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2783
|
飘萍断梗
|
飘
|
piāo píng duàn gěng
|
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断茎。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。
|
宋·周行己《再和文叔》:“契阔十年才道旧,问关千里又言旋。飘萍断梗无根柢,愁唤羸童理破鞯。”
|
PPD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GlzdQ==.html
|
piao ping duan geng
|
|
25958
|
与世俯仰
|
与
|
yǔ shì fǔ yǎng
|
随波逐流,附和世俗。
|
《宋史 文苑传六 米芾》:“[米芾]又不能与世俯仰,故从仕数困。”
|
YSF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沉浮、与世偃仰
|
|
./Mnl2OA==.html
|
yu shi fu yang
|
|
2314
|
波流茅靡
|
波
|
bō liú máo mǐ
|
随波逐流,随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趋势而行。
|
《明史 赵炳然传》:“世宗朝,璁、萼、言、嵩相继用事,六卿之长不得其职。大都波流茅靡,淟涊取容。”
|
BLMM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随波逐流
|
|
./MzVkNA==.html
|
bo liu mao mi
|
|
25955
|
与世推移
|
与
|
yǔ shì tuī yí
|
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。
|
《楚辞 渔父》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”
|
YST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时偕行、与时推移
|
|
./Mng0Ng==.html
|
yu shi tui yi
|
|
25981
|
与时推移
|
与
|
yǔ shí tuī yí
|
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。
|
唐 李白《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》:“吾不凝滞于物,与时推移。”
|
YST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推移
|
|
./MzFiMA==.html
|
yu shi tui yi
|
|
23395
|
随机应变
|
随
|
suí jī yìng biàn
|
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。机:时机;情况;应:应付;变:变化。
|
《旧唐书 郭孝恪传》:“建德远来助虐,粮运阻绝,此是天丧之时。请固武牢,屯军氾水,随机应变,则易为克 《旧唐书 郭孝恪传》:“建德远来助虐,粮运阻绝,此是天丧之时。请固武牢,屯军氾水,随机应变,则易为克殄。”...
|
SJY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见风使舵、见机行事
|
一成不变、刻舟求剑
|
./MjZjaw==.html
|
sui ji ying bian
|
|
24283
|
随俗雅化
|
随
|
shui shu ya hua
|
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。
|
|
SSYH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jdsdQ==.html
|
shui shu ya hua
|
|
23918
|
随心所欲
|
随
|
suí xīn suǒ yù
|
随着自己的意思;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。随:听任;欲:想要。
|
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,一味的随心所欲。”
|
SX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为所欲为、自得其乐
|
谨小慎微、缩手缩脚
|
./NTNqcw==.html
|
sui xin suo yu
|
|
23596
|
顺风转舵
|
顺
|
shǔn fēng zhuǎn duò
|
随着风向转换舵位。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(含贬义)。
|
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》:“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顺风转舵,改为对于这件事的啼哭,叫喊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》:“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顺风转舵,改为对于这件事的啼哭,叫喊了。”...
|
SFZ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见风使舵、见机行事
|
|
./MmFvNA==.html
|
shun feng zhuan duo
|
|
3272
|
漫不经意
|
漫
|
màn bù jīng yì
|
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
|
郭沫若《文艺论集 》:“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,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。”
|
MBJ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漫不经心
|
聚精会神
|
./ZTBn.html
|
man bu jing yi
|
|
3052
|
飘茵落溷
|
飘
|
piāo yīn luò hùn
|
随风而落,有的飘在茵席上,有的落在粪坑里。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。也指女子堕落风尘 随风而落,有的飘在茵席上,有的落在粪坑里。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。也指女子堕落风尘。...
|
《梁书 儒林传 范缜》: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,同发一枝,俱开一蒂,随风而堕,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,自 《梁书 儒林传 范缜》: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,同发一枝,俱开一蒂,随风而堕,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,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。坠茵席者,殿下是也;落粪溷者,下官是也。”...
