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6305
|
为非作歹
|
为
|
wéi fēi zuò dǎi
|
做种种坏事。为:做;歹:指坏事。
|
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二折:“我且拿起来,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,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。”
|
WFZ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所欲为、为鬼为蜮
|
安分守己、循规蹈矩
|
./Mmc5aQ==.html
|
wei fei zuo dai
|
|
27348
|
惟所欲为
|
惟
|
wéi suǒ yù wéi
|
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任意而为。
|
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书吏》:“犹是一事,有贿者从,无贿者驳,混淆黑白,颠倒是非,惟所欲为,莫之能制 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书吏》:“犹是一事,有贿者从,无贿者驳,混淆黑白,颠倒是非,惟所欲为,莫之能制。”...
|
WSYW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所欲为、唯所欲为
|
|
./NTljNA==.html
|
wei suo yu wei
|
|
20430
|
恣意妄为
|
恣
|
zì yì wàng wéi
|
任意胡作非为。恣意:任意;随意;妄为:胡作非为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20回:“吴主皓自改元建制,至凤凰元年,恣意妄为,穷兵屯戍,上下无不嗟怨。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20回:“吴主皓自改元建制,至凤凰元年,恣意妄为,穷兵屯戍,上下无不嗟怨。”...
|
ZYW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所欲为、无法无天、肆无忌惮
|
谨小慎微、谨言慎行、循规蹈矩
|
./MndhcQ==.html
|
zi yi wang wei
|
|
23918
|
随心所欲
|
随
|
suí xīn suǒ yù
|
随着自己的意思;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。随:听任;欲:想要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,一味的随心所欲。”
|
SX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所欲为、自得其乐
|
谨小慎微、缩手缩脚
|
./NTNqcw==.html
|
sui xin suo yu
|
|
13580
|
横行无忌
|
横
|
héng xíng wú jì
|
横行:行动蛮横;倚仗暴力干坏事;无忌:肆无忌惮。仗势无所顾忌地干坏事。
|
《明史 赵南星传》:“乡官之权大于守令,横行无忌,莫敢谁何?”
|
HXWJ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所欲为、蛮横无理、为非作歹
|
奉公守法、安分守己
|
./MTh0Yw==.html
|
heng xing wu ji
|
|
26509
|
为时过早
|
为
|
wéi shí guò zǎo
|
不适时,还早了点
|
章诒和《往事并不如烟·君子之交》:“这些问题现在下结论,恐怕为时过早。”
|
WSG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时尚早
|
为时已晚
|
./NnJzbw==.html
|
wei shi guo zao
|
|
26558
|
为时尚早
|
为
|
wéi shí shàng zǎo
|
不适时,还早了点
|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原来为时尚早,吴家未曾开得大门。”
|
WSS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时过早
|
为时晚矣
|
./NzFuZQ==.html
|
wei shi shang zao
|
|
7782
|
替天行道
|
替
|
tì tiān xíng dào
|
代上天主持公道。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、组织群众的口号。
|
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一折:“你山上头领,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。”
|
TT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民除害
|
|
./Mjl1bw==.html
|
ti tian xing dao
|
|
25617
|
与民除害
|
与
|
yǔ hǔ chú hài
|
替百姓除祸害。
|
汉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丞相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心当枭夷。”
|
YHC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民除害
|
|
./NXVieQ==.html
|
yu hu chu hai
|
|
27099
|
为民除患
|
为
|
wèi mín chú huàn
|
为:替。替老百姓铲除祸害
|
南朝·宋·刘彧《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》:“为民除患,兄弟无复多人,弥应思吊不咸,益相亲信。”
|
WMC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民除害
|
为虎作伥
|
./NzFtdQ==.html
|
wei min chu huan
|
|
27278
|
为丛驱雀
|
为
|
wèi cóng qū què
|
丛:丛林;驱:赶。把雀赶到丛林。比喻不会团结人,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。
|
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关门主义‘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’,把‘千千万万’和‘浩浩荡荡’都 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关门主义‘为渊驱鱼,为丛驱雀’,把‘千千万万’和‘浩浩荡荡’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,只博得敌人的喝采。”...
