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6476
|
荡然无存
|
荡
|
dàng rán wú cún
|
。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。
|
唐 白居易《议碑碣词赋》:“著诚去伪,小疵小弊,荡然无遗矣。”
|
DRW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化为乌有、付之东流、无影无踪、烟消云散
|
依然故我、完好无损、原封不动
|
./djVl.html
|
dang ran wu cun
|
|
20692
|
终成泡影
|
终
|
zhōng chéng pào yǐng
|
结果一场空,一无所有
|
|
ZCP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化为泡影
|
如愿以偿
|
./NjIyYQ==.html
|
zhong cheng pao ying
|
|
13740
|
化为乌有
|
化
|
huà wéi wū yǒu
|
乌有:无有;不存在。变得什么都没有了。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。
|
宋 苏轼《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,书至而酒不达,戏作小诗问之》诗:“岂意青州六从事,化为乌有 宋 苏轼《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,书至而酒不达,戏作小诗问之》诗:“岂意青州六从事,化为乌有一先生。”...
|
HWW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化为泡影、子虚乌有
|
无中生有
|
./MWI5ZQ==.html
|
hua wei wu you
|
|
13936
|
化腐为奇
|
化
|
huà fǔ wéi qí
|
见“化腐成奇”。
|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臭腐复化为神奇,神奇复化为臭腐。”
|
HFWQ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化腐朽为神奇、化腐成奇
|
|
./M3U0cw==.html
|
hua fu wei qi
|
|
14421
|
化枭为鸠
|
化
|
huà xiāo wéi jiū
|
比喻变凶险为平安。枭即猫头鹰,旧时认为是凶鸟,鸠是吉祥之鸟。
|
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》:“谨守疆场,绝济匪之源,挫触藩之锐,卒能化枭为鸠,闾阎安堵。”
|
HXW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化险为夷
|
|
./M3U4bw==.html
|
hua xiao wei jiu
|
|
22009
|
春风化雨
|
春
|
chūn fēng huà yǔ
|
化雨:适时的雨。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;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。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。也用来称颂师 化雨:适时的雨。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;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。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。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。...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。”
|
CFH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化雨春风
|
|
./cnc2.html
|
chun feng hua yu
|
|
9204
|
南腔北调
|
南
|
nán qiāng běi diào
|
南、北:指一个国家的南方、北方;腔:语调。形容口音不纯;说话夹杂各地方言;也可泛指各地方言。
|
清 赵翼《檐曝杂记 庆典》:“每数十步间一戏台,南腔北调,备四方之乐。”
|
NQB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北调南腔
|
字正腔圆
|
./MXJuNA==.html
|
nan qiang bei diao
|
|
16093
|
匠心独妙
|
匠
|
jiàng xīn dú miào
|
匠心:精巧的构思。独妙:独到的巧妙。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。亦作“匠心独出”、“匠心独运”。
|
唐·王士源《孟浩然集序》:“文不按古,匠心独妙。”
|
JXD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匠心独出
|
|
./M3l1OA==.html
|
jiang xin du miao
|
|
16092
|
匠心独具
|
匠
|
jiàng xīn dú jù
|
工巧独特的艺术构思。
|
柯岩《奇异的书简·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》:“编导和演员门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……成功地刻划了以小强为主 柯岩《奇异的书简·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》:“编导和演员门匠心独具地从生活出发……成功地刻划了以小强为主角的一代少年儿童形象。”...
|
JXD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匠心独运
|
|
./M3l0eQ==.html
|
jiang xin du ju
|
|
6622
|
独具匠心
|
独
|
dú jù jiàng xīn
|
匠心:巧妙的心思。具有独特的巧妙心思。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。
|
唐 张佑《题王右丞山水障》:“精华在笔端,咫尺匠心难。”
|
DJ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匠心独运、独树一帜、别开生面
|
千篇一律、如出一辙、鹦鹉学舌
|
./eHNv.html
|
du ju jiang xin
|
|
13386
|
匡其不逮
|
匡
|
kuāng qí bù dǎi
|
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|
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|
KQBD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匡所不逮
|
|
./NDRnNg==.html
|
kuang qi bu dai
|
|
12999
|
匡时济俗
|
匡
|
kuāng shí jì sú
|
匡:纠正;济:救助。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
|
唐 元稹《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》:“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,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,匡时济俗,罔不率繇。 唐 元稹《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》:“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,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,匡时济俗,罔不率繇。”...
