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
7931 天花乱坠 tiāo huā luàn zhuì 从天上落下许多花朵。比喻说话漂亮动听而不切合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。也用来形容雪花纷纷飘落。 《法华经 序品》:“尔时世尊,四众围绕,供养恭敬尊重赞叹,为诸菩萨说大乘经……是时天雨曼陀罗华、摩诃 ... THL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着边际、花言巧语 平铺直叙、兴味索然、缄口不语 ./MmNybw==.html tiao hua luan zhui
1448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不耻:不以为耻辱;下问:降低身份请教别人。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。形容虚心求教。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”何晏集解:“下问,谓凡在己下者。” BCXW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矜不伐、谦虚谨慎、功成不居 好为人师、骄傲自满、居功自傲 ./bDV5.html bu chi xia wen
2363 不拘细行 bù jū xì xíng 犹不拘小节。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任诞》“庚即送直,然后得还,经此数四”刘孝标注引《中兴书》:“峤有俊朗之 ... BJX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矜细行、不拘小节 谨小慎微 ./MzV2Zw==.html bu ju xi xing
1601 不知就里 bù zhī jiù lǐ 就里:其中,内情。不知道内幕。 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四卷:“你寻思,甚做处,不知就里,直恁冲冲怒?” BZJ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内情 ./bjRp.html bu zhi jiu li
1606 不知死活 bù zhī sǐ huó 形容不知利害,冒昧从事。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7回:“无才小辈,背反狂夫!上负朝廷之恩,下辱祖宗名目,不知死活!引军到来, ... BZS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利害、不知进退、不知轻重 贪生怕死 ./bjZn.html bu zhi si huo
1605 不知深浅 bù zhī shēn qiǎn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。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抑且水荡坡塘,不知深浅。” BZS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利害、不知高低 自知之明 ./bjV3.html bu zhi shen qian
1608 不知所以 bù zhī suǒ yǐ 所以:所由;原故。不知道原故;为什么会是这样。形容人不明原故;感到意外。 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》:“遽见追呼,不知所以。” BZS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就里、一无所知、茫然不解 了如指掌、一目了然、明察秋毫 ./bjcw.html bu zhi suo yi
1545 不甚了了 bù shèn liǎo liǎo 甚:很;了了:明白。对事情不很明白;不大清楚。 《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》:“文宣末年多酒,浚谓亲近曰:‘二兄旧来不甚了了,自登祚已后,识解顿进。’” BSL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所以、雾里看花、茫然不解 明察秋毫、了如指掌、一目了然 ./bWg2.html bu shen liao liao
1164 不知所可 bù zhī suǒ kě 可:合宜,好。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。” BZSK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所措 ./M29p.html bu zhi suo ke
4353 莫知所措 mò zhī suǒ cuò 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9卷:“忽因昼寝,梦坐烟霞之境,四顾而望,熊罴虎豹,围绕周匝,莫知所措。 ... MZSC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所措 应付自如 ./OGs2Zw==.html mo zhi suo cuo
4564 靡知所措 mí zhī suǒ cuò 靡:无、不。措:处理。不知该如何办才好。 晋·元帝《改元赦令》:“京都倾覆,宗庙为墟,孤悼心失图,靡知所措。” MZSC 生僻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所措 从容自若 ./NDUxaw==.html mi zhi suo cuo
27107 未知所措 wèi zhī suǒ cuò 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 WZSC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所措 ./NzhpbQ==.html wei zhi suo cuo
27324 罔知所措 wǎng zhī suǒ cuò 罔:不。知:知道。措:安置、处置。不知道怎幺处理好。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。亦作“罔知所厝”。 唐·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生惶惑发狂,罔知所措。” WZSC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所措 ./NThwbQ==.html wang zhi suo cuo
18420 下落不明 xià luò bù míng 下落:着落,去处。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。 马识途《清江壮歌》尾章:“我的女儿,从此下落不明。” XLBM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所终 ./NmplNg==.html xia luo bu ming
3698 没深没浅 méi shēn méi qiǎn 言行没分寸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09章:“瞧你这个人,办事怎么这么没深没浅哪!” MSM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深浅 ./N3QyYw==.html mei shen mei qian
1598 不知高低 bù zhī gāo dī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。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洞宾见了,叫声好,不知高低。” BZG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深浅、初生牛犊 知根达底 ./bjNl.html bu zhi gao di
1166 不知痛痒 bù zhī tòng yǎng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2卷:“同父意见亦同,常言道:‘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,说正心诚意的, ... BZT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疼痒、麻木不仁 ./M3Bj.html bu zhi tong yang
1856 不知贵贱 bù zhī guì jiàn 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84回:“你若说你和我一样,你就是不知贵贱的人了。” BZG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轻重 ./Nm93OA==.html bu zhi gui jian
