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581
|
不亦乐乎
|
不
|
bù yì lè hū
|
亦:也;乎: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;相当于“吗”或“呢”。不也是快乐的吗?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 亦:也;乎: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;相当于“吗”或“呢”。不也是快乐的吗?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。...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|
BYL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开交、淋漓尽致
|
|
./bXdx.html
|
bu yi le hu
|
|
1889
|
不可轻视
|
不
|
bù kě qīng shì
|
不能够小看
|
邓小平《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》:“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不可轻视的。”
|
BK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忽视
|
|
./NzZzeQ==.html
|
bu ke qing shi
|
|
1496
|
不堪设想
|
不
|
bù kān shè xiǎng
|
不堪:不能;设想:对未来情况的想象、推测。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;指会向很坏、很危险的方向发展。
|
清 林则徐《林文忠公政书》:“内地膏脂,年年如些剥丧,岂堪设想!”
|
BKS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可思议、危如累卵、凶多吉少
|
相安无事、安然无恙
|
./bHVv.html
|
bu kan she xiang
|
|
1514
|
不可捉摸
|
不
|
bù kě zhuō mō
|
捉摸:揣测;预料。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;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。
|
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 人部四》:“及一厕足,不能自返,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。”
|
BKZ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思议、莫名其妙、不堪设想
|
一目了然、料事如神
|
./bTJn.html
|
bu ke zhuo mo
|
|
1142
|
不可思议
|
不
|
bù kě sī yì
|
原是佛教用语;指神秘奥妙。不可用心意思忖;也不能用言语表达。后形容对事物情况、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 原是佛教用语;指神秘奥妙。不可用心意思忖;也不能用言语表达。后形容对事物情况、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。...
|
《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》:“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”慧远义记:“不思据心,不议就口,解脱真德,妙在 《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》:“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。”慧远义记:“不思据心,不议就口,解脱真德,妙在情妄心言不及,是故名为不可思议。”...
|
BK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捉摸、神乎其神、玄而又玄
|
一目了然、洞若观火、通俗易懂
|
./M2c2.html
|
bu ke si yi
|
|
1895
|
不堪收拾
|
不
|
bù kān shōu shí
|
堪:可;收拾:整理,整顿。无法整顿
|
孙荪《云赋》:“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,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,现在是丧魂失魄,溃不成军,大有不堪 孙荪《云赋》:“这时的乌云已经弹尽粮绝,几小时以前乌合起来的兵马,现在是丧魂失魄,溃不成军,大有不堪收拾之状了。”...
|
BK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收拾
|
|
./NzZ2Zw==.html
|
bu kan shou shi
|
|
1168
|
不治之症
|
不
|
bù zhì zhī zhèng
|
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
|
鲁迅《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》:“说先前身受此刑,苦痛不堪,辣汁流入肺脏及心,已成不治之症,即释放亦不免 鲁迅《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》:“说先前身受此刑,苦痛不堪,辣汁流入肺脏及心,已成不治之症,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。”...
|
BZZ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救药
|
药到病除
|
./M3E2.html
|
bu zhi zhi zheng
|
|
1141
|
不可收拾
|
不
|
bù kě shōu shí
|
收拾:整理。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;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。
|
唐 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泊与淡相遭,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拾。”
|
BKS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可救药、土崩瓦解
|
旭日东升、蒸蒸日上
|
./M2Z3.html
|
bu ke shou shi
|
|
1140
|
不可胜举
|
不
|
bù kě shèng jǔ
|
无法一一列举。形容数量、种类很多
|
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。”
|
BK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枚举
|
屈指可数
|
./M2Zt.html
|
bu ke sheng ju
|
|
26610
|
唯唯绸否
|
唯
|
wěi wěi fǒu fǒu
|
唯唯:同意的应声;否否:别人说否,自己也跟着说否。形容虚与委蛇,不可置否
|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曰:‘唯唯,否否,不然。’”
|
WWF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可置否
|
|
./OHA5OA==.html
|
wei wei fou fou
|
|
26776
|
唯唯否否
|
唯
|
wěi wěi fǒu fǒu
|
唯唯:同意的应声;否否:别人说否,自己也跟着说否。形容虚与委蛇,不可置否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太史公曰:'唯唯,否否,不然。'”
|
WWFF
|
一般成语
|
|
不可置否
|
|
./NTlldw==.html
|
wei wei fou fou
|
|
2372
|
不可胜算
|
不
|
bù kě shèng suàn
|
胜:尽。数量多得不可计算。形容数量极多。
|
《东观汉记 邓训传》:“太原吏民苦转运,所经三百八十九隘,前后溺死者不可胜算。”
|
BKS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胜数
|
屈指可数
|
./MzV6Mg==.html
|
bu ke sheng suan
|
|
21871
|
车载斗量
|
车
|
chē zài dǒu liáng
|
载:装载。用车装;用斗量。形容事物、人才很多;也作“斗量车载”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》“遣都尉赵咨使魏”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《吴书》:“如臣之比,车载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》“遣都尉赵咨使魏”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《吴书》:“如臣之比,车载斗量,不可胜数。”...
