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7348
|
东荡西驰
|
东
|
dōng dàng xī chí
|
犹言东征西讨。
|
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,弑义帝,降子婴,东荡西驰的时候,早暗地里间道入关,进位 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汉王乘那项王火咸阳,弑义帝,降子婴,东荡西驰的时候,早暗地里间道入关,进位称王。”...
|
DDX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
|
|
./M2dnYQ==.html
|
dong dang xi chi
|
|
9408
|
南征北伐
|
南
|
nán zhēng běi fá
|
亦作“南征北讨”。亦作“南征北战”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。
|
唐·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历于宣王,挟中兴复古之德,雄南征北伐之威,卒不能定鲁侯之嗣。”
|
NZB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
|
安居乐业
|
./NGZ4cw==.html
|
nan zheng bei fa
|
|
19217
|
西除东荡
|
西
|
xī chú dōng dàng
|
荡:荡平。到处征剿敌人
|
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一折:“俺也曾西除东荡,把功劳立下几桩桩。”
|
XCD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
|
|
./N2h3NA==.html
|
xi chu dong dang
|
|
20423
|
转战千里
|
转
|
zhuǎn zhàn qiān lǐ
|
形容连续作战,经历了很长的历程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转斗千里,矢尽道穷。”
|
ZZQ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
|
|
./Mnc2dQ==.html
|
zhuan zhan qian li
|
|
20580
|
走南闯北
|
走
|
zǒu nán chuǎng běi
|
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
|
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二幕:“这年月呀,女人尊贵啦,跟男人一样可以走南闯北的。”
|
ZNC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
|
足不出户、深居简出
|
./MnlqMA==.html
|
zou nan chuang bei
|
|
20609
|
纵横驰骋
|
纵
|
zòng héng chí chěng
|
纵:南北方向;横:东西方向;驰骋:纵马疾驰。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。形容英勇战斗,所向无敌。也比喻写作上 纵:南北方向;横:东西方向;驰骋:纵马疾驰。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。形容英勇战斗,所向无敌。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,意到笔随。...
|
宋 谢尧仁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末诸诗人,雕肝琢肺,求工于一言一字间,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,而概 宋 谢尧仁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末诸诗人,雕肝琢肺,求工于一言一字间,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,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,则又有间矣。”...
|
ZHCC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南征北战、天马行空
|
|
./MzBrdw==.html
|
zong heng chi cheng
|
|
21603
|
纵横弛骋
|
纵
|
zòng héng chí chěng
|
形容到处奔驰;不受任何阻挡。比喻作战英勇;所向无敌。也指写文章任意挥洒;笔力雄放。驰骋:纵马奔驰。
|
宋·谢尧仁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未诸诗人;雕肝琢肺;求工于一言一字间;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;而概 宋·谢尧仁《张于湖先生集序》:“以至唐未诸诗人;雕肝琢肺;求工于一言一字间;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;而概;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;则又有间矣。”...
|
ZHCC
|
一般成语
|
|
南征北战、天马行空
|
|
./NnN1Zw==.html
|
zong heng chi cheng
|
|
6590
|
东征西讨
|
东
|
dōng zhēng xī tǎo
|
指四处出战征伐。
|
唐 杨炯《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》:“至如出车授钺,东征西讨,孤虚向背。”
|
DZX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战、转战南北
|
安常处顺、安家立业、安营扎寨
|
./eDlp.html
|
dong zheng xi tao
|
|
9653
|
南征北剿
|
南
|
nán zhēng běi jiǎo
|
征:征伐;剿:征剿。形容转战南北,经历了许多战斗
|
鲁迅《王化》:“南征北剿,决不偷懒。”
|
NZB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征北讨
|
|
./OGJobw==.html
|
nan zheng bei jiao
|
|
9172
|
南去北来
|
南
|
nán qù běi lái
|
指来来往往
|
唐 杜牧《汉江》:“南去北来人自老,夕阳长送钓船归。”
|
NQB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来北往
|
|
./ZjI4.html
|
nan qu bei lai
|
|
9655
|
南来北去
|
南
|
nán lái běi qù
|
泛指来来往往
|
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这里是大道官塘,怎没个行人南来北去。”
|
NLB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来北往、南去北来
|
|
./OGJrNg==.html
|
nan lai bei qu
|
|
4375
|
梦里南柯
|
梦
|
mèng lǐ nán kē
|
南柯:指槐树的南枝。比喻一场美梦
|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·夫人停婚》:“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,谁承望月底西厢,变做了梦里南柯。”
|
MLNK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南柯一梦
|
|
./OHJjaQ==.html
|
meng li nan ke
|
|
13501
|
槐南一梦
|
槐
|
huái nán yī mèng
|
比喻人生如梦,富贵得失无常
|
明 王錂《春芜记》:“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,付与槐南一梦中。”
