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6168
|
亡命之徒
|
亡
|
wáng mìng zhī tú
|
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 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...
|
《周书 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|
WMZ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逞之徒
|
谦谦君子
|
./MmR1aw==.html
|
wang ming zhi tu
|
|
1881
|
不请自来
|
不
|
bù qǐng zì lái
|
不用邀请自己前来。多指不速之客
|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频来无忌,乃云入幕之宾;不请自来,谓之不速之客。”
|
BQ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速之客
|
|
./NzZtMA==.html
|
bu qing zi lai
|
|
16712
|
倾巢而出
|
倾
|
qīng cháo ér chū
|
倾:尽;倾巢:意指巢中一个也不剩。整窝的鸟儿全出来。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。
|
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贼兵倾巢而来,必是抵死厮拼、我将何策胜之?”
|
QCE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遗余力、倾城而出
|
按兵不动
|
./MjFtYQ==.html
|
qing chao er chu
|
|
2329
|
不避水火
|
不
|
bù bì shuǐ huǒ
|
指不畏凶险。
|
《水浒传》第五八回:“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,但请尽说不妨,便当不避水火,力为解救,与汝相助。”
|
BBS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避汤火、水火不避
|
贪生怕死
|
./MzVpZQ==.html
|
bu bi shui huo
|
|
1515
|
不稂不莠
|
不
|
bù láng bù yǒu
|
稂:狼尾草;莠:狗尾草。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。后比喻人不成才,没出息。
|
《诗经 小雅 大田》:“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。”朱熹集传:“稂,童粱;莠,似苗。皆害苗之草也。”
|
BL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郎不秀
|
|
./bTNr.html
|
bu lang bu you
|
|
1125
|
不问不闻
|
不
|
bù wèn bù wén
|
闻:听。不问也不听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,很冷淡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”...
|
BWB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闻不问、漠不关心
|
满腔热忱
|
./MnVp.html
|
bu wen bu wen
|
|
1886
|
不理不睬
|
不
|
bù lǐ bù cǎi
|
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,漠不关心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,任凭这边赔尽小心,那边只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,任凭这边赔尽小心,那边只是不理不睬。”...
|
BLB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闻不问、漠不关心
|
|
./NzZwdw==.html
|
bu li bu cai
|
|
1369
|
蔽聪塞明
|
蔽
|
bì cōnɡ sè mínɡ
|
蔽:遮;聪:听觉灵敏;明:香得清楚。掩住耳朵,挡住眼睛。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。
|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》:“二是对于现实要‘蔽聪塞明’,麻木冷静,不受感触。”
|
BCS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闻不问、蔽明塞聪
|
耳聪目明
|
./anEw.html
|
bi conɡ se minɡ
|
|
20717
|
装聋作哑
|
装
|
zhuāng lóng zuò yǎ
|
假装耳聋口哑。形容故意不理睬;装做不知或不懂;或故意置身事外。也作“装聋做哑”。
|
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
|
ZLZY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闻不问、装模作样、矫柔造作
|
振聋发聩
|
./NjQxZQ==.html
|
zhuang long zuo ya
|
|
21938
|
充耳不闻
|
充
|
chōng ěr bù wén
|
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
|
清 李渔《奈何天 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
|
CEB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闻不问、装聋作哑
|
洗耳恭听
|
./cW91.html
|
chong er bu wen
|
|
1147
|
不露神色
|
不
|
bù lù shén sè
|
神色:态度,神情。内心活动不在脸色上流露,以防别人觉察
|
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南飞生不露神色,只是两手微颤,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,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 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南飞生不露神色,只是两手微颤,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,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。”...
|
BL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露声色
|
喜形于色
|
./M2ll.html
|
bu lu shen se
|
|
1457
|
不动声色
|
不
|
bù dòng shēng sè
|
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 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...
|
宋 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谓社稷之臣矣。”
|
BD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露声色、无动于衷、泰然自若
|
不知所措、失魂落魄、手足无措
|
./bGJz.html
|
bu dong sheng se
|
|
9754
|
囊锥露颖
|
囊
|
náng zhuī lù yǐng
|
比喻显露才华。
|
《旧唐书·高骈传》:“始则囊锥露颖,稍有知音;寻则天骥呈才,急于试效。”
|
NZL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露锋芒
|
锋芒毕露
|
./NGZ6Zw==.html
|
nang zhui lu ying
|
|
1088
|
不顾死活
|
不
|
bù gù sǐ huó
|
顾:顾惜,眷顾。不顾自己的生命,比喻拚命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3回:“这呆子不顾死活,闯上宫殿,一路钯,筑破门扇,打破桌椅,把些吃酒的家火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3回:“这呆子不顾死活,闯上宫殿,一路钯,筑破门扇,打破桌椅,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,尽皆打碎。”...
