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2396
|
古之遗直
|
古
|
gǔ zhī yí zhí
|
遗直:指人很耿直,有古人的遗风。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
|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叔向,古之遗直也。治国制刑,不隐于亲,三数叔鱼之恶,不为丰减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十四年》:“叔向,古之遗直也。治国制刑,不隐于亲,三数叔鱼之恶,不为丰减。”...
|
GZY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2JtMA==.html
|
gu zhi yi zhi
|
|
25392
|
遗老遗少
|
遗
|
yí lǎo yí shào
|
遗老:称前朝的旧臣;遗少:指封建时代留恋前期;思想陈腐的年轻人。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后指思 遗老:称前朝的旧臣;遗少:指封建时代留恋前期;思想陈腐的年轻人。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。后指思想陈腐、顽固守旧的老人和年轻人。...
|
鲁迅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在正面,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,直写着四个 鲁迅《朝花夕拾·无常》:“在正面,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,直写着四个字道:‘一见有喜’。”...
|
YLYS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NW5jMA==.html
|
yi lao yi shao
|
|
4649
|
谋无遗谞
|
谋
|
móu wú yí ér
|
遗谞:才智不足之处。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。形容计谋周密,十分稳妥。
|
晋·陆机《辩士论》:“骆统、刘基强谏以补过,谋无遗谞,举不失策。”
|
MWYE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谋无遗策
|
|
./NGYzOA==.html
|
mou wu yi er
|
|
6491
|
道不拾遗
|
道
|
dào bù shí yí
|
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|
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|
DBS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路不拾遗
|
打家劫舍
|
./dmh3.html
|
dao bu shi yi
|
|
1575
|
不遗余力
|
不
|
bù yí yú lì
|
遗:保留;余力:剩余的力量。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。
|
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|
BYYL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全力以赴、倾巢而出
|
三心二意、留有余地
|
./bXU4.html
|
bu yi yu li
|
|
10248
|
路不拾遗
|
路
|
lù bù shí yí
|
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|
汉 贾谊《新书 先醒》:“百姓富,民恒一,路不拾遗,国无狱讼。”
|
LBSY
|
常用成语
|
褒义成语
|
夜不闭户
|
世风日下
|
./MXJ4NA==.html
|
lu bu shi yi
|
|
22783
|
除疾遗类
|
除
|
chú jí yí lèi
|
遗:留下。类:种。只治表面的病,又留下了病根。比喻去患不彻底,留下祸根。
|
|
CJYL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F2Ng==.html
|
chu ji yi lei
|
|
7633
|
地无遗利
|
地
|
dì wú yí lì
|
遗:遗留,遗漏。形容地上的自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
|
清·冯桂芬《校攽庐抗议》:“人无弃材,地无遗利,君民不隔,名实必副。”
|
DWY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地尽其利
|
|
./N214OA==.html
|
di wu yi li
|
|
24755
|
养虎遗患
|
养
|
yǎng hǔ yí huàn
|
遗;留下;患:祸患。养着老虎;留下祸患。比喻纵容坏人;给自己留下后患。也作“养虎留患。”
|
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楚之时也,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。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楚之时也,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。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养虎自遗患’也。”...
|
YHYH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养痈贻患、放虎归山、后患无穷
|
除恶务尽、斩草除根
|
./Mm1zcw==.html
|
yang hu yi huan
|
|
27303
|
望峰息心
|
望
|
wàng fēng xī xīn
|
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。多指遁世隐居。亦喻知难而止息。
|
南朝·梁·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。”
|
WFXX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望岫息心
|
|
./NThiNg==.html
|
wang feng xi xin
|
|
24859
|
遥相呼应
|
遥
|
yáo xiāng hū yìng
|
遥远:远远地。应:照应。指远远地互相照应。配合。
|
《清史稿 许友信传》:“且郑成功出没闽、浙,奉其为号,遥相应和,声势颇张。”
|
YXH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遥遥相对、一呼百应
|
各自为政、各行其是
|
./Mm8wbw==.html
|
yao xiang hu ying
|
|
24575
|
遥遥无期
|
遥
|
yáo yáo wú qī
|
遥遥:很远。指日期遥远得很。说不定要到何年何月。
|
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,只剩得千把两银子,而放缺又遥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看看前头存在黄胖姑那里银子渐渐花完,只剩得千把两银子,而放缺又遥遥无期。”...
