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713
|
喷血自污
|
喷
|
pēn xuè zì wū
|
含血喷人,却先污己口。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、攻击他人,结果却先害了自己。
|
明·张居正《答操江胡玉吾》:“窥窃虚名,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,所谓喷血以自污,求名而不得,可恶也, 明·张居正《答操江胡玉吾》:“窥窃虚名,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,所谓喷血以自污,求名而不得,可恶也,亦可哀也。”...
|
PXZW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仰面唾天
|
|
./NGh3bQ==.html
|
pen xue zi wu
|
|
23531
|
四脚朝天
|
四
|
sì jiǎo cháo tiān
|
四脚:指四肢。形容仰面跌倒。也比喻躺下不干。
|
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11回:“老和尚上前来争,被觉空一推,跌个四脚朝天。”
|
SJC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仰面朝天
|
面朝黄土背朝天
|
./Mjh0Ng==.html
|
si jiao chao tian
|
|
11091
|
连城之价
|
连
|
lián chéng zhī jià
|
连城:连成一片的城池;价:价格。形容物品极为珍贵,价值极高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。秦昭王闻之,使人遗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...
|
LCZ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价值连城
|
|
./N3Rmbw==.html
|
lian cheng zhi jia
|
|
11235
|
连城之璧
|
连
|
lián chéng zhī bì
|
连城: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。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。璧:玉。非常珍贵的、非常值钱的美玉。也指价值极 连城:连成一片的许多座城。后用来形容某种东西非常珍贵。璧:玉。非常珍贵的、非常值钱的美玉。也指价值极高的宝物或比喻珍贵的东西。...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,秦昭王闻之,使人遣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赵惠文王时,得楚和氏璧,秦昭王闻之,使人遣赵王书,愿以十五城请易璧。”...
|
LCZB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价值连城
|
一钱不值
|
./ZDhv.html
|
lian cheng zhi bi
|
|
15998
|
价等连城
|
价
|
jià děng lián chéng
|
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。
|
《北史·彭城王勰传》:“今陛下赐刊一字,足以价等连城。”
|
JDL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价值连城
|
一钱不值
|
./M3hpZw==.html
|
jia deng lian cheng
|
|
16905
|
千金难买
|
千
|
qiān jīn nán mǎi
|
形容某物的珍贵,不能用金钱买到
|
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腰肢未盈一掬,诚为软玉温香,千金难买,不胜欢娱。”
|
QJN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价值连城
|
一文不值
|
./NnhqbQ==.html
|
qian jin nan mai
|
|
26135
|
无价之宝
|
无
|
wú jià zhī bǎo
|
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。比喻极珍贵的东西。
|
元 王实甫《丽春堂》:“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。”
|
WJZB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价值连城
|
粪土不如、一文不值
|
./MmRhaw==.html
|
wu jia zhi bao
|
|
15569
|
物美价廉
|
物
|
jià lián wù měi
|
廉:便宜。东西价钱便宜,质量又好。
|
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 清 吴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...
|
JLW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价廉物美
|
质次价高
|
./M3huZw==.html
|
jia lian wu mei
|
|
14065
|
黄羊任人
|
黄
|
huáng yáng rèn rén
|
比喻大公无私、任人唯贤
|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:“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:‘南阳无令,其谁可而为之?’祁黄羊对曰:‘解狐可 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:“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:‘南阳无令,其谁可而为之?’祁黄羊对曰:‘解狐可。’”...
|
HYR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人唯贤
|
任人唯亲
|
./OHNlaw==.html
|
huang yang ren ren
|
|
20335
|
知人善任
|
知
|
zhī rén shàn rèn
|
了解下属;善于任用(任:任用;使用)。
|
汉 班彪《王命论》:“四曰宽明而仁恕,五曰知人善任使。”
|
ZRS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人唯贤
|
妒贤嫉能、任人唯亲
|
./MnV2dw==.html
|
zhi ren shan ren
|
|
24185
|
授职惟贤
|
授
|
shòu zhí wéi xián
|
授:任命。授予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
|
唐·薛登《请选举择贤才疏》:“晋、宋之后,只重门资,为奖人求官之风,乘授职惟贤之义。”
|
SZW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人唯贤
|
|
./OHEybw==.html
|
shou zhi wei xian
|
|
18397
|
选贤举能
|
选
|
xuǎn xián jǔ néng
|
选举贤人;荐举能人。
|
《旧唐书 食货志上》:“设官分职,选贤任能,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,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。此义不可不知也。 《旧唐书 食货志上》:“设官分职,选贤任能,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,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。此义不可不知也。”...