1155 不识高低 bù shí gāo dī 识:知道,认识。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、轻重 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1回:“你这小畜生,不识高低!看棍!” BSG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轻重、不知高低 ./M2t3.html bu shi gao di
3702 没斤没两 méi jīn méi liǎng 没有大小、份量。指人做事不分轻重 MJML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轻重、没轻没重 ./N3Q0dQ==.html mei jin mei liang
1602 不知利害 bù zhī lì hài 不知什么为利,什么为害。 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子不知利害,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 BZL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进退 ./bjRz.html bu zhi li hai
1600 不知进退 bù zhī jìn tuì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。比喻无决断。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。 汉 荀悦《汉纪 哀帝纪下》:“恐陛下有过失之讥,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。” BZJ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高低 八面圆通 ./bjQ4.html bu zhi jin tui
2165 不祧之祖 bù tiāo zhī zǔ 祧: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。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。 清 吴乔《答万季野诗问》:“而不知全无自己,以病为药也。然在今日,遂为不祧之祖,何也?” BTZ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祧之宗 ./bWx3.html bu tiao zhi zu
2405 不祧之宗 bù tiāo zhī zōng 不迁入祧庙的祖先。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。祧:古代帝王的 清 黎庶昌《序》:“曾文正公略师班氏,其文规恢闳阔,遂崒然直哜两汉,况进于此者邪?故今断以马、班、韩 ... BTZ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祧之祖 ./MzZiaw==.html bu tiao zhi zong
23371 三皇五帝 sān huáng wǔ dì 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。三皇指燧人、伏羲、神农;五帝指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。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,不矜于同而预于治。” SHW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祧之祖 ./MjYwbQ==.html san huang wu di
12880 开山祖师 kāi shān zǔ shī 原为佛教用语;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。 宋 刘克庄《诗话前集》:“欧公诗如昌黎,不当以诗论,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。” KSZ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祧之祖、开山始祖 ./MWpyOA==.html kai shan zu shi
1114 不期而同 bù qī ér tóng 期:约定期限。指不约而同 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》:“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,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。 ... BQE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约而同 ./MnFj.html bu qi er tong
23348 殊途同归 shū tú tóng guī 殊:不同的。通过不同的途径;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 STT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约而同、不谋而合 背道而驰、南辕北辙 ./MjVxMg==.html shu tu tong gui
25186 异曲同工 yì qǔ tóng gōng 异:不同的;曲:曲调;工:工巧;精致。不同的曲调;却同样的美妙。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;但却 ... 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异曲。” YQT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约而同、殊途同归、不谋而合 ./MnNvNg==.html yi qu tong gong
1533 不期而遇 bù qī ér yù 期:约定时日;遇:相逢;会面。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。也作“不期而会”。 南朝 梁 简文帝《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》:“不期而遇,襄水之阳。” BQE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约而同、萍水相逢、不谋而合 失之交臂 ./bWFz.html bu qi er yu
2360 不经之语 bù jīng zhī yǔ 指荒诞无稽、没有根据的话。 宋 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 杂录》:“神宗顾问左右‘青唇’何事,皆不能对。乃以问赵元老。元老奏‘不经之语 ... BJZY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经之说、不经之谈 ./MzV1bQ==.html bu jing zhi yu
2359 不经之说 bù jīng zhī shuō 指荒诞无稽、没有根据的话。 唐 无稹《迁庙议状》:“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,征殷周可久之文,从亲尽则迁之常规,为万代不朽之定制。” BJZS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经之谈、不经之语 ./MzV1Yw==.html bu jing zhi shuo
2366 不绝若线 bù jué ruò xiàn 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。 《公羊传 僖公四年》:“南夷与北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何休注:“线,缝帛缕,以喻微也。” BJRX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绝如线 ./MzV3YQ==.html bu jue ruo xian
2365 不绝如带 bù jué rú dài 形容局势危急,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带子一样。 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方吕后时,诸吕用事,擅相王。刘氏不绝如带。” BJRD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绝如线、不断如带 ./MzV3MA==.html bu jue ru dai