|
YYW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旷日持久、天长日久、天荒地老
|
指日可待、一朝一夕、弹指之间
|
./MmlhYQ==.html
|
yao yao wu qi
|
|
24621
|
遥遥相对
|
遥
|
yáo yáo xiāng duì
|
遥遥:远远地。对:对着;向着。远远的对着。
|
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与上房虽然隔着一个院子,却与他夫人卧室遥遥相对。”
|
YYXD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遥相呼应、两两相对、遥遥相望
|
互不相干、毫无瓜葛
|
./MmtjNg==.html
|
yao yao xiang dui
|
|
24613
|
遥遥领先
|
遥
|
yáo yáo lǐng xiān
|
遥遥:远远;很远。远远地走在人家的前面。
|
罗来勇《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》:“我们的声誉就是实力——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。”
|
YYL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一马当先
|
一落千丈、江河日下、瞠乎其后
|
./Mms0NA==.html
|
yao yao ling xian
|
|
26652
|
无適无莫
|
无
|
wú dí wú mò
|
適:厚;莫:薄。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。
|
|
WDWM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mVucQ==.html
|
wu di wu mo
|
|
22260
|
惨遭不幸
|
惨
|
cǎn zāo bù xìng
|
遭到严重灾祸,多指死亡
|
刘心武《钟鼓楼》:“但就是这对卖豆汁的夫妇,前几日却惨遭不幸。”
|
CZBX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飞来横祸
|
|
./OHRsMg==.html
|
can zao bu xing
|
|
7040
|
大败亏轮
|
大
|
dà bài kuī lún
|
遭到很大的失败和损失。
|
|
DBKL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2N4bQ==.html
|
da bai kui lun
|
|
19679
|
忍尤含垢
|
忍
|
rěn yóu hán gòu
|
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。
|
《后汉书·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|
RYHG
|
一般成语
|
|
|
|
./MXpzcQ==.html
|
ren you han gou
|
|
12877
|
苦难深重
|
苦
|
kǔ nàn shēn zhòng
|
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。
|
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四章:“苦难深重的农民,怎能再忍受反动派的蹂躏。”
|
KNSZ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苦海茫茫
|
|
./MWptcw==.html
|
ku nan shen zhong
|
|
15923
|
际会风云
|
际
|
jì huì fēng yún
|
遭逢到好的际遇。
|
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赵莹传论》:“赵莹际会风云,优游藩辅。”
|
JHF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风云际会、际遇风云
|
|
./M3drMA==.html
|
ji hui feng yun
|
|
5537
|
逢机遘会
|
逢
|
féng jī gòu huì
|
遭逢机会。
|
明·王世贞《纲鉴会纂·宋纪》:“谋取者,逢机遘会,阳施阴设,而人莫觉,宋主祖是也。”
|
FJGH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逢吉丁辰
|
|
./M2w1Ng==.html
|
feng ji gou hui
|
|
24684
|
掩目捕雀
|
掩
|
yǎn mù bǔ què
|
遮着眼睛捉麻雀。比喻自己骗自己。
|
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》:“谚有‘掩目捕雀’。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况大国之事,其可以诈立乎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》:“谚有‘掩目捕雀’。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,况大国之事,其可以诈立乎!”...