|
XXJN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任人唯贤、知人善任、量才录用
|
任人唯亲、拉帮结派、结党营私
|
./NWhvNA==.html
|
xuan xian ju neng
|
|
19379
|
人尽其才
|
人
|
rén jìn qí cái
|
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。尽:全部用出。
|
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若乃人尽其才,悉用其力,以少胜众者。”
|
RJQ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人唯贤、知人善用
|
大材小用、任人唯亲
|
./MXluYw==.html
|
ren jin qi cai
|
|
23828
|
受制于人
|
受
|
shòu zhì yú rén
|
制:控制,辖制。受别人所控制,不得自由。
|
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
|
SZY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人宰割
|
|
./NTAxeQ==.html
|
shou zhi yu ren
|
|
7845
|
听人穿鼻
|
听
|
tīng rén chuān bí
|
听:任凭;穿鼻:牛鼻子穿桊。比喻听凭别人摆布。
|
《南史 张弘策传》:“徐孝嗣才非柱石,听人穿鼻。”
|
TRCB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任人摆布
|
|
./MmIzZQ==.html
|
ting ren chuan bi
|
|
19645
|
任人摆弄
|
任
|
rèn rén bǎi nòng
|
听凭别人操纵处置
|
邓小平《党与抗日民主政权》:“其次是把非党干部、把群众看成任人摆弄的傀儡,必然脱离群众,引起群众的反 邓小平《党与抗日民主政权》:“其次是把非党干部、把群众看成任人摆弄的傀儡,必然脱离群众,引起群众的反对。”...
|
RRB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任人摆布
|
|
./N2o5dQ==.html
|
ren ren bai nong
|
|
23911
|
随人俯仰
|
随
|
suí rén fǔ yǎng
|
谓随波逐流,从俗浮沉。
|
清·包世臣《再与杨季子书》:“侯朝宗随人俯仰,致近徘优。”
|
SRF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任人摆布
|
|
./NTNkNA==.html
|
sui ren fu yang
|
|
19494
|
任其自然
|
任
|
rèn qí zì rán
|
任:听凭;不管。指对人、对事听凭他(它)自由发展;不加约束或引导。
|
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 小儿疮痘》:“大要在固脏气之外,任其自然耳。”
|
RQZ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其自流、放任自流
|
循规蹈矩
|
./MjM2bw==.html
|
ren qi zi ran
|
|
19762
|
任怨任劳
|
任
|
rèn yuàn rèn láo
|
见“任劳任怨”。
|
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夫食万人之力者,蒙其忧,任其怨劳。”《汉书·石显传》:“诚不能以一躯称快 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权》:“夫食万人之力者,蒙其忧,任其怨劳。”《汉书·石显传》:“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,任天下之怨。”...
|
RYR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劳任怨
|
怨天尤人
|
./NHI1eQ==.html
|
ren yuan ren lao
|
|
21720
|
吃苦耐劳
|
吃
|
chī kǔ nài láo
|
耐:受得起;禁得起。能经受困苦的生活;也禁得起劳累。
|
朱自清《新中国在望中》:“新中国虽然已在望中,可是得吃苦耐劳,才能到我们手里。”
|
CKNL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任劳任怨
|
|
./NGZx.html
|
chi ku nai lao
|
|
25773
|
用贤任能
|
用
|
yòng xián rèn néng
|
任用贤良且有能力的人
|
宋·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:“陛下益养民爱力,用贤任能,疏远奸谀,进用忠鲠,天下悦服,边备日充。”
|
YXR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贤使能
|
妒贤嫉能、任人唯亲
|
./Nzg3OA==.html
|
yong xian ren neng
|
|
10995
|
论德使能
|
论
|
lùn dé shǐ néng
|
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。论,通“抡”。
|
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霸》:“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,圣王之道也,儒之所谨守也。”
|
LDSN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贤使能、任人唯贤
|
任人唯亲
|
./NGNtMg==.html
|
lun de shi neng
|
|
21271
|
致远任重
|
致
|
zhì yuǎn rèn zhàng
|
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。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,可任大事。亦作“任重致远”。
|
《墨子 亲士》:“良马难乘,然可以任重致远。”
|
ZYR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重致远
|
|
./NjF2Yw==.html
|
zhi yuan ren zhang
|
|
5345
|
负重致远
|
负
|
fù zhòng zhì yuǎn
|
负:背着;致:送到。背着重东西走远路。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憙传》:“更始曰:‘茧栗犊,岂能负重致远乎?”
