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512
|
不可一世
|
不
|
bù kě yī shì
|
可:许可;赞成。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。形容人自命不凡;狂妄自大到了极点。
|
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5卷:“王荆公少年,不可一世士,独怀刺候濂溪,三及门而三辞焉。”
|
BKY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目空一切、惟我独尊、旁若无人
|
虚怀若谷、谦虚谨慎、妄自菲薄
|
./bTFt.html
|
bu ke yi shi
|
|
7975
|
台阁生风
|
台
|
tái gé shēng fēng
|
台阁:东汉尚书的办公室。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。比喻官风清廉。
|
《晋书 傅玄传》:“每有奏劾,或值日暮,捧白简,整簪带,竦踊不寐,坐而待旦。于是贵游慑伏,台阁生风。 《晋书 傅玄传》:“每有奏劾,或值日暮,捧白简,整簪带,竦踊不寐,坐而待旦。于是贵游慑伏,台阁生风。”...
|
TGS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TN4NA==.html
|
tai ge sheng feng
|
|
5801
|
风云叱咤
|
风
|
fēng yún chì zhà
|
叱咤:发怒吆喝。一声呼喊、怒喝,可以使风云变色。形容声势威力极大
|
明·吾丘瑞《运甓记·广州运甓》:“我军威宣播,风云叱咤呼。”
|
FYC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叱咤风云
|
|
./NzRobQ==.html
|
feng yun chi zha
|
|
21928
|
叱咤风云
|
叱
|
chì zhà fēng yún
|
叱咤:发怒吆喝。一声怒喝;可使风云变色。形容声势威力极大;可以左右整个局势。
|
《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论》:“炽磐叱咤风云,见机而动。”
|
CZF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气壮山河、气势磅礴
|
心平气和
|
./cWtv.html
|
chi zha feng yun
|
|
23744
|
史不绝书
|
史
|
shǐ bù jué shū
|
史书上不断有记载。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公卿大夫相继于朝,史不绝书。”
|
SBJ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史无前例
|
./NHg2dw==.html
|
shi bu jue shu
|
|
19561
|
人心叵测
|
人
|
rén xīn pǒ cè
|
叵:不可。人的心地不可探测。形容人心险恶。
|
《新唐书 尹愔传》:“吾门人多矣,尹子叵测也。”
|
RXP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居心叵测
|
|
./NHIzcQ==.html
|
ren xin po ce
|
|
15448
|
居心叵测
|
居
|
jū xīn pǒ cè
|
叵:不可;测:推测;料想;居心:存心;指怀着某种念头。存心险恶;估摸不透。
|
清 林则徐《使粤奏稿》:“且其居心叵测,反覆靡常。”
|
JXPC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人面兽心、佛口蛇心、别有用心
|
襟怀坦白、光明磊落
|
./MWlvbQ==.html
|
ju xin po ce
|
|
24819
|
叶公好龙
|
叶
|
yè gōng hào lóng
|
叶公: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;好:爱好。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;甚至畏惧它。
|
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 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。”...
|
YGH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表里不一、言不由衷
|
名副其实、名实相符
|
./Mm5qNg==.html
|
ye gong hao long
|
|
14131
|
号咷大哭
|
号
|
háo táo dà kū
|
号咷:也写作“嚎啕”,大声哭叫。形容放声大哭。
|
《周易·同人》:“同人先号咷而后笑。”
|
HTDK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WFtYw==.html
|
hao tao da ku
|
|
16142
|
街号巷哭
|
街
|
jiē hào xiàng kū
|
号哭于大街小巷。形容悲痛至极。
|
晋·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凡尔同围,心焉摧剥,扶老携幼,街号巷哭。”
|
JHXK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M3poaw==.html
|
jie hao xiang ku
|
|
13992
|
号啕痛哭
|
号
|
háo táo tòng kū
|
号啕:大哭声。放声大哭
|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6回:“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,拿在后房灯下,对袈裟号啕痛哭。”
|
HTTK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号咷大哭
|
开怀大笑
|
./N2JncQ==.html
|
hao tao tong ku
|
|
14258
|
号啕大哭
|
号
|
háo táo dà kū
|
号啕:大哭声。放声大哭。
|
《周易 同人》:“同人先号咷而后笑。”
|
HTDK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号啕痛哭
|
喜笑颜开
|
./M3Mydw==.html
|
hao tao da ku
|
|
11566
|
鬼哭神嚎
|
鬼
|
guǐ kū shén háo
|
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
|
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》:“吓还不算,还逼着人‘逃难’。弄得村上鸡飞狗跳,鬼哭神嚎。”
