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4637
|
一扫而空
|
一
|
yī sǎo ér kōng
|
一下子便扫除干净;全部没有了。
|
宋 苏轼《题王逸少帖》诗:“出林飞鸟一扫空。”
|
YSE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网打尽、扫地以尽、斩草除根
|
一介不取、岿然独存、硕果仅存
|
./MmtuMA==.html
|
yi sao er kong
|
|
25398
|
一脉相传
|
一
|
yī mài xiāng chuán
|
从同一血统、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。比喻某种思想、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。
|
明 汪廷讷《三祝记 叙别》:“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,这才是一脉相传,何愁皇天不佑。”
|
YM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脉相承
|
|
./NW5rbQ==.html
|
yi mai xiang chuan
|
|
25397
|
一脉相承
|
一
|
yī mài xiāng chéng
|
一脉:同一血脉;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。从同一血统、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。指某种思想、行为或学说之 一脉:同一血脉;指联络贯通而成的一个系统。从同一血统、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。指某种思想、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。...
|
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如今这两个侄儿,虽分鸿胪、宜宾两派,毕竟一脉相承,所以一个模样。”
|
YMX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脉相通
|
中西合璧
|
./NW5rYw==.html
|
yi mai xiang cheng
|
|
3638
|
满腔热忱
|
满
|
mǎn qiāng rè chén
|
忱:真实的心情。内心充满了热烈而真诚的感情。
|
毛泽东《纪念白求恩》:“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,而是冷冷清清,漠不关心,麻木不仁。”
|
MQR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腔热血、热肠古道
|
漠不关心、冷若冰霜
|
./NGRiMg==.html
|
man qiang re chen
|
|
3826
|
满腔热枕
|
满
|
mǎn qiāng rè chén
|
心里充满热烈真挚的感情。
|
毛泽东《纪念白求恩》:“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,而是冷冷清清,漠不关心,麻木不仁。”
|
MQRC
|
一般成语
|
|
一腔热血、热肠古道
|
漠不关心、冷若冰霜
|
./MXNjeQ==.html
|
man qiang re chen
|
|
25495
|
一至于此
|
一
|
yī zhì yú cǐ
|
竟到如此地步。
|
南朝·梁·简文帝《与湘东王书》:“笔札无情,任其摇礕。甚矣哉!文之横流,一至于此!”
|
YZY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至于斯
|
|
./NXFrNA==.html
|
yi zhi yu ci
|
|
25491
|
一针一线
|
一
|
yī zhēn yī xiàn
|
一根针;一条线。比喻极细小的或不值钱的东西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4回:“一针一线,他们也没得收藏。”
|
YZY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草一木
|
斗牛车薪
|
./NXFlYQ==.html
|
yi zhen yi xian
|
|
19788
|
日落千丈
|
日
|
rì luò qiān zhàng
|
形容景况急剧下降。
|
郭沫若《塔·喀尔萝姑娘》:“人事变迁,真是谁也不能前料。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,而我这两年间的生 郭沫若《塔·喀尔萝姑娘》:“人事变迁,真是谁也不能前料。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,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。”...
|
RLQ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落千丈
|
|
./NHJobQ==.html
|
ri luo qian zhang
|
|
23153
|
山水相连
|
山
|
shān shuǐ xiāng lián
|
指边界连接在一起。
|
|
SSX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衣带水
|
|
./MjI0dw==.html
|
shan shui xiang lian
|
|
15455
|
近在咫尺
|
近
|
jìn zài zhǐ chǐ
|
咫:古代长度单位;周制八寸;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;咫尺:很近的距离。指近在眼前;很近。
|
宋 苏轼《杭州谢上表》:“臣猥以末技,日奉讲帷,凛然威光,近在咫尺。”
|
JZZ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衣带水、天涯比邻
|
天涯海角、山南海北
|
./MWl0Mg==.html
|
jin zai zhi chi
|
|
25272
|
仪表堂堂
|
仪
|
yí biǎo táng táng
|
仪表:人的外表;风度;堂堂: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。风度威严。
|
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二幕:“曹丞相魁梧奇伟,仪表堂堂。”
|
YBT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表人才
|
相貌平平
|
./MzA4bw==.html
|
yi biao tang tang
|
|
24663
|
一表非凡
|
一
|
yī biǎo fēi fán
|
仪表和普通人不一样。形容人的外表英俊;气度不凡;气宇轩昂。
|
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,倒换关文,却一表非凡。”
|
YBF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表人才、仪表堂堂、飒爽英姿
|
其貌不扬、獐头鼠目、形销骨立
|
./MmxiZw==.html
|
yi biao fei fan
|
|
24694
|
一表人才
|
一
|
yī biǎo rén cái
|
形容人的相貌;仪表都很出色。
|
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夫人,放着你这一表人物,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!”