|
YMBQ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掩耳盗铃、自欺欺人
|
|
./MmxwMg==.html
|
yan mu bu que
|
|
21140
|
遮天蔽日
|
遮
|
zhē tiān bì rì
|
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积庞大、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。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,黑洞洞遮天蔽日,都是皂雕旗。”
|
ZTBR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蔽日遮天、遮空蔽日
|
|
./NXplZw==.html
|
zhe tian bi ri
|
|
7165
|
蹈矩循规
|
蹈
|
dǎo jǔ xún guī
|
遵守规矩。
|
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格天》:“积善存仁,蹈矩循规太古民。”
|
DJX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蹈规循矩
|
|
./M2VlNA==.html
|
dao ju xun gui
|
|
7169
|
蹈仁履义
|
蹈
|
dǎo rén lǚ yì
|
遵循仁义之道。
|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,折矩周规,不得不谓之醇儒。”
|
DRLY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2Vmcw==.html
|
dao ren lu yi
|
|
7493
|
遁世隐居
|
遁
|
dùn shì yǐn jū
|
避世而深居不仕。
|
汉·焦赣《易林·革之旅》:“遁世隐居,竟不逢时。”
|
DSYJ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遁世幽居
|
|
./M2k2cw==.html
|
dun shi yin ju
|
|
1372
|
避祸就福
|
避
|
bì huò jiù fú
|
避开凶险,趋向幸福。
|
先秦 商鞅《商君书 定分》:“万民皆知所避就,避祸就福,而皆以自治也。”
|
BHJF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祸求福
|
|
./anJv.html
|
bi huo jiu fu
|
|
27338
|
违强陵弱
|
违
|
wéi qiáng líng ruò
|
避开强暴的,欺凌弱小的。
|
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唯仁者能之,违强陵弱,非勇也。乘人之约,非仁也。”
|
WQLR
|
生僻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欺弱怕强
|
|
./NTk2dQ==.html
|
wei qiang ling ruo
|
|
26751
|
违害就利
|
违
|
wéi hài jiù lì
|
避开祸害,追求利益。
|
《吴子·图国》:“谋者,所以违害就利,要者,所以保业守成。”
|
WHJL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趋利避害
|
|
./NTh4eQ==.html
|
wei hai jiu li
|
|
1374
|
避重就轻
|
避
|
bì zhòng jiù qīng
|
避重:指避开要紧的事;就轻:指抓小事情。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害问题;只谈无关重要的 避重:指避开要紧的事;就轻:指抓小事情。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。也指回避要害问题;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。...
|
宋 刘挚《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》:“民始不以多男为患,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。”
|
BZJQ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难就易、避实就虚
|
避实击虚、知难而进
|
./anQy.html
|
bi zhong jiu qing
|
|
10781
|
临难不避
|
临
|
lín nán bù bì
|
避:回避。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。形容勇敢胆大。
|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。”...
|
LNB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GE2dQ==.html
|
lin nan bu bi
|
|
1055
|
避俗趋新
|
避
|
bì sú qū xīn
|
避:舍弃;趋:奔赴,趋向。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
|
叶圣陶《未厌集 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 叶圣陶《未厌集 苦辛》:“‘拜年’有什么意义呢?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。于是相率不‘拜年’,表示避俗趋新。”...
|
BSQ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MXhx.html
|
bi su qu xin
|
|
8132
|
逃灾避难
|
逃
|
táo zāi bì nàn
|
避:躲开。逃脱灾害侵袭,避免罹难之祸
|
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似这等逃灾避难,倒不如奔井投河。”
|
TZBN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逃灾躲难、避难逃灾
|
|
./ODkyZw==.html
|
tao zai bi nan
|
|
1051
|
避难就易
|
避
|
bì nán jiù yì
|
避:躲开,回避。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
|
《元史 文宗纪四》:“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,久不视事,及迁同知储政院事,即就职,侥幸巧宦,避难就易。”
|
BNJY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难趋易
|
|
./MXcy.html
|
bi nan jiu yi
|
|
2027
|
避凶就吉
|
避
|
bì xiōng jiù jí
|
避:避开;就:趋。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
|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6回:“主公宜避凶就吉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|
BXJ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凶趋吉
|
|
./OTdjdw==.html
|
bi xiong jiu ji
|
|
1056
|
避凶趋吉
|
避
|
bì xiōng qū jí
|
避:避开;趋:奔赴。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
|
宋 王观国《学林 祠卜》: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,汉祖不留柏人,避凶趋吉,所不可废。”
|
BXQJ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避祸就福
|
|
./MXkw.html
|
bi xiong qu ji
|
|
25818
|
邑犬群吠
|
邑
|
yì quǎn qún fèi
|
邑:乡邑。乡邑的狗群起吠叫。比喻庸人对不理解的观点进行群起攻击
|
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怀沙》:“邑犬群吠兮,吠所怪也。”
|
YQQF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|
|
./N3BsbQ==.html
|
yi quan qun fei
|
|
47
|
安邦定国
|
安
|
ān bāng dìng guó
|
邦:古代诸侯的封国;后泛指国家。定:使安定。使国家安定、巩固。
|
元 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一折:“老将军无阵云收,若题着安邦定国,受赏封侯。”
|
ABDG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安邦治国、济国安邦
|
祸国殃民、暴虐无道
|
./YjE4.html
|
an bang ding guo
|
|
3682
|
民为邦本
|
民
|
mín wéi bāng běn
|
邦:国家。人民是立国之本
|
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五子之歌》:“皇祖有训,民可近不可下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
|
MWB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载舟覆舟、民惟邦本
|
|
./N2FoZw==.html
|
min wei bang ben
|
|
6661
|
多难兴邦
|
多
|
duō nàn xīng bāng
|
邦:国家。国家多灾多难,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,战胜困难,使国家强盛起来。
|
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四年》:“邻国之难,不可虞也。或多难以固其国,启其疆土;或无难以丧其国,失其守宇。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四年》:“邻国之难,不可虞也。或多难以固其国,启其疆土;或无难以丧其国,失其守宇。”...