|
GKSH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鬼哭狼嚎
|
|
./MTZ5eQ==.html
|
gui ku shen hao
|
|
23155
|
神号鬼哭
|
神
|
shén háo guǐ kū
|
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
|
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可怎生神嚎鬼哭,雾惨云昏,白日为幽。”
|
SHGK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鬼哭神号
|
|
./MjI2MA==.html
|
shen hao gui ku
|
|
14642
|
号天叩地
|
号
|
háo tiān kòu dì
|
号:大叫;叩:敲击。大声呼天,以头撞地。形容极度悲痛
|
|
HTK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号天扣地、呼天抢地
|
|
./N2JnZw==.html
|
hao tian kou di
|
|
12507
|
鬼哭狼号
|
鬼
|
guǐ kū láng háo
|
号:大声哭喊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
|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,外面拥集万把人汹汹的大势。”
|
GKL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鬼哭狼嚎、鬼哭神号、鬼哭神嚎
|
|
./OGU5NA==.html
|
gui ku lang hao
|
|
23594
|
司空见惯
|
司
|
sī kōng jiàn guàn
|
司空:古代官名;见惯:常见而习惯了。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;后比喻常见之事;不足为奇。
|
唐 孟棨《本事诗 情感》:“刘于席上赋诗曰:‘……司空见惯浑闲事,断尽江南刺史肠。’”
|
SKJ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屡见不鲜、习以为常
|
绝无仅有、盖世无双、少见多怪
|
./MmFuYQ==.html
|
si kong jian guan
|
|
23560
|
司马青衫
|
司
|
sī mǎ qīng shān
|
司马:古代官名,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。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|
白居易《琵琶行》诗:“座中泣下谁最多,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
|
SM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jluNg==.html
|
si ma qing shan
|
|
11688
|
各司其事
|
各
|
gè sī qí shì
|
司:主管,经营。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。
|
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四回:“今日便须派定路数,各司其事。”
|
GSQ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各尽其责
|
|
./M29lNA==.html
|
ge si qi shi
|
|
5112
|
付之一叹
|
付
|
fù zhī yī tàn
|
叹一口气。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。
|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前日之事,我也不计较长短,付之一叹罢了。”
|
FZY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TQwMA==.html
|
fu zhi yi tan
|
|
26901
|
呜呼噫嘻
|
呜
|
wū hū yī xī
|
叹词。表示慨叹。
|
|
WHYX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NWIydw==.html
|
wu hu yi xi
|
|
16498
|
气喘吁吁
|
气
|
qì chuǎn xū xū
|
吁吁:喘气的声音。形容呼吸急促;喘气不止。
|
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,觉得气喘吁吁。”
|
QCX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气喘如牛、气急败坏
|
心平气和、悠然自得
|
./MXdmdw==.html
|
qi chuan xu xu
|
|
7463
|
短叹长吁
|
短
|
duǎn tàn cháng xū
|
吁:叹息。短一声、长一声不停地叹气。
|
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,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。”
|
DTC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长嘘短叹、长吁短叹
|
|
./M2h2ZQ==.html
|
duan tan chang xu
|
|
21849
|
长吁短叹
|
长
|
cháng xū duǎn tàn
|
吁:叹气。长声、短声不住地叹气。多为人心情烦闷、郁结不舒的表现。也作“短叹长吁”。
|
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,五千遍捣枕捶床。”
|
CXD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唉声叹气、喟然而叹
|
欢歌笑语
|
./b3Zh.html
|
chang xu duan tan
|
|
23429
|
食而不化
|
食
|
shí ér bù huà
|
吃了没有消化。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,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。
|
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》:“然读书以明理,明理以致用也。食而不化,至昏愦僻谬,贻害无穷。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》:“然读书以明理,明理以致用也。食而不化,至昏愦僻谬,贻害无穷。”...