|
BG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顾安危、不顾一切
|
|
./MmR1.html
|
bu gu si huo
|
|
1748
|
不食烟火
|
不
|
bù shí yān huǒ
|
①指不吃熟食。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,不吃世间烟火物。②指诗文立意
|
《终有报》第一回:“人都道他不食烟火,体气欲仙。”
|
BSY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食人间烟火
|
|
./MzY5Yw==.html
|
bu shi yan huo
|
|
1585
|
不饮盗泉
|
不
|
bù yǐn dào quán
|
比喻为人廉洁。
|
《尸子》:“(孔子)过于盗泉,渴矣而不饮,恶其名也。”
|
BYD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食周粟
|
|
./bXll.html
|
bu yin dao quan
|
|
1500
|
不亢不卑
|
不
|
bù kàng bù bēi
|
亢:高傲;卑:低、自卑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他这远愁近虑,不亢不卑,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,听他这一番话,也必要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他这远愁近虑,不亢不卑,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,听他这一番话,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。”...
|
BK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骄不躁、不卑不亢
|
骄傲自大
|
./bHZz.html
|
bu kang bu bei
|
|
1444
|
不卑不亢
|
不
|
bù bēi bù kàng
|
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
|
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
|
BBB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骄不躁、不矜不伐
|
俯首听命、俯首贴耳
|
./bDFp.html
|
bu bei bu kang
|
|
15353
|
戒骄戒躁
|
戒
|
jiè jiāo jiè zào
|
戒:警惕;防备;躁:性急;警惕骄傲;防备急躁。
|
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
|
JJJ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骄不躁、虚怀若谷、功成不居
|
骄傲自大、不可一世、惟我独尊
|
./MWdwOA==.html
|
jie jiao jie zao
|
|
25981
|
与时推移
|
与
|
yǔ shí tuī yí
|
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。
|
唐 李白《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》:“吾不凝滞于物,与时推移。”
|
YST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推移
|
|
./MzFiMA==.html
|
yu shi tui yi
|
|
23595
|
随遇而安
|
随
|
suí yù ér ān
|
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
|
SYEA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无争、随俗浮沉
|
愤时嫉俗、愤愤不平
|
./MmFuaw==.html
|
sui yu er an
|
|
25958
|
与世俯仰
|
与
|
yǔ shì fǔ yǎng
|
随波逐流,附和世俗。
|
《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》:“[米芾]又不能与世俯仰,故从仕数困。”
|
YSF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沉浮、与世偃仰
|
|
./Mnl2OA==.html
|
yu shi fu yang
|
|
21838
|
长眠不起
|
长
|
cháng mián bù qǐ
|
死亡的别称。
|
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郑友过一冢,驻马而吟,久不得属,冢中人续之曰:‘下有百年人,长眠不知晓。’”
|
CMB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长辞
|
|
./b3Bn.html
|
chang mian bu qi
|
|
24654
|
一命呜呼
|
一
|
yī mìng wū hū
|
指人死亡。呜呼:古汉语叹词;旧时常用于祭文;后来借指死亡。
|
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谁知这个女婿,去年七月感了时气,到了八月边,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。”
|
YMW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长辞、命赴黄泉、葬玉埋香
|
长命百岁
|
./Mmw1bQ==.html
|
yi ming wu hu
|
|
6995
|
杜门谢客
|
杜
|
dù mén xiè kè
|
闭门谢绝宾客。指不与外界来往。
|
宋 苏轼《东园》诗:“杜门谢客恐生谤,且作人间鹏鷃游。”
|
DMX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隔绝
|
|
./eTJ5.html
|
du men xie ke
|
|
2250
|
比众不同
|
比
|
bǐ zhòng bù tóng
|
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,十分快疾,把个金星撇在脑后,先至南天门外。”
|
BZBT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众不同
|
比比皆是
|
./MzRjZw==.html
|
bi zhong bu tong
|
|
6618
|
独到之处
|
独
|
dú dào zhī chù
|
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。含褒意。
|
清·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第二卷:“往往独到之处,能以中锋达意,以中声赴节。”
|
DD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众不同
|
|
./eHFx.html
|
du dao zhi chu
|
|
24776
|
异乎寻常
|
异
|
yì hū xún cháng
|
异:不同;寻常:平常 。不同于平常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0回:“耽误了点年纪,还没有甚么要紧,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0回:“耽误了点年纪,还没有甚么要紧,还把他的脾气惯得异乎寻常的出奇。”...
