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7380
|
东飘西泊
|
东
|
dōng piāo xī bó
|
谓四处漂泊,行踪无定。
|
《荡寇志》第一一二回:“车夫道:‘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。’徐槐听了,忙问是何人?车夫道:‘这人姓颜, 《荡寇志》第一一二回:“车夫道:‘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。’徐槐听了,忙问是何人?车夫道:‘这人姓颜,名叫树德……向来东飘西泊,不知住处。”...
|
DPX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东飘西荡、东飘西徙
|
|
./M2dyeQ==.html
|
dong piao xi bo
|
|
18687
|
西食东眠
|
西
|
xī shí dōng mián
|
在西家吃饭,在东家睡觉。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。
|
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1回:“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,又谁敢多嘴,倒放骥东兼收并蓄,西食东眠,安享一年多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1回:“别人知道是性命交关的事,又谁敢多嘴,倒放骥东兼收并蓄,西食东眠,安享一年多的艳福了。”...
|
XSD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东食西宿
|
|
./NWQ0OA==.html
|
xi shi dong mian
|
|
23451
|
食宿相兼
|
食
|
shí sù xiāng jiān
|
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。
|
汉 应劭《风俗通 两袒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……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:‘定所欲适,难指斥言者,偏 汉 应劭《风俗通 两袒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……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:‘定所欲适,难指斥言者,偏袒令我知之。’女便两袒,怪问其故。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...
|
SSX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东食西宿
|
|
./Mjc3eQ==.html
|
shi su xiang jian
|
|
5157
|
分毫不差
|
分
|
fēn háo bù chā
|
分毫:形容很少的数量,十丝为一毫,十毫为一厘,十厘为一分。差:差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四:“大尹将所报伤处,将卷对看,分毫不差。”
|
FHB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丝毫不差
|
天差地别
|
./M2tjMA==.html
|
fen hao bu cha
|
|
25376
|
一毫不差
|
一
|
yī háo bù chà
|
完全相同,没有一点差异。
|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1回:“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,好道打磨不到,也有多个瘢儿,少个蒂儿,却怎么这等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1回:“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,好道打磨不到,也有多个瘢儿,少个蒂儿,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。”...
|
YHB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丝毫不差
|
天差地别
|
./NW1uMA==.html
|
yi hao bu cha
|
|
6151
|
分毫不爽
|
分
|
fēn háo bù shuǎng
|
比喻没有丝毫差错。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30卷:“那阴报事也尽多,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,虽是分毫不爽,无人看见。”
|
FHB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丝毫不差、分毫无爽
|
天差地别
|
./MTFjNg==.html
|
fen hao bu shuang
|
|
24028
|
丝毫不爽
|
丝
|
sī háo bù shuǎng
|
丝毫:形容极小,1分=1000丝=100毫=10厘;爽:差。一点儿也不差
|
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建康保宁光誉禅师》:“密远化机,丝毫不爽。”
|
SH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丝毫不差、毫厘不差、纤毫不爽
|
天差地别
|
./Nzh1MA==.html
|
si hao bu shuang
|
|
7326
|
丢三拉四
|
丢
|
diu1 sān lā sì
|
见“丢三落四”。
|
刘白羽《一个温暖的雪夜》: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,老是这样丢三拉四,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!”
|
DSL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三落四
|
一丝不苟
|
./M2c2aw==.html
|
diu1 san la si
|
|
7327
|
丢三忘四
|
丢
|
diu1 sān wàng sì
|
见“丢三落四”。
|
《红楼梦》第七二回:“我如今竟糊涂了!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不大像先了。”
|
DSW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三落四
|
一丝不苟
|
./M2c2dQ==.html
|
diu1 san wang si
|
|
7617
|
打嘴现世
|
打
|
dǎ zuǐ xiàn shì
|
打嘴:打嘴巴。指丢人现眼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你我这样嘴脸,怎么好到他门上去?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去通报,没的去打嘴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你我这样嘴脸,怎么好到他门上去?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去通报,没的去打嘴现世。”...
