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741
|
不分胜负
|
不
|
bù fēn shèng fù
|
分不出谁胜谁负。形容竞赛双方水平、技术相当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孙悟空金箍棒,变作万万千千。半空中似雨点流星,不分胜负。”
|
BF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均力敌
|
|
./MzVtaw==.html
|
bu fen sheng fu
|
|
12676
|
工力悉敌
|
工
|
gōng lì xī dí
|
工力:功夫和力量;悉:完全;敌:相当。双方的功夫、力量;不相上下。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。
|
宋 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:“及闻其评,曰:‘二诗工力悉敌。’”
|
GLXD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均力敌、不相上下、不分轩轾
|
天壤之别、截然不同
|
./MTR2bw==.html
|
gong li xi di
|
|
10663
|
力均势敌
|
力
|
lì jūn shì dí
|
双方力量相等,不分高低。
|
《尹文子》:“两智不能相使,两贤不能相临,两辨不能相屈。力均势敌故力。”
|
LJS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均力敌、力钧势敌
|
天差地别
|
./NDhxdw==.html
|
li jun shi di
|
|
16655
|
旗鼓相当
|
旗
|
qí gǔ xiāng dāng
|
旗鼓: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。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隐嚣传》:“如令子阳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兵马,旗鼓相当。”
|
QG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均力敌、旗鼓相当
|
相形失色、天差地别
|
./MXpsaQ==.html
|
qi gu xiang dang
|
|
17924
|
相持不下
|
相
|
xiāng chí bù xià
|
不下:不能解决。指双方势均力敌;互相抗争;各不相让;谁也战胜不了对方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燕齐相持而不下,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。”
|
XCB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均力敌、难解难分
|
迎刃而解
|
./MmZpaw==.html
|
xiang chi bu xia
|
|
19643
|
如潮涌至
|
如
|
rú cháo yǒng zhì
|
像潮涌一样,比喻某种事物来势甚猛
|
|
RC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如潮涌
|
|
./N2o3Mg==.html
|
ru chao yong zhi
|
|
2465
|
破竹之势
|
破
|
pò zhú zhī shì
|
比喻节节胜利,毫无阻碍。
|
《北史 周纪下 武帝》:“严军以待,击之必克。然后乘破竹之势,鼓行而东,足以穷其窟穴。”
|
PZZ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如破竹
|
|
./MXU0dQ==.html
|
po zhu zhi shi
|
|
22068
|
摧枯拉朽
|
摧
|
cuī kū lā xiǔ
|
摧:破坏;枯:枯草;拉:折断;朽:朽烂的木头。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。原作“摧枯折腐”。
|
《晋书 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|
CKL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如破竹、不堪一击
|
坚不可摧
|
./c3Ay.html
|
cui ku la xiu
|
|
21844
|
长驱直入
|
长
|
cháng qū zhí rù
|
驱:快跑;长驱: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;直入:不停顿地一直向前。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。形容 驱:快跑;长驱:策马向很远的目的地前进;直入:不停顿地一直向前。军队以不可阻挡的威势快速地进军。形容进军迅速而顺利。...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7回:“自此,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,兵马长驱直入。”
|
CQZ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如破竹、直捣黄龙
|
步步为营、退避三舍、裹足不前
|
./b3J5.html
|
chang qu zhi ru
|
|
23745
|
势不可当
|
势
|
shì bù kě dāng
|
当:抵挡。来势迅猛;不可抵挡。
|
《晋书 郗鉴传》:“群逆纵逸,其势不可当,可以算屈,难以力竞。”
|
SBK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如破竹、锐不可当
|
日薄西山、大势已去、望风而逃
|
./NHg3Ng==.html
|
shi bu ke dang
|
|
26448
|
握蛇骑虎
|
握
|
wò shé qí hǔ
|
比喻处境极其险恶。
|
《魏书 彭城王传》:“兄识高年长,故知有夷险;彦和握蛇骑虎,不觉艰难。”
|
WSQ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势如骑虎
|
|
./NWFmaw==.html
|
wo she qi hu
|
|
23257
|
势穷力竭
|
势
|
shì qióng lì jié
|
大势已去,力量用尽。指惨败后的困难处境。
|
金·王若虚《复之纯交说》:“凶乘祸鸠,势穷力竭,而投诸囚,以伏于幽。”