|
HNY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柯一梦
|
|
./ODJr.html
|
huai nan yi meng
|
|
13503
|
黄粱美梦
|
黄
|
huáng liáng měi mèng
|
黄粱:小米。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;做了一场好梦。比喻虚幻的梦想。
|
唐 沈既济《枕中记》:“怪曰:‘岂其梦寐耶?’翁笑曰:‘人世之事亦犹是矣。’”
|
HL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柯一梦、白日做梦、黄粱一梦
|
如梦方醒
|
./ODM0.html
|
huang liang mei meng
|
|
3067
|
排糠障风
|
排
|
pái kāng zhàng fēng
|
扬场而障住风,糠皮排去不了。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。
|
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救边》:“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而州郡稍稍肖役,连连不已。若排糠障风,掏沙壅河。”
|
PKZF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辕北辙
|
|
./MXY1cw==.html
|
pai kang zhang feng
|
|
1328
|
背道而驰
|
背
|
bèi dào ér chí
|
背:背向;道:道路;方向;驰:奔跑。朝着相反的方向奔跑。比喻彼此方向不同;目的完全相反。
|
唐 柳宗元《〈杨评事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于道者,其去弥远。”
|
BDE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辕北辙、适得其反、北辕适楚
|
如出一辙、并驾齐驱
|
./ajF1.html
|
bei dao er chi
|
|
9285
|
南郭处士
|
南
|
nán guō chǔ shì
|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氵昬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。参见“滥竽充数”。...
|
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,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”...
|
NGC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南郭先生
|
|
./NGZ0dw==.html
|
nan guo chu shi
|
|
9171
|
南郭先生
|
南
|
nán guō xiān shēng
|
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
|
《晋书 刘寔传》:“推贤之风不立,滥举之法不改,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。”
|
NGX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南郭处士
|
北郭先生
|
./ZjF5.html
|
nan guo xian sheng
|
|
9360
|
南面称王
|
南
|
nán miàn chēng wáng
|
南面: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。指称王称帝
|
《文选·孙楚》:“信能右折燕齐,左振扶桑,凌轹沙漠,南面称王。”
|
NMC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面称孤、南面称尊
|
|
./OGJqdw==.html
|
nan mian cheng wang
|
|
9654
|
南面称尊
|
南
|
nán miàn chēng zūn
|
南面: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;尊:地位或辈分高。指称王称帝
|
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6回:“今日成全了赵某大功,日后果能南面称尊,得遇令郎之日,义当重报。”
|
NMC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面称王、南面称孤
|
|
./OGJqbQ==.html
|
nan mian cheng zun
|
|
9547
|
南面称孤
|
南
|
nán miàn chēng gū
|
南面:面朝南;孤:皇帝、王侯的谦称。朝南坐着,自称孤家。指统治一方,称帝称王。
|
《庄子 盗跖》:“凡人有此一德者,足以南面称孤矣。”
|
NMC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南面称王、南面称尊
|
|
./NmR1Ng==.html
|
nan mian cheng gu
|
|
1077
|
博览古今
|
博
|
bó lǎn gǔ jīn
|
博:广博。广泛阅读古今书籍。形容学问渊博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成帝纪赞》:“博览古今,容受直辞。”
|
BLG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
|
|
./Mjdx.html
|
bo lan gu jin
|
|
2731
|
披古通今
|
披
|
pī gǔ tōng jīn
|
披:翻阅。通:通晓。研究历史,通晓古今。
|
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书案铭》:“敬客礼贤,恭思俨束,披古通今,察奸理俗。”
|
PGT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
|
|
./NGk1aQ==.html
|
pi gu tong jin
|
|
12106
|
格古通今
|
格
|
gé gǔ tōng jīn
|
穷究古代,通晓当代。谓学富识广。
|
明·无名氏《东篱赏菊》第四折:“贤才抱德隐田园,格古通今众所传。今番诏取为官后,保祚皇图亿万年。”
|
GGT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
|
|
./M285NA==.html
|
ge gu tong jin
|
|
19944
|
茹古涵今
|
茹
|
rú gǔ hán jīn
|
犹言博古通今。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,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。形容知识丰富。
|
唐 皇甫湜《韩文公墓志铭》:“茹古涵今,无有端涯。”
|
RGH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
|
|
./NmZ1eQ==.html
|
ru gu han jin
|
|
1437
|
博闻强识
|
博
|
bó wén qiáng zhì
|
闻:见闻;识:记。见闻学识广博;记忆力强。也作“博闻强记”、“博闻强志”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
|
BWQ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、博学多才、博览群书
|
不学无术、孤陋寡闻
|
./a3Vh.html
|
bo wen qiang zhi
|
|
1436
|
博闻强记
|
博
|
bó wén qiáng jì
|
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|
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 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。”...