|
SEB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食古不化
|
融会贯通
|
./MjZ1Mg==.html
|
shi er bu hua
|
|
23498
|
食肉寝皮
|
食
|
shí ròu qǐn pí
|
吃他们的肉;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。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。
|
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》:“然二子者,譬于禽兽,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。”
|
SRQ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恨之入骨
|
情深义重、一往情深
|
./MjgwdQ==.html
|
shi rou qin pi
|
|
22252
|
残羹剩饭
|
残
|
cán gēng shèng fàn
|
吃剩的饭菜,比喻别人取用后剩下的一点儿东西
|
梁实秋《穷》:“不曾看见两个穷人抢食半盂残羹剩饭。”
|
CGS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残茶剩饭
|
山珍海味
|
./OGZyMA==.html
|
can geng sheng fan
|
|
5057
|
浮瓜沉李
|
浮
|
fú guā chén lǐ
|
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。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。
|
三国 魏 曹丕《与朝歌令吴质书》:“浮甘瓜于清泉,沉朱李于寒冰。”
|
FGC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沉李浮瓜
|
|
./MTJ3YQ==.html
|
fu gua chen li
|
|
22363
|
吃着不尽
|
吃
|
chī zhuó bù jìn
|
吃的穿的,享用不尽。比喻生活富裕。
|
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十四:“王沂公曾青州发解,及南省程试,皆为首冠。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,戏语之曰 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卷十四:“王沂公曾青州发解,及南省程试,皆为首冠。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,戏语之曰:‘状元试三场,一生吃着不尽。’沂公正色答曰:‘曾平生之志,不在温饱。’”...
|
CZB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吃著不尽
|
|
./cWE0.html
|
chi zhuo bu jin
|
|
1290
|
饱食暖衣
|
饱
|
bǎo shí nuǎn yī
|
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
|
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人之有道也,饱食暖衣,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”
|
BSN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丰衣足食、暖衣饱食
|
饥寒交迫、无衣无食
|
./aWgw.html
|
bao shi nuan yi
|
|
19469
|
茹苦含辛
|
茹
|
rú kǔ hán xīn
|
吃苦的;含着辣的。比喻忍受大的艰苦。
|
宋 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|
RKH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辛万苦、如牛负重
|
如解倒悬
|
./MjIybw==.html
|
ru ku han xin
|
|
23675
|
上当学乖
|
上
|
shàng dāng xué guāi
|
吃过亏下次就不会上当
|
《泾谚汇录》:“上当学乖,言吃亏处,即是长见识处也。”
|
SDX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Vucw==.html
|
shang dang xue guai
|
|
22206
|
吃喝拉撒
|
吃
|
chī hē lā sā
|
吃饭、喝水、拉屎、撒尿。指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
|
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六回:“我看着王爷三天吃喝拉撒睡,可有取贵之处。”
|
CHL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吃喝拉撒睡
|
|
./N25lZw==.html
|
chi he la sa
|
|
23741
|
食不二味
|
食
|
shí bù èr wèi
|
吃饭不用两道菜肴。谓饮食节俭。
|
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昔阖庐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,器不彤镂,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,衣服财用,择 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昔阖庐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,器不彤镂,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,衣服财用,择不取费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...
|
SBEW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食不重味、食不兼味
|
大吃大喝、食案方丈、食必方丈
|
./NHg0eQ==.html
|
shi bu er wei
|
|
13066
|
口多食寡
|
口
|
kǒu duō shí guǎ
|
吃饭的人多,但是食物很少。
|
唐·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愈不善自谋,口多而食寡。”
|
KDS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僧舵粥少
|
|
./MW4wNg==.html
|
kou duo shi gua
|
|
5459
|
纷纷不一
|
纷
|
fēn fēn bù yī
|
各不相同。纷纷:多而杂乱。
|
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三十回:“也有做‘请宴’的,也有做‘窥醉’的,也有做‘借茶’的,也有做‘刺虎’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三十回:“也有做‘请宴’的,也有做‘窥醉’的,也有做‘借茶’的,也有做‘刺虎’的,纷纷不一。”...
|
FFB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众说纷纭
|
众口一词、异口同声
|
./M2thYw==.html
|
fen fen bu yi
|
|
23610
|
四面受敌
|
四
|
sì miàn shòu dí
|
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。
|
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国蓄》:“四面受敌,谓之衢处之国。”
|
SMS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四面楚歌
|
|
./MnlkcQ==.html
|
si mian shou di
|
|
11419
|
各个击破
|
各
|
gè gè jī pò
|
各个:逐个;击:攻。军事术语。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。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 各个:逐个;击:攻。军事术语。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。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。...