|
PYLH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飘茵随溷
|
|
./MXQ2eQ==.html
|
piao yin luo hun
|
|
24181
|
随波漂流
|
随
|
suí bō piāo liú
|
随:跟从。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。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,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,只能随着别人走
|
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泥滞苟且,没而不觉,随波漂流,与熛俱灭者亦甚众多。”
|
SBP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随波逐流、随波逐浪、随波逐尘
|
|
./OHEwcQ==.html
|
sui bo piao liu
|
|
23906
|
随波逐流
|
随
|
suí bō zhú liú
|
随:跟着;逐:追赶;追随。随着波浪起伏;跟着流水漂荡。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;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;只是随 随:跟着;逐:追赶;追随。随着波浪起伏;跟着流水漂荡。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;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;只是随着别人走。...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夫圣人者,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。举世混浊,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夫圣人者,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。举世混浊,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?”...
|
SBZL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同流合污、见风使舵
|
中流砥柱、坚定不移
|
./NTM2Ng==.html
|
sui bo zhu liu
|
|
17658
|
千随百顺
|
千
|
qiān suí bǎi shùn
|
随:追随;顺:顺从。形容完全顺随别人,别人要怎么样就怎么样。
|
元 杨景贤《刘行首》第一折:“欲要见五祖七真,先受些千随百顺。”
|
QSBS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千依百随、百依百顺
|
|
./NmVraw==.html
|
qian sui bai shun
|
|
24177
|
随时度势
|
随
|
suí shí duó shì
|
随:顺从;度:估量。根据当时的情况审度事势的发展趋向
|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94回:“可见凡事须随时度势,敢作敢为,方可转祸为福。”
|
SSD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审时度势
|
|
./OHB6Mg==.html
|
sui shi duo shi
|
|
23595
|
随遇而安
|
随
|
suí yù ér ān
|
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
|
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
|
SYEA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与世无争、随俗浮沉
|
愤时嫉俗、愤愤不平
|
./MmFuaw==.html
|
sui yu er an
|
|
8833
|
韬光韫玉
|
韬
|
tāo guāng yùn yù
|
隐匿光采,韫藏宝玉。比喻隐藏才华,不露光芒。
|
《隶释·汉小黄门谯敏碑》:“君商时度世,引己倍权,守静彻冗,韬光韫玉,以远悔咎。”
|
TGY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锋芒毕露
|
./NDVwNg==.html
|
tao guang yun yu
|
|
8232
|
韬声匿迹
|
韬
|
tāo shēng nì jì
|
隐匿音信踪迹。谓不被人所见闻。
|
晋·挚虞《征士胡昭赞》:“投簪卷带,韬声匿迹。”
|
TSN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韬神晦迹
|
|
./NDV1cQ==.html
|
tao sheng ni ji
|
|
25190
|
隐居求志
|
隐
|
yǐn jū qiú zhì
|
隐居不仕,以实现自己的志愿。
|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隐居以求其志,行义以达其道。”
|
YJQ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nNwaw==.html
|
yin ju qiu zhi
|
|
24407
|
山林隐逸
|
山
|
shān lín yǐn yì
|
隐居山林的士人。即隐士。
|
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馀韵》:“听他说话,像几个山林隐逸。”
|
SLY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HVjbw==.html
|
shan lin yin yi
|
|
15926
|
寄迹山林
|
寄
|
jì jì shān lín
|
隐居山林间,不过问世事
|
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四回:“虽欲寄迹林泉,不但不敢,亦且不忍。”
|
JJS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寄迹林泉
|
|
./M3dsZQ==.html
|
ji ji shan lin
|
|
14773
|
祸起隐微
|
祸
|
huò qǐ yǐn wēi
|
隐微:隐蔽细小的地方。指灾祸往往萌发于隐蔽细小的地方
|
宋·王曾《谏作玉清昭应宫》:“圣人贵于谋始,智者察于未形。祸起隐微,危生安逸。”
|
HQYW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HM3dw==.html
|
huo qi yin wei
|
|
24253
|
三马同槽
|
三
|
sān mǎ tóng cáo
|
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
|
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 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隐指懿父子三人。”...
|
SMTC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jNzbQ==.html
|
san ma tong cao
|
|
14484
|
讳莫高深
|
讳
|
huì mò gāo shēn
|
隐瞒得很紧,不让别人知道
|
|
HMGS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3Yxaw==.html
|
hui mo gao shen
|
|
25101
|
隐姓埋名
|
隐
|
yǐn xìng mái míng
|
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。
|
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:“因此上不事王侯,不求闻达,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。”
|
YX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遮人耳目
|
抛头露面
|
./MnI1cQ==.html
|
yin xing mai ming
|
|
25527
|
隐约其辞
|
隐
|
yǐn yuē qí cí
|
隐约:时隐时现;辞:言辞;说话。说话隐隐约约;躲躲闪闪;不明确;不清楚。
|
清 平步青《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》:“使白太夫人,谓欲礼佛行也者,迎抵会城卒岁,无功为亲者 清 平步青《霞外捃屑 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》:“使白太夫人,谓欲礼佛行也者,迎抵会城卒岁,无功为亲者讳,故隐约其辞不尽也。”...