|
BW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、博学多才、博览群书、博文强识
|
不学无术、孤陋寡闻
|
./a3Uw.html
|
bo wen qiang ji
|
|
8191
|
通今博古
|
通
|
tōng jīn bó gǔ
|
通:通晓;博:广博,知道得多。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。形容知识渊博。
|
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兼且通今博古,出口成文。”
|
TJB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古通今、通达古今
|
|
./MmUyMg==.html
|
tong jin bo gu
|
|
1547
|
不胜其烦
|
不
|
bù shèng qí fán
|
不胜:承担不了;烦:烦杂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。
|
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三卷:“秦太师当国,有谄者尝执政矣,出为建康留守,每发一书,则书百幅,择十之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三卷:“秦太师当国,有谄者尝执政矣,出为建康留守,每发一书,则书百幅,择十之一用之,于是不胜其烦,人情厌患。”...
|
BSQ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士买驴、鸡零狗碎
|
不厌其详、不厌其烦、简明扼要
|
./bWhx.html
|
bu sheng qi fan
|
|
18204
|
学富五车
|
学
|
xué fù wǔ chē
|
学问很多;有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很多;学识渊博。富:丰富;五车:指五车书;形容书很多。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|
XFWC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博大精深、博学多才、见多识广
|
目不识丁、胸无点墨、才疏学浅
|
./Mmt1cw==.html
|
xue fu wu che
|
|
22296
|
才高识远
|
才
|
cái gāo shí yuǎn
|
才能超众,见识深远。
|
宋·强至《祠部集·送王宾玉》:“志节慷慨忠义俱,才高识远器有余。”
|
CGSY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博学多才
|
|
./bmc2.html
|
cai gao shi yuan
|
|
15229
|
见多识广
|
见
|
jiàn duō shí guǎng
|
识:知道。看到的多;知道的广。形容资格较老;经验丰富;知识广博。
|
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
|
JDSG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博学多才、博古通今
|
一孔之见、孤陋寡闻
|
./MWVyaQ==.html
|
jian duo shi guang
|
|
1434
|
博览群书
|
博
|
bó lǎn qún shū
|
览:观看;阅读。广泛阅读各种书籍。形容学识渊博。也作“博览群籍”。
|
《周书 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 《周书 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...
|
BL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学多才、学富五车、才高八斗
|
不学无术、才疏学浅、目不识丁
|
./a3Jp.html
|
bo lan qun shu
|
|
18401
|
学富才高
|
学
|
xué fù cái gāo
|
学识渊博;才能高强。
|
明 朱之瑜《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》:“不能作文,虽学富五车,忠如比干,孝如伯奇、曾参,亦冥冥没没而已 明 朱之瑜《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》:“不能作文,虽学富五车,忠如比干,孝如伯奇、曾参,亦冥冥没没而已!”...