|
KS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匡时济世
|
|
./NDRpZQ==.html
|
kuang shi ji su
|
|
12899
|
匡时济世
|
匡
|
kuāng shí jì shì
|
匡:纠正。济:救助。挽救动荡的局势。使其转危为安。
|
《后汉书·荀淑传》:“平运则弘道以求志,陵夷则濡迹以匡时。”
|
KSJ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匡时济俗
|
|
./MWt5aw==.html
|
kuang shi ji shi
|
|
13000
|
匡俗济时
|
匡
|
kuāng sú jì shí
|
匡:纠正;济:救助。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
|
《宋书 明帝纪》:“王公卿尹,群僚庶官,其有嘉谋直献,匡俗济时,咸切事陈奏,无或依隐。”
|
KSJS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匡时济俗
|
|
./NDRpeQ==.html
|
kuang su ji shi
|
|
6131
|
非异人任
|
非
|
fēi yì rén rèn
|
异人:别人;任:承担。不是别人的责任。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。
|
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年》:“楚君以郑故,亲集矢于其目,非异人任,寡人也。”
|
FYRR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匪异人任
|
|
./MTEwOA==.html
|
fei yi ren ren
|
|
6137
|
匪伊朝夕
|
匪
|
fěi yí zhāo xī
|
不止一个早晨一个晚上。指是子不少。
|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我有志,匪伊朝夕。”
|
FYZ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匪朝伊夕
|
|
./MTEyZw==.html
|
fei yi zhao xi
|
|
5992
|
匪躬之节
|
匪
|
fěi gōng zhī jié
|
躬:自身;匪躬: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;节:节操。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
|
《晋书·李胤传》:“诏以胤忠允高亮,有匪躬之节,使领司隶校尉。”
|
FG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匪躬之操
|
|
./OG1yOA==.html
|
fei gong zhi jie
|
|
5993
|
匪躬之操
|
匪
|
fěi gōng zhī cāo
|
躬:自身;匪躬: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。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
|
《晋书·刘隗传》:“臣亡祖先臣隗,昔荷殊宠,匪躬之操,犹存旧史,有志无时,怀恨黄泉。”
|
FGZ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匪躬之节
|
|
./OG1yaQ==.html
|
fei gong zhi cao
|
|
25028
|
有勇无谋
|
有
|
yǒu yǒng wú móu
|
勇:勇气;胆量;谋:计谋;策略。只有胆量;没有计谋。指做事或打仗只凭勇气猛冲猛打;而没有周密考虑。
|
唐 陆贽《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》:“(王)武俊蕃种,有勇无谋。”
|
YYW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匹夫之勇、暴虎冯河
|
有勇有谋、大智大勇、智勇双全
|
./MnEyaw==.html
|
you yong wu mou
|
|
2729
|
匹夫之谅
|
匹
|
pǐ fū zhī liàng
|
同“匹夫小谅”。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皇甫嵩朱儁传论》:“故梁衍献规,山东联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,卒狼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皇甫嵩朱儁传论》:“故梁衍献规,山东联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,卒狼狈虎口,为智士笑。”...
|
PFZ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匹夫小谅
|
|
./NGk0bw==.html
|
pi fu zhi liang
|
|
2727
|
匹夫怀璧
|
匹
|
pǐ fū huái bì
|
见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。
|
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少资利薄多资累,匹夫怀璧将为罪。”
|
PFHB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
|
|
./NGk0NA==.html
|
pi fu huai bi
|
|
2726
|
匹妇沟渠
|
匹
|
pǐ fù gōu qú
|
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。
|
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望洋》:“我偷生不为求瓦全,念玉碎,须明声价,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。”
|
PFGQ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匹夫沟渎
|
|
./NGkzdQ==.html
|
pi fu gou qu
|
|
2728
|
匹夫小谅
|
匹
|
pǐ fū xiǎo liàng
|
语本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后以“匹夫小谅”指普通老百姓所抱 语本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后以“匹夫小谅”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。...
|
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嵩硃俊传论》:“故 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嵩硃俊传论》:“故梁衍献规,山东连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,卒狼狈虎口,为智士笑。”...