|
YYQ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闪烁其辞、支吾其辞
|
直言不讳
|
./NXJqeQ==.html
|
yin yue qi ci
|
|
17329
|
潜形匿迹
|
潜
|
qián xíng nì jì
|
隐蔽形迹,不露真相。
|
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豪爽》:“狡吏奸豪,潜形匿迹。”
|
QXN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潜形谲迹、潜形匿影
|
|
./NG1saQ==.html
|
qian xing ni ji
|
|
17363
|
潜踪匿影
|
潜
|
qián zōng nì yǐng
|
隐蔽踪迹。
|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》:“潜踪匿影,方暗中扪壁窃行,突火光一掣,朗若月明。”
|
QZN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潜形匿影、潜踪蹑迹
|
|
./NG14cQ==.html
|
qian zong ni ying
|
|
17365
|
潜踪隐迹
|
潜
|
qián zōng yǐn jì
|
隐蔽踪迹。
|
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卷:“我到此地了,你们却潜踪隐迹,没处追寻。”
|
QZY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潜踪蹑迹
|
|
./NG15YQ==.html
|
qian zong yin ji
|
|
17276
|
潜光隐耀
|
潜
|
qián guāng yǐn yào
|
隐藏光采。常指隐居。
|
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又南山四皓有园公、夏黄公,潜光隐耀,世嘉其高,皆悉称公。”
|
QGY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潜光隐德、潜光匿曜
|
|
./NGx2ZQ==.html
|
qian guang yin yao
|
|
9221
|
匿影藏形
|
匿
|
nì yǐng cáng xíng
|
隐藏形迹;不露真相。
|
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|
NYC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销声匿迹、无影无踪、鬼鬼祟祟
|
出头露面、招摇过市
|
./MXNwcQ==.html
|
ni ying cang xing
|
|
130
|
暗藏杀机
|
暗
|
àn cáng shā jī
|
隐藏杀人的念头。比喻潜在危险
|
|
AC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危机四伏
|
|
./Nm9pMg==.html
|
an cang sha ji
|
|
17332
|
潜休隐德
|
潜
|
qián xiū yǐn dé
|
隐藏美德。
|
明·方孝孺《宋氏为善堂记》:“而推荣二代,潜休隐德,见称于圣主,而大白于四方。”
|
QXYD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潜光隐德
|
|
./NG1tbQ==.html
|
qian xiu yin de
|
|
25511
|
隐迹埋名
|
隐
|
yǐn jì mái míng
|
隐藏行踪、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。
|
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或有山间林下,怀才抱德,隐迹埋名。”
|
YJMM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隐迹藏名
|
|
./NXIxMg==.html
|
yin ji mai ming
|
|
25868
|
隐隐绰绰
|
隐
|
yǐn yìn chuò chuò
|
隐隐约约
|
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88回:“那云气如飞而至,隐隐绰绰。”
|
YYC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影影绰绰、隐隐约约
|
|
./OG52aQ==.html
|
yin yin chuo chuo
|
|
18027
|
虚无缥缈
|
虚
|
xū wú piāo miǎo
|
隐隐约约;若有若无的样子。形容空虚渺茫。虚无:空虚;缥缈:隐隐约约。
|
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忽闻海上有仙山,山在虚无缥缈间。”
|
XWPM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扑朔迷离
|
坚定不移
|
./Mmhzcw==.html
|
xu wu piao miao
|
|
9359
|
南山隐豹
|
南
|
nán shān yǐn bào
|
隐:隐伏。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
|
《列女传·贤明·陶答子妻》:“妾闻南山有玄豹,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?”