|
SQ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势穷力屈
|
势如破竹
|
./MjRnaQ==.html
|
shi qiong li jie
|
|
1428
|
勃然变色
|
勃
|
bó rán biàn sè
|
勃然:突然地。变色:变了脸色。突然生气,变了脸色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下》:“曰:‘君有大过谏;反复之而不听,则易位。’王勃然变乎色。”
|
BR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勃然大怒
|
转嗔为喜
|
./a3Bh.html
|
bo ran bian se
|
|
5947
|
怫然而怒
|
怫
|
fèi rán ér nù
|
怫然:愤怒的样子。指突然发怒
|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我怫然而怒。”
|
FREN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勃然大怒
|
|
./ODRqbw==.html
|
fei ran er nu
|
|
6357
|
大发雷霆
|
大
|
dà fā léi tíng
|
霆:暴雷;雷霆:震耳的雷声。形容大发脾气;高声怒斥别人。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陈秀才大发雷霆。”
|
DF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勃然大怒、暴跳如雷、怒形于色、怒不可遏
|
平心静气、心平气和、和颜悦色
|
./dGs2.html
|
da fa lei ting
|
|
25039
|
有进无退
|
有
|
yǒu jìn wú tuì
|
只有前进,没有后退。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十一回:“军中无戏言!吾二人当亲冒矢石,昼夜攻之,有进无退。”
|
YJW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勇往直前
|
临阵脱逃
|
./MnE3YQ==.html
|
you jin wu tui
|
|
11383
|
高歌猛进
|
高
|
gāo gē měng jìn
|
高声歌唱;奋勇前进。形容斗志高昂;勇往直前。
|
郭沫若《衷心的祝愿》:“一定要牢记毛主席,周总理的遗愿,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。”
|
GG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勇往直前、一往直前
|
裹足不前、垂头丧气
|
./MTQ4dw==.html
|
gao ge meng jin
|
|
24811
|
一往无前
|
一
|
yī wǎng wú qián
|
形容勇猛地、无畏地一直向前进(一往:一直向前进;无前: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)。
|
明 孙传庭《官兵苦战斩获疏》:“曹变蛟遵臣指画,与北兵转战冲突,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。”
|
YWWQ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勇往直前、所向披靡、所向无敌
|
畏葸不前、裹足不前、畏首畏尾
|
./Mm5mMA==.html
|
yi wang wu qian
|
|
25148
|
义无反顾
|
义
|
yì wú fǎn gù
|
义:宜;应该做的事;反顾:回头看。做正当合理的事;只有上前的事;绝不回头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触白刃,冒流矢,义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。”
|
YWF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勇往直前、破釜沉舟
|
畏首畏尾、畏缩不前
|
./MnJ6cQ==.html
|
yi wu fan gu
|
|
13354
|
孔武有力
|
孔
|
kǒng wǔ yǒu lì
|
形容人很有力气。
|
《诗经 郑风 羔裘》:“羔裘豹饰,孔武有力。彼其之子,邦之司直。”
|
KWYL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勇猛有力
|
软弱无力
|
./MW40dw==.html
|
kong wu you li
|
|
25063
|
勇冠三军
|
勇
|
yǒng guàn sān jūn
|
冠:位居第一;三军:春秋时大国分中、上、下或中、左、右三军;这里是军队的总称。指全军。英勇过人;全军 冠:位居第一;三军:春秋时大国分中、上、下或中、左、右三军;这里是军队的总称。指全军。英勇过人;全军第一。...
|
汉 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,义勇冠三军。”
|
YG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勇者无惧
|
畏敌如虎
|
./MnFpbw==.html
|
yong guan san jun
|
|
17772
|
气冠三军
|
气
|
qì guàn sān jūn
|
三军:军队的总称。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高彪传》:“吕尚七十,气冠三军,诗人作歌,如鹰如鴠。”
|
QGS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勇贯三军、勇冠三军
|
|
./NzM4dw==.html
|
qi guan san jun
|
|
10794
|
临崖勒马
|
临
|
lín yá lè mǎ
|
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。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。②比喻运用笔墨,当意境入近高潮时,突然煞住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。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。②比喻运用笔墨,当意境入近高潮时,突然煞住笔锋。亦作“悬崖勒马”、“勒马悬崖”。...