|
PFX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匹夫沟渎、匹夫之谅
|
|
./NGk0ZQ==.html
|
pi fu xiao liang
|
|
3131
|
匹夫沟渎
|
匹
|
pǐ fū gōu dú
|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后因以“匹夫沟渎”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后因以“匹夫沟渎”谓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。...
|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,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
|
PFGD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匹妇沟渠、匹夫小谅
|
|
./NGkzaw==.html
|
pi fu gou du
|
|
17588
|
区区此心
|
区
|
qū qū cǐ xīn
|
区区:微小,微薄。常作用谦词。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。亦作“区区之心”。
|
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4回:“况区区此心,不为诸公所谅乎?”
|
QQC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区区之心
|
|
./NHBteQ==.html
|
qu qu ci xin
|
|
17750
|
区区之心
|
区
|
qū qū zhī xīn
|
区区;微小。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或观点
|
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卒复勾践之仇,报鲁国之羞,区区之心,窃慕此耳。”
|
QQZ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区区此心
|
|
./NzMwMA==.html
|
qu qu zhi xin
|
|
9557
|
匿迹隐形
|
匿
|
nì jì yǐn xíng
|
隐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使人知。
|
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,再不和他亲折征,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|
NJY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匿迹潜形
|
|
./NmR4aQ==.html
|
ni ji yin xing
|
|
9429
|
匿迹潜形
|
匿
|
nì jì qián xíng
|
匿:隐藏起来,不让人知道;潜:隐藏。躲藏起来,不露形迹。
|
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|
NJQ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匿迹隐形、匿影藏形
|
招摇过世
|
./NGc2NA==.html
|
ni ji qian xing
|
|
1644
|
八万四千
|
八
|
bā wàn sì qiān
|
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,后用以形容极多。
|
《法华经 宝塔品》:“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十二部经,为人演说。”
|
BWS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万八千
|
|
./MzJhaw==.html
|
ba wan si qian
|
|
23792
|
十万火速
|
十
|
shí wàn huǒ sù
|
形容在紧急情况下动作极快地行事。
|
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二章:“我立刻收拾着行李,十万火速地准备出发。”
|
SWH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万火急
|
|
./NHl4NA==.html
|
shi wan huo su
|
|
1408
|
兵临城下
|
兵
|
bīng lín chéng xià
|
临:来临。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。比喻遭到围困。
|
元 无名氏《马陵道》:“有一日兵临城下,将至濠边。”
|
BLC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万火急、燃眉之急
|
安如泰山、安然无恙、高枕无忧
|
./a2Rt.html
|
bing lin cheng xia
|
|
23806
|
十有八九
|
十
|
shí yǒu bā jiǔ
|
指绝大多数,大致不差,差不离。
|
唐 杜甫《负薪行》:“土风坐男使女立,男当门户女出入。十有八九负薪归,卖薪得钱应供给。”
|
SY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之八九
|
|
./NHphcQ==.html
|
shi you ba jiu
|
|
20673
|
至善至美
|
至
|
zhì shàn zhì měi
|
至:最。最完善,最美好。
|
茅盾《三人行》七:“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,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‘ 茅盾《三人行》七:“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,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‘奇迹’,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——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,他就不能了解,而且反感到丑恶。”...
|
ZSZ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全十美
|
|
./NjFndw==.html
|
zhi shan zhi mei
|
|
506
|
阿鼻地狱
|
阿
|
ā bí dì yù
|
阿鼻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 阿鼻:梵语的译音,意译为“无间”,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。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。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。...
|
语出《法华经 法师功德品》:“下至阿鼻地狱。”
|
ABDY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十八层地狱
|
极乐世界
|
./MzFtZQ==.html
|
a bi di yu
|
|
23817
|
十字路头
|
十
|
shí zì lù tóu
|
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回 :“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,恰好午时三刻,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,读罢犯由,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回 :“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,恰好午时三刻,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,读罢犯由,如法凌迟处死。”...
|
SZ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字街口、十字街头
|
|
./NHprNg==.html
|
shi zi lu tou
|
|
23266
|
十字路口
|
十
|
shí zì lù kǒu
|
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。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。
|
鲁迅《华盖集 北京通信》:“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,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,——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:站 鲁迅《华盖集 北京通信》:“但不幸我竟力不从心,因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,——或者说得较有希望些:站在十字路口。”...