|
DZXS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人现眼
|
|
./N2NrNg==.html
|
da zui xian shi
|
|
6816
|
丢车保帅
|
丢
|
diū jū bǎo shuài
|
象棋比赛的战术。比喻牺牲比较重要的东西保护最重要的
|
柳建伟《英雄时代》第12章:“危难之时,丢卒保车,丢车保帅。”
|
DJ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卒保帅
|
|
./N212aw==.html
|
diu ju bao shuai
|
|
6813
|
丢心落肠
|
丢
|
diū xīn luò cháng
|
放心
|
|
DXL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心落意
|
|
./N211Zw==.html
|
diu xin luo chang
|
|
6812
|
丢心落意
|
丢
|
diū xīn luò yì
|
放心
|
沙汀《淘金经》:“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。”
|
DXL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心落肠
|
|
./N211Ng==.html
|
diu xin luo yi
|
|
7325
|
丢盔抛甲
|
丢
|
diu1 kuī pāo jiǎ
|
见“丢盔卸甲”。
|
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|
DKP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盔卸甲、丢盔弃甲
|
|
./M2c2YQ==.html
|
diu1 kui pao jia
|
|
2652
|
抛戈弃甲
|
抛
|
pāo gē qì jiǎ
|
丢掉武器,扔掉铠甲。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。
|
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53回:“部下听得,一齐抛戈弃甲跪倒。”
|
PGQJ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盔弃甲
|
冲锋陷阵
|
./MXM5dw==.html
|
pao ge qi jia
|
|
2929
|
抛盔弃甲
|
抛
|
pāo kuī qì jiǎ
|
盔:作战用的金属帽;甲: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。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
|
清·如莲居士《薛刚反唐》第58回:“孝德念动真言,借一阵飞砂走石,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。”
|
PKQ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盔弃甲
|
|
./N3M5Ng==.html
|
pao kui qi jia
|
|
2930
|
抛金弃鼓
|
抛
|
pāo jīn qì gǔ
|
金:锣。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。形容被打败而逃走
|
元·无名氏《杏林庄》第二折:“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,他每都抛金弃鼓,领着残卒,离营撇寨那厢扑。”
|
PJQG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盔弃甲
|
|
./N3M5Zw==.html
|
pao jin qi gu
|
|
12640
|
割须弃袍
|
割
|
gē xū qì pào
|
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|
GXQP
|
生僻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盔弃甲
|
|
./N29l.html
|
ge xu qi pao
|
|
7628
|
丢盔撂甲
|
丢
|
diū kuī liào jiǎ
|
丢:抛;盔:作战用的金属帽;甲: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。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四章:“许多人丢盔撂甲,矿帽不时碰落在煤堆中,慌乱得半天摸不着……”
|
DKL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盔弃甲、丢盔卸甲
|
|
./N212YQ==.html
|
diu kui liao jia
|
|
17146
|
弃甲倒戈
|
弃
|
qì jiǎ dǎo gē
|
丢弃铠甲,放下兵器。表示战败。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:“若是这个月破不的,只可依张子布之言,弃甲倒戈,北面而降之耳。”
|
QJDG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盔弃甲、弃甲负弩
|
|
./NGtlMg==.html
|
qi jia dao ge
|
|
6576
|
丢卒保车
|
丢
|
diū zú bǎo jū
|
本是象棋术语。后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
|
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
|
DZB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车保帅
|
|
./d3pz.html
|
diu zu bao ju
|
|
24117
|
舍车保帅
|
舍
|
shě jū bǎo shuài
|
象棋用语,比喻在某些斗争中,为保全主要的人物,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
|
|
SJ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丢车保帅
|
|
./ODA3YQ==.html
|
she ju bao shuai
|
|
26225
|
亡魂丧胆
|
亡
|
wáng hún sàng dǎn
|
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。
|
明 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杀匈奴亡魂丧胆,保家邦万载咸宁。”
|
WHS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魂丧胆
|
|
./MmVzZw==.html
|
wang hun sang dan
|
|
7323
|
丢魂丢魄
|
丢
|
diu1 hún diu1 pò
|
见“丢魂失魄”。
|
马烽、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有一个狼扑上来,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,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,山上 马烽、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有一个狼扑上来,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,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,山上过来一群锄地的,才把狼赶走。”...