|
元·郑光祖《钟离春智勇定齐》第三折:“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,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。”
|
LYL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勒马悬崖
|
|
./NGFiYQ==.html
|
lin ya le ma
|
|
9226
|
男耕女织
|
男
|
nán gēng nǚ zhī
|
男的耕种;女的纺织。形容辛勤从事生产劳动;也形容合家劳动;怡然自乐。
|
宋 罗泌《路史 后纪十二 夏后氏》:“男耕女织,不夺其时。”
|
NGN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勤劳致富、安居乐业、怡然自得
|
男盗女娼、无所事事
|
./MXN6cQ==.html
|
nan geng nu zhi
|
|
19448
|
任劳任怨
|
任
|
rèn láo rèn yuàn
|
任:担当、承担。做事既能承受劳苦;又能承受埋怨。
|
清 颜光敏《颜氏家藏尺牍》:“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,无愧屋漏,而闱中任劳任怨,种种非笔所能尽。”
|
RLR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勤勤恳恳、任怨任劳
|
怨天尤人
|
./MjFhdw==.html
|
ren lao ren yuan
|
|
6982
|
笃实好学
|
笃
|
dǔ shí hào xué
|
笃实:踏实,实在。认真踏实,爱好学问。
|
《北史·张衮传》:“衮笃实好学,有文才。”
|
DSH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勤奋好学
|
|
./eHhl.html
|
du shi hao xue
|
|
24882
|
业精于勤
|
业
|
yè jīng yú qín
|
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是由于勤奋。
|
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|
YJY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勤奋好学、孜孜不倦
|
一曝十寒、好吃懒做
|
./Mm85MA==.html
|
ye jing yu qin
|
|
1929
|
半工半读
|
半
|
bàn gōng bàn dú
|
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
|
萧乾《落日》:“好容易有这么个半工半读的地方,你怎么一来就没长性——”
|
BGB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勤工俭学
|
|
./N2Q5Zw==.html
|
ban gong ban du
|
|
15207
|
将勤补拙
|
将
|
jiāng qín bǔ zhuō
|
以勤奋弥补笨拙。
|
唐 白居易《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》:“救烦无若静,补拙莫如勤。”
|
JQB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勤能补拙
|
|
./MWU4Mg==.html
|
jiang qin bu zhuo
|
|
732
|
尔虞我诈
|
尔
|
ěr yú wǒ zhà
|
尔:你;虞:猜测。意思是我骗你;你骗我;互相欺骗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|
EYW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勾心斗角、尔诈我虞
|
推心置腹、坦诚相见
|
./emM4.html
|
er yu wo zha
|
|
31
|
挨肩搭背
|
挨
|
āi jiān dā bèi
|
挨肩:肩和肩相靠。搭背:手搭在别人背上。形容极其亲昵的样子。
|
《官场维新记》第九回:“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,连忙抛了各客,溜进房间里来,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 《官场维新记》第九回:“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,连忙抛了各客,溜进房间里来,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。”...
|
AJD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勾肩搭背
|
|
./YXF5.html
|
ai jian da bei
|
|
23688
|
摄魄钩魂
|
摄
|
shè pò gōu hún
|
摄:收取。旧时传说,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,能钩取人的魂魄,来祸害人。
|
明·朱权《冲漠人》第二折:“你三个自今日,当远离,再休要咏月吟风,摄魄钩魂,把人狐魅。”
|
SPG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勾魂摄魄
|
|
./NHY3cw==.html
|
she po gou hun
|
|
25181
|
越俎代庖
|
越
|
yuè zǔ dài páo
|
越:跨过;俎: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;庖:厨师。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。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 越:跨过;俎: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;庖:厨师。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。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。...
|
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庖人虽不治庖,尸、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”
|
YZDP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包办代替
|
自力更生
|
./MnNsNA==.html
|
yue zu dai pao
|
|
25730
|
一手包揽
|
一
|
yī shǒu bāo lǎn
|
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,不容许别人插手
|
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43回:“你一手包揽,我只赊我的头钱。”
|
YSB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办代替
|
|
./NnRrdQ==.html
|
yi shou bao lan
|
|
1676
|
包打天下
|
包
|
bāo dǎ tiān xià
|
包:承担全部任务,负责完成。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。常指人逞强争胜。
|
《求是》1996年第17期:“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、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,更不能包打天下。”
|
BDT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揽一切
|
漠不关心
|
./MzJ5Ng==.html
|
bao da tian xia
|
|
7222
|
地负海涵
|
地
|
dì fù hǎi hán
|
谓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。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 谓大地负载万物,海洋容纳百川。形容包罗万象,含蕴丰富。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语本唐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...
|
语出唐·韩愈《南阳樊绍述墓志铭》:“其富若生蓄,万物必具,海含地负,放恣横从,无所统纪。”
|
DFH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罗万象
|
|
./M2V6cw==.html
|
di fu hai han
|
|
27054
|
万象包罗
|
万
|
wàn xiàng bāo luó
|
象:形状,样子;万象: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;罗:捕鸟的网;包罗:容纳。包含容纳一切。形容内容丰富,无 象:形状,样子;万象: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;罗:捕鸟的网;包罗:容纳。包含容纳一切。形容内容丰富,无所不有...