|
WCQQ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渊驱鱼
|
|
./Mmg1Ng==.html
|
wei cong qu que
|
|
21366
|
助人下石
|
助
|
zhù rén xià shí
|
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。
|
鲁迅《三闲集·通信》:“对于他们,攻击的人又正多,我何必再来助人下石呢。”
|
ZRX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虎作伥
|
|
./NjNnaw==.html
|
zhu ren xia shi
|
|
26092
|
为虎傅翼
|
为
|
wèi hǔ fù yì
|
傅:通“附”;翼:翅膀。替老虎加上翅膀。比喻帮助坏人,增加恶人的势力。
|
《逸周书 寤敬》:“无为虎傅翼,将飞入邑,择人而食。”
|
WHF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虎作伥
|
为民除害
|
./MmNnYQ==.html
|
wei hu fu yi
|
|
26279
|
为虎添翼
|
为
|
wèi hǔ tiān yì
|
替老虎加上翅膀。比喻帮助坏人;增加恶人的势力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刘备枭雄,久留蜀而不遣,是纵虎入室矣。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,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刘备枭雄,久留蜀而不遣,是纵虎入室矣。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,何异与为虎添翼乎?”...
|
WHT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虎作伥、为虎傅翼
|
为民除害
|
./MmZsMg==.html
|
wei hu tian yi
|
|
20453
|
助纣为虐
|
助
|
zhù zhòu wéi nüè
|
帮助坏人干坏事(纣: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纣王;虐:暴行)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今始入秦,即安其乐,此所谓助桀为虐。”
|
ZZW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虎作伥、为虎添翼
|
助人为乐、除暴安良
|
./MndsYQ==.html
|
zhu zhou wei nüe
|
|
20706
|
助桀为虐
|
助
|
zhù jié wéi nüè
|
桀:夏末暴君;虐:暴行。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今始入秦,即安其乐,此所谓'助桀为虐'。”
|
ZJW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虎作伥、为虎添翼、助纣为虐
|
助人为乐、除暴安良
|
./NjM2YQ==.html
|
zhu jie wei nüe
|
|
26119
|
为虎作伥
|
为
|
wèi hǔ zuò chāng
|
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|
孙中山《革命原起》:“有保皇党发生,为虎作伥,其反对革命,反对共和。”
|
WHZ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虎添翼、助纣为虐
|
为民除害
|
./MmQzMg==.html
|
wei hu zuo chang
|
|
26767
|
为蛇画足
|
为
|
wéi shé huà zú
|
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;请画地为蛇, 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;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,曰:‘吾能为之足。’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卮曰:‘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足!’遂饮其酒。”后以“...
|
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;请画地为蛇, 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楚有祠者,赐其舍人卮酒。舍人相谓曰:‘数人饮之不足,一人饮之有余;请画地为蛇,先成者饮酒。’一人蛇先成,引酒且饮之,乃左手持卮,右手画蛇,曰:‘吾能为之足。’未成,一人之蛇成,夺其卮曰:‘蛇固无足,子安能为之...
|
WSH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蛇添足、画蛇添足
|
|
./NTk5bQ==.html
|
wei she hua zu
|
|
26768
|
为蛇添足
|
为
|
wéi shé tiān zú
|
见“为蛇画足”。
|
明·王廷相《答何柏斋》:“此论为蛇添足,又岂自然而然之道哉?”
|
WSTZ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蛇画足
|
|
./NTk5dw==.html
|
wei she tian zu
|
|
1907
|
不便之处
|
不
|
bù biàn zhī chù
|
指不方便的地方
|
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54回:“阿珠要自己去劝,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,亦不敢上楼。”
|
BB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难之处
|
|
./Nzc5bQ==.html
|
bu bian zhi chu
|
|
21491
|
作歹为非
|
作
|
zuò dǎi wéi fēi
|
做各种坏事。
|
元·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三折:“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,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。”
|
ZDWF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非作歹
|
|
./NjV3dw==.html
|
zuo dai wei fei
|
|
19538
|
惹是生非
|
惹
|
rě shì shēng fēi
|
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
|
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安分守己,并不惹是生非。”
|
RS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非作歹、无事生非、惹事生非
|
安分守己、奉公守法
|
./NHFrMA==.html
|
re shi sheng fei
|
|
19409
|
惹事生非
|
惹
|
rě shì shēng fēi
|
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
|
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》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
|
RS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非作歹、无事生非、惹是生非
|
安分守己、奉公守法
|
./MjA2bQ==.html
|
re shi sheng fei
|
|
6334
|
打家劫舍
|
打
|
dǎ jiā jié shè
|
舍:居住的房子。成群结伙地到别人家里;用暴力抢夺财物。
|
元 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四折:“见俫子撅天扑地,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。”
|
DJJ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非作歹、杀人越货、趁火打劫、明火执杖
|
扶危济困、劫富济贫
|
./dDd5.html
|
da jia jie she
|
|
26744
|
为非作恶
|
为
|
wéi fēi zuò è
|
见“为非作歹”。
|
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七回:“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,前来扰乱我的公事,对也不对?”