|
CZD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胜数、不计其数
|
凤毛麟角、寥若晨星、屈指可数
|
./cGVn.html
|
che zai dou liang
|
|
1109
|
不可枚举
|
不
|
bù kě méi jǔ
|
枚举:一一列举。无法一个个列举,形容数量多
|
元 王恽《秋涧全集 紫山先生易直解序》:“其至公正之大论,卓异特达之举,固不可枚举。”
|
BKM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胜数、举不胜举
|
屈指可数、寥寥无几
|
./Mm9l.html
|
bu ke mei ju
|
|
20321
|
指不胜屈
|
指
|
zhǐ bù shèng qū
|
板着指头也不过来(不胜:不能承受)。形容数量很多。
|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,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,以辱先人,以余所见,指不胜屈。”
|
ZBS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胜数、举不胜举、不计其数
|
屈指可数、寥寥无几、寥若晨星
|
./MnVvbw==.html
|
zhi bu sheng qu
|
|
2371
|
不可胜记
|
不
|
bù kě shèng jì
|
不能逐一记述。极言其多。
|
南朝 宋 傅亮《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》:“功隐于视听,不可胜记。”
|
BKS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胜纪
|
|
./MzV5aQ==.html
|
bu ke sheng ji
|
|
1506
|
不可名状
|
不
|
bù kě míng zhuàng
|
名:说出;状:形容。不能用语言来形容。
|
晋 葛洪《神仙记》:“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”
|
BKM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可言宣、不可思议、不可胜言
|
一语破的
|
./bHl1.html
|
bu ke ming zhuang
|
|
26545
|
无可言状
|
无
|
wú kě yán zhuàng
|
不可以用言语表达
|
|
WK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可言状
|
|
./NzE5OA==.html
|
wu ke yan zhuang
|
|
2136
|
不茶不饭
|
不
|
bù chá bù fàn
|
不思饮食。形容心事重重。
|
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 》:“霎时间云雨暗巫山,闷无言,不茶不饭,满口儿何处诉愁烦。”
|
BCBF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吃不喝
|
大吃大喝
|
./bDJt.html
|
bu cha bu fan
|
|
1747
|
不切实际
|
不
|
bù qiē shí jì
|
不符合实际
|
丁寅生《孔子演义》第98回:“若是徒有虚名,不切实际,那就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了!”
|
BQ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实际
|
切合实际
|
./MzY2MA==.html
|
bu qie shi ji
|
|
24129
|
说不过去
|
说
|
shuō bù guò qù
|
不合情理,无法交代
|
|
SBG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情理
|
于情于理
|
./ODlhOA==.html
|
shuo bu guo qu
|
|
1879
|
不适时宜
|
不
|
bù shì shí yí
|
适:适应;时宜:当时的需要。不符合时势和趋势
|
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九节:“‘拚消耗’的主张,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。”
|
BS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时宜
|
|
./NzZpZQ==.html
|
bu shi shi yi
|
|
6260
|
冬扇夏炉
|
冬
|
dōng shàn xià lú
|
比喻不合时宜
|
东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 东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,何福佑之有乎。”...
|
DSX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时宜
|
|
./NWJ5.html
|
dong shan xia lu
|
|
16875
|
秋行夏令
|
秋
|
qiū xíng xià líng
|
令:时令。时已秋季,还在做夏令的事。指不合时令。
|
鲁迅《阿Q正传》第八章:“但现在是暮秋,所以这‘秋行夏令’的情形,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,而在 鲁迅《阿Q正传》第八章:“但现在是暮秋,所以这‘秋行夏令’的情形,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,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。”...