|
YBR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表非凡、仪表堂堂、飒爽英姿
|
呆头呆脑、其貌不扬、獐头鼠目
|
./Mmx2Ng==.html
|
yi biao ren cai
|
|
24633
|
一见钟情
|
一
|
yī jiàn zhōng qíng
|
钟:集中;专注。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。
|
清 墨浪子《西湖佳话》:“乃蒙郎君一见钟情,故贱妾有感于心。”
|
YJZ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见倾心、一见如故、一拍即合
|
无动于衷、行同陌路、视同路人
|
./Mmtrcw==.html
|
yi jian zhong qing
|
|
25015
|
一拍即合
|
一
|
yī pāi jí hé
|
合:合调;符合曲调。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。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。
|
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古人云,君子之交,定而后求;小人之交,一拍即合。”
|
YPJ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见倾心、情投意合、心心相印
|
方枘圆凿、格格不入
|
./MnB2bQ==.html
|
yi pai ji he
|
|
24745
|
一见如旧
|
一
|
yī jiàn rú jiù
|
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,如同老朋友一样。
|
《新唐书·房玄龄传》:“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,策杖上谒军门,一见如旧。”
|
YJR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见如故
|
行同陌路
|
./Mm1vdw==.html
|
yi jian ru jiu
|
|
24801
|
一面如旧
|
一
|
yī miàn rú jiù
|
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。
|
《晋书 张华传》:“初入洛,不推中国人士,见华一面如旧,钦华德范,如师资之礼焉。”
|
YMR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见如故
|
|
./Mm5iZQ==.html
|
yi mian ru jiu
|
|
24832
|
一见如故
|
一
|
yī jiàn rú gù
|
故:故人;老朋友。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。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 “聘于郑,见子产,如旧相识。”
|
YJR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见钟情、一见倾心、一拍即合
|
行同陌路、视同路人
|
./Mm5vcQ==.html
|
yi jian ru gu
|
|
24784
|
一见倾心
|
一
|
yī jiàn qīng xīn
|
倾心:一心向往。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。
|
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》:“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,一见倾心,亲如宗戚。”
|
YJQ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见钟情、一见如故、一往情深
|
一刀两断、三心二意、无动于衷
|
./Mm40Zw==.html
|
yi jian qing xin
|
|
8103
|
同等对待
|
同
|
tóng děng duì dài
|
同等看待,等同对待
|
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十章:“今后他们的子弟一律和贫下中农子弟同等对待,不论入党入团,招工招干和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十章:“今后他们的子弟一律和贫下中农子弟同等对待,不论入党入团,招工招干和参军,都不再受影响。”...
|
TD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
|
区别对待
|
./N2k2NA==.html
|
tong deng dui dai
|
|
12777
|
贵贱无二
|
贵
|
guì jiàn wú èer
|
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。
|
周·吕尚《金匮》:“敬遇宾客,贵贱无二。”
|
GJWE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
|
|
./MTdrdw==.html
|
gui jian wu eer
|
|
20043
|
人己一视
|
人
|
rén jǐ yī shì
|
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。比喻待人没有私心。
|
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此正无意于我,人己一视之道,实贤人君子之盛德。”
|
RJY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
|
|
./MjF3dQ==.html
|
ren ji yi shi
|
|
20087
|
仁同一视
|
仁
|
rén tóng yī shì
|
犹言一视同仁。
|
《元典章·诏令一·成宗立皇太子诏》:“於戏!庆衍无疆,既正名于国,本仁同一视,尚均福于黎元。”
|
RTYS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
|
|
./NHIwZQ==.html
|
ren tong yi shi
|
|
23789
|
视同一律
|
视
|
shì tóng yī lǜ
|
同等看待。
|
清·唐芸洲《七剑十三侠》第97回:“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,皆大败而回,因此将这官兵视同一律。”
|
ST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
|
|
./NHl2Zw==.html
|
shi tong yi lu
|
|
27416
|
无旧无新
|
无
|
wú jiù wú xīn
|
不分是旧交还是新交。
|
《尚书大传》第二卷上:“各安其宅,各田其田,毋故毋新。”
|
WJW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
|
|
./NWJjYw==.html
|
wu jiu wu xin
|
|
7852
|
天公地道
|
天
|
tiān gōng dì dào
|
像天地一样公道。形容非常公平合理。
|
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,政治自由,是个天公地 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,政治自由,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。”...