|
NSY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OGJpaQ==.html
|
nan shan yin bao
|
|
25193
|
隐恶扬善
|
隐
|
yǐn è yáng shàn
|
隐:隐匿;隐瞒;扬:宣扬。隐蔽别人的坏处;宣扬别人的好处。
|
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”
|
YEY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人弃我取
|
红口白牙
|
./MnNyOA==.html
|
yin e yang shan
|
|
23805
|
时隐时见
|
时
|
shí yǐn shí jiàn
|
隐:隐没。见:同“现”;出现。有时隐没,有时出现。远处事物忽明忽暗。
|
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5卷:“其间林木荟蔚,云烟掩映,高楼曲榭,时隐时见,使画工极思不可图。”
|
SYS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时隐时现
|
|
./NHphNg==.html
|
shi yin shi jian
|
|
4360
|
埋名隐姓
|
埋
|
mái míng yǐn xìng
|
隐:隐瞒。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,不让别人知道
|
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八卷:“后遂化鹤回家,埋名隐姓,生下你兄弟姊妹,幸今都已长成。”
|
MMY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隐姓埋名
|
抛头露面
|
./OGtjYQ==.html
|
mai ming yin xing
|
|
9557
|
匿迹隐形
|
匿
|
nì jì yǐn xíng
|
隐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使人知。
|
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,再不和他亲折征,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|
NJYX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匿迹潜形
|
|
./NmR4aQ==.html
|
ni ji yin xing
|
|
9821
|
难伸之隐
|
难
|
nán shēn zhī yǐn
|
隐:隐衷,隐情。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
|
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3回:“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。”
|
NSZY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难言之隐
|
|
./OGswdw==.html
|
nan shen zhi yin
|
|
23166
|
三天两头
|
三
|
sān tiān liǎng tóu
|
隔一天,或几乎每天。形容经常、频繁。
|
老舍《我这一辈子》:“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。”
|
STLT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隔三差五
|
|
./MjJpaQ==.html
|
san tian liang tou
|
|
11427
|
隔墙有耳
|
隔
|
gé qiáng yǒu ěr
|
隔着一道墙,也有人偷听。比喻即使秘密商量,别人也可能知道。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,免得泄露。
|
管仲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|
GQYE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隔墙须有耳,窗外岂无人
|
|
./MTR5Zw==.html
|
ge qiang you er
|
|
12588
|
隔窗有耳
|
隔
|
gé chuāng yǒu ěr
|
隔着窗有人偷听。指墙外有人偷听,秘密泄漏
|
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胭脂》:“蝴蝶过墙,隔窗有耳,莲花瓣卸,堕地无踪。”
|
GCYE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隔墙有耳、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
|
|
./OHh4cQ==.html
|
ge chuang you er
|
|
11479
|
隔靴搔痒
|
隔
|
gé xuē sāo yǎng
|
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...
|
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
|
GXS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不得要领、劳而无功
|
鞭辟入里、一语破的
|
./MTVvaw==.html
|
ge xue sao yang
|
|
12587
|
隔雾看花
|
隔
|
gé wù kàn huā
|
隔:间隔。形容老眼昏花,后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
|
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:“觉白石《念奴娇》、《惜红衣》二词,犹有隔雾看花之恨。”
|
GWKH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雾里看花
|
|
./OHh3Yw==.html
|
ge wu kan hua
|
|
682
|
偶变投隙
|
偶
|
ǒu biàn tóu xì
|
隙:漏洞,机会;投隙:投机。随机应变,投机取巧
|
宋·秦观《谢王学士书》:“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,操数寸之管,书方尺之纸,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。”
|
OBT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投机取巧
|
|
./OHIzbQ==.html
|
ou bian tou xi
|
|
26239
|
无隙可乘
|
无
|
wú xì kě chéng
|
隙:空子;乘:趁。利用机会。没有空子可钻。
|
《宋书 律历志下》:“臣其历七曜,咸始上元,无隙可乘。”
|
WXKC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无懈可击、天衣无缝
|
有机可乘、破绽百出
|
./MmV5YQ==.html
|
wu xi ke cheng
|
|
12932
|
可乘之隙
|
可
|
kě chéng zhī xì
|
隙:空子;机会;弱点;漏洞。可以利用的空子。
|
宋 晁补之《上皇帝论北事书》:“当是时,皆有可乘之隙,而中国不取。”
|
KCZ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可乘之机、机不可失
|
无隙可乘
|
./MW0yMA==.html
|
ke cheng zhi xi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