|
QXX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时宜
|
|
./NmYwbw==.html
|
qiu xing xia ling
|
|
18068
|
夏炉冬扇
|
夏
|
xià lú dōng shàn
|
夏天生火炉,冬天扇扇子。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,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。
|
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。”
|
XLD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合时宜
|
雪中送炭
|
./MmlnNA==.html
|
xia lu dong shan
|
|
1476
|
不合时宜
|
不
|
bù hé shí yí
|
时宜:当时的需要或时尚。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哀帝纪》:“朕过听贺良等言,冀为海内获福,卒亡嘉应。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|
BH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合时尚、陈词滥调
|
因时制宜
|
./bG0y.html
|
bu he shi yi
|
|
1610
|
不值一钱
|
不
|
bù zhí yī qián
|
比喻毫无价值。
|
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台省 御史大夫被论》:“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,晚途遭诟,不值一钱,宪体至是扫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台省 御史大夫被论》:“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,晚途遭诟,不值一钱,宪体至是扫地矣。”...
|
BZYQ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名一文
|
价值连城
|
./bjd1.html
|
bu zhi yi qian
|
|
21996
|
床头金尽
|
床
|
chuáng tóu jīn jìn
|
旧时形容钱财用尽;陷入贫困的境地。
|
唐 张籍《行路难》诗:“君不见床头黄金尽,壮士无颜色。”
|
CT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名一文、囊空如洗
|
腰缠万贯、金玉满堂、堆金如玉
|
./cm80.html
|
chuang tou jin jin
|
|
1746
|
不名一文
|
不
|
bù míng yī wén
|
名:占有。一个钱也没有。形容极其贫穷。
|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十六章:“老兄明白,弟半生书剑飘零,寄食江湖,囊中不名一文。”
|
BMYW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名一钱
|
腰缠万贯
|
./MzYzaQ==.html
|
bu ming yi wen
|
|
25453
|
一吐为快
|
一
|
yī tǔ wéi kuài
|
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。
|
谌容《真真假假》:“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,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。”
|
YTW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吐不快
|
|
./NXAzMg==.html
|
yi tu wei kuai
|
|
13010
|
口没遮拦
|
口
|
kǒu méi zhē lán
|
指说话没任何顾忌,信口胡言
|
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小孩儿家口没遮拦,一迷的将言语摧残。”
|
KMZ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吐不快、口无遮拦、口不择言
|
|
./Nnh3ZQ==.html
|
kou mei zhe lan
|
|
1145
|
不吝赐教
|
不
|
bù lìn cì jiào
|
吝:吝惜;赐:赏予;教:教导,教诲。不吝惜指点教导。请人指教的客气话
|
鲁迅《两地书》五:“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,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。”
|
BLC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吝指教
|
骄傲自满
|
./M2h1.html
|
bu lin ci jiao
|
|
1518
|
不吝指教
|
不
|
bù lìn zhǐ jiào
|
吝:吝惜;舍不得。不要吝惜指示教导。也作“不吝赐教”。
|
毛泽东《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》:“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,是否有当,希望读者不吝指 毛泽东《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》:“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,是否有当,希望读者不吝指教。”...
|
BLZ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吝珠玉、不吝赐教
|
骄傲自满
|
./bTR5.html
|
bu lin zhi jiao
|
|
1519
|
不吝珠玉
|
不
|
bù lìn zhū yù
|
吝:舍不得。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。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。
|
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,就对拜住道:‘老夫再欲求教,将《满江红》调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,就对拜住道:‘老夫再欲求教,将《满江红》调赋“莺”一首,望不吝珠玉,意下如何?’”...
|
BLZ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吝赐教
|
骄傲自满、夜郎自大
|
./bTU4.html
|
bu lin zhu yu
|
|
1170
|
不足挂齿
|
不
|
bù zú guà chǐ
|
不足:不值得;挂齿:说起;提到;挂在口上。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。用于对人表示轻蔑;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。 不足:不值得;挂齿:说起;提到;挂在口上。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。用于对人表示轻蔑;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。也作“不足齿数”。...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叔孙通传》:“此皆群盗,鼠窃狗盗耳,何足置之齿牙间?”
|
BZG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在话下、微不足道、不屑一顾
|
举足轻重、有口皆碑
|
./M3Jh.html
|
bu zu gua chi
|
|
24799
|
一触即溃
|
一
|
yī chù jí kuì
|
一碰就崩溃。形容极脆弱;经不起一碰。
|
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奕山与奕经同样,经过轻举妄动,一触即溃、丧胆、乞降三个程序,结束了 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奕山与奕经同样,经过轻举妄动,一触即溃、丧胆、乞降三个程序,结束了浙江军事。”...