|
TGD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、大公无私
|
贪赃枉法、徇私舞弊
|
./MmI2Ng==.html
|
tian gong di dao
|
|
6521
|
等量齐观
|
等
|
děng liàng qí guān
|
等:相同;量:估量;评价;齐:一样。不顾事物的区别;作同等看待。
|
清 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:“或带烟月而益韵,托雨露而成润,意境可以稍变,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。”
|
DLQ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视同仁、相提并论、混为一谈
|
大相径庭、迥然不同、厚此薄彼
|
./dzBp.html
|
deng liang qi guan
|
|
15686
|
尽收眼底
|
尽
|
jìn shōu yǎn dǐ
|
全部看在眼里
|
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二章:“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。”
|
JS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览无遗
|
云遮雾罩
|
./N2tzYQ==.html
|
jin shou yan di
|
|
15028
|
箭拔弩张
|
箭
|
jiàn bá nǔ zhāng
|
比喻形势紧张,一触即发
|
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:“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,形势不妙,赶紧站起来,走到他们当中。”
|
JBN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触即发、剑拔弩张
|
风平浪静
|
./OXJl.html
|
jian ba nu zhang
|
|
15389
|
剑拔弩张
|
剑
|
jiàn bá nǔ zhāng
|
弩: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;张:弓上弦。剑拔出来了;弓拉开了。比喻形势紧张;一触即发。也引申形容 弩:古代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;张:弓上弦。剑拔出来了;弓拉开了。比喻形势紧张;一触即发。也引申形容文艺作品的气势遒劲。...
|
南朝 梁 袁昂《古今书评》:“韦诞书如龙威虎振,剑拔驽张。”
|
JBN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触即发、千钧一发、箭在弦上
|
销兵洗甲
|
./MWhoYQ==.html
|
jian ba nu zhang
|
|
24682
|
一举一动
|
一
|
yī jǔ yī dòng
|
指人的每一个动作;所有的行动。
|
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无不著力。”
|
YJY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言一行、一颦一笑
|
|
./MmxuNA==.html
|
yi ju yi dong
|
|
1127
|
不言不语
|
不
|
bù yán bù yǔ
|
言:讲,说。不说话,闷声不响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,坐在旁边,不言不语,如醉如痴,酒也不沾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,坐在旁边,不言不语,如醉如痴,酒也不沾一滴,箸也不动一动。”...
|
BYB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言不发
|
多嘴多舌
|
./MnZj.html
|
bu yan bu yu
|
|
2898
|
片言九鼎
|
片
|
piàn yán jiǔ dǐng
|
九鼎:古代国家的宝器,象征九州。比喻说话力量大,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
|
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毛遂片言九鼎,人重其言;季布一诺千金,人服其信。”
|
PYJD
|
一般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一言九鼎
|
|
./NzNieQ==.html
|
pian yan jiu ding
|
|
11626
|
广开言路
|
广
|
guǎng kāi yán lù
|
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来历传》:“朝廷广开言事之路,故且一切假贷。”
|
GKYL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一言以蔽之
|
闭目塞听、独断专行、堵塞言路
|
./MTgxMA==.html
|
guang kai yan lu
|
|
24728
|
言必有中
|
言
|
yán bì yǒu zhòng
|
中:关键的地方。不说则已;一说就说到点子上。指说话很中肯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子曰:‘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’”
|
YBYZ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一语破的、击中要害、言不虚发
|
漫无边际、废话连篇、语无伦次
|
./Mm1mZw==.html
|
yan bi you zhong
|
|
24617
|
一发破的
|
一
|
yī fā pò dì
|
发:射出;的:箭靶的中心。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。比喻一下子就击中目标或一句话就击中要害。
|
《晋书·王济传》:“恺亦自恃其能,令济先射,一发破的。”
|
YFPD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一语道破
|
|
./Mms3Ng==.html
|
yi fa po di
|
|
24911
|
一针见血
|
一
|
yī zhēn jiàn xiě
|
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。常用来比喻说话(或写文章)简明扼要;能抓住本质;切中要害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郭玉传》:“一针即瘥。”
|
YZJ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语道破、一语破的、言必有中
|
言不及义、言之无物、空洞无物
|
./Mm9saQ==.html
|
yi zhen jian xie
|
|
24893
|
一语破的
|
一
|
yī yǔ pò dì
|
一句话就说中要害。指说话简洁精练;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(破的:射中箭靶)。
|
唐 李欣《放歌行答从弟墨卿》:“吾家令弟才不羁,五言破的人共推。”
|
YYPD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一语道破、一针见血、正中要害
|
言不及义、言之无物、轻描淡写
|
./Mm9kcQ==.html
|
yi yu po di
|
|
7577
|
大信不约
|
大
|
dà xìn bù yuē
|
信:诚实;约:盟约,条约。指真正讲信义的不在于订约盟誓
|
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大道你器,大信不约。”
|
DXB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诺千金
|
|
./NnlkYw==.html
|
da xin bu yue
|
|
15155
|
季布一诺
|
季
|
jì bù yī nuò
|
季布:人名,很讲信用,从不食言。季布的承诺。比喻极有信用,不食言。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
|
JBY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诺千金
|
|
./MWN1bQ==.html
|
ji bu yi nuo
|
|
16773
|
千金一诺
|
千
|
qiān jīn yī nuò
|
诺:许诺。一个诺言价值千金。指守信用,不轻易许诺。
|
《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》:“得黄金百斤,不如得季布一诺。”
|
QJY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诺千金
|
言而无信
|
./NG0wNA==.html
|
qian jin yi nuo
|
|
24803
|
一言为定
|
一
|
yī yán wéi dìng
|
一句话说定了;不再更改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’”...