|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4回:“万象包罗为一处,方知截教有鸿蒙。”
|
WXB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罗万象
|
|
./NndoMA==.html
|
wan xiang bao luo
|
|
26237
|
无所不有
|
无
|
wú suǒ bù yǒu
|
没有什么没有的。即应有尽有。
|
唐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始见台阁相向,门户千万,奇草珍木,无所不有。”
|
WS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罗万象、无所不包
|
一无所有
|
./MmV4Ng==.html
|
wu suo bu you
|
|
26160
|
无所不包
|
无
|
wú suǒ bù bāo
|
包:包容。没有什么不被包括。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。
|
东汉 王充《论衡》:“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,才高知大,故其于道术,无所不包。”
|
WS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罗万象、无所不有
|
一贫如洗、一无所有
|
./MmRxZQ==.html
|
wu suo bu bao
|
|
3558
|
面面俱到
|
面
|
miàn miàn jù dào
|
俱:都。各方面都照顾到。也指虽然各方面都照顾到;但重点不突出;很一般化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7回:“他八股做得精通,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。”
|
MMJ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罗万象、面面皆到
|
顾此失彼
|
./MXN0Yw==.html
|
mian mian ju dao
|
|
1919
|
包羞忍辱
|
包
|
bāo xiū rěn rǔ
|
包:包容。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
|
明·王廷讷《狮吼记》:“在家做小伏低,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,到人前包羞忍辱。”
|
BXR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羞忍耻
|
|
./N2Q1dQ==.html
|
bao xiu ren ru
|
|
2081
|
包羞忍耻
|
包
|
bāo xiū rěn chǐ
|
包:包容,藏;忍:容忍,忍耐。容忍羞愧与耻辱。
|
唐 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耻是男儿。”
|
BXR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包羞忍辱
|
|
./aWRv.html
|
bao xiu ren chi
|
|
1675
|
包藏奸心
|
包
|
bāo cáng jiān xīn
|
犹言包藏祸心。
|
三国 魏 曹操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:“刘表自以为宗室外,~,乍前乍却,以观世事。”
|
BCJ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包藏祸心
|
胸怀坦荡
|
./MzJ4Yw==.html
|
bao cang jian xin
|
|
7772
|
图谋不轨
|
图
|
tú móu bù guǐ
|
谋划超出常规或法度的事。图:谋;图谋:暗中谋划;轨:法度;准则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王彬传》:“因勃然数敦曰:‘兄抗旌犯顺,杀戮忠良。图谋不轨,祸及门户。”
|
TMBG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包藏祸心
|
安分守己、循规蹈矩
|
./MjlpNg==.html
|
tu mou bu gui
|
|
15732
|
急急忙忙
|
急
|
jí jí máng máng
|
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,匆匆忙忙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:“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,东逃西奔,急急忙忙。”
|
JJ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匆匆忙忙
|
从容不迫、从从容容
|
./OGRxOA==.html
|
ji ji mang mang
|
|
15733
|
急急巴巴
|
急
|
jí jí bā bā
|
形容急忙,紧急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一回:“单道世上人,营营逐逐,急急巴巴,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,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。”...
|
JJ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匆匆忙忙
|
慢慢悠悠
|
./OGRxaQ==.html
|
ji ji ba ba
|
|
14796
|
慌慌急急
|
慌
|
huāng huāng jí jí
|
慌:忙乱,恐慌。形容举止慌乱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恰才饮得三杯,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,红了脸,在墙缺边叫道:‘官人休要坐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恰才饮得三杯,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,红了脸,在墙缺边叫道:‘官人休要坐地!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。’”...
|
HHJ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匆匆忙忙、慌慌张张
|
|
./OHhsOA==.html
|
huang huang ji ji
|
|
2616
|
匍匐而行
|
匍
|
pú fú ér xíng
|
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
|
明·宗臣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幸主者出,南面召见,则惊走匍匐阶下。”
|
PFE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匍匐前进
|
|
./OGI0bQ==.html
|
pu fu er xing
|
|
1824
|
匕鬯无惊
|
匕
|
bǐ chàng wú jīng
|
形容法纪严明,无所惊扰。同“匕鬯不惊”。
|
黄远庸《弹劾案与新内阁》:“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,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。”
|
BCW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匕鬯不惊、秋毫无犯
|
惊师动众
|
./NjdsNg==.html
|
bi chang wu jing
|
|
13496
|
化为泡影
|
化
|
huà wéi pào yǐng
|
泡:水泡。变成像水泡和影子那样;很快就消失。
|
郭沫若《洪波曲 第七章 一》:“由于六月十一日的黄河决堤,使豫东成为泽国,也就化为了泡影。”
|
HWP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化为乌有
|
|
./ODBt.html
|
hua wei pao yi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