2179 不断如带 bù duàn rú dài 犹不绝如缕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 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晋汔隋,老佛显行,圣道不断如带。” BDR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绝如缕 ./MzBxZw==.html bu duan ru dai
27446 无所可否 wú suǒ kě fǒu 不赞同也不反对。 金·王若虚《君事实辨下》:“李绛、李吉甫数争论于上前,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,上鄙之。” WSKF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不置可否 ./NWMzaw==.html wu suo ke fou
3599 模棱两可 mó léng liǎng kě 模棱:说话处事含混;两可:这样也行;那样也行。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。 《旧唐书 苏味道传》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,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” MLLK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置可否、模棱两端 旗帜鲜明 ./MXR4Mg==.html mo leng liang ke
1611 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 BZKF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置褒贬、不置一词 泾渭分明、斩钉截铁、旗帜鲜明 ./bjh5.html bu zhi ke fou
1106 不胫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胫:小腿;走:快跑。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。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;就到处流传。 汉 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足乎?” BJE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翼而飞 秘而不宣 ./Mm1x.html bu jing er zou
26219 无翼而飞 wú yì ér fēi 翼:翅膀。没有翅膀却飞走了。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。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,三人成市虎。” WYEF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翼而飞 ./MmVxaQ==.html wu yi er fei
27248 无胫而行 wú jìng ér xíng 胫:小腿。没有腿而能行走。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,能迅速传播。 汉·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。” WJEX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不翼而飞、无胫而走 ./MmY3Ng==.html wu jing er xing
1868 不孝之子 bù xiào zhī zǐ 不孝顺的子孙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不孝之子宋江,自小忤逆,不肯本分生理,要去做吏,百般说他不从。” BXZ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肖子孙 孝子贤孙 ./NzZjYQ==.html bu xiao zhi zi
1092 不计其数 bù jì qí shù 计:计算。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 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 BJQ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胜枚举、不可胜数、不一而足 屈指可数、寥寥无几、凤毛麟角 ./MmZp.html bu ji qi shu
2351 不遑枚举 bù huáng méi jǔ 犹不胜枚举。 梁启超《噶苏士传》第四节:“凡一切开民智增公益之事,无不尽力,设民会以通声气,立高等学校以养人材…… ... BHM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胜枚举、举不胜举 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 ./MzVyMA==.html bu huang mei ju
1509 不可胜数 bù kě shèng shǔ 胜:尽。数也数不过来;形容极多。也作“不可胜计”。 春秋 鲁 墨翟《墨子 非攻中》:“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。” BKS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胜枚举、多如牛毛、不计其数 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 ./bHpv.html bu ke sheng shu
15082 举不胜举 jǔ bù shèng jǔ 举:列举;不胜:不尽。列举也列举不完。形容很多。 鲁迅《伪自由书 后记》引谷春帆《谈“文人先行”》:“公开告密,卖友求荣,卖身投靠的勾当,举不胜举。” JBS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胜枚举、数不胜数、不计其数 寥寥无几、屈指可数 ./YWNp.html ju bu sheng ju
1151 不胜杯杓 bù shèng bēi sháo 不胜:经不起;杓:舀东西的器具;杯杓:泛指酒器。比喻喝酒太多,醉了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张良入谢曰:‘沛公不胜杯杓,不能辞。’” BSB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胜酒力 ./M2pz.html bu sheng bei shao
1583 不翼而飞 bù yì ér fēi 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膀。没有翅膀就飞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;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 ... 战国 齐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无翼而飞者,声也;无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 BYEF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胫而走、不知去向 原封不动、失而复得 ./bXhr.html bu yi er fei
24824 以卵投石 yǐ luǎn tóu shí 卵:蛋;拿着鸡蛋去碰石头。比喻不自量力。自取灭亡。也作“以卵击石。” 先秦 墨翟《墨子 贵义》:“以其言非吾言者,是犹以卵投石也,尽天下之卵,其石犹是也,不可毁也。” YLT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自量力、无济于事、自取灭亡 行之有效 ./Mm5sZQ==.html yi luan tou shi
20278 正言厉色 zhèng yán lì sè 正:严正;厉:严厉;色:脸色。话语严正;态度严厉。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黛玉见他说的郑重,又且正言厉色,只当是真事。” ZYL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苟言笑、冷若冰霜 和颜悦色、和蔼可亲 ./MnUxYw==.html zheng yan li 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