|
SZL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字街头
|
|
./MjRtMg==.html
|
shi zi lu kou
|
|
23361
|
十字街头
|
十
|
shí zì jiē tóu
|
指纵横交叉;繁华热闹的街道。也指人世间;现实社会。
|
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:“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,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,这公事不虚诳。”
|
SZJ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字路口
|
穷乡僻壤
|
./MjV2Yw==.html
|
shi zi jie tou
|
|
23816
|
十字街口
|
十
|
shí zì jiē kǒu
|
十字街头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当下去十字街口,不问军官百姓,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渠。”
|
SZJ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字路头、十字街头
|
|
./NHpqdw==.html
|
shi zi jie kou
|
|
23156
|
十年窗下
|
十
|
shí nián chuāng xià
|
科举时代,读书人要取得功名,终年埋头在书本里。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。
|
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”
|
SNC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年寒窗
|
|
./MjI4OA==.html
|
shi nian chuang xia
|
|
23772
|
十年读书
|
十
|
shí nián dú shū
|
谓长期努力于学业。
|
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多所谙忆,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 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多所谙忆,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’”...
|
SND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年寒窗
|
|
./NHk4bw==.html
|
shi nian du shu
|
|
23810
|
十载寒窗
|
十
|
shí zǎi hán chuāng
|
载:年。指长期苦读。
|
元 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三折:“十载寒窗积雪余,读得人间万卷书。”
|
SZH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年寒窗
|
|
./NHpmNg==.html
|
shi zai han chuang
|
|
23462
|
十年寒窗
|
十
|
shí nián hán chuāng
|
形容长年刻苦读书。
|
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七:“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天下知。”
|
SNH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年窗下、十载寒窗
|
|
./Mjdnaw==.html
|
shi nian han chuang
|
|
15901
|
极恶不赦
|
极
|
jí è bù shè
|
罪大恶极,不可饶恕。
|
清·龚炜《巢林笔谈续编·牛肉鳝鱼》:“按《唐律》屠牛者,在极恶不赦内。”
|
JEB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十恶不赦
|
|
./M3dhdQ==.html
|
ji e bu she
|
|
16467
|
千人所指
|
千
|
qiān rén suǒ zhǐ
|
指:指责。许多人在指责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嘉传》:“里谚曰:‘千人所指,无病而死。’臣常为之寒心。”
|
QRS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十手所指、千夫所指
|
有口皆碑
|
./MXZraQ==.html
|
qian ren suo zhi
|
|
6892
|
笃定泰山
|
笃
|
dǔ dìng tài shān
|
像泰山那样稳定。比喻有绝对把握,无须忧虑
|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那没问题,包在我身上,笃定泰山。”
|
DDT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拿九稳
|
|
./NXRx.html
|
du ding tai shan
|
|
23750
|
十成九稳
|
十
|
shí chéng jiǔ wěn
|
谓相当稳妥可靠。
|
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则道嫁良人十成九稳,今日个越不见末尾三稍。”
|
SCJ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拿九稳
|
|
./NHhidw==.html
|
shi cheng jiu wen
|
|
26118
|
万无一失
|
万
|
wàn wú yī shī
|
指绝对不会出差错。万:形容很多;失:差错。
|
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|
WW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拿九稳、稳操胜券
|
挂一漏万
|
./MmQycw==.html
|
wan wu yi shi
|
|
26445
|
瓮中捉鳖
|
瓮
|
wèng zhōng zhuō biē
|
从大坛子里捉王八。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。形容手到擒来;轻易而有把握。
|
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四折:“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,管叫他瓮中捉鳖,手到拿来。”
|
WZZB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十拿九稳、稳操胜券
|
水中捞月
|
./NWFjOA==.html
|
weng zhong zhuo bie
|
|
23413
|
十之八九
|
十
|
shí zhī bā jiǔ
|
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。
|
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今天下之势,归韦温的十之八九。”
|
SZ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有八九
|
|
./MjZscQ==.html
|
shi zhi ba jiu
|
|
23618
|
十步芳草
|
十
|
shí bù fāng cǎo
|
芳草:香草。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
|
汉 刘向《说苑 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汉 王符《潜夫论 实贡》:“夫十 汉 刘向《说苑 谈丛》:“十步之泽,必有香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汉 王符《潜夫论 实贡》:“夫十步之间,必有茂草;十室之邑,必有俊士。”...
|
SBF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
|
|
./MzA4ZQ==.html
|
shi bu fang cao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