》:“至于嗣位之君,参差不一,宜有定制。”《隋书 后妃传》:“周公定礼,内职始备列焉 《南齐书 礼志上》:“至于嗣位之君,参差不一,宜有定制。”《隋书 后妃传》:“周公定礼,内职始备列焉。秦、汉以下,代有沿革,品秩差次,前史载之详矣。齐、梁以降,历魏暨周,废置益损,参差不一。”...
|
CCB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差不齐
|
整整齐齐
|
./Njg4cw==.html
|
cen ci bu yi
|
|
24481
|
参辰日月
|
参
|
shēn chén rì yuè
|
参、辰,二星名。参与辰,日与月相对立,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
|
元 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三折:“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,总是我业彻,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。”
|
SCR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辰卯酉
|
|
./NHZoaQ==.html
|
shen chen ri yue
|
|
24480
|
参辰卯酉
|
参
|
shēn chén mǎo yǒu
|
①参、辰,二星名。参星酉时出于西方,辰星卯时出于东方。参与辰,卯
|
元 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二折:“我觑着那珠翠金银,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。”
|
SCM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参辰日月、是非曲直
|
|
./NHZoOA==.html
|
shen chen mao you
|
|
25571
|
又当别论
|
又
|
yòu dāng bié lùn
|
应当另外作出评价。
|
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世荫不同》:“至孙许之荫以锦衣,官二品三品,忠臣之后又当别论。”
|
YDB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又作别论
|
|
./NXNxcQ==.html
|
you dang bie lun
|
|
13401
|
可喜可愕
|
可
|
kě xǐ kě è
|
愕:惊讶。又喜悦又惊讶
|
明·黄淳耀《李龙眠画罗汉记》:“推画者之意,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,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 明·黄淳耀《李龙眠画罗汉记》:“推画者之意,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,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。”...
|
KXKE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又惊又喜、惊喜交集
|
|
./N2IxcQ==.html
|
ke xi ke e
|
|
19178
|
行乐及时
|
行
|
xíng lè jí shí
|
行:从事;及时:抓紧时机。不失时机,寻欢作乐
|
汉乐府《西门行》:“今日不作乐,当待何时?逮为乐,当及时。”
|
XLJ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及时行乐
|
|
./N2g2MA==.html
|
xing le ji shi
|
|
1416
|
秉烛夜游
|
秉
|
bǐng zhú yè yóu
|
秉:持。拿着蜡烛;夜里游玩。旧指及时行乐。也比喻珍惜光阴。
|
唐 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古人秉烛夜游,良有以也。”
|
BZ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及时行乐、炳烛夜游
|
彻夜苦读
|
./a2d5.html
|
bing zhu ye you
|
|
9866
|
礼仪之邦
|
礼
|
lǐ yí zhī bāng
|
礼仪:礼节和仪式;邦:国家。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。
|
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,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,还美其 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最后的贵族》:“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,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,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,一点文化也没有。”...
|
LYZ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友好邻邦
|
|
./Y2V5.html
|
li yi zhi bang
|
|
13978
|
好事成双
|
好
|
hǎo shì chéng shuāng
|
指好事同时到来
|
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郁四会心一笑,听他的话,抽足了鸦片,静待好事成双。”
|
HSC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双喜临门
|
|
./NnFtNg==.html
|
hao shi cheng shuang
|
|
2118
|
并行不悖
|
并
|
bìng xíng bù bèi
|
悖:违背;抵触。两种事物同时进行;没有什么冲突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
|
BXB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双管齐下、并驾齐驱
|
势不两立、自相矛盾
|
./a2lj.html
|
bing xing bu bei
|
|
5873
|
反侧自安
|
反
|
fǎn cè zì ān
|
反侧:翻来覆去不能入睡,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。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光武不省,会诸将军烧之,曰:‘令反侧子自安。’”
|
FCZA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反侧获安
|
|
./NzVsYw==.html
|
fan ce zi an
|
|
5871
|
反反覆覆
|
反
|
fǎn fǎn fù fù
|
反:翻转。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
|
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》:“人治一家一国,尚且有照管不到处,况天下之大,所以反反覆覆说,不是大著个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》:“人治一家一国,尚且有照管不到处,况天下之大,所以反反覆覆说,不是大著个心去理会,如何照管得。”...
|
FFF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反反复复
|
|
./NzVraQ==.html
|
fan fan fu fu
|
|
6546
|
颠来倒去
|
颠
|
diān lái dǎo qù
|
翻过来倒过去,来回重复。
|
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64卷:“圣人做出许多文章制度礼乐,颠来倒去,都只是这一个道理做出来。”
|
DLD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反反复复、颠三倒四
|
|
./d2Zp.html
|
dian lai dao qu
|
|
5233
|
反反复复
|
反
|
fǎn fǎn fù fù
|
一次又一次
|
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床上卧了两个多月,反反复复只是不愈,连累主人家小厮,伏侍得不耐烦。”
|
FFF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反反覆覆
|
|
./NzVrcw==.html
|
fan fan fu f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