|
YH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众不同
|
平淡无奇
|
./Mm4xbw==.html
|
yi hu xun chang
|
|
1556
|
不同凡响
|
不
|
bù tóng fán xiǎng
|
凡响:平凡的音乐;不同于平凡的音乐。原指演唱特别出色;后泛指事物不平凡;非常出色。
|
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四章:“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,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。”
|
BTFX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与众不同、卓尔不群、出类拔萃
|
平淡无奇、不过尔尔
|
./bW1n.html
|
bu tong fan xiang
|
|
25955
|
与世推移
|
与
|
yǔ shì tuī yí
|
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。
|
《楚辞 渔父》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”
|
YST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时偕行、与时推移
|
|
./Mng0Ng==.html
|
yu shi tui yi
|
|
25235
|
与民同乐
|
与
|
yǔ mín tóng lè
|
原指君王施行仁政,与百姓休戚与共,同享欢乐。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,共享幸福。
|
《孟子·梁惠王下·庄暴见孟子》:“今王四猎于此,百姓闻王车马之音,见羽旄之美,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《孟子·梁惠王下·庄暴见孟子》:“今王四猎于此,百姓闻王车马之音,见羽旄之美,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,何以能田猎也?’此无他,与民同乐也。”...
|
YMT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民偕乐
|
|
./MnR5YQ==.html
|
yu min tong le
|
|
15265
|
尖嘴猴腮
|
尖
|
jiān zuǐ hóu sāi
|
腮:面颊。像猴子似的尖嘴巴、瘦面颊。形容人长相丑陋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象你这尖嘴猴腮,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。”
|
JZH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丑态毕露
|
风流潇洒
|
./MWZlaw==.html
|
jian zui hou sai
|
|
21957
|
出乖露丑
|
出
|
chū guāi lù chǒu
|
乖:荒谬;丑:可耻。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。
|
元 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小姐,若真个打起官司来,出乖露丑,一发不好。”
|
CGL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丑态百出、出乖弄丑
|
威风凛凛、绰约多姿
|
./cXpv.html
|
chu guai lu chou
|
|
4543
|
目不窥园
|
目
|
mù bù kuī yuán
|
窥:瞥看。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;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。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;不为外事分心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董仲书传》:“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
|
MBK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
|
心猿意马
|
./MXRubQ==.html
|
mu bu kui yuan
|
|
17328
|
潜心笃志
|
潜
|
qián xīn dǔ zhì
|
专心致志。
|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7回:“潜心笃志同参佛,努力修身共炼魔。”
|
QXD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
|
|
./NG1reQ==.html
|
qian xin du zhi
|
|
20716
|
专心一意
|
专
|
zhuān xīn yī yì
|
一心一意。
|
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其专心一意毋贷,近医药以自持。”汉·陆贾《新语·怀虑》:“专心一意,身无境外之 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其专心一意毋贷,近医药以自持。”汉·陆贾《新语·怀虑》:“专心一意,身无境外之交,心无欹斜之虑。”...
|
ZX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
|
三心二意
|
./NjN6cQ==.html
|
zhuan xin yi yi
|
|
20553
|
专心一志
|
专
|
zhuān xīn yī zhì
|
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
|
先秦 荀况《荀子 性恶》:“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,专心一志,思索熟察,加日县久,积善而不息,则通于神明 先秦 荀况《荀子 性恶》:“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,专心一志,思索熟察,加日县久,积善而不息,则通于神明,参于天地矣。”...