|
FZZ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重道远
|
|
./MTNkaQ==.html
|
fu zhong zhi yuan
|
|
19767
|
任重道悠
|
任
|
rèn zhòng dào yōu
|
见“任重道远”。
|
《后汉书·皇后纪序》:“任重道悠,利深祸速。”
|
RZD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任重道远
|
无所作为
|
./NHI3dw==.html
|
ren zhong dao you
|
|
17230
|
企踵可待
|
企
|
qǐ zhǒng kě dài
|
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。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则萧、曹、周、韩之伦,何足不致,吴、邓、梁、窦之属,企踵可待。”
|
QZK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企足而待
|
|
./NGxlZw==.html
|
qi zhong ke dai
|
|
16934
|
企足而待
|
企
|
qǐ zú ér dài
|
抬起脚后跟等着。比喻盼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
|
|
QZE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企踵可待
|
|
./N2ppZw==.html
|
qi zu er dai
|
|
5903
|
伏尸流血
|
伏
|
fú shī liú xuè
|
伏尸:横尸在地。指人死亡。形容杀人众多
|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”
|
FSLX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
|
|
./N21vYw==.html
|
fu shi liu xue
|
|
16780
|
潜龙伏虎
|
潜
|
qián lóng fú hǔ
|
潜藏的蛟龙,潜伏的猛虎。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。
|
明·何文焕《双珠记·西市认母》:“今日里笔生香,冠礼闱,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。”
|
QLF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伏龙卧虎
|
|
./NG03Yw==.html
|
qian long fu hu
|
|
6103
|
伐毛洗髓
|
伐
|
fá máo xǐ suǐ
|
刮去毛发,洗清骨髓。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。
|
清 黄景仁《浴汤泉》诗:“伐毛洗髓欠福命,尘土肠胃聊湔除。”
|
FMX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伐毛换髓、脱胎换骨
|
|
./enUw.html
|
fa mao xi sui
|
|
25322
|
养精蓄锐
|
养
|
yǎng jīng xù ruì
|
养:保养;精:精神;蓄:积蓄;锐:锐气。保养精神;积蓄力量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4回:“且待半年,养精蓄锐,刘表,孙权可一鼓而下也。”
|
YJX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休养生息
|
劳民伤财
|
./NWtmYQ==.html
|
yang jing xu rui
|
|
13769
|
患难与共
|
患
|
huàn nàn yǔ gòng
|
患难:危险艰苦的环境;与共:在一起。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”
|
HNYG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休戚与共、同甘共苦、同舟共济
|
貌合神离、同床异梦
|
./MWJtZw==.html
|
huan nan yu gong
|
|
23225
|
十指连心
|
十
|
shí zhǐ lián xīn
|
十个指头连着心。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。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。
|
明 汤显祖《南柯记 情尽》:“哎也!焚烧十指连心痛,图得三生见面圆。”
|
SZL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休戚相关
|
|
./MjNzYw==.html
|
shi zhi lian xin
|
|
18637
|
休牛散马
|
休
|
xiū niú sàn mǎ
|
见“休牛归马”。
|
唐·魏徵寿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于是八荒无外,九服大同,四海为家,万里为宅。乃休牛散马,偃武修文。”
|
XNS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休牛归马
|
|
./NDY4Mg==.html
|
xiu niu san ma
|
|
19163
|
休牛放马
|
休
|
xiū niú fàng mǎ
|
休:休息。将牛马放牧,停止军用。比喻天下太平,停止战争
|
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今丧乱即平,休牛放马,烽燧灭影。”
|
XNF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休牛归马
|
|
./N2d4ZQ==.html
|
xiu niu fang ma
|
|
18636
|
休牛归马
|
休
|
xiū niú guī mǎ
|
亦作“休牛散马”。放归军用的牛马,表示停止战事。语本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 亦作“休牛散马”。放归军用的牛马,表示停止战事。语本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...
|
语出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书弗服。”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 语出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书弗服。”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于是八荒无外,九服大同,四海为家,万里为宅。乃休牛散马,偃武修文。”...
|
XNG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休牛放马
|
穷兵黩武
|
./NDY3cw==.html
|
xiu niu gui ma
|
|
21556
|
众盲摸象
|
众
|
zhòng máng mō xiàng
|
许多瞎子摸象,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,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,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,互相争论不休。比 许多瞎子摸象,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,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,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,互相争论不休。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。...