|
DNXB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eXBn.html
|
duo nan xing bang
|
|
18914
|
兴邦立国
|
兴
|
xīng bāng lì guó
|
邦:国家。建立和振兴国家。
|
元·无名氏《黄鹤楼》第三折:“安排打凤牢龙计,准备兴邦立国机。”
|
XBLG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|
|
./NWdpcQ==.html
|
xing bang li guo
|
|
6956
|
定国安邦
|
定
|
dìng guó ān bāng
|
邦:国家。治理和保卫国家,使国家安定稳固。
|
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 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歆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凤。”...
|
DGAB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安邦定国
|
祸国殃民
|
./d3ll.html
|
ding guo an bang
|
|
18344
|
邪不干正
|
邪
|
xié bù gān zhèng
|
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。
|
宋 王谠《唐语林 方正》:“臣闻邪不干正,若使咒臣,必不能行。”
|
XBGZ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邪不犯正
|
|
./NWZhaw==.html
|
xie bu gan zheng
|
|
25160
|
异端邪说
|
异
|
yì duān xié shuō
|
邪说:有害的学说。异端:不符合正统的思想或理论。与正统的思想不相容的主观或学说。
|
宋 赵与时《宾退录》第二卷:“异端邪说日交驰,圣哲攻之心费辞。”
|
YDX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妖言惑众
|
|
./MnM3OA==.html
|
yi duan xie shuo
|
|
19196
|
邪说异端
|
邪
|
xié shuō yì duān
|
邪说:有害的学说;异端:不正统。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或指荒诞不经的道理
|
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8回:“鹏儿开口,即为高蹈之路。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,母亲怎反奖起他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18回:“鹏儿开口,即为高蹈之路。孩儿正脑着他入于邪说异端,母亲怎反奖起他来。”...
|
XSYD
|
一般成语
|
贬义成语
|
异端邪说
|
|
./N2hpaQ==.html
|
xie shuo yi duan
|
|
8074
|
天真无邪
|
天
|
tiān zhēn wú xié
|
邪:不正当。心地善良纯洁,没有不正当的想法
|
丁玲《风雪人间》上卷:“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,是一个革命战士,是党的儿女。”
|
TZW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天真烂漫
|
|
./NzFzbw==.html
|
tian zhen wu xie
|
|
22025
|
纯正无邪
|
纯
|
chún zhèng wú xié
|
邪:不正当。纯洁真挚,没有一点邪念。
|
|
CZWX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纯真无邪
|
|
./czRp.html
|
chun zheng wu xie
|
|
5866
|
反邪归正
|
反
|
fǎn xié guī zhèng
|
邪:不正当,不正派;归:回到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,不再做坏事
|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7回:“将军反邪归正,与宋某同灭田虎,回朝报奏朝廷,自当录用。”
|
FXGZ
|
一般成语
|
中性成语
|
改邪归正
|
执迷不悟、死不改悔
|
./NzVpYQ==.html
|
fan xie gui zheng
|
|
3618
|
目不邪视
|
目
|
mù bù xié shì
|
邪:通“斜”。眼睛不偷看旁边。比喻为人行止端方。
|
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:“妇人请竺同载。竺上车端坐,目不邪视。”
|
MBXS
|
常用成语
|
中性成语
|
目不斜视
|
左顾右盼
|
./MXZ5ZQ==.html
|
mu bu xie shi
|
|
13649
|
邯郸学步
|
邯
|
hán dān xué bù
|
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 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步:迈步走路。步伐;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、姿势特别优美大方;威武好看。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。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;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;只好爬着回去。比喻模仿别人不成;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。...
|
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|
HDXB
|
常用成语
|
贬义成语
|
鹦鹉学舌、东施效颦、数典忘祖
|
标新立异、独辟蹊径、择善而长
|
./MTl2ZQ==.html
|
han dan xue bu
|