|
ZX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、全神贯注、一心一意
|
心猿意马
|
./MnkybQ==.html
|
zhuan xin yi zhi
|
|
9006
|
抟心揖志
|
抟
|
tuán xīn yī zhì
|
专心一志。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天之下,抟心揖志。”
|
TXYZ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、抟心壹志、专心一意
|
|
./NTczdQ==.html
|
tuan xin yi zhi
|
|
16456
|
全神贯注
|
全
|
quán shén guàn zhù
|
贯注:集中在一点。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。
|
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人事太忙,不许我们全神贯注,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。”
|
QSG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、聚精会神
|
漫不经心、心不在焉
|
./MXZlNA==.html
|
quan shen guan zhu
|
|
18199
|
心无二用
|
心
|
xīn wú èr yòng
|
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。指做事必须专心;注意力不能分散。
|
北齐 刘昼《新论 专学》:“使左手画方,右手画圆,令一时具成,虽执规矩之心,回剟劂之手,而不能成者, 北齐 刘昼《新论 专学》:“使左手画方,右手画圆,令一时具成,虽执规矩之心,回剟劂之手,而不能成者,由心不两用,则手不并运也。”...
|
XWE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专心致志、聚精会神
|
魂不守舍、三心二意
|
./Mmtzaw==.html
|
xin wu er yong
|
|
13608
|
悍然不顾
|
悍
|
hàn rán bù gù
|
悍然:蛮横的样子。顾:顾及。凶暴强横;不顾一切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殆亦冥然无觉,悍然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殆亦冥然无觉,悍然不顾而已尔。”...
|
HRBG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专横跋扈
|
顾虑重重
|
./MTk5Ng==.html
|
han ran bu gu
|
|
14251
|
豪横跋扈
|
豪
|
háo héng bá hù
|
跋扈:专横暴戾。横行凶暴,为非作歹,专横暴虐。
|
唐·郑处海《明皇杂录·李遐周》:“禄山豪横跋扈,远近忧之,而上意未寤,一日遐周隐去,不知所之。”
|
HHBH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专横跋扈
|
彬彬有礼、谦虚谨慎
|
./M3J6YQ==.html
|
hao heng ba hu
|
|
13691
|
横行霸道
|
横
|
héng xíng bà dào
|
横行:行动蛮横;仗势做坏事;霸道:蛮横不讲道理。形容蛮不讲理;胡作非为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一任薛蟠横行霸道,他不但不去管约,反助纣为虐讨好儿。”
|
HXBD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专横跋扈、胡作非为、为所欲为
|
安分守己、奉公守法
|
./MWFmZQ==.html
|
heng xing ba dao
|
|
16926
|
且战且退
|
且
|
qiě zhàn qiě tuì
|
一边作战,一边退却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:“北军奋勇,四门杀出,我军且战且退,诱北军四散离城。”
|
QZQ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且战且走
|
|
./NzlvdQ==.html
|
qie zhan qie tui
|
|
16925
|
且战且走
|
且
|
qiě zhàn qiě zǒu
|
且:指两件事同时并进;走:逃跑。一边作战,一边逃跑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:“如来日魏兵到,锐气正盛,不可便迎,且战且走。”
|
QZQ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且战且退
|
|
./Nzlvaw==.html
|
qie zhan qie zou
|
|
17313
|
千生万劫
|
千
|
qiān shēng wàn jié
|
世世代代,永久。
|
《剪灯余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千生万劫难得见,如何一旦皆相亲。”
|
QSW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世世代代
|
|
./NG1mNA==.html
|
qian sheng wan jie
|
|
20902
|
祖祖辈辈
|
祖
|
zǔ zǔ bèi bèi
|
辈辈:一代一代。世世代代
|
丁玲《在严寒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我们要记住,祖祖辈辈过的牛马不如的日子。”
|
ZZ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世世代代
|
|
./ODV2Ng==.html
|
zu zu bei bei
|
|
26377
|
万代千秋
|
万
|
wàn dài qiān qiū
|
指经历年代极久远。亦作“万古千秋”、“万载千秋”。
|
晋·无名氏《平西将军周处碑》:“书方易折,家揭难留,镌兹幽在,万代千秋。”
|
WDQ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世世代代、千秋万代
|
|
./NTd1OA==.html
|
wan dai qian qiu
|
|
15275
|
家学渊源
|
家
|
jiā xué yuān yuán
|
家学:家传的学问;渊源:水源;这里指根源。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。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;学问扎实;学有根 家学:家传的学问;渊源:水源;这里指根源。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。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;学问扎实;学有根底。...
|
宋 刘克庄《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》:“家学有渊源,传之于艾轩。”
|
JX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世代书香
|
|
./MWZqYQ==.html
|
jia xue yuan yuan
|
|
23526
|
书香门第
|
书
|
shū xiāng mén dì
|
书香: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。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,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,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。”...
|
SXM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世代书香、书香门户
|
蓬门荜户
|
./MjhwMA==.html
|
shu xiang men d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