|
《大般涅槃经》三二:“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,其触耳者言象如箕,其触头者言象如石,其触鼻者言象如杵 《大般涅槃经》三二:“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,其触耳者言象如箕,其触头者言象如石,其触鼻者言象如杵,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,其触脊者言象如床,其触腹者言象如甕,其触尾者言象如绳。”...
|
ZMMX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众人摸象、盲人摸象
|
|
./Nm44cw==.html
|
zhong mang mo xiang
|
|
20360
|
众醉独醒
|
众
|
zhòng zuì dú xǐng
|
比喻众人沉迷糊涂,独自保持清醒。
|
战国楚·屈原《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
|
ZZD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人皆醉我独醒
|
|
./MnZhdw==.html
|
zhong zui du xing
|
|
1080
|
不得人心
|
不
|
bù dé rén xīn
|
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;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。
|
《太平经》:“十伤三者,不得人心。”
|
BDR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叛亲离
|
口碑载道、深得人心
|
./MmFz.html
|
bu de ren xin
|
|
7224
|
敌国通舟
|
敌
|
dí guó tōng zhōu
|
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。比喻众叛亲离。
|
清·黄遵宪《由轮舟抵天津作》诗:“敌国通舟今日事,太仓稊米自家身。”
|
DGT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叛亲离
|
|
./M2YwbQ==.html
|
di guo tong zhou
|
|
16429
|
亲痛仇快
|
亲
|
qīn tòng chóu kuài
|
仇:敌人;亲:自己人。使亲人悲痛;却使敌人高兴。
|
汉 朱浮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:“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,而为见仇者所快。”
|
QTC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叛亲离
|
同仇敌忾
|
./MXVoMg==.html
|
qin tong chou kuai
|
|
17423
|
亲离众叛
|
亲
|
qīn lí zhòng pàn
|
大家反对,亲信背离。形容不得人心,极其孤立。
|
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阻兵无众,安忍无亲,众叛亲离,难以济矣。”
|
QLZP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众叛亲离
|
众望所归
|
./NG5yNg==.html
|
qin li zhong pan
|
|
21553
|
众口如一
|
众
|
zhòng kǒu rú yī
|
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同“众口一辞”。
|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》:“而谓科臣但当内擢,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,则众口如一。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》:“而谓科臣但当内擢,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,则众口如一。”...
|
ZKR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口一词、众口一辞、众口同声
|
众口纷纭
|
./Nm43ZQ==.html
|
zhong kou ru yi
|
|
20987
|
众口一辞
|
众
|
zhòng kǒu yī cí
|
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|
宋 欧阳修《濮议》卷四:“众口一辞,纷然不止。”
|
ZKY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口一词、众口同声、众口如一
|
|
./Mnl4cQ==.html
|
zhong kou yi ci
|
|
8822
|
同然一辞
|
同
|
tóng rán yī cí
|
犹异口同声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|
唐·韩愈《讳辩》:“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”
|
TRYC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口一词、异口同声
|
|
./Mnl3Yw==.html
|
tong ran yi ci
|
|
19479
|
如出一口
|
如
|
rú chū yī kǒu
|
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。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。
|
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内储说下》:“问左右,左右言无有,如出一口。”
|
RCY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口一词、异口同声
|
众说纷纭
|
./MjJjeQ==.html
|
ru chu yi kou
|
|
26367
|
万口一辞
|
万
|
wàn kǒu yī cí
|
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。比喻意见一致。
|
唐 孙樵《武皇遗剑录》:“群疑胶牢,万口一辞。”
|
WKY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口一词、异口同声
|
|
./Mnl3dw==.html
|
wan kou yi ci
|
|
21554
|
众口相传
|
众
|
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
|
众人辗转述说。见“众口交传”。
|
黄仁宇《万历十五年》:“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,于是只能回奏:当时众口相传,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。”
|
ZKX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口交传
|
|
./Nm43bw==.html
|
zhong kou xiang chuan
|
|
21551
|
众毁销骨
|
众
|
zhòng huǐ xiāo gǔ
|
指众多的毁谤,可以销熔人的骨骼。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。
|
宋 李纲《宫词谢表》:“众毁销骨,虽贻投抒之嗟;太阳中天,必冀容光之照。”
|
ZHXG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众口铄金
|
|
./Nm42YQ==.html
|
zhong hui xiao gu
|
|
22526
|
谗口铄金
|
谗
|
chán kǒu shuò jīn
|
谗言足以熔化金石。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。
|
清 冒襄《影梅庵忆语》:“丁亥,谗口铄金,太行千盘,横起人面。”
|
CKS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众口铄金
|
|
./MzdwdQ==.html
|
chan kou shuo jin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