|
DHDP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魂失魄
|
|
./M2c1cQ==.html
|
diu1 hun diu1 po
|
|
7324
|
丢魂丧胆
|
丢
|
diu1 hún sàng dǎn
|
形容非常惊慌。
|
张希平《雁翎队》:“伪军见我们登上船,吓得丢魂丧胆。”
|
DHSD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丢魂失魄
|
|
./M2c2MA==.html
|
diu1 hun sang dan
|
|
19127
|
心挂两头
|
心
|
xīn guà liǎng tóu
|
指人操心两头的事情
|
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再报佳期》:“媒婆,我去也不妨,只是一心挂两头,如何是好。”
|
XGL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头担心
|
|
./NzBuaw==.html
|
xin gua liang tou
|
|
10268
|
两面讨好
|
两
|
liǎng miàn tǎo hǎo
|
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
|
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17章:“你是秘书长,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,两面讨好,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17章:“你是秘书长,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,两面讨好,到底是个什么居心?”...
|
LMT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头白面
|
|
./NDdxcw==.html
|
liang mian tao hao
|
|
16725
|
青梅竹马
|
青
|
qīng méi zhú mǎ
|
青梅:青的梅子;竹马: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。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。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 青梅:青的梅子;竹马: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。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。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。...
|
唐 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
|
QMZ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小无猜、亲密无间
|
背信弃义
|
./Mnpwcw==.html
|
qing mei zhu ma
|
|
10269
|
两情两愿
|
两
|
liǎng qíng liǎng yuàn
|
指双方都愿意
|
|
LQL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相情愿、你情我愿
|
一厢情愿
|
./NDdyMg==.html
|
liang qing liang yuan
|
|
10347
|
两眼漆黑
|
两
|
liǎng yǎn qī hēi
|
比喻十分陌生
|
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此番到吏部打点,正愁着两眼漆黑,不知门径,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,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此番到吏部打点,正愁着两眼漆黑,不知门径,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,岂不甚妙?”...
|
LYQ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眼墨黑
|
熟门熟路
|
./N3Q5YQ==.html
|
liang yan qi hei
|
|
10348
|
两眼墨黑
|
两
|
liǎng yǎn mò hēi
|
比喻十分陌生
|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6回:“但他是初到省的人员,两眼墨黑,他不认得上司,上司也不认得他。”
|
LYM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两眼漆黑
|
轻车熟路
|
./N3Q5aw==.html
|
liang yan mo hei
|
|
10199
|
两虎相斗
|
两
|
liǎng hǔ xiāng dòu
|
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。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虫;人者,甘饵。今两虎诤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”
|
LH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虎相争、两败俱伤
|
|
./MXBsOA==.html
|
liang hu xiang dou
|
|
10254
|
两虎相争
|
两
|
liǎng hǔ xiāng zhēng
|
两只老虎相互争斗。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。
|
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今两虎诤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”《史记 春申君列传》:“天下莫强于秦楚, 《战国策 秦策二》:“今两虎诤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”《史记 春申君列传》:“天下莫强于秦楚,今闻大王欲伐楚,此犹两虎相与斗。”〖示例〗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为何,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,我想~,必有一伤。 ★明 徐元《八义记 张维评话》...
|
LHX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虎相斗
|
|
./MnoyNg==.html
|
liang hu xiang zheng
|
|
11087
|
两虎共斗
|
两
|
liǎng hǔ gòng dòu
|
斗:争斗。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
|
西汉·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今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,吾所以为此者,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”
|
LHG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虎相斗
|
|
./N3RiaQ==.html
|
liang hu gong dou
|
|
17052
|
清风两袖
|
清
|
qīng fēng liǎng xiù
|
衣袖中除清风外,别无所有。比喻做官廉洁。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。
|
元·陈基《次韵吴江道中》诗:“两袖清风身欲飘,杖藜随月步长桥。”
|
QFL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袖清风
|
公饱私囊
|
./MXhpaQ==.html
|
qing feng liang xiu
|
|
10743
|
两耳塞豆
|
两
|
liǎng ěr sāi dòu
|
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,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
|
|
LES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豆塞耳、双豆塞耳
|
|
./NDlzbw==.html
|
liang er sai dou
|
|
24133
|
耍两面派
|
耍
|
shuǎ liǎng miàn pài
|
耍两面手法,表里不一,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
|
毛泽东《的序言和按语》:“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?”
|
SLM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面三刀
|
言行一致
|
./ODlleQ==.html
|
shua liang mian pai
|
|
24260
|
三头两面
|
三
|
sān tóu liǎng miàn
|
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
|
唐 李商隐《杂纂》:“三头两面趋奉人。”
|
STLM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面三刀
|
|
./MjRrNA==.html
|
san tou liang mian
|
|
25794
|
阴阳两面
|
阴
|
yīn yáng liǎng miàn
|
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,耍两面手法
|
浩然《艳阳天》第52章:“特别是那个阴阳两面的马之悦,跟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明来,又跟外地那些不三不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52章:“特别是那个阴阳两面的马之悦,跟村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明来,又跟外地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暗往。”...