|
WFZE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非作歹、生非作歹
|
|
./NTh1Yw==.html
|
wei fei zuo e
|
|
6123
|
放辟邪侈
|
放
|
fàng pì xié chǐ
|
放、侈:放纵;辟、邪:不正派,不正当。指肆意作恶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己。”
|
FPXC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非作歹、肆无忌惮、放僻邪侈
|
|
./MTBtdw==.html
|
fang pi xie chi
|
|
27228
|
为鬼为蜮
|
为
|
wéi guǐ wéi yù
|
蜮: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,而使人致病的动物,比喻阴险毒辣的人。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,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蜮: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,而使人致病的动物,比喻阴险毒辣的人。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,在暗地里害人的人。...
|
《诗经 小雅 何人斯》:“为鬼为蜮,则不可得。”
|
WGWY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为鬼为魅
|
舍己为人
|
./MmVhbw==.html
|
wei gui wei yu
|
|
1902
|
不分主次
|
不
|
bù fēn zhǔ cì
|
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
|
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,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,我还是一下就 王朔《动物凶猛》:“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,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,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。”...
|
BFZ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主次不分
|
主次分明
|
./NzcxYQ==.html
|
bu fen zhu ci
|
|
20288
|
主客颠倒
|
主
|
zhǔ kè diān dǎo
|
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。
|
施蛰存《滇云浦雨话从文》:“由此,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,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。但这样一来,写作却成为 施蛰存《滇云浦雨话从文》:“由此,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,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。但这样一来,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,在他的精神生活上,有些主客颠倒。”...
|
ZK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主次不分
|
|
./MnU3cQ==.html
|
zhu ke dian dao
|
|
15703
|
经验主义
|
经
|
jīng yàn zhǔ yì
|
指凭自己的经验来处事的世界观
|
邓小平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》:“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,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。”
|
JY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主观主义
|
|
./ODJmMA==.html
|
jing yan zhu yi
|
|
20824
|
主观臆断
|
主
|
zhǔ guān yì duàn
|
臆断:凭臆想进行判断。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,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
|
|
ZGY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主观主义
|
|
./NzdsdQ==.html
|
zhu guan yi duan
|
|
21369
|
主圣臣良
|
主
|
zhǔ shèng chén liáng
|
君主圣明,臣下忠良。比喻上行下效。亦作“主明臣直”、“主圣臣直”、“主贤臣良”。
|
《北史·仲方传》:“况主圣臣良,兵强国富,陈既主昏于上,人讟于下,险无百二之固,众非九国之师,独此岛 《北史·仲方传》:“况主圣臣良,兵强国富,陈既主昏于上,人讟于下,险无百二之固,众非九国之师,独此岛夷,而稽天讨!”...
|
ZSC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主贤臣良、主明臣直
|
|
./NjNpOA==.html
|
zhu sheng chen liang
|
|
15537
|
君辱臣死
|
君
|
jūn rǔ chén sǐ
|
封建礼教认为,帝王遭受耻辱,臣僚应当死节。
|
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臣闻之,为人臣者,君忧臣劳,君辱臣死。”
|
JRC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主辱臣死
|
|
./MWxzYQ==.html
|
jun ru chen si
|
|
12263
|
观隅反三
|
观
|
guān yú fǎn sān
|
犹言举一反三。
|
北魏·郦道元《〈水经注〉序》:“进无方一知二之机,退无观隅反三之慧。”
|
GYF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一反三
|
|
./M3E4aQ==.html
|
guan yu fan san
|
|
25720
|
以微知著
|
以
|
yǐ wēi zhī zhù
|
微:微小;著:明显;显著。从事物露出的苗头;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它的实质。
|
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。”
|
YW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、见微知著
|
习焉不察
|
./NnN0Mg==.html
|
yi wei zhi zhu
|
|
19520
|
融会贯通
|
融
|
róng huì guàn tōng
|
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|
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...