|
毛泽东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:“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,反对分兵,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。 毛泽东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:“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,反对分兵,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。”...
|
GGJP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TR0Zw==.html
|
ge ge ji po
|
|
11432
|
各为其主
|
各
|
gè wèi qí zhǔ
|
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》:“彼各为其主,勿追也。”
|
GWQ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狗吠非主
|
|
./MTUwZQ==.html
|
ge wei qi zhu
|
|
11430
|
各尽所能
|
各
|
gè jìn suǒ néng
|
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。
|
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曹褒传》:“汉遭秦余,礼坏乐崩,且因循故事,未可观省,有知其说者,各尽所能。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曹褒传》:“汉遭秦余,礼坏乐崩,且因循故事,未可观省,有知其说者,各尽所能。”...
|
GJS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TR6aw==.html
|
ge jin suo neng
|
|
19768
|
人自为政
|
人
|
rén zì wéi zhèng
|
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。比喻各行其是。
|
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格局》:“传奇格局,有一定而不可移者,有可仍、可改,听人自为政者。”
|
RZW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各自为政、各行其是
|
|
./NHI4Zw==.html
|
ren zi wei zheng
|
|
11510
|
各有所职
|
各
|
gè yǒu suǒ zhí
|
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。比喻分工明确。
|
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高官分职注:“各有所职,而百事举。”
|
GYS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各尽其职
|
|
./MTYxbQ==.html
|
ge you suo zhi
|
|
11529
|
各执己见
|
各
|
gè zhí jǐ jiàn
|
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。
|
《人民文学》1976年第3期:“两人争辩到这儿,就有点各执己见,搁不下来。”
|
GZ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各持己见
|
异口同声
|
./MTZibQ==.html
|
ge zhi ji jian
|
|
7907
|
天各一方
|
天
|
tiān gè yī fāng
|
各在天底下的一边。形容离别后各居一地;相距遥远。
|
汉 苏武《诗》:“良友远别离,各在天一方。”
|
TGY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里迢迢、天涯海角
|
近在咫尺、难分难解
|
./MmM5bQ==.html
|
tian ge yi fang
|
|
7382
|
东敲西逼
|
东
|
dōng qiāo xī bī
|
各处敲诈逼迫。
|
蔡东藩《后汉通俗演义》第二回:“百姓又最怕输粮,地方官刑驱势迫,东敲西逼。”
|
DQX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d0Mg==.html
|
dong qiao xi bi
|
|
17331
|
千形万状
|
千
|
qiān xíng wàn zhuàng
|
各式各样的形状。形容变化多。
|
明·李东阳《题枯苍陈氏画》:“摩拟肖似,而极于变化,千形万状,不可窥测。”
|
QXW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形万态、千姿百态
|
|
./NG1tYw==.html
|
qian xing wan zhuang
|
|
4310
|
面面周到
|
面
|
miàn miàn zhōu dào
|
各方面都照顾到。虽然照顾到各方面,但很一般化,重点不突出
|
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4回:“是甚么妙计?倘是面面周到的,破费一层,倒好商量。”
|
MMZ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面面俱到
|
|
./OGJuaQ==.html
|
mian mian zhou dao
|
|
26339
|
物尽其用
|
物
|
wù jìn qí yòng
|
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,都要尽量利用。指充分利用资源,一点不浪费。
|
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
|
WJQ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人尽其才
|
|
./MmhjeQ==.html
|
wu jin qi yong
|
|
15408
|
交相辉映
|
交
|
jiāo xiāng huī yìng
|
各种光亮、彩色等互相映照。
|
王朔《玩儿的就是心跳》:“数座宝塔遥遥矗立日光雪光湖光交相辉映塔身清澈剔透。”
|
JX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WhzNA==.html
|
jiao xiang hui ying
|
|
21368
|
诸色人等
|
诸
|
zhū sè rén děng
|
各种各样、各色各等的人们。
|
唐·陆贽《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》:“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,均减有无,赒贷贫人,全活数众者, 唐·陆贽《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》:“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,均减有无,赒贷贫人,全活数众者,府司具事迹闻奏,朕当授以官秩,蠲其征徭。”...
|
ZSR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jNoZQ==.html
|
zhu se ren deng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