|
YYW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诺千金、说一不二、言而有信
|
背信弃义、自食其言、言而无信
|
./Mm5ieQ==.html
|
yi yan wei ding
|
|
15378
|
骄兵必败
|
骄
|
jiāo bīng bì bài
|
骄兵:恃强轻敌的军队。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魏相传》:“恃国家之大,矜民人之众,欲见威于敌者,谓之骄兵,兵骄者灭。”
|
JB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败如水
|
哀兵必胜
|
./MWg2Zw==.html
|
jiao bing bi bai
|
|
3348
|
名落孙山
|
名
|
míng luò sūn shān
|
名字排在孙山后面。指考试未被录取;榜上无名。
|
宋 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托以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 宋 范公偁《过庭录》:“吴人孙山,滑稽才子也。赴举他郡,乡人托以子偕往。乡人子失意,山缀榜末,先归。乡人问其子得失,山曰:‘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’”...
|
MLS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败涂地
|
名列前茅
|
./ZXF1.html
|
ming luo sun shan
|
|
24918
|
一蹶不振
|
一
|
yī jué bù zhèn
|
蹶:跌倒;振:振作。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。比喻遭到失败;挫折;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。
|
西汉 刘向《说苑 说丛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,一蹶之故,却足不行。”
|
YJB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败涂地、一败如水
|
东山再起、死灰复燃、方兴未艾
|
./Mm9vYQ==.html
|
yi jue bu zhen
|
|
24614
|
一败如水
|
一
|
yī bài rú shuǐ
|
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;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。形容失败惨重。
|
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当第一时期,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,蒋介石打伤了脚,坐飞 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当第一时期,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,蒋介石打伤了脚,坐飞机回广东去了。”...
|
YBR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败涂地、丢盔弃甲、溃不成军
|
出奇制胜、旗开得胜、捷报频传
|
./Mms0ZQ==.html
|
yi bai ru shui
|
|
7765
|
头破血流
|
头
|
tóu pò xuè liú
|
打破了头;血流出来了。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。
|
唐 吕道生《定命录 桓臣范》:“其如果偷两千而去,至徐州界,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。”
|
TPX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败涂地、溃不成军
|
马到成功
|
./MjliOA==.html
|
tou po xue liu
|
|
10143
|
落荒而逃
|
落
|
luò huāng ér táo
|
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玄德望见‘地公将军’旗号,飞马赶来,张宝落荒而走。”
|
LHET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败涂地、狼狈不堪
|
大获全胜、得胜回朝
|
./MW9iNA==.html
|
luo huang er tao
|
|
16554
|
全军覆没
|
全
|
quán jūn fù mò
|
覆没:船翻沉。整个军队被消灭。比喻遭到彻底失败。
|
《旧唐书 李希烈传》:“官军皆为其所败,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。”
|
QJF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败涂地、落花流水
|
得胜回朝、凯旋而归、旗开得胜
|
./MXhoNA==.html
|
quan jun fu mo
|
|
15246
|
家徒四壁
|
家
|
jiā tú sì bì
|
徒:只;壁:墙壁。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。形容穷得一无所有。
|
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司马相如传》:“文君夜亡奔相如,相如与驰归成都,家居徒四壁立。”
|
JTSB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一贫如洗
|
丰衣足食、家给人足、腰缠万贯
|
./MWYxOA==.html
|
jia tu si b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