|
YYL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面三刀
|
表里如一
|
./N2ZzdQ==.html
|
yin yang liang mian
|
|
24769
|
阳奉阴违
|
阳
|
yáng fèng yīn wéi
|
阳:表面;奉:奉行;遵守;阴:背后;暗里;违:违背。表面上遵从;暗地里违背。
|
明 范景文《革大户行召募疏》:“如有日与胥徒比,而阳奉阴违,名去实存者,断以白简随其后。”
|
YFY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两面三刀、口是心非、表里不一
|
心口如一、表里如一
|
./Mm16Ng==.html
|
yang feng yin wei
|
|
4445
|
磨盘两圆
|
磨
|
mò pán liǎng yuán
|
比喻做人圆滑,双方都不得罪
|
明 徐渭《翠乡梦》第一出:“俺如今不添别缘,老实说磨盘两圆,呀,俺则把这几点儿回话柳爷衙院。”
|
MPL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面见光
|
|
./ZXZ1.html
|
mo pan liang yuan
|
|
10351
|
两鬓斑白
|
两
|
liǎng bìn bān bái
|
两边鬓角头发花白。形容年老或操劳过度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三章:“他关住门,立在脚地上,低倾下两鬓斑白的头颅,开始沉重地思考这新的使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三章:“他关住门,立在脚地上,低倾下两鬓斑白的头颅,开始沉重地思考这新的使命。”...
|
LB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鬓如霜
|
|
./N3RjYw==.html
|
liang bin ban bai
|
|
10741
|
两鬓如霜
|
两
|
liǎng bìn rú shuāng
|
鬓:鬓角的头发。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。
|
宋 刘辰翁《西江月 新秋写兴》词:“不觉新凉似火,相思两鬓如霜。”
|
LBR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两鬓斑白
|
|
./NDlyaw==.html
|
liang bin ru shuang
|
|
26434
|
闻过则喜
|
闻
|
wén guò zé xǐ
|
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;就心里高兴。形容虚心接受批评意见。过:过失、错误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则喜。”
|
WGZ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于律己、知错必改
|
文过饰非、知错不改
|
./NTlzcw==.html
|
wen guo ze xi
|
|
25176
|
引咎自责
|
引
|
yǐn jiù zì zé
|
咎:错误。主动承担错误;并责备自己。
|
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责。”
|
YJ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以律己
|
以邻为壑
|
./MnNpYw==.html
|
yin jiu zi ze
|
|
25311
|
严于律己
|
严
|
yán yú lǜ jǐ
|
律:约束。严格地约束自己。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。也作“严以律己”。
|
宋 陈亮《谢曾察院君》:“严于律己,出而见之事功;心乎爱民,动必关天治道。”
|
YYL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以律己
|
宽以待人
|
./NWszYw==.html
|
yan yu lu ji
|
|
24566
|
严刑峻法
|
严
|
yán xíng jùn fǎ
|
峻:严酷。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后遭条狱之诏,吉扞拒大难,不避严刑峻法。”
|
YXJ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刑峻制
|
|
./MmgyeQ==.html
|
yan xing jun fa
|
|
10909
|
隆刑峻法
|
隆
|
lóng xíng jùn fǎ
|
刑法重而严。
|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梁统传》:“议者以为隆刑峻法,非明王急务,施行日久。”
|
LXJ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刑峻法
|
|
./NGJtaQ==.html
|
long xing jun fa
|
|
24552
|
深文峻法
|
深
|
shēn wén jùn fǎ
|
犹言严刑峻法。
|
《北齐书·李维廉传》:“显祖尝召见,问以治方,语及政刑宽猛,帝意深文峻法,稚廉固以为非,帝意不悦。”
|
SWJ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刑峻法
|
|
./NHdmbw==.html
|
shen wen jun fa
|
|
25034
|
诱敌深入
|
诱
|
yòu dí shēn rù
|
诱:引诱。引诱敌人深深地进入我方利于围歼的地区。
|
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我们历来主张‘诱敌深入’,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 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我们历来主张‘诱敌深入’,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。”...
|
YDSR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严阵以待
|
|
./MnE0cw==.html
|
you di shen ru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