|
RHG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一反三、豁然贯通
|
望文生义、生吞活剥、囫囵吞枣
|
./MjQ1eQ==.html
|
rong hui guan tong
|
|
6470
|
当世无双
|
当
|
dāng shì wú shuāng
|
当前世上没有能相比的。无双;没有两个;意即只有一个。
|
西汉 桓宽《盐铁论 褒贤》:“东方朔自称辨略,消坚释石,当世无双。”
|
DSW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无双、独一无二
|
无独有偶
|
./djIy.html
|
dang shi wu shuang
|
|
11385
|
盖世无双
|
盖
|
gài shì wú shuāng
|
盖:压倒。世上再没有第二个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。”
|
GSW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无双、绝无仅有
|
无独有偶、屡见不鲜
|
./MTRhaw==.html
|
gai shi wu shuang
|
|
15469
|
举世无敌
|
举
|
jǔ shì wú dí
|
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。
|
毛泽东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》:“他们认为是‘异常强大’的,‘举世无敌’的。”
|
JSW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无比、举世无双、无往不胜
|
一触即溃、不堪一击
|
./MWo0cQ==.html
|
ju shi wu di
|
|
15717
|
举世无比
|
举
|
jǔ shì wú bǐ
|
举:全,皆;举世:全世界。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。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
|
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庚卷:“萧颖士,开元中,年十九,擢进士第,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,然性偏躁,忽忿戾, 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》庚卷:“萧颖士,开元中,年十九,擢进士第,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,然性偏躁,忽忿戾,举世无比。”...
|
JSW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莫比、举世无伦
|
|
./OGQzNg==.html
|
ju shi wu bi
|
|
16365
|
举世皆知
|
举
|
jǔ shì jiē zhī
|
举:全;皆:都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。
|
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杂艺》:“王逸少风流才士,萧散名人。举世但知其书,翻以能自蔽也。”
|
JSJ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闻名
|
|
./NDJ0YQ==.html
|
ju shi jie zhi
|
|
21722
|
驰名中外
|
驰
|
chí míng zhōng wài
|
驰:传播。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。也作“驰名天下”。
|
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涑水》:“赞拟王公,驰名天下。”
|
CMZ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闻名、名闻遐迩、扬名四海
|
臭名昭著、默默无闻
|
./NGd1.html
|
chi ming zhong wai
|
|
13702
|
赫赫有名
|
赫
|
hè hè yǒu míng
|
赫赫:显著盛大的样子。形容名声极大。也作“赫赫之名”。
|
晋 常璩《华阳国志 先贤士女》:“临州郡虽无赫赫之名,及去,民思之。”
|
HHY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闻名、大名鼎鼎、扬名天下
|
不见经传、默默无闻、无声无息
|
./MWFrZQ==.html
|
he he you ming
|
|
18153
|
遐迩闻名
|
遐
|
xiá ěr wén míng
|
迩:近;遐:远。形容名声很大;远近都知道。
|
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:“重学敬德,遐尔著闻。”
|
XEW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世闻名、闻名遐尔、大名鼎鼎
|
默默无闻
|
./MmpyYw==.html
|
xia er wen ming
|
|
5896
|
发凡举例
|
发
|
fā fán jǔ lì
|
发凡:揭示全书的通例;举:提出。指举例以阐明要点。说明全书通例
|
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纂修》:“时编摩之士,皆山林布衣,发凡举例,一仰于濂。”
|
FFJ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例发凡
|
|
./N2Njbw==.html
|
fa fan ju li
|
|
15315
|
举国上下
|
举
|
jǔ guó shàng xià
|
举:全。全国上上下下的人。
|
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六章第一节:“苟且偷惰,习焉成风,举国上下,颓然以暮气充塞之。”
|
JGS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国一致、朝野上下
|
|
./MWczdQ==.html
|
ju guo shang xia
|
|
22116
|
朝野上下
|
朝
|
cháo yě shàng xià
|
朝野:指朝廷和民间;上下:从中央到地方。指从中央到地方,从做官的到老百姓。
|
清 魏源《治篇十一》:“其朝野上下,莫不玩细娱而苟近安,安其危而利其害。
|
CYS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国上下
|
|
./MzhmeQ==.html
|
chao ye shang xia
|
|
14844
|
阖门百口
|
阖
|
hé mén bǎi kǒu
|
指全家所有人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赵岐传》:“我北海孙宾石,阖门百口,势能相济。”
|
HMBK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家上下、全家老少
|
|
./N3c2.html
|
he men bai kou
|
|
19680
|
热熬翻饼
|
热
|
rě áo fān bǐng
|
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。
|
《唐宋遗史》:“取幽蓟如热熬翻饼尔。”
|
RAF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手之劳
|
|
./MjA2Yw==.html
|
re ao fan bing
|
|
21739
|
吹灰之力
|
吹
|
chuī huī zhī lì
|
比喻极轻微的力量
|
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 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...
|
CH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举手之劳
|
|
./NG44.html
|
chui hui zhi l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