|
YCJK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堪一击、外强中干
|
坚不可摧、稳如泰山、牢不可破
|
./Mm5hMA==.html
|
yi chu ji kui
|
|
23519
|
俗不可耐
|
俗
|
sú bù kě nài
|
庸俗得使人受不了。俗:庸俗;耐:忍受。
|
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》:“一美人置白金一铤,可三四两许,秀才掇内袖中。美人取巾,握手笑出曰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》:“一美人置白金一铤,可三四两许,秀才掇内袖中。美人取巾,握手笑出曰:‘俗不可耐’。”...
|
SBKN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堪入目
|
高风亮节、雅人深致
|
./Mjhocw==.html
|
su bu ke nai
|
|
23226
|
伤风败俗
|
伤
|
shāng fēng bài sú
|
伤:损伤;败:败坏。败坏社会风气。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
|
《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》:“肇,儒者,动存名教,直绳所举,莫非伤风败俗。”
|
SFB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堪入目、不堪入耳
|
高风亮节、移风易俗
|
./MjN0cQ==.html
|
shang feng bai su
|
|
1152
|
不胜其苦
|
不
|
bù shèng qí kǔ
|
胜:禁得起。不能忍受那种苦楚
|
唐 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,去其衣服,以马鞭鞭之数百,生不胜其苦而毙。”
|
BSQK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堪其苦
|
|
./M2sy.html
|
bu sheng qi ku
|
|
1511
|
不可言喻
|
不
|
bù kě yán yù
|
喻:说明,告知。不能用言语来说明。
|
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江城》:“生于此时,欲去不忍,欲留不敢,心如乱丝,不可言喻。”
|
BKY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堪言状
|
|
./bTFj.html
|
bu ke yan yu
|
|
1143
|
不可言状
|
不
|
bù kě yán zhuàng
|
状:形容。没法用言辞来形容
|
廖仲恺《再论钱币革命》:“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,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,窘苦不可言状。”
|
BKY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堪言状、不可名状
|
绘声绘色
|
./M2dn.html
|
bu ke yan zhuang
|
|
7744
|
泰山压顶
|
泰
|
tài shān yā dǐng
|
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。
|
明 贾凫西《木皮词 正传》:“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,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,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明 贾凫西《木皮词 正传》:“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,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,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。”...
|
TS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堪重负
|
|
./Mjh1dQ==.html
|
tai shan ya ding
|
|
1477
|
不哼不哈
|
不
|
bù hēng bù hā
|
不言语,该说而不说。
|
浩然《艳阳天》第68章:“马之悦仔细地看着,不哼不哈,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,稳稳地落了下来。”
|
BHB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不声不响
|
|
./bG1j.html
|
bu heng bu ha
|
|
2395
|
不声不气
|
不
|
bù shēng bù qì
|
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
|
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,百依百顺,不声不气,来服侍你们。”
|
BSBQ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声不响
|
|
./MzY3NA==.html
|
bu sheng bu qi
|
|
1122
|
不声不吭
|
不
|
bù shēng bù kēng
|
吭:出声。不说话,不出声
|
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一章:“他不声不吭,唿地豁开人,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。”
|
BSB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声不响、默不做声
|
大喊大叫、大吵大闹
|
./MnRl.html
|
bu sheng bu keng
|
|
1905
|
不大对头
|
不
|
bù dà duì tóu
|
有了问题,出了毛病,指有失调的迹象
|
老舍《正红旗下》:“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?可又不大对头。”
|
BDD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大对劲
|
|
./Nzc1cQ==.html
|
bu da dui tou
|
|
13618
|
毫发不爽
|
毫
|
háo fà bù shuǎng
|
毫发:细发和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丝一毫都不差。也作“毫厘不爽”。
|
明 李贽《观音问 答自信》:“悭贪者报以饿狗,毒害者报以虎狼,分厘不差,毫发不爽。”
|
HFB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失分毫、丝毫不差、不差累黍
|
截然不同、大相径庭、天差地别
|
./MTllNg==.html
|
hao fa bu shuang
|
|
6138
|
匪夷匪惠
|
匪
|
fěi jí fěi huì
|
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...
|
《旧唐书·司空图传》:“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明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,可放还山。”
|
FJFH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夷不惠
|
|
./MTEycQ==.html
|
fei ji fei hui
|
|
1559
|
不违农时
|
不
|
bù wéi nóng shí
|
违:不遵守。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。
|
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”
|
BWN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夺农时
|
坐失良机
|
./bW51.html
|
bu wei nong shi
|
|
9255
|
孽根祸胎
|
孽
|
niè gēn huò tāi
|
灾祸的根源。旧指坏的儿子。
|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我有一个孽根祸胎,是家里的‘混世魔王’。”
|
NGH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孝之子
|
桂子兰孙
|
./MXVydw==.html
|
nie gen huo ta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