|
XFC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学多才、才高八斗、满腹经纶
|
一无所知、胸无点墨、不学无术
|
./NWh2dw==.html
|
xue fu cai gao
|
|
1431
|
博大精深
|
博
|
bó dà jīng shēn
|
博:广博;精深:又专又深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。
|
明 姜世昌《逸周书》:“迄今读之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|
BD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学多才、经天纬地
|
才疏学浅、不学无术
|
./a3Fl.html
|
bo da jing shen
|
|
1438
|
博学多才
|
博
|
bó xué duō cái
|
博:广博;知道得多;才:才能。学识广博;有各方面的才能。
|
《晋书 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瑰伟倜党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|
BXDC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博学多闻
|
胸无点墨、才疏学浅、不学无术
|
./a3V1.html
|
bo xue duo cai
|
|
2324
|
博学洽闻
|
博
|
bó xué qià wén
|
博学:广博。学问广博,见识丰富。
|
《晋书 荀顗传》:“性至孝,总角知名,博学洽闻,理思周密。”
|
BXQW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博学多闻
|
孤陋寡闻
|
./MzVnNg==.html
|
bo xue qia wen
|
|
2050
|
博闻多识
|
博
|
bó wén duō shí
|
博:广博;闻:见闻;识:学识。知识丰富,见闻广博
|
《魏书 李业兴传》:“博闻多识,万门千户,所宜访询。”
|
BWDS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博学多闻、见多识广
|
孤陋寡闻
|
./Mmd3.html
|
bo wen duo shi
|
|
19630
|
人道主义
|
人
|
rén dào zhǔ yì
|
道:道义。关心人类幸福
|
老舍《代语堂先生拟赴美宣传大纲》:“真要是把老渔夫或船娘都喂了海鱼,未免有悖于人道主义。”
|
RD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爱主义
|
|
./NnYycQ==.html
|
ren dao zhu yi
|
|
1096
|
博览五车
|
博
|
bó lǎn wǔ chē
|
博:广博;五车:五车书。广泛阅读很多书籍。形容学识渊博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卷:“才过子建,貌赛潘安。胸中博览五车,腹内广罗千古。”
|
BL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见多闻
|
孤陋寡闻
|
./Mmdt.html
|
bo lan wu che
|
|
1076
|
博采众议
|
博
|
bó cǎi zhòng yì
|
博:广;议:建议。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》:“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》:“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,博采众议,宽刑轻赋,均息力役,以顺民望。”...
|
BC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采群议
|
独断专行
|
./Mjdn.html
|
bo cai zhong yi
|
|
7499
|
多见广识
|
多
|
duō jiàn guǎng shí
|
见闻多,知识广。
|
《水浒传》第七四回:“话说这一篇诗,单道着燕青。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,果然机巧心灵,多见广识,了身达命 《水浒传》第七四回:“话说这一篇诗,单道着燕青。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,果然机巧心灵,多见广识,了身达命,都强似那三十五个。”...
|
DJG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闻广见、见多识广
|
孤陋寡闻
|
./M2ljYw==.html
|
duo jian guang shi
|
|
17375
|
强记博闻
|
强
|
qiáng jì bó wén
|
谓记忆力强,见闻广博。
|
宋·陆游《贺皇太子受册笺》:“英姿达识,事洞照于几先;强记博闻,言必稽于古训。”
|
QJB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博闻强记、洽闻强记
|
|
./NG4yNg==.html
|
qiang ji bo wen
|
|
10259
|
落草为寇
|
落
|
luò cǎo wéi kòu
|
寇:盗贼。旧指逃入山林做强盗。
|
元 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第三折:“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,落草为寇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”
|
LCWK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占山为王
|
|
./NDczZw==.html
|
luo cao wei kou
|
|
19057
|
啸聚山林
|
啸
|
xiào jù shān lín
|
啸聚: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。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五回:“我这伙好汉,非比啸聚山林之辈。”
|
XJS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占山为王
|
|
./NmpxNA==.html
|
xiao ju shan lin
|
|
10025
|
鲁莽灭裂
|
鲁
|
lǔ mǎng miè liè
|
形容行动粗鲁莽撞,做事草率,不负责任。
|
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君为政焉勿卤莽,治民焉勿灭裂。”
|
LMM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卤莽灭裂
|
|
./MWxtNg==.html
|
lu mang mie lie
|
|
27126
|
卧不安枕
|
卧
|
wò bù ān zhěn
|
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5回:“然则带兵呢?成日里卧不安枕,食不甘味,又将如何?”
|
WBA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卧不安席
|
高枕无忧
|
./N3oxbQ==.html
|
wo bu an zhen
|
|
26348
|
卧不安席
|
卧
|
wò bù ān xí
|
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
|
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摇摇如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
|
WBA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卧不安枕
|
高枕无忧
|
./MmhuaQ==.html
|
wo bu an xi
|
|
27127
|
卧冰求鲤
|
卧
|
wò bīng qiú lǐ
|
卧在冰上以求得鲤鱼。指忍苦孝亲
|
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第11卷:“母常欲生鱼,时天寒冰冻,祥解衣,将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双鲤跃出。”
|
WBQ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卧冰求鱼
|
|
./N3oxdw==.html
|
wo bing qiu li
|
|
27320
|
王祥卧冰
|
王
|
wáng xiáng wò bīng
|
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。比喻子女孝顺父母。
|
《晋书·王祥传》:“父母有疾,衣不解带…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双鲤跃出,持之而归。”
|
WXWB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卧冰求鲤、卧冰求鱼
|
|
./NThtYQ==.html
